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准博士一枚。感觉蹭男友热度的up接的广告的钱比我教授导师的月收入还高,突然不懂继续读书有什么用?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B站成立于2009年,至今月活是2.5亿人,而10万粉以上的UP主是1.25万人,百万粉以上的UP主是千人左右的规模,而百大UP相当于10万粉这个群体中的1%。

而目前中国每年的博士招生人数是10万左右,毕业生人数是七八万。即便考虑到学历分布上的差异,也就是大多数的B站用户并不是博士,但想要做到百大UP这个级别,难度也就是比拿个全国百篇优博略低些。

不管是B站也好,抖音也好,都没有什么准入门槛。你要是觉得那样挣钱很容易,也完全可以自己去做。你要是也能做成这样,那我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至于你在问“突然不懂继续读书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就在你的问题描述里。你说:

在我眼里一直认为知识+有钱=成功……

作为一个已经毕业的博士,我的答案是,读书最大的价值,应该就是让人可以拥有多元化的价值观。

作为北师大的文学博士,我们学校每年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里,其实you相当一部分人都是热门专业毕业的。比如小我一届的同师门研究生师妹,本科是中央财经大学的金融专业,但她就是对文学和写作感兴趣,考了北师大的创意写作专业。此外,我的博士同学里,也还有从计算机等专业转过来的。其实如果他们从事本专业,远可以比读文学挣得多得多,但她们宁可挣更少的钱,也要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

这大概就是读书的价值之一。

从更大的尺度上讲,发财这种事,运气远比努力和知识更加重要。且不说大多数文科专业的博士在挣钱这事上甚至还比不过热门理工科专业的毕业生,即便是热门的理工科专业,想发大财也得看运气。好比说,在10年前,有两个公司的offer让你选,一个是如日中天的百度,一个是刚刚租下办公室的字节跳动,你会选哪个?在当时大多数人都会选百度,而不会选那个叫字节跳动的小厂。

但同样干10年,在百度也许你到今天也就是个普通中层,而在字节说不定都可以财务自由了。然而这种成功,真的是个人靠知识和能力可以把握的吗?当年的小厂那么多,又有几个发展到了字节这个程度呢?

如果在你的成功标准里,“有钱”始终是不可或缺的一条,那么几乎没有人可以成功。因为世界上有钱的人就那么多,如今即便是一线城市身家几千万的人,大多数也都是在靠房产撑着,实际上每个月的现金流也就是几万块钱,离真正的“成功人士”也还差得远。(一个不算冷的冷知识:胡润等杂志统计高净值人群的时候,都是以可投资资产作为判断标准的)

从统计学概率上讲,学历的确与收入具有正相关性,博士的收入大概率要比本科生高。但这种高,也不过是月工资一万五和五千的差异而已,离所谓的“有钱”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如果以此作为成功的标准,那么别说你的博导,恐怕当下的院士里,都没有几个算得上这样的“成功人士”。


user avatar   tang-lin-81-22-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得知道一个道理,相比当一个你说的这种顶端UP,有个博士读的难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另外,教授这个级别带来的社会地位和资源也别被你忽略了。

2021年,博士招生10.5万人。咱们算个平均读博年龄,按25岁(22读完本 25读完硕,方便计算)。我知道博士年龄差别很大,但总是要找个平均数。

1996年出生人口2057万。也就是说,如果你出生在1996年,有0.5%左右的概率有机会读博,200个人里出1个。这还没算海外博士,算上比例更高。

那么想当头部UP呢?B站2021年一季度末正式会员1.12亿,1,12亿的0.5%是多少?大概几十万人。那么这种级别头部UP能有多少?百大属于大佬不说了,B站有60个子分区(也是刚度娘的),有的分区很火有的分区没啥人,平均一下我们来默认有6000个左右的达到这种实力的,其实应该是没这么多的。就当乐观一点吧!那么6000是1.12亿里面的什么比例,你心里应该有数了。当然还有别的平台,但考虑到别的平台也有很多用户,比例算下来也高不到哪去

所以说,当一个挣得这么多的头部UP,甭管是怎么当上的,它的难度都远高于有个博士可读。你对比的两件事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接下来是教授的收入,老师们只会告诉你每个月工资是一个很低的五位数,但一般不会告诉你他们的横纵向课题经费、外面的公司企业里挣的钱、各种讲座会议的钱……也不会告诉你不需要教授,只要是XX大学讲师都意味着潜在的社会资源,让你能够在这个社会里获得很多纯粹的高收入拿不到的东西。当然,也有老师实在不善经营或者性格比较偏执,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从你的描述中,我大胆揣测你应该是对学术圈了解很少,家里应该学术圈人脉不是很多,一路上当“好孩子”过来的。所以容易受不了这种刺激。接下来是鸡汤时间:你选择的是一条更加稳妥,下限远高于主播,中位数远高于UP,上限更远高于当网红的路线。不要被一时的这种违背你“常识”的现象搞得迷乱,选了这条路就先别想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人比人,总是路人甲乙丙丁都有比你强的地方,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但你仅凭借一个Dr的头衔,很多时候就能让人另眼相看。我亲眼看着一个B站无名小V因为无意中透露了自己是985的,几天内涨了几千粉,切片几十万播放量。说明什么?大家还是认学历的,学历高自带一层光环。所以不用慌,按部就班地读就是了。

但我更担心的是,如果一个离你十万八千里的网红都能让你受到这么大刺激,那你准备如何看待你的同学朋友,他们一个个成家立业,今天有人晒升职,明天有人晒加薪,后天有人幸福地抱着双胞胎,你会不会受到更大的刺激?他们很可能成绩不如你家庭不如你,按看起来一个个都比你一个目前为止很可能什么都没有的博士强,那你会怎么想?你的问题在,一路都太顺了,会让你顺利到认为“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但是到了这个年龄,没有什么真的是水到渠成的,没有成绩单排名,各种机缘巧合很可能成为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你又选了一个“后期英雄”,在你低着头走路时候,别人的前中期英雄已经(至少在朋友圈里)杀疯了,你能保持淡定吗?你能相信自己一定能发育起来后期carry吗?

从拿到硕士录取通知书那一天起,世界就是“不讲理”的,千人千样,八仙过海,千万不要用任何单一的坐标去衡量,会让你过得十分辛苦。读博期间,一定要找个能专注进去的爱好,那样让你至少有办法暂时逃避这种灰头土脸和光鲜亮丽的比较。然后,少跟别人比,亲朋好友有好事就祝福,社会活动有条件参加就参加,多想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不是“人比人气死人”,生活能舒服很多。最后就是,如果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该哭哭该骂骂,别憋着,像你问出来这个问题就很好,比你自己反复想越想越不痛快好太多了。

看了看别的回答,画风是不同。在这个局中的人最懂同在局中的人,我不给你灌什么初心什么理想什么情怀,想有钱想住大房子想受人尊敬是天经地义的事。袁隆平喜欢买豪车,就负了初心吗?显然不是。即使只从现实来说,有博士学历也是在学历这个维度能显著提升挣钱住大房子受人尊敬概率的事。现在无非是还在发育,可能有别人比你先拿到一些而已。不用着急,也不用以什么清教徒的标准要求自己,科研以外做个俗人挺好的。


user avatar   zhao-g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别拿一股普通知识分子跟百大up主比啊。

你有本事拿全国百大科研人员去跟他们比?看看能到这个档次的人,如果愿意要钱可以有多少钱?像袁隆平袁老那种,自己不太在乎钱,都有的是人努力想给他钱好蹭点热度,人家还得防范着别被蹭了。


每个行业都是金字塔,要比较,可以比较上限,比较下限,比较大概平均值。但你不能拿自己行业一个普通情况,去比人家的上限。这就太矫情了,敢情别的行业干到上限,都不配超过你行业一个普通人吗?


user avatar   divinite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比较职业之间的前景,对于个人来说是极其困难的。

一方面,除了自己所在的行业之外,看其他的职业,看到的都是吃肉的,这就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差;因为在自己的职业里看到的往往比较全面,有吃肉的、有挨打的,还能大约看到吃肉和挨打的比例是多少;但是看其他的职业的时候,挨打的往往就看不到了,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

另一方面,宏观统计上的那一点点差异,落在个人身上的影响几乎就是没有的。你在网上看到各种统计图表,比如:

高收入群体硕博明显大于本科。再看具体专业收入比较,高学历的优势也很明显:

但是,这些差异落实在具体的人身上,几乎就是感觉不出来的。因为人和人之间能力,家境和关系上的差异,远远大于统计中这么一点差距。疫情期间经常说的:时代里的一粒沙,落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山,也是一个道理。都说疫情来了,全球经济下行,但是借着疫情事业大跨步,实现财务自由的人也多的是。在个体差异面前,大数据统计甚至于连个人决策参考的价值都没有,主要是做宏观政策讨论的时候才会有用。

要看到在统计中,包括了所有的水的、平庸的、优秀的,家境好的,穷苦的……各种各样的人的抽样,这些个人的重要特点,都被统计当做随机因素而互相抵消了,结果看到的就是一个平均值的差异,但是现实中恰恰是这些个体的随机因素决定了人的境遇的差异。甚至于严格来说,我们都不知道读书是不是对提高收入有用的——因为完全可能是因为有一些比较聪明的人会选择去读书去给市场发信号罢了——这个话题就是今年经济学诺奖得主研究的,至今还没有定论。

所以学历这个东西,并不是“我读到了这个学历就能怎么样”的。有的人提拔的火候差不多了,就差一个博士学位,否则资历总觉得还有点软,这个学位就是价值千金的;有的人别无其他更好的出路,只能去读书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那学位价值就低了一些。

回过头来说你的导师和百大UP,这种比较就是完全不对等的,就像拿普通的科学家和明星相比一样。大部分导师们的收入确实不高——横向课题接的飞起的当然有,但是这个在高校里面都是少数,大部分人因为专业、性格的原因,还是指望着工资+学校提供的福利来生活的。但是要对比Up的话,Up们可是任何工资、福利和保障都没有啊?!

任何一个百大的Up号做起来,也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一方面内容确实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粉丝,同时也赶上了平台的扶持和热点话题。非要类比这个人数的话,每年新增的百大Up不到50个人,因为每年都有不少之前已经上榜的老选手;而每年中国新增的科学院院士大约就是50个人,有的时候还多于50个人。

都是每年晋升五十个人,你拿百大Up和新晋的中科院院士去比较,是不是反过来就觉得心理平衡了,科研的性价比也没那么低了?

以己之长,度人之短,然后感慨自己怀才不用,这个心理会让人不幸福的。


user avatar   kuo-san-xing-bai-mo-se-m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混淆了很多概念,把自己混魔怔了。

由于 biliob 被 B 站强关了,因此我只能用2020年的数据来分析,看看题主的混淆了什么东西。

根据B站2020年财报,B站月均活跃创作者为180万,「活跃创作者」几乎把已经停更或者随手传几个视频的人排除在外了,可以认为是已经成为或者想要成为up主的内容创作者。

再根据这个视频显示的数据,B站百万粉丝UP总共有601个。

这意味着,在B站这个视频创作环境中,成为头部UP,也就是题主所谓赚的盆满钵满的UP的成功概率是0.033%,大概是千分之三的概率。

任何一个领域,你能成为千分之三的那群人,不赚的盆满钵满?

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推测,中国程序员数量大概有600万(没错,常年上知乎你会以为遍地程序员,实际上数量很少),如果按照B站百万UP的比例来算,全中国只有不到两千个程序员属于头部程序员,具体到公司职位,大概就是阿里P10以上的水平,还有大把做技术合伙人的创业者,这些人早已经股票拿到手软,没有财富自由也已经在财富自由的路上了,赚的比干自媒体的多不知道多少倍。

B站百万UP的收入中位数 @冲浪普拉斯 说的很清楚了「阿里P8水平」,打包完大概年收入200万左右,以阿里 P10 的难度,拿阿里P8的收入,你确定这值得羡慕?

还有我告诉你,当百万粉丝UP的压力远大于阿里P8(即使P8也不轻松),被粉丝喷抑郁的UP真不是「抑郁症财富密码」,不少人真是有抑郁症的倾向,粉丝难缠、内容难产、甲方难伺候是常态,天花板还低。

最后,我郑重告诉你,大学教授>>职场程序员>>Up,用手下的学生打几乎免费的零工,去校外接各种项目赚的盆满钵满是常态,因为我就当过这种廉价劳动力,老子在华为实习拿的一个月工资比给我导师打一年工都多,大学教授可比资本家黑心一万倍,资本家顶多想少给你钱榨取剩余价值,你跟资本家还能谈钱的,你是有议价权的,大学教授直接用手里的权力让你当廉价劳动力,你连议价的资格都没,这就是大学教授更黑的地方,更不用说大学教授的社会地位和人脉了,你完全本末倒置了。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们先说一下这个广告赚钱的机制。我在知乎的粉丝一般,我在另外的某平台大概有七十几万粉丝,我平时也会有一些钱还挺多的广告,但我要说明一下,单价,不表示总量。明白?比方你知道一个Up主一条广告可以收2W,而你的导师月薪1W,表面上看起来拍一条视频远用不着一个月,理论上可以日更一条,那一个月岂不是有2*30=60W,但事实上,Up主并不是天天能接到广告,所以虽然每条2W,但有可能两个月才接到一条,其他时候非但没有钱,还需要自己贴成本制作视频维持热度。看明白了吗?

也就是某个厂告诉你他们利润率高达50%,但依旧不赚钱,为啥?因为单个产品利润率50%,而一年没卖出几个,那总量也不够呀。所以光看单价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要看总量。

其次,读书有用处是因为,那是一条保证了大多数人都能走得出来的大概率的路。比如你看有人蹭Up主男友的热度,你为什么不去蹭呢?因为你既没有热度,也没有有热度的男朋友,那这条路对你就走不通,而有热度的人毕竟是小概率,且可遇不可求,所以对于多数人来说,成功概率没有保证。但读书不同,你考到高一点的学历,毕业找到个一定级别的工作,这是有概率保证,且有成功路径可循的。所以多数人都会走风险规避的,概率更高的路,而不能寄希望于自己总是那个天选之子。

最后我想说,你的导师月薪只有1W多,但问题大学老师一周可能只需要上四节课,其他时候就是空余时间。他可以用这些空余时间干别的事挣钱,甚至,他还可以自己做Up主,把你羡慕的那份钱也挣了,同时还不耽误大学老师很高的社会地位,还不耽误旱涝保收的1W多月薪,还有寒暑假,他的子女还可以优先进入这个大学的附小,附中(往往是当地比较好的学校),还可以在大企业兼任监事和独立董事……反正无论名或利,他捞到这些东西的地方还是比一个蹭男友热度的Up主多很多的。

你之所以有题目中的疑惑是一方面你狭隘地把赚多少钱看成了人生的全部价值,这属于三观问题。而另一方面,你把大学老师想得过于简单,就盯着那1W多月薪,这属于视野问题。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非是和刘墉干净又卫生或者大猛子这样的,凭着一两个人就能把运营剪辑文案摄像什么的包圆了的百万粉UP,才能轻松靠做视频赚到很多钱。

而且百万粉的大猛子一样的在工地继续当牛马,做视频对他的生活还产生不了质变到无需抛弃自己学了这么多的土木工程。

做视频对他来说只是额外的几十万收入而已,他不可能保证自己永远在风口上,并且接的到商单。

而开大货车的刚哥也是,经常高强度加班运货,其实他完全可以拍的更轻松点的。

刘庸自己本职外贸工作一样在做,并且疯狂利用当前的高人气变现,非常low的广告也接。


user avatar   xia-tian-55-6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让你导师注册个抖音号,然后晚上去直播,也别太难,就讲一些基础的东西,偶尔幽默吐槽一下。

我保证一场下来的打赏不低于1W。

或者让你导师注册个b站号,然后做视频去讲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我也可以保证过不了多久你导师就可以靠接广告月入过万。

别不信,作为一个做过知乎号,公众号,以及现在靠做影视解说吃饭的人,我可以摸着良心的告诉题主:学历越高知识储备越丰富,越容易起号赚钱。

等你真正做账号后你就会发现难的不是爆款,而是持续输出的能力,那么这个能力来自哪里?

学历。

知识。

阅历。

题主也不必困惑,up主跟博士生导师本来就不是同赛道,比较起来没有意义。

up主之所以能赚钱是因为互联网把内容传播到了更多的人,有了流量也就受到了广告主的青睐。

而你的导师如果愿意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去放大自己的能力,把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我相信效果肯定不会差。

如果题主了解短视频行业就会发现很多的up主学历并不低。

比如b站法学大V罗翔老师。

罗老师之所以能火正是因为他的知识储备。

再比如知乎以及抖音大V温义飞,温大靠输出财经知识积累了一千多万粉丝,就单直播卖课,收入就不会差。

说这两个例子只是想说明一点,高学历的人做视频真的就是降维打击。

持续输出能力就能吊打很多up主了,只需要如何接地气的(说人话)把观点表达出来,效果肯定不会差。

所以说题主,没必要疑惑,只是你们选的路不同罢了。


user avatar   dai-bin-8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劝你真的别读博士了,把机会留给别的人吧。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做 up 主接广告、做网红直播带货,都挺有难度,在这个领域里的难度,未必比你读博低。那么多 up 主,真正能赚钱的也只是少数一些人。

说实话,可能你除了会读书,其他方面未必比别人强。所以你继续读书,是因为你就是得走这条路,其它路对你来说未必好走。

比如现在你别读书了,去做 up,你觉得自己也能赚钱么?如果没有信心,就好好读书,把自己擅长的做好。

真正好的状态是别人挺好,你也挺好。而不是看不上人家,觉得自己有优越感,又和现实有差距,只能让自己烦恼。

实打实做好自己的职业发展,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




     

相关话题

  努力让自己变得合群,需要怎么做? 
  为什么很多人很努力却还是过得不如意? 
  你怎么看「努力是没有用的」这句话? 
  是什么信念什么理由让你如此努力的活着? 
  初二再努力学习还晚吗? 
  努力了就一定会有结果吗? 
  年过 30,现在努力还来得及吗? 
  人这一生为什么要努力? 
  有哪些只有远行才能收获的改变? 
  你们是怎么考上 985 的,每科多少分? 

前一个讨论
女子相亲吃火锅花千元被要求 AA ,女方称不能理解,转账后已拉黑,如何看待相亲吃饭费用 AA ?
下一个讨论
女生背 LV 能在相亲或者工作等社交场合中加分吗?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