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第一个大政治家叫子产,子产有一句名言: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这句话是说给中国的精英阶层听的,有两个意思:
1,以天下为己任。
2,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我们看看子产的后辈是怎么做的。
孔子就不说了,子产的迷弟。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一代一代中国最杰出的知识分子,或者说精英阶层,都是把这两条作为人生信条的。
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分五级:生理、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
郭靖和黄蓉,在《射雕英雄传》已经解决了前四个问题:
生理:吃穿不愁。
安全:谁敢打他们?沙通天还是灵智上人?
爱:在一起虐狗很久了。
尊重:华山论剑武功天下第一。
总之,王子公主幸福的在一起了。童话到这个时候通常就要收场了。
对于郭靖黄蓉这种精英阶层来说,人生信条,就是回答自我实现这个问题的。
也就是说,我们都王子公主了,前几个低层需求都满足了之后。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为一个目标,努力奋斗,即使这个目标是一时难以达到甚至永远做不到的,至少我尽力了,这辈子我不冤。此所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那么,以什么为目标呢?
在子产,是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在郭靖,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但是请记住,精英阶层为国为民的付出,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民众一定会给出丰厚的回报。
这回报就是尊敬。
人总是要死的,但是尊敬是可以传代的。当一个人被大众尊敬的时候,会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为什么文天祥要说“留取丹心照汗青”?
就是这种付出-回报的交易系统已经成了一个长期的制度安排,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
前朝英烈,是可以在太庙这种国家祭祀机构立一个像,永远接受朝拜的。
有个投资人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
马英九当政的时候,想挖一个大知识分子出来当官。
大知识分子不干。
马英九说,公当以天下为己任。
大知识分子马上出山。
一代一代中国精英,是真正在这一条的感召之下不断领导这个国家前进的。
只要中国精英还守着自己对国家的担当,国家就不会坏到哪里去。
管你上面是皇帝、大帅、总统还是主席?事情还不都是那些人在做?换个招牌又如何?
反过来说,钱理群为什么要骂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担当断了传承,国家的脊梁就断了。
国歌的作者田汉和聂耳还写过一首《毕业歌》,歌词有两句诗这样的: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有一些老人,他们唱着这些歌长大,等他们老了,功成名就了,还会集体合唱这首歌了?
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後已’,至於最後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 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後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後已’这八个字。
其实神雕侠侣里,郭靖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
陆秀夫文天祥难道不知道大势如此不可挽回么,史可法顾炎武难道不知道反清复明不过大梦一场么。
面对异族入侵,中国从来不缺少“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而正是一个又一个这般人物的纵然知道可能做不到,可能完不成,却依旧前赴后继的去做,这些事情才终究又变得可能了。
而在我眼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八个字,也正是中华文化的脊梁。
惊闻金庸先生离世,先生千古。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引用一篇中学时期写过的作文,希望能够解答你的问题。
《坚持下去》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子路宿于鲁国的城门,看门人问他从哪里来。子路高声回答:“自孔氏而来!”看门人却轻蔑地一笑:“哦。就是那个明知道做了也不会成功,还硬要去做的人吗?”
当时的鲁国已不复周公时的强盛,三桓季、叔、孟三大族家曾联手赶走鲁君,又擅立新君,还在国内拥有极大的封地,而君权一直受到打压。当时的鲁君很想有一番作为,他任孔子为代国相,期冀能再兴鲁国之盛。孔子以大军逐个击破三桓的领地,为防止其卷土重来,还拆掉了领地的高墙。孔子的作为引发了三桓的极大不满,密谋图反。结果,一次都城曲阜兵力空虚,叛军乘虚而入,却被孔子以妙计化解。拆到季氏城邑时,鲁君突然命令孔子回撤,原因是齐国派大军驻扎于鲁国边境,一旦城墙被毁,齐军之下将是一马平川。孔子知道,如果坚持隳墙鲁军尚有一搏之力;如果放弃,齐军固然退却,但之前所为将前功尽弃。收到君命的孔子不得不撤回。三桓抓住机会,重筑城墙,控制鲁君,并将孔子逐出鲁国……
许多人,包括孔子的弟子都不理解他。身居高位,安享晚年即是,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孔子对世人的不理解感到苦恼,于是远行周国问礼于老子。老子说,无为,方能无不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难得不落个如此下场。孔子争之,士杀身已成仁,仁义缺失了,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老子苦笑着摇了摇头。
孔子的理想是仁教礼治,天下大同。他明知做不到,或者很难做到,或者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但还是去做了。
一个人知道他做的事会成功,做了,成功了,这不叫伟大。真正的伟大永远属于那些坚持自己的信念与理想并为之献身的人。
因为做这些事的价值意义,不在于外在的结果,而在于坚持本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关键看我们能否坚持下去。
公元1644年的冬天,扬州城头。有一人不顾下属劝阻,冒着鹅毛大雪视察敌情。望着城外清兵营帐星罗棋布,他蓦地想起老师临终前的情景,顿时泪如雨下。他口中喃喃有词:“我不能对不起我的朝廷,不能对不起我的老师……”他就是史可法。
他当然不会忘记,二十年前,老师左光斗被阉党害于牢狱。他曾不理解他的老师,以一人之躯,势不能使逆阉瓦解。明知做不到,为何还要白白拼上性命?恩师笑了:“你不知道,这世上有一种东西仍需我们坚持,那是道义。为了道义,我可以付出一切;没有道义,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他现在明白了。耳边又响起了洪承畴的劝降声。这个人几年前还曾是他抗清的战友,而现在却成了名副其实的“汉奸”。多尔衮甚至多铎惜爱他的才能,亲自书信劝降,但都被他一一回绝。“我要坚持,为了道义,粉身碎骨又何惧?”他这样激励自己,走上了为了道义、为了气节的不归路。
几天后,史可法兵败被俘,英勇就义。清军因在扬州伤亡惨重,多铎怒愤而令屠城十日,史称“扬州十日”。殊不知,越是表现得凶残,则越是对史可法英勇与壮烈的褒奖。后乾隆皇帝感其忠义,追封谥号“忠烈”。原来,敌人也会敬畏坚持理想的对手。
二百五十年后,一位年轻人也用生命践行了史可法的理想与信念。他叫谭嗣同,毕生以史公作为为人处事的楷模。戊戌变法失败后,他号召人们留下来,以鲜血唤起民众的正义与良知。“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他知道死亡并不能换回民主立宪,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刑场。
在此之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十分不理解他的坚持,劝他东渡日本避难,但都被他拒绝。临刑前,他赋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从容就义。他没有看到胜利,但他却告诉了后人,坚持、坚持、再坚持,终将会有胜利的那一天。
穿越时间的隧道,我们不仅看到坚持之下的误解、寂寞、失败、鲜血、死亡,更看到了被后人盛赞的人生真谛: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坚持下去!
或许,此时我们应该完成孔子与老子的对话。
“孔丘啊,当今之世,王纲失序,天下纷乱,可你还是要一意孤行,推行你的仁乐礼义吗?”
“丘惭愧,一事无成。”
“那就索性放弃吧。名爵者,公器也,不可久居。”
“那弟子何去何从?毕竟不能像葫芦悬挂于门楣,无用于世。”
“无用,安知不是大用。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能胜。上善若水啊。”
“先生微言大义,吾道一以贯之。先生的道是大象无形,超然物外,不限于世间;而我的道,则在人间。”
“那就不要在意天下的误解吧。坚持下去,又何怕千百年之后?!”
~~~~~~~~~~~~~~~~~~~~~~~~~~~~~~~~~~~~~~~~~~~~~~~~~~~~~~~~~~~~~~~~~~~~~~
全文的意思用马云的话说,就是“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赌上自己的一切,用生命追求理想的。
讲真,那时写东西的画风还真是有趣,噗~
然而现在已变成彻头彻尾的老头子(手动无奈)
首先这是Fed一月 memo
先说结论:
FOMC 维持利率在 0-0.25% 不变。且确定 3 月完全停止 QE,同时 3 月加息也是箭在弦上,基本会后声明皆符合市场预期,没有太多的意外。
Powell 记者会确实是偏一点点的小鹰派,但我也认为,Powell 的说法不至于拉升市场加息预期至 5次 、并拉升缩表预期至上半年,反而比较像是在强化加息 4 次之预期。
另外我个人觉得,一些中文媒体似乎误读了Powell 记者会的部分片段,下面 Allen 再进一步说明。
1. 3 月加息停止 QE 早已定价
本次会议 Fed 再次确认 3 月将准备第一次加息,并同时停止 QE。
Fed 也再次重申,货币政策是要支持美国经济达到充分就业、与通膨长期均值维持 2.0% 的两大目标。
这部分我想市场早已定价,这裡完全不会是问题,所以我们不讨论太多。
2.未来加息在每次会议都可能发生 (?)
Powell 的原文说法是:Won't Rule Out Hike Every Meeting.
但我有看到部分中文媒体写: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性。
上述我想或许是误读了 (还是其实是我自己误会中文的意思 ?)
我的理解是:Powell 是说加息在未来每场会议都可能发生,指的是“不会在特定月份才加息”,不是说每场都要加息。
Powell 说得很合理,经济本来就是动态的,加息本就不会侷限在什麽月份才启动,端看当时的经济状况而定。
我认为Powell 上述说法,并未延展今年加息预期至五次或更多,若有这种想法,那绝对是误读了。
3.更大规模的缩表?
Powell 在记者会上提到,Fed 需要更大规模的缩表,但请大家不要恐慌,因为我又觉得部份中文媒体过度解读了。
我认为Powell 说到的“更大规模缩表”,在思维上指的是:
因为当前 Fed 资产负债表高达 8.9 万美元,这是新冠疫情爆发之前的两倍大,显然在绝对规模上是非常巨大的。
而上一轮 2017-2019 年 Fed 缩减资产负债表,是自 4.4 万亿美元缩到 3.7 万亿美元停止,缩表的幅度大概是 15.9%,共缩减了约 7000 亿美元。
确实每次缩表的经济背景绝对是不一样的,所以幅度也绝对不会相同,但我们随便抓,假设本轮缩表将缩减 10% 资产负债表规模,那麽这也要降低 8900 亿美元,规模当然很大。
但我认为,不需要过度恐慌在“更大规模缩表”这几个字上。更重要的,我认为是“Fed 缩表的速率是多少?”
我相信缩表没问题,缩表太快才是问题,因为缩表速度若太快,将直接影响的会是美债殖利率升速、以及殖利率曲线的斜率。
这点Powell 也非常清楚,Powell 在记者会上也不断强调,联准会内部尚未具体讨论到一切缩表的进度,要等到 3 月再说。
4.缩表比较可能落在下半年
Powell 在记者会上说明,希望在加息至少一次之后,再来开会讨论缩表的事情,且委员会至少将讨论一次,才会做最终拍板。
更重要的,Powell 希望缩表的进程是有秩序的、是可被预见的过程。
从上述Powell 丢出的时间表看,我个人认为缩表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份,因为在 3 月加息后,Fed 才会来讨论缩表。
我个人相信 Fed 现在内部早已在讨论缩表,但委员会显然尚未准备好来与市场沟通缩表的前瞻指引。
而缩表这麽大的事情,我个人认为 Fed 需要起次跟市场沟通 2 次,并把缩表规划说得非常清楚之后,才会开始进行,所以比较合理的缩表时间,估计将会落在下半年。
5.最大风险:高通膨
Powell 在记者会上,大概提到了 800 万次的“高通膨压力”,并认为目前美国通膨风险仍在上升阶段,但预计 2022 通膨还是会回落。
Powell 说明,目前美国通膨居高不下,主要仍是供应链所致,白话来说就是供需仍然失衡,且供给侧 (Supply Side) 改善的速度是低于预期。
Powell 强调,目前美国高通膨持续存在,而美国经济要的是长期扩张,所以若要长期扩张,物价势必需要保持稳定。
这边开始进入正题了,我认为这是本次会议的最重要核心,是让我体感上,觉得 Fed 鹰派的地方。我认为 Fed 承认自己落后给菲利浦曲线 (Behind the curve),简单而言,Fed 这次的加息速度大幅落后给通膨。
由于 Fed 在 2021 年对于通膨的误判,先前 Fed 在 2021 年认为通膨在年底就可望自然回落,但也就是因为这件事没有发生,反而通膨还更为严重,所以目前才有使用加息来追赶通膨的压力。但当前宏观环境看,通膨的压力是来自于缺工、供应链紧俏等问题,再加上拜登政府的大力推行财政刺激在那边推波助澜~
所以这一次的通膨是来自于实体经济上的供需失衡问题,并不是金融市场过度投机、企业超额投资等问题,我认为 Fed 在这次的通膨问题上,能做得空间非常有限。
这裡将产生一个不确定性的较大风险,就是 Fed 只能靠货币紧缩去压通膨预期,但实体经济的根本性通膨问题,还是没有获得解决。变成最终 Fed 只能再用更剧烈的紧缩政策,去引导通膨预期走低后,尝试来压低实际通膨率,所以这裡将让 Fed 的紧缩路径,存在著较大不确定性。
比较好的处理方式,应该是直接去解决实体经济上的缺工和供应链/例如我之前提到的塞港问题,让实际通膨率自己走低、而不是靠 Fed 挤压通膨预期之后去引导。
谁可以去把坐在白宫裡疑似患有阿兹海默的白髮老头一巴掌打醒...还我特~
结论:我个人认为 Fed 今年将加息四次,不至于加息五次,而加息四次之预期,相信市场应该已经定价;至于缩表,相信市场尚未定价,估计将落在 2022 下半年,最快可能是 6 月。
如果 Fed 今年加息五次,我会感到非常意外,因为这意味著 Fed 很可能在 2023 年底、2024 年初,就因为美国经济放缓太快而需要降息,Fed 这波操作就会变得非常韭。
最后说说股市的想法目前 Nasdaq 已经插水一段时日,抑制通胀是当务之急,而股市所谓修正才多久已出现V转。对通胀而言意义不大,修正数月才可能有帮助~所以我之前一直描述为“恐慌”。因此对白髮老头而言,怎麽做才有利于中期选举就很清晰了。
最好还是坚持认为市场或已定价加息四次之预期,但缩表预期则是尚未定价的观点。
配置上美股我倾向持有科技权值股,一些 Megacap 的估值我认为合理、前景确定性较高,而这样也可以让你的收益贴著 QQQ 走。
考虑到一堆成长股腰斩,我也愿意加仓接刀成长股,但建议佔据投资组合的比例,或许不要超过 15%,如果选股功力不错,这裡就会开始让你的收益拉开与 QQQ 之类的差距。
最后,我相信人人都会想在市场下跌的环境裡接刀,接刀不是不行,但若接刀失败,斩缆我建议速度要快,我个人不考虑价投的话一次斩缆的比例都是 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