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曾经郑强老师说过「年轻人不是找不到工作,是享受的工作找不到,吃苦的工作不愿去做」? 第1页

     

user avatar   nogirlnotalk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我看了,我觉得老郑说的...没什么毛病呀?


你想,央视邀请去做嘉宾,还是面向大学生群体的节目,还是央一的。稿子是要提前过的,话能出格到哪去?

实际上节目里老郑也很收敛(他那个演讲风格要是上央视,多少个编导的脑袋都不够):

开篇,大叔老规矩,忆苦思甜,当年如何如何不容易,多么多么渴求知识;

接着蜻蜓点水一下,不要有名校崇拜啊,要重视学校的文化与传统啊,我们浙大的竺可桢老爷子多么可贵啊;

(老郑当年吐槽浙大的火力也是一流,我总感觉他这段还是在嘲讽如今的浙大...)

然后强调一下热爱学习,专心学习。这里老郑就说得很好,不要让那些患得患失的成为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很好呀。

再轻轻批判了一下现在贩卖焦虑的氛围,很直爽地说:

“不是现在找工作难,是享受的工作,你们可能不太容易找得到;艰苦的工作,你们不太愿意做”。

然后这句话就被拖出来集火了。


老郑其实还有一句“你们要是愿意来贵州我现在给你们买机票”,恍惚间又回到了他撸起袖子台上开喷的神采。

不过马上收回来,稳住。


在我看来,这是一次非常中规中矩的演讲。

一,在央一的《开讲啦》这种节目上,你指望嘉宾说什么?你觉得节目组会让嘉宾们说什么?

肯定是振作情绪灌灌鸡汤嘛。你难道要在这个场合上和社会履历不足的学生们讲结构性失业吗?

你的受众,全国的大学生(《开讲啦》规格挺高的)。他们很多人是没有多少能力去改变已经发生了的选择,也不能很快理解眼前的困境。在七八分钟里向他们贩卖焦虑,只会让他们更加混乱不安。

最好的,还真就是最俗的,鸡汤。激励他们先稳住,先打好手上的牌,起码要有健康的心态和比较扎实的学科基础。这不比无头苍蝇乱撞要强?

实际上老郑结尾讲的也是“学艺术搞体育”,丰富大学时的文体生活,就差直接说“赶紧谈恋爱”了。


二,你以为老郑不会讲?你以为结构性失业、高校精英化、大众教育投入不足这些话题,他老郑不懂?

小胖友刚上网吧?我们一票三字头大叔都是听着老郑拍桌子过来的。如果是像以前那样线下面对上千个学生,“为什么找不到享受的工作”,他老郑啪啪啪就开喷了。

尽管他的论述比较糙,有些立场先行的不良习气。但从教育体制到企业到学生,他要是真喷,那一个也不会落下。

但在央视,不是主场,克制克制。


有些回答把老郑批判得快成欢乐开怀了,我觉得冤。

老郑是有表达欲(甚至可以说是表演欲),也有人说他就是为了仕途而作秀。好吧,我就当你们说的都是真的,老郑至少也是实实在在有正面收益的“作秀”。

人家是真拉着一票中西部高校,进京“耍赖撒泼式乞讨”,为中西部非著名高校要来不少预算。在争取更大的教育公平上,人家是真的做了实事的。

浙大的院长,浙江省的学科带头人,要在京城和东南钻营,其实路子很多,但他老郑还是跑贵州跑山西。

我们当然可以从利益角度去分析这里面有什么“终南捷径”,但就现在的高校资源集中趋势,只恨走这种“终南捷径”的人太少。

没必要因为一句场面片汤话批判他。舆论情绪能理解,但靶子不在这,责任人也不是他。


user avatar   jia-yun-94-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强虽然现在在太原理工当头儿,但是之前长期在我校供职,这种老师我见得多了,特别我博士期间的老板就是这样,我可以评价一下这句话。

他们说出这些话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和社会主流大众完全不一样。

和他们谈劳动法是没有用的,我没有直接接触过郑书记(不过他在校内的讲座我听过几次),但是浙大相当一部分青椒自己执行的是007工作制,基本就是但凡睁眼,就在科研。郑书记身处高位还直接带组,这个工作量估计更夸张。他们通常将心比心一下,会认为要求你996是比较仁慈的。再低就和他们的工作节奏完全脱钩了。

和他们谈工作量也没有用的,我自己算是浙大平均水平以上的博士,再怎么说我按时毕业了。但是我自己评估过,我老板的工作效率大约是我的5倍。你跟他吐槽工作累,他会吐槽回来你工作慢。

和他们谈待遇也是没有用的,浙大现在博后一年能拿30万,但是现在的青椒,他们十几年前做博后的时候一个月只有三千块钱,更不要说郑强那个时候了。哪怕是调整房价涨幅、物价变动,社会整体水平提升的影响,他们当年可能也过得比现在的年轻人惨。论薪水,很多教授跳槽立马薪水涨十倍,人家照样可以蹲着不动。你和他谈收入低他会反过来问你也配?

那么好了,你还能谈什么?

大学老师是一群卷王之王,这个人群里,有相当一部分人有很纯粹的学术理想,要不有极为强烈的做大事的个人抱负;本人能力极为出众以至于从小到大的所有竞争,不管多难,他们都赢下来了(郑强是传说中的新三届),说实话缺乏和社会大众共情的意识。社会大众上班的目的是养家糊口,人生目标是财务自由之后不上班,关注的是劳动价值被剥削;他们上班是自我实现,科研荣誉从来都是归于个人,只要署名符合学术规范,再累其实也不存在剥削这个说法,能忍受吃苦的阈值是不一样的。

他们说的话,看看就好。如果你是这群人的后备一份子,你大概也会认同他们的观点;但是如果你不是,听过就算。实在要有所接触,大家各自凭借自己的信念生活就好。也别谈谁对谁错了,争不出来的

——分割线——

稍微补充一个观点吧。知乎对于现在的阶级跃迁难度的讨论缺乏对比。现在大城市年轻人买房当然是很难,但是是不是真的日子要比八九十年代还要难,似乎很难直接的得出结论。基于此,在考虑年长者的人生建议的时候,似乎不应该直接觉得他们站着说话不腰疼,也许,他们真的是在比你还难的日子里过过来,给出的这些建议呢?当然也可能他们那个时代的确好过一些。不过,这个结论最好是经过自己的调研之后得出的。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吃苦都是有明确目的的,例如苦练可以减肥,苦战可以解放人民,苦吟可以写出佳作。没有其他目的,谁会有福不享,自讨苦吃呢?但我国有大量的家长喜欢让子女吃苦,为此甚至还花大价钱把孩子关到各种戒网瘾学校、豫章书院里面。他们自己也未必享福了,他们自己为了攒够戒网瘾学校学费,打工也苦得很,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想的。郑强老师和这些家长相比,也并不高明多少啊。我觉得,倒找钱吃苦的文化在我国还是太繁荣了点,还需要继续把这些垃圾文化扫进垃圾堆。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每一代中国年轻人来说,工作辛苦从来不是问题,关键是:为谁干活?

整个80年代与90年代初,我们的父辈一直是工作六天,休息一天的48小时工作制,习惯了很多年的【单休日】,而且,因为工作需要、临时加班更是司空见惯,一样过得十分充足、幸福而有成就感,从来没人会怨声载道。

(ps:一周五天40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从1995年才开始实施

只是因为老一代人们比现在的年轻人,更能吃苦?更有艰苦奋斗精神?思想觉悟更高?

当然不是。关键是什么?——作为普通员工,有坚实保障,无后顾之忧。

今年初上映的《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横卷54亿票房,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影片完美逼真地还原了80年代国企职工的日常生活,不论是各种服饰道具,还是出场每个人物的精神风貌:

那时的企业职工,即使只是一名普通员工,基层职员,也肯定能一直工作到60岁(男)/55岁(女)退休为止,只要遵纪守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就绝不用担心会被提前辞退,优化组合。

哪怕是有意无意得罪了直属上司,顶多也就在工作安排上被穿穿小鞋;万一真遇到不公待遇时,哪怕指着单位领导去破口开骂,其实他也不能把你怎么样,心虚的从此还绕着你走路,躲得远远的。

婚姻问题,单位帮忙。给本单位的大龄未婚青年“介绍对象”,从来是每个单位后勤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

房子问题,单位解决,没结婚时有单位安排的集体宿舍,几乎不用花费,就有栖身之所。不存在要将一大半收入用来交高额房租,不知是给自己打工还是给房东打工的咄咄怪事。

结了婚以后就能申请分房,虽然要按次序排队,有个等待的过程,虽然住房面积肯定不算很大,但离单位很近,步行或者骑自行车即可,10~20分钟,省下每天通勤的宝贵时间。而且,单位分得的住房,虽然没有名义上的产权,一样可以传给自己子女。

育儿问题,单位解决,子女从生下来有单位幼儿园托管,到自办小学一条龙服务,大的企业有高中,中小企业也有初中,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教学质量都不算差。

孩子学习成绩好,能考上大学,单位有奖励,学费本就不高,基本不用自家出,毕业后直接分配工作,入职就有正式编制,并不会存在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为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悲剧。

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大学,也根本没啥,读了中专、技校,就可以回父母原单位上班;哪怕只有高中文凭,将来等父母退休,也能“顶职”,可以继续做一名普通劳动者,并不会受到任何歧视。

医疗问题,每个大单位都有自己的医院,小单位也有卫生所,寻常病症的绝大部分开支,都有单位报销;因为医生的收入和患者的治疗开支根本无关,所以他们当然也就没有动机,哄骗患者去做各种费用高昂的无效治疗。

正因为万事都有保障,没有后顾之忧,生活有充足的安全感,大家也就敢花钱、能花钱。虽然大家的薪水(工资+奖金)都不高,但物价同样也低廉。

即使是月薪几十块/几百块的普通员工,一样敢一次性拿出几个月的收入,去做一笔大的消费,比如用来买彩电音响皮夹克,或者去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去黄山庐山桂林这些风景名胜区旅游。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间推进到90年代时,很多城市最寻常的普通职工家庭,餐餐有酒有肉,家有彩电冰箱的小康生活,同样不算稀奇。各个地方新建了多少条彩电生产线,依旧供不应求。

而业余生活,同样丰富多彩,游泳馆、文化宫,游乐场,大剧院,少年宫……每到节假日,到处都是家长和孩子们的身影。

在一张电影票只有一毛钱、几毛钱的时代,不知多少电影可以热映几个月,刷出上亿元的票房成绩。

比如1982年上映的李连杰《少林寺》 ,在票价1毛钱的时代,拿下1.6亿票房,

比如谢晋导演的创作黄金时期,《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牧马人》……每部在当时都是上亿人的观影人次,换算到现在,等于每部40亿以上的票房。

而戏曲、话剧、相声、曲艺、评书这些传统文艺的黄金时代,同样是无数热衷喜爱它们的观众们,所集体造就。

特别是大型国企扎堆的东北地区,因为工厂以【日班—夜班—休息】轮换的三班制为主,任何时间段都有大量观众,工人们都有消费能力,也促成了传统文艺在这里的异常繁荣。

比如有十几万产业工人的鞍山地区,竟成为当时全国的评书中心。人们熟知的单田芳老师、刘兰芳老师这些评书大家,都是从这里成名,通过广播和电视直播节目,影响慢慢遍及全国。

电影《你好,李焕英》时间背景是80年代初,两个工厂流水线上的年轻未婚女工,积极地竞争买一台电视机,或是“不务正业”地搞业余女排比赛,竟然还得到工厂上上下下的鼓励与支持,一点都不稀奇。

事实上,2021年初上映的这部电影,之所以创下1.2亿以上观影人次、54亿票房的惊人记录,关键在于利用春节档合家欢的时段,最大限度调动了很多平日根本不会去电影院的中老年人去观影,在传统影迷群体之外,极大拓展了电影的本身受众,

这些中老年观众,之所以会在儿女们的力荐下,愿意为这部影片买单,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还原了那个朝气蓬勃、人人充满热情与希望,积极努力为国家无私贡献的年代,才让无数经历与怀恋那个年代的人买单。

正因为太多的人经历过,我们才知道,被无数“前富”“后浪”“社会达尔文主义者”们,斥为虚空飘渺、不切实际的理想,不但真实而且存在。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年轻人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一定要去做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user avatar   qqq1qqq 网友的相关建议: 
      

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

劳动法应该是国家规定的工作吃苦的下限了吧?

但是现在,你看看到底有哪些企业有下限?

不提待遇,不提生活,口口声声就是不愿意吃苦?

你愿意吃苦,我每个月给你1000块钱,你替我去打那份3000的工

然后我净赚2000,我还要骂你不够努力

为什么不提升自己,去打那份4000的工,那样我不就能多赚1000?


这句话说到底,也没什么错,就是屁股是歪的

那不歪屁股应该怎么说呢?


年轻人都学聪明了,年轻人不是找不到工作,他们现在猴精着呢

把人当人的工作太少,不把人当人的工作,他们宁可不生娃不吃饭也不去做


人想当个人,有错吗?

真是讽刺。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唉,郑强老师有父母病综合症。整天责骂孩子,怪孩子,可心里还是对孩子有责任感。

中国人自己吃苦不就是为了让下一代过得更好?

那苦活儿累活儿谁干?要么机器人干,要么就让行业消失,要么就让穷人家的孩子干呗。(米国人民那么性福,还不是靠老墨非法移民把拣垃圾掏粪的活儿全包了?)。

孩子们宁可不工作也不去干辛苦活儿,还不是家里有钱让他啃?这帮父母要学国外18岁断粮断奶,孩子们再牛掰也得骑驴找马吧?

何况真正优秀的孩子哪个缺得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废物点心叽叽歪歪愿意啃老,他们父母愿意被啃,关你郑强什么事?

这样也好,一个企业如果穷人家的孩子都不乐意去,只能逼着他们产业升级也好,提高待遇少剥削也好,这是社会进步的力量。

至于父母们,那是活该。18岁后还得养着孩子,毕业后还允许他们不工作啃自己。还得给他们提供彩礼,还得帮他们买房,还得帮他们带孩子。溅不溅啊?

父母最大的失败是培养了一个毕业以后还不能独立的废物。也就别指望这帮废物养老了。

社会最大的失败是让富人们舒服的剥削而不是拓展人类生活的空间,是让年轻一代成为低欲望一族。

至于一部分无工作年轻人,他们自己能有个蛋错?错都是老师,父母,社会的。钱得父母给,公平得社会老一辈努力。他们负责抱怨负责宅就可以了。

当然,游戏绝不能少!


user avatar   cui-ding-ding-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郑强老师是实干家,不要被带节奏。


user avatar   blacklanc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平年代,要成事最好的策略是无底线的投机。

大家都在排队,什么策略可以最快?插队。大不了被骂一顿,又回去排队。我今天在游乐场遇到一个女的很厉害,插队以后不仅一口咬定自己没插,而且大哭大闹说我一个男人欺负她女人,搞得围观的有女性为她撑腰了。因为已经排队一个多小时本来很烦躁,我一直拒绝让步,但最后也没办法。

战争年代我直接一把枪指她头上让她滚。和平年代对这种的人没办法。无底线的投机是个体最优策略。

排队的时候无聊刷手机,看了几个最近落马官员的经历。无非是卖官鬻爵,权钱交易,利益输送那一套。所以也可以看出来,怎么能快速升官?各位读者冰雪聪明,不消我说。

无底线投机的人,往往不那么喜欢谈国家大事。不过这也未必。有些人也喜欢谈国家大事中美关系,或者谈理想。这不影响他们干损人利己的事情。或者谈国家大事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投机行为。

和平年代大家不愿意喊打喊杀,所以纵容了他们。就像马路上开车左冲右突的那些人,如果碰上乱世,那谁敢乱插我就乱撞。但和平年代,大家都怕麻烦,都让着他们,让他们得到了利益最大化。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苍天是不会饶过,可我们的小命不敢跟苍天比,我们就这几十年。正直了一辈子,贫穷了一辈子。升不了官,你谈的理想有人听吗?发不了财,只有福报管什么用。袁世凯再遗臭万年,也当上了大总统甚至皇帝享尽荣华。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少不了还要被社会达尔文主义者揶揄一句,好酸。


user avatar   luo-bu-84-96-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程潇可以不捐钱,但不可以说“捐款不是攀比”,别人可以说,她不行。

她是什么职业呢?不是演员、不是歌手、不是舞者,而是“流量”,一个靠粉丝打投、公司营销、热度炒作等“攀比”手段吃饭的职业。

天底下有成千上万个职业,农民、工人、警察、医生、消防员、清洁工……他们都可以不去和别人攀比,但唯独“流量”不行!

你们流量,出门穿的衣服要攀比,录综艺的咖位要攀比,镜头里出现的次数要攀比,粉丝集资的数额也要攀比,这些令人羞耻的地方都攀比了,到了捐款的时候,你凭什么不攀比?

前几天,乐华年会,程潇和粉丝们,恨不得和孟美岐、吴宣仪攀比到精修图上的每一个像素,怎么到了孟美岐捐款100万元驰援河南的时候,就好意思说“捐款不是攀比”了?

你脾气这么横,当初萨德期间,给韩国军队慰问的时候怎么不用呢?


另外,有意思的是,这位最近热播的剧口碑都快被骂裂了,这位出来说过一句话吗?对于自己作品丝毫不关心的她,怎么一沾钱,反应就这么大呢?


另一个类似的:




     

相关话题

  中国东盟宣布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具有怎样的意义? 
  网传货拉拉已秘密提交赴美 IPO 申请文件,官方回应称暂无计划,对货拉拉来说,现在是上市好时机吗? 
  如何看待网传的「日本萌娃」其实是杭州小孩?这反映了什么问题? 
  国防部回应「美军战机与中国战机近距离相遇」,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敢于亮剑善于亮剑」,释放了哪些信号? 
  你的专业,对你人生最大的影响或改变是什么? 
  老人摔倒无人扶,直喊自己不会骗人,女孩拍完视频后才敢扶她,面对扶老人,如何防止类似的不敢扶现象发生? 
  河南发现唐太平公主豪宅,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如何看待拜登向国会提交6万亿美元的2022财年预算,比特朗普任内最后一次预算案高出25%? 
  女子在鸿星尔克未付款穿走新鞋被抓,称想支持国货但嫌贵。如何评价这种行为? 
  世卫组织称「中医药能有效治疗新冠,鼓励成员国考虑吸纳中医药」,其中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如果有一天全部中国人都可以使用推特,会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目前的看法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b 站百万粉游戏博主「33 不是山山」疑似再次洗稿缝合知乎用户「叶梓涛」多篇文章获百万播放?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