与一对夫妻只生一个,优生优育,异曲同工之妙呀!
卧尼玛这疏果不是种果树的基本操作?忽悠外行也不能拿别人当傻逼啊?(这次别说我说话难听,我是看到不讲人话的营销小编也只能不讲人话了)
不疏果的我又不是没见过,我小时候二伯三伯家都种水果,有些不成材的果树懒得搭理,那梨精心打理的长的有脑袋大巴掌大,不管的长的也就鸡蛋似的、苹果长的根樱桃一样大,桃子长的跟杏一样大,多倒是多,一树全是,但是口感外观要卖没人收,果贩子才不要,当然这几棵就不卖,也不打药,就是自家小孩们爬树当下洗洗吃来玩的,被鸟啄的都是坑。这些我又不是没吃过。我老家又不是没有种葡萄的,我家院子里又不是没种过葡萄,不疏果的您留着自己吃,傻子才收!长的跟龙葵似的您自己逗孩子玩吧!
疏果这种基本操作都被吹成追求高品质,怪不得演员准时到摄影棚都叫敬业要年入个把亿呢。疏果叫追求高品质卧尼玛全国果农哪个没在追求高品质???别说果农,我家没做过果农院子里的柿子树都疏果的好吧。我感觉智商受到了脚踏。
泰国越南大米能种两年七季,然而泰国香米一年就种一季,怎么看?全世界还有多少亿人民吃不饱饭呢。
这是阳光玫瑰(Shine-Muscat)这一葡萄品种在追求大果实、高含糖量时的正常现象,其正常品种管理就是亩产 2000 斤左右,亩产 8000 斤的状态口感差、卖不出价。将疏花疏果宣扬成“减产 6000 斤”只是噱头。
某些媒体想要利用大众在这方面信息来源的缺乏进行富有冲击力的宣传,但完全忽略了“大众并不知道高产葡萄的亩产范围和品质规律”,于是基本上变成了反向宣传:
巨峰的果实含糖量与每串重量成反比,在亩产万斤状态下每串重量超过 800 克,果实含糖量低下,有损品质;在生长过程中对葡萄进行手动处理来控制每串重量到 350~400 克,会明显降低产量到亩产三千斤左右,改善每颗果实的品质,并增加劳动力的投入。这需要种植者自行取舍。
阳光玫瑰是日本培育的杂交葡萄品种“ぶどう農林 21 号”。是 2006 年日本科学家将亚历山大麝香葡萄与司特本葡萄杂交所得品种“ブドウ安芸津 21 号”与白南葡萄杂交而来。每串重约 600~1800 克,果实含糖量同样与每串重量成反比,为保证质量,每串不宜超过 50 颗。
2015 年,阳光玫瑰品种在中国开始流行,在超市的售价曾跳到 300 元每斤,引起大量农户扎堆种植。2016 年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数万亩,到了 2020 年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业已突破八十万亩,价格大幅低下,在许多地方卖到十几块钱一斤而已,还有跌到七八块钱一斤的。
2021 年,我国阳光玫瑰种植面积可能破百万亩。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人士想办法宣扬“品质比别人的好”是很正常的——但是,你要利用信息差,就不得不接受它的全部。
其实,明明有好得多的方法可以宣传:
我国有数十万亩阳光玫瑰葡萄,南朝鲜凭什么在 2019 年签下四年间对我出口 1200 吨阳光玫瑰、价值 2000 万美元的大单呢?
因为他们出口的这些是控制亩产来换单个果实体积与含糖量进而标榜高端的产品。
我国云南生产的阳光玫瑰,每颗果实 12 克以上便可列为特级,在 2020 年还能卖到近百元一斤。
该品种每颗果实可以长到 20 克的。
用品质说话,战胜南朝鲜产品,不好么。
我是勋哥,家里葡萄种了30多年,故意减产6000斤只为让葡萄味更好?如果这话从大学生嘴里说出来,我只能说,这个大学生学坏了!!!
上一张4岁照片,我和两个姐姐:
这是2017年,我发的朋友圈:
这位大学生,我不光用事实,理论我也有,如果你关于葡萄的书能比我家多,我直播吃翔!家父虽然是农民,但是年轻时在当地也是有点名声,那点名声是恢复高考,他没有读过高中自学半年,第一届高考居然只差一分,因此名声传了至少20年。当年的高考难度+录取率,这种人,你千万别怀疑他读书的效率。
下面,是他的葡萄书:
1,能不能解释一下,什么叫减产6000斤?
葡萄分两种种法,一种是按亩种植,这种,每颗葡萄只能留5串,产量8-20斤不等。我4岁那张照片和下图,都是如此,下图为“夏黑”,甜度最高的葡萄品种,没有籽带皮吃。
还有一种,就是家里的院子种一两棵葡萄,那就厉害啦,说出来您别不信,一棵葡萄照顾好了,能产400斤。这是我家院子里的葡萄,还比较年轻,一棵产150斤是没有问题。
所以,这位大学生,你的亩产,是按照单株葡萄X一亩地葡萄的株数算的吗?你要是这么算,不是脑子有那啥,就是学坏了!
2,减产是为了让葡萄味道更好????
这真是学坏了!
大家知道农作物产量靠什么?靠土地的肥力。如果不对葡萄产量控制,影响的是葡萄的大小,重要的是第二年的产量,跟口味无关!!
土地的肥力被透支了!
种植果树,纯靠化肥是不行的,还需要补充大量的有机肥——俗称“大粪”。
所以,我暑假大热天,要往果园里推鸡粪。给土地补充肥力。但是,如果透支使用,肥力再补,也补不上。
所以,不要扯,减产不是为了口味,而是为了保证土地质量。
3,葡萄亩产3000斤,是个什么概念?
正好,今天,我在老家,老爹也在,听听他的说法。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7735974542110721
你说现在这人,卖葡萄你就好好卖葡萄,非得整个什么情怀,又是“大学生”“减产6000斤”“保证口感”……真的,都学坏了!
要想产量高,你种藤稔(人称“乒乓球”),要方便管理,你种巨峰,要口感,你种夏黑。玫瑰香啥的都是非主流。还“阳光玫瑰”?别,我家都种过,我爹虽然是农民,但是他种水果,跟搞科研基地似的,什么品种都种。我都知道夏黑是甜度最高的葡萄品种。
下图手中的熟葡萄,就是藤稔,正常接近乒乓球大。
营销,本身没错,错在你为了营销,满嘴的胡说八道!!
我家种了30多年葡萄,我也读过大学,我咋就没没想到“亩产故意减产6000斤,为了让葡萄口味更好”呢??
https://www.zhihu.com/video/1387741574617411584
一棵五六串,这是种植葡萄的常识,被说成为了保证口味,也是醉了。
最后说一句:少NM消费“大学生”“农民”这些概念,大学生和农民的名声,就被你们这种人整坏了!!
我来吐槽了
葡萄全身是宝,这个宣传有点偏
前两天我就看过这个新闻,当时我没理,我觉得真的不会有人当真吧?
明明就是宣传90后回乡创业典型,但里面的话我是基本不信的。
又是大学生,又是减产6000斤的噱头
最后得出只为让葡萄味道更好的结论。
这结论真唯心,一点也不科学。
如果要真的宣传,也要摆事实,讲道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把里面提质增效的原理讲清楚。
评论区提醒了,这是阳光玫瑰,追求葡萄更多含糖的正常现象。
现在讲究个科学农业,现代农业。
这种宣传文风是要不得的,也是不可取的。
想要吸引更多的人回乡创业,典型要,但是更要讲清楚。
老一套的宣传手法需要改进,新时代的农业更需要人才的投入。
我理智跟感情都希望中国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更希望中国的宣传能跟得上科学现代农业的进步速度。
助农宣传本来挺好的一个事
但是农业方面的亮点还得深入挖掘,不要流于表面。
写文章的要深入田间地头,而不是短短的采访。
创业不易,农业领域尤其难,现在的环境下不宣传,就得烂在地里,成熟期就那么多时间。
然鹅这个文章的宣传,是略负面的。
我看写这个文章的还要学习一个,是不是连葡萄真实产量都不知道,这点需要检讨。
最后,希望文中的葡萄可以早点上市,早点二次加工成其它葡萄产品。
届时我会买一点尝尝,作为我对90后回乡发展现代农业的支持。
地理位置:弥勒
弥勒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拔最高在东山金顶山2315米,最低在江边河谷870米。2012年,降雨量835.4毫米,平均气温18.8℃,最高气温34.8℃,最低气温-0.2℃,日照2131.4小时,无霜期323天。光照充足、有效温期长,霜雪日短[1]
地处弥勒-文山产业带,所生产的葡萄主要为酿酒葡萄,因此需要测糖(有个回答说什么葡萄自由,追求精致,口味更佳,什么一年吃一个就吃好的,纯纯的扯淡,是不是还得标个轻奢的标签您更喜欢)
以云南红高原葡萄酒业、太阳魂葡萄酒业为主[2]
酿酒品种超过二十个,包括赤霞珠,霞多丽,蛇龙珠,白羽等,我学识浅,无法从图片分析,也不清楚其亩产具体多少。
此处应该艾特藏狐(/doge)
但是找到07年的《中国果业信息》里有提到”减轻病害,产量增加到15t/hm2“[3]
也就大概是亩产1t,估计变化不会太大
文章里,一亩减产6000斤,至少得有亩产6000斤先,咋了,这是倒退了几十年了?
现在的红薯也才勉强亩产6000斤
纯纯的扯淡!
参考:
[1]. 弥勒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魅力弥勒 (hh.gov.cn)
[2]. 陈艳林,郭淑萍.云南地区葡萄产业概况及发展策略[J].湖北农机化,2020(11):27-28.
[3]. 云南葡萄产量和品质显著提高[J].中国果业信息,2007(09):34-35.
二更,感谢 @赵泠 大佬的回答,我回答时只考虑了一些当地的主要葡萄品种,没有去通过事件人物检索,我的锅,图中确实是阳光玫瑰。
可以肯定的是在炒作,然后当做虽然贵但是大家咬咬牙又能吃得起的所谓“轻奢”、“精致”来盈利。
这样做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为葡萄每亩年产只有3到4千斤,如果不减产6千斤,那就得连树带根全刨出来卖了。
树和根当然不好吃,所以这个减产让他的产品更好吃,也是合乎逻辑的。
ps,抖个机灵获这么多赞,大家谬赞了。
本人非相关专业,之所以想调侃一下,就是因为对这种恶意炒作十分厌恶。
另有大佬科普,某些品种葡萄理论上是可以达到6000斤以上的产量(尽管个人认为,这个数据的实操性也存疑)。但这丝毫不影响新闻当事人恶意炒作的定义。因为这个数字只是理论数据,并非果农实际操作的数据,更不是当事人自己产出的数据。用“减产”这个词,已经不合适了。
此外,不盲目提高产量,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普及的商业选择,既不是当事人的科技成果,也不是当事人的商业创新。这种事拿出来宣传,就是虚假宣传恶意炒作。
就好比,咖啡里加了糖,汽车里加了空调,房子里通了水电,宣传成是资本家做慈善一样,这种行为我觉得调侃一下也无妨。
写这个标题的人得有多文盲才能写出这种文章!
写这个标题的媒体得有多标题党才敢这么写呀!
写这个标题的人得有多大胆才敢这么使劲的吹!
第一、亩产万斤,这种否夸风要不得!
第二、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第三、葡萄亩产6000斤,扯蛋!
第四、弥勒相关的介绍
亩产万斤指的是从1958年开始的、在“大跃进”中的一种最严重的造假形式。在“大跃进”中各地浮夸风盛行,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
当时一些人,迎合好大喜功的心理,放卫星,搞浮夸风。怕说自己不积极,定右倾,被拔白旗。出于以上心理和压力,人们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讲科学。
天天说大话,说假话,传来传去,大家都知道是吹牛皮,但是人们不敢公开揭穿。所以,人民日报那种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的是都出现了。
而且这个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背后还要加个尾数,这种看着更象真的。
袁隆平爷爷最早的增产增收是在华国锋的强力支持下取得的。当时还是在文革的时候。电影《袁隆平》中真实的还原了这一幕。
观察袁爷爷最新的成就。
袁隆平水稻最高亩产量是3000斤左右。在2020年湖南衡阳市衡南县的水稻基地,袁隆平团队培育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量突破了3000斤,是现在杂交水稻最高产量记录。
稍微有点常识,有点知识的,结合上面两则新闻,就知道该报道是扯蛋。
能每亩减少6000斤,那这个葡萄一亩怎么也的亩产万斤吧。
一斤葡萄总比一斤米贵吧。那么大家种什么粮食,都种葡萄去得了。
上文提到了弥勒,弥勒边上就是文山。在90年代,弥勒跟平远街那边类似,就是一个穷字,人均收入才几百块钱。
弥勒的葡萄非常有名。主要的品种叫“玫瑰蜜”。
刘晏辰的做法当然是对的,讲究以质量为先,保证葡萄的品质,而不是追求产量。那边的葡萄一般来说是3000斤。
弥勒很多葡萄是拿去酿酒的
一看这个文章就是个文科生写的。 某V经常出这种理论性错误嘛。
亩产最高的应该是巨峰,这个品种理论上能达到万斤的产量,你没有看错,但是为了控制品质,一般控制在3000斤/亩。也就是每亩300株,每株5串,每串2斤。如果超过这个界限,就存在一个问题,你的土水肥光照是不是跟得上,能保证品质。
所以,要保证价钱,也就是口感及大小,那一般要控制在3000斤是一定的。
就像为为什么 袁老的杂交稻为高产,但是不好吃一样。为了高产葡萄,你拼命灌水,是能有一定的产量提高,但是卖不出去啊。
今年就是典型的南方的荔枝、杨梅好吃。北方的樱桃、蓝莓没有前几年好吃,原因很简单今年南方雨水少,北方雨水多。
所以在农业上,尤其是经济型水果,不是产量越多越好。
而在网上查到的云南,弥勒主要的葡萄品种是“玫瑰蜜”,能查到的数据基本上就是3000斤/亩,所以不要以为那6000斤是真的扔了,就是疏果里必须的操作,不是什么别的。。。
想想,那是道德的扭曲还是人性的沦丧那个节目, 网络上的还不如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