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有个特别招粉丝痛恨的特点,买了就不能退,退了就不算票房……
电影票房是几亿票房就得投入几个亿……
其余所有砸钱的地方,比如带货,销售额是不会减去退货的,就算卖一千万,退货八百万,还是按一千万算,而且买的东西还能转手回血。花几百万,就能给明星捧出几千万上亿的场。
电影票房对粉丝来说木有性价比,捧爱豆一场电影票的钱,能捧出好几十个热搜了。
粉丝的钱也是钱,不是大风刮来的纸片啊。
花小钱要办大事儿……
电影这个东西,有两个非常独特的地方。
第一,它的时间与空间是高度绑定的,不存在时空分离的情况。
第二,电影票的销售是可以动态调整的。
这就导致电影销售与电视剧、专辑等会出现根本性的不同。我们举个例子,比如说一个明星发一条微博,能有个10万评论就算很火,几十万人在同一时间行动就足以让其冲上热搜。那么,假设我们把真铁粉的数量定为20万(实际上,大多数号称几千万粉丝的明星,铁粉也就这么多),而全国有近3000个县,也就是说每个县平均也就60多个铁粉。算一张电影票50块钱,也就是3000块钱的收入。就算你把数量扩到10倍,铁粉也就600多,差不多3万块的票房。
就如一开始所说,电影这个东西,是一个标准的线下产品,他的时间与空间是高度绑定的。用人话来说就是,A县的某电影院在上午11点放的电影,你不可能到下午两点去看。这样一来,对于粉丝来说,他们就无法像在网上看剧、给微博点赞、网购等一样,做到随时随地参与进去。这就像军队作战一样,一支20万人的部队,只要运用得当,完全可以横扫几省,但你把他们拆散,每个县撒几十个人进去,反而要时刻担心自己被老百姓给打死。
而这样一来,由于电影还有第二个特点,就是电影票可以动态销售,结果就非常致命了。如果电影的销量不好,院线在后面就可以减少排片。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一开始的数据不好,后面这个电影也就慢慢消失了。当然,粉丝可以采用“锁场”的操作,即在电影上映前买一两张票来锁定这个场次不被取消,但这种操作放在淡季也就罢了,一旦遇到高上座率的影片,这就是断人财路。
比如说当年杨洋的粉丝锁场《三生三世》,恰好是《战狼2》票房高歌猛进的时候。当时,《战狼2》在那个时段的平均上座率是50%~60%,而《三生三世》不到5%。换成你是院线经理,你会怎么做?当时很多院线经理直接就强行给《三生三世》退票,甚至不惜赔两倍、三倍的钱,也要放《战狼2》。
归根结底,很多人其实完全高估了现在在互联网上搞事的难度,低估了在线下搞事的难度。就拿知乎来说,如果一个问题一天之内有几千个人回答,完全可以冲上热榜。如果某些明星的粉丝真要搞事,他们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在知乎上让某个明星热起来。可在线下,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几千个人,能搞得出什么来?
那么我们做一种极端的假设,如果有人说我不差钱,我们家哥哥的电影有多少场我就买多少场——就跟当初一下子买几百张专辑一样,那行不行?其实还是不行。
因为目前来说,大多数电影院的电影票收入还不足以实现收支平衡,零食饮料等周边的收入,才是真正的利润来源。你就算把他哥哥的电影票买了,但人不去电影院,电影院还是挣不到钱。何况,电影院的时间和空间是固定的,一个影厅放了这个电影,就没办法放另一部电影。如果另一部电影能带来的真实上座率更高,电影院依然会增加那部电影的排片,到时候哥哥电影的票房依然上不去。
最后,我们还可以算笔账。假设一张电影票50块钱,想要达到10亿票房就需要2000万观众,达到50亿票房就需要1亿观众。然而,现在就算是最火的流量明星,也不敢说自己有2000万活粉,更不用说这活粉里面愿意掏钱买票的铁粉有多少了。
因为现在电影不能数据造假啊。
几年前,很多电影院偷票房——你明明看的是A电影,给你的电影票却是B电影,某app上特惠价9.9元,你觉得反正这么便宜,也无所谓了。那个时候流量明星(归国四子、杨幂为首的85花)可是票房灵药,随便一个拉出来就是几个亿的票房。最近几年国家打击“偷票房”,同时,电影票涨价了,数据没办法造假了,流量明星自然现出原型。
只要能数据造假的地方,流量明星就很“牛”
微博、各大视频网站、豆瓣评分等可以造假,这是公开的秘密。某电视剧你没有看过,你身边的人也没有看过,但是豆瓣评分人数破百万,比很多历史级别的爆剧都要火。只要是明星,新浪微博粉丝轻轻松松破1000万......
直播带货可以造假,账面上卖了1000万,退货500万,剩下500万放咸鱼/官方黄牛/二手平台,大字报报出去的销售额依然是1000万。
广告收入可以造假。举一个例子,广告商签一个明星张三代言费500万。这500万不是真的纯现金五百万,其中250万是商品。而且,你也不是马上能得到这500万,合同上会有商务的要求,保持多少热度,参加多少场活动,代言期间不得有丑闻等。但是,营销号写文章,吹的是xxx一个广告500万。
演唱会可以造假,座位数当实际售票人数,配合官方黄牛数据造假。
.....
几个亿还嫌弃不够赚吗,真的是疯了。
你也不看看小鲜肉电影都是什么玩意儿,那种粗制滥造的东西,不是小鲜肉,白给看都没人看。
狗屎卖出几个亿,小鲜肉、导演、和投资人都高兴疯了。
而你却在抱怨粉丝吃狗屎吃的不够多,粉丝都一人吃十碗狗屎了,你还抱怨他们为什么不吃一百碗。
粉丝再傻也是人,不是吃屎机器。
你还疑惑为什么狗屎比不上沙县小吃(李焕英)、顶级军粮罐头(战狼2)、超级爆米花(漫威)…
后者好歹是活人能吃的啊。
小鲜肉还破十亿,狗屎都不敢想这么大。
大概扫了一下已有的答案,发现大家似乎都没搞明白粉丝经济究竟是什么....
有人说因为微博上的粉丝都不是真人,有人说所谓的流量只是个噱头,并没有那么火。
呃....
你们是觉得资本家们都是傻子吗?如果流量们不能赚钱,资本家们干嘛砸大把钱钱去捧流量呢?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在流量圈子里撕的你死我活呢?
你们大概真的想不到,一个成功的流量,到底能有多赚钱。
拿目前知乎上比较讨厌的艺人来举个例子吧:
肖战。
他代言李宁以后,李宁第一季度的收入狂增80%。
他合作的百威,销售额7天破了4000万。
代言的欧扎克麦片,大卖三千三百万。
在今年的天猫618,他以绝对的优势登顶了带货艺人的第一位。
这还只是他手中的几个代言......
一般这种顶级流量艺人,手中的代言合作等等不会少于20个。
这还是在他已经被全网抵制之后。
那么你可以尽情地敞开了想象一下,在他被抵制之前,是一种什么样的恐怖的吸金能力?
这也回答了另一个可能会让很多知友们想破脑袋想不明白的问题:肖战的路人缘都已经崩到了这种程度,为什么还不糊?
原因很简单:他粉丝在真金白银地捧着他。
这么能赚钱的艺人,哪个资本舍得放弃?
几天可以狂赚几千万,换了你是他的东家,你舍得吗?
回到本题:既然粉丝有这样恐怖的氪金能力,那为什么电影票房不行呢?
感觉知乎上可能真的比较反感饭圈和粉丝经济,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真正地了解粉丝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心理。那好吧,我来试着简单地说一说。
首先,粉丝购买他代言或者合作的产品,并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五千万粉丝一人买一件,然后销售额破五千万。而是几个头部大粉或者粉丝站子,集体购买几百甚至上千件,剩下的小散粉凑凑热闹。
然后销量就一下子上去了。
至于大粉们买那么多用来干嘛?送人,做抽奖,发福利,转卖…干什么都行。
当然,所谓的大粉,往往都没那么纯粹。它们做这种事,其实很多时候也不是为了单纯的支持艺人(这个很复杂,不展开讲了)。
但是电影票房就不是这样了,总不能一个大粉买下几百场吧?想象一下那场景,票卖光了,但是整个影院里空无一人?想想都够丢人的!粉丝们或许脑残,但还真干不出这么丢人的事。
其次,既然是电影,那就涉及到番位。
我花了那么多钱去支持他,这个票房能计到他头上吗?
很多粉丝在买货的时候都会问一句:这个销量是计在他名下的吗?
也就是说,她们买的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自己爱豆的销售数据。
但是电影由于自身产业的特殊性,往往比一个啤酒麦片旅游鞋等等要复杂的多。
啥?这是导演的作品?这是制片人的作品?这是男女主的作品?
那和我爱豆有什么关系呢?我为什么要去支持?
反正他代言的产品有那么多,我去买点别的不行么?
比如现在大火的《长津湖》
易烊千玺参演,但是要是谁说这片子的票房这么高是易烊千玺抗的,那千玺的粉丝大概都会一板砖直接拍他脑袋上!
这明明是出品方、导演和其他各位主演联合努力的成果,怎么可能全算在其中某一位小演员的身上呢?
所以粉丝们非常明白,电影票房和题材、导演、剧本、其他演员更加有关系。即便是此部电影大卖,她们的爱豆能从中获取的收益也非常有限,花大价钱去支持并不划算。
啥?你说有一部好作品在手上,对爱豆本身来说不是巨大的增持吗?
呵,好电影自身就会带了高票房和好口碑,并不需要粉丝们的额外努力。
第三、由于流量艺人自身的限制,他们在大荧幕上担任配角的时候更多,一部电影出场不了多少时间。
对于只为了看他而花钱的粉丝来说,并不划算,还不如去看他的带货直播,至少能保障六十分钟全是他。
第四,即便是担任了主角,那也会有很多问题。比如造型丑
比如配戏的女主讨人厌
比如特效差
比如题材难看
比如演技烂
比如,就是单纯地不好看
......
粉丝们的脑残很多时候只是表现在会无脑支持爱豆,并不代表她们真的不知道自己爱豆的电影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所以,与其去电影院里度过糟心的九十分钟,还不如窝在家里看他的带货直播,至少氪金氪的能开心一点。
到这里你可能会发现,一个产品如果越是纯粹地和爱豆本身有关,越不会带来什么其他额外的产品,粉丝就越是花钱花的疯狂。
举个例子,两件粉丝氪金出圈的事,全是他们的数字专辑。
一个是吴亦凡在格莱美的登顶,一个是肖战的《光点》破亿。
因为这玩意儿,粉丝们就只需要花钱,并不需要真的收到他的产品。
换句话来说,粉丝们只想为他花钱,但并不想要他的作品。
毕竟粉丝们的时间也是时间,需要切切实实地闷在电影院里九十分钟的事,谁也不愿意干。
大家又不是真的傻....
如果有一天出品方真能丧心病狂地推出一部只需要买票而不需要前往观看的电影,并且言明此部电影票房成绩会在年底各大排行榜中计入商业价值,将极大地影响该流量的后续资源,那你放心,流量们的票房成绩会立刻蹭蹭蹭地涨上去的!
还记得《战狼2》上映那年,有一个流量的大IP电影也上了。
他的粉丝为了保住他的电影排片量,想出了一个"天才"的主意。
每一场就买一张票,霸场。
逼着院线给他们偶像的电影排片。
但劫人钱财如杀人父母。
院线也不是吃干饭的,直接把这事曝光给媒体。
他和他的粉丝成为一时笑柄。
这说明三件事:
一、粉丝,钱是没有的,但装款爷的心是大大的。
二、粉丝键盘的声音很大,实际人数可能……比你想象中还小。
三、粉丝,尤其是饭圈,可能是仅此于台湾,甚至超过台湾的网络诈骗团伙。
其实这种东西真的挺好笑的
好笑的就像提出这个问题的观网
因为
观网其实根本就没有新闻采编权
观网也不能做涉及各项新闻的实况直播业务
像观网这类所有的有条件的企业做的所谓“新闻媒体”,说白了就是个二道贩子,什么时候靠二道贩子能成事了?
新闻媒体这块儿走不通了
那我们走小视频动画电视剧这类文创作品?
更魔幻的事情就要来了
因为外网的宽松环境,这帮企业出海竞争就会必然的迅速“堕落”
抖音走出去了,我们看不到tiktok
优腾爱走出去了,我们看不到国际版
大量的“优质文化”内容如果真的出海竞争还真的很“不幸”的站住了
那就彻底完蛋了
国内的这帮人就会发现我们自己的企业自己花钱制作的内容,自己人一部都看不了
讲真的,大家自娱自乐挺好的
没事出去拍什么逆局之类的海外特供版,这不是纯恶心人么?
推荐俩,一个JOJO,一个冰海战记。
JOJO不用说了,懂的自然懂。
冰海战记是这样,
进击的巨人前三季都是霸权社WIT STUDIO制作的,今年第三季part2结束后,只剩最后的马莱篇,但暑假的时候传闻说第三季part2就是WIT STUDIO负责的最后一季了,马莱篇由哪个制作组接手还没确定。
那WIT STUDIO去做什么番了呢?没错就是这部冰海战记(其实应该叫海盗战记国内状况你懂的)
版权在B站,目前已经13话了
这部番不仅黑暗又血腥而且没女主,连制作方都和巨人一样,战斗场面硬核,剧情真实有深度,就不剧透了。
转个op给题主感受一下
https://www.zhihu.com/video/1166376325131763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