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银行委外资金是怎样管理的?投向私募基金会带来哪些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si-yu-2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资管行业从业者。目前和股份制银行的资产管理部对接得比较多,说说个人的思路和看法。

先说结论,委外会成为趋势,但由于银行内部对委外的管理制度要求以及监管对杠杆的限制,委外投资并不“激进”,亦不必太过夸大影响。

银行理财的投资者主要包括普通个人(认购5w起)、高净值客户(100w)、私人银行客户(600w资产)及机构客户。从投资渠道来看,银行理财资金一部分直接投资,但更多地是需要借助券商、信托基金子公司等渠道进行的投资,后者中根据银行是否有投资的决策权分为两种------①渠道仅作为通道,决定权仍在银行;②委托外部管理人进行管理,也就是委外业务。

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不是净值型产品,而是提前约定预期收益率的,例如你在买理财产品前就知道产品可以给你带来年化4.5%的收益,这个时候如果银行可以找到8%的资产,即便中间会花掉一部分通道费用,银行也可以拿到接近3%的利差。这使得银行非常有动力找高息资产并做大规模,并通过滚动发行、期限错配的资金池使得利润最大化。

银行理财属于表外资产,不受传统“资本充足率、不良率、流动性”的监管制约,所以前几年银行理财资金大量投向房地产、地方平台等非标项目,其实这仍然是传统信贷思维作祟的结果,只是绕开了监管的信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资产管理业务,但发展极其迅猛,2010-2015银行理财规模分别是3.2、4.6、7.1、10.26、15.02、23.5万亿,2016上半年已经接近26.4万亿。基于银行信用,人们对理财产品有天然的刚兑预期,一旦发生损失,银行普遍通过资金池周转进行“刚性兑付”,导致实际坏账率提升。这部分理财资金的投资实际上仍然存在风险的,且整体风险无法量化。于是监管觉得不能这么放任不管,2013年出了8号文,规定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不得超过理财总额的35%,不得超过银行总资产的4%。

前面说了,银行有扩大理财规模的内在动力,为了保住规模自然又不能随意降低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是早先的高息资产逐步到期,新的投资又受到限制,且伴随着市场利率下降,股债牛市远去,银行理财自己很难找到能够匹配风险和收益的优质基础资产做支撑。

这个背景下,目前主流观点是,一要鼓励净值型产品的发展,就如同你买股票基金,赚了赔了风险你自己承担,从而引导投资者改变银行理财刚兑预期,二是要提高银行理财管理者的投资能力,发展银行理财直投标准化资产业务。监管近期出台的文件也很显然地表明态度。除了上文提及的对非标投资比例的限制,还有例如今年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要求银行计提理财产品风险准备金,预期收益型要计提管理费收入的50%,净值型产品只需计提10%。

虽说大家都认为未来银行理财会追本溯源回归“代客理财”,改变吃息差的思维模式,而转向管理人模式。但个人认为这个转变会比较困难且时间漫长。就接触的经验来看,考虑银行行业地位和体量,通常内部的决策流程复杂,利益纠葛更多,投资灵活性欠缺;另一方面,与券商、私募、基金相比的薪资悬殊。如果你是投资高手,我想你大概也不会选择银行作为发展投资梦想的地方吧。

所以,我会觉得委外投资会成为趋势,银行借助外部专业投资机构的力量发展理财投资,可以通过搭建MOM、FOF架构考察某一类型投资的整体收益情况,从做投资变为选投资管理人,对外部机构提出业绩要求转移自己的投资压力。

目前市场上的管理人良莠不齐,为了控制风险,银行一般会事前设定准入门槛,例如对券商和保险资管有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的要求,对公募基金有排名和规模要求,对私募基金要求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有规范的投资管理流程和风控制度,并考察投资规模和净值增长率等等。当然这种标准只是指导,我也见过有些分行往总行报项目的时候把很烂的管理人吹得像朵花儿似的,这类管理人能不能通过考核,考察的就是别的因素了。

产品设立时,银行通常会要求保证自己能够拿到一定的门槛收益,最常见的就是补足、收益的计提和锚净值的设定。有些更为规范的银行针对某一类型业务还会制定统一管理办法,对规模、杠杆、期限、流动性、收益等问题做出框架性的要求。银行的合规在看合同的时候就会要求这些内容全部落实在投资合同里,从而控制投资风险。

产品设立以后,银行通常会要求定期考察净值(至少每周一次,有的每天都要求)进行监控。一般渠道公司也会根据合同约定提前设定投资阀值。触发补足或者平仓时可以及时进行通知。

今年以来,由于股灾的缘故,监管下了决心要促进行业的“去杠杆”,一行三会接连发力,穿透审查,思路统一。高杠杆操作受到限制,再加上整个投资环境走弱,如果银行为了把握风险,不愿放宽风控尺度,也不愿压缩利差,对收益仍保持较高的要求,那么外部机构投资压力会比较大,要不会排除一部分机构,要不会倒逼银行降低收益预期,因此即便是外部机构的投资能力更强,我认为委外的整体收益率还是会在市场收益上下波动,不会有太大的偏离。




  

相关话题

  老一辈的人在银行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现在的年轻人在银行工作,经常冲撞领导,动不动就辞职?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约谈恒大集团,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国民政府那么多海归精英,为何金融改革全线失败了? 
  央行等三部门发文,3 月 1 日起,个人存取现金 5 万元以上需要登记资金来源,将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最好的投资人是谁? 
  如何看 5 月 31 日人民银行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 个百分点?会产生什么影响? 
  我去工商银行办理业务保安说运钞车没来之前不能进去,我想问问什么情况,有这回事吗? 
  女子误存五万元到前亡夫账户,银行是否该承担责任? 
  什么是逆周期因子?央行重启「逆周期因子」,将对股市、债券、汇率产生哪些影响? 
  银行会监控一个人的现金流吗? 

前一个讨论
资金不断的正流入,股票不该是上涨吗?
下一个讨论
什么是委外业务?(公募基金)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