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自己发明的,日常仪式。
我不爱过节。
无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还是现代,节日的意义对我都不显著。法定节假日姑且不论,毕竟有假期。我始终很难把其他节日与自身建立联系。
购物节的逻辑容易理解,人们选择延迟享受以获得更大的满足。至于真的省钱了吗?这倒是可以商榷。因为实际上新品少有优惠,打折物品实际的生命周期也往往过半,本该降价了。为了购物节上薛定谔的折扣而耗费脑力、体力,是否划算得自行衡量,无需多言。
感谢屈原,送来粽子和假期。可我本不信耶稣,毫不感谢既不放假还不省钱的圣人。牛郎织女也是一样的,我为他们重逢而高兴,也就高兴高兴罢了。
道理太简单了,我穷啊。我一旦有钱,连邻居大姐的狗下崽我都送礼。
老婆跟我恰好相反。她对各种节日乐此不疲。我会时常对此加以鞭挞,试图将她的脑子从消费主义滚筒洗衣机里捞出来,避免毫无根据的突击性消费。
“今天可是每年只有一次的2月14日,你要表示点什么吗?”
“你不能歧视同样每年只有一次的2月13日和2月15日。”
……
“圣诞节要怎么过?”
“你毛诞节过了吗?他也是圣人你怎么不庆祝。”
……
“儿童节我们去哪里玩?”
“去动物园或者博物馆,可以体验跟中小学生一起排队的乐趣。”
……
诸如此类,循环往复。
甚至我曾宣布一个政策:除了生日和与专属纪念日,一概免俗。我单方面宣布的改革,不仅没像其他社会实验一样有个轰轰烈烈的失败结局,只是收到“ 哦”与 “ 呸 ”就无疾而终了。
每当在节假日收到餐厅、蛋糕、鲜花的推送,会有两个我在空中嘶吼。
一个我会痛心疾首。
“醒醒吧,买那玩意儿弄啥呢?何必在与你无关的日子上赶着消费,每一天都可以有意义。”
另一个我切腹威胁。
“别想了老铁,不要问,问就是过节。你管有什么意义!照做就是了,做了可以续命。”
终于,求生欲大过了一切。
“要在各种节日里,跟其他人一样过节”成了我的某种仪式。
也不知道到底是幸福还是悲哀,大概是包裹在形式主义里的实践理性。改造不了其他人,不如退而求其次,先改造自己。
疫情期间在家大有所获。完全不需要在与我无关的日子里折腾,通过自定义的仪式,每天都可以获得快乐。尤其是上周以来,我将几个仪式加以程序化,感觉自身的信仰锚都更稳固了。
以下是三个仪式,摘录自某平行世界的人类学名著《肥宅之家行为艺术研究》。
一、起床仪式
定义:一套从寝具里抽离的程序。
时长:61分钟。
描述:此仪式有三阶段。
第一阶段为设置两项闹钟,分别标记7:30和8:29。共耗时1分钟。经过若干小时冷却,转入第二阶段,触发连续动作。7:30首个闹钟响起,点击推迟闹铃,再点击推迟7:35、7:45两个自动延时闹钟,随后点击关闭8:00自动延时闹钟。进入第三阶段,点击关闭8:29闹钟,迅速离开寝具。
禁忌:如果不能关闭8:29的闹钟,某中立生物将被彻底激怒,有强烈攻击欲望。
二、净化仪式
定义:一套消除厨房邪恶物质的程序。
时长:20分钟。
描述:此仪式有若干步骤。
第一步骤,手持海绵刷,吟唱咒语“我要把你们洗干净”,吟唱三次。
第二步骤,用海绵刷按顺时针摩擦五次不锈钢锅。
第三步骤,用海绵刷按顺时针摩擦五次锅铲。
第n+1步骤,将被摩擦后的不锈钢锅、锅铲……竹筷,封存。
禁忌:如果没有心理准备,不能轻易开启仪式,一旦开启,不可中断。
三、健康祈祷仪式
定义:一套身体机能保养程序。
时长:15分钟。
描述:此仪式有五个步骤
第一步骤,从阳台储藏不洁衣物的框里找出一套运动服。
第二步骤,原地立正,打开手机,在bilibili搜索名为徒手健身的指导视频。
第三步骤,原地立正,打开手机,在keep搜索名为徒手健身的指导视频。
第四步骤,原地立正,打开手机,在抖音搜索名为徒手健身的指导视频。
第五步骤,离开,寻找蓝牙耳机。
禁忌:无。此仪式没有危险记录。
打完收工。
另一半?
就目前而言,还没能每一年。
但是我家确实有一些固定的仪式感,就很有趣。
比如,不管情绪怎么样,闹了什么矛盾都必须按时吃饭。
用我父母的话说,就是天大的罪过饭还是给吃的。
在他们闹矛盾,我妈生气的时候,我爸是这么告诉我的,然后让我去喊我妈吃饭。
我爸不在后,出了一些问题,就算是罚我,永远不会在吃饭上做文章。
到了我谈对象,我也重申过这个观点。
吵架OK,生气OK,但是饭还是要吃的。
四时流转,一日三餐,冷热皆食。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胖的原因。
您明白了吗?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