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上大学的学电影专业的拍出来的就像是学生作品,缺少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solax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作为在美学习的电影狗,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基本的个人看法。

顺带说一句,我会在知乎这个平台找机会向大家分享一些在南加大学习电影的经验和故事以及尽可能地回答一切我觉得有趣的与电影相关的问题,在下不才,诸位如感兴趣的话不妨关注我,谢谢了。

首先,明确一个要点:

学生作品不等于有学生气的作品

事实上,许多国内的学生作品已经非常成熟,并不比院线电影要差(参考申奥《河龙川岗》以及刘雨霖的《门神》,两部都是非常不错,成熟的学生作品,有办法看到的朋友们可以去欣赏一下)。反而观之,许多院线电影倒是越来越不对电影院,观众负责——粗制滥造,演员浮于表面,故事一塌糊涂趣味恶俗。单这么看,所谓中国院线电影,不过尔尔。例子……我还是不多举了吧。

因为本人在国内、国外都有拍摄经验,所以觉得很多时候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那么决定一部电影成色的必然不会仅仅是其中某一个因素。换言之,一个剧本,或者说导演的导演水平,以至于演员的表演等等这些单独拿出来都无法决定一部电影给观众带来的整体感受。而”学生气“,正是一部片子给观众带来的整体感受。下面我会就学生电影的各个环节逐一进行分析,这个问题太大,恐无法事无巨细入木三分,故只能面面俱到浅尝辄止,望给各位看官一个简明而直观的分析。我先拉开一个框架,然后一点一点随时补充丰富。

首先,主要区别存在于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

一、硬件

1、电影摄影机(Film Camera)

这一点很简单,如果学生依然只能用一些简单的DSLR CAMERA 或者更低(并且不知道如何合理使用),那么习惯了影院所谓“电影质感”的我们,挑剔的眼睛会很快区分出学生作品和所谓的专业作品。

2、录音(Sound)

这玩意儿其实不贵,更多是态度问题,会在后面提到。

3、灯光(Light)

一个学生组的灯光和一个专业组的灯光设备,往往差距很大。因为这种差距,导致许多想象到的画面无法实现。比如,你很难拉一个发电机和一车4K去森林里拍夜戏……

而一个影片的灯光对其最终摄影的效果是至关重要的,甚至于说你的摄影设备只要一个5D足以,但配套的灯光一定要够。大家都记得王家卫《春光乍泄》里面张国荣和梁朝伟跳舞那场戏吧,一场简简单单的室内戏,杜可风使用了7个lighting source(包括台灯,自然光,人工架灯等等)。

就是它



4、场地(Location)

学生剧组在使用场地上限制相对也比较大。

我问过许多在国内学电影的朋友,他们相对比较轻松,能在自己想拍的地方进行除爆破以外的任意拍摄。在美国,情况会艰辛很多。想要在任何一个地点拍摄,都需要Permission(准许证明),其中会涉及到许多拍摄情况,非常详细。稍稍不留神,就不让拍了。经常出现的情况即是,一个镜头拍到一半,演员刚刚进入状态准备好拍摄之时,三两个警察神兵天降一声大喝:

“HEY!THIS IS A PRIVATE PROPERTY,YOU‘RE NOT ALLOWED TO FILM WITHOUT A WARRANT HERE!”

在美国拍片,很多时候就是和警察斗智斗勇的游击战争。

而在国内拍摄,虽然好一点,但随意在大街上采集外景的结果就是,一个演员在前面走戏,后面经过了一个大妈、两个大妈、三个四个还有第五个大妈,然后他们全都盯着你的镜头看,自然瞬间出戏了。

5、Hazard Condition(危险情况)

这点仅针对美国电影狗。

危险情况就是指,作为学生,不可以拍摄的东西。包括——

有火不能拍,开车不能拍,上房顶不能拍,打人不能拍,有替身都不行,不能用真刀,不能用真枪

“嘿我的演员麦克要抽烟。”“你要点烟么?”“要啊。”“有火,不能拍”“......"

等等等等。

作为学生,在拍摄自由度上的限制直接导致了对故事的限制,有些时候不得不想办法去绕着弯子解决问题,比如:

不能开车可是有开车的戏就必须借助绿屏或者让1K的灯在车窗外pan以模仿路灯

因此,很多时候,有种山寨的感觉。

6、后期 (Post-Production/Special Effects)

这个解释起来相对简单。举一个清晰明了的例子:学生没有钱拍钢铁侠,因为没有人有钱找公司让眼前这个铁人到处飞。大绿棚子都租不起。

关于硬件,我基本也就想到这么多。当然,硬件不是重点,起决定因素的依然是软性条件:

水平,和态度。这软硬两者结合起来,美国有一个词,叫Production Value,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质量。(后用PV代替)


二、软件

1、剧本(Script)

这个因素在许多答案中已经被提及,我同意部分。

简单来说,学生的本子多比较自我,有时候会让人看不懂,有时候又让人觉得可笑。但是这并不影响片子看上去像不像“学生电影”。谁说院线电影的剧本就好了??(参考《富春》、《小时代123》、以及更多我没看过的国内上映的数不胜数的烂片)……

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剧本有很多可以讨论的地方,比如说情节点的设置,人物形象是否flat,台词的文学性等等等等,但讨论归讨论,这些东西很难有一个具体而确凿的评估标准,像有人喜欢好莱坞那种按部就班沿着时间点布置情节的流水线写作模式,有人觉得欧洲各路电影大师那种铺开阵势随心所欲都不带讲故事的艺术片才吊,没法给出一个确凿的标准,所以在这里不好挖得太深。一般来说,你看一个片子的时候坐得住,这个故事肯定就过关了。在我印象中,像《潮逐浪》,《门神》的故事都很优秀,尤其后者,情节紧凑而几个笑点恰到好处,悬念设得好亦解得好,作为学生短片确实值得为人称道。

这边特别提及一点,就是所谓各种“高智商电影”的荼毒,很多观影量不够多、拍片经验并不十分充足的学生受大卫林奇、诺兰等等导演的影响非常喜欢写精神分裂、梦境一类的故事。但是就剧本角度来讲,这些故事是很不负责的。简而言之,他们很像那种作文,一个信马由缰的故事,主角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当读者看得正酣的时候,我们的主角突然在床上醒过来,惊出一身冷汗。这其实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处理手法,为什么,因为你布置了很多包袱,等到了结局的时候,这些包袱一个都没有解答便原封不动地抛给了读者。事实上对于学生电影一般5到10分钟的篇幅限制中,悬疑类是最合适的,但你布置了悬念,你最后得解答它,哪怕主角是在做梦,它做的梦也要说得通才算是给了观众一个交代,一条安达鲁狗如是,穆赫兰道亦然,今敏的各个作品不一而足,反例详见吃LSD的林心如。

看到别的答案里所说的关于写本子的思路的事情,表示赞同。并提一点,我个人觉得,写本子的时候,先想人物,再想情节,最后考虑主题。其实只要故事出来了,也许你没有意去做,但是你这一段时间思考的问题,你创作想表达的主题,已在里面了。 因为怎么说呢,我以为,每一次用心的创作,每一个虚拟人物的塑造,都是把自己的血肉锻打成型再将自己的灵魂灌注其中的过程。

2、摄影(Cinematography)

教授一直教导我们的是,As long as the camera can capture, you have the capability to shoot something beautiful. 电影摄影,个人认为,决定了一个片子的一半的PV。虽然许多朋友都有很不错的摄像机,BMCC也好,Canon C500也好,甚至Red也好,Arri也罢。不懂得布光,不懂得Continuity,不懂得运镜,不懂得调色风格,那么无论多好的摄影机,在手里也是废品。为了说明问题,为了立志成为好的Cinematographer,我不惜自黑一下。

以下作品都是出自于我的一些作业,有些是我导的,有些不是,但是摄影都是本人。用的器材没用变过,都是Canon 5D Mark3。

2012年,不懂打光,不懂调色,一切靠大光圈相机本身质感解决问题:

2013年,开始尝试布光,非常稚嫩,质疑浅景深以及大光圈的作用:

2014年,开始尝试一些相对复杂的光环境:

我知道几张图片很难解释清楚,但是至少也能说明一定问题。BTW,我并没有HACK我的5D3,它依旧不能拍RAW。(刚刚上路,如果有大神我很愿意一起交流探讨)

就我本人来说,因为预算问题,很多时候心里想要的SHOT并没有办法实现(没有轨道摇臂推车等等),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电影摄影师,应该要想着怎么样在有限的环境呢创造出最美的,最贴近故事需要的画面来。

当然了,学生作品中出现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镜头瞎**晃,走光,乱虚焦等此类问题的同学们不在讨论范围内。而这些也是真正在摄影环节判了“学生作品”死刑的东西

3、剪辑(Editing)

对剪辑把握不清也是学生作业的一大问题。剪辑,相当于是对故事的Rewrite,可以说是照着剧本的样子,再重新写一遍故事。什么时候用哪些镜头,特写该不该给,该不该有Flashback,一小个因素就能影响整部电影的面貌。学生作业,因为经验不足,往往会出现剪辑过于繁琐,或者模糊不清。也会看到刻意炫技但毫无意义的地方。

当然了,这些都是可以容忍的错误。还有经常出现的基本常识错误:

1)Jump The Line (越轴)

2)给一个完全无关紧要的东西

3)跳帧等常识性技术性错误

4、录音(Sound)

公平地讲,这一点是最最能区别“学生作业”或者“学生视频”和一部“电影”的(提升一部片子的PV)。然而同时,声音的好坏,也最容易让大家忽略。

正常的一部片子的声音流程非常的工整严谨:

1) 现场采样 (production sound)

现场采样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角色的对话声是否清晰,有没有杂音或者破麦。除了录角色对话以外,还得时不时去录Room Sound(环境音)来备用。

2) Foley

配音,给一些特写的动作在后期配上声音,比如翻书喝水拔刀转笔走路跑步骑马射箭等等。

3)Conversation Mixing

对话混音,每段对话之间的连贯,强弱等等。而有的严格的电影制作,角色的对话也要重录已保证声音质量、

4)Re-recording Mixing

整体混音,包括所有的Channel音量大小等等。

还有什么我忘了……总之还要混个几次之类的。

所以一部专业的电影,很有可能所有的声音都是后期配上去的,它们杂糅组合到一起才构成了一个场景的声音从而最好的为影片服务。一个绝佳的声音制作是如艺术品一样去钻研欣赏的。

优秀的soundie在我印象中比如说昆廷《无耻混蛋》里吃蛋糕的场景,《低俗小说》中吃汉堡的场景,昆廷很喜欢也很擅长用吃饭时有节奏的咀嚼声音来衬托画面的紧张气氛(当然这里两位演员的实力功不可没)。再比如说,《黑店狂想曲》里XXOO的戏,这段戏咋回事,你看看就明白了。

但这些都是特例,对于一般影片来说,只要环境中各个声音强弱关系准确,连贯柔和不跳,就可以了。

反观许多学生作品,现场采样可能就不好好采,导致混入了许多噪音,后期也不混音,最后片子出来,看见演员嘴巴一直动,观众耳边大风呼呼响,人家裤子都脱了,就给人家看这个,你说合适么。当然,这只是极端情况,更常见的,比如说两个人的对话之间AB声音强弱不同,镜头衔接的时候音频小小错位,该听到的场景音不足,音乐声太大等等,都是很影响观影流畅感的毛病。

这一点在美国做得很好,学校非常重视片子的声音。不仅让我看到一部电影该有的严谨工艺程序,也让我看到了作为一个电影人应有的专业素养和态度。

这里不得不顺便吐槽一下小时代这个无良剧组,混音烂的要跪下来了。没办法,谁叫国内的观众不在乎呢?

5、美工(Production Design)

对美工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也就是对世界的创造(Create the World)。

没有一个好看的“世界”,无论摄影怎么折腾,无论演员怎么演,都看着别扭。童话世界要有童话世界的样子,年代感的戏也得要有年代感的服饰道具,以此类推,不胜枚举。

虽然很大程度上PD需要钱,但是一个好的PD也很清楚怎么样能省钱并创造出不俗的效果。用心,是我在美学习电影以来遇见PD的最深印象,而在中国拍摄时,这样的感觉弱了很多。一部电影的美工就像是一栋大厦的地基。“世界”越完善,片子原始的PV值就越高。

6、演员(Actors)

这个问题比较难说,很多时候都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我这里只针对一种比较特定的情况——请同学或者朋友来演一些不符合他们自己的character。比方说,我有见过让自己的朋友(非专业演员)来演老妈妈,化妆还不到位。在这样的前提下,这部片子已经注定只能沦为“学生视频”或者“学生作业”了。请不要跟我抛出姜文二十多还在花轿泪中演惠义之类的问题,不明白者请看本段第一句……

7、导演(Directing)

为什么我把导演放在了第七位?因为他什么都得多少明白啊!你以为人人都是郭敬明吗?

问题回答到这里基本也算差不多了,说白了,个人认为区别学生电影和真正电影的根本不是所为故事,就像我开篇提到的,学生电影也有很棒的故事,院线的故事往往也特次。所谓区别,就是一部电影本身所有的硬性指标,在这些指标没有达成的情况下,它就是一个次品,而大部分学生作品最多只能满足这些指标中的一到两项,也就永远只能被贴上“学生作业”的标签了。


user avatar   youtou7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相关话题

  你看过最尴尬的电影是哪一部? 
  什么影视角色能气的你想进去暴打一顿? 
  江苏考生,河海大学和四川大学该如何选择? 
  如何看待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一教授跳楼自尽,此前曾实名举报官员?还有哪些信息值得注意? 
  比医学更辛苦的专业有哪些? 
  如何评价韩国电影《哭声》? 
  编剧究竟是怎样一份工作?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生申请需要哪些步骤和材料? 
  有哪些作品是反派一直在输,然而实力却没怎么受影响的? 
  怎么看中国政法大学专必均分不高于75,选修不高于80? 

前一个讨论
如果纯粹基于兴趣,你会选择从事什么职业,生活状态和现在会有什么不同?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电影《阿拉丁》(2019)?





© 2024-05-1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