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虎扑裁员 40% ,CEO 程杭卸任、殷学斌接任,虎扑未来将如何发展? 第1页

  

user avatar   dong-yu-71-92-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热度不高就取消了深蓝,连带着消失的是无数老一代Jrs专业的心血之作

自此虎扑彻底沦落


至于像什么一个新闻剪切成若干段落扭曲解读炒作话题,那都是轻的了,还下场自己编新闻发,不给链接,不给出处,被人曝光就封号

简直下作


再发展就成微博了


user avatar   wang-hong-hao-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程杭是我大学一届的同学。

虎扑的崛起是伴随着姚明的崛起和NBA在国内迅速成长而诞生的社区平台。程杭本科毕业在美国读书,每天可以收听本地电台播报NBA的节目和讨论。他一边做实验一边把听来的讨论和八卦编辑成中文。

所以新浪小编在睡觉的时候,程杭刚好是白天,他利用信息差和时间差抢了用户的关注。

虎扑的调性也受程杭作为创始人最初的价值观影响。在虎扑之前,篮球并不是值得被严肃讨论的事情。篮球知道个比分不就完了吗?

可以说至今虎扑不再如当年那般有强悍的价值观,但这种较真的精神还弥散在社区的许多区域。比如湿乎乎的绿帽一条街——原来,被女朋友戴绿帽也是值得被如此公开认真讨论交流的呀……

虎扑发展遇到过几个瓶颈。

篮球向足球泛化的过程中,篮球用户和足球用户相互不认可。他们不是一波人,尿不到一个壶里……咋办

足球用户的知识基础可比篮球要深。看过马拉多拉踢82年世界杯的大有人在,但是你知道1981-1982赛季NBA的MVP是摩西马龙吗?摩西马龙是哪个队的? 红队!

马拉多纳距离我们这么近,而摩西马龙距离我们那么远。想靠虎扑的严肃讨论向足球迷证明虎扑是巅峰级的足球论坛是很难的。虎扑很难打透所有的体育板块。

虎扑在几年前(可能是15-16年)谋求过上市,而那时期是市场从PC向移动端转型的重要时期。为了上市就要做利润,所以移动端的投入就不足。

而最最大的挑战是体育讨论社区,终究是买不起版权的备选做法。如果能够如腾讯直接把NBA版权买下来,老百姓直接看比赛不就完了……这就是虎扑的天花板。

虎扑最大的意外是得物。虎扑自己乃至行业都没有意识到球鞋鉴定和交易是如此之大的市场。球鞋是年轻人的文化。得物可以做好的话,远比虎扑的天花板高。

PS,骂虎扑的用户是老用户,骂知乎的也是如此 @周源 ……

社区的本质也是如此。没有人会在一个社区待一辈子。

虎扑的未来还能咋样呢?流量大概率会维持在几百万的日活,大幅度上升和下降的空间都不大。慢慢老去的用户和新爬上来的用户都差不多。虎扑因为严肃讨论和较真的内核,所以它具有直男的属性。只要直男存在,虎扑就大概率会存在吧。


user avatar   mai-nu-hai-de-xiao-huo-chai-73-81-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虎扑属于自己一把好牌打烂,自己把自己玩死那种。早年的虎扑,技术分析非常到位,高亮的完全是技术贴,即使黑人都是黑的喜闻乐见,比如说狮驼岭,除了NBA,CBA版块也是非常好,是篮球迷的家,步行街也有高铁很晃这种神贴。后来,虎扑开始恰流量。姚明退役后,最大的流量当然是科与詹,于是各种历史地位较量开始了,湿乎乎技术贴少了,口水战来了。每逢湖人或者骑士输球,湿乎乎那就是屠版。科比退役,恰逢80年代一批主力科密也退出球迷圈,虎扑发现詹迷数量已经是无敌的存在,加上勇骑之争,尤其是第二年詹姆斯超级表现,又吸引新一代球迷加入。詹密数量占尽优势,于是带节奏的来了,非要把詹拿来评出历史地位,湿乎乎一言不合就腥风血雨,其他球迷惨啊,敢质疑都会被封号,到后面自嘲的“你号没了”,“你好梅罗”都是禁词。你敢质疑詹走步,马上一堆号嘲讽你不懂球。湿乎乎放纵的后果就是,其他球迷的不满,勇士崛起让其他球迷找到了反击机会,反喷就是了。再往后,虎扑流量当担的湿乎乎种的恶果显现了,几股球迷互喷,谁怕谁。直播文字简直不堪入目,各种诅咒。说不好听点,和粪坑差不多,谁又愿意多呆呢?

莫雷事件后,国内对NBA商业投入剧减,虎扑这种恰流量的模式,注定不能长久。


user avatar   zipm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虎扑为了上市,把无数球迷的心血作品抹除数据,发帖、回帖等,全部清除。

还要骗大家是暂时数据迁移,其实是永久抹除。

虎扑为了数据好看,为了流量,把自己变成F坑,自己定下来保障社区质量的版规都成摆设。

造女神、玩低俗、提升步行街权重,都是为了流量,因为NBA风险不可控。

嘴脸这么难看,不把用户当人。

上市失败真是喜大普奔。

早点倒闭吧。


user avatar   a-san-sh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这就是月亮和六便士的问题,是要月亮,还是要六便士,最好全都要。

一心看着月亮,却忘了地上的六便士。

是要面包,还是要自由,还是要两者兼得。

旅行,自由,远方,美食,华服,这都是很好很好的。

可是之后?大部分人还是要落到现实生活上面。

需要养家糊口,需要给孩子找学校,需要给自己找工作,需要面对现实问题。

不是说脱口秀不好,但是对比脱口秀演员和我们河南省至少前三的王牌中学的编制,可能还是少了稳定和底气。

当然这只是我作为一个功利主义者的个人看法,对我而言稳定可能胜过自由。我欣赏自由自在的勇气,只是我不敢罢了。

当然如果外面很好,回报又很高,辞职也未尝不可。

我没有这种勇气,只能钦佩她人的自由。毕竟大多数人没有六便士,也没有月亮。

但人生没有如果,为了诗和远方,只能苟且于当下。这就是人生的真谛,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以上,人生如负重行远。

相比于自由和散漫,我觉还是工作和编制更靠谱。


user avatar   rockie-xu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网曝泰山酒店价高游客挤厕所过夜,景区回应明码标价,未接到坐地起价投诉? 
  如何看待云南司机威胁游客,称「不要让老子玩命」?你是否曾经也遇到过「黑导游」? 
  律师的道德守则应该是什么呢? 
  上海市政府表示「向全体市民由衷感谢,并诚恳接受大家批评」,后续防控有哪些方向需要关注? 
  如何看待(美国)《国家地理》宣布正式承认南大洋为地球的第五大洋?有什么值得思考的地方? 
  榆林市产妇自杀案中,产妇剖腹产为什么需要家属同意? 
  中国在历史上是否对同性恋包容?若是,为什么现在却变得比较保守,几十年前甚至认为同性恋是病? 
  如何看待男子高铁上「葛优躺」霸占座位并拒绝归还的行为?列车员沟通无效,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云南哀牢山四名失联人员已找到,均已遇难,具体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细节需要关注? 
  如何看待“华为关联公司公开一项“合法监听”相关专利,适用于对用户设备进行合法监听的过程”?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马来西亚封国后,全球陷入芯片荒,芯片价格飙涨5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国内的AI芯片公司不去支持CUDA,是技术问题还是版权问题?





© 2024-05-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