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代和清代的政府都是怎么赈济灾民的? 第1页

     

user avatar   shen-yuan-lao-d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说结论,明朝的救荒水平比清朝低。

明朝是理论家,漂亮理论一套一套的,而事实上操作很烂。

清朝则是因为本身就是少数民族王朝出身所谓“合法性”不足,反而为了拉拢民心,在救荒赈灾上面更卖力。

明朝的水平低是显而易见的,为什么,一个泱泱大国,中原大国,在朱棣以后就是放弃对外扩张做法,只能说内部问题严重。

在明朝同时代,连朝鲜都知道要扩张和步步蚕食原来元朝的东北与朝鲜接壤的地盘,在明代时期彻底形成了现在的中朝边界格局,越南黎朝南进开疆,攻打占城国,将占城国沦为他们的藩属,日本更别提了,直接真的扩张到朝鲜半岛与明朝开打,最后还是偷了一把明朝桃子,把琉球给事实上霸占过去。

这还是东亚情况,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就别提了,那更是进入大扩张的年代。

只有明朝,在朱棣一死那一刻,变成了混日子的家伙。最后一点一点地缩没了。

那是什么问题造成的?是扩张得不偿失?确实是,大明内部问题海了去了。

一、大明灾荒多


灾荒多的情况下,大明官面话当然得说得漂亮。

大明成化帝倒被现在知乎“历史学家”吹上天。。。

大明官方要脸面:

当然了,清朝灾荒也不少,比明朝厉害:

二、大明救灾的官样文章说得好听,但事实上操作就不好说了,烂到大明后期的救灾事实上还得靠地方士绅自救:

地主们当然不爽了,农民们也不爽,所以带明最后被地主阶级抛弃,农民造反的情况下完蛋。

明朝早期的那些救灾规定事实上成了摆设。

这就很好解释明朝灭亡时候,大量地主士绅不给带明殉国的原因。。。。

太坑了。。。。带明完蛋的原因反而不是地主士绅不交钱,却是地主士绅不仅交钱,还得承担部分原来大明朝廷的责任,跟着赔钱。

如此,难怪大明完蛋,地主士绅一堆带路党。。。。

反观清朝

清朝后期了呢:

港真,明朝在救灾这方面就别碰瓷清朝了。要不然明朝后期李自成之类的从天而降的???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明朝救灾尤其是后期救灾成绩太烂了,烂到官员不管,得是地方士绅还得是有后台的人催促才稍有作为,这种历史教训被清朝吸取,清朝可不想重蹈明朝灭亡的历史。。。。

评论区有人扯明朝灭亡与冰河期的关系。。。。

而事实上,真把冰河期当做明朝灭亡重要原因论文的寥寥无几:

其中被某些人当做圣旨,下载最多的上图第二篇的作者,我™专门查了。。人家主业是研究清史的。。。。。。。这种期刊发文到底是干什么的,真是混过学术的心里都清楚。。。。

最关键的地方人家都不把这篇论文当做他主要的作品,这就尴尬了:

然后上图第一篇《明朝亡于小冰期吗》下载量就少得可怜,因为人文章内容不符合某些群体的阴暗心理和要求啊:

小冰期对明朝灭亡有影响吗?答:有的。

小冰期是造成明朝灭亡的唯一和主要原因吗?答:不是。

要不再换个话术:

火山:这™也怪我咯???

另外,本题下的某粉团体里面的小弟 @空灵白 您是不是初级义务教育阶段时期的语文学得不太好?

我什么时候说过自然灾害不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了?

“重要原因”和“唯一和主要原因“一个意思???

一、意思不同
“主要”意思是:是指事物中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也意为把握事物的关键。
“重要”意思是:指具有重大影响或后果的;有很大意义的。
二、用法不同
1、主要:多用于表示在事物中起决定作用。
例句:不管缺点怎么多,成绩还是主要的。
2、重要:通常用于表示具有重大影响或意义的。
例句:他今天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不能去参加同学聚会。

@空灵白

但凡不是当初小学语文课逃课的话,都说不出你这种话。


user avatar   wang-long-run-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以前看到过得一段资料,或许有点文不对题,但读起来真挺唏嘘的,可谓皇朝末世蠹虫遍地。

崇祯十三年三月,北京内外涌入大量难民,崇祯帝下旨从内库掏钱在城外各寺庙设置赈济点开办粥棚,并每名难民发制钱二百文。但这钱他一个人掏也不行啊,就号召在京官员富户捐银助米以解国事。于是,锦衣卫9个高级官员在皇帝呼吁下共同捐银——150两…

其中在后世比较知名的骆养性,他可能想不到,现在拿十两,等四年后他得掏三万…




user avatar   he-liu-hun-29-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快把自己学yue了,爪机答题,放松一下

粗略看了一眼,这个回答下面怎么都是在对比明清的,还嫌明清话题火药味儿不够浓么...

先说结论:明清的赈灾方式和荒政体制没有太大区别,明代搭建的赈灾体系清代几乎是照单全收

所以也就不存在所谓:明代不注重救灾清代注重救灾之类的结论

“世宗 、 神宗 于民事略矣 , 而荒疏至 , 必赐蠲免 , 不敢违祖制也”——《明史·食货志》

在《中国救荒史》中,明代共几大灾害1011次,可谓历代之最,荒政关乎国计民生,是最不敢怠慢的

当然也是在这个高频度的灾害条件下,明代的荒政体系建设硕果颇丰

首先政府面对灾荒最重要的是灾荒情况的报勘

永乐二十二年成祖做出的规定:要求地方按察司和巡按各自委派官方进行勘察,互相监督

令各处灾伤有按察司处按察司委官,直隶处巡按御史委官,会同踏勘

弘治朝又做出了时间规定,必须在夏六月末和秋九月末上报灾情

题准地方凡遇重大灾伤 , 州县官亲诣勘明 , 申呈抚 、 按 。 巡抚不待勘报速行奏闻 , 巡按不必等候部覆 , 即将 勘实分数作速具奏 , 以凭覆请贩恤 。 至于报灾之期 , 在腹里地方仍照旧例 , 夏灾限 五月 , 秋灾限七月 内 ; 沿边如延 、 宁 、 甘 、 固 、 宣 、 大 、 山西 、 蓟 、 密 、 永昌 、 辽 东各地方 , 夏灾改限七月内 , 秋灾改限十月内 。 俱要依期从实奏报 。 如州县 、 卫所 官申报不实 , 听抚 、 按参究 ; 如巡抚报灾过期或匿灾不报 , 巡按勘灾不实或具奏迟 延 , 并听该柑旨名参究——《续文献通考》

那些隐瞒灾情不报的官员在明初被杀的最狠,那两位,你懂的

这里要提一点,蠲免和官方赈济必须要皇帝皮红大臣才有权执行,但是官方对那些突遇大灾开仓放粮的官员是一般会作为正面典型进行嘉奖,有名的如景泰朝的王竑

具体到赈济的方式大概分三个阶段,因为这和明代的财政情况有所关联

明初一般是以中央拨发宝钞运到灾情爆发的州县用于储粮

到了中期,很多时候一边发内帑和公仓存粮,一边将还留在地方没有起运的各类税粮就近拨发进行赈济,比如岁办、各色课程、开中法所得粮米、漕粮,甚至有些时候把钞关的折色临时改为本色收取,目的当然是为了囤积更多的粮食

后期明代的财政由于各种原因进一步恶化(军费膨胀功不可没),为了应对日渐频繁的灾情开始大力鼓励民间进行救灾

主要是以纳捐和罚赎为主

纳捐就是捐粮救灾的人要么给国子监的名额要么给九品到七品的散官官阶(有名无职),一般人也可以通过捐粮免役。

而罚赎更简单,就是将各地查抄的赃款和罚款作为救灾专项基金

还有政府出面鼓励大户出量赈济这种法子

在明末能看见很多大户出粮救济的例子,这里就不多讲了

至于赈灾物资的发放可以参照王士性 《贩粥十事》 所设计的审户法:

州县官先画分界, 小县分为十四五方, 大县二三十方, 大约每方二十里。每方内一义官, 一殷实户令之。 如此, 方内若干村, 每村若干保, 某保灾民若干名, 先令保正造册,义官、 殷实户覈完送县, 仍依册用一小票粘各人 自己门首。 县官亲到, 逐保令饥民跪伏门首,按册核查,排门沿户,举目了然。贫者既无遗漏,富者又难诡名。且不致聚集概县之民赴县淹待 。 他日散粟散粥 , 亦俱照方举号 , 挚领提纲 , 官民两便

领粮是按照官方发放的凭据领取:

令各村保饥 民,随地远近, 各定立某处聚集,弗混先后。 每一村保用蓝旗一竿先引; 次用大牌一面,即照册书各姓名于上。要以军法巡行。保正、副领各细户,执门首原票, 鱼贯从左入,交票于官。 官验毕, 钤二斗、 三斗字样于票, 执之向廉口领谷。一村保毕,堂上鸣锣一声, 仍执旗牌,从右引出。 听锣声则左者复入,庶无混乱。

赈济只能算荒政的一个部分

其他举措包括但不限于:蠲免,折纳 、 缓征 、 带征、停征、赈贷、调粟、施粥、安辑流民、医疗救助赎还妻子、缓刑 、 开山泽之禁

还有在民间设立义仓、济农仓这些备荒仓储

就这么多吧


user avatar   zui-jian-kuang-s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具体情况,其他答主已经说得差不多了,那我这推荐一本书:《天人之际——灾害生态与明清易代》。这书内容是介绍明清小冰期的情况,也有明清赈灾的对比情况。

就该书结论而言,清顺治的赈灾情况远好于明崇祯。

古代赈灾的手段有五:

1、政府减免税收(主要是粮食);

2、由中央或地方仓库发放赈灾物资(银两或者粮食),或发放耕牛、种子以恢复生产;

3、地方地主自发自制的赈灾机构(粥棚等)。这些机构有些是天灾发生后,官府劝导而开设的,也有些是本来就有的;

4、以工代赈。这类主要是修建水利工程,以加快生产恢复;

5、移民。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灾民聚集而爆发的动乱,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受灾地的赈灾压力。

通常不会只用一种,而是多种方法并用。

崇祯朝差就差在减免的税是没收上来的税,发钱没发多少、甚至还要多收钱来镇压农民起义,地方宗室几乎都不愿意出钱赈灾(有赈灾的,但杯水车薪),也不以工代赈,更没有移民。

顺治比崇祯好,基本都是落实到位的赈灾。但这也是有条件的:顺治时期的天灾并没有明末那样绝望。




user avatar   fei-mao-76-1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的救灾工作表面上制度完善,实际上就是吹牛。

证据:

《明太宗实录》二百三十二卷记载永乐十八年,正所谓“永乐盛世”,明朝行政力量最牛逼的时候:

○是日皇太子过邹县,见民男女持筐盈路,拾草实者。驻马问所用?民跪对曰:岁荒以为食。皇太子恻然。…… 皇太子曰“民饿且死,尚及徵税耶?”
○是日皇太子奏:前过山东境内遇民饥,即令布政司发粟赈之。

如果不是朱棣的皇太子即未来的明仁宗朱高炽过路山东亲眼目睹,可能大明地方官也就搞个象征性免税糊弄过去了吧。

这也是大明赈灾得力的表现?

看来永乐朝的大明救灾政策都已经是一纸空文。。。。

如此,知乎“明史大家”@贺六浑 的回答列出的所谓明朝救灾措施规章制度完善的官面话资料不就是一纸空文吗?有什么意义?那我们以后研究民国历史,是不是可以从蒋光头的宪法条文论证出蒋家王朝是个好时代?

《中华民国宪法》的基本特点是:以自由平等为标榜……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名……以“民有,民治,民享”的“民主共和国”之名

朱高炽深深点赞。。。。

还真有论述历代中国政府救灾情况的专业文章:

明代的救灾效果:

明朝近三百年因自然灾害死亡的共6274万人,年平均22万人,包括所谓洪武永乐宣德的“盛世”时代哦。

这么看,本题下有人拿引用晚清的《中国救荒史》里面的说法的论文资料当圣经,其实人邓云特晚清之后还diss了民国:

灾害在明朝成了政治工具:

灾害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大明救灾完善个der啊。


user avatar   qi-qi-85-89-3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我没啥了解,浅薄的谈谈。

话说知乎上的明朝能活过一天吗?

但人家是276年。

官员只会捞钱和八股,武将只会发财和抢劫,宗室只会生儿育女,皇帝只会后宫炼丹。天灾也不赈济,人祸不制止。咋熬过来的?

当然,清朝肯定比明朝强。


user avatar   dai-duo-de-xian-yu-4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虽然知道题主故意引战,肯定是一地鸡毛,但看到一群人都在不是吹清代贬低大萌就是吹明朝贬低带清还是有点无语,我干脆把两边荒政弊端取出来好了

首先是清代荒政




然后是明代


user avatar   dgj-7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朝,看过一组数据,明朝的粮食价格比清稳定的多


user avatar   haow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鞑清集团对于百姓的剥削远超明朝。清代的灾害鞑祸的比例远超天灾。所谓鞑清的赈灾就是以己之矛攻己之盾,先把你百姓洗劫一空,带不走的东西再遗弃回去。回头史书一篡改,洗劫百姓变成了赈灾,又是大功一件


user avatar   dou-dou-ji-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实际效果来看明朝吊打清朝,保守估计清朝统治从1810年到1888年,78年间,因自然灾害灾民死亡数达6278万人,加上战乱总计死亡人数达1.8亿人口。这种烂出翔的政府,有什么实绩作为? 亏了还继承了明朝那么优秀的荒政制度。




     

相关话题

  历史上因改革而被报复的都有谁? 
  抗美援朝的时候前线作战单位能随时呼叫后方炮击支援么? 
  罕百里学派和穆尔泰齐赖学派历史上的那段论战核心是什么?为什么最后罕百里学派失败了? 
  在历史中,到底有无黄继光、邱少云及雷锋这样的人呢?或者说有其人,但事迹是真的吗? 
  明朝戚家军鸳鸯阵里的狼筅到底是什么样的?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妇女解放运动吗? 
  明清战史的书籍大多很烂是因为只懂历史不懂军事的学者占多数吗?? 
  崇祯三个儿子最后什么结局? 
  文物被本国人破坏和在他国博物馆展览哪一个更令人感觉「悲哀」? 
  为什么唐朝的太监敢杀皇帝?士兵不都听从皇帝的命令么? 

前一个讨论
大选在即,「法版特朗普」竞选集会突遭袭击,极右翼在法国是否能成功?法国大选将走向何方?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巴萨当年的MSN能打出来,巴黎现在的MMN不行?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