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缝纫机乐队》? 第1页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示一下大家,知乎所有以影评为身份的答主,关于电影的回答,都可以直接跳过不看。

这帮人替三生三世站过队,给空天猎夸得天上少有,要不是逐梦演艺圈实在烂大街了,他们接了钱都敢说这是超越《云图》的作品。

这圈人不是已经拿钱开始跪资本,就是聚拢粉丝打算拿钱跪资本,你的每一次赞同每一个关注,都是在为你想要的知乎投票,剩下的自己想吧。

《缝纫机乐队》好不好,这圈人一半只看过预告片和百度百科,就敢张嘴评论剧情,根据演员的过往角色就敢说电影里表现怎么样,某影评人的回答怎么说呢,你把关键词换一下,完全可以回答另一部电影了,丫还沾沾自喜。

拿钱归拿钱,咱别在知乎恶心人行吗?微博智力有问题的明明那么多。


user avatar   da-peng-31-69-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意思的是,面对这个问题,我可能是全世界最有资格以及最没资格回答的人了吧。

说最有资格,是因为,我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缝纫机乐队》从脑海中闪现的一个念头,到呈现在各位眼前的世界,每一个环节,我都最熟悉;说最没资格,是因为,评价电影是很主观的事情,作为创作者,比起传递,我更在乎的是到达。观影是一种互动体验,导演一部电影,属于传递,而评价,则是到达以后的事情。

所以我喜欢看大家的回答,任何角度的讨论,即使我认为有偏差,也都只是“我认为”的,这很有趣,也是“评价”的意义。

我看到有人说,《煎饼侠》是华语片领域最具争议的成功,《缝纫机乐队》则是华语片领域最具争议的失败。我一共就导演过两部电影,若真的如此评价,也是很幸运的。然而《缝纫机乐队》在我自己的体系里并没有失败,虽然它的票房在刚刚过去的国庆档遭到多部电影的碾压,但这背后有一些叠加因素,是另外一个话题。

2015年10月,我因为工作关系去到美国,在一个混音棚,我看到了一部音乐电影的开场表演,来自大银幕上的视觉与听觉的刺激,让我萌生了拍摄一部中国音乐电影的想法。

在我看来,《缝纫机乐队》有一个很重要的意义,是填补了国产同类型电影的空白。在认知范围内,这应该是我看到的第一部如此大规模展现摇滚音乐现场的国产电影。当然,我也看到过一些剧情里有乐队表演的电影,假弹假唱者众多,吉他手的左手没换过和弦,右手机械的上下拨弄着。《缝纫机乐队》里所有的乐器演奏,没有任何一个小节,是声音与画面不同步的。

为此演员们进行了长期的乐器培训,其中时间最久的,是年纪最小的希希,她是在2015年电影还没有剧本的时候就定下来的演员,那时候她6岁,电影开机的时候8岁。乔杉和李鸿其,之前都组过乐队,娜扎和韩童生老师,都是从零基础开始学的。

在电影开机之前,我曾和迷笛音乐学校的校长张帆聊过一次,因为要拍摄结尾千人合奏的大场面,我希望得到迷笛的支援。张帆校长说,看过一些电影,音乐现场不真实,除了表演者,更多的是台下的气氛做得不好,这让我很有压力。《缝纫机乐队》最多的时候,有5000名群众演员配合我们表演,最后呈现在电影里的演出气氛,也是我们作为主创的一种很特别的成就感。

这部电影的剧本,依然是由《屌丝男士》和《煎饼侠》的编剧苏彪执笔,我们一开始构建这个故事的时候,缝纫机是一个具体的道具。最初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很成功的摇滚歌手,写了一首诋毁自己家乡的歌曲,结果成为那座城市的仇人,但是对于他很有意义的一台缝纫机落在了老家,他只好派自己的一个手下回到那座城市去把缝纫机偷出来。在漫长的修改过程中,《缝纫机乐队》变成了现在大家看到的样子,除了“缝纫机”这三个字,和最初的故事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插播一个小话题,估计会有一部分朋友觉得,刚刚讲的这个故事分明更吸引人啊,这就和许多人说“彩蛋那么精彩为什么不放进正片里”是类似的。我觉得,正餐有正餐的衡量标准,甜点有甜点的衡量标准。期待值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继续说回这部电影,很想分享一个体验,就是作为创作者,我每天都在微博私信和微信里收到大量的观后感,这是我从来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以前的作品,大家看完了以后,要么就说“太好看了!”,要么就说“太烂了!”,至于怎么好看和怎么烂的,具体去描述感受的比较少。这部电影让大家有想要表达的冲动,我收到很多大段大段的文字,无论那些观感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大家愿意花笔墨在这件事情上,说明引发了思考。

韩寒前几天还为《缝纫机乐队》写了一段,我很感激他。他提到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包括认为结尾的《不再犹豫》是有些遗憾的,他觉得一部乐队电影,高潮必须得是这支乐队的原创歌曲。我剧组的许多核心成员,和韩寒都是同样的看法,我们在拍摄和剪辑的过程中,有过很多次讨论,甚至上升到争论。这也导致在某一个剪辑版本里,是不存在《不再犹豫》这首歌的,乐队唱完了《塑料袋》以后,电影就结束了。但是我最终还是把《不再犹豫》放在了电影里,我觉得程宫和胡亮其实是一个人,《塑料袋》让胡亮在故事里完整了,程宫也一定要上台,而且一定要唱影响了他的那首歌。

创作者在计算和任性上的平衡,决定了作品最终呈现时的工整程度和风格特点。无论大家认为我是计算还是任性,愿意来讨论这些,本身就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在大家各种角度的讨论中,我觉得有一件事情被忽视了,那就是《缝纫机乐队》假定性的营造成功。我们不是英国,也不是美国、日本,把摇滚的影响做到现在这样,从政府到百姓,从二十年前到现在,从北京到集安,非常难,也不现实。但是大家走进这个故事之后,愿意相信“摇滚之城”是真实存在的,这就是一种成功。当然,也没有什么人在这上面挑毛病,就是说明问题的。

《缝纫机乐队》是我作为导演拍摄的第二部电影,距离拍摄《煎饼侠》,已经有三年时间。大家对于这部戏的所有讨论和批评,都是我继续进步的空间,正如《煎饼侠》时期一样。同时这一次也总结出许多经验和教训,不仅自己受用,也为同行们打了样。略有不甘心的是,等到下一次弥补这些遗憾,向观众们证明自己,要再等个两三年以后了。


user avatar   qing-yuan-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热闹之下,一地鸡毛

今天去看了《缝纫机乐队》,怎么说了,热闹,很热闹,但除了热闹,也就没什么了。

我曾经说过,网剧导演去转拍电影,他们的优势在于通过网剧磨练出来的制造笑点的本事,但劣势在于把5分钟的短剧拉长到90分钟之后,对整体故事的把控。

换句话说,5分钟的短视频只要讲好一个笑话就行了,但电影毕竟是要讲故事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想好故事,再往里面填笑点。但是如果你反过来,先想好笑点,然后去编故事,那唯一的结果就是你的故事被分割的七零八碎,不成样子。

所以大鹏的第一部电影《煎饼侠》,就比较聪明的分成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段落,使得每段故事不至于太零碎,但到了《缝纫机乐队》,就看出了问题。虽然里面的笑点很丰富,很热闹,但是热闹下面,一地鸡毛。

这样为了“笑”果去牺牲故事是非常不合适的做法,简单举结尾的一个例子,结尾打群架那段戏,只单说这段戏的话,还算不错,可是放到整体故事里又怎么样呢?你这段戏是想表达什么?这段戏对人物刻画有什么帮助?甚至你把这段戏删了,一点也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那你说为什么要拍这一段呢?仅仅是因为热闹、好看吗?

就像这段戏里,在我看到炸药被打断了一条胳膊,我猜后面肯定会让老孙(也就是于谦,炸药的徒弟)在最后关头顶替炸药上台表演,不然你这个细节有什么用呢?可最后,炸药还是一只手表演完了。那为什么还要拍这个细节呢?而且即使你最后真的让老孙代替炸药演出了,你前面就应该多一点刻画老孙的镜头,但是也没有。

再比如中间一段丁总带人强拆,就是把钉子户的弟弟给绑过来的一段,这一段又有什么意义呢?你是想刻画丁总的什么呢?可是对整个故事的作用又在哪里呢?而整个电影里,这样可有可无的细节实在太多了。

故事和人物是相辅相成的,故事支零破碎,直接导致的就是人物立不起来。我们看到结尾乔杉饰演的胡亮在台上说,我不知道宫哥(大鹏)的理想是什么。说实话,我看完了我也不知道。从故事里你只能看到大鹏饰演的程宫被丁总收买了,但然后又反转了,但这一切的转变未免也太容易了一点,你并没有完整地回答程宫的理想是什么?他为什么放弃了理想?又为什么找回了理想?回答不了这些问题,那程宫这些转变就显得立不住脚。

这部电影甚至不如相同立意的《煎饼侠》,在煎饼侠里,我们看到这些问题很好地被回答了。大鹏的理想是成为超级英雄,后来为了赚钱他成为了一名屌丝,为了还钱不得已去拍电影,电影的剧本是他儿时写下的理想,因此在拍摄过程中他重新找回了理想。这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说得通的,但《缝纫机乐队》里显然还不够。

主角尚且如此,更不用说配角了,炸药和丽丽的爱情,杨老的脑血栓,这些和理想的主题有什么关系?从开始到结束,这些人物,他们的成长在哪里?人物身上的弧光呢?

再看看今年上半年上映的动画片《欢乐好声音》吧,在里面,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人物各自的成长,他们身上问题的解决:

猩猩:和父亲的和解;

大象:找到自信;

猪:对家庭主妇身份的反抗。

而这些小的主题,又最终统一在对音乐的理想这个大主题的下面。

《缝纫机乐队》呢?印象最深的只有娜扎的大白腿了吧。

所以对于大鹏导演的这第二部电影,说实话很难让人满意,其实只从制造笑点来说,大鹏已经很出色的,可是电影不是只有笑点就行了,想拍好电影,还需要明白牺牲笑点,去向故事妥协。


user avatar   luo-hao-98-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我收钱写影评,我这篇写成这样,大鹏能不揍我都算不错了,哪还敢要钱啊……


——


在中国北方,有一个当地名气可与周星驰匹敌的喜剧之王——

赵本山。



赵本山的喜剧,惯用看似笨傻呆痴,实则淳厚真实的农民工来做主人公。

而与农民工形成反衬的,往往是些道貌岸然的“社会人”,看似光鲜油亮,实则假、大、空、浮夸至极。

以小品《红高粱模特队》为例,赵队长领着村里喜欢歌舞的姑娘们来到北京,希望能得到“北京人”范老师的指导。

结果,范老师却只懂说些场面话,对劳动与美一无所知。



往白了说,赵本山是用农民工的装傻,反照出社会人的装逼。

如今,赵本山已日渐式微。

但,他的第53位弟子大鹏,却承继了他的套路,把小品放大成为一部电影——


《缝纫机乐队》



在《缝纫机乐队》中,大鹏将赵本山的套路,玩儿的相当溜。

主人公胡亮(乔杉 饰),正是一个“装傻”的民工。

电影一开始,由童年胡亮展开叙事。

他生长在一个名叫集安的“摇滚小城”,从小目睹“破吉他乐队”的光荣,便在心底种下了一个摇滚梦。



扮演“破吉他乐队”的四个人,分别是谁?

尼古拉斯·赵四。

汤姆·宋小宝。

汤姆·宋晓峰。

布拉德·文松。

见此一幕,作为一个哈尔滨人,立刻我就笑喷出来。



但我明白,很多南方人,或许get不到这样的笑点。就如同许多港台喜剧界大佬,在大陆综艺《欢乐喜剧人》中,只能一路溃逃。

是的,喜剧中的“笑点”,常常具有地域性限制(尤其大鹏是东北人)。

所以,“好不好笑”很难当作这部电影的评判标准。

我只好多说说其它的,比如:内核。



而,还是那句老话: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

《缝纫机乐队》并不例外。

多年以后,与胡亮形成反衬的,是“北京人”程宫(大鹏 饰)。

表面上,程宫衣着精致,与民工阶层截然不同。



实际上,程宫却是一个假大空、徒有虚表的装逼者。

他精于算计,听闻胡亮要在集安演出,便想方设法去坑胡亮的钱。

从50万的策划费,到500块的雇佣支出,他一个子儿也不愿意放过。

胡亮对“程老师”毕恭毕敬,“程老师”拿完钱却只想走人。

胡亮和程宫,热诚与冰冷,对比鲜明。







接下来,就是电影剧作法中,最惯用的那些套路——

二人协作,招兵买马,组建出一支乐队,并与其产生难舍难分的感情。

坦白说,《缝纫机乐队》作为一部喜剧类型片,确实要比大鹏之前的《煎饼侠》更“专业”。

许多戏的设计、转场都无缝衔接,跳脱出电视节目的范畴。

颇具“电影质感”。



一些角色,也存在某种象征意义。

吉他手杨双树(韩童生 饰),曾经是风靡一时的摇滚师。

年老之后,却因脑血栓,而被女儿“禁摇”,担当起平稳安逸的妇科医生。

胡亮问他:你当初呐喊着说,一个歌手为摇滚而生,就该为摇滚而死,现在呢?你在干什么?

杨双树只好不甘地自嘲道——


我那都是逢场作戏



杨双树与“破吉他乐队”所象征的,是一个逝去的时代,一群曾经光辉而如今正在远去的人。

在片中以跑龙套露脸的,包括“黑豹乐队”、“唐朝乐队”,乃至Beyond等,都是曾经华语乐坛中,宛如神祇般的人物。

现在呢?

坦白说,如果片尾没有介绍,我连一半都没认出来。

就像影片后半段,胡亮在灵位上刻下的四个字——


摇滚已死


纪录片《再见,乌托邦》中提到:曾经中国摇滚界的旗帜性代表人物“魔岩三杰”,现今张楚与何勇都得了严重的精神疾病,窦唯则隐世隔绝,过上“煎饼油条”的神仙生活。


那么,中国摇滚为何而死?

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

翻译成白话,就是我们要先弄清楚:中国摇滚是因何而生?

愤怒与批判。

1986年,崔健首次演出《一无所有》,愤怒批判物欲横流的社会,宣告中国摇滚乐的诞生。

我要给你我的追求
还有我的自由
可你却总是笑我
一无所有


2016年,王健林演唱《一无所有》,眼神中充斥着报复性怒火


上世纪8、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并逐渐与世界接轨。

与此同时,“文革”成为过去式,社会主义开始纳入资本理论。

人们曾经坚信的,人人平等的乌托邦泡沫,也终于被时代巨轮无情戳破。

当信仰不再,人们还能去追求什么?
钱,就是从这时起,地位变得空前重要。


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马小军长大以后,成为一个每天喝着“人头马”傻乐的“社会土大款”。结尾时黑白灰暗的色调,暗喻那个时代的空洞脉搏


愤怒的摇滚,即是对极端拜金主义的攻击。

遗憾的是,它的攻击,只是昙花一现、以卵击石。

当社会趋于安逸,人们的怒火被舒适感压平,摇滚乐也就很难再那么流行。

电影中,程宫之前的摇滚乐队,四年只赚了六十七块钱。教电子琴的老师乔大山(岳云鹏 饰),月薪只有一千七。

现实里,多少摇滚师被迫选择转行,在无奈中放弃梦想、另辟蹊径。


不再相信 相信什么道理
人们已是如此冷漠
不再回忆 回忆什么过去
现在不是从前的我


2013年,周晓鸥重返舞台,携手黑豹乐队,演唱《无地自容》,却败给林志炫缓慢抒情的《你的眼神》。后来,周晓鸥只好再去做演员


我们说回电影。

与杨双树形成反差的,是一个零零后小女孩,键盘手希希(曲隽希 饰)。

她热爱音乐,却被母亲逼迫专攻数理化,将她的电子琴踢成两半,

没错,希希母亲的理由正是——

弹琴,赚不来钱。



古力娜扎饰演的丁建国(名字略屌),是富二代,是贝斯手,是片中唯一一个,能完全自由追求音乐理想的人。

可与此同时,她也是一个极为扁平,极为功能性的角色。

我不得不批评——

作为女一号,丁建国被塑造成了一个真正的花瓶,所有戏码都是为了迎合男性。

比如,摸腿梗。



再比如,丁建国与胡亮在密室交谈,却被大长脸(于洋 饰)偷听,误解成黄污段子。

诚然,是很好笑,满足了许多男性的YY心理。

可……然后呢?

少儿不宜,暂可不提。

只是,就连男三号,鼓手炸药(李鸿其 饰),都有一个与周冬雨的回忆戏。






丁建国的存在感,却还不如周冬雨的大龙套。

她完全没有任何独立的部分支撑。

她的所有情节,都是为了服务男主角——程宫。

天台上,她的作用只在于,引出程宫少年时期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喜欢黄家驹
梦想就是可以站在舞台上
唱他的歌



夜景中,她则扮演圣母,帮助程宫弹琴、重新拾起音乐。

程宫,到底是个什么人?

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大鹏本人。

百度百科上写道——

董成鹏,出生于吉林集安(就是电影里的城市),初中时迷恋Beyond,高中与大学时组建自己的乐队,还拿过省级音乐奖。
大学毕业之后,他以900块钱卖掉吉他,步入社会成为北漂。

这些,都与程宫高度一致。



电影里,我们不难看到,大鹏对自己人生的一些反思与嘲讽。

如果要用一首摇滚歌词,来形容程宫这个角色,那就是《无地自容》——


人潮人海中
是你是我
装作正派面带笑容


大学,他因损伤两根手指,放弃了摇滚梦;后来,他又为了一百万,再次出卖摇滚梦。

对于摇滚的坚持,大鹏明白,也敢承认:程宫没有,他自己也没有。

影片最后一幕,程宫重返舞台时,亦是大鹏试图借以电影,重新拾回自己的音乐理想。



那么,大鹏成功了吗?

很遗憾,在我看来,依然没有。

《缝纫机乐队》的缺陷非常明显——

它有大鹏的自嘲,有对现实的反思,有对中国摇滚缘何衰落的探讨,有“重拾初心”的主题表达。

可它唯独,忽视了「音乐」本身。

我不想拿它与《海上钢琴师》《爱乐之城》这种世界级的音乐片对比。

我只想拎一个不久前上映,与它同类型的国产片:《闪光少女》



同作为音乐喜剧,《闪光少女》好在哪?

看完电影后,我回家立马开始找OST。

曲目皆为原创

周笔畅的《用尽我的一切奔向你》,即使脱离电影,也仍属于一首高质量的工业歌曲。

中岛美嘉的《电光火石之间》,初听无味,甚至有些好笑。

但细听之后,你就会发现并不简单。

它的歌词与唱法(日本人挑战中文),揭示了全片的主题:努力坚持,打破偏见。


挫败后,默默再站起
柔软又坚强的初心
美丽,不必谁来评定



电光石火之间 中島美嘉 - 网易云音乐


这首具有奇特韵味的歌曲,我至少循环过十几遍。

反观《缝纫机乐队》——

我敢打赌,全片最令你为之动容的歌,一定是这两首:

1:《虫儿飞》

程宫与丁建国在夜幕中演奏的《虫儿飞》,是1998年电影《风云雄霸天下》中的插曲。



后来,我回到家用手机播放《虫儿飞》。

在没看过电影的情况下,我爸爸依然被这首歌感动到流泪。

2:《不再犹豫》

程宫的压轴曲目,是Beyond的一首老歌。

在综艺节目《跨界歌王》里,张继科与叶世荣、黄贯中合唱这首歌,也同样起到了振奋人心的效果。



这说明什么?

《缝纫机乐队》最牛逼的地方,是两首别人的歌。

而这两首别人的歌,无论插到哪部电影里,都一样会牛逼。

那我想请问:大鹏对音乐的创造性,在哪?

好像没有吧。

《闪光少女》故事的高潮部分,民乐PK西洋乐,各式旋律轮番上阵,没有偏离音乐的核心主题。





《缝纫机乐队》呢?

主人公追求音乐的最大阻力,并不是创作路途的艰难困境。

而是荒诞的,完全与音乐无关的,东北式干架。

还是那些个套路,看不到对音乐的真诚与表达。





总的来说: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缝纫机乐队》虽不及《羞羞的铁拳》好笑,却也仍处于及格水准。

只是,作为一部表达音乐与理想的电影,我并没有看到大鹏本人,对这两件事有多认真。

他的确在电影里,反思自己落入俗套的人生,但并没有在反思中汲取教训、完成人生的升华。

换句话说:他努力想表达的那些东西,他自己并没有做到。

电影结尾,程宫一穷二白,丁建国却莫名爱上、倒贴这个出卖理想的屌丝男士。



恕我智商低,无法理解这种无缘无由的爱情。

最后,我想对一些创作者说的是——

如果你真的对某件事有理想,就请拿出真实与热诚去尊重它。

也请你尊重女性,不要把女性当成附属品,当成自己圆梦(意淫)的工具。



本文由本人原创。

微信搜索添加公众号: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独立思考的影视文章。

你的点赞与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user avatar   mu-nuan-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10月11更新:大家好,我又回来更新(认错)来了。缝纫机排片早就超过10%了,至于票房超过3亿也基本上板上钉钉。既然在评论区和高票答主论过战,还有好多关心我错了该咋样的筒子们关心,我想我不回来回应一下也太怂。

错了就是错了,这个没法,水平能力还是有点问题。辜负各位关注了。

这也不是我第一次在票房预测方面引起一点点争议了。上一次是这个:观网影评人梁鹏飞:《三生三世》上映后会对战狼2造成威胁吗? 评论区也非常精彩,推荐大家去围观一下。

反正呢,这两次都一样,都是我预测某部电影票房不咋样,最后票房不会超过多少多少,其粉丝自然不服,当然要来叫阵,所以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论。说实话,这也是我逛知乎的一个乐趣,同时也是各位吃瓜观众的乐趣之一。我以后还会继续争取贡献这样的乐趣给大家。

那么,上一次说《三花》不会过6亿,这个判断是对了,而且很接近。

这次说《缝纫机》不会过3亿肯定是错了,但我强行“狡辩”一句啊,最后的结果也不会错到哪里去的。至于为什么会错,确实低估了《缝纫机》的受欢迎程度;高估了《铁拳》独霸票房一大半的可能性。

但不管如何,我这一年多混知乎,关于中国电影票房总体走势和各部电影的票房走势,相信看过我多个回答的同志们自己又判断,我就不多自我吹捧了。

谢谢大家。


——————————————分割线——————————————————



10.3更新一下:

我这个回答目前获得约400个点赞,但是评论数量达到了318条,估计还在更新中。很有意思。是我所有回答中,评论数量和点赞数量比例最大的一个。

其中要感谢 @人类买水精华 的强力贡献,他的评论已经和其他人的互动,好像也有几十条了,造就了评论区如此精彩。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有些讨论也是蛮有意思。哦,他在另一个回答里讽刺我说他指出我的一些错误我哑口无言了,其实是我看他精力这么旺盛,不想再纠缠下去了。当时说的是追龙和缝纫机,票房占比2号是否比1号提升的讨论,我根据艺恩数据晚上9点多的数据,当时确实二者日票房占比都是升高的。今天票房数据修正以后,追龙的票房占比是持平,缝纫机是从6%升高到6.2%。今天票房占比预计还是会升高。

平心而论,缝纫机其实说不上是个烂片,我在原回答中也没有说它是烂片的意思。可能我这个回答对缝纫机这部电影来说确实是负面偏多,所以有很多支持缝纫机的朋友到评论区来叫阵。

其实安啦。这个回答最高票的答案是吹捧缝纫机的,大可以去那个回答下面抱团取暖嘛。

我在原文中提到“预计《缝纫机》的排片比基本是没有可能回到10%以上了。”我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估计后面缝纫机的排片会增加的,因为一是空天猎实在是太垃圾了,后面的排片肯定会降低;二是看完《英伦对决》之后发现它不是中国观众会特别喜欢的题材,后面排片也会降低,这空出来的排片场次肯定会分流给追龙和缝纫机的。

但,缝纫机排片绝对无法增加到10%以上了,所以,它在9.29和9.30两天的表现,已经注定了最后的票房失败。我还是那句话,2亿左右,很难过3亿。据综合各方面消息,这部电影制作成本约8000万,宣发成本(包括票补投入)至少也是2、3千万打底,最终的票房收入估计很难回本。它亏损的结果估计很难改变。


-----------------------------------------原答案的分割线----------------------------------


一部正式确定大鹏滑铁卢的电影。他在国产喜剧片和中国电影中的地位,经过暑假的《父子雄兵》和这部《缝纫机》之后,将大大降低。

一个新的电影品牌的建立,光靠一部一炮而响的作品,是远远不够的。

一定得是第二部,第三部的接连成功,至少也不能太失败,才能在推陈出新的电影界彻底站稳脚跟。

吴京第一部《战狼》算是黑马,但第二部《战狼2》保底方也只敢给8亿。最后战狼2拿下56亿破各种记录,彻底将吴京推上动作片第一人。

开心麻花的第二部喜剧《羞羞的铁拳》在前作《夏洛特烦恼》的神话下,开局威力十足。口碑票房异常出色,我现在已经可以断定,票房必过20亿。所以麻花的口碑也巩固起来,地位稳定住了。

大家看看上座率,《铁拳》是绝对领先的一档。

那么,《缝纫机》呢?

电影质量就先不说。这个见仁见智,有说好有说不好,既有水军,也有黑军,乱七八糟。光是这个问题下面,水军就多得不得了。相信大家都看得出来。

咱们就直接看票房表现。首映日《缝纫机》得到了接近40%的排片,一共场次9.6万场,作为对比,《煎饼侠》是5.6万场,这个场次差距有多大?大家一目了然,首映日《缝纫机》3500万,《煎饼侠》1.3亿。虽说《煎饼侠》占了暑期档的便宜,观众热情高一点,但缝纫机的这个差距,实在不是一星两点。



再扩展对比一下,《父子雄兵》可是在暑期档首映,第一天6.4万场,比《煎饼侠》高,但票房才2500万,最终没有破亿。

而上座率方面,首映日《缝纫机》还不如口碑崩溃的《空天猎》,当然《空天猎》是从晚上6点起映,上座率是要占点便宜。但是缝纫机用了39%的排座贡献了37%的票房,也就是说,它的票房贡献率是负。所以第二天有其它强势影片上映的情况下,排片比巨幅下跌到只有6%。



排片比下降到10%以下,试问它后面还怎么逆袭?

中国电影史上票房最神奇的逆袭来自于《大圣归来》,但人家初期也有10%左右排片,后来口碑起来,一度上升到20%。

至于《缝纫机》的口碑能不能让它的排片再上升,这个相信大家心里有数。

豆瓣评分《缝纫机》是7分以下,落后于《铁拳》、《英伦》和《追龙》。在口碑上根本就没有机会。

虽然豆瓣的评分我一直觉得有点歧视国产片,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至少同档期几部电影的评价横向对比一下还是可以看出缝纫机的机会不大。

何况,同档期有另外一部同类型喜剧片《羞羞的铁拳》。这是毫无疑问被大家一致看好,很可能是国庆档票房冠军的电影。《缝纫机》如何和《铁拳》比呢?

预计《缝纫机》的排片比基本是没有可能回到10%以上了。我看它的最终票房会落在2亿左右,不会超过3亿。

立贴为证,坐看结果。


再简单说下电影本身吧。《铁拳》和《缝纫机》我都已验货,如果同时看过这两部的人,相信不难对比出差距。

一部号称拯救不开心的喜剧片,全篇都在讲情怀和理想,这看起来怪怪的。尤其是最后,要靠beyond的《不再犹豫》这些老歌,靠观众的山呼海啸,来渲染气氛,但又让人觉得蛮尴尬。因为我实在体会不到那种演唱会成功的喜悦。

喜剧片需要一个内核,我们看过《喜剧之王》以后,在它喜剧情节背后,背着的是非常沉重的主题。但是,不能搞反了。首先你要有喜剧情节,在精心设计的喜剧情节后面来展示悲剧内核,而不是你通篇想立一个理想情怀的内核,反而喜剧情节没有了。

《缝纫机》和《煎饼侠》是老毛病,笑点很尬,第一次看《煎饼侠》这种模式可能还有点新鲜,第二次就老套了。煎饼侠是大家要合起来拍个电影,然后大鹏作为串连者引出一系列人:这次是要办个演唱会,也是引出一系列人,引出的一系列人引出笑点。剧情其实很无感。

当然喜剧片可能不一定需要剧情,但这部笑点实在是不咋样。当然也还是有一些还不错的,毕竟是拍过这么多屌丝男士,功力还是有一点。然而就怕货比货,我也不怕大家说我捧一踩一,实在是,你们去看了就知道和《铁拳》差在哪里了。

我认为和《铁拳》一起上映,是个很大失误。就像撞上了《战狼2》的《建军大业》一样。

总之,就这样吧。就像年初充满期待的王宝强一样,《大闹天竺》失败以后,他短期内肯定是不用想继续导演了;这次《缝纫机》的票房失败,估计也需要大鹏短期内蛰伏一段好好想想了。

而他未来还有没有机会?任何人的职业生涯,怕就怕起点太高,出道就巅峰。


user avatar   MiHS 网友的相关建议: 
      

1007

這兩天在想一件事,今天琢磨明白了,跟大家嘮嘮:

你們覺得《縫紉機樂隊》的主角是誰?

胡亮(喬杉)?

所有勵志型的電影,包括好萊塢,最後的結局無一例外都是主角心願達成,那麼胡亮的心願達成了嗎?

胡亮的心願是什麼呢?是希望程宮(大鵬)能幫他組建起來一支樂隊去演出,保住大吉他這個他兒時的搖滾圖騰不要被地產商拆掉,那麼最終大吉他保住了嗎?沒有,最終實現了願望的人是誰呢?是程宮,程宮才是這部電影的主角,給了胡亮那麼多戲份只是為了掩蓋這片子後來鳩佔鵲巢的故事發展罷了~~


以下是原回答:


《煎餅俠》盡管水平不高但重在那種對拍電影不熟練的青澀勁兒是真的,是自然流露出來的,這種青澀勁兒加上關於夢想的內核,會讓人忽略電影語言上的稚嫩表現,把註意力放在對底層情感的表達上,然而《縫紉機樂隊》因為編劇水平的原地踏步,人物羈絆的動機嚴重不足以服人,導致敘事流程其實是連滾帶爬的,再加上“快手”一樣的賣瘋賣傻的段子,真的讓人笑不出來,觀眾其實更想看到的是一部所有演員全程智商在線的電影,無關題材,喜劇的內核是悲劇,最高技巧是諷刺,這在《縫紉機樂隊》里並沒有體現出來~~

片中的幾首歌都很給力,無論是寫作技巧還是編曲技巧均屬上乘,有這種創作水平的主角怎麽可能在北京混不出來?而且,一個遍地是技術還說得過去的樂手的城市都沒第二個人出面要保住大吉他,會因為這大半夜一場(貌似沒有費用的)演出就都聚在一起了?這個城市就成了著名搖滾聖地麽?一個白天修車,晚上還要去工地打工補貼樂隊的人會有多少時間精力放在練琴和寫歌上?我一哥們在日本白天去音樂學院上課、練琴,晚上打兩份工,凌晨回家,一天只睡四個小時,導致第一年還是吉他專業的,第二年改錄音製作專業了,因為根本就沒時間練琴,造成了演奏水平的大幅度下滑,這麼嚴肅的事情,在《縫紉機樂隊》中就表現得如此兒戲。。。煽情不是不可以,但這些非常不真實,搞搖滾樂隊本來就已經很艱苦了,還要拍得不真實,這不成了亂煲雞湯么~~

結尾用的Beyond 的歌,讓影片徹底成了懷舊與致敬,既然能寫出那麼好的原創作品,為什麼不去打造屬於自己的新經典、開創屬於自己的未來呢?

大鵬要是好好進修一下編劇,學學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學學如何能把角色個人的動機在與別人的羈絆邏輯上變得更有說服力,學學如何能在不賣瘋賣傻的前提下用更高級的幽默手法來填充電影語言,以他的人脈資源,打造一部爆款喜劇電影並不是不可能~~


user avatar   jin-wan-da-lao-hu-2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啊,有些人你没玩过乐队,就跟那儿瞎喷,真的好么?包括某些以影评人自居的废。

几个致敬你看出来了没?

@郭巍

贴了那么多海报,答案沉的都快看不到了,连于谦的超市名字都致敬一下邦乔维没看出来吧?谢天笑这些国内主流的摇滚老帮菜都来客串了咋没人提一句?所以啊,很多人你们只是在装逼和跟风。

难道突如其来的笑点不是大鹏特别牛逼的拿出来一个号称自己写的歌,all C,key A(讲真这浓浓的初学者范儿,一看就是学生时代写的,这也是个笑点),乔杉一给前奏,特么,come

as you are来了,没听出来这个梗?当然某些人的眼神儿永远在扎娜的大长腿上和她是不是马上就要和大鹏擦出火花了。

我倒不是说这部片子有多好,其实故事本身还是挺单薄的,对于很客观的批评我觉得说的挺对的。

但是,你特么一个连吉他几根弦都不知道的货,在那里扯犊子不再犹豫不摇滚,不伦不类的,国内哪个玩乐队的还是个小屁孩子的时候没组队玩过这个曲子???你在这里充什么大瓣蒜谈摇滚啊!

要我说,这片子失败就失败在这个题材太小众了,一个电影院里几个人组过队?大家不懂你在讲什么,你的情怀和绝大多数人都不在一个点上,你票房咋玩?让我说这种片子啊,就应该花点心思,弄个小众文艺片,绝对没人喷,因为你画条线,让人觉得喷就是自己没文化的时候,吃瓜群众就散了。当然票房那就彻底没了。

不过对于有些人啊,说真的我年轻十来岁,一定把吉他糊你脸上,然后跟你说特么你行你来!

大吉他拆了,就意味着现实很残酷的,就像多少音乐小愤青就都变成了老油条(虽然绝大多数都不是开发商),否定摇滚的,是这些人自己,而总是有人坚持住理想的,半个大吉他下面的缝纫机乐队就是,当然,也有新鲜血液义无反顾的躁起来,就是台下涌进来的观众。以上都是放屁,我要说的是,谁特么没因为个姑娘组乐队过啊,谁特么没因为失恋组过队啊,而且

难道不是好多乐队都是弹琴最次的人都去当主唱了么?

不过这故事讲的其实挺单薄的,我觉得不如海角七号那么自然流畅,而且,马脸为什么一定要出现在电影里?没他我觉得也没啥啊。


user avatar   huang-hao-xia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年纪大了,笑点高了,泪点却低了很多。一个人去看了《缝纫机乐队》,笑的不多,却稀里哗啦哭了好几次,以致身旁的一个小哥侧目看了我好几眼。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但是大鹏到底是玩过乐队的人,知道每个Rocker心里的“点”会在哪里,至少我被一次次击中。我不是水军,我只能贡献30元的票房,这是一次关于青春的模糊映射,谢谢大鹏,我会更珍惜和音乐有关的欢愉时光,摇滚不死。

我弹了17年贝斯,有一支快10年的乐队还在步履维艰的支撑着 ,你人生所有和这支乐队有关的决定都是它的优先级最高, 然后依然不可避免得看着它死去, 你大概就会懂我的眼泪。

国庆节值班,没事干,详细说一下吧:

---------------------------------------------------------------------------------------------------------

看《缝纫机乐队》时,我在哭什么

如此频繁的为一部喜剧电影流泪,如此性情,以致我自己都始料未及。过了一夜,没有了二刷的冲动,只想说说,观影时我在哭什么。

1,《都选C》

很奇怪吧,一首明快的流行朋克响起时,我的泪腺却被刺激了。脑海想到的是乐队第一次把原创歌曲排成型时的成就感。我第一次和乐队把原创曲目排练好仿佛已经是15年前的事情了,在破破烂烂的排练房里,三个人,把一首特别简单的歌反反复复排了十几遍,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首原创,我们终于不再是“校园翻唱乐队”,可以用原创作品去表达自己。后来到了Joytime,第一首原创也是特别简单粗糙,恰巧也有些模仿Nirvana的痕迹,但是这也代表着乐队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那种从0到1的成就感无可替代。

2,大鹏在天台上说到黄家驹

我不算是Beyond歌迷,甚至在我刚接触摇滚乐的时候,我会因为自己听的是Van hallen、Metallica、Iron Maiden而去鄙视那些Beyond的歌迷,认为他们不能被称为真正喜欢摇滚乐的人.....而时至今日,Beyond成为了我翻演曲目最多的乐队,超过15首,原因很简单是我的吉他手翠翠。第一次和翠翠同台就是临时帮忙去弹《真的爱你》《光辉岁月》,后来和他组建Joytime,听他说了太多关于Beyond的故事,愈发认同Beyond的音乐与精神。如今我们每年都会做致敬Beyond的演出,也认识了更多喜欢Beyond的朋友,大鹏说他因为黄家驹拿起吉他组乐队唱歌,是他自己的真实故事,也是千千万万中国摇滚青年的。

3.大吉他拆了

雨夜那场戏,要说泪点怎么也是在乔杉把大鹏扑在地上那段,但是我却不忍看到大吉他倒下,尽管我觉得它倒下后的造型更酷。
这是一次信仰的崩塌,人生中不可抗拒的因素太多,你无力改变它,也知道一段时间过后你会忘记,一切恢复平淡,与生活和好如初,但就是在这崩塌的瞬间,无力感往往让人丧到极点——当然如果没有信仰,就可以完美的避开这个问题,这就是另一回事了。

4.“整不整”
只是 一次简单的对话,就如同出征前提气的呐喊。
“整!” 要仅仅是为了这么一个煽情的场景掉泪,我就太肤浅了。只是这几秒的场景,让我脑海里飞驰而过许多个关于乐队“整不整”的瞬间。

2006年,在青年之家门外,我以为刚才的演出是我人生的最后一次,哪知道我又躁了十一年。

2007年,我接到电话:下学期我要出国了,再不演一次没时间了,整不整?那就弄呗,于是每天晚上排练搞了一场。两年后这个打电话的人从美国回来加入Joytime当了主唱,他就是师大爷。

2015年,乐队已经停止排练演出一年半,一起搞过致敬Beyond演出的胡鼓王主动提出加入JT,重新排老歌,再开始新的一轮创作演出,整不整?必须整。

2017年3月,只是一次随意的邀约:今年6月30是周五,你们来参加致敬Beyond的演出吧...整不整?

这无关于老男孩的音乐梦想,这是你理所当然的人生。

5.黑白两列人飞奔出来群殴

这显然是靠视觉效果营造喜剧氛围的点啊!而我想到的却是音乐路上的父母支持。
因为摇滚乐,年轻时给自己找了不少的麻烦,也让父母头疼过,但是他们从没有特别反对过。2004年,我想换一把2000出头的贝斯,钱不够,迫不得已向家里开口,爸妈并没有太多犹豫,给了。如今花钱买设备不是什么问题,他们也习惯了我在家弹琴的动静,每次我说:“今晚不回来吃了,要排练”或者“我明晚有个演出”时,他们只需说一个“好“,我就特别的满足。

6.不再犹豫

这歌太熟了,演过好多次,但是你听到旋律响起,然后看见黄贯中和叶世荣的时候,你还是会激动到不能自已。

       无聊望见了犹豫 达到理想不太易 即使有信心 斗志却抑止 谁人定我去或留 定我心中的宇宙 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 问句天几高心中志比天更高 自信打不死的心态活到老 OH… 我有我心底故事 亲手写上每段 得失乐与悲与梦儿 OH… 纵有创伤不退避 梦想有日达成 找到心底梦想的世界 终可见       

话说回来, 电影本身中规中矩,但是大鹏到底是玩过乐队的人,知道每个Rocker心里的“点”会在哪里,至少我被一次次击中。我不是水军,我只能贡献30元的票房,这是一次关于青春的模糊映射,谢谢大鹏,我会更珍惜和音乐有关的欢愉时光,摇滚不死。

我弹了17年贝斯,有一支快10年的乐队还在步履维艰的支撑着 ,你人生所有和 这支乐队有关的决定都是它的优先级最高, 便会明白缝纫机乐队就是你我的乐队。

我可以把羽毛球打到5、60岁,我可以退休后继续环游世界拍美美的照片,我可以年迈后偶尔熬个大夜看一场世界杯决赛直播..... 然而我永远不知道我的最后一次演出何时会来临。不必去深究理想的意义,有意义的永远都是你自己。

发在微博上得到了大鹏导演的回复以及官微转发:

撒花~


user avatar   yuki-40-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台湾地区陆委会的宣传微电影《最美的风景》? 
  如何看待《死侍》没有过审?怎样才能过审? 
  为什么网上买的电影票比现场买便宜很多? 
  如何看待《睡前消息》第237期,关于《唐人街探案3》日本黑帮与女性贫困的言论?日本真的那么差吗? 
  有哪些电影或电视剧的结局堪称神来之笔? 
  看完迈克尔·乔丹纪录片《最后一舞》(The Last Dance),你有什么感悟? 
  如何评价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 
  如何评价电影《富春山居图》? 
  讲述美国陆军的电影有哪些? 
  如何评价电影《正义联盟》(Justice League)? 

前一个讨论
有哪些民科、民哲的奇葩理论或体系?
下一个讨论
你见过哪些逆天的造假手段?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