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山顶洞人遗址中的鱼骨与山顶洞人确定是一个时期的吗? 第1页

  

user avatar   li-xin-35-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其实很小,不过既然有朋友不清楚,我就勉强回答一下,因为我也不是很熟悉这个,权当抛砖引玉。

在现实生活中,我有时候也会遇到有朋友来问类似的问题,你们是怎么确定XX是哪个年代的呢?当然,最简单的回答就是XX出产于某某地层,这一地层是XXX年前的,所以我们就这样确定了年代。即便是短时间内的洞穴沉积,我们也可以分辨出层位来判断关系,不过这是初步的手段,进一步的精确分析还要依赖测年技术。

说到测年技术,题主只要回忆一下高中物理和高中化学就能想到一点点有关于测年的知识,这也是大家在电视、网络上最容易见到的——同位素测年。在地质学上,同位素是非常重要的测年手段,其原理就建立在同位素稳定的半衰期上,通过测量同位素母体和子体的含量,就能根据公式计算出来样品的年代。最常见的就是C14测年法。生物体在生活状态下会不断摄入C14,但是在死亡后,这个过程终止,开始出现C14水平下降的过程。由于 C14 的半衰期约为5730 年,因此,根据C14流失的水平,就可以估计较短时间范围的样品年代。题主所提到的山顶洞人的遗址样品就可以通过这个方式测定。只要鱼骨样品的C14测年结果与山顶洞人的结果相近,我们就可以认为二者相关。


不过我既然跑过来回答这个问题,就肯定不会让题主就拿着个路人皆知的C14技术回去,所以,我还要简单介绍一个已经在考古、古人类学内广泛应用但是很多人还不熟悉的技术——光释光测年法(optical stimulated luminescence dating)与热释光测年法(thermohtminescence dating)。这两个技术的落脚点都在于“释光”这个词。乍一看,有些玄乎,但是这个词就是字面意思——“释放光子”。我们都知道,晶体是一类非常规则的结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晶体往往没有办法形成特别完美,特别理想的构型,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缺陷,这些缺陷就叫做“晶格缺陷”。用不怎么准确的比喻来说,相当于在稳定的晶体结构上抠出了一些小洞,这些小洞就像小小的陷阱,能够俘获并保存由于高能辐射产生的激发态电子。能使得晶体不断俘获电子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是同位素U、Th、K衰变后放出的各种射线。在埋藏过程中,这些射线就像在给晶体缓慢充电一样,使得晶体中俘获的电子越来越多。当这样一块晶体被加热或者被暴露在强光下的话,就会把这些储存的电子全部以光信号的方式释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释光信号”。这个释光信号的强弱取决于其埋藏的时间,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这个释光信号来获得样品最后一次埋藏的时间。

释光法的优点在于其有效时间范围大,短则几百年,长则几百万年,基本囊括了古人类活动的整个区间,因此在古人类学上格外受到重视。并且,这个技术还能很好地避免二次埋藏问题,因为自然太阳光的照射也会导致“曝光”“归零”,因此,我们得到的释光信号是来自于最后一次埋藏过程的。所以,假如题主担心这鱼是不是来自于山顶洞人,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测试鱼埋藏位置的晶体释光年龄,保证不会有后来的倒霉蛋的影响。

好了,大致如此。

以上。




  

相关话题

  以现在的科技的发达,有没有可能制造“古墓葬”、“古遗址”然后申遗? 
  有哪些文物是古代(清朝前)挖掘出土的? 
  有哪些人们认为只存在于传说中,后来却被证明真的存在的事物? 
  为什么这届网友既看不上北大考古,也看不上港大金融? 
  三星堆1.4厘米的牙雕制品,最细微处间隔不足50微米,是什么技术水平? 
  如何看待「庆幸文物被外国人抢走并相对于国内得到了良好的保护」这种想法? 
  为什么美国国土那么大极少听到挖出什么古董?请问欧美国家祖先的遗物都埋在哪里了? 
  断臂维纳斯雕塑为什么保存这么完好? 
  研究古人类考古人员全部相信进化论吗? 
  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很少有像欧洲石制教堂宫殿这样高大宏伟的建筑? 

前一个讨论
远古昆虫会比较聪明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白川柏川对于画风模仿的观点,模仿画风有没有道德上的错误?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