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提选拔式教育,我个人觉得其实是偏了。
这一套东西, 我之前讲过,在苏联研究领域有个专有名词叫“罗名制”或者叫“名册制”(номенклатура)。
所谓编制,它有三重含义
第一,是一个计量单位,某个实体的运转,需要多少人
第二,是一个人力结构标识符,某个实体的运转,需要若干种若干什么样的人
第三,是一个名单,在名单上的是这个实体的核心和骨干人员
然后呢,整个社会根据国家-单位-个体的顺序组织起来,就像RTS游戏里那样展现在最高决策层面前。
所谓体制,所谓动员型社会,本质上是按照一定组织原则和现实需求确定的一个名单组,人为构建的一个国家-社会机器罢了。在这个名单组上的人,是维持社会正常存续的最低限度数量,当然也可能会高一些,但是不会高出其原始设计的容纳极限。
那么这个答案就很明显了,原始设计哪里找?苏联。
苏联的制度能容纳多少人?答案是2亿到2亿五千万,即便如此到苏联晚期也没有办法把全国所有人都塞进去,因为确实盛不下了。苏联改革,主要就是想办法把容扩出来,要么没法兑现0失业的承诺。苏联7小时工作日,第一是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第二显而言之就是在总工时数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劳动岗位。后面冲核工业,航天工业,航空工业,也创造了不少的岗位,如果不解体,开启宇宙殖民建设,那能解决很大一部分劳动岗位短缺的问题。(当然劳动力供应和劳动力需求的结构性偏差也是一个问题,不过这是另外的事情了)
看到这个数字,大概有很多问题就有一个感性的答案了。
为什么李总理说供养人数不提高,因为这个名单到2亿左右已经到极限了,扩不下了。因为随着技术进步其实不需要那么多人了。
能不能修改?
能。
大改难度如何?
极高。
因为原始设备制造商没了,技术档案没了,只剩下一个产品,现在想要在不宕机的情况下扩容、更新、修复,同时进行逆向工程和发明,难度高不高?
那当然就只能先保障核心群体了,核心群体怎么判断?当然是上名单,贴标签。硬指标就是学历。
先把那些容易写萨米依兹达特的养起来,剩下的回转空间就大多了。
这就是为什么保就业,主要是按学历保就业的原因。
看评论有些误解。
多说两句。
企业挂钩,是挂待遇,不是企业有权管武器研发。
重点研发机构待遇不能按照体制内工资标准,那个太低了。留不住人。
相当于享受垄断待遇,躺着挣钱的企业,多缴纳一部分定向税,直接把钱发到研发人员手里。
什么大明之类的,你想多了。
稳定的一辈子高薪容易进关系户。
这个在人才选拔准入卡死就行。
类似于公务员笔试过不了,关系户你也进不去。
以前写过,国之重器的人才,从高中开始掐尖。
省高考前十名,自愿可选某些学校定点的国防类,技术类专业,毕业再择优定向(大学就自甘堕落的不要)到有终身高薪的研发机构拿一辈子无责任高薪。
全国愿意报名的,再择优,一年估计有几十个名额,顶多100人。工作,30年退休,全国养几千人而已。
有成果可以有额外奖金,没成果养一辈子。赌你高智商的人,又自愿报名为国效力,不愿意一辈子闲着混吃等死,愿意干点成果。
关系户,欢迎啊。
能高考裸分,考进省前十名的关系户越多越好。
————分割线————
证明了,中国所谓留不住人才,完全是体制问题。
你把研发超高音速导弹的企业,和茅台挂钩。
茅台厂的利润规定一部分,投到这个导弹企业。员工福利待遇住房和茅台挂钩。工资是同期茅台同级别待遇两倍,茅台不倒,这个厂不倒。
你再招聘试试,看看是不是一心报国,研发超高音速导弹的人才,都是世界一流学校的博士?
研发轰炸机战斗力的企业,可以挂钩中烟嘛。黄金叶旗下轰20,听着就有气势。
研发光刻机的,可以挂到中石油。中石油拔根汗毛,光刻机研发就不是问题了。
芯片制造。交给国家电网好了。
核武器卫星火箭研发,让四大行,银行,保险来干。
你把国之重器,让国家规定的垄断企业来搞,一个项目规定两三家,让它们互相竞争。
谁研发成功了,形成战斗力或者竞争优势了,谁有茅台发的奖金。谁没研发成功,继续拿工资。
类似于美国AT& T搞贝尔实验室。
奉旨垄断,可以奉旨做贡献嘛。
不要什么理论研究,国家缺什么补什么。
在贵州,一辈子给茅台两倍的待遇,给别墅,在当地要找漂亮妹子,漂亮妹子要排队嫁吧。
怕没人干国防军工吗?
理论研究人才不能安心科研怎么办?
可以让富人供养啊。
奢侈品太low,人家伯爵夫人真贵族都是养科学家的。
马云设立基金,全国各省数学状元PK,每年只要几个人,一辈子做研究,基金会的利息养一辈子。
马化腾养个物理
李彦宏养个化学
刘强东养个生物。
赵薇,范冰冰,郑爽,黄晓明一类的,可以赞助优秀学生。
譬如黄晓明捐个基金,用利息把山东大学一个专业入学分数前三名的孩子,大学期间学费生活费都包了。
命名山东大学xxx专业黄晓明奖学金。
赵薇包安徽大学的
范冰冰包青岛大学的
硕士男:师妹,今天晚上有空吗,一起吃个饭呗!
硕士女:师兄,我今天晚上要刷题,下周就要公考了,还有好多书没有看呢,等我考完了再约吧。
硕士男:别啊,师妹,我找到工作了,今天出来陪我庆祝一下,师兄请客,再说了,考啥公务员啊,绩效都被砍了,去吃土啊。
硕士女:是吗!师兄找的是什么岗位?研发岗还是管理岗?
硕士男:呵呵,都不是,是车间流水线岗,我在三号工位。
硕士女:...... ......师兄,我们以后还是不要联系了,我觉得我们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我要看书了,再见。
硕士男:别、别、别,师妹,你听我把话说完,我找到的是中烟集团下的全资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的流水线岗位。
硕士女:...... ......师兄,我们在哪里吃饭?我马上过来,你稍等我一下。
硕士男:师妹,别急,我等你。
硕士女:师兄,你们车间还招人吗?能不能帮我也推荐一下?
硕士男:这个,我回去问一下,不知道现在流水线上招不招女工,这种岗位很考验动手能力的,我们一般都是招男硕士,有消息我马上通知你。
硕士女:谢谢师兄,有你真好,师兄真棒。
硕士男:师妹,这几天你把你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专利证书,核心论文,学习获奖等荣誉证书准备一下,然后打包发给我,我帮你先投资料,你要知道现在的竞争太激烈了,车间招人都是211起步,985保底,海归只招欧美了。
硕士女:好的,好的,师兄真好,小师妹我就全靠你了,如果真的被录取了,我一定会好好报答师兄的。
硕士男:师妹,报答就不用了,抱抱我就可以了。
硕士女:师兄真坏!不理你了啦..................
空气中充满了愉快而绵长的荷尔蒙芬芳。
硕士男:师妹,如果这边实在不行,那我就帮你进茅台酒厂,那边有一个烧锅炉的职位,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本来有一个顶好的踩曲岗位,但是据说他们要求是少女才行,你这..........。
硕士女:嗯...我什么都听师兄的。
君子兰泡沫(1984~1985年)
肯德基办婚礼(1987年)
北京女孩热衷于嫁给出租车司机(2000年左右)
师医公成为年轻人择业热门,女网红北大法学硕士应聘小学老师屈居第二被淘汰(今年)
卷烟厂30%有硕士学历,不乏名校(今年)
一线城市房价暴涨百倍,很多人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买了一套房(近二十年)
加密货币暴涨万倍以上,有人靠压岁钱赚到资产过亿(近十年)
电动车股票疯涨,产能仅奥迪零头的特斯拉市值达到三个大众(近三年)
名校生和普通人在赚钱的本质区别就是:名校生可以优先找到工资待遇高的工作,普通人不行。
大家不要觉得名校生可以占据绝对的优势。你在交出了思考的权力之后,你也许获得了安逸,但是你的上限也已经决定了。相对于走差很大的上限,作为基本收入的下限,走差可能也就那么几千块钱。比如你做普通的工作5000一个月,他在大厂10000一个月,看起来是两倍。这在没有上限的工作中看来差别很小。
如果你找到自己的办法赚钱,也许你一个月可以赚到8000,甚至10000,这样和大厂的人的收入比较起来,就显得差距没有那么大了,无非是方法问题。但是,你自己通过自己的办法去获得高收入的,通常不会是主业(相对于打工的人来说),更多是以副业的形式出现。这种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词叫做“不稳定”。
因此,名校生除了有机会不需要思考如何提高收入之外,还有机会获得世俗意义上的稳定。即是有更好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性进入体制内,不再为温饱而担忧。
而普通人是没有那么多机会的,进入体制内稳定的概率也比名校生低。而且体制内是没有那么多岗位提供给这么多人的,那么普通人就不得不用自己的办法去找一些可以获得高收入的途径。
由于打工的途径已经被名校生占领,那么这种途径只会是副业,单干之类的,非工资的部分。但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普通人自己去想,因为学校是不教的。
注意,为什么我说是打工的途径被名校生占领。我国的教育至始至终都是在培养打工人的,属于工业化环节的一部分,而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其实是理论学术型而不是实际操作型,本来是为了做科研的,并不是冲着商业去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毕业了发现工作和自己想的不一样,那当然,商业的东西和学术的东西肯定不一样。学生毕业后,就要去就业,这个时候就会有招聘,名校生就有优先的权利把待遇好的岗位给占领。这没什么好质疑的,企业想要好的,总不可能花高价钱请野鸡大学的学生吧?这个时候普通人就要意识到,工资高待遇好的打工人岗位已经被名校生拿走了,通过打工获得高收入的途径是不是变窄了,甚至是消失了?
没错,这就是为什么打工获得高收入的途径被名校生占领了,普通人需要去思考如何通过非打工的途径去获得和名校生相同的收入,甚至更高的收入。名校生读那么多书,做那么多题,就是在省掉这个思考如何通过打工以外的途径获得高收入的过程。
也就是说,读了名校,你就大概率不用去想如何找到高薪的活,因为毕业时会有招聘会,那里就有现成的高薪岗位(相对高薪)让名校生去争取,谁拿到了,谁就暂时过上了一段不忧愁的时光。
而没有读名校的大多数普通人,就会被迫去想如何拿到高收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没有人教,没有人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在学校时完全不一样,转型非常痛苦,一切都是空白,需要自己一点一点搭建框架。但是如果做得起来,上限会比在大厂打工的硕士生要高。
这个社会的舆论流量是明显倾向于成绩好的名校生的,名校生拥有更强的话语权去维护去支持这种以“读书改变命运”为核心的观点,并用成功的案例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实际上就是不断地提醒其他人:把思考如何提高收入的权力交出去。把商业的思维交出去。
其他很多同样不懂得谋生,增加收入的人在现实中遇到了难题,由于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途径,也纷纷认同了这个观点,认为就是因为自己不好好读书,才落得这般田地。
但是,现在硕士太多,多到已经让硕士无法不亲自下场思考问题了。中烟待遇当然好,名校生太多,不缺你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少,需要更多的高薪行业。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而主观上,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努力刷题为了更好的学历,本身就是一种打工中的面试行为,只不过这个面试是从读书开始的。只要你面试过了,就不用花太多时间去想怎么获得高收入,自己就把思考获得高收入的主动权交出去了。
在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下,获得和物价房价相匹配的收入已经成为需求,很多人发现,即使是名校生,打工也很难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而且还苦逼,就逐渐出现了躺平的。
然而刷题内卷现象一点都没有好转,这是思想观念没有被现实改造好。人们是非常害怕面对“最终还是要靠自己”这个事实的。这样一来,自己就会进入一个恐慌状态,总感觉明天就会完蛋了。事实上每天的变化都很大,一年可以做很多事情,至于为什么打工人一年觉得没做什么事,那是因为打工是不会对自己有什么能力提高和进步,当然不觉得有什么变化。而靠自己这个概念没建立起来,日子就会持续卷下去。
我们国家是真的富裕了,教育资源可以这样支配了。
程潇可以不捐钱,但不可以说“捐款不是攀比”,别人可以说,她不行。
她是什么职业呢?不是演员、不是歌手、不是舞者,而是“流量”,一个靠粉丝打投、公司营销、热度炒作等“攀比”手段吃饭的职业。
天底下有成千上万个职业,农民、工人、警察、医生、消防员、清洁工……他们都可以不去和别人攀比,但唯独“流量”不行!
你们流量,出门穿的衣服要攀比,录综艺的咖位要攀比,镜头里出现的次数要攀比,粉丝集资的数额也要攀比,这些令人羞耻的地方都攀比了,到了捐款的时候,你凭什么不攀比?
前几天,乐华年会,程潇和粉丝们,恨不得和孟美岐、吴宣仪攀比到精修图上的每一个像素,怎么到了孟美岐捐款100万元驰援河南的时候,就好意思说“捐款不是攀比”了?
你脾气这么横,当初萨德期间,给韩国军队慰问的时候怎么不用呢?
另外,有意思的是,这位最近热播的剧口碑都快被骂裂了,这位出来说过一句话吗?对于自己作品丝毫不关心的她,怎么一沾钱,反应就这么大呢?
另一个类似的:
我觉得很多答案根本没分清,这几位当初力挺过吴亦凡的文人其实是两类,六六和李亚玲是一类人,燕公子和马薇薇是另一类。
六六在两性情感关系上,基本能用王夫人怒骂金钏的一句话概括,“好好的爷们,都被你们教唆坏了”。封建大婆教,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模式基本是把老公当儿子宽容,把儿子当老公期待,儿媳妇/年轻或同龄漂亮女同事则是狐狸精。只是普通妇女只能在有限的一亩三分地对同性发泄恶意,消磨自己,她作为一位事业有成的编剧,会在更广的公众尺度传播这种不自觉的厌女。
高中的时候看过蜗居(暴露年龄了),宋太太金句迭出,因为家庭原因自己跟宋太太十分能共情,当时我觉得六六是看透了两性关系的人。直到有一次,她发微博影射朋友在哈佛就读的儿子被同校女生钓凯子,暗讽女生上哈佛只是为了金龟婿,emmm…这太子妈的选妃心态和对年轻女性的恶意真是赤裸裸。
六六和李亚玲的心态,在上一辈的女性很常见,我身边就有画像般的她们。其实她们往往特别符合社会教化的好女人标准,独立有经济能力、家庭责任感强、在教育孩子(哪怕是儿子)的时候也比较正派,对丈夫没有太多物质上的要求,也正因此……她们特别特别反感她们眼里的“歪门邪道”、“不正之风”。why?无他,她们非常愤恨,我做到了社会要求好女人做到的一切,就是这样回报我的?丈夫出轨养小三,工作上经常会被潜规则上位的女性挡道。但她们保守的价值观念又让她们在分配道德责任时将一分怪罪于男性,九分怪罪于女人。她们对其他年轻漂亮的女性的狐狸精假想的恶意是这种恨意的延伸。王夫人恨晴雯吗?不,她恨的是赵姨娘。晴雯是清白的,但晴雯这样的姑娘勾起的恨意是真实的。
燕公子和马薇薇力挺吴亦凡和她们一贯鼓吹的女性性解放非常一致。她们有小机灵,无大才气,没有真正持续创作的能力,因此惯于取巧。我关注了燕公子的微博好几年,个人认为她非常圆滑精明,一方面似乎想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开风气之先的女权争取者,但几乎在每次争议巨大的两性经济议题上都不表露真正的态度,以抖机灵的方式在实打实的互联网掐架中隐身。早期还有一些嬉笑怒骂的文人式才气,后来随着事业上升和相关利益捆绑加深,越来越中庸,但失去了这一点天赋的犀利灵气,真的只剩下庸俗的段子。
抛开女性的经济能力、权力关系鼓吹性自由根本是妄言,甚至只会害人,燕公子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毕竟她在记者会上能摸自己喜欢的知名男星靠的可不是思想上的解放。对偶像和粉丝间完全的不对等关系带来的危险和胁迫可能视而不见,反而大肆鼓吹,真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