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各位邀。
现下最被滥用的两个词,一曰士族,一曰集团,而且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根子在学术界。
大约受陈寅恪先生的关陇贵族集团说影响,于汉末三国政治分析则各色集团说纷纷出笼,譬如东吴之淮泗集团,曹魏之谯沛集团、颍川士人集团,蜀汉更是被搞成了荆襄、东州、益州三明治,甚至加上个原从集团,开玩四国大战。说句不客气的,这都是些缺乏社会实践的书生向壁虚构的产物。
举个例子,以政治集团斗争解释孔明、李严之争,但借问,李正方的党羽是谁?若以地域划分集团,屡次举报李严的恰恰是陈震等南阳乡党,岂非搞笑?至于以新旧划定政治势力分野,更是十足的臆想。古今中外,大到一国,小到一家,谁无新旧,何时无新旧?今日之新,明日之旧,难道旧人就是一党,新人就是一党?譬如开喷【新人有何功德而夺我荣资与之邪】,遂被某位学术大牛拿来立论新旧之争的来敏:
汉末大乱,敏随姊(夫)奔荆州,姊夫黄琬是刘璋祖母之侄,故璋遣迎琬妻,敏遂俱与姊入蜀,常为璋宾客。涉猎书籍,善左氏春秋,尤精於仓、雅训诂,好是正文字。先主定益州,署敏典学校尉,及立太子,以为家令。
典型的东州人,刘璋旧部,这是刘备集团的旧人?那李严又是什么?李严与诸葛亮之争又是什么?一忽儿旧,一忽儿新,新新旧旧,旧旧新新,这种按照资历划分派系,只能是牛头不对马嘴。用常识思考都能明白,新人攀附旧人大腿才是常态罢?
再看地域,蜀汉政治斗争本就平淡,能(勉强凑数)拿得出手的无非诸葛亮之与廖立、李严、来敏,捎带上杨仪大战魏文长,有趣的是后几位统统都是荆州籍,至于诸葛亮本人,估计没人不把这位给划分进荆襄士人。若以蜀汉政治是荆州、东州、益州三政治集团斗争史,如何解释这出?感情是荆州集团内讧,东州、益州群众吃瓜看戏?
至于什么三集团斗争导致蜀汉灭亡,更是不动脑筋的鬼话,就算把锅统统推给姜维、黄皓的传统史观,都比这种假洋气的新论靠点谱。
某位学术大牛估计是发现了地域派系说的缘木求鱼,于是搞出了新人旧人说,但其结果,无非换了一根木头继续找鱼而已。
地域乡党说有其价值,譬如刘焉父子重用东州人,刘备重用荆楚人,都可以从地域角度进行分析,但上升到政治集团高度,那就要慎之又慎。所谓政治集团,谁为魁首,谁为谋主,谁为羽翼,谁为爪牙,其共同政治诉求为何,行动为何?这事儿一件不解决,脑洞大开的因为地域、资历相类,便一股脑儿塞进派系框架,无非削足适履而已。
后汉三国,有刘备集团、曹操集团、孙权集团等,至于主张其他各色分部的,请先解决以上问题。
历史终究研究的是人,是社会,如果读腐了书,却不去深刻了解社会现实,学问再深,恐亦不免于【大圣人,放狗屁】。
谢邀。不过题主有些自寻烦恼。
就说蜀汉吧。李严是荆州南阳人,吴懿是兖州陈留人,蒋琬是荆州零陵人,费祎是荆州江夏人,法正是司隶扶风人,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
以上这些人都不是益州人,就拿众人津津乐道的所谓诸葛亮和李严的权利之争,这两人中,诸葛亮是徐州人,李严是荆州人,莫非是徐州派和荆州派的斗争?
诸葛亮十余岁就搬到南阳邓县,估计还能和李严说一个地方的方言。至于蜀汉各种派系都是后人根据共同点总结归纳的,而且归纳出来的派系多种多样,但都缺乏实际意义。
当然,蜀汉派系肯定是有的,有人的地方总会出现派系,一个局子都能有派系,何况偌大的蜀汉政权。只不过光以地域划分派系实在不合适,比如益州人张松和凉州人法正关系就不错。
为了利益,本地人也能和外地人勾结在一起,因此派系问题虽然有,但实在不用太纠结。
下面这两篇帖子,题主可以当乐子看。
从派系角度看蜀汉政权的灭亡 【三国】蜀国四大派系全分析我参与知乎上关于三国话题的争论也有一些了,觉得一部分人的逻辑,偏向于“我有个观点,我找史料去证明”,而不是“我综合史料,得出了一个观点”。先有观点还是先有证据,有时候有相当的区别。
知乎上说的最多的“颍川士人集团”,政治立场差别很大。颍川的代表人物荀彧因反对曹操加九锡而死。而荀攸则是支持曹操进位的。后来颍川士人的龙头陈群则是带头劝曹丕称帝。
那你就没有办法说颍川集团是个派系。他们也许互相扶持(吧),但是其中的联系是很松散的。非要说的话,就曹操进位这件事,不能把颍川士人放到一个派系里,也不能按荀家-陈家来分,只好分成荀彧派,荀攸派,陈群派,那就不能叫派系。否则如果曹操手下的重臣分为荀彧派,荀攸派,陈群派,司马懿派,程昱派,贾诩派,郭嘉派乃至贾逵派,钟繇派,甚至徐庶派,路人甲派…那和每个人有自己个人的立场的有什么区别?
曹魏内部当然存在派系和派系斗争,比如曹植和曹丕身边各自围绕的一群重臣,以及他们在立嗣方面的分歧。但是立嗣之争只是一个临时的站队,不存在长期的政治集团。政治集团的斗争,典型的就是司马懿VS曹爽。但是我们也只能笼统的指出这是权臣要夺权的斗争,至于他们各自的拥趸也并不十分详细。
————————
再说季汉内部的派系分野。季汉派系论的观点,基本上是来自于田余庆先生。但是田先生的出发点是在说明诸葛亮在前期政治工作的一个重点是平衡“新人和旧人”的关系。与知乎上横行的派系倾轧之说有量变引发质变的区别。
更何况虽然田先生对历史的造诣令人高山仰止,但是其中内部还是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细节。比如在讨论季汉内部新旧阵营的代表人物的时候,田先生说了三个人,我这里先隐去其姓名。称为ABC
A:荆州人,刘表属官,曹操来了以后逃往西蜀,被刘璋任用。与刘备作战,率众投降。
B:荆州出身,祖籍益州。举家从荆州搬过去以后被刘璋任用。刘备灭刘璋后起用他。
C:B的儿子,从小在益州长大,在益州士族圈里有名声。被刘备起用。
以(荆州派)0-10(益州派)划分,这三个人各打几分?
如果这个描述没有偏颇的话,A应该是3分(接近荆州派),B是9分(近乎典型的益州派),C是6分(中立偏益州)
问,你猜他们都是谁?
公布答案:
A,李严。B,董和。C,董允。
在田老的叙述里,李严是旧派,益州派的领头人。董和应该是旧派但是政治上是新派,董允则是彻底的新派。(这里的新旧派,也不是派系斗争的那个“派”)
我无意于指摘田老的史学研究。但是我想指出的是,知乎上对田老关于季汉新旧分野论有过度解读和额外发挥的嫌疑。以及,通过人物的履历、籍贯,从属关系等来划分人物的派系,缺乏足够的理由。
(田老在行文上也有点通过履历划分派系的意思,但是我相信他有另外的没有落在纸面的研究)
关于党争派系斗争,我常说的一句话。如果不能指明这个派系具体的人物构成,它的政治理想或利益,不能指出它和其他派系的政治倾轧事件与结果——那就无法用它来解释其他事件,那么和不存在派系也没有区别。
直到诸葛亮去世,季汉内部不存在任何“人物构成明确,政治理想或利益冲突,并互相斗争”的政治集团。包括所谓的李严VS诸葛亮。但是存在私仇争斗,主要是魏延刘琰,魏延杨仪这两对。
(关于李严诸葛亮之争,也许诸葛亮处置李严有其政治用意。但是处置李严的手法并非是党争的手法。具体见这里
http://www. zhihu.com/question/3557 5103/answer/63532901)
谨记一点,先下结论,然后罗织符合结论的史料,很容易。善用“可能+可能+未必不是+不排除这个可能+没有证据证明不是=一定是这样”的滑坡论证,辅以选择性无视即可。大部分阴谋论和过度解读的派系论都是这么来的。
PS:
这个题目下目前的两个高票答文,都在批评三国爱好者们关于“士族”“集团”概念的滥用。
受评论区
@吴儿夜啼张文远 @丹霞夹明月的启发,我想就这些概念说两句。
士族门阀论也好,党派集团论也好。多始于史学大师之手。但是更多的,它们是大师们在对历史基本事实的全局和细节充分掌握的前提下,试图在全局之上寻找一个梳理历史脉络的可行性尝试。这些理论也许是符合部分事实的,但是并非是基本事实的一部分,更不是普适一切细节的真理。
至于对于我们来说,知乎的三国爱好者的水平,还处在“更接近基本事实”的路上。我们还没有能力去运用以上的工具,没有能力去甄别一个个具体的事件是否可以用这个工具去解释。在这种情况下,贸然使用士族门阀论,党派集团论这些观点。无异于在不会爬的时候尝试飞奔,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去写作红楼梦。
我曾多次与人争论,多次眼见他人在没有理清历史的基本脉络或者对其弃之不顾的情况下,却试图在细枝末节之间拼凑历史的探微。只是为了让历史看起来符合他们心目中的“政治”的模样:充满了鼠目寸光的争权夺利和互相倾轧利用。
在我看来这是幼稚地反幼稚的行为。在目前的三国爱好者圈子,言必称派系集团的,多是这类人。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李氏朝鲜。
一、中宗反正,废燕山君
勋旧派---------------------------------士林派
朴元宗、成希颜、柳顺汀
洪景舟、南衮、沈贞 赵光祖
1519年“己卯士祸” 赵光祖赐死,士林派败北
勋旧派---------------------------------世子(仁宗)派
朴敬嫔 金安老,尹任(章敬王妃弟),尹元衡(文定王妃弟)
1528年,灼鼠之变 1531年沈贞赐死,1533年朴敬嫔、福原君赐死,勋旧派灭亡
||
大尹派(尹任)---------------- 小尹派(尹元衡)
二、文定大妃听政
1545年“乙巳士祸” 大尹派灭亡
青松沈氏----------------------------坡平尹氏(小尹派)
沈义谦(明宗仁顺王妃兄) 尹元衡、郑兰贞
1565年文定大妃薨 小尹派灭亡
|| ||
1575年“乙亥党论”
西人党--------------------------------东人党
沈义谦 金孝元(曾为尹元衡门客)
得名:住宅在汉城白门 住宅在汉城骆山
学说:李珥“主气说”畿湖学派 李滉“主理说”岭南学派
领袖:领议政朴淳 大司宪许晔
党徒:郑澈、尹斗寿、尹根寿、金继辉 金宇顒、李泼、李山海、柳成龙
1591年,建储之争,郑澈罢归,西人党失脚
|| ||
仁嫔:信城君(暴卒) 恭嫔:临海君(庶长子)、光海君
||
西人党处理问题- 北人党(强硬派)---------------------南人党(稳健派)
李泼(汉城北岳) 禹性传(汉城南山)
得名另一说 李山海(居洛北) 柳成龙(家岭南)
1592年壬辰倭乱 临海君被俘,光海君立为元子
党徒 南以恭、柳永庆、奇自献 李元翼、李德馨(李山海婿)
郑仁弘、李尔瞻、朴承宗、柳梦寅 李睟光、韩浚谦、李光庭
||
大北派-------------------------小北派
李尔瞻、郑仁弘、韩纘男 南以恭、柳永庆
许筠、李惺、洪汝淳 …奇自献 柳希奋、朴承宗
柳成龙保荐李舜臣抗倭,李德馨求援大明,南人党全盛
1595年,世子之争:
临海君与光海君长幼之争(大明拒封风波);
永昌大君(仁穆王妃金氏)嫡庶之争;庶孽之争
定远君(仁嫔金氏)
大北派 小北派 南人党 西人党
|| || || ||
光海君 永昌大君 临海君 定远君
||
清小北---浊小北
南以恭 柳永庆
1597年丁酉再乱 李舜臣牺牲,北人党再起、柳成龙罢归
末年,宣祖有意传位永昌大君,柳永庆任领议政,李尔瞻等流窜,小北派全盛
三、1608年光海君继位
宣祖猝逝,遗命“遗教七臣”保护永昌大君:柳永庆、韩应寅、朴东亮、徐渻、申钦、许筬、韩浚谦
七臣之祸 柳永庆赐死、柳希奋以外戚秉权,小北不衰,大北强盛
1609年,临海君赐死,洪汝淳流放珍岛
1613年癸丑狱事 大北派弹劾仁穆大妃(宣祖继妃)父金悌男,及朴应犀,郑蕴谋反,三人赐死,奇自献流放,永昌大君废为庶人流放江华岛,一年后被刺杀,年仅8岁
1615年,废母论;1618年,仁穆大妃遭杖责监禁西宫(庆运宫)
大北派----------------------------------小北派
|| || ||
骨北-- 肉北-- 皮北 中北 ------ || 救援郑蕴,反对废母论
缘起 洪汝淳 李山海 | 奇自献、柳梦寅 南以恭
李尔瞻 韩纘男 许筠 郑昌衍、李溟 柳希奋、朴承宗
郑仁弘
四、1623年仁祖(绫阳君李倧,定远君长子)反正 西人党再起,李尔瞻、郑仁弘等处死,大北派灭亡,小北式微
西人党----------------------------南人党
申钦、金鎏、李贵、金自点 李元翼
李适、金尚宪、洪瑞凤、崔鸣吉 赵絅
|| ||
1624年,李适之乱 ||
勋西派----- 清西派(未参与反正) ||
金鎏、李贵、金自点 申钦 赵絅、许穆
申景禛、沈器远 金尚宪 尹鑴、尹善道
1627年,丁卯胡乱
||
少西(主和) ------ 老西(斥和)
李贵 金鎏
崔鸣吉 金尚宪
||
洛党出兵论 ------ 原党反对出兵反明
金自点 元斗杓
五、1649年孝宗即位,北伐论 金自点倒台,洛党崩溃,清西派宋时烈成为西人党领袖
||
山党反满 ------ 汉党亲满
宋时烈 金堉
宋浚吉 李时白
1659年,孝宗薨,显宗即位,己亥服制争议(仁祖继妃庄烈大妃赵氏在国丧期间的服制争论,主张期年说的西人党与主张三年说的南人党对立),西人党获胜
——孝宗为仁祖嫡次子,按《仪礼》母为嫡长子服丧,丧服为齐衰三年(一般25个月),南人党尹鑴主张孝宗即位可视为嫡长子。而宋时烈引《大明律·服制》:父母为嫡长子及嫡长子之妻及众子及女在室及子为人后者,服制为齐衰不杖期(一年)
1674年,显宗15年,第二次礼讼(孝宗仁宣大妃去世,庄烈大王大妃的服制争论,主张期年说的南人党与主张大功说的西人党对立),南人党获胜。金寿兴、宋时烈流放
——按《大明律》,孝宗若视为嫡长,则庄烈大妃应为嫡长子妻服丧一年(齐衰不杖期),若孝宗仅视为“众子”,则庄烈大妃仅服丧9个月(大功9月,父母为众子妇及女已出嫁者)。
南人党
||
1679年宋时烈处罚问题 - 清南党(激进)-----------浊南党(稳健)
许穆 许積
1680年,三福之变(福善君、福昌君、福平君谋逆,许積子许坚涉案)
“庚申大黜陟” 西人党重掌政权
西人党
||
老论党(元老派)----------少论党(少壮派)
1683年 宋时烈 尹拯 因尹拯父墓文事决裂
金锡胄、金万基 赵持谦 南人处置问题,老论激进,少论缓和
金昌集、李健命 韩泰东、吴道一、南九万
1689年“己巳换局”西人党反对册封张僖嫔子为世子触怒肃宗,宋时烈赐死。仁显王妃闵氏被废,改立张僖嫔为正妃。南人党全盛
1694年“甲戌换局”张僖嫔失宠、1701年赐死,仁显王妃闵氏复位(1694年),西人党再起,南人党崩溃
六、1720年景宗(张僖嫔子)即位
1721年“辛丑士祸” 少论党赵泰耈、崔锡恒掌权
壬寅大狱,少论党控老论党谋逆,金昌集、李颐命、李健命、赵泰采四人被杀
七、1724年英祖(景宗弟,崔淑嫔子)即位
1725年“乙巳士祸”镇压少论党,老论派掌权
1728年少论党李麟佐叛乱失败
荡平策,对四色(南、北、老、少)一视同仁,试图弥平党争
老论党----------少论党
闵镇远 李光佐
1762年“壬午事件” 思悼世子赐死
||
时派-----------僻派
同情思悼世子 支持英祖,反对正祖即位
洪凤汉 金汉耇(英祖继妃贞纯王妃父)金龟柱
洪国荣 郑厚谦、洪麟汉、洪相简、尹养老
1776年英祖薨,正祖(思悼世子亲子)即位 时派蔡济恭掌权
1784年前后天主教传入,修建水原城
实学家+时派-南人为主,主张北学论(信西派)--------僻派(攻西派)
蔡济恭、李家焕、李承薰、丁若镛 沈焕之
八、1800年幼主纯祖即位
1801年“辛酉邪狱” 汉人神甫周文谟处死,李承薰、丁若钟亦处刑,丁若铨、丁若镛流配。僻派全盛
安东金氏(金祖纯)建立势道政权,朋党政治告终
六大门阀:安东金氏、大邱徐氏、丰壤赵氏、延安李氏、丰山洪氏、潘南朴氏
好了问题来了,李氏朝鲜这300年里一共有多少朋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