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没有供人晒太阳的大草坪?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代人觉得草坪是个好东西,但放到古代,草坪就绝对是个噩梦。

我们家有亲戚就是做草坪、苗木生意的。草坪的草虽然说不上金贵,但要伺候好也不容易。

首先,草坪的草必须得选对品种,并且加以培育——这就需要现代的育苗和育种技术。

第二,草坪需要定期修剪,这需要机械化的工具——人工修剪是否会破坏草坪不谈,关键是很难把草坪修剪成型(比如草的高度不一致)。面积越大,修剪过程就越麻烦。

第三,草坪还需要控制好杂草。比如你种的草高度都是5cm,但你们家经常会飘进来一些其他草的种子,这些草可能会长15cm,甚至还有一些野花什么的。这看起来就非常不和谐。对于大面积的草坪来说,只能通过特定的除草剂来杀灭杂草——而研制这样的除草剂,显然又是在工业社会才能完成。

第四,草坪长得好,还需要水。草坪灌溉必须要保证均匀(否则草的长度会不一致),但又不能像种地一样在上面开沟,因此这需要有管道灌溉系统的支持。另外,大型草坪的用水量也很大。

第五,如果草坪要能满足人往上坐的这个条件,那么草坪的草的茎秆必须足够强壮,这意味着草坪必须由充分的养料保障——这需要化肥。维护一亩草坪平均每年至少需要几百公斤的化肥——古代能有什么化肥?如果是天然肥,园子里还要不要住人了?如果是草木灰这样的肥料,肥力也为维持不了草坪的正常生长。

后面还可以说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

草坪这个东西,真不是撒点草种子就完事的。

从草坪在园林中的应用来看,现代意义上的草坪正式应用是在18世纪末英国的园林中,这跟英国工业革命的进度是一致的。而且,英国园林中使用草坪还有一个天然的优势,那就是英国的纬度高、气温低,所以草木不会长得太高。而如果放到中国南方的园林中,气温高、雨水足,杂草都能长半尺高。古人说“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江浙地区的很多著名园林大都修建于鸦片战争之前,当时中国人既没有培育草坪的技术,也没有管理草坪的设备,所以在设计园林时肯定不会考虑到草坪。而在没有草坪的情况下,在园林里弄一大块杂草地,实际上是非常不好看的。

到了清末民国时期,中国人开始逐渐了解西方,许多人也开始模仿西方建筑来建设别墅。这时候,许多人就开始把草坪这个元素拿到了中国来。比如说天津五大道的很多公馆,里面都有草坪。但正如前面所说,这时候之所以能有草坪,也是因为草坪的培育技术已经较为成熟。

归根结底,古人在自己的住宅中选择什么样的植被,也是受当时的技术水平所限的。农业时代的农业管理水平,远不能跟工业时代的农业管理水平相比。别说是草坪了,就是池塘里的鱼,现在也能养的比古代更大、寿命更长。草坪这个看似很简单的东西,没有完整的技术系统作为支撑,也是玩不转的。


user avatar   liuste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论中有许多不同意见,都很有道理,我就不更新原文了,请直接看评论区

这么好的题目,答了半天就没见个答到点子上的,真是捉急。。。

简单地说,这是由东西方园林艺术发展史决定的,而东西方园林都是从东西方的风景画发展出来的,所以最初的源头要从风景画中去找。

先来讲为啥西方的园林那么多草坪,其实西方的园林一开始并没有那么多草坪。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以种植和雕塑为主,讲究对称和理性,比如

这种风格的园林后来被法国继承,就是法国古典园林,草坪多起来了

但这草坪明显不是给人躺的,是观赏用的,园林和人仍然是一个分离的状态,人把园林当作完全异于自己的审美对象。这种园林对现代城市公园影响不大,不适合。。。

现代的城市公园和躺在草坪上晒太阳的玩法,主要还是来自英国景观园林(English Landscape Garden)。英国的景观园林,看了就从潜意识里产生一种自然而然地舒适感,愿意融入:

经典的英国景观园林特点非常明显,视野宽阔,能看很远,大片的草地,微微起伏不平的地貌,草坪上以比较大的间距点缀树木,当然小湖和小河也是免不了的。

这种布景,非常契合埋藏在人类内心深处的,远古的安全需求。一眼能看很远,保证你能完全掌握周围环境,对野兽能及早预警。零星点缀的大树,让随时可能发现危险的观察者足够多的躲藏空间。两个因素相结合,给你充分的安全感,所以看起来格外舒适和放松。植物太密,可能会有很多未知的危险,太空旷,则未免给人赤裸裸无处可躲的感觉。

而英国景观园林中一般都会有小山丘,也是一样的道理,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游客会不自主的爬上小山丘,而小山丘一般被设计成都可以俯瞰整个园林全景,获得最佳构图,于是游客自然就会坐在草地上休憩观赏:

所以英式景观园林非常受欢迎,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是融入自然的,大部分大型城市公园都是英式景观园林。比如纽约中央公园。慕尼黑英国公园更是一个完美的例子:

可以发现,除了上述的各种景观特点,英国景观园林里一般都会有一个古典的圆形凉亭:

这是因为英国景观园林是从风景画中脱胎而来的,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法国(意大利)风景画大师克劳德.洛兰的绘画:

一般那个时代的风景画中都会有古典建筑遗迹,英国古典园林依随此例,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慕古的痕迹。对比克劳德洛兰的风景画,你会发现和英国古典园林很像:

因为本来就是照着画来造的园林。所以现在你知道了,草坪晒太阳的来历,大概是这么个过程。

回到中国,其实也是一样的,中国的古典园林也是从中国山水画脱胎而来的,中国山水画是中国城市里的文人在家里寄情山水的媒介,山水画手卷就是文人在家里的案上缓缓展开,以游览的方式观看的:

中国文人的寄情山水是出于审美的,而不是放松身心的。拥有手卷,就是为了能在书房里阅尽丘壑,而这一习惯的延伸就是私家园林。拥有私家园林,意义和拥有手卷是一样的,为了在家中就能阅尽丘壑。可以说,家里的园子,也是艺术收藏的一种,欣赏中国古典园林,是为了跟看画一样,能在尺寸之间就看到各种变化。所以中国古典园林最强调的是如何在小的空间内安排下大量审美元素而不觉得拥挤,同时还要移步换景,审美体验力求丰富:

所以中国古典园林要在闹市仿山水,是不可能有地方放草坪的,所谓山水画山水画,看的是山和水,园林里也是以山和水为主要审美对象的,造园的核心就是叠石理水。对山水的审美和中国画强调笔墨的审美也是相通的,草坪未免太单调乏味,平铺直叙了些,是不符合中国画的审美的。而且中国园林的审美在于走动,移步换景,你得移步了才能换景,坐在草坪上晒太阳,不是游览中国古典园林的正确打开方式。

说到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是很累的,他是艺术欣赏过程,而游览英国景观园林是很放松的,是自然欣赏过程,他们的审美心理特点完全不同

图侵删


user avatar   zflow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我们一直认为,人应该融在自然中,美就是保持山川树木本源的形态,人工造就的对称并不是最佳最美的构图,所以我们的艺术,特别是中国画,很多都不是具体的构象,一半写意,一半感悟。

这个话题让我想起两件事,前年夏天在德国访学,课题组去德瑞边界的Alps徒步,因为腿疼,我和另外一个老师都缺席最高难度的徒步活动(强度比较大),然后聊起来东西方的山⛰️,我说你们这边的爬山真就只是爬山,享受山间穿行,但是在中国,山某种程度上是历史、艺术、建筑、宗教,甚至是神话、喜怒哀乐的载体,总之爬山是小事,看看山上的东西,保佑心愿达成才是大事。我给他讲菩萨,讲菩萨道场,给他看去峨眉山拍的照片,那个老师很感兴趣,苦了我的英语,拼命Google,连比划带划拉,把四大菩萨解释了半天,也不知道他听没听懂。所以,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最后吐个凡尔赛宫的槽,大草坪宽广无比,就是晒得半死,一点不含蓄,一点望到底的感觉。最恶心的是,我特意加了8欧元,买了周六能看喷泉的票,拿到导览手册的时候,上面有一红一粉两条路线,我还以为是不同的景点路线,结果。。。不同的线条代表了上下午各只开一半的喷泉⛲,这么漂亮的王宫,难道还缺个买潜水泵的钱吗?


user avatar   shen-zhen-ao-ya-she-ji-gu-fen-you-xian-gong-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为啥中国古典园林没有大草坪?

想必这位同学是受到了以下画面的触动?▽

在国外很多建筑前都会有一大片草坪,人们在这里或看书、或休息,尤其在一些宏伟、知名的建筑前,往往都带有一个修剪齐整的大草坪。

可以说草坪似乎已经成为了西方建筑的标配和代表,在许多影视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家庭往往都会给自己配备一个草坪。

在《怦然心动》这部电影中由于女主朱莉家的草坪维护不到位遭到了男主的侮辱和嘲笑,这在我们看来可能有点无厘头,但却从侧面说明“草坪”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的身份差异,成为阶级区隔的重要手段。

在这个问题下面有条热评,说的是:因为西方人民炫富靠草,中国人民炫富靠墙。

的确,很多西方家庭,只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往往都会给自己家门口加配一个草坪,靠这个通常就能分辨出这户家庭主人是否足够有钱。有句俗话:在英国,只有三件事会引起交通阻塞: 女王出行、足球队凯旋、切尔西花展对公众开放,足以看出英国人对于园艺的执著和热爱。

但仅仅是这个原因吗?


  • 草坪讲究规整,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答案是否定的,一方面气候、草种、植物耐受程度不同,导致中国景观较少将大量草坪作为主要设计元素,再者东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东方在造园时讲究的是品味格调,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也可以说是“人工仿效自然,尽量看不出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样的植物是不规则的、非几何的。而西方多是讲求自然式的规则打造,其实就是已有的基础上做一个改造。另外草坪确实需要经常修剪整齐才能显示出其魅力,整整齐齐的几何式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是相悖的


  • 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水是主要构成元素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构成要素有山石,水,植物,建筑等四大要素,在西方园林中草坪占了很大比重,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成要素中,与之相对占比最高的是山石和水面,建筑及植物均属于从属的地位,这与中国园林讲究意境有关。

山、水与草坪不同,它们可以处理的很丰富,避免单调感。举例如下▽

山石:

我国天然奇峰多不胜数,古代造园匠师巧妙地将山石置于园林中,这些大小不一的峰石,似乎将各地的山峦景观浓缩。有的空灵、浑厚、有的顽拙,其丰满的艺术感染力,给古典园林增添了不少山林情趣。

山石造景的艺术手法有很多,比如嵌理壁岩、点石成景、独石构峰、旱地叠山等等。

水:

水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理水手法是民族深层文化的象征,在古代,其更是有园林中的“血液”、“灵魂”之称。它表现形式多样,易与四周景物协调统一,能使景观的层次更加丰富。

首先大面积水面上可以架上桥,划分水面,增加空间层次感,如:

其次,在水池中还可以种植荷花等水生植物,初夏时节,可以有绿的荷叶,红的荷花,还有游鱼、蛙声打破水面的寂静,空出来的水面还可倒映天空云彩,创造出无穷无尽的意境。


  •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曲径通幽、步移景异

所谓草坪,指的是平坦、大面积的草地,需在一望无际宽阔场所才能显示出其魅力,这一点恰恰与中国古典园林相反,古典园林讲究曲径通幽、步移景异,园林的景色融合在亭台楼阁之中,需要沿着曲折的游览路线一步一景,慢慢去发现探索不同的景色。


  • 植物是文人的情感寄托所在

植物在古典园林中的形式有许多种,有高大的树木,如松、柏、梧桐等,拙政园的梧竹幽居,就是因为亭外有梧有竹而命名,因为梧能招凤,所以把梧桐看成是吉祥之物。也有多年生的草本花木,如梅,兰,竹,菊等,因为常被比作人的性格而在园林中经常出现,比如用梅来颂扬人的铮铮傲骨,竹来比喻为人的高风亮节,如扬州的个园,就是以种植竹子而出名。

所以园林中的植物常常作为园主的精神寄托所在,比如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寂莫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魇照泥沙。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诗人借菊花来寄寓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起源是由于文人士大夫阶层不满社会现实或是官场失意退而隐居的,他们想离开现实,但又不离开城市中的繁华生活,于是模仿大自然中的景色来布置山石、水面,栽种植物,通过这种方式发泄心中苦闷,并将其作为精神寄托。所以植物可不单单是作为观赏存在,还有抒发感情这样一层深刻的意义。

试想一下,如果文人墨客对着一片宽阔的大草坪还能写的出“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吗???


参考资料《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中为什么没有草坪》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式园林更多是为退思补过的,晒什么太阳?


user avatar   yy-tt-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之前的答案,基本都是些关于园林的思想层面上的东西或者说园子小什么的…关于题主说到的第一个中国古典园林没大草坪的原因,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啊!没有说到点子上啊!没有说到点子上啊!

在说中国古典园林为啥没有大草坪时,首先要说一下为啥西方古典园林有大草坪。(古典和古典比较才符合逻辑,强行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近现代公共园林比较就简直耍流氓了。)讲道理,对西方古典园林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1.不是所有西方园林都有大草坪的(更不用说能让孩子自由翻滚的那种了- -)。2.不是一开始西方古典园林就有大草坪的。

(植物造景主要还是黄杨树篱的规则修建)

那么,题主心心念念的大草坪从什么地方出现的呢?答案是英国。为啥是腐国呢?就要结合这个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情况进行分析啦——从16世纪的圈地运动发展起来的畜牧业,是英国农业的重要产业,其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2/3,重要性远超过种植业。英国现有永久性牧场约占耕地面积的45%,为畜牧业服务的饲料种植又占了全国耕地的一半。缓坡草场覆盖,树林稀少,以牧场为主的英国国土景观,直接影响着英国之后自然风景式园林中反复出现的大草坪元素。

在之后的时间里,英国自然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影响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园林,大草坪这一造景元素也渗透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并进一步影响近现代公共园林。

说到这里,中国古典园林为啥没有大草坪也就显而易见了。园林说到底是人类对于自然的一种模仿,先有了客观的自然在那里(第一步),然后你有富余的物质条件了把它再现出来(第二步),你有富余的精神思想了你在从它上面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第三步)。上面的答案基本连第一步都还没走到就开始在第三部上牵强附会的挖掘深意了。好了回头来说这个问题,中国古代造园兴盛的地区没有大草原这种地貌,人们在造园的时候当然不会讲它放到园子里。题主问题里也说了,避暑山庄有,对,那是为笼络蒙古贵族所建的园林,所以要集仿塞北的风光,将它放到园林中。而题主后面一句话就看得我瞬间懵逼了——而这种大面积草原又不是平民百姓玩儿得起的。这个逻辑是怎么回事…园林作为一种巨大物质财富在古代本来就是极少数人才能占有的,不仅在东方,西方也是如此,即使是英国风景式园林里的大草坪,平民百姓家的孩子也是没有机会可以滚的。园林作为一种公共财富,被大众共享是近代才有的事情,到了这个时期东西方公园中都有着供大众共享的大草坪。如果硬要拿中国古典和西方近代比那就…那就…我都不知道该说啥了。


以及题主下面一大波蛮有趣的问题,那水池为什么要养鱼不让人游泳啊?中国古典园林虽然说的是天人合一亲近自然,但是山上筑磴道·林间开路·水面筑桥,并不能身处期间探索自然哪有自然野趣了?堆筑假山的太湖石·瘦皱漏透丑。的确丑。形状怪异色泽压抑,真的不会影响园里的孩子健康成长吗?虽说贝聿铭小时候待在狮子林,但后来还是出国接受了些了西方文化,或者说全盘西化?提出不同的想法固然是很好的事情,但除了大力吐槽,试着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而不是凭空思考情怀,把思维放到更广的角度而不是钻自己思维的牛角尖去思考这些问题,或许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答案或是发现更其他有趣的问题。以及身临其境去看项目,比听纪录片和某些书籍里的别人的观点有帮助得多。

最后,贝老的苏博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项目,不论从建筑还是景观还是室内,都非常非常的优秀。

最后的最后,还是想关于苏博补几句。比如说香港中银大厦没考虑风水,还有苏州博物馆除了那面假山和漏窗我不记得有别的中国元素(因为我没去过呀哈哈哈)题主问题描述里是这样写的。我个人认为中国元素在一个建筑或是景观项目中的体现最浅层次的表达就是把它符号化,比如一个漏窗之类。而更深入的中国的味道是通过空间体现出来的,比如苏博院落空间的划分,水系的处理,以及建筑内部的光影…这些东西光靠看书看纪录片和听别人的观点是无法体会的,一定要揣着一张平面图到那个环境里走一圈。一个一看就很“中国”的建筑或是园林往往经不起懂行的人推敲,因为往往是一些符号的毫无逻辑的堆砌,新中式的出路是它看起来现代却让身处其中使用者感到这是一个有中国味道的空间。说到底做园子,主要还是在做空间。

但是也不是说除了空间就不做符号了(毕竟公共建筑受众还是大众),但是符号的正确使用方法不是直白地告诉你这是中国的中国的中国的,而是通过它带给使用者的体验。贝老的在苏博可谓是做足了细节,下面说一个苏博里最感动我的细节符号——

这张图片不是分辨率不够,是透过建筑内部的帘子拍摄的。帘是什么,是“碧楼帘影不透愁,还是去年今日意”,是“重帘不卷留香久”,是“垂帘无个事,抱膝看屏山”,是“百尺虾须上玉钩”,是“珠帘暮卷西山雨”,是春初的草色入帘青,是盛夏透过帘子看院落里浓荫匝地,是初秋帘卷残荷水殿风,是冬夜拥炉夜读透过帘子照入房中的莹莹雪光。从更物质的层面上说,帘是起分割空间的作用,且妙在它的灵活性,同时可以通过材料的变化控制光线,单独隔离出来的幽静空间和在不同时候都可以令人感到舒适的光线才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精髓所在,它才是真正让人心里油然产生在古典园林中的情思,而非通过几个符号让人机械辨认出这属于中国的关键。况且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帘子就运用得如此精妙,讲道理,贝老的水平真是不知道高到哪里去啊……


user avatar   Halo_zoom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提得很好,尽管中国和西方气候不一样、地价不一样,建筑习惯不一样,但这些恐怕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简单而言可以一句话总结:因为西方人民炫富靠草,中国人民的炫富靠墙。

我们可以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做进一步延伸,那就是“为什么现代西方的著名建筑前大多都会有一个超级大的大草坪?”


前面已经有答主回答过了,大草坪并不是一开始就在西方园林里有的,但却几乎成为了当今著名西方建筑的标配,甚至现在很多西方家庭,只要是中产阶级以上的,往往都会给自己家门口加配一个草坪。所以,为什么大家对于草坪都如此的迷恋?


草坪的秘密

草坪并不是西方园林刚兴起时就有的,刚开始只是作为建筑外界用于拓展视野的留白。这种设计和故宫乾清宫前的大广场设计很类似——不管是草坪还是大理石地面,宽阔且无遮挡的空间极大地降低了敌人隐蔽接近不被发现的概率,要知道在古代,建筑的安全性几乎是最重要的设计出发点之一。但自从草坪出现了之后,很快成为了行业高端建筑的标准配置,因此迅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但为什么平平无奇的草坪会成为身份的象征呢?


养草坪是一项劳心劳力的大投入,这是草坪的特性决定的——草生长极快,并且很难成型;草的根系不发达,生长需要更多的人为干预——也就是说,草坪需要频繁定期浇水施肥,需要请专门的园丁频繁修剪、除杂草,在前工业革命时代,维护一块草坪的工作量和成本均远超于一片树林、花园。由于草地视野宽广、生长速度极快,且一旦杂草长到一定高度便会极大地破坏草坪的美学价值,因此维护的好坏对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一目了然的事儿。



不仅养护草坪的投入成本大,而且用处很小。草坪与养花养树不一样,草坪几乎没有任何产出,唯一的作用就在于——好看。因此,草坪天然地将精打细算只敢在双十一买买买的穷逼们隔绝开了。而且这是一种可以一目了然的隔绝。一家人有多少钱,你根本不需要看到房主本人,只需要看他家门口的草坪大不大,修剪的整不整齐,就能判断你们是不是一路人。


视野宽广、难以伪造的草坪是优雅地炫富的最佳手段。贵且无用是奢侈品的惯常套路,但如果仅仅是贵但别人却难以判断的话,奢侈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随便举个LV的例子:

但草坪就不一样了,不仅大小一目了然,维护的好坏更是连三岁小孩都能分辨。也许你分不清楚一个妹子胸前大如鹌鹑蛋的项链是钻石的还是玻璃的,但你一定能够分辨出任何一块草坪到底是好是坏,炫富,就是要这么简单粗暴。


于是,被简单粗暴地洗刷了几百年之后,草坪在西方世界中的地位几乎无可撼动。就算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自动喷灌+剪草机+除草剂的配置仍然不是一般家庭想要就负担的起的,虽然养草坪的成本已经下降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负担的地步,但仍然是阶级区隔的重要手段,而且草坪是开放的,是一种温和的隔离,在今天的价值观中,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那么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没有供人晒太阳的大草坪?最主要的原因恐怕并不是很多答主所说的气候、地段、历史习惯等,而是因为中国人的炫富思路不一样啊!在中国古代,藏不露富是一个很普遍的心态,炫富仅对于阶层内部人士。因此“深宅大院”成为了富有家庭炫耀自己的标配。毕竟在士农工商的中国,如果你炫富炫的太明显,而且仅仅是单纯炫富却没有内涵的话,并没有很大的收益,先富干掉后富掐断富裕路的一般是大官巨贾,这些人是需要把自己和平民区隔开来树立威严并且隐藏自己的,因此高墙大院就成为了区分阶级最直接的方式。那既然你都修了高墙了,墙内的风景只有自己人才能看得到,那搞草坪又有什么意义呢?

@Uiauriz 说的很对,"古典园林本来就是园主人展示自己的志趣,或者说雅趣的所在,其功用不是为了单纯的舒适或撒欢儿。"


就是因为中国古代的富人只需要向自己阶层内的人展示自己的财富与学识品位,用来提升地位结交好友树立名声,因此才会出现园林这样维护工作小但却考验匠心设计的建筑取向,而空洞却费钱的草坪所起到的展示作用,在中国古代,已经靠院子外面的墙完成了。


user avatar   mo-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中国古典文化里,大草坪属于龙鸣审美。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空间内的情趣密度,所谓移步换景。随便去一个知名园林,十步之内,妙处五步之内,眼前的景色一定有变化。哪怕同一功能区内,路总是斜的,沿途以步计程,或树、或石、或池、或小品,必有变数。

这样才有品味,风雅,超脱于凡夫俗子。

你搞个大草坪,客人来了,哥俩席地而坐,跟村口放羊娃有什么区别?

现在你是在城市里的钢筋水泥呆惯了,觉得大草坪采光良好晒晒太阳很舒服。但是古代别说很多庄园本来就在乡下,就算城里也有许多空地,随便一个草庐一个破庙都自带一圈野生草坪。你身为土豪把家里装修得和流浪汉宿处一个风格像话嘛?文人墨客还怎么过来玩耍?

当然晒太阳的需求也是要解决的,但凡有点名气的园林都有类似天井的地方。一般是这样的,在某处轩外到另一处墙之间,隔出一块稍开阔的全采光空间,旁边凿个鱼池或者砌个小品,对面种一棵小树或者贴墙蔓藤之类。你就可以在这里晒太阳,还能看看树看看鱼不会无聊,晒得烦了随时回到轩内纳凉。你去找好了,都有这种地方。

这里阳光也很好嘛!

或者沿水长廊凸出一个阳角,你可以在那个角上接受三个侧面的阳光又不被直射,旁边还有水汽不会很热。

注意阿姨坐的地方,防紫外线晒太阳法


古代有钱人很会享受,不至于晒个太阳都想不到。面积倒确实不大,晒太阳本来也不需要很大地方。老外把草坪搞得那么大,仅就日照而言其实没啥必要。我总怀疑和中世纪骑士要遛马有点关系。


user avatar   lin-xiang-lin-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想反问一下,不知道朋友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西方园林里的石头为什么不喜欢刻字?”其实这两个问题是一个道理。

巧了,我的公众号【缘中说园】刚刚开篇的时候写过这么一篇文章解答为啥西方园林不喜欢刻字。

这俩问题一起说吧

1 核心原因——自然观不同

考古学家张光直提出一个观点,东西方的自然观是有所差别的。东方叫连续性自然观,意为东方人认为人与自然是连续的,有机的。宇宙的是演化产生的。西方叫断裂性自然观,意为人与自然是断裂的,自然与人都是被创造出来的,并且人类是文明的,自然是野蛮的,人类要与自然区别开。如果野蛮的自然要进入人类的文明,必须要经过改造。

这个观点可以很直观的解释为什么东方产生的是自然式园林,西方产生的是规则式园林。接下来说下一个问题。草坪和石头。(有评论说英国的自然风景园,那是在18世纪左右发展起来的,时间已经很晚了,而且大概率是收到东方园林的影响。在地球逐渐成为地球村的过程中,东西方的自然观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真正的西方古典园林一般以意大利和法国园林为代表。)

2 直接原因——亲近的自然不同

东方人为什么喜欢石头?西方人为什么喜欢草坪?

因为这是不同文化的人亲近的自然。

如果朋友们理解了上面所说的自然观不同,那么下面这句话就比较好理解。

西方——纯粹的自然叫野地,近人的自然叫牧场,更近的自然叫花园。

东方——纯粹的自然叫天地,近人的自然叫山水,更近的自然叫园林。

东方的自然
西方的自然

上面每个字的意思是不一样的。楼主可以细品。

在上面两者的第二个自然,就是近人的自然中,西方体现出的是第二自然的表现,既农业景观。已经开始出现需要改造的自然。东方则不是,稍微离人近的叫山水。东方人超爱山和水,而且是石头山,不是土丘,所以东方人对石头有莫名的执着。至于东方人为什么喜欢山水,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山水,我觉得是另一个问题,我在这里不多说。

西方的风景油画是在18世纪后成为独立画种的,和英国的自然风景园时期差不多。二者是有联系的,具体看园林史。东方的山水画出现的很早,但应该是从唐末的《明皇幸蜀图》开始走向繁荣的。对纯粹自然的审美,东方比西方早了可能不止几百年。

另外,太湖石的审美,老实说,有点病态。“丑、漏、透、瘦”,没有一个好词。我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对比的是最近比较火的许老板的大莲花体育场。太湖石是古代文人审美,农民不一定有此审美。这是一种类似奢侈品可以带来的“身份区隔象征”。并不是说他真的多好看,历史上的审美是在不停变化的。很多奢侈品真的很丑,不知道怎么搭,但是就是贵到你想死。而且很多和避孕套一样,几万块钱的东西是一次性用品。所以楼主说不理解太湖石,你可以从这个方向感受一下。

石头是插播的。解决一下楼主提到的太湖石问题。我们继续往下说东西方的不同。

传统的西方需要被改造的自然才可以被人接受。比如意大利园林、法国园林和。。。美国牧场。。。虽然是玩笑,不过其实差不多。

第一个公园,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是这样阐述设计理念的:“要把牧场里连绵的草坪带到城市中。”注意他的想法,不是把自然带到城市中,而是牧场。

东方人不是,东方人讲究的是“城市山林”。你看《园冶》,《相地篇》是怎么分析场地的。最好的是“山林地”,最次的是“城市地”。古人对于场地和自然的关系的喜好表达是非常非常明确的。他们最喜欢山水野地,不喜欢城市地。另一方面在古代的中原地区,很少有大面积的自然草原景观。第二自然大量出现的也是农田景观,并不是畜牧。

所以东方人最喜欢的是第一自然(纯粹自然),西方人最喜欢的是第二自然(农业自然)。那么草坪是第几自然?

一般认为,在西方是第二自然,在东方,可能没有归属。因为古代文人没关心过草坪,起码画论里没有提过。我们养的牛是用来耕田的,不是用来挤奶的。喜欢草坪的匈奴在汉民族刚刚建立的时候就被霍去病赶走了。

可能比罗马时代还早的时候,西方的草坪就是用来聚会的场所。很多规则的草坪确实是用来晒太阳,吃饭,喝酒的。有一些草坪旁边还有专门运酒的渠道。

但在中国没有这种传统,文人是这样的。


3 楼主喜欢草坪的原因分析

全世界的现代园林的基础是公园系统。即主要为西方的自然观审美。确实,在现代的水泥城市里,与纯粹自然隔绝的公园更适合人类生存。起码虫子要少一些,不会那么难受。古人受得了,不代表现代人受得了。

我之前也说过,审美是会随时代改变的。我小时候是没有草坪可以滚的,我想要接近自然的方式是爬树。不知道楼主有没有爬过树。我那时候,所有的小孩都会爬树。时代不一样了可能,虽然可能我并没有比楼主大多少,但是城市的建设水平确实和过去不一样了。个人经验,不能够作为科学分析,但是我本来也不信科学。

这是我小时候爬的大榕树,旁边有辆三轮车,可以对比一下尺度。小时爬树贼开心。

插一句嘴,现在很多大城市的自然教育就是到草坪滚一滚,做做游戏,认认植物,还嫌脏。我表示鄙视。

哦,对了,最后关于石头刻字的问题,好像只说了石头,没有说刻字。因为东方连续性的自然观意味着人类文明和“野蛮”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所以代表文明的文字和代表自然的石头在一起在东方人眼里没有任何问题。

最后,听说还有毫无理由反驳和人身攻击的。没办法,园林行业就是这样,人傻钱少。

请大家尽情喷我。

补充一点内容吧,因为有些观点有点争议。说几点吧。

1 即使所有人都反对传统的观点,但是你会发现这些观念不知不觉中刻在灵魂里。这种会不断强化原有观点的理论科学上叫路径依赖。有人说现代人对古典园林的喜爱程度是不如公园大草坪的。这点没问题,是这么个现象。但是和本问题无关,现代人喜不喜欢古人才不管。

2 关于石头刻字的问题,这算是客观常识,东西方就是有差别,而且很大。找一些个别现象来反驳没有说服力。什么到此一游啥的就不用再想了。具体的原因分析我觉得和本案关系不大,玄之又玄也没必要打那么多字。传统西方喜欢雕塑,东方人喜欢在石头上写字作诗,这都是普遍现象。

3 关于传统自然观的问题。在历史进程中,东西自然观很大程度交融,所以现代的现象有时候是假象,因为自然观交融已经乱了,相互渗透完就很难看清本质。要研究古人怎么想,要看以前人怎么说的。现代社会的时间还太短一些,但是发展的太乱。而且很多看起来是反例的东西,其实是在历史进程中的合理表现。

所以以后不回答这类问题,解释起来有点麻烦,不明白的自己看艺术史、美术史、哲学史去。我上来还给大家讲柏拉图的绝对真实和毕达哥拉斯教派的数学通灵什么鬼,那我岂不是太闲了。设计师很忙的,而且我也没那么专业。

所以如果有学术反驳的,请拿出依据。如果有专业疑问的,请付费咨询,解答不了我也不收费。如果有专业喷子,那随便,既然不讲道理,那就好办多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缘中说园】,可能你们想要的答案里面都有,没有的以后慢慢也会有。

————————————————————————

本来没打算更新答案了,一方面原因是我在知乎上的回答大多是点到为止,另一方面是看到很多奇怪的答案,点赞数还特别多,其实对知乎挺失望的吧,有些答案是明显错的。后来想想,原来我上知乎的目的就是干这事的,所以不好意思,我食言了,还是来更新一下。这次的回答估计要得罪人,延续我可爱又迷人的反派角色了。

我也没想到这个问题关注量还挺多,毕竟这是园林范畴的问题,这样的关注量很少见。不过专业的事还是给专业的人来做吧。

1 首先说说为什么我之前的答案要提自然观吧。问题里的古典园林和草坪分别代表了东西方同的园林风格。大家翻一翻所有的园林史教材,不管是中国古典的,还是西方的,甚至是现代的,包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前面三章之内,一定会提到,不同文化产生不同园林的核心之一就是自然观。园林是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展现出来的自然的外化。很多人认为这个不是核心,那请问什么是?

可惜这些园林教科书,都是分析园林为主要目的的。没有人告诉你,究竟东西自然观有什么不同。一般都是简单说几页,基本考试也不考,所以大家就忽略了。东方(中国)自然观叫天人合一,寄情山水。好,请问,什么是天人合一?什么是寄情山水?这是核心问题吧?

去年风景园林大会上,王其亨老爷子大骂一帮大师提的天人合一。这个词是近代人总结古代思维提的,以前人根本不提天人合一。因为天人合一是常识,不用提。现在园林的学生说到古典园林,也认为天人合一是常识。但说到中西方对比的时候,又不知道究竟天人合一体现在哪里了。我上面关于自然观的回答,是引自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对于中西自然观对比的结论。他详细阐述了二者的区别。我认为,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和自然的连续性自然观表达。

自然观的观点引用的这本书

什么叫寄情山水?为什么是山水不是草坪?上面的答案说了东西方偏爱的自然不同。人文原因这里不再多说。另外,为什么要寄情。这是另一个问题,不讨论。

结论:自然观是东西方园林文化差异的核心原因。也是中国传统园林没有西方常见草坪的核心原因之一。


2 有些人说是自然气候决定的。还有说是为了炫富的。有道理的!我上面的答案提这个事不多。一方面我一直觉得气候这事这对于园林人来说是常识,不好意思,忽略了大众。另一方面,我不认为不管是气候还是炫富这都不是主要原因。一起简单说说这个事吧。

中国面积很大,不是所有的地方气候都不适合草坪。比如岭南地区。但是就是很少看到有“使用功能”的草坪。东西方人偏爱的自然不同。再强调一下,自然观是他们有这种偏爱的核心原因。

其实很多例子可以拿出来反驳我之前点到为止的回答。但是我只看到一个提了一下英国的自然风景园。不好意思,我不太了解知乎,是这么和谐的社区吗?我以为只有那种论坛会出现“好人一生平安”或者“1024”之类的和谐文字。(我也只是听说哦)

不提这些,跑题了。之前说东西方自然观不同。其实有个很明显的例子。日本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也适合长草。那么日本古典园林有草坪吗?

有,虽然没有西方的大。但是有。东西方审美不同,那日本是怎么回事?

日本不是只有枯山水的。我举个回游式庭院的例子。

无邻庵,日本古典回游式庭院的代表作之一

很神奇吧,和中国不同。中国的草地不是草坪,也不是一个空间的主景。日本有大量的空间来种草。好像也可以用来晒太阳对不对?

不对!当然,你可以用来晒太阳。但设计师的主要目的不是这个。你仔细研究日本古典园林的草坪,会发现,他是出现在建筑和庭院主景中间的区域。用来把空间空出来,以便更好的观赏。这在日本传统手法里叫“间”。就像日本人吃不同味道的寿司前,要先吃姜片,用姜片洗一下嘴,把之前的味道清理掉,空出来品尝下一个味道。这个空的空间是为了让屋里的观赏者更好的欣赏外面的自然。(有机会可以再讲讲日本园林的相关理念,他是东西融合的关键研究对象)

所以这里草坪主要是“空间功能”,不是“使用功能”。

这多多少少说明一个事。即使气候合适,也不代表一定要有草坪。

至于炫富什么的。那你看看能用啥炫富,为什么这样的选择。本质不还是自然+人文么。炫富只是一个正常发展阶段的社会原因而已。还是说日本,气候条件也满足了,也不是没有有钱人,为什么他们不做个草坪晒太阳?所以这不是问题的核心。

结论:气候问题确实是传统园林难出现草坪的原因之一,但是在气候不是问题的条件下,古代文人依然没有选择草坪,所以气候不是核心原因。炫富同理。


3 现代草坪究竟是不是从英国自然风景园来的?

这事不好说,可能很多书上会说是。是直接原因应该是没错的。但在英国自然风景园之前,西方园林没有“使用功能”的草坪吗?

我在意大利古典园林艾斯特的草坪和法国凡尔赛宫的草坪上都打过滚。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意大利因为地貌关系,台地园多,看起来不适合大面积的草坪。但是确实有一小部分使用功能的草坪。法国的古典园林除了魔纹花坛外,草坪是非常多的。另外,我记得有考古显示在古罗马时期,贵族是有在草坪上喝酒聚会的。(我觉得不太重要,不一定记得清楚,如果有疑问大家可以自己查材料)

所以西方古典园林是有使用功能的草坪的,但是中国几乎没有见到。

中国园林有草吗?很多大面积的园林确实有,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草坪,而是野草。另外,这种景观有他的历史原因,不能作为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统园林去考量。比如汉朝的尚林苑,好几个省那么大。比如避暑山庄。甚至比如《乐府诗》和《古诗十九首》里都有类似的描述。“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不是古代文人集体认识里最喜爱的自然。(所以说,气候问题又被反驳了一次,中国也是有草的)

有人说这不是园林?我个人认为是,这是园林的雏形。有人文,有自然,二者在一起,就可以认为是有园林的基本内容了。

另外提一嘴,有人说拿中国的传统园林和西方的现代园林比较不对。因为楼主的问题里,草坪常规理解是指现代园林的草坪。所以这样比较也没什么不对。只是需要说清楚,西方古代到底有没有草坪就可以了。至于美国而言,这个国家就没有“古代”。但是第一个公园是出在他们那,所以如果按我过去点到为止的风格,就只能这么比了。

结论:可能是一些其他方向出发研究造成这样的误导。去西方传统园林看看,在自然风景园之前存在使用功能草坪。



4 关于草坪与山石偏爱的补充。古希腊哲学家在给学生讲课或者讨论的时候,是在大树下,草地上。我认为这是一个园林的雏形,或者已经可以称的上园林了。当然大家这点有不同观点的可以讨论。

为什么要提古希腊?因为最为典型的西方园林是意大利园林和法国园林,法国园林受到意大利影响,意大利园林受古罗马影响,古罗马受古希腊影响。包括哲学理念,有言到“西方所有的哲学都是柏拉图的注脚”。

中国古代哲人在哪讲课呢?不好说在哪,家门口吧?我不太了解。另外有一类中国人有和古希腊人类似功能的空间环境。就是“洞天福地”。中国人非常非常喜欢洞,而不是草地。古典园林假山里会出现很多很多的洞。洞基本都是因为山石的地貌,才有洞。

结论:依然是自然观不同,文化发展情况不同,最终导致古人偏爱不同。


5 园林是从画里来的?

这是胡说八道。画对园林有影响的,在中国,这个影响更大更深远。西方的自然风景园被绘画影响多一些。但是远远谈不上园林是从画里来的。园林和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应该是并列的关系,不是绘画的衍生品。

西方自然风景园成为独立画种的时候才有比较大的影响力。之前提过,这时间没多久就到20世纪了。看看西方美术史就知道,在意大利和法国古典园林昌盛的时代(大约15世纪到17世纪),那时候的绘画多是在画人。包括西方古典园林里的绘画,大多以壁画出现,几乎没有见到风景画,多是故事画。(起码我没见到过风景画)

中国人会画山水,画花鸟。这很早就有。但是山水画成为独立画种的成熟是在唐朝末年才开始的。唐朝之前没有园林吗?唐朝之前的画,其实还是人物居多。

簪花仕女图,连环境都没有描绘的唐朝名画

不过这里有些需要说明的。唐朝、甚至之前的园林,和明清的不同,那时候还是有很多规则式的形态出现。甚至到了宋朝还有很多这样的结构。我个人认为这是自然观与技术结合发展的过程。因为中华文明的自然观几乎没有变过。明清时候的人非常不提倡把过去规则式的园林搬到当时那个时代来。他们在自然观发展到一定基础的时候对园林的认识就是——越野趣越好。所以他们对于过去的规则式园林是鄙视的,而对于自然式是向往的。这与绘画有关系,但不是最核心的原因,因为绘画同样也是基于此理念而发展的。

结论:绘画和园林都是自然观发展来的,二者是并列关系,且相互影响,绘画对园林的影响比较多而已,不是园林从绘画而来。


最后再打个广告,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缘中说园】!


user avatar   xiao-pang-88-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宝流量那么多,李佳琦和薇娅作为头部中的头部,成交额高不意外,但是实际成交额还是有不少水分的。


首先,淘宝直播排行榜上的成交额与我们平时所说的销售额及销售利润完全不同的概念。

淘宝直播上的成交额的数据,指的是定金锁定的GMV的总数据

我从阿里巴巴的官网上找到了其披露的2019年财报[1]。在财报中,阿里对其GMV的定义是:GMV是包含了运费在内的所有已经拍下的订单价值(包含未付款订单)。

“ GMV”或“商品总价值”是指我们市场上已确认的产品和服务订单的价值,无论买卖双方如何或是否结算交易; 除非另有说明,否则GMV涉及我们的市场仅包括通过我们的中国零售市场交易的GMV; 我们针对中国零售市场的GMV计算包括买方支付给卖方的运费; 为谨慎起见,目的是消除对潜在欺诈交易对我们的GMV的任何影响,我们在计算某些产品类别中超过一定金额的GMV交易以及每天购买特定产品类别中的某些产品类别的买方的交易时排除在计算之外。

简单来说,GMV计算的不是实际交易数据,而是“销售额+取消订单金额+拒收订单金额+退货订单金额”的一个总和。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我在淘宝上下单了100台iPhone 12 Pro,每台单价1万元,但是我没付款,但是按照GMV的角度,我这么一个操作,直接搞了100万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GMV可能远远超过实际成交金额,这也为啥电商都愿意公布GMV的原因之一。因为数据好看啊!

更何况,双十一李佳琦的销售额计算的是预售销售额,也就是定金锁定的GMV,这个水分就更大了,我就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预售有不退款的吗?


其次,就是一晚上100多亿的销售额确实过于恐怖了。

有人可能对一百亿没有啥概念····

就拿我来说,我一个月2000块的工资,要不吃不喝41.5万年才能挣到这个数···

换算到公司上,李佳琦和薇娅一晚上的营业额,几乎等同于半家中国五百强企业一年的总营收···

如果最后全部都是实际成交的话,那阿里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另外两家的威胁了。


以上,我是 @Puddle ,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参考

  1. ^阿里2019年财报 https://otp.investis.com/clients/us/alibaba/SEC/sec-show.aspx?Type=html&FilingId=14266295&CIK=0001577552&Index=10000



     

相关话题

  商周的封建制和西方中世纪的封建制有什么不同? 
  中国有哪些知名度不大但值得鉴赏的园林? 
  中国人该不该包容过万圣节? 
  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有哪些坐落在亚洲地区的代表作? 
  为什么中国人相对于西方国家知识产权意识薄弱? 
  有什么东西是外国人不吃,而中国人吃的? 
  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真的是「要死去的艺术」吗?还可以怎样与现代建筑及景观结合? 
  为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没有供人晒太阳的大草坪? 
  能否靠饲养食草动物修剪草坪? 
  为什么有人认为古希腊文明是被后代美化夸大(层累伪造)出来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特朗普说可以与中国断绝整个关系并节省5000亿美元?
下一个讨论
00后在忧虑什么?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