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
看了一些答主的回答,发现可能很多人对于电影的运作不是太了解。这也正常:隔行如隔山。
我想补充的一点是:电影和其他艺术最不一样的就是,它是花钱最多的艺术。因为花钱多,所以很多东西都不在导演的掌控中。除了最top的几位大导演以外,其他的导演其实都受制于很多方的影响(哪怕大导演也不可能100%掌控所有,除非自己是出品人)。
举个例子。有答主说:“剧本没改好,导演为什么要选择开机?” 在这种情况中,极大多数的原因是:导演根本没选择要开机...经常,因为演员档期的原因、资金链的原因、甚至疫情的原因,等,导致电影一定要在剧本没改好就开机。这种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好莱坞,都是经常会发生的。导演也没办法。
所以,也有人说:电影是妥协的艺术。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未知让电影有着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原本的答案:
***
我觉得如果看完一部电影,我们认为“剧本没写好”,应该是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
我认为在上面几个情况中,#1、2、4(看情况)、6a是导演的问题。其他的情况就别怨导演了(然而观众只看到结果,不怨导演的话也不知道能怨谁了...)
PS. 像我这样的编剧导演,剧本是自己写的,电影有什么问题观众就更不会体谅的 :( ...
想了很久才过来回答这个问题,先说一个事,我朋友编剧的国内顶级大剧,投资2亿左右,时长40集,制片人在剧本质量很好的情况下,启动投资,找来国内顶流大咖。但是导演进组那天就开始改剧本,一直改到20集突然不改了,于是制片人看着被改的稀里哗啦的剧本,继续找人来改剧本,勉强拍完。
这个事责任在谁?
再说一个事,王晶在开拍电影《整蛊专家》的时候,根本没有剧本,王晶一边开机导戏一边亲自写剧本,不到一个月拍完,最后《整蛊专家》大卖。
导演功劳有多大?
再说《湄公河行动》开机前剧本改了几十遍,各个方面都不满意,编剧在拍摄现场每次一张纸一张纸的发剧本,最后湄公河行动大卖。
到了《红海行动》又是发生这样的事,于冬给林超贤撑腰,于是又是边拍边改剧本,《红海行动》大卖。
到了《紧急救援》现场又改剧本,可是这一次没有救过来。
导演有权利对剧本进行二次艺术加工,对于剧本,导演在拍摄时都会进行再度改编。
不讨论权力与责任,只说剧本这一块,其实导演对于剧本的把握能力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导演必须能够看到剧本的不足。
可是问题又来了,电影涉及几乎所有行业,导演不是全才,不是每个行业都了解。
前几天和一个新锐导演聊天,说到清朝和孙中山的关系,他说了好多奇怪的非历史观点,很多历史人物都搞错。
很负责的说,有一部分导演拿到剧本那一刻,就知道是烂剧本,可是他只想拿片酬赶紧拍完走人,就是凭借经验在拍摄,杀青就拿尾款走人,那就去。
也有的导演觉得剧本很烂,自己会想办法去改一下,除非制片人非要按照剧本去拍摄。
很多导演再拍摄一部电影时,都会代入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对于电影的理解带入到电影里面,同时他也权力把电影带向一个更好的方向。
导演对于结果是有责任的,制片人对于项目发起是有责任的,项目没有动起来之前,制片人不能审视剧本的好坏,而把项目确立起来,说明制片人能力不够。
但是导演是制作环节,他对于剧本有自己的理解,导演有很多环节可以把剧本合理化,最后把成果带给观众。
很多电影都是导演个人的情感延伸,却不能与时代契合。最后导演越是用力,但是结果并不如意。那么这是谁的责任?还是导演!
导演的权力和他的责任是挂钩的,他有多大权力,他的责任就有多大。
那难怪这个上古文明衰亡了
领导抠细节很正常。
我也抠细节,而且属于在你心目中不是变态,而是非常变态的那种。
我经常带在嘴上的一句话是:国家标准是给垃圾企业遵守的。
你们领导除了会议时间长,其他没有什么问题。
自己扣细节在图纸上修修改改那不是浪费时间,是节约时间。
因为还有个东西叫返工。
设计有问题,速度越快问题越大,所以设计必须要细扣。一旦造成损失那个时候就不是速度慢的问题了。那是真正要拿钱去搞定的。
想和这种领导沟通,你要拿细节的属性说事,否则他根本不会听你的。因为你连细节的属性都不知道,和他沟通?
沟通什么,这是无效的。
曾经接触过一个不负责任的设计单位,一周时间修改11次,图纸都有2吨多。业主代表把他们公司老总叫下来,当众一把火把图纸烧了。最后是设计总工和技术总监下来蹲点设计,设计拿不出来就不准走。
真正到了实战阶段那点设计费更本就没有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