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长津湖》中有哪些让你感动到泪奔的瞬间?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ong-49-1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组里军事副导演,负责所有演员军事训练和带领数百名退伍军人配合拍摄。

最早接到《长津湖》这个项目是2019年底,结果在2020年初临开机前因为疫情停止了。制片方妥善的安顿好每一名工作人员后,影片的拍摄暂停了(但据了解筹备工作并没有停止,还在不断的打磨和完善剧本等种种)。

再次重启是2020年秋天,我重新带领数百名退伍军人进组提前训练。跟组演员的结构种类比较多,有我带的退伍军人,有动作组演员,有专业院校毕业的等等,并且在期间还有主演也要进行大量的训练,可见工作量的巨大。

初期训练是在南方某地,即使已经到了节气中的秋天,但温度仍然高得可怕,加之为了提前适应戏中服装装备,很多同志要身着棉服,往往早晨刚集合开饭还没开始训练,有的人里面就已经湿透了,训练的过程中更是满头大汗,一到训练间隔大家都在脱衣服大口大口的喝水。下午4点左右的体能时间是可以允许穿短袖短裤的,但耐不住训练量大,个别同志体能素质弱一点,虽然跟不上,但也在努力的锻炼。其实大家都是小伙子,我个人能比大家年长几岁,有时候其实也会心软,毕竟我也是部队出来的,他们现在经历的我也都经历过,而现在仅仅是为了拍戏,又不是真的训练去打仗,有没有必要呢?但想到我自己服役的连队当初也隶属于九兵团,我现在训练的人也要在后面的工作中扮演志愿军战士,所以决定狠下心来,训练坚决不放松。

南方的训练已经不容易,到了北方后,更可以用残酷来形容。

北方的训练是12月份开始的,因为南北拍摄内容有些区别,所以在训练侧重点上也不同,北方部分是以战术训练为主。

坦诚的说,在训练强度上,其实是跟之前差不多的,并且大家都是小伙子,也更喜欢这种能动起来的战术训练,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个非常不利于训练的因素,就是气候。

因为月份越来越晚,地域也是从南方直接来到了北方,所以可以说严寒真的是扑面而来的,再加上该地处于大风口位置,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

其实在人员到达之前,制片部门就已经做好了御寒工作,给每个人采购了全新的保暖衣,帽子,手套。搭建了能容纳数百人的帐篷,全天提供暖气,热饮,全程也有医生跟组。这也在一定得程度上缓解了严寒带来的伤害。

零下20℃在这说只是一个数字,但切身感受后还是十分遭罪的。我让教官在带领大家训练的过程中隔几分钟就让大家用手搓搓耳朵搓搓鼻子,原地蹦哒蹦哒,以防冻伤。休息的时候也全部回帐篷,烤烤暖炉喝喝热水。

训练方面对于退伍军人以外的同志算是新科目,大家很有激情,进步也都很快。毕竟是战术训练,在过程中难免磕磕碰碰,有的人回宾馆脱了裤子膝盖上全是淤青,但也没人放弃。

退伍军人的话训练初期也比较吃力,主要是以前的一部分战术动作跟现代的是有区别的,对于早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他们来说,短时间内掰回来也不容易,经常自己练的时候做的好好的,一到班组战术的时候就把单兵的给忘了,又做成现代的了,所以,这也废了不少功夫。

训练强度越来越重,天气越来越冷,因为人数众多,小伤小病也都没停过。帐篷里经常会有一撅一拐的病号,感觉自己缓的差不多了,又默默的背上枪,回到了自己的队伍…

就这样,从酷暑到严寒,没一个人退出。

为了钱吗?为了利吗?恐怕不是,我想大家能坚持下来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信念”。

因为大家知道,他们每个人要扮演的都是志愿军战士,那个公认的“轻步兵巅峰”,这个担子太重了,这个使命太重了。所以对于我来说,可能感动的不仅仅是影片,更多的,是来自于团队。

感动于面对艰苦的训练和恶劣的气候没人退缩。

感动于明知道自己只是镜头中数百中人的一个背景也不放松丝毫。

感动于休息的时候在走廊听到某个房间内三三两两喝点小酒后自发的唱起了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更感动于跟外军跟组演员对抗演习真的当成了打仗一样拼命,在大获全胜后自动列好队举着红旗,牛逼哄哄唱着军歌带回的神态…

我们能做的不及当年的万分之一,但大家真的努力了,希望没有辜负,我们不会忘记你们。

人民志愿军,永垂不朽。

(视频中历史图片来源于网络,背景音乐版权归 Karunesh 所有)


user avatar   wang-xiao-ban-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京的纪念馆里,志愿军最新死亡数字,接近20万。美国也有纪念馆,联合国军伤亡很大,总死亡、受伤、失踪、俘虏24万以上。阅兵方阵里面的军旗,好几个都是抗美援朝的,黄继光连,杨根思连,老虎团等。

当年陆战第一师师长史密斯撤退,最后一道桥叫:水门桥。炸了修,修了炸,差点让他们绝望。告诉指挥部:想进一切办法疏通水门桥,否则陆战一师全军覆没,成为美军历史上最大的耻辱!军部一夜之间从日本制造钢化器材桥梁机架空投给一师。
志愿军炸不动了眼睁睁看着他们跑掉。九兵团的冰雕连就埋伏在他们过桥后的山头上,每个人保持着战斗姿势。后来该师师长与政委亲临阵地眼观后抱头痛哭。

看到这里就泪水长流,这是怎样的意识与意志力啊,这只有中国军人才能做到的自我牺牲,顽强不屈,面对恶劣的环境,没有后勤保障依然死战不退,不完成任务誓不罢休。这已经超出了人类战争史的常规理论,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说说杨根思,他下令让一个通讯员将打光子弹的重武器带回去。还有一个17岁的小兵。然后自己坚守阵地,引爆10公斤的炸药与上来的美军同归于尽,全连幸存者就是那两个人。杨根思被评为特等功,战斗英雄模范!类似的还有黄继光,邱少云。

太难了,武器装备落后,只能拿人命上。他们为我们的今天而奋战。后人们一定不能忘记他们!要铭记历史!

小的时候家里挨着军队大院,和退伍的老兵们接触挺多的。时间长了就能切身感触到,这些都是普通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说的就是他们这种人。

七十一年前,他们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那一场立国之战!

七十一年前,他们穿着单薄的军衣,背着高粱米和落后的武器,在阵地上啃着冰凉的土豆充饥,去和那支从未战败过的傲慢的侵略者作战!然后,他们带着胜利回到家乡……

七十一年前,他们正年轻 ,看着纪录片中的抗战老人们描述着关于战争、 关于战友 、关于他们战火中的青春、黑白照片里面的面容俊美青春洋溢的样子 ,但是转眼间成千上万的他们因为战争,或伤或残 或者永远静静的躺在了那一片冰冷的雪地,泪目了……

无数普通人民的子弟,一呼百应,前赴后继,才有了我们国庆举国同庆的日子。当我们凝视这一抹中国红冉冉升起之时,不要忘记无数在硝烟滚滚中壮烈绽放的烈士和前辈!一代人吃了五代人的苦,立了五代人的功。他们就是共和国的脊梁。我们这个来之不易的幸福时代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

上次看到国庆阅兵的战旗展示,就倍感激动。这才是一个国家的英雄,军队的灵魂。虽然武器装备能显示实力,但是灵魂还是要靠这些英雄战旗。有这些精神的传承,军魂就不会散,国家精神就不会断。

今年国庆日,阖家一起去看长津湖,由始至终,眼里一直含着热泪。

一个落后的到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农业国家,硬杠武装到牙齿的世界第一强国,明眼看,都是以卵击石的屠戮,而我们硬生生地把美帝的钢铁洪流打回了谈判桌上,最后不得已撤军。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坚强斗志。靠的是伟大革命领袖以身作则,毛主席爱子毛岸英就是牺牲在最前线。

靠的是亿万中华儿女血肉之躯,明知道会一去不返,却为了同胞的安定幸福,舍弃自己或者骨肉的生命。那时候的年轻人,也许大字不识一个,也许从未见过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也许从不知道大爱人间的道理,他们只知道:“共产党给我们分了田地,而有人又要把它抢走,我就要和他们干!”,他们只知道:“帝国主义看不起我们,这场仗迟早要打,我们不打,子孙就要打,为了下一代生活在和平世界,我们必须要打”,他们只知道:军人最大的使命就是荣誉”

这部电影我给9.5分,一切都很完美,但差一句话“共产党员跟我上!”想想2020年的疫情,就知道,这句话是多么的真实。可是,真实的话语和事实反而羞于在电影里呈现。那个年代,共产党和毛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历史是传承的,真实反映那个年代的事实,是有益处的。

试想,如果到了2050年,中华民族实现了伟大复兴,那么,那个年代的文学作品会怎样讲述这个年代的故事呢?我们能够真实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征程,我们的领导核心和我们的干部是如何在这样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年代,胸怀“国之大者”为了民族复兴而贡献力量的呢?不讲“共产党员跟我上”,真的说不过去。

以前知乎上常有人问,中国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为什么印度不成、越南不成、泰国不成、印尼不成……理中客们把这些归功于历史的偶然、中国的幸运、美国的疏忽。都是扯淡,真的特别扯,这部电影就能告诉我们答案。

不破不立,不打破旧世界哪来的新中国,我们的胜利不是靠妥协来的、不是靠认干爹来的、不是靠非暴力不合作来的,不是靠跪舔来的,不是祖上蒙荫来的。

命运让我们这个国家遭受了血和泪的洗礼,才能让我们焕然一新,整装待发,如今才能慢慢重回世界巅峰,只是这份血和泪的洗礼,太深太沉重了,多想他们都能好好活下来看看这片和平盛世啊!我们这一辈人不会忘记,也不敢忘记曾经他们的牺牲才能带来如今的安逸,我想,换成是我经历那段岁月,我也会义无反顾的冲上去和他们死拼,我们什么都没有,我们只有希望和理想,我们看不到的未来,只有咬着牙撑住,希望结局能够足够美好,因为相信祖国,我们义无反顾。

……

今天的文章没啥逻辑,顺着性子想到哪写到哪,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

最后建议大家都去看看这部电影。我们这代人当年都是看着美国吹牛AC的大片长大的。现在有条件了,一定要多看点祖国真实的历史,把那段遗憾补回来。尤其要要结合近期中美的热点来看!

看完之后就能明白,当年主席的话有多么睿智,他老人家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像可怕的老虎,是用来吓唬孩子的,一受潮就变软,一场大雨就把它冲掉了。


user avatar   segela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这部电影,于战争场面的执行环节,有着明显的徐克与林超贤的特质。但于内容层面的构建,却无疑是陈凯歌的大师手笔。对于战争、中华民族的战争,它给出了一份超脱于同类电影俗套路数的答卷,于主题表达上,完整、细化、精致,避免了习惯性的表述倾向与接收偏斜。

终于有一部电影,在执行环节上,可以切实地区分开“战争行为”本身、与其背后的“保卫家乡”之精神驱动,并精准地对后者做出具体呈现。也终于有一部电影,可以让士兵拥有一个更朴素、可能也是更现实的信念,去推动自己的奋战、付出。

开场,电影就奠定了一个“家乡为核心”的基调。吴京回到了江南家乡,在特写镜头下对父母磕头,为牺牲的老大道歉,和父母吃了一顿亲情满溢的饭。这个开场,并没有急于像很多传统的战争大陆电影一样,给出一个宏观的大格局描述,而是立足于吴京的家庭、亲情。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他与父母算计着政府分给他家的地皮,“世代在水上飘着,上陆地盖个房子”。此后易烊千玺的参军段落里,张涵予扮演的师长演讲时,也再次以一个更高层、更官方的立场,再次强调了这一点,随后带出了“保家卫国”的口号。

这个细节,既强化了亲情,又是历来少有的表现:士兵罕见地对政府分发的物质要素表示了欣喜,无形间削弱了“为了思想信仰”的感觉。而当他离家归队时,对亲人的渐行渐远,则让他的战争动机有了落地:奉献的对象,是家乡,是祖国,而不是任何上层建筑。

事实上,这已经预示了影片的基调:中国的战争,不是为了贯彻某种意识形态的胜利,不是消灭对立,杀敌只是手段,更不是让自己成为英雄,根本目的,是保护家乡,让他们有一个和平的幸福国家可以回。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观念,不是什么高深的思想觉悟,而是人心中对于亲人、家乡、祖国的一种本能反应。

而有了这样的铺垫,随后对历史事件的正面表现,美军对中朝边境的轰炸,也更突出了“侵入家乡”与“保卫家乡”的意味——几个士兵对百姓的舍身保护,成为了这一段的重点画面。

易烊千玺的角色,汇聚了多重表达内容。他的戏份最为吃重,这或许也是他“表演生涯里最多ng”的理由。首先,一句“让你们这一代能无仗可打”,让第一次出场的他,成为了吴京在江南的那些孩子的象征,成为了“可以回去的家乡”的符号。但又不仅仅如此。当战争再临、卷入易烊千玺一代年轻人后,易烊千玺对于战争的态度,迎来了一个完整的理解变化过程。这让他带出了“传承”的主题内容,体现了“为家乡奋斗,为国家牺牲”思想、精神的代代传承。

追火车的一段,其实就是对他思想转变的一个预示——老战士乘坐的火车,易烊千玺拼命才勉强追上,暗示着他“追上老战士”的不易。与之配合的,是他第一次见到哥哥时,二者的对比。他先看到的,不是哥哥的人,而是军人的枪,而后欣喜若狂。相对地,哥哥则是一脸肃穆,身穿军服,怀抱战死者骨灰,缓步前行。二者对于战争的态度一目了然:一个是以战争为荣,一个则是深谙战争残酷本质,通晓以牺牲巨大之战、换取可贵和平的意义。

更明示的表现,则从他火车上凝望吴京敬礼开始。象征意味极强的红色旗帜面前,吴京虔诚敬礼,初次让易烊千玺感受到一股精神的力量。而此前的他,却还在信号弹下展开笑容,将参战视为欣喜的事情。战争产物信号弹宛若烟花的使用,正是对易烊千玺此时对战争态度认知错误的象征。

而随后,易烊千玺等人看到长城,这是一个极其出色的片段。作品没有给予任何表演、配乐、运镜方面的热烈情绪渲染,只是让战士们默默注视长城,被震撼,无言而虔诚的精神力量油然而生。长城象征的“中华民族抵御外敌”之保国意义,让战士们再次意识到了自己这场战争的意义。同时,它又让吴京们在隐约间,似乎与冷兵器时代奋斗于此的中华先人们,达成了某种心灵共鸣。这让电影的表达再次丰富了起来:它不仅仅关于特定的意识,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共同的朴素情感,承载着一整个民族面对外敌时的家国观念。

同时,这个出色的场景,发生在易烊千玺胡闹连队、打开车门的瞬间,是对此时错视战争的易烊千玺,于战争意义的最好教育,指示了后续全片的“易烊千玺看待战争”核心主线。同时,它也暗示了先人对他们的精神传承,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代革命者教育二代革命者”之传承的再上升:中华民族,以战争换和平,代代传承,直到最终的完全实现。

对于“传承”,在电影通篇,“易烊千玺的注视”,是反复出现的重要画面。他羡慕地注视着吴京的枪,震撼地注视着先人的长城,恐惧地注视着火车的被炸毁,肃穆地注视着胡军等战友们的牺牲,在当英雄的欲望下注视着负伤的美军士兵。这个持续演变的“注视”,构成了易烊千玺对于中华民族之战争的理解,让他的精神成长过程得以具象化。

最后,易烊千玺的精神完成了最后一层进阶。对此,导演用了此前又一个一直贯穿的象征手法,作为点睛:易烊千玺的枪。此前,他从拿着没有子弹的枪,轻佻把玩、随意指人,不具备参战的保家卫国思想觉悟,发展到手持有子弹的枪,在畏惧杀人之后,意识到“战争是残酷的杀人与牺牲”的开枪。而最后,当他对被俘虏的美军开枪,却被此前斩敌无数、用“捅他”直接推动了易烊千玺杀人的吴京阻止。

一句“有的枪要开,有的枪不要开“,完成了他围绕战争与“枪”的最终认知升级——杀敌,不是战争的根本目的,无助于保卫家国的杀敌与战斗,没有任何必要与意义。电影的前两个半小时,一直都在你死我活地拼杀,但最后的这一个升级,才赋予了这些拼杀以最终的意义。吴京阻止了“还剩八个就二十”、想要当英雄的易烊千玺,告诉了他那句话。

这个升级,也有力地点明了最终的主题——战争与杀敌本身,并不光荣,光荣的是其保卫国家的动机目的,打败、杀死敌人,也不是目的,留住自己的家乡才是。中国,从不打保卫自身之外的非正义、必要之战争,但为了保家卫国,会调动起巨大的意志决心,忽之而出。文戏是战争戏的合理性根基,赋予战争戏中人物行为以意义。

本片中,易烊千玺的战争观,在战争中数次变化,最终升级成了高度吻合当代口径国家外交形象的表述状态:中国不爱战争,不打非正义战争,但绝对不怕发动家乡的战争。事实上,他登上奔赴朝鲜的火车,而对战争尚且懵懂之时,他的身上已经有了关于“同族同胞”的暗示:易烊千玺在出发前得到了女孩的围巾。

电影表现了代代传承的概念,叙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延续。它没有局限在某一特定时代或社会形态中,而是用长城的概念,将这种传承放大到了中华文明层面,让它变成了一种通用的民族性。

毫无疑问,这一层历史性厚重的表达,必然来自于《霸王别姬》《荆轲刺秦王》等作品的导演的陈凯歌。它描写了战争,但不同于很多电影的表达,容易将战争带入高大化的宣扬式倾向,对战争中的行为做全部的高大化处理,但也没有像另外一些电影一样通篇反战、揭露战争的错误——例如奥利佛斯通的越战三部曲、库布里克的《全金属外壳》,让军人对战争行为产生自我怀疑,甚至对战争产生恐惧,否定战争发动的意义。

这场战争,中华民族的战争,绝对必要。但这不意味着战争行为本身的值得宣扬,更有赞扬价值的,是在战争中牺牲国人的精神,是他们以战换和平的卫国信念。诸多军人冻死的长津湖,确实是最能体现这股牺牲意志的战场题材。

事实上,“延续”与“全民族性”,也是作品启用了毛岸英这个人物的理由。虽然地位身份天差地别,但毛岸英与易烊千玺,无疑构成了对等的关系:他们都是革命者的二代,也同样是战争中的成长者。而彭德怀与毛岸英“你兄弟里只有你能陪在他身边”的交流,也把他与毛泽东放在了父子的位置上,与一线士兵的亲情化表达形成了统一。易烊千玺在战争中的成长,对于战争态度的转变,也必然会是同样年龄的毛岸英所经历的过程。

由此一来,易烊千玺成为了毛岸英的“实写”版本,也导出了中国“保卫祖国,牺牲一切”精神的全民族性——它并非某一局部群体对另一局部群体的指挥,而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意识、整体行为,并代代延续。在影片对前线战争的侧重需要下,电影不便于对毛岸英所在的后方指挥部做太多正面详述,而对毛岸英与易烊千玺的对等性搭建,无疑让他的成长以易烊千玺之身呈现出来,并以他的牺牲、毛泽东雪中孤单独步,完成了对“保卫”与“传承”的全民族化表达。

在细节上,作品也有意地虚化了人物之间的上下级关系。毛岸英送物资时,易烊千玺问他是谁而没有得到回复。反过来,他也在一群士兵中分不清连长是谁,需要询问。而指挥员张涵予,则拒绝了棉衣,与士兵共受寒。最重点的是,毛岸英牺牲时,彭德怀也没有回答“他是谁”的问题,只是要一个新的指挥部,完成长津湖之战——毛岸英与其他士兵无异,不值得特意一说。这些细节,强化了去阶层、去地位的一体化民族整体感。

而“传承”的意味,也必然地融入了这种全民族性的表达中。开场阶段,毛泽东带领中央大员开会,讨论是否开战的问题。在这里,导演频繁使用构图高度对称的固定中远景镜头,在会议内容上也低调处理,两相结合之下,渲染出一种极度压抑、肃穆的氛围。

它打破了很多传统战争电影里的激昂化情绪倾向,这里的领导不再有“美帝国主义来多少我们就把它打多少”“xxx万岁”之类的台词,不再有那种“藐视敌人”的上行表达,反而有了“这仗不想打,但不得不打”的一脸阴沉。它凝练成一种沉重的氛围:战争,最关联的不是敌人,而是我们自己的家乡,也是在保卫家乡的精神下,必然要做出的巨大牺牲。

在开场的会议中,作品无疑将这种沉重的战争觉悟,赋予了领导人们,而这也正是与吴京等一线士兵的觉悟和精神相对应的存在。由此可见。与毛岸英和易烊千玺的二代对应一样,一代革命者之间,也有着对应。

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一部战争电影里,主角势必是做出肉体牺牲的一线人员。但是,导演——很可能是主导主题创作的陈凯歌——并不愿意局限在这里,而是想要表现中华民族“保家卫国”这一整体层面的坚定信仰,让它去到民族性的高度,从而引导出这一民族性下的战争态度,并不想被时代局限,而是要给出更广义的东西。

领导开会的一幕,与长城提供的肃穆感高度重合,也是恰到好处:不抢一线士兵的戏,但却以一种“下定义”的形式,开宗明义了作品的“全民族性”基调。这是老一代革命者的既成精神、战争态度,在开篇即以淡化口头的形式和盘托出,而随后的大篇幅战争段落,则是对于第二代革命者的“实践教育”——比起宣讲出来的理论,这种亲身体会到的民族性激活,才是更切实、本质的。

随后,戏份少而精的毛岸英,也成为了领导一方的“第二代革命者的实践”。他将父亲毛泽东承载的全民族性表达中,加入了代代传承的信息,也让戏份吃重的易烊千玺成为了自己经历的“代言和化身”。特别是,毛岸英在朝鲜登场、为七连送棉衣的一段,影片的视角转到了他的一方,由他来目视旁观着易烊千玺等人在七连里的家庭化互动、一声命令便不再休整的“牺牲精神”。这就让易烊千玺在一代革命者群体中的成长,进入了他的心里,并催生出他的成长。同时,这暗合了易烊千玺的“注视”,加强了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事实上,这种“下定义“,也体现在吴京那一方的表达中。在奔赴朝鲜之前的段落里,借助吴京返乡、长城、敬礼的吴京等等,已经给出了战争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由此,作品完善了主题内容——中华民族的每一代,无论出身如何,都会一直以前仆后继地秉承保卫家乡的精神,奋斗不息,直到吴京口中那个“该打的仗都打完了”的理想乡到来。

随后的影片大部,都放在了战争本身上。这既是商业诉求和类型化的需要,更是最重要的二代革命者“完善战争觉悟,激发民族精神”的关键途径——只有在战争的实际体验中,他们才能意识到,大家在做什么,大家为什么这样做,它与“战争、杀敌本身的荣耀”有无关系。

这也是电影很值得赞扬的一点。它摒弃了一切的台词宣讲、理论教学,没有让这些一线士兵、普通老百姓,获得什么上层建筑的抽象意识灌输。甚至,电影都没有让领导们有一个表达类似演讲的机会。这符合当时文化程度不高的平民们的知识水平,更为真实——让百姓能够抛弃生命去捍卫的,一定不是他们的学识甚至搞不太清楚在说什么的理论,而是切身相关的家乡、亲人、民族、国家,是发自内心而生的本能意识。这种意识和精神的存在、是否如一些人所说,“降格”“贬低”了革命前辈呢?在本片的语境下,它当然是更高层的意识,是溶于我们整个民族血液中的本质精神。

而战争画面的大量堆砌细节,也就成为了上述表达的工具,成为了“二代革命者受教育的过程,成长的催化剂,对他们的演示”。具体而言,大段的战争场面,让七连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拥有了相对立体的表现机会,他们性格各异,但都对亲人有着依恋,都以保卫亲人、家乡、祖国为战斗动力,而又共同组成了七连这样一个无血缘的实质“家庭”——吴京本上记录的一个个牺牲战士名字,七连纳入阵亡战友的番号,互相之间的友情互动,都表现出了这种家庭的氛围。充分的时间空间,让战争前的风趣,战争中的羁绊,都有了富余的展开空间。“为了家国、亲人”,淡化了对平民百姓士兵来说,颇为高屋建瓴的“为了主义”。

时间的充沛,也让影片的战争大段落,有了更富裕的排布余地,足以安顿下数场大战斗。在观感上,这不可避免地让影片变得有些漫长,但却是主题表达上的必要之举。全片的核心人物易烊千玺,需要这数次战斗的洗礼与教育,才能拥有“登上长津湖”的资格,面临着最考验精神意志的最终之战——天气急寒,战士们坚守到冻牺牲的,主题点睛之所。

只有完成了全部的教育成长,易烊千玺才配得上那句“哥,这次让我跟你一起冲吧”。没有此前的大战斗,没有对战争残酷、人物磨砺的完整表现,长津湖一战的意义就会失去扎实与力度。

在另一方面,战争中美军的部分,就成为了对志愿军精神力量的反衬,也只有在战斗的充分表现中才能切实地实现。它有大量的时间去铺设细节,用各种武器、作战手段、炸弹的特写,去表现物理力量上的强大,并用“步兵冲坦克”这样的画面,表现其与志愿军在物理与精神上的对抗。这就像开场阶段,美军第一次出场时,麦克阿瑟在俯拍镜头下的不可一世一样。志愿军的精神力量,便是足以战胜这一强大对手的存在。

它必然与真实情况有所出入,如转圈扔手雷等等。但是,电影并非绝对还原的纪录片。何况纪录片大部分也会借由剪辑而作出自己的倾向。一切的目的,终究还是主题的表达。例如,易烊千玺在人体喵边的美军机枪中奔跑这样的镜头,或许有些浪漫英雄化,但却是易烊千玺在首次开枪后的形象强调。那些行为,只是对于对抗物理兵器之精神力量的艺术化修饰表现,仅此而已,不涉及“辱”或“褒“。

《长津湖》由三位导演合作完成,战斗场景的大调度中可见到林超贤的风格,小场面肉搏的紧张局促则是徐克的味道。然而,于主题表达一层,却显然是陈凯歌的手笔。对全民族性的表述野心,跨越时代的厚重感,手法多样的高完成度系统,充满了陈凯歌在“不说人话说仙话”阶段前的创作特点。

它固然有着一些缺陷。例如,除了长津湖决战时“雷公你是我亲爹”和“吴京、易烊千玺、朱亚文互相扒拉”的搞笑,与激烈战斗场面的穿插之外,影片大部分的段落里,风趣生活化与激烈的战斗牺牲,在切换时都有些许的生硬之感。

一定程度上,这与电影的配乐有关,它往往过于漫溢、饱满,到了过火的地步,而又没有空隙,在两个不同氛围的段落间,于段落的尾首无缝切换。段落的剧情本身尚处于发展阶段时,这样丰沛的配乐,无异于将之强行带上高潮,生硬感不可避免。

并且,一个更让人遗憾——或者说“不解”——的点是,影片结尾,并没有让易烊千玺和女孩的线索再次出现。战争结束,易烊千玺拿着红围巾找到女孩,将让“保卫家园同胞”的战争意义,得到重现。同时,这也与片头吴京结束战争、重返家乡亲人身边的桥段,构成强烈呼应,点出“传承完毕”的意味。

然而,或许是宏观表达的需要,最终的结尾落在了长津湖的冰冻牺牲者上,落在了美军口头的“我们与这样信仰的人作战”上,落在了一连串的烈士名字上。这一块的收束欠缺,让电影的表达系统失于最后的完满,十分遗憾。

但是,它对于战争,对于中国面对之战争的表述,却是具有巨大意义的。它不同于传统的很多中国战争作品,没有落入“专注于表现战斗英勇,而失于对战争沉重与残酷”的误导中,也没有陷到西方战争作品那种“战争错误,战士迷茫”式彻底反战的否定里。

导演用非常精致的表达路线,严密地区分了“战争的荣耀”与“保卫家国的荣耀”,同时实现了“战争的意义”与“战争的反对”,既反战争本身,又弘扬了中华民族之战的价值,并将之赋予了传承的民族性。

战争是有意义的,但这不代表它的行为本身有意义,它本身带来的,是牺牲、损失、离散。有意义的。是战争与牺牲背后的“保卫家乡,保卫后代,保卫祖国”,是它会换来的家国和平。而这种沉重的战争,正是中华民族的群体民族性,才会引导出的正义之战。


user avatar   fei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个点是火车上伍万里觉得大家欺负他,一气之下要跳车,车门拉开,外面突然出现崇山峻岭中的万里长城。阳光照耀下,祖国壮丽山河就这样突如其来地撞进每个人眼里和心里。

伍万里看傻了。

我也看傻了。

第二个点是七连完成护送电台和译电员任务,正在休整,屁股都还没坐热,化名刘秘书的毛岸英走过来,向七连传达新的命令。连长伍千里问什么时候出发,毛岸英迟疑难以启齿——他知道面前这些满身硝烟的战士刚刚经历了恶战,有人牺牲,有人负伤,他们也是人,但命令连好好睡一觉,好好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留给他们。而伍千里在毛岸英迟疑的时候已经读懂了他的意思,站起来一声令下:“五分钟,整理装备出发!”全连没有抱怨,没有拖拉,没有迟疑,马上开始准备。

毛岸英望着这些战士,想起自己在国内时说的那句话:“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声令下就去了前线,我为什么不能去?”

他现在才完全理解到这句话真正代表着什么。

我也是。

第三个点,是一名战士站起来,冲锋号吹响的那一刻。

我,他,妈,多,少,年,没,有,在,电,影,院,听,到,我,军,的,冲,锋,号,了?!


user avatar   hai-g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部电影把三个导演的风格发挥到极致,又没有破坏电影的整体性。

影片第一部分文戏段落绝对是陈凯歌风格,也是全片电影语言最精彩的部分,这里面开头吴京磕头戏,易祥千玺火车斗气,火车站等待棉服,敌人轰炸车站,这三个段落是电影语言绝对精彩,这是林超贤和徐克打死都拍不出来的范,大师级镜头也都出自这部分。

进入朝鲜战场后中南海部分,彭德怀部分,宋时伦部分也都是陈凯歌的风格,这里即有电影画面语言,也有演员调度,这部分也是徐克、林超贤拍不出来的。

第二部分的遭遇战斗戏,就是林超贤战争团队拍出来的,水准明显高于第三部分长津湖决战戏。

这部分林超贤每个镜头分镜,都是一流水准,战争气氛绝对飞起,林超贤最擅长这种小规模部队战斗戏,他的团队也绝对是国内最好的。

第三部分决战戏是徐克的拍摄手法,美军支线戏,和结尾胡军牺牲那场戏,没有人能比徐克拍的更好,这种群戏,同时把男人间的情感无限放大,让战争和男人之间的情谊用电影语言表达出来。

这部分战争戏,徐克水平明显不如林超贤,这部分战争戏里,徐克的战争戏语言已经明显被林超贤超过了。

第三部分里的群戏,完全就是男人间的友谊,既男人又不过火,也没有传统战争戏里装腔做调你。

美军支线拍的很香港也很美国,国外演员调度的很好,也看出来徐克对于美国复杂的情感,毕竟那是他曾经想要去奋斗的高度。

整部电影,开头陈凯歌的文戏支撑起了全片的魂,中国人该有的精神,该有的情感。

这些年很多电影编剧导演不学好,专门学好莱坞表现士兵人性那点技巧。枳生淮南为橘,美国能用,别国一用就夹生。

对于美国来说,战争和本土没关系,没有正义性,所以就拼命表现人性。

对于中国来讲,战争是国家民族站起来的必要手段,如果讲人性,那么就是否定新中国成立的合法性。

而长津湖用兄弟间的情感,带起来了整片的节奏,而这部分情感,又是香港人无法理解的。必须由陈凯歌这样的导演导演支撑。战争戏是手段,情感主线是灵魂,陈凯歌无疑支撑起来了灵魂。

当易祥千玺拉开火车门那一刻的镜头语言,绝对是近年来国内一流水准,一个镜头把个人家国的境界结合到一起,也把全片升华到新的高度,绝对灵魂。

兄弟情这一块,徐克的手法绝对中国最好的的导演之一,家国男人兄弟,在徐克电影里从不缺乏,也从不流于俗套,雪地山谷等待戏,结尾雷爹戏,这个剧本,放在一般导演拍,绝对会俗套,但是这部分就把男人戏拍好了,承接了陈凯歌的文戏部分,并且把情感继续升华。结尾时的集体冲锋,徐氏风格就是那么明显,一个仰拍,就把志愿军的集体冲锋烘托的高大上。

第二部分战争戏这块,林超贤的范绝对没得说,从开始的火车遇袭,到河道遇袭,再到支援兄弟部队,林氏战争语言绝对高于徐克和陈凯歌,这部分的镜头,是全片水准最高,也可说是目前国内战争电影水准的最高峰。尤其狙击美国小分队那场戏,这个冲锋号镜头绝对是大师级水准,也是目前国内冲锋号拍摄最佳,没有之一。

不过林超贤一项特点就是文戏弱,这一部分的情感文戏一如将往的弱,如果一直拍下去,可能文戏就会烂尾。还好后面徐克接住了。

美军部分的镜头语言表达的我不满意,每当有音乐出场都是史诗音乐烘托,这部分应该是紧张阴郁的音乐,才能烘托出对立的气氛,每当美军出场,奇怪的史诗音乐就出现,把明显的对立变成一场奇怪的对决。

杨根思部分绝对是陈凯歌的手笔,奇奇怪怪,和两部分战争戏明显不搭,估计是陈凯歌手痒也想试试战争戏,但是这部分明显看出来陈凯歌战争戏水准真的一般,一样的团队却没有拍出林和徐的水准。

关于很多人纠结的集体冲锋,大家要明白,战术是要搭配的,没有绝对。

有些大号在那叭叭的说没有三三制在全军推广的记录,我想说你放pi,三三制什么时候用,是有要求的,比如阵地争夺战初期,美军防守 ,这时候是用三三制的,面对绝对火力优势的时候,还集体冲锋那就是找死。

根据美军回忆录,志愿军攻打阵地时,会用三三制来到美军机枪射程之外,用迫击炮干掉机枪后突进到步枪射程外,用机枪压制阵地内的美军,然后在进攻。

志愿军就是三三制的组成的潮水式不间歇进攻打垮美军阵地,当进攻到后期,美军没法组织有效防守时,就使用饱和集体冲锋,一股脑冲进阵地。

战术是要搭配的,结尾的集体冲锋,就是因为不是进攻阵地,是要突袭敌人,必须是饱和冲锋,一股脑击败敌人,这种夜间突袭用三三制,稀稀拉拉的火力,敌人反应组织起来防守阵地,志愿军要牺牲多少战士。

这群死读书的人,只会看着书本指点江山,一堆战术被他们用的比脑血栓的老人还呆板。

长津湖目前是战争电影最佳,也使用了中国该有的电影语言去讲故事,值此一票。


user avatar   qing-shen-bu-shou-20-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天龙八部发生在宋哲宗时期,即1090年左右;梁山起义发生在宋徽宗宣和年间,即1120年左右;射雕开头的风雪惊变则发生在在岳飞死后约60年,即1200年左右——三者总共间隔了约110年,这是大背景。


1、武松的力量强于玄难


苏星河随手提起身旁的一块大石,放在玄难身畔,说道:“大师请坐。”玄难见这块大石无虑【二百来斤】,苏星河这样干枯矮小的一个老头儿,全身未必有八十斤重,但他举重若轻,毫不费力的将这块巨石【提了起来】,功力实是了得,自己武功未失之时,要提这块巨石【当然也是易事,但未必能如他这般轻描淡写,行若无事】。


施恩道:“【三五百斤】石头,如何轻视得他!”武松笑道:“小管营,也信真个拿不起?你众人且躲开,看武松拿一拿。”武松便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来,拴在腰里,把那个石墩只一抱,轻轻地抱将起来。双手把石墩只一撇,扑地打下地里一尺来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武松再【把右手去地里一提】,提将起来,望空只一掷,【掷起去离地一丈来高】。武松双手只一接,接来轻轻地放在原旧安处,回过身来,看着施恩并众囚徒,武松【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


苏星河可以轻松提起200来斤的石头,玄难认为要提起来也没问题但未必能轻描淡写,武松则很轻松的单手提起了两倍重量的石头,还往天上扔——武松的力量明显强于少林达摩院首座玄难。


玄难的实力,是梁山一流高手(卢俊义、鲁智深、武松、五虎)的下限。


2、岳飞至少相当于五绝


《射雕》记载欧阳锋对岳飞的武功非常向往:


完颜洪烈吩咐整治酒席,与欧阳叔侄接风。饮酒中间,完颜洪烈把要到临安去盗武穆遗书的事对欧阳锋说了,请他鼎力相助。欧阳锋早听侄儿说过,这时心中一动,忽然另有一番主意:我欧阳锋是何等样人,岂能供你驱策?但向闻岳飞不仅用兵如神,【武功也极为了得】,他传下来的岳家散手确是【武学中的一绝】,这遗书中除了韬略兵学之外,说不定另行录下武功。我且答应助他取书,要是瞧得好了,难道老毒物不会据为己有?


第一次华山论剑和岳飞之死相隔不过五十几年,可见欧阳锋年轻时期,很多见识过岳飞武功的人都还健在,“武功极为了得”的传闻并不会夸张。而且欧阳锋言下之意很可能见过别人使用“岳家散手”(可能是岳飞的部将),称之为“一绝”,并且对武穆遗书中可能记录的武功秘籍也很感兴趣。欧阳锋是何等自负之人,这些都可以从侧面说明岳飞的武功非常强。


《连城诀》中也有记载:花铁干一掌得手,第二掌跟着又至。他虽以“中平枪”驰名武林,号称“中平无敌”,但拳脚功夫也甚了得,这时把一路“岳家散手”使将出来,掌影飘飘,左一掌,右一掌,十掌中倒有四五掌打中了狄云。


再看《书剑恩仇录》:陈家洛忽地一个“倒辇猴”,拳法又变,顷刻之间,连使了武当长拳、三十六路大擒拿手、分筋错骨手、岳家散手四门拳法。


此外,还可以作为参照的是铁掌帮帮主裘千仞的师父、韩世忠部将上官剑南,一手将铁掌帮从一个小帮派发展成了威震江湖、能够与丐帮分庭抗礼的大帮,估计上官剑南的武功不会比裘千仞差,作为南宋第一战神岳飞的武功,应该也不会低于上官剑南。


有欧阳锋本人的评价,上官剑南的参照,加上花铁干、陈家洛的实战记录作为辅助,应当可以认定岳飞的武功非常高超,不会低于五绝的水准,但要说超过王重阳,目前来看也缺乏依据。


根据《说岳全传》的记载,岳飞的武功来自于周侗,而周侗还是卢俊义、林冲的老师,并且指点过武松。岳飞作为关门弟子,武功略高于卢俊义。《水浒》中卢俊义的武功被评价为“枪棒天下无对”,并且有足够的战例证明这个天下第一的水准,略高于鲁智深、武松、五虎。


岳飞(五绝)的武功,是梁山一流高手的上限。


3、鲁智深接近五绝


鲁智深的“疯魔杖法”,简长老在射雕里面用过,被武功还未大成的黄蓉十余个回合打得没有还手之力。但是《书剑恩仇录》陈家洛闯南少林时有记载:陈家洛知道这疯魔杖法猛如疯虎,骤若天魔,杖法脱胎于少林寺紧罗那王所传的一百单八路棍法,又摘取大小“夜叉棍”、“取经棍法”等精华,端的厉害——少林武藏天下第一,却偏偏以来自五台山的“鲁智深”来命名这套武功,足以说明鲁智深在佛门的地位非常高。


《水浒传》里面鲁智深大闹五台山,把一群和尚打的到处逃窜,还一膀子把山上亭子扇塌了半边。水浒和天龙相隔不过30年,而天龙时期的五台山在武林也是顶级水平:玄慈朗声向本寺僧众说道“这位是【五台山清凉寺方丈神山上人】,大家参见了。”众僧听了,心中都是一凛。众僧大都知道神山上人在武林中威名极盛,与玄慈大师并称“降龙”“伏虎”两罗汉,以武功而论,【据说神山上人还在玄慈方丈之上】。


五台山方丈的武功至少相当于玄慈,鲁智深见了方丈还是非常尊敬的,方丈对鲁智深也很放任,可以从侧面佐证鲁智深的武功很高。


再考虑到前面武松明显高于玄难,鲁智深如果放在天龙至少也是少林玄字辈中的顶尖水平,如果放在射雕则接近五绝。只能说简长老没有学好疯魔杖法,类似于郭靖和大小武。


另外一个参考是方腊作为明教首任教主,武功应该不会太弱,但却被鲁智深一禅杖打翻,不知道是心理因素还是练乾坤大挪移的时候乱了真气。方腊手下大将非常厉害,石宝相当于关胜、邓元觉相当于鲁智深,方杰和杜微一起杀了秦明,相比于《倚天》中二使、四法王,只高不低。


4、结论


金庸对于《水浒传》的武学显然是认可并且将其传承的。除了岳家散手和鲁智深疯魔杖法之外,《射雕》的主角郭靖是梁山郭盛的传人,曲三说郭啸天“使的是家传戟法,只不过变长为短、化单成双”,更适合在江湖上作战。此外,练过燕青拳的梁子翁在射雕中也是全真七子级别。


总的来说,《水浒》时期的武学水平可能略低于《射雕》时期,但最多也只是略低,差距并不大。当时天下第一的卢俊义放到射雕时期也能够达到或者至少接近于五绝水平,鲁智深、武松、五虎的武功以此为基准,可能相当于裘千仞的水平,下限至少也比丘处机高。



更多相关回答:

金庸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部作品?

一个普通青年人在金庸世界里该加入何门派,才能很快有头有脸?

为什么江南七怪武功不怎么高可名气这么大?

金庸先生走了,但武侠不会死

六脉神剑和一阳指有什么区别?

金庸为何把朱长龄武烈等写的如此不堪?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大刀与日军刺刀在实战中谁占上风?

宋江和刘备相比如何?

宋江只不过是一个小县城的小吏,为什么那么多人认识他并崇拜他?

《水浒传》中晁盖的死,为什么如此蹊跷?


(以上内容同时发布于微信公众号“直说”,欢迎关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


user avatar   te-la-si-wei-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法律工作者,我只想说,秦某水这样的坏种,是现行法律对轻暴力人身侵害惩罚过轻,给惯出来的。

轻暴力人身侵害,即以屈服受害人为目的凌辱殴打,对受害人造成的人格凌辱、精神威胁,往往大于实际造成的人身伤害程度。而我们现行法律却是只以轻重伤确定后果,而忽视对施暴者侵害目的的惩罚与制裁。

所以,黑社会、流氓混子、校园霸凌等施暴者,都热衷于使用反复的轻暴力,来使被害者屁服。单次轻度殴打造不成入刑的伤害程度,但时不时反复频繁的这样侵害,对受害者及第三者心理的伤害威胁震慑,是远超于一次入刑的重伤害的,但现行法律对这种施暴者的惩罚是无力的。

秦某水说白了,就是利用这种法律空白的老手了。为什么为我们眼中小事就殴打老兵?就跟野兽圈地一样,他这类人在当地的威慑力,就是靠这种反复轻暴力建立起来的恶名,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恶名传扬下很多事不依靠再施暴就可以达到目的。比如收个保护费、吃个霸王餐之类。而这次会被惩罚,更多还是因为老兵年迈和酒醉失了手,如果是个经打的年轻人或者他没醉掌控好程度,大家想也想得到结果,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这样干了。

所以要避免悲剧的再发生,我一直呼吁应将反复轻暴力施暴者与偶尔发生的轻暴力行为分开,建立对单个施暴者反复施暴,或多个施暴者对单个受害者反复施暴的累计刑罚制度,加大对前者的惩罚力度,而不是等这种人失手打伤打死人,法律才作为。

老兵被害虽要重视,但非要到打死老兵才重视,不义已是海面下的冰山了。




  

相关话题

  第 33 届金鸡奖提名名单公布,你觉得哪些影片会获奖? 
  成龙,李连杰,甄子丹,吴京这类武打明星受过多少伤?退休生活会受到很大影响吗? 
  如何评价电影《天空》? 
  有哪些回味无穷的二战电影或者电视? 
  如何评价 2021 国庆档电影《长津湖》? 
  电影《釜山行》最后如果士兵射杀了孕妇和女孩,电影是否会提升一个高度? 
  有哪些好看的韩国电影值得推荐? 
  电影《悬崖之上》有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在《黑社会》中,阿乐为什么要杀掉吹鸡的儿子以及逼吹鸡自杀? 
  明日世界讲的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长沙一女业主殴打保洁人员,事后拒绝道歉,拒绝协商,还觉得自己很委屈?
下一个讨论
9 月 30 日是烈士纪念日,今天该如何缅怀他们,才能走得更有力?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