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7 月 29 日发布的华为 P50 系列手机?有何亮点和槽点? 第1页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芯片没啥好说的。

华为说的光路可逆的计算值得看看。

手机拍照,2012年的诺基亚808第一次上了大底。

后来华为买了诺基亚的团队,在p20pro上也上了大底。

诺基亚808是1/1.2,手机比较厚

p20pro最后用了1/1.7。这个尺寸,是当时手机厚度能承载的极限。

后来证明,无论是4000万还是后来的6400万。

1/1.7寸的时候,在正常厚度下,镜头品质还不错。

后来小米上1/1.33寸的大底,就有人发现边缘画质不行。

到了华为上1/1.28的,华为自己都发现边缘画质的慧差已经没法看。

华为自己把CMOS放弃了,只用中心部分1/1.5寸的面积,控制慧差和畸变。

这次华为用更大的底,画质可能更加惨不忍睹。

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加厚。诺基亚的画质好没有慧差,是因为镜头厚,镜头组品质好。

华为这次选了算法补偿。

这是有成功先例的,用PS修广角畸变就是算法解决镜头光学问题。

华为这个思路是可以鼓掌的。

当然,对华为的产品,还是要实测以后才能确认华为这个想法实现了没有。

华为的宣传,需要看到产品验证。

如果华为做到了。

我们可以看到其他厂商跟进。

如果华为没做到,只是营销概念,那么未来大底还是要加厚镜头来解决。


user avatar   wj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P50开启了手机影像的新赛道

看完了发布会,相信大家对之前余总所讲的“业界首创的全新移动影像技术”已经了然于胸,那就是——“计算光学”。

过去几年间,手机的影像硬件已经进入了“军备竞赛”:大底、大光圈、大广角、高倍长焦……不断成为各家厂商追逐的目标。影响硬件“求大”所伴生的,就是手机的“增肥”,进而造成消费者的便携性体验满意度下降。

但凡还有空间,这场“影像大扩军”还会继续下去,但……确实装不下了。华为的工程师也不是神仙,同样无法突破物理极限,在“大硬件”的道路上再冲一把。

不过危机也是转机,没有物理极限的无路可走,就不会有“计算光学”(XD Optics)的横空出世。所以有时候新技术就像时间,挤一挤就有了。

当然这是玩笑话,华为对很多技术都是有前瞻性布局的,“计算光学”也是已持续投入了多年的项目,绝不是挤一挤就挤得出来,现在发布在P50上只是一个瓜熟蒂落的时机而已。

“计算光学”一出,业界常规纯硬件或纯算法的技术路线瞬间黯然失色。因为有了“计算光学”的底层能力支持,手机可以将轻薄与画质都兼顾,而不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严格来说,“计算光学”是和“计算摄影”融为一体,共同搭建出更宽广的技术舞台。但加入“计算光学”的“计算摄影”显然门槛更高,所需要的技术深度和广度都扩大了很多。

所以我才说P50开启了手机影像的新赛道,2021年8月开始,高端旗舰手机的评分项又多了一项——你有“计算光学”吗?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重点聊聊华为P50的影像新技术。

“计算光学+计算摄影”,是手机影像的“标本兼治”

历经这些年的产品教育,大伙儿对“计算摄影”就算不全明白,至少也略知一二。但 “计算光学”这个新名词,还得掰开讲讲。

我们首先讲讲现有的技术框架之下,手机镜头的边界在哪里?

相机镜头是由多块镜片组成,再将影像投射到传感器上成像。为了修正像差,就得加镜片。但镜片越多,光衰减就越厉害,像P50的潜望镜头模组光衰减是50%。

过去的“计算摄影”就是基于信号衰减的图像上再进行计算处理:重新定义白平衡、加饱和度、加锐度……光衰减最直观的影响就是信息丢失,当传感器接收到的只是一团黑的时候,他就是有计算出一幅画卷的算力,也没法无中生有啊。

ISP算力再强,也是靠“猜”。算力进步,也就是“猜”的能力进步。归根结底,你依旧是在信息残缺的宿命里无法摆脱。

那可以不加那么多镜片吗?这还真不行,不但不能减,镜片还在增加,还用上了玻璃、液态、镀膜等新材料技术。

不能减少镜片的前提下,加大光圈提高进光量也是一个办法。但像Mate40 Pro的最大光圈已经做到了f1.8和f1.9,这在相机摄影看来已经是很大的光圈,同时光圈一味求大大对成像画质也有影响。而且手机镜头的孔径就那么一点,再大的光圈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提升画质的硬件解决方案再按照现有路线走下去,手机就要重回“大哥大”的体态了,这显然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可以想象,在之前很长的日子里,如何突破物理极限,再提升下一代旗舰机的影像画质,华为的影像工程师们也一定是抱在一起挠秃了头,却依旧束手无策。

啰嗦了半天,该主角登场了。

我们前面讲到了光的衰减,但光的衰减从理论上来说并非“无药可医”:只要镜头本身不变,特定波长的光穿越镜头所损耗的比例情况是可以被计算出来的。

如果能逆推光路的折损数据,建立起从光进入第一片镜片到投射到传感器上的数据变化的数学模型,那么就能依靠这个模型的算法,提前预测到光路的像差损失,在传感器端计算还原出理想的成像效果。

但这个也不是100%能还原回来,原来没有“计算光学”之前,单纯依靠“计算摄影”是能将折损到50%的图像信息还原到60%,现在依靠“计算光学”能达到81%的样子。

有人看到这里,难免会说:“哦,才多了21%!”

各位,在不做任何硬件参数大规模提升的情况下,这已经是很大的跨越。而且这21%能干啥,我们后面还会继续细说。

这件事的最大难度,不是在于华为一家“闭门造车”就能做好的。而是要集合光学镜片、传感器、马达、芯片等与影像有关的一整条产业链企业,横跨光学、机械、电子三大行业。而且在这个研发工程体系中,最关键是要能能拿到镜片等关键技术数据,才能搞数据建模,不然你没法做函数分析。

“计算光学”的出现,手机影像模组也进化成了以ISP为核心,基于“真实世界——成像系统——后处理算法”的连接逻辑,以算法为串联枢纽的全新影像系统。

这一整套影像链路是密不可分的,从最前端的光学系统开始,历经机械系统,一直到转换成电子信号,算法指挥着每一个节点,也依赖着每一个节点,其中一个掉链子,就全部掉链子。这已经不是某一两个节点和细分品类的研发,而是整个影像软、硬件深度协同一体化的研发。

“计算光学”能带来哪些改变呢?第一个阶段实现了像差的校正和高频弱信号的增强。像差的校正是比较专业的范畴,我们重点讲讲感知明显的清晰度提升。

一张图片上哪些是高频信息?树叶、草丛……总之乱七八糟的杂乱景观。你随便打开一张有树叶或草丛的图片放大看,最先看不清的也是这部分。

我在华为的内部沟通会上看到了比较样片,原本糊成一团的树叶和草丛现在都清晰可见了,大家也看到发布会上那只10倍变焦拍的丁满,眼屎都看的清清楚楚。这就是那增加了21%光量信息的功劳。这绝不是ISP算出来的,ISP不负责画图,只是好图片的优化工人。

过去的“计算摄影”是对已经衰减后的影像信号做优化,“计算光学”是光到达传感器的同时依照函数模型对衰减的信号做计算补充。“计算摄影”是影像后端的算力,“计算光学”是影像系统前端的算力,这两个能力合在一起组建成了整个P50的超强影像系统。

“计算光学”为P50的“计算摄影”输入了更多的图像信号,提供了更大的处理空间,解决了过往光衰减之后“计算摄影”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所以我更愿意称“计算光学+计算摄影”为“标本兼治”的影像方案!

“原色引擎”,华为影像算法的大飞跃

说起色彩还原,从P30系列开始采用的RYYB滤光片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但真相是“色彩还原准确度”与RYYB无关。

光学摄影尚且无法依靠简单的调整实现色彩100%准确,采用“计算摄影”的手机影像则更无法做到这点,所以滤光片不管选RGGB还是RYYB都会有偏色。RGGB是因为算法成熟,所以相对偏色就小一点。而RYYB的黄色光溢出,则提升了调色的难度。

华为为了做好RYYB的色彩还原管理,在P30系列上装置了3通道多光谱色温传感器。到了P40和Mate40这两代,又通过装置8通道色温传感器和引入400~800色的标准色卡校色,加上XD Fusion图像引擎,通过软、硬件结合,显著提高了色彩还原能力。

P50的色彩引擎升级到了XD Fusion Pro。XD Fusion Pro的最大提升是引入了原色引擎,实现了所见即所得。

在硬件层面,P50的多光谱色温传感器升级到了10通道,除了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颜色外,人眼几乎无法察觉的近红外光都能被捕捉到。这些都是为了能让色温传感器捕捉到更多信息,为ISP提供更多的色彩管理依据。

为了更接近真人对色彩的感知,P50系列做了“电子视网膜”和“人眼级视觉色貌映射”两个软件系统,分别对应“人眼所见”和“大脑感知”。

过往的色彩管理体系内,发现了图片上有白色就依靠算法将其往最标准的白色调整。但也许你这个白色是在灯光下拍摄的,是有一点点泛黄的暖调,但算法是无法精准把握这个视觉色彩的。

但P50借助更强大的色温传感器和图像传感器,会感应更准确的环境光信息,将其传递给ISP,告诉他这是在略有点暖调的灯光下拍摄的,在处理图片时候要考虑这部分因素进去,最终所呈现的图像色彩也就更接近拍摄者肉眼真实可见的色彩。

P50的色彩还原能力提升,总结下来是四点工作创新:

  • 一是色温传感器的能力提升,捕捉色温、分辨环境光谱的能力更强;
  • 二是算法逻辑的增强,过去是只有“眼”没有“脑”,现在是先进“眼”再入“脑”,最后结合起来输出算法结果。
  • 三是标准色彩观察方法的创新。模拟人眼部分会将获取图像的RGB模式转换为CIE XYZ模式,再进行运算。这一项是华为的独有技术。相比RGB模式,CIE XYZ模式更便于统一标准管理和色彩计算,能输出更稳定的色彩结果。
  • 四是色彩管理标准的精细化。标准色卡模型的调校,从P40系列的400色,到Mate40系列的800色,这次在P50直接干到了2000多色,而且色彩标准也升级到了电影级的P3广色域。

标准色卡调校,有点类似于AI学习,见得越多,判断越准。所以P50的标准色彩空间和色适应模型也因为更精细化的调校而大跃升。

其他影像能力

黑白镜头归来,参与组成超级主摄单元

华为曾在P9、P10、P20三代产品上使用了黑白镜头,但在P30和P40上又取消了。这次……黑白镜头又在P50身上归来。

黑白镜头的优点是进光量大、成像细腻,与彩色主摄搭配能叠加出更加清晰、更加细腻的成片。华为的徕卡影像风格中,色彩浓郁、油润,通透的空气感,细节过度自然……这些影像特质中,黑白镜头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20°超广角到100X变焦的全场景能力

P50 Pro上的超广角镜头等效焦距为13mm,比起P40 Pro和Mate40 Pro的18mm等效焦距又提升了不少,具体表现如何?坐等实测报告。

这次长焦镜头的变焦倍数还是100X,但因为广角更广,P50 Pro的变焦范围还是扩大到了200X。不过在我看来,最生猛的是将长焦镜头的像素跃升至6400万像素,这是真全场景高画质的硬件底子啊!


AIS Pro+OIS防抖,为全天候能力加分

P50系列的“AIS Pro+OIS”双防抖功能,我实际体验过,长焦拍摄真的不怕手抖。

不过这一代新增了长焦摄影预览功能,可以对被拍摄主体实时追踪,避免反复寻找主体对焦的尴尬。

同时这一代的防抖能力提升之后,长焦端的成片率也得到了提升。

抓拍、视频能力的提升

P50所做的很多技术提升,好像都是为了抓拍而来:

  • “计算光学”提升进光量;
  • 黑白镜头提升进光量
  • “AIS Pro+OIS”双防抖

因为硬件+软件的底层能力打下了良好基础,P50的高速抓拍成功率也比上一代提升明显。“零延迟拍摄”这个功能还挺让我期待的,毕竟用过单反的人都明白,那种咔嚓咔嚓不停抓拍的感觉很爽!

花瓣剪辑

这次随P50一起首发的还有华为自带的影像剪辑软件——花瓣剪辑。

这个软件的优点一是AI功能强大,要是想遮住视频中的人脸,操作非常简单。二是在于启动方便,在图库里点开视频,就能随之一起调用,且操作界面很简洁。第三是素材库丰富,除了华为音乐的海量曲库,还有大量的滤镜和贴纸等。

P系列的美学思考

P50的“万向双环”镜头模组,由于已经是被用在了很多产品上,我们就不多解读了。

聊聊这次的配色。

相信发布会上,大家对“涟漪云波”的波光粼粼是过目难忘,这就是电致调光膜工艺所实现。过去多用于建材装饰用途,只是精度没有这个高。

除此以外的四个静态色:可可茶金、拂晓粉、曜金黑、雪域白。

比之往年的极光色、天空之镜、赤茶橘等,今年的P50配色似乎素雅了很多,可能很多人觉得不过瘾。但其实以“极致科技美学”为追求的P系列,是一直紧跟时尚潮流的。

黑、白两色是历年历代产品的基本盘,自不必多说。“可可茶金”的配色非常接近今年潘通年度流行色“金”、“灰”的调色合体,看起来奢华且低调。

“可可茶金”、“涟漪云波”与另外一个比较素雅的“拂晓粉”,更多是在表达设计师对2020年以来全球社会环境变化的思考和应对。色彩是有情绪的,淡色有安抚情绪的魅力。设计师希望借助安静情绪的色彩去安抚人们内心的焦虑不安,让大众在色彩的氛围中得到舒缓和松弛。

比对之前大家效仿极光色和天空之镜,完全可以想象几个月后,类似“涟漪云波”的后盖配色将如何布满大街小巷。P系列的时尚旗手定位还真是不虚!

总结:只有华为才能超越华为

P50系列真是注定会被牢牢刻在用户心中的一款产品。

原因很简单:P50系列开创了“计算光学”的产品新纪元,同时这也是一款将极致影像力和轻薄体验完美融合的产品。

在此之前,很多人都以为手机影像模组的参数大比拼还会继续,直到实在无路可走才会偃旗息鼓,但P50却以一个“计算光学”让这场“军备竞赛”戛然而止。

如今比对P50的技术路径,再谈那些硬件参数就显得是多么的缺乏想象力。物理极限能限制的是物体本身,但人类的聪明智慧却是无穷无尽的。

P9的双镜头、P30的潜望式镜头,甚至我们前面聊到的配色,在发布之初都被很多人diss过。但没过多久,这些又成为了业界的样板,以略微改变的形式出现在了其他家的产品上。

我用“只有华为才能超越华为”来结尾,不是因为他们多厉害,而是他们够迅猛。华为的产品不是完美的,却是进步神速的。

每一代华为的新品发布会,除了那些让人惊叹的新技术,更值得观看的是那种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产品是没有情感的,但华为人对技术孜孜不倦地追求,夜以继日地追赶,却是热血滚烫的!

让我期待下一次的再相逢!


user avatar   lcqaz7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刚看完发布会,简单说一些个人印象深刻的点。

最大的槽点是全系没有5G,原因为何不用我多说……

处理器方面,P50Pro首批是麒麟9000,后续会有888版本,P50则都是骁龙888。

实事求是地说,骁龙888整体表现不如麒麟9000,且华为XD fusion等计算摄影能力在骁龙888平台上能发挥出多少也是未知数。


除此之外,P50系列各方面升级相当显著。

屏幕采用120Hz高刷新率,并且支持1440Hz 高频PWM调光。

120Hz高刷我个人倒不是很看重,毕竟90Hz已经比较兼顾显示效果和能耗。

但1440Hz的高频PWM调光我非常喜欢,更加护眼的屏幕对手机重度使用者更是一大利好。

这项技术之前是荣耀先发的,我之前写过回答:

简单来说就是,绝大多数OLED屏幕都是通过PWM调光的方式调节亮度,低亮度下频闪频率(光源亮与灭的频率)会大幅降低,对人眼的刺激会增加。
部分厂商的解决方案,是让手机在低亮度时切换成DC调光,避免频闪频率过低。
相比之下,荣耀50系列的高频PWM调光在高亮度环境下更有效,也更彻底。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使用频率很高,多数人使用手机的时长也不短。
因此我个人认为,高频PWM调光是荣耀50系列产品上的一大亮点。
但必须承认,不同人对频闪的敏感程度不尽相同。
有的人比较敏感,大多数OLED屏幕用久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也有的人相对无感,或者手机使用时长较短,相对不在乎。
从这个角度来说,高频PWM调光算是荣耀50系列的优势点,但可能还谈不上刚需。

现在华为旗舰终于跟上高频PWM调光,“荣耀加油、干翻华为”实锤。


影像系统方面,华为P50系列不出意料又是大升级。

华为在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领域投入巨大,但这方面不太直观,暂且不提。

P50系列影像系统的色彩空间,从srgb提升到P3色域,这点相当重要。

近年来各厂商越来越重视广色域,如果影像系统自身不支持P3,后续的图像广色域自然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可能也正是为了强调色彩的准确性,P50Pro升级了10通道色彩传感器,进一步提升环境色彩感知能力。

长焦端也进行了升级,P50 Pro的长焦最高100X的混合变焦(相对广角端是200X)


有点疑惑的是,P50 Pro的主摄没有采用RYYB,而是回归RGGB并搭配4000万像素黑白镜头主摄。

P40系列和Mate40系列色准进步已经很大,P50 Pro更升级了10通道的色彩传感器,理论上来讲没有太大必要回归RGGB。

可能华为是想进一步强化色准,为此不惜增设黑白镜头配合,弥补进光量的损失,这点倒是有P9、P20系列的影子。

长焦端仍然是RYYB,这倒是意料之中的事。

毕竟长焦端CMOS显然不如主摄强大,RYYB进光量的优势更加明显。

但如此一来,对多摄像头之间的色彩一致性肯定会有影响,这方面得看后期算法的打磨。

另外,发布会还注重强调了抓拍能力,快门和对焦肯定也下了不少功夫。


其他细节方面,全系标配66W有线超级快充和IP68防尘防水,值得好评。

整体比较轻薄,Pro版控制在了195g,旗舰机里表现不错。

前置摄像头居中,上代注视不熄屏的功能也得到了保留,这点也不错。

P50采用超窄边直屏,P50Pro采用双曲面,没有延续上代的四曲面。

说真的一开始我极度不理解,P40Pro的四曲面我个人非常喜欢,全面屏手势的手感提升明显。

问了下,居然也是制裁的影响,玻璃盖板的licence没申请下来……

没5G我都认了,这TM连块玻璃也要制裁,我是真的破防了……


价格方面,P50 Pro起售价5988,跟上代保持一致。

回望过去,华为Mate、P的售价一直是一步一个脚印提升的。

如今友商纷纷冲击高端,部分产品线价格提的很快,P50Pro反倒停步不动了,估计主要也是因为4G。

P50起售价4488,比上代略高,考虑到多方面的升级也正常。


最后做个总结:

正如我开头所说,P50系列不乏短板,尤其是缺失5G影响很大。

但即使不考虑外部的艰难环境,P50系列也打造出了不少强势卖点和差异化功能,不负菊厂上上下下的拼搏努力与艰苦奋斗。

考虑到目前的现状,P50系列大概率货不会太多,也不愁卖。

但还是希望国内半导体产业链早日实现突破,相信菊厂终有一日会王者归来~


PS:

配件方面,P50系列也推出了星环手机壳。

想想也不意外,Mate40系列的星环手机壳就挺受欢迎。

还有新出的智能无线充电板,支持三个设备同时充电。

苹果的AirPower发布时也说支持最多三个设备同时无线充电,但最终难产了……

菊厂是怎么处理散热和对准等问题的,我个人很好奇……


user avatar   xiaosuan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本该3月份发布的P50系列,拖到了现在,挺无奈的,但也没办法。总算,P系列新机还是来了,完成度非常不错的顶级旗舰产品。

说句不客气的话,在这样的状况下,能如期推出产品的厂商屈指可数,而能够如期推出这样完成度的产品,应该只有华为了,牛!

当然,在这样的压力下,P50系列肯定不是原本完整的P50,各种妥协是再所难免的,比如这次主打的是4G版本,而不是5G。

以及,配置与价格如下:

关于4G的问题,我的建议很明确,如果你很在乎这个,不要买,这台机子的备货本就不算多,把它留给真正想要的人吧,而如果你觉得这个可以接受,我们继续聊。

这台机子的参数大家说了很多了,官网也有详细的说明,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来说说我对这台机子的理解。

在发布会之前的另一篇文章中,我说过这样一段话:

对于P50系列,我更期待的其实不是它能不能超越别人,而是他能带来什么样的新东西,这又会为手机相机的未来发展,给出怎样的指引?而新东西,恰恰是像我这样的手机玩家,真正在意和期待的。
zhihu.com/question/4726

果然,华为没有让我失望,真的给了我想要的。

发布会之前参加了华为P50系列的技术沟通会,比大家早了一个多星期摸到了真机,当时发了一个想法:

P30 Pro YYDS!

现在,谜底揭晓,这台机子在P30 Pro的皮囊里塞入了P50 Pro的灵魂。

P50 Pro整机厚度8.5mm,重量 195g,其和P30 Pro、P40 Pro以及P40 Pro+的重量和厚度参数对比如下:

为了得到更强大的相机模组能力,P40 Pro的重量做到了209g,而为了得到更强大的长焦能力,P40 Pro+引入了3X+10X的双长焦镜头组合,整机重量直接做到了226g。

P40 Pro+是一台让我又爱又恨的机子,一方面,我非常喜欢它的长焦素质,长焦本身的窄视角和空间压缩感是非常容易出图的,对于我来说,它的价值甚至在主摄之上;另一方面,226g的重量在日常使用中又是非常明显的负担。

这是我在同一地点和同一时间拍摄的主摄和长焦对比图,机子是Mate X2,镜头模组和P40 Pro+是类似的,大家可以感受下。

这是我在北戴河拍摄的阿那亚礼堂:

感受一下这个细节能力,要知道,右边可是等效270mm焦距下的100%放大截图,可怕吗?

而如果我告诉你,P50 Pro在比P40 Pro+轻了整整30g的机身里,塞入了比P40 Pro+更强大的长焦能力?你怎么想?

发布会之前,我在刘总@系统维护了我 办公室里用这台机子和Mate40 Pro+比了一下画质,P50 Pro用裁切实现的10X得到了比Mate40 Pro+原生10X更好的画质表现,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我去,假的吧?

发布会后,我会给出这台机子的完整测评文章,也会给出P50 Pro长焦能力和Mate X2双长焦之间的完整对比,敬请期待。

而这,完美地解决了我一直在纠结的问题:便携性和相机素质之间到底该怎么选?我一度以为这是必然的二选一的问题,是未来产品演进的两个完全不同的方向,现在看来,我还是太年轻了。

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但对于手机影像系统来说,最大的自信在计算能力,而不在硬件的无限制扩大。

因为手机本身的限制,影像系统的堆料是有上限的,当手机影像堆料开始影响到手机作为手机的时候,这条路基本就结束了。当友商把1/1.12英寸的底做成11 Ultra这样的形态的时候,这条路基本就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华为给出的答案是——XD Optics,计算光学。

当华为在媒体沟通会上第一次抛出这个词儿的时候,大家很不厚度地笑了,但当华为把这个原理真正展开,并且之后大伙体验到实拍素质的时候,大家的笑声就从戏谑变成了尊敬。

这个原理其实也不复杂。

我们都知道,相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CMOS传感器、光学镜头和ISP,成像的基本流程是:光学镜头将光线汇聚到CMOS上,由CMOS将光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然后由ISP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对于手机发烧友来说,CMOS是最熟悉和耳熟能详的部分,比如1亿像素,大底,之类的,指的就是这个。但实际上,对于相机素质来说,镜头的影响同样重要,我们经常看到的很多照片问题,比如解析力、炫光、色差、像差、边缘画质崩塌等问题,其实更多的是镜头素质不足导致的。

对于光学问题来说,镜头素质和体积是天然呈正相关的,比如我们说的长焦,高素质的长焦镜头长这样:

FE70-200 F2.8,镜头长200mm,重量1450g。

又或者50mm的标头,最新的FE 50 1.2,72mm口径,778g重量,这已经是轻量化之后的结果了。

相机镜头为了消除一系列的光学问题,尤其是各种像差,如彗差、球差、场曲、象散、畸变等等,一般通过采用更多的光学镜片,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相互配合来解决,更多的光学镜片会带来刚大的进光量损失和镜片之间光线折反射带来的色彩问题,这就需要更先进的镀膜工艺了。

这就是为什么越是高端的镜头,整体的体积越大,重量越重,价格越贵。

但对于手机来说,这是不现实的,无论是成本还是体积,都不支持这种方向的镜头素质提升。

光学镜头所带来的一系列的光学问题,本质都是光路的问题,而光路是可逆的,对一颗确定的镜头来说,它的光学特点和潜在的光学问题是固定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A点发出的光线,理想状态下经过镜头后应该汇聚到B点,这是理想的成像结果,但现在因为镜头的光学问题,它跑到了B1点上,和我们想要的结果出现了偏差。

但同时,只要这颗镜头本身是确定的,在这样的镜头位置下,A点的光都会跑到B1点去,这个是确定的。只要镜头的光学函数是已知的,那么B1点的位置也是已知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算法,把B1点的信号再挪到B点上去,利用计算能力去解决光学镜头无法解决的光学问题,这就是华为所说的计算光学

其和计算摄影的根本区别在于:计算摄影解决的是后期问题,是以RAW原始文件为基础,根据我们想要的效果进行处理和增强,但RAW文件就已经缺失的信息就没办法了;而计算光学解决的的恰恰是因为镜头原因导致的RAW文件信息损失的修补,解决的是前期信息采集过程中的问题

比如我们做菜,计算摄影相当于是厨师,通过配料和烹饪把案头的原材料做成一道成品菜,而计算光学则是对原材的处理,通过一系列手段,弥补蔬菜、肉类等运输和保存过程中的问题,把烹饪前的菜尽可能还原成更新鲜的菜。

当然,这个只是简单的原理性叙述,实际的实现要远比这个过程复杂得多。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们也无需过度关注这个,我们需要看的是具体的疗效。

P50系列带来的第二个技术点是——原色引擎,华为的计算摄影更新到第二代的XD Fusion Pro

色彩一直是手机摄影的核心痛点,尤其是面对复杂光线环境更是如此,华为在P9上开始引入徕卡色彩模式,在P30 Pro上引入了全新的RYYB 像素阵列,以在相机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大幅度提升镜头的进光量,提升暗光画质,但同时,也使得华为手机在色彩表现上的问题更明显一些。

经过不断的迭代,到Mate40 Pro,华为已经基本解决了日常光线下的色彩问题,但在应对一些复杂场景,比如色温明显偏高或者偏低的场景、单色场景、人造复杂光源场景,等等,还是力有不逮。

而这一代P50系列有了新的改变,华为在长焦上延续了RYYB阵列,以解决长焦镜头的进光量问题,在主摄摄则回归了RGGB阵列,并且重新加入了黑白相机,以解决进光量问题,延续了华为自P9时代开始的经典双摄设计。以及,全新的滤光系统,以解决进光量问题。

这意味着,华为内部对于黑白镜头的预研一直在进行,华为在选择一个演进方向的时候,其他方向依然在同步进行着。

都说华为的科研投入大,这应该是一个挺好的例子。

同时,华为引入了原色引擎,以进一步解决色彩的问题。

原色引擎包括两个部分:

硬件上,新一代环境光谱信息采集传感器,由8通道提升至10通道,环境光谱分辨力提升50%,平均色相准确度提升20%,回归的RGGB阵列也可以更好地得到想要的色彩,损失的进光量交与专门的黑白镜头来解决。

算法上,华为独家自研“电子视网膜”色彩架构及人眼级视觉色貌映射,结合高精度色彩光谱信息进行标准色空间转换,传感器能像人眼一样去反应光,感应光的颜色,实现自然色彩真实还原。

发布会前我简单试用了P50 Pro真机,其面对复杂光源时候的色彩能力相较于我手头的Mate40 Pro提升非常明显,尤其是“拍灯”这种日常翻车场景,改变尤为明显,这部分会在我后续的真机测评中详细分析,这里就不赘述了。

以及,P50 Pro的超广角相机焦距换成了13mm,目前行业内最广的超广角镜头之一;保持出色画质的同时,给大家想要的更广的视角

在P40 Pro上,大家一直在争论,更高的画质和广告的视角,到底该怎么选择?是底大一级压死人的画质才是根本;还是广就是正义?

现在,P50 Pro给出了新的回答,大家别争了,都给你!

这台机子的另一个看点是整机的ID设计,华为称之为——万象双环。

四颗镜头被分成了两个组,主摄组和长焦组。主摄组由三颗镜头组成,标准主摄镜头,黑白主摄镜头和全新的13mm超广角镜头;长焦组则是华为这次推出的6400万像素原生3.5X长焦镜头。

结合华为的算法能力,这颗镜头提供了3.5X以上焦段比P40 Pro+两颗长焦镜头更强大的素质表现,也是目前整个行业内最好的长焦。

对于手机来说,设计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服务于功能需求的;设计的目的是在功能完成的基础上,给消费呈现出更加和谐精致的外观。

P50系列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外观上

手机摄影的需求要求厂商必须加入更多的镜头,但过多的镜头使得相机模组整体占用面积太大,视觉重量太重,元素过于繁杂,手机后脸被一系列的孔洞或者巨大的黑板所占用。

P50的双环设计,将镜头模组元素进行分类整理,最终以两颗圆的形式呈现,通过形状和色彩分割来降低相机模组本身的视觉重量,同时又不至于让元素过于繁杂,得到一个相对和谐的视觉平衡。

功能上

P50 Pro的主摄、黑白和超广角负责广角及以下的日常拍摄,而长焦镜头负责专门的长变焦,设计区隔和功能区隔相契合,形成从功能到视觉的统一。

两颗大的圆环给人以一种相机素质优异的心理暗示,而优秀的相机素质又能够给这种心理暗示以最有力的能力背书。

评价手机ID设计的好坏,我觉得应该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设计本身的美感,另一个是设计和功能的协同性。漂亮的皮囊和强劲的内在缺一不可,而P50系列,给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与模板。

这台机子的第三个看点是HarmonyOS 2,鸿蒙系统。

华为这两年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其在整个移动终端业务上的前卫性布局也还是慢慢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鸿蒙系统的推出了。

至今,鸿蒙系统已经完成了超过4000万用户的更新升级:

这种级别的系统更新,华为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大的BUG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别说这种跨系统的大升级了,很多的厂商连安卓大版本的升级稳定性都做不到这种程度。

都说华为的研发投入大,这种投入体现在哪里?我觉得一方面是新技术的探索与迭代;另一方面就是这种日常工作更高的完成度了,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工作量,不是靠想法或者理念就能够实现的。

关于鸿蒙,感兴趣的可以参见我的另一篇文章:

zhihu.com/question/4628

在这篇文章里,我详细论述了鸿蒙系统的意义和能力特征,这里摘取一段:

2018年,华为P20 Pro&Mate20 Pro的成功,一举将华为手机从国产四大品牌之一送入御三家阵列,那个时候我们就在讨论,在御三家里,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基于iOS构建的应用生态护城河,三星在于强大的硬件产业链带来的产业生态护城河,新晋的华为,好像没有太多特别的。

那个时候,华为已经完成了芯片的自主研发,2019年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去讨论,华为在自有芯片之后,打造自有操作系统的可能性,但最终的结论是,这几乎不可能。

这种不可能源于:安卓应用生态趋于成熟,在移动领域,和iOS二分天下的格局几乎牢不可破,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瑕不掩瑜。一个全新的系统,重做生态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兼容安卓生态,那么其和安卓的区别在哪里?

三星做系统的声音已经传了很多年了,到现在依然无法落地,就是一个很好的前车之鉴。三星都无法完成的事情,华为凭什么可以做成?

然而,谁也没想到,短短两年后,华为就真的研发并推出了自主系统,用面向AIOT时代的用户需求满足和行业痛点解决,成功解决了系统研发的必要性和商业可行性这个最难的部分。

是的,对于一个新的系统研发来说,难点从来就不是写代码,而是如何打通新系统的商业逻辑,使得新的系统能够在商业上被认可,然后进入良性循环。写代码永远只是手段,而不可能成为目的。

当华为整体的产业布局完全展现的时候,1+8+N的AIOT硬件生态,基于通讯服务的智能家居设施基础打造,基于鸿蒙的硬件全面协同,从手机到智能硬件,到智能家居,到智能汽车,甚至是未来可能的智能城市,我们才终于意识到,华为对于整个终端未来的把控,不是在苹果三星之下,而是之上,称之为御三家,对于华为来说,绝不算过誉。

当这件事儿真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以事后诸葛亮的方式,全面观察并思考这件事儿的时候,意料之外,其实也算是情理之中。

华为的布局其实有两个核心要素在支撑,第一个是华为强大的体系能力和执行力保障,第二个是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和AIOT领域,从基建到供应链,到应用到市场的全面发展。

过去十年,中国的互联网产业迎来了大爆发,有太多的处女地有待开发,所以很多人可以凭一个点子实现财务自由,很多人开始奉行,想法大于一切。然而,当行业进入深水区之后,体系能力和执行力才是最难的和最关键的。

中国并不缺有想法的人,华为所做的这一切,肯定有很多的企业都能够想到和规划到,可只有华为可以真正落地,而这,在深水区的竞争里,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全球真正的几大手机巨头里,包括摩托罗拉、诺基亚、苹果和三星,只有华为是在没有行业大变革的前提下,实现了大跨越。

以及,整个中国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爆发,从通讯到智能家居,到智能汽车,到自动驾驶,甚至是智慧城市,中国是唯一一个可以和美国一较高下,分庭抗礼的存在。企业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双重促进,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到二十年,中国必然会催生世界最顶级的科技巨头,和过往依靠成本优势进行价格战带来的生存空间不同,这是真正的终极舞台上的顶级博弈。

所以,当这些布局全面展现的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难理解的。

在智能手机时代,华为能够在没有吃上变革红利的前提下(智能手机时代,安卓的红利最大受益者是三星),成长为真正的行业巨头,无论是整体出货量,高端市场表现还是品牌影响力,称之为御三家都没有问题。

那么,在AIOT时代,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车和智慧城市市场,凭借通讯领域的强大实力和对终端市场的洞察力,以及体系能力和执行力,华为在这个时代能有怎样的表现,这个想象力空间大家其实可以自己想想的。

随着鸿蒙整个生态创建的全面展开,其影响力会逐渐显现的。

而这部分,尤其对于华为的老用户和全家桶用户来说,吸引力是无与伦比的,这也会是P50系列另一个极其关键的吸引点。

我在前面说:

关于华为主推4G,我的建议很明确,如果你很在乎这个,不要买,这台机子的备货本就不算多,把它留给真正想要的人吧。

而对于不在乎4G,愿意为P50买单的用户来说,鸿蒙就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收获,而未来如果华为手机业务能够恢复正常,这会是华为整个终端最核心的竞争力,对手真正无法逾越的高山。

在这些东西面前,华为P50的具体参数配置到底如何,反而不再重要了。


user avatar   mrzhu-zhang-shao-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日出东方,感谢大家对于 P50 系列的期待与厚爱。

不断延期,导致隔壁项目组同事不断更改策略,研发同事不断优化解决方案,在如此困难的环境下,P50 终归还是面世了。

说到P系列,必然需要把影像部分单独拿出来思考。因此,我将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向大家解读这款产品。

  • 产品总览
  • 计算光学 / 计算摄影
  • 产品价值
  • 写在最后

产品总览

  • 设计:双环设计;可可茶金、拂晓粉、曜金黑、雪域白、涟漪云波(动态)配色
  • 屏幕:120 Hz、P3 广色域色彩管理
  • 音质:全系标配双扬声器
  • 系统:HarmonyOS 2
  • 续航:4360mAh 66W有线 50W无线
  • 前置:100度广角摄像头
  • 后置:主摄;黑白镜头;6400万长焦镜头;120度广角镜头;
  • 重量:195g(绝对好评)
  • 防水:全系 IP68 防水

计算光学 / 计算摄影

讲到华为 P 系列,作为影像旗舰,必然去讲它为行业带来了什么。

市面上流传一个故事,在P系列的规划会上,余总对研发团队说过,我做P系列的目标,就是影像能力甩别人三条街。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为了得到一张最好的照片,一段最佳的视频,研发同事在不断的寻找方法。

更多的镜头,更大的底,更强的潜望式,硬件规格的不断提升,成为关键一步。

于是,研发同事最开始,先从硬件下手。

  • P9 Pro 1200W IMX286 1/2.8英寸
  • P10 Plus 1200W IMX286 1/2.8英寸
  • P20 Pro 4000W IMX600 1/1.73英寸
  • P30 Pro 4000W IMX650 1/1.7英寸
  • P40 Pro 5200W IMX700 1/1.28英寸

不过,按照目前的发展路径,把底继续做大,把光学变焦镜头从 3X 到 5X 到10X再到更大的相机模组。

从最开始的P20 Pro惊叹号的设计,到P30 Pro再到P40 Pro的矩阵设计,这样的发展路径是否可持续?

当然可持续,没有任何问题。

但,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吗?是有的,且愈发值得关注,就是更大的相机模组导致手机整体重量的不断提升。

旗舰机太过厚重,是近年来各大厂商都不可避免的情况,也是很多消费者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谁都希望得到一台综合实力无敌,且手感适中的手机。

P40 Pro+ 颜值出众,我也做过很长一段时间主力机,直到 Mate40 系列上市。

但其 226g 的重量确实有些重了。

手机毕竟是手机,手感一定是评估产品是否优秀的关键维度。

所以,还有没有其他路径?

注意,得到一张好的照片,一段好的视频,是我们的本质目的,而更强大的硬件堆叠,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手段。

所以,有没有其他手段?特别是这种手段不会让手机重量持续攀升?

华为给出的答案,是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

这两种计算能力,解决色彩和画质的提升,以及为手机减重的问题。

计算光学 XD Optics

光学系统本身存在一些耗散需要解决,而华为用算法提前预测光路导致的像差损失,后期通过算法来还原成理想的成像效果。

这部分,大家后续看蒜苗的回答即可,我不过多阐述,凡尔赛的我直接放样张。

目前,我的手上是华为Mate40 RS以及华为P50 Pro两款产品。

  • Mate40 RS:800万潜望式长焦镜头;10X光变规格
  • P50 Pro:6400万潜望式长焦镜头;3.5X光变规格

两台手机我都会放到10X情况下,来看下两款手机的成片效果。

可以看到,P50 Pro在裁切10X下的成片质量,不亚于Mate40 RS原生的10X光变镜头。

当我第一次上手的时候,我也被震惊到了。

当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加持之后,裁切10X和原生10X居然能一比高下?

而且最值得关注的是,我只用一颗长焦镜头,就可以做到焦距的覆盖,而无论是P40 Pro+还是Mate40 RS都需要两颗镜头,也就是3X和10X的光学变焦镜头组合,才能得到类似的无敌长焦效果。

而这两颗镜头的规格,导致我的重量比你重30g左右。

也就是说,当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加入之后,再搭配上强悍的硬件,软硬协同,实现3.5X光变镜头在10X下的长焦能力不亚于你原生的10X镜头,镜头模组的减少,让我的手机还能比你轻那么多。

这才是 P50 Pro 真正带来的牛逼的地方。

原色引擎 XD Fusion Pro / 计算摄影 XD Fusion

在聊 XD Fusion 之前,我先说下我个人对计算摄影的看法。

提供无数个样本让机器学习,机器就能够达到试别的效果,机器依靠深度神经网络,一层一层神经元试别不同信息,最后将局部信息综合起来,进行决策。

基于这样的原理,我们可以在不同场景下采集各种照片,无论室内室外,无论晴天雨天,无论光线复杂程度,任意采集,越多越好。

然后,我们把这些照片逐一调教,并将操作过程及结果作为样本,交予机器进行学习,告诉它,在不同场景下,应该这样正确的调节照片。

那么,在不断深度学习之后,手机的相机就知道,在遇到这种情况下,我的白平衡、对比度等综合信息需要如何调节。

计算摄影跟之前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按照一个既有的公式去调节白平衡、对比度、锐化程度等等,而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具体的解决方案。

通过算法和芯片的结合,让照片不再像以前一样绝对依赖感光元件去达到最好的成片效果,除了大底的方式,还能够通过计算摄影的方式,去提升手机摄影的能力。

当采取计算摄影这样的方式,手机重量得以下降,摄影门槛更低了。毕竟计算摄影,会帮你给出最优的调整方案。

这一次的P50系列升级XD Fusion Pro,在 P40 系列XD Fusion的基础上引入原色引擎,通过软硬协同的方式去还原真实色彩。

在这里,我也直接放一些样张。

据说,为了保证色彩的真实性,我们的研发同事买了上千支口红,实在太为难广大的研发男同胞了。

但这里我也有一个观点,就是在一些情况下,我并不希望给我真实的色彩。

比如我拿 Mate40 RS 以及 P50 Pro 拍我家猫的时候,我虽然知道后者的颜色更加真实,但我并不喜欢后者,我更愿意选择前者,作为朋友圈的素材。

这点还是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真实就一定好么?这个问题还是看个人,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咯。

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的部分,我的篇幅结束了。

一言以蔽之,P50 Pro 以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两种方式,做到了不亚于 Mate40 RS 十倍光变的变焦能力,以及做到了真实还原色彩的能力,并且将手机重量减轻。

产品综合解读

说完摄影,我们回归到 P50 系列这台手机。

后盖采取双环设计,辨识度到位的同时,越看越高级,是我的真实感受。

当然,审美见仁见智,不多评价了哈。

配色方面,曜金黑、雪域白两款经典色很好看,反倒拂晓粉我觉得很一般,缺乏高级感。

可可茶金属于全新配色,地位不亚于去年 P40 Pro 冰霜银,属于主打色之一,总体色调偏浅褐色。

个人认为这个名字起的好,既有茶的感觉,又加入了金的元素。

涟漪云波则类似 P30 Pro 天空之境配色,我很喜欢这个配色。

屏幕方面,采取居中挖孔设计,升级为 120Hz 刷新率,并拥有 P3 广色域全局色彩管理能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华为三件套,华为手机、华为 MatePad 系列以及华为 MateBook 系列会有统一的色彩管理方案。

其他方面,续航、防水、音质等等都很不错,这里不具体展开了。

不过 HarmonyOS 2 依然是值得提及的,虽然关于鸿蒙的内容之前已经回答不少了。

在这个时代,每个用户的设备数越来越多,多设备协同的生态能力已经成为消费者主要关注的利益点。

而鸿蒙系统所带来的超级终端等一系列功能,使得手机、Pad、PC、音箱、耳机、手表、智慧屏包括鸿蒙生态内的各种 IoT 产品,已经组成了属于自己的生态。

写在最后

有朋友会说,因为华为受到制裁,所以才发力软件能力,才去做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

这种想法并不可取的,因为这不是先后关系。

硬件上受到一定限制,是华为目前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这一段时间,我们的产品线以及研发同事,都在不断的优化解决方案。

但我们假设,如果没有制裁,华为P50 Pro应该是一台怎样的手机?

或许,硬件实力确实会比现在要高,毕竟因为制裁,我们拿掉了一些东西。

但我们前进的方向并不会变,软硬协同的大趋势并不会变,我们一样会在这一代 P50 系列,去主打计算光学和计算摄影。

从 P40 Pro 开始就有计算摄影 XD Fusion 是第一步,只是当时,光变的升级更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背后的一步步探索,都不应该被忽视。

这一代 P50 Pro 加持计算光学以及 XD Fusion Pro 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也让行业看到了全新的方向。

当我们回顾 P 系列的发展史时:

  • P9 横空出世,带来了双摄和徕卡。
  • P20 Pro 发布,带来了 4000 万徕卡三摄、1/1.7 英寸超级大底和超级夜景模式。
  • P30 Pro 发布,带来了 50 倍潜望式长焦,以及 Mate20 Pro 同期的超大广角。
  • P40 Pro+ 发布,带来了 10 倍光学变焦,全像素八核对焦以及 XD Fusion 计算摄影。

扛起大旗走来,并留下了全新游戏规则,指引着行业在往前走,每一步都是。

我无法预判,未来是否会有越来越多人提及计算光学、计算摄影。

但至少我看到的是,华为在掷地有声的,走好每一步。


user avatar   yishui-zhe-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槽点是没有5G,亮点是华为把通信领域积累下来的所有能力全部扔到了p50身上。

做出了4G+++版本的p50。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麒麟芯片貌似还有,但是射频前端模组没了。

尤其是最重要的滤波器器件,我估计是真的全没了。

滤波器占了射频前端模组价值的50%+。

滤波器又分为SAW和BAW。

SAW国内有人做,BAW国内是真的没人做。

而且BAW这玩意被博通一家吃了将近90%的份额。。。

华为是真的没办法了。

坐等华为的BAW滤波器吧,静待好消息


user avatar   ling-yin-aya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回答,我其实是打算写成一个“5分钟带你看完华为发布会”的。

所以,我做了比较详细的目录。

本文中的图片全部采用发布会的截图。

目录是为了让大家更方便的定位到自己关注的地方看对应的截图。

而这次的发布会,我依然如同每次发布会一样,准备好了炸鸡,肥宅快乐水,蛋挞,蹲等发布会开始。

作为一个华为P系列的老用户,从最初的上课拿同学的P10看小说,到毕业旅行被闺蜜的P20Pro的人像模式惊呆,再到我首发抢到的,现在还在作为主力机使用的P30Pro。

你说对于P50的期待?那自然是不必说的。

发布会节奏比较紧凑,没有提到的参数可以到商品页面围观一下




1. 外观

发布会的开头,一如既往地是对于P系列过去的回顾。

没想到,一不小心,P系列就走过了十年。

和Mate系列的稳重不同的是,P系列一直主打的是影像和设计。

不管是P20系列的樱粉金,P30系列的天空之境,P40系列的零度白,都在我的小圈子里有着极高的出镜率。

而这次的P50,如我们所料的又出了新颜色。

名字也一如既往地文艺风——涟漪云波。

除此之外,P50有三个颜色,分别是雪域白,耀金黑,可可茶金

而P50Pro则有五个颜色

除了上面列出的三个颜色之外,还有拂晓粉和涟漪云波。

我在考虑冲拂晓粉还是涟漪云波,希望明天能在线下看到样机。

2. 屏幕,厚度,重量,快充和防水

华为P50系列采用更大屏幕和电池,但机身更加轻薄。

屏幕方面,华为P50 Pro搭载无界微曲屏幕,支持120hz刷新率。而华为P50搭载经典纯平屏幕,支持90hz刷新率。

P50全系支持P3全局色彩管理、10.7亿色色阶及1440hz PWM调光。

重量分别为181g和195g。本腱鞘炎选手表示狂喜。

厚度分别为7.92mm和 8.5mm

与此同时,P50全系搭载66W有线超级快充、双扬声器,IP68级防尘防水能力。

具体可以看图


3. 影像

我要怎么描述华为P50的影像呢。

我觉得这部分我真的需要再看几遍回放。说真的,期末划重点都没有这么高密度的信息量。

我全程:woc,woc,上一句是什么来着?马什么梅?

感觉自己迫切的需要整点脑白金。

所以这部分我只能写写我记住的东西了。其他的等看回放再补充。

首先是这两张图片,官方总结就是细致。



变焦

华为P50系列搭载原色双影像单元,系统性整合多摄像头能力。业界首创的移动影像技术,突破物理极限,打造“全局式”图像信息复原系统,保留了81%的图像信息。通过修正光线误差、还原细节,使P50 Pro 3.5倍光学变焦镜头实现了不亚于10倍物理光学变焦的成像效果。




暗光画质和细节


华为P50系列计算摄影再升级,XD Fusion Pro新引入超级滤光系统、原色引擎和超动态范围。其中,全新原色引擎技术,让拍照“所见即所得”。新一代环境光谱信息采集系统,采用10通道多光谱色温传感器,搭配P3色域2000+种调校色彩,实现环境光谱分辨率提升50%,平均色相准确度提升20%。





色彩







抓拍

其实,我很想吐槽,为什么这次的样张选的是击剑的抓拍。

就,腐女狂喜(x)

言归正传

官方拍摄的视频中,妹子睫毛的微颤,小猫咪耳朵的抖动,击剑的快速动态都清清楚楚。

官方样张

手机电影创作


帧数

通讯体验和信号增强


HarmonyOS 2和协同

云空间和安全性



芯片和售价

大家最为关注的芯片和价格被放在了发布会的最后部分。

芯片方面,有麒麟9000和骁龙888可选。

价格如图




最后在来点吐槽吧

虽然想把这个回答写成一个发布会的记录,但是,我还是习惯性的BB一下。

首先是芯片吧,其实之前就听见过风声,说这次的P50系列会有骁龙888,不知道这个“火炉”会被华为调教的怎么样。

当然还有种说法,就是这一次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麒麟9000和骁龙888在影像上的区别。这点就非常期待摄影大佬们的测评了。

然后是5G方面。的确没有5G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或者说缺陷。我本人也是因为这一点反复纠结要不要冲P50Pro

后来思考了一下,5G对我来说并不是刚需,但是影像是。

其实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需求,而不同的手机都有不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手机远比跟风追求新款或者旗舰或者性价比要有用的多。

至于市场,我依然持这个态度,就是手机行不行,交给市场来判断。在这一季度销售数据出来之前,我们在这说半天也没啥用。

当然还有个比较震惊我的地方,就是后面的小短片,竟然拿口红来测试色偏,这也太硬核了吧。

作为一个数码方向,勉强算创作者,我本人对于色彩的感知一直是非常弱的。但是作为彩妆爱好者,我对口红的颜色又异常敏感。

所以每次测评手机的色彩我都会选择口红来测试,一般我会选择Chili。基本上镜头怼上chili,我就对它的色彩有一定的感觉了。

这个可实在是太硬核了。

过两天我会带着口红去线下看看的。到时候再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么牛逼。

再吐槽一句,不知道为啥,评论区好多人连个赞都舍不得点就开始yygq。

知乎啥时候能有个“必须看完文章才能回复”的功能啊。

摊手


user avatar   xiong-xiong-68-85-5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前最好的影像手机,

后面两个镜头很好看,很有辨识度。

最主要的,阵地还在!


user avatar   lizaid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史上最强大的4G手机,这次你加10000个最,也不违反广告法。

实在实在不知道说什么好,心酸。

看完女排三连败,又看华为发布会,越来越心酸。

华为加油!


user avatar   ouiwop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亮点??

看完整个P50系列的发布会,

当然是我以前从来没关注过的鸿蒙视频AI字幕!!

当然是我以前从来没关注过的鸿蒙视频AI字幕!!

当然是我以前从来没关注过的鸿蒙视频AI字幕!!




        

相关话题

  你为什么从喜欢华为到反感华为? 
  小米10至尊版和华为p40 pro选哪一个比较好? 
  各位手机爱好者,数码君联合起来能否设计出一款叫好又叫座的手机出来呢? 
  华为哪款手机适合学生党? 
  说实话,我对华为很反感,吃相太难看了。我是黑粉无疑。华为一款轻薄笔记本定价9999元,是不是智商税? 
  如何看待P30系列4月11到4月30仅20天中国区销量突破210万台? 
  如何看待越南运营商仅用半年成功自研 5G 技术,成为全球第6家成功开发 5G 的公司? 
  华为轮值董事长称不会放弃手机业务:手机王座终将归来,有什么值得关注,3年会归来吗?您如何看待? 
  2022 年了,还在买华为手机的人群画像是怎样的? 
  为什么现在还有很多二手机贩子给用户推荐8p和xr这些过时的iPhone机器?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为p50全系4g?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7 月 29 日发布的华为 P50 系列手机?





© 2024-05-20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20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