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你看到了哪些比金牌更重要的事? 第1页

     

user avatar   zengjiaplus 网友的相关建议: 
      

58 周岁的「上海老阿姨」倪夏莲,今年代表了卢森堡参加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比赛。

这是一个在上海都可以正常退休的年龄,更可况在乒乓球这样比较依赖体力的运动中。

你以为倪夏莲是来体现奥运精神,其实是「重在参与」的?

并不是!她不仅仅是来参加比赛的,而且还特别想赢!


在女子单打第二轮的比赛中,耗时 66 分钟,倪夏莲以 3:4 惜败于韩国选手申裕斌。

申裕斌是何许人也?她出生于 2004 年,今年 17 岁,2019 年 8 月 25 日,在捷克公开赛中,申裕斌和赵大成合作,击败了日本的水谷隼/伊藤美诚,夺得混双冠军。(而水谷隼/伊藤美诚这对组合大家现在一定特别熟悉了,因为他们刚好在今天击败许昕/刘诗雯组合,夺走了奥运会的首枚乒乓球混双金牌。)

从比赛的进程看,倪夏莲真的尽力了,尤其是第二局,她和申裕斌大战 15 分钟,才以 17:19 惜败,如果这局咬下来了,一鼓作气,4:0 或者 4:1 取胜是很有可能的事情,可能是这局消耗体力有点大了,才最终因为体力不支被逐渐翻盘。

事实上,在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 中,倪夏莲高居第 42 位,在本届奥运会上,她甚至还是种子选手(因此轮空了第一轮)。所以说,倪夏莲并不是来秀年龄、体现奥运精神的。她是真的有实力的。


其实早在 1979 年,倪夏莲就进入中国乒乓球队;在 1983 年的第 37 届世乒赛中,倪夏莲赢得了女团冠军,并与郭跃华搭档拿到混双桂冠;在 1985 年第 38 届世乒赛中,她和曹燕华合作,收获女双亚军。但在 1986 年退役前,她唯独没有参加过奥运会,因为直到 1988 年汉城奥运会,乒乓才登上奥运舞台。

巅峰期没有机会参加奥运会本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可到了 2000 年,她在国内退役 14 年后,37 岁高龄的倪夏莲,居然「曲线救国」,开始代表卢森堡参加奥运会了,而且一参加就是 5 届。

倪夏莲为卢森堡赢得过不少荣誉。因此在卢森堡,倪夏莲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平时走在马路上,都会有不认识的人亲切询问:「奥运会准备得怎样了?」每年生日那天,广播电台会特意播报一下,祝她生日快乐。2016 年,在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倪夏莲还作为卢森堡代表团的旗手,成为国际明星。

在近期接受《新民晚报》的采访时,说起自己的数度奥运参赛经历,倪阿姨的描述很有些「凡尔赛」:「每次其实我都不想参加的,但是打得太好、排名又高,都是自动获得资格。

倪夏莲也始终挂念祖国,她说:「我倪夏莲,土生土长的上海人。没有中国队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我感到很荣幸,能和中国队一起展示中国人的风貌。


我真心希望,在奥运赛场上,这样的「凡尔赛」能多一些,这样的中国风貌输出也能再多一些。无论多大年龄、代表哪个国家,依然能用实力和奋斗来体现中国人的奥运精神,这是比金牌更加重要的事情。


user avatar   ren-huan-x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昨天奥运会出现了一个凤傲天级别的金牌获得者:奥地利自行车运动员安娜·基森霍夫。

她不仅打败了自行车队的梦之队荷兰队、获得了东京奥运会女子公路赛的冠军,而且领先优势巨大,让第二名获得者、卫冕冠军、荷兰名将安妮米克·范·弗卢滕以为自己才是冠军。

是不是像极了当年的邢慧娜?不,还没完。

更神奇的是,她还是个超级学霸,拥有剑桥大学的数学硕士学位,和西班牙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

哪怕在人均985的知乎,她也是佼佼者。

而她练习自行车,还没满7年;成为职业运动员,还没满4年。

而她就这样在极短的时间里、战胜了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选手、获得了冠军

借用曾经NBA的名句:where amazing happens

奥运会里我们不仅希望看到金牌,更希望看到流芳百世的传奇,看到津津乐道的故事。

这些看上去不可思议的成就,才是人类挑战极限的意义,也是奥运会“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真正的意义。


完整版故事,可以参考我的公众号文章


user avatar   xiao-hei-hei-hei-hei-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希望光大网友能像B站一样看待


user avatar   xue-wu-ya-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上赛事激烈,台下粉红出征也激烈全世界运动盛典期间,各国相继被辱华?你有看东奥吗?现在连问这句话都会被出征!


user avatar   asicsya-se-s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光芒万丈的纪录与名次,不是见证胜利者的荣耀时刻。甚至都不是一个时空的“较量”……背后的故事,却可能更符合奥林匹克和体育精神的传承。

同一座城市,同一个项目,这是一场跨越30年的母女对决。


东京奥运会女子万米决赛,整整25圈过后,艾利什·麦科尔根(Eilish McColgan)以31分04秒46、第9名抵达终点。
30岁的艾利什·麦科尔根对五环赛场并不陌生,这已经是她的第三次奥运之旅。不过东京奥运会却是她第一次参加这类大赛的10000米决赛。

能在自己很少跑的项目上成为最快的十人之一、距离自己的PB(personal best,个人最好成绩)也只差了几秒,艾利什可以说跑得相当出色了。



完成比赛后艾利什·麦科尔根也是累到躺地,说自己毫无保留的把身体的每一克都留在了赛道上,「What ever your 100% looks like, give it.(不管你100%的输出最终是怎样的表现,尝试一下)」。


听起来有点奇怪。

实际上艾利什·麦科尔根在东京奥运会上的竞争者,未必是同场的29名对手,颇有跨越时空的感觉的是——她需要挑战的,是自己的母亲莉兹·麦科尔根(Liz McColgan),一个相当传奇的长跑名将。

莉兹·麦科尔根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女子万米金牌得主,生下女儿艾利什后,莉兹迎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巅峰。艾利什7个月大时,莉兹在亨格洛以30分57秒07、成为当时世界上仅有的三位能在31分钟内跑完万米的女性,仅次于克里斯蒂安森,排名世界第二(关于克里斯蒂安森请戳:zhihu.com/pin/138603073 她也是另一个女性传奇运动员)。
1991年,莉兹·麦科尔根参加了东京世锦赛,也顺利将冠军收入囊中。

当时的莉兹·麦科尔根可能并没有想到,30年后,同一座城市,同样的距离,她的女儿艾利什也将站上决赛起点,追逐自己的荣耀。
这听起来就像一个轮回,或者赛车游戏里的ghost一样——很多赛车游戏会纪录玩家最快的那次成绩,并成为日后每次驾驶时挑战刷新的目标——而艾利什的「ghost」,就是自己的母亲莉兹。


1991年东京世锦赛,莉兹·麦科尔根穿着这双亚瑟士拿到女子万米冠军。图来自艾利什推特


麦科尔根一家算得上苏格兰的长跑传奇家庭,母亲莉兹·麦科尔根、父亲皮特·麦科尔根都是职业选手。12岁开始,艾利什就跟着母亲练习跑步。和母亲不一样,艾利什跑的更多是1500-5000米这样的中长距离,以及一些越野赛。

不过和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艾利什的跑步更多是出于乐趣,并不是系统化的训练。

母亲莉兹身为世界顶级选手,自然很清楚中长跑训练的痛苦,她对女儿并没有什么要求,对她也没有成为职业选手的希冀。不过艾利什从小把玩母亲那些大大小小奖牌,还是种下了对田径的兴趣。


母亲莉兹·麦科尔根(左)和女儿艾利什·麦科尔根(右)。图来自艾利什个人网站


刚进入大学时,父母正处于闹离婚的混乱时期,无暇关注艾利什的训练,艾利什当时也无法拿到专业队的赞助名额,只能自己一边上学,一边在运动装备店里打工,来赚取每天开车往返训练场的油费。
2011年,20岁的艾利什作出决定,她还是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跑出点什么。她给自己设定了一年期限,暂停学业,全力以赴的训练,除了兼职打工赚取生活费用外,不参加任何其它活动,包括常见的学生聚会。
艾利什完全进入一种职业选手才有的状态。

这一年的训练成果突飞猛进,即便经历过伤病,艾利什·麦科尔根依然都很快恢复并重新站上了赛道。很多时候她都在以超过身体承受极限的强度去跑,比如2011年的一场越野赛,艾利什硬是带着骨裂撑完最后600米。回顾那段经历,艾利什说,「可能在比赛里我的身体没法撑到最后一分钟,不过精神上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大」。

艾利什·麦科尔根数次严重伤病,却每每都奇迹般的恢复并重回赛场,还实现了成绩的突破。图片来自艾利什个人官网


2012年6月,艾利什出人意料的实现奥标,得以作为东道主选手参加两个月后的伦敦奥运会。这也成为她的首次奥运之旅。

艾利什身上难能可贵的一点是,她一直保持着很清醒的头脑。她知道自己并非那种天赋异禀的天才选手,进入国家队开始享有前所未有的高关注、也得到更多的训练条件,而这些的背后,很容易因为平淡的成绩被别人遗忘甚至指责,所以她每次都很谦逊和平静的投入比赛。即便一直在进步,也开始收获荣誉。
第一次奥运会对艾利什是人生的全新体验。虽然成绩一般,不过奥运会的经历让艾利什相当着迷,她在博客里写道,「Once An Olympian, Always An Olympian(一朝奥运人,永生奥运人)」。
四年后的里约,艾利什又首次站上5000米的奥运会决赛起点。


和母亲莉兹不一样,莉兹在生涯初期就参加5000米、万米甚至马拉松的比赛,在不同距离都斩获了很多名次,艾利什更专注1500-5000米。直到年龄渐涨,她才开始跑10000米。母女两人在项目上也终于慢慢有了交集。

但母亲莉兹显然有更为高的天赋。尽管80、90年代的选手成绩要比如今慢不少,在与母亲的比较中,艾利什·麦科尔根仍一直是追赶者的角色,而母亲,牢牢占据着跑在她前面、那个「ghost」的角色。


今年,艾利什·麦科尔根实现了一个非常伟大的成就,她以14分28秒55的成绩刷新了英国5000米国家纪录——此前的纪录属于马拉松女子选手,保拉·拉德克里夫。
对艾利什而言,似乎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她有机会、也应该向母亲当年的成绩发起挑战。



8月7日东京奥运会万米决赛,最终艾利什·麦科尔根以31分04秒46、第9名抵达终点。相比莉兹·麦科尔根30年前世锦赛夺冠的31分14秒31,艾利什快了近10秒。


同一个城市,同一个距离,跨越30年的「母女对决」,最终女儿赢得了这场“比赛”。


当然竞技水平一直在飞速提升,母亲当年的成绩足以拿到冠军,女儿却无法靠此站上领奖台。不过对艾利什而言,毫无保留的输出所有能量,且无比接近自己的最快成绩,这依然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艾利什·麦科尔根和莉兹·麦科尔根是很少见的母女奥运组合。
很多职业运动员都深知训练的苦,成为奥运级选手后更为优渥的家庭条件,也会让他们并不再倾向于让儿女们如自己当年那般磨炼。同时,对很多人来说,「巨星儿子/女儿」的名号会成为他们的重担,甚至成为职业生涯的阴影。



艾利什却一直并不这么认为。


提到母亲,艾利什曾表示,“我小时候并不太知道父母的成就,只知道他们经常‘出门跑步去了’。后来才慢慢去看妈妈的比赛视频,包括了解那些奖牌,才知道原来她曾经跑的那么快。”
“一直以来我都在追赶妈妈。有些距离我离她当年的纪录只有几秒钟。跑完后会很沮丧,但又会很快释然,(妈妈的成绩)让我的目标永远充满热情。”
“(相比妈妈)我可能永远没办法跑进31分钟大关,不过谁知道呢。我依然会尽可能去向着30分30秒努力,也继续去挑战她。就算没有奖牌、没有名次。我已经30岁了,我依然每天都还在提升自己。”



user avatar   ther-47-77-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下内容包含一些负面、阴暗面的描述,其目的是为了描述”不好的管理者做什么事“或者”优秀管理者应该避免什么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主要涉及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的行为。

如果对此话题感兴趣,欢迎移步我的专栏抄手的创业工坊 - 知乎 (zhihu.com)

或者点此链接,阅读同类话题文章中层管理都在做什么?(创业企业) - 知乎 (zhihu.com)

大企业的中层最主要做什么?

  1. KPI KPI KPI

每个业务类型都有自己的KPI:开发有完成度;销售和运营有量化指标;实施有项目进度;业务线或者事业部一般会是按利润中心(profit center)设置,KPI以利润为主,多重KPI组合。

中层对KPI的3个动作

:要为上级分担,上级也有他的“大KPI“,要帮上级去扛;

:你的KPI终归要靠全体团队去完成,对于上级过分的KPI要求,要能”抗“,不然兄弟们会离心;

:把团队的KPI分下去,KPI直接关联到每个人的收入,也是团队管理的最大工具之一。


过程控制,与被过程控制

团队管理

大企业里面,”铁打的团队,流水的中层“的现象非常普遍,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但是基层团队人员的内部流转没有那么频繁。


大企业中层的痛点与累点

上升通道——一步一步远离业务的不归路

就像前面所说的,中层会在不同的部门流转,而且大部分的大企业都不会”原地提拔“,直接在本部门上升的情况都是少数。

管理人员的内部上升通道一定是跨部门的,比如从大业务线的基层到小业务线的中层,某种程度上算是”升半格“,甚至于还经常要离开家庭到其他的城市甚至国家,才能获得晋升的机会。

这条路最大的风险就是:企业的金字塔结构+大企业相对稳定的总体规模,决定了每一级的晋升都只有5:1乃至10:1的比例,所以你为了上升而离开家庭,但是有可能接下来5年甚至10年都停留在”半山腰“,且迟迟找不到回到家庭身边的位置,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例2:N哥是华中分公司的一个业务骨干,有机会升职为部门经理,但是职位所在地在东北分公司。他纠结再三,中间和我电话长聊过不下四次,最终决定走出去。

之后的10年间,N哥先后在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的几个平级职位上流动,后来他倦鸟思归,想要回去了,但是华中分公司一直没有空出来同级职位。

最终,N哥接受了降级回归。但是,经过中间这些年的辗转,他已经逐渐远离了一线业务,回归之后的状态大不如当初,甚至成为华中分公司领导眼里的”不好管的老同志“。

下级和上级的隔级沟通

你的上级喜欢和你的下级建立直接沟通吗?

如果否,说明你的上级多少有一些官僚作风,有可能是个空降兵、混资历的,无法为你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如果是,那么恭喜你,你抽中了80%的”有为上级“,他希望对你和你的部门有360度的掌握。说到底,上级就是上级,老大就是老大,你的心态要放平稳,难道你真的想”自立山头“吗?

更进一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下属,经常主动去找你的上级”单聊“,感受如何?是不是有些意难平?那么,你能怎么做呢?去找下属谈话,让他不要”越级上报“吗?开什么玩笑!

和上级的上级的隔级沟通

换个身份,你会主动寻求机会和上级的上级直接沟通吗?让更大的老大有机会多了解你?傻子才不愿意吧?但是直接上级一定早晚会知道的,你真的不担心他会介意么?

例3:曾经有2年的时间,我的直接上级在上海,而我上级的上级和我一样在北京,办公室只有20米的距离。知道我的直接上级如何处理他的焦虑么?我和他日常有各种电话沟通,他会时不时的在电话里多问我两句:”老大最近状态怎么样?对咱们这块的工作有没有什么评论?“

嘿嘿,话里的味道品得出来不?你觉得他这个处理方法如何?作为下级,你会如何回答呢?

编织内部网络

内部网络是中层管理者非常重要的资源,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下属搞不定的跨部门协调,你一个电话、几句玩笑就让别人买你的面子,下属自然会敬服你这个老大;当然,人情要有来有往,你也要随时准备好买别人的面子。网络就是这么一点点编织起来的。

更不要说,那些组织结构调整的八卦、上级领导的动向。我赶上过两次比较大的公司层面的组织结构调整,旧板块拆分重组、新板块建立,很多位置消失,更多的新位置诞生,调整方案没出来之前的几个月,下班时间手机基本上处于热线状态,即便我自己当时正好无欲无求,也会有各位兄弟来打探消息、交换情报、寻求建议。

公司的管理层年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内部社交大趴,精力充沛的人甚至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白天开会,晚上和这个喝几杯酒、和那个泡一壶茶、再和几个平时难得见的同事出去吃个夜宵,也有更加不健康的活动,就不赘述了。

年度大趴只是最低限度的必要,更重要的网络编织活动都在平时。

曾经有一位销售骨干,有机会成为所在的省分公司经理,这是很难得的原地升职机会,但是他放弃了。他给我的解释是:近距离观察了这么久,我判定自己不想过那样的生活,每个星期至少有6天晚饭都不是在家吃的,要是和客户也就罢了,偏偏里面有七成以上的都是内部应酬,有个chuizi的意义!

但是,像他这样想的终归是少数,一代一代的中层们还是努力经营着自己的网络,希望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更加如鱼得水,同时也扮演着别人的环境。


中层的蜕变

中层的蜕变是组织退化的标志

下列都是典型迹象

KPI变成数字游戏

KPI总是尽可能的量化,量化的指标背后总有其计算方法和数据基础,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一旦掌握了规则的漏洞、或者规则背后的影响环节,他就成为了”聪明人“。聪明人会把KPI的实干逐渐变成数字游戏。那一年,我发现自己已经基本掌握了这个数字游戏之后,”内心涌起深深的虚无感“,从此再也没有真正恢复在公司打拼的热情,直到选择离开。

惧怕下属

有能力、又表现出热情的下属,有些不好的管理者会开始害怕。

下属可能会觉得委屈:”我并没有什么取而代之的想法“,又或者”我离威胁到他还差得远“。

错了。

  • 下属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不代表不好的管理者内心不担心,所谓”防患于未然“的心态,会导致缺乏自信的人采取过度防守的动作
  • 此外,不好的管理者在意的,远远不止于对位置的“实”的威胁,更多的是对所谓“影响力”的威胁。

例4:某部门经理,自己喜欢唱歌,每次团建的时候总要拉着大家去唱歌,下面有一位资深leader,对唱歌没有兴趣,每次都是组局打牌,一来二去,越来越多不喜欢唱歌的人都去参与打牌了。该经理对该leader就产生了很大的敌意。

是不是有点幼稚?幼稚的背后是深深的不自信,和缺乏安全感。

懒惰——给钻营者机会

管理者的懒惰是从细枝末节开始的,

第一步:那谁谁帮我去楼下星巴克买一杯拿铁

第二步:那谁谁帮我把车开去洗一下

第三步:今天有个新员工入职,要做入职谈话,那谁谁你去谈一下吧,他来了之后反正是要先跟着你的项目

第四步:周会那谁谁代我主持一下

第五步:明天要交月度报表了,那谁谁帮我填一下

正直的员工会执行你的“活儿”,对于买咖啡、洗车之类的会反感,会腹诽;但是钻营者巴不得有这样的机会,巴不得围在你身边,把你养得越来越懒,闭你目,塞你听,进而操控你签字的手。《出师表》有云“亲贤臣,远小人”,想要远小人,首先不要犯懒,时刻记住幼儿园老师的要求:“自己的事自己做”。

从良性朋友圈变成恶性结党

前面讲过的,大企业内部的人际网络对于管理者非常有帮助,宽广、良好的人脉会帮助你的跨部门工作更顺畅,也会打开眼界,学到更多东西,发现更多机会。每个人都有亲疏,这几个事业部总经理喜欢在一起打球,那几个则经常相约去徒步。女生宿舍6个人7个群的事情在企业管理层也许更常见,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就像毛爷爷说的”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但是,由小群体到党争,带了”争“字,性质就不一样了。党争是人类强劲的群体基因,拆台、倾轧、攻讦,小团体的利益迅速取代了公司的利益,结局逃不脱乱纷纷一地鸡毛。

相比起前述”不好的管理者“的个体行为,党争对组织的危害度要大得多,基本上都会发展到尾大不掉,高层纵有心治理,也会投鼠忌器。


user avatar   xiaoyaosanr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不变应万变

美国棋高一着 赢了又赢 麻了又麻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军演

布林肯:美国没有向乌克兰派兵的计划


俄罗斯在乌克兰边境增兵

国防部发言人:美国不会向乌克兰派出军队


俄罗斯承认卢甘斯克顿涅茨克独立

拜登:美国绝对不会派出一兵一卒


俄军空降基辅 登敖德萨 攻入哈尔科夫

白宫: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派兵乌克兰


美国:套娃竟是我自己

英文:我和乌克兰感同身受



user avatar   dia3guan-da-yi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麟之趾

(先秦)佚名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user avatar   wei-xin-yong-hu-29-59-99-70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目问的是宋氏三姐妹,结果回答都在说宋美龄和宋蔼龄,咋没人说说宋庆龄?毕竟二姐名气最大,地位最高。

宋二姐跟孙中山在上海住过一段时间,孙中山一开始没有房子,是租房住的,一个月65块租金,肯定租不到什么好房。后来有前来拜访的富裕华侨,觉得堂堂国父住这样的房子不像样子,就一起捐了一个花园洋房给孙中山,这样孙宋夫妇才算在上海落户……先总理稳定下来以后还写信给孙科,叫他可以带老婆孩子也过来住。

后来先总理去世,死前特意写遗嘱,把房子留给宋庆龄,并请托何香凝照顾她,除此之外几无遗产。孙中山死后,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给宋庆龄一笔1万元的抚恤金(对,是总共一万元),宋庆龄就靠这一万元的利息生活,大家数学好的自己算算一个月能拿多少利息咯?1927年412后,宋庆龄彻底跟蒋介石闹翻,同时跟宋美龄宋子文也闹翻了,不可能再从家里拿钱。最后在上海也呆不下去,就去了苏联,到苏联几乎用光积蓄,经常开完会坐车的钱都没有,也没有冬衣,就顶着寒风走路回去。

顺说,宋庆龄在上海的房子抵押过三次。

说实话,宋庆龄如果想要钱,哪怕是只想要过得好点儿,只要稍微对妹妹妹夫露点好脸,哪怕是对自己亲弟弟露点好脸,都会立刻被供起来。

然而她宁愿抵押房子,也不打算给亲戚好脸色。

宋二姐是天生的革命者。


user avatar   mao-da-g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微博上有个lsp博主问:为什么每次做春梦都是在快要进入正题的时候就醒了?

有条评论说:系统无法加载未缓存文件

来着画画的花椰菜

我觉得元宇宙也是,在人类未真正踏入星辰大海之前,元宇宙根本做不到完全模拟真实的宇宙。

在硬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提出元宇宙的概念,基本上可以和骗投资人的钱画等号。

而且在元宇宙中完全有可能出现《赡养人类》中哥哥文明的“终产者”,里面有一切的物品都需要用户付费体验

注意! 是体验而非获得所有权

甲可能因为需要续费才能继续使用他三个星期前刚换的发型

乙会遇到像《黑镜》中“两万五千英里”的主角一样在因为没钱屏蔽广告而吵闹里入眠的窘境。

总有人宁可在狭小破旧的飞船中忍受将他的尿液循环了上百遍的饮用水和吃腻了的食物,也不愿在虚假的世界中拥有整个宇宙。

向往自由的鸟儿是关不住的




     

相关话题

  你身边从「生化环材土木」转行到CS朋友现在都混的怎么样了? 
  如何看待水球项目日本选手压在中国选手身上游? 
  NBA身体素质可称史上最变态的球员有哪些? 
  2020 东京奥运场地自行车赛女子组团体争先赛中国队夺金,如何评价本场比赛? 
  怎样看待各大互联网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 
  为什么皇马欧冠三连冠,还是有相当多的球迷认为这支皇马没有梦三时期的巴萨队统治力强? 
  如何评价网传刘强东在内部邮件称要淘汰三类人的消息? 
  如何看待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因厌恶编程,辞去月薪2w+的工作去当司机? 
  offer 中的期权到底有没有用? 
  如何看待女足亚洲杯夺冠后,针对男性和男足,出现的下列言论和图片? 

前一个讨论
从东京奥运会暴露出的丑闻能否看出日本是一个腐败滋生的国家?
下一个讨论
2020 东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哪些亮点?你对哪个节目印象深刻?





© 2025-0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