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 2021 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全屋智能战略升级发布?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第1页

  

user avatar   wjn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半年前,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首次发布,迎接他们的是将信将疑,甚至还有冷嘲热讽。

在一个全新的产品领域,被怀疑和否定是先驱者的宿命,华为当然也不会例外。而且现在回头去看,上次发布的内容还相对比较模糊,遭遇不信任的声音也是在所难免。

但华为全屋智能在10月23日发布的内容则开始具备越来越多的细节,且很多新的方案都是对先前方案的复盘、总结、提升。可见这半年来,华为全屋智能一刻也没有闲着,不断在调整自我。

我们首先简单总结一下这次升级都体现在了哪些点上:

  • “4+6子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 中控屏的引入和智慧生活App大改版;
  • 智能主机的功能及能力升级;
  • 基于子系统的场景化服务

子系统:全屋智能的重要框架

我前面列的升级亮点,是与华为全屋智能升级发布会内容相反的。因为我个人觉得这次最大的亮点就是子系统的建立。

我们首先简单了解一下什么是子系统,以及他到底为全屋智能带来了什么?

什么是子系统?

依照全屋智能系统的视角不同,华为将其分为了“全屋型的4”和“空间型的6”,合称为“4+6子系统”。

  • 全屋型的4:网络、能源、水、安防
  • 空间型的6:照明、遮阳、冷暖新风、影音、家电、家具家私

这么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呢?

“4”是以整个家庭为单位,他们的布局和运行都是整体来评估。你不可能说客厅做好安防,卧室可以置之不理;或者说我这月客厅用了100度电,卧室用了30度电,我得分开交电费。

“6”的部分则是非常私人化及因时因地变化的:主卧朝阳,次卧不朝阳,那么两间房的遮阳和空调都会有不同;老人好静,年轻人爱热闹,影音的需求又不同。

华为全屋智能的体系架构“1+2+N”这次将“2”定义为了“中控屏”和“智慧生活App”,都是与用户交互体验最直接的第一道“窗口”,这个改动再次体现了华为“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

“N”在这一版则是“4+6子系统”,需要强调的是——“N”在这里不局限于10个子系统,而是子系统下单品的不断增加。


子系统的意义是什么?

先谈用户端,就是更便于理解和管理。

就算是10寸中控屏,UI界面依旧无法一屏显示完所有内容,主界面只能显示一些常用的管理功能,其他的管理就归纳到了子系统内。所以子系统就像是目录,便于用户去管理一些不常用功能。

如果以我们后面讲到的中控屏来理解,客厅的大屏可以总揽“4”和“6”的大局,“6”的部分则交给卧室的小屏就好。

因为有了子系统,我们在前期就能快速完成规划设计,哪个子系统需要预留,哪个子系统可以做一些增减?用户和设计师都能快速到达自己想要的细分区域,而不是拍脑袋行为,想到什么是什么。

以上是子系统对用户端的作用体现,但子系统更大的价值是在于为商业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参考性和指引性。

对商业端而言,子系统是定下了一套标准和指引。

比如全屋智能首次发布之后,就有人吐槽说“家电厂商凭什么要加入鸿蒙生态?增加成本不说,还要因为拿不到数据而受制于华为。”

这种担心当然是合理的,特别是单价本就不高的产品,厂商和用户都在意智能化之后所付出的成本翻倍。

全屋智能包含的单品如此之多,大家所涉及的智能化需求差距也很大。华为划分出如此详尽的子系统,就是不对单品搞一刀切,而是依照需求定标准。

供水和能源方面的单品更侧重于安全性,影音方面的单品更侧重于智能性和交互性,有了这个子系统体系,用户能以此为指引,了解哪些产品选“鸿蒙生态”单品更好用,哪些产品则是可有可无。

厂商能了解到我自己的产品在华为全屋智能系统中权重几何,我加入或者不加入鸿蒙生态的利弊各有什么。

比如灯具这一类产品,不必每个单品都需要控制模块,那就把控制驱动模块交给系统来完成。灯具厂商不用增加成本,用户和设计师可以获得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不是非要选有控制模块的灯组。

如果你是空调厂商,因为担心“被吃掉”而不愿加入鸿蒙生态,只要你的接入协议和品质标准符合鸿蒙生态的要求,一样可以被华为全屋智能体系所接纳,甚至还可以实现一些简单的智能化控制。

但如果用户有更高层次的智能化需求,那么这样的产品在功能性方面肯定不如已经加入鸿蒙生态的产品。最终的选择权就交还给了单品厂商和用户自己,华为要的是系统的销售,而不是在一个LED灯或者一个传感器上与厂商争抢利润,最后变成叠加成本让用户买单。


中控屏:用户交互的重要窗口

过去我们一谈智能家居的控制端和信息端,大家第一个反应就是用手机。可如果你与全屋智能的交互一刻也离不开手机的话,这无疑是增加了用户的使用负载,破坏了体验,属于典型的开倒车行为。

全屋智能的核心点是应该以用户为中心,而不是以手机为中心的。所以中控屏的引入,就是为系统交互的全方位能力补上短板。

华为全屋智能的“一空间一屏”是一个高度集成化的产品理念,过去我们的房间里有灯开关,空调开关(遥控器),分散且不美观。

现有有了这块中控屏,我们能通过这块屏做些什么呢?

  • 完成一系列的控制:灯光、通风、空调……
  • 获得一系列的信息:温度、湿度、空气质量……
  • 随着技术进步,还能将影音媒体等功能都放进来。

在客厅入户处的中控屏则能实现基础功能以外更多的功能:

  • 物业管理的功能:停车位情况,与门卫及物管的对话,水电异常情况……
  • 家庭内部各个空间的信息获取:有没有房间过热或过冷?水电气和安防是否正常?
  • 小朋友在家对电视、电脑、Pad的使用情况等等。

中控屏在不同的空间还可以做不同的个性化内容服务:厨房的中控屏会告诉你上次清洁油烟机已经有半年了,你得安排时间约师傅来清理了。书房的中控屏会提醒你12点应该休息了,走之前记得准备好明天的文件……

通过“主机+中控屏+网络系统+其他设备”,整个家的空间内就变成了一个体积庞大的智能终端,我们与中控屏的交互就是在操控这台智能终端。

既然有了中控屏,手机和“智能家居”App是不是就不重要,甚至不需要了呢?

鸿蒙手机上的一碰弹出的卡片会被弱化,但“智能家居”App不仅不会弱化,反而会得到加强。因为你总有不在家却需要与全屋智能交互对话的时候,也有手机正好在手里握着,点开手机屏就搞定交互的时候。

手机屏与各自空间里的中控屏并不是竞争的关系,而是合作、互补的关系,这两者以及其他的任何一块屏都是为了服务于人,而不是驱动人做系统的“服务生”。

不过“智能家居”App目前在功能性、易用性方面都还有较大空间,华为全屋智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目前也在着手做升级改版的工作。

智能主机:全屋智能的核心

半年前第一版关于主机的介绍,侧重点在谈我这个硬件多厉害,规格如何能满足这套系统。

但不客气地说,用户感知是不强的:你说你厉害,你倒是告诉我如何厉害啊!

而这次的发布内容就具象多了,会告诉用户,我这台主机有以下特性:

  • 稳定性很好,可以达到99.99%的电信级可靠率。
  • 算力很强,就算家里断网了,你还是能掌控家里的系统。
  • 可以搭建以家庭为单位的本地化存储,实现“家庭云”功能,既安全又方便。

看到第二点,我忍不住不厚道地笑了。我一个朋友在家里装了一套智能家居系统,结果某晚断网,他硬是全屋亮着灯睡了一晚上。所以系统的稳定性及备用方案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关于华为的通信稳定性,我认为大家完全不必纠结,作为通信起家的华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的连接能力出问题。真要有这样的产品,都不用各位用户开口,他们自己的“心声论坛”就已经发动讨伐了。

场景化控制:全屋智能的“主题”

如果我们将子系统理解为全屋智能搭建的软硬件系统,那么场景化控制就是类似我们在手机里选择的“主题”一样。

全屋智能所理解的人与家的关系,绝不是用手机或者中控屏开关、调节某个单点的单品,而是要充分结合时间、气候、用户身体状况等多项参数来自动提供解决方案。

比如“瑜伽课模式”,你只要在智能手表上按下瑜伽课,智能手表就会通知主机,将空调调整到你喜欢的温度,打开智慧屏电视自动转到瑜伽课教程,灯光也调整到你之前确认过的光线亮度,你唯一就差还有一个机器人给你铺好瑜伽垫了。

比如说你要为妻子准备一个浪漫的结婚周年庆,可以在房间里准备好了蛋糕和鲜花、礼物。在女主人开锁被识别到身份的刹那,先是灯光从大门处缓缓亮起温暖的黄光,客厅音箱里放出你们都喜欢的情歌,一盏射灯照亮鲜花和礼物,智慧屏里开始播放你们婚礼的录像……

这一切,都不用你再手忙脚乱地去跑动跑西,只需要你先花一点心思提前定制好“浪漫庆祝场景”就好。


总结:全屋智能是必然发生的消费升级

十多年前,智能手机刚刚出现。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人都觉得这玩意意义何在?手机不就是用来打电话和发短信吗?

拍照?拍照肯定得单发啊,至少也得是卡片机。但如今手机影像的普及和强大,告诉了我们智能手机的功能边界大到不可想象。

当下觉得全屋智能无用的群体,大概也就是这种心情。房子就是睡觉、吃饭的地方而已,至于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吗?

但随着社会职业的分工变革,比如SOHO工作者的出现,家已经开始要兼具工作的属性。2020年以来,大家又发现家还得承担学习的功能。我们将社交的功能搬出了家,但又在将其他的功能搬进来。

从App商店的下载数据看,健身、教育、办公类的App下载不仅增量迅猛,而且所发生的场景也多为在家居中。只要人类对居住品质的追求不停步,那么全屋智能的需求就注定会到来!唯一的差异就只是像智能手机一样,从旗舰机到入门机而已,但都会有各自不同的市场。

正如这次华为开发者大会的slogan:未来有迹可循!

万物互联是已经看得到的未来,家庭作为众多智能终端的载体,自然不该也不会缺席。年底时候,华为全屋智能还会有新的主机发布,到时候又有什么新亮点呢?我们静静期待好了!


user avatar   zombiewri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上半年四月的时候,我用了一万多字的篇幅向大家介绍了智能家居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华为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在行业中是个什么水平。

彼时我的讨论还是围绕着PLC方案,与现在其他方案的优缺点对比。

简而言之就是,PLC方案有着极为领先的稳定性,而稳定性是形成系统性的基本前提,如果未来会有一个生长成为茂密雨林的物联网系统,那么它几乎一定会是基于PLC方案的。

但那个时间节点,我们对于华为全屋智能还是有两个核心的疑问。

第一,华为的物联网生态究竟能不能拉到大玩家入局?为什么大家要和华为一起玩?

第二,全屋智能还是挺贵的,谁来买单,谁会买单,全屋智能如何触达受众群体,它给予用户的价值是什么?

以我对物联网领域的了解,这两个问题怎么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去思考和解决。

但是没想到在短短六个月后,在为期四天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我能看到一个接近完美的答卷。


首先我们说物联网时代的系统,我要做一个物联网操作系统,其实无非就是让他们可以以一定的逻辑跑起来,这个毫无难度。

最难的点其实是生态。

如果我是硬件厂商,我有一整套设备,我有大众认可的品牌,硬件互动的逻辑如此简单,我为什么不自己做呢?

这个不是抬杠,而是物联网行业完全无法解决的一个死结。

每个品牌都有自己最擅长的品类,中国这么大,甚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强势的品牌。

如果出现一个平台,全国都用,但是它偏向某一个品牌,那么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现有的所有物联网操作系统,几乎都是封闭的,自有的,第三方产品大多都是小品牌。

为什么呢?因为平台方太强势了。

我用了你的平台,如果你回头自己做一个产品替代我的产品呢?我这不是为人嫁衣吗?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做生态的前提是做信任。

那么华为有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HDC前,美的基于开源的 OpenHarmony,制作了自己一整套的物联网操作系统,并且美的接入鸿蒙的设备已经高达两百多款产品。

龙头企业率先使用OpenHarmony开发自己的系统,这是为了让OpenHarmony成为物联网时代的谷歌,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其实不仅仅是美的,家电行业各种大品牌,细分领域龙头很多top100级的公司,都是华为全屋智能的合作伙伴,现在已经有4000+的单品能在这个系统中使用。

但是如果仅仅是能做到互联,似乎这些公司自己原本的智慧互联也在就可以了。

和华为合作特殊之处在于哪呢?

华为把物联网原子化了。


这个概念听着太过于玄学,不太好理解。

我们从大的概念往下推,一点一点把这个概念讲明白。

华为全屋智能升级后的战略为1+2+N。

1就是全屋智能的中枢,可以实现数千平米的PLC(有线电力网)+WIFI6覆盖,电信级稳定性高达99.99%。

同时模块化的主机也可以根据需求来拓展功能,比如升级算力可以从K级到百兆级拓展。

主机采用本地化存储,实现端到端加密,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除此之外依靠电力网实现的本地网络,还可以实现断网可控,本地场景联动等特性。


2就是用于控制全屋智能的硬件和软件。

软件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智慧生活。

硬件则是接下来十二月会发布的智能中控屏,每个屋子里都会有一个可以操控屏幕。

而N就是N个子系统。

这个子系统是一个新的概念,分为全屋子系统与空间子系统。

全屋子系统指的是这个子系统会覆盖所有家庭空间,比如网络,安防,用水,能耗。

空间子系统则是照明,遮阳,影音,家电,家具家私,冷暖新风

空间子系统是什么呢?

从PPT上的定义可以看到,是对智能单品的树状归类器。

这个概念有点拗口,其实很好理解。

比如影音+遮阳+照明+沙发,肯定就是客厅,它不会是厨房。

厨房是什么呢,厨房就是厨电+用水+照明,这三个子系统加起来肯定不会是寝室。

所以PPT里面说,子系统是客观的,稳定不变的。

指的就是这些子系统是由固定位置的设备组合起来的,他们可以定义空间。

为什么要稳定呢?这也很好理解,比如扫地机器人这种每天四处乱窜的设备,它肯定不会被用于定义房间。或者吸尘器这种随手用随手放的东西,也无法定义空间。

但冰箱肯定在厨房,卧室里肯定有床,马桶不会装在书房里(当然马桶上虽然更适合沉浸式阅读),这些都是可以定义空间的设备。

那么子系统的价值在于哪呢?


首先对于开发者而言,它更容易理解了,它进一步将全屋智能整理成了一个树状展开的大系统。

比如一个智能灯具,几个维度就可以完全定义它的状态和品类。

开关,色温,颜色,亮度,定时,基本这五个参数就能完全搞懂它是个什么灯。

同时华为自研了灯具的驱动,统一了与灯的接口,即插即用,接入后灯所有的能力都能被调用。

有什么用呢,我举个例子。

智能灯现在有个比较高端的功能,叫日出日落,它可以模拟人所在时区地区的阳光情况,给予使用者正确的模拟色温,让身体的生态钟更自然。

以前只有中高端灯具才有这个功能,因为灯要自己联网,自己计算。

而在鸿蒙的语境下,主机负责计算,灯具被调用能力,听指挥改变色温就可以了。

再举个例子,家里老人有高血压,那么戴上华为可以检测血压的表之后,也可以将血压设置一个范畴,超标的话联动家里的灯变红,那么所有人都知道:

好,老太太血压又高了,我们得悠着点。

当然这是我想的两个小场景,未来如果开发者基于每个全屋智能,做出了全套的光效与智能健康的结合,那么这就是物联网时代的APP,可以上架直接卖钱的。


与此同时,这也代表着我可以在所有地方,借助不同品牌的产品,实现类似的效果,而不存在某个产品垄断一种能力,拥有特权。

在一个省份,我用A品牌的灯,B品牌的窗帘,C品牌的沙发实现的效果,在另一个城市,EFG品牌同品类的产品只要做了开发,就也可以实现同样的效果。

为了让不同级别的设备,可以在统一的平台上流畅的跑起来,华为与11家公司合作了28款芯,11家公司合作了20款模组,将开发的流程简化到了接入预集成方案,即可开始功能开发。

这就是华为全屋智能新战略的先进之处。

它充满了一种不歧视的技术主义情怀,在以一种大统一的心态做一个普惠的事情,帮助大中小型合作伙伴搭建从硬件到数字化的桥梁,再将硬件的能力原子化,融入到Harmony OS里面,成为庞大能力池中的一部分。

大公司有着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产品开发能力,但中小合作伙伴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基因。

物联网操作系统是前所未有的东西,没人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会成为什么,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里面可能会诞生全新的百度,阿里巴巴,微软,苹果,甲骨文,IBM。

我们现在不是已经看到了物联网时代的开源系统,OpenHarmony吗?

为了看到这样一个绚烂的未来,华为必须先构建一个生生不息的上游生态。


同时为了搭建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世界,华为也要同时全方位推进所有业务。

硬件上,不断接入新的合作伙伴,将更多传统的厂商拉入数字世界。

软件上,不断打通不同设备之间的壁垒,用软硬件的方式将他们链接,思考物联网时代的全新业态。

在C端,不断开新店,增加对消费者的直接触达,让全屋智能可看可玩可生长。

在B端,与酒店,学校,政企,开发商合作,提供前装后装,完整且不断演进的解决方案。

在手机业务受阻之后,汽车和全屋智能已经成为华为终端力推的两大新支柱。

对于华为来说,全屋智能已经搭建了全新的框架,必须全面推进,形成一往无前的强大势能。

这不是一个单纯的电器互联平台,也不是做消费升级。

华为全屋智能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名字,当华为改造的智慧城市公司学校越多,整套的智慧小区越多,接入的硬件越多,开发者越多,原子化能力池越丰富,软件链接能力越强,消费者越来越认同。

现在的华为全屋智能战略还会再升级,完成从量变进一步引起质变,实现五年五百万套的目标。

10月30日前,全国将有15家华为全屋智能授权体验店正式开业,覆盖北京、武汉、长沙、温州、合肥、成都、南京、福州等15个城市。

发布会上华为表示今年年底完成50+城50+店建设,做到一城一门店。

我相信随着中国几大家电巨头的接入,以及Openharmony得到更多应用,中国将在物联网赛道上迎来一次本质上的阶梯式跃进,这次形成的优势将是其他国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追上的。

这是华为的机会,更是时代的机遇。

打不倒华为的,只会使他更强。




  

相关话题

  小米 10 至尊版的实际体验怎么样? 
  有哪些特别扯淡的智能硬件? 
  荣耀 60 搭载骁龙 778 居然定价 2699 起,这个价格值的买吗?如何评价其定价策略? 
  如果信息与物质能相互转换,将会解决哪些问题? 
  就考研来说,华为平板+M-pen和ipad+apple pencil应该怎么选择,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我买了 6899 的华为,别人问我价格以后的第一反应就是 : 为什么不买苹果? 
  选lumia950还是lumia950XL? 
  当科技发展到就算一个人只选择一个方向,却终其一生无法达到最前沿水平时,会发生什么? 
  有没有哪种机械装置的设计用了很多年后突然被某个奇思妙想改进了? 
  雷军提问:未来几年,科技领域会有哪些重大突破?将会为哪些行业带来新机遇? 

前一个讨论
2021年「双十一」,有哪些投影仪值得入手?
下一个讨论
有哪些系统性的适合入门的英语语法书?





© 2025-0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