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在自己手中的缓冲才叫缓冲,握在别人手里的那叫太阿倒持。
何等脑洞能脑补出“北汉是宋辽缓冲带”啊……
来您自己看看这图,这是TMD“缓冲带”啊,是打进你周/宋的一颗钉子?
而且宝贝儿,河北那边是一马平川,契丹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北汉所在的山西那是个什么状态?那是表里山河之地,从春秋开始就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1]
山西之形势最为完固。关中而外,吾必首及夫山西。盖语其东则太行为之屏障,其西则大河为之襟带。于北则大漠、阴山为之外蔽,而勾注、雁门为之内险。于南则首阳、底柱、析城、王屋诸山滨河而错峙,又南则孟津、潼关皆吾门户也。汾、浍萦流于右,漳、沁包络于左,则原隰可以灌注,漕粟可以转输矣。且夫越临晋,溯龙门,则泾、渭之间,可折棰而下也;出天井,下壶关、邯郸、井陉而东不可以惟吾所向乎?是故天下之形势必有取于山西也。[2]
往前推三百五十年,是李渊太原起兵,一鼓作气打进关中做了皇帝;往上看几十年有后唐庄宗李存勖据守河东与后梁对抗,最终数战而平天下;石敬瑭据太原,对着契丹人叫爸爸最终建立后晋;刘知远据太原,趁契丹灭晋天下大乱建后汉。那么问题来了,这么个玩意你放在那,你放心么?
所以说整个唐末五代争霸的主线乃是梁晋之争,河东的地理优势太大了,任何人都没法忽视这个地方。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缓冲带,而是五代中三朝的龙兴之地。
我猜有人肯定是被所谓的赵匡胤“先南后北”战略给迷惑了——续资治通鉴长编里确实有这个记载,不过问题在于……
赵匡胤自己也没把这个所谓的战略当回事啊!
赵匡胤对北汉的基本估计,是北汉易守难攻,如果不惜代价非要一决雌雄,那有概率是能赢的——可后边的契丹和周围一圈小国还要不要打了?所以你去翻长编,会发现赵匡胤始终追求的都是如何以较小的损失把北汉拿下,所以只要对北汉的战事稍有不利,赵大就会带着人马转进。开宝元年九月,刘继恩被杀,赵匡胤带人猪突猛进想趁着北汉权力移交的混乱当口火中取粟。这次战事最搞笑的地方在于两点:
第一,就在这次开战前不久,赵匡胤刚跟赵普定下所谓的“先南后北”的统一策略
上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边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彼弹丸黑子之地,将何所逃。」上笑曰:「吾意正尔,姑试卿耳。」於是用师荆、湖,继取西川。[3]
赵匡胤:我寻思应该先南后北。
大臣:刘继恩死了。
赵匡胤:分个屁先后,来人给我干丫挺的!
第二,俩月之前赵匡胤正想方设法地哄刘继恩从河东出来跟他正面决战,被拒绝之后装X说哎,我就留着你又能怎么样呢?
北汉天会七年,宋帝使邢州人盖留来谓帝曰:「君家自与周室有隙,何预我事?胡不改图,使一方之人困苦兵战!契丹多诈,终不足恃,君必欲中原,何不下太行,与君疋马较胜负於怀、洛川。」帝遣留归,曰:「为我谢赵君,余家世非叛人,欲存汉氏宗祀耳。土地士马,不能敌君十一,安敢深入?君欲决胜负,当过团栢谷来,背城一战。」宋帝笑曰:「存之何害?」终帝世,宋帝不复北伐。[4]
然后过了俩月,听说人家刘继恩死了,这回不在那“存之何害”了,点齐兵马,上!
这场大战从开宝元年墨迹到开宝二年,兵临太原城下,有了;石岭关大败契丹,有了;久攻不下的时候殿前指挥使都虞侯赵廷翰带着人准备组织敢死队,赵匡胤表示我靠,这可不行——所谓“汝曹皆我所训练,无不一当百,所以备肘腋,同休戚也”,最后撤兵了。
为啥不让敢死队上?
见这个回答:
为了防止黄袍加身的旧事重演,赵匡胤上位后一方面让老哥们从禁军系统中外放去做了节度使,然后禁军高级职务全都不授人;另一方面强化禁军系统管理,让中下级军官逐渐“家奴化”,并严格约束禁军将领私蓄牙兵亲军。其主要用意就是在自己身边留下一支听命于皇帝的精锐部队,你赵廷翰想带着这些人组织敢死队没问题,问题是登城之后你们损失惨重,有人想趁机作乱怎么办?
所以打不下来不打了,掠夺人口撤退了。
己未,徙太原民万余家於山东、河南,给粟。庚申,分命使者十七人,发禁军护送之,因屯於镇、潞等州[5]
北汉打下来之后清点户口,是“得户三万五千二百二十,兵三万”——这次直接弄走“万余家”,北汉元气大伤。要知道后周建国之初北汉是可以主动出击的,宋朝建国之后北汉的军事政策就趋于保守,这次大战完事之后更是彻底保守,在赵匡胤看来,慢慢耗着呗,你都这样了,时间肯定在我这边啊。
太原城在整个五代中经历了数次残酷的围城战,那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所以你不肯付出点代价那必须是拿不下来的,就拿后周跟大宋来说,954年周世宗趁高平之胜紧逼太原,没搞定;969年赵匡胤围攻太原,没搞定;976年再度北上,还没搞定,后期北汉已经穷到尿血,然而就是能跟你死磕,所以趁乱在北汉身上来一刀,行;跟北汉往死里打,宁可自己挨他两刀也要弄死他,不行。
实际上对北汉的长期放血一直都在进行,与其说赵匡胤是在“先南后北”,不如说他是在南北并进,在南方以大规模歼灭战为主;而在北方则以长期侵扰为主,待时机成熟时再举兵深入,一击不成随即脱离,不以一城一地之得失为挂念。这是因为南北形势不同,南方各国相对富庶,大规模歼灭战打下来就算有损失也可以得到补充,然而打北汉损失完了去哪补充啊?北汉穷得抠菊花嗦手指头,得不偿失啊。
所以明白了么宝贝,第一北汉的位置就没法充当所谓的“缓冲带”,因为契丹人随时可以从更有利于骑兵进攻的河北平原进来;第二宋朝长期在北汉方向没有较大的军事动作是因为北汉地理位置险要又没有太多油水可榨,所以宋朝在这个方向上的军事行动以侵扰为主,除非北汉国内出现较大的政治动荡,否则赵匡胤不会轻开战衅;而除非南方的问题已经彻底得到了解决,否则赵匡胤也不会下定决心不顾伤亡非要拿下北汉,因此造成了一种北汉似乎在宋朝与契丹之间充当了缓冲带的错觉。而赵光义登基后一来南方已经差不多了,二来他本人也急需建功立业在军队里树立威信,这才有了979年的灭北汉之役。
新的财富分配导致新的权力分配。——巴纳夫,于制宪议会解散后。
谢邀。我的这篇回答主要分为两部分:“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部分讲旧制度,第二部分逐一回答题主的观点。看到最后还有惊喜捏。
(4月8日增添:小棺夹把我给题主评论的回复几乎全吞了,但我不知道,以为发出去了,还是一位网友告诉我只看见“作者回复了”没看见具体内容我才发现我回复几乎都被吞了,我是真不知道我那些回复触犯了什么敏感词,真有你的,单机版知乎。回复内容我截图放在文末了。)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1]”所以,在谈及法国革命之前,我们就要先谈谈何谓旧制度(Ancien Régime)。
据威廉·多伊尔教授的看法,旧制度有“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宗教和精神秩序”三重含义。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我们先从社会形态开始。
……它(指旧制度)为教士和贵族这些“特权等级”所统治,他们被免除了诸多基本义务,却垄断了全部的公权力和利益。实际上,享有特权且自认为不朽的寡头政府已使革命前的社会成为由特例、豁免权和不平等组成的混乱无序、毫无理性的烂摊子。1790年初,还有一个被广泛使用对此进行描述的名词: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最不合理的表现便是封建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没有土地的领主却能向拥有土地的民众强征各种苛捐杂税。对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法国人而言,封建制度的消亡可能是区别旧制度和新制度所有变革中最根本的变革。[2]
那么,封建(feudal)是什么?或者更具体一点,法国在旧制度下的“封建”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封建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和某一时期出现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现实……“封建”一词,在其活生生的现实中意味着一种经济组织的类型,其特征主要不是指残存的附庸关系和国家权力的分割(从典型的封建含义讲),而是指大地主利用一种超经济权力长期直接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产品,如强迫农民从事徭役、交纳实物或货币税务和地租。这些给了大地主以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地方权威。
无疑,在此应该考虑到各国不同特点和地区多样化所造成的差异。在旧制度下的法国,封建制度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奴役——领主的权利和对生产的征敛构成了这种制度的主要部分。在中欧和东欧表现为对人身的奴役,在那里农奴制和属于这一方面的权利占主导地位。[3]
旧制度下的工业主要是指手工业。而在这方面,行会制度占了支配性的地位。
行会是按等级制度组织起来的,在师傅之下有伙计、学徒。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界线。每一个行会在每个城市该有多少作坊(工场)、店铺,也有严格规定。行会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它的行业的特权,禁止经营自由,阻遏同行业中出现的竞争的危险,谋求供销平衡,调整产品价格,避免出现失业者。某一个行会只能生产、销售某一种商品,某一类工人只能制造某一类产品。伙计晋升为师傅,要付一笔可观的费用和通过行会师傅的考核。行会成为由少数人把持的垄断工商业的一种组织。[4]
但在旧制度下,资本主义正在崛起:
这个社会在本质上仍是贵族性的,它基于门第特权和土地财富。但是,经济演变使流动财富逐步增加,资产阶级的实力不断加强,从而腐蚀着传统的社会结构……18世纪末的法国固然是个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度,但是大规模贸易的高潮和大工业的出现(尽管是局部和初发的)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自由的要求必然激起那些依赖于传统经济秩序的社会阶层的强烈反抗。然而在资产阶级看来,这种发展和要求却是必不可少的。[5]
可以看到,旧制度的社会形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在资产阶级之上还有着特权等级。
众所周知,旧制度下的法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也就是教士等级;第二等级,也就是贵族等级;第三等级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非特权等级,毕竟第三等级和第三等级不能一概而论(连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一概而论)。
革命者认为,旧制度政体的基本特征是国王实行无代议机构的专权统治。17世纪后半期,在路易十四治下达到顶峰的绝对君主制此后基本未变,在此制度之下,全部统治权、管辖权和所有权力均集中于国王一人之手,其行为只对上帝负责。1789年的革命者认为,在这一体制之下,人民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毫无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亦无公认的法律来约束公共行为。他们还记得。在1787年11月路易十六如何出其不意地宣称朕意即法。[6]
旧制度下正在崛起的资产阶级决不甘心屈于特权等级之下,他们发现第三等级可以构成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准备获得整个国家机器,正如西耶斯在1789年初发表的重要小册子所说的那样:
第三等级犹如一个强壮有力的人,他的一只臂膀还被绑在锁链上。如果除掉特权等级,国家不会少些什么,反而会多些什么。因此,第三等级现在是什么?是一切,是被束缚、被压迫的一切。没有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将会是什么?是一切,是自由的欣欣向荣的一切。没有第三等级,将一事无成。没有特权等级,一切将更为顺利。[7]
旧制度下,教士等级为第一等级。勒费弗尔教授所说,教士等级“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8]
教士和教士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旧制度下,法国政教合一,第一等级收入颇丰,而在一些地区,“好教士”们受到了普通民众的热爱(如旺代),天主教信仰在法国仍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当然,大革命所完成的诸多重要业绩之一就是政教分离。
如果将大革命从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算起的话,那么大革命最开始是“合法”的。然而,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绝不会转手将自己的利益舍弃。资产阶级的国民制宪议会(7月7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国民制宪议会)正在危急中,而革命群众攻下了巴士底狱(7月14日),由此拯救了制宪议会,从此,“非法”的大革命开始了,也可以说真正的大革命开始了。
所有这些事件都是非法的,恰如大革命、如推翻王朝和摧毁巴士底狱是非法的一样,恰如自由本身是非法的一样。公民们,你们难道期待一场没有革命的革命吗?!——罗伯斯庇尔,1792年11月5日就8月10日起义和推翻国王一事回答吉伦特派代表卢伟。
时间来到8月4日之夜,那是一个夏风沉醉的晚上。题主声称:“随后贵族领导的国会对法国进行去封建化改造,在1789年8月4日的会议上贵族和教士完全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和特权。所以“八月法令”,反而比被巴黎民粹绑架的雅各宾派的革命更激进也更具有进步意义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制宪议会并不是所谓“贵族领导”,它的前身是国民议会,而国民议会是由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所创立(6月17日),直到6月27日,国王才命令所有未加入国民议会的贵族代表加入,由此三个等级合并办公。
其次,题主说“贵族和教士完全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和特权”,这符合事实,但不完全符合事实。的确,这天晚上之后的8月5-11日颁布的法令定本里开宗明义的字句说道:“国民制宪议会完全消除了封建制度”,但如果简简单单地说一句话就废除了封建制度和特权,那为什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不直接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建立,而是等到1956年才宣布社会主义建立呢?或者更直接一点,为什么不直接宣布共产主义实现了呢?
所以,正如勒费弗尔教授所说的那样:
……如果贵族仍然心存任何幻想,那么1789年8月5-11日颁布的法令定本里开宗明义的字句:“国民制宪议会完全消除了封建制度”,才让他们清醒过来。但这句话远不符合事实,因为需要逐渐赎买确保了封建制度还要延续很长时间,荣誉性特权和长子继承制甚至还未受到触动。[9]
实际上,他们所谓“完全赞成”是被动的,是有条件的。如果不是外省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老爷们会赞成吗?更重要的是,所谓“完全消除封建制度”,土地却需要农民赎买,而且赎买完全之前还需要继续缴纳领主赋税,农民获得了解放,但土地并没有获得解放。不过呢,8月4日之夜还是具有十分重大的进步意义。
尽管如此,8月4日之夜的结果(由8月5—11日的一系列法令所确认)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民制宪议会摧毁了旧制度,等级差别、特权、地方主义被一扫而光。从此以后,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可以从事任何职业,缴纳同样的捐税。国土实现了统一,旧法国重叠的框架被拆毁,地方习惯法和省、市特权也不复存在了。国民制宪议会完成了破旧工作,下一步的问题是立新了。[10]
题主还说“比被巴黎民粹绑架的雅各宾派的革命更激进也更具有进步意义吧”,是不是民粹不是重点我们不谈了,雅各宾派是不是被民粹绑架了也不是重点我们也不谈了,但是题主的那个“更激进”和“更具有进步意义”确实挺让人蚌埠住。你要不谈雅各宾我也就罢了,你要谈雅各宾,那我就要给你说道说道,1793年7月17日(多说一句,两年前的7月17日,老爷们在马尔斯校场屠杀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在外省不断地农民起义的推动下,清除了布里索等吉伦特派代表的国民公会颁布了土地法令:
一切原来的领主赋税,即根据封建权利而产生的代役租,包括1792年8月25日法令尚未废除的在内,一律无偿废除。凡因未缴或欠缴此种赋税而涉讼的,一律终止。所有记载此种封建权利的任何文契,一律限期由乡政机关当众焚毁。凡隐藏、欺瞒或私自占有此类文契的正本和副本的人,将被处以5年徒刑。[11]
这真正宣布了法国封建义务的终结。当然了,农民群众由此受益的情况各自不同,这里也不多叙述了。
封建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大革命在废除封建权利的同时,解放了直接生产者,即从此取得独立地位的小商品生产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导致了农民群众和农村公社最终向资本和雇佣劳动两极分化。它产生了雇佣劳动者和资本主义土地产业主之间在生产中的崭新的关系。资本一旦解脱了封建的桎梏,便使劳动力成为商品,由此确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农业和制造业中的自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悬工业资本形成所必需的两个条件。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占着轴心的地位。[12]
按题主的原话:“1793年后爆发全国性的保王军叛乱大多也不是传统封建领主雇佣或者召集的封建军队,而是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首先,题主的这个史实就有问题。
保王党叛乱是全国性的吗?并不是,只是旺代和布列塔尼等区域有。当时的叛乱只有保王党叛乱吗?并不是,还有由于1793年5月31日-6月2日起义中吉伦特派代表的被捕而掀起的联邦党叛乱(联邦党叛乱前身是区民运动)。确实,旺代叛乱不是由保王党发起的,而是农民自发进行随后由保王党领导的,但如果不搞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旺代叛乱,就会陷入像题主那样声称“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的观点。
雅各宾是不是民粹政府这里也不谈了,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旺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旺代叛乱。
(1793年)2月24日公会下令尽可能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征召30万士兵,但必要时也可以动用强制手段,各省定额分配……在某些地区,民众的反对怨恨情绪更加强烈,3月初旺代省的征兵就引发了民众的暴力抵制,此后的几个星期里,这又演变为公开叛乱,民众开始反对整个革命进程。旺代的农民更是不满,因为当地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被政府抓了壮丁,派去了战场,农民和当局之间的冲突不断,其实这些战争与他们毫不相干。征兵的命令是由当地市镇的资产阶级官员颁布实施的,这些人因为公职在身,可以免除兵役。民众对这一点也很不满。国民卫队就是身穿制服的资产阶级一伙人,他们就在驻扎的地方入伍了,所以可以不用去前线作战,但同时却是强行拉壮丁的主要力量。农村年轻人和国民卫队之间的冲突中也夹杂着骚乱。这些身穿统一制服的、自诩为爱国者的人,强迫别人为他们打仗,这到底是些什么人?就是他们,在1791年的时候,赶走了未宣誓的教士,强行安插新人;就是他们,在市场上买到了上等的教会土地;损人利己的城里人总能从革命中得到好处,而周遭的农村和教会总在受罪。和平安详的过去好像很遥远了,那时候国王还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时候教会还凝聚着人们的忠诚。在过去的整整一年里,法国西部地区到处都能听到这种抱怨,无论是招兵,还是关于未宣誓教士的问题,农民和地方当局总是冲突不断。8月10日革命后,双方的情绪更稳定,共和国宣告成立后,国王成了那些反对爱国者的人的新的凝聚点。1792年8月底在旺代聚集的成千上万不满者高呼:打倒国会,国王万岁,贵族万岁。实际上在这些骚乱中,贵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到了1793年,叛乱分子才明确希望贵族做他们的领导,这时候贵族才参加了西部的叛乱;但是在爱国者看来,所有叛乱的都是贵族领导的。[13]
看来,直接原因是30万征兵令。然而,那场对外战争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呢?有趣的是,那场战争的发动正是由罗伯斯庇尔所竭力阻止的,有趣吧。旺代叛乱的根本原因请见下文:
大革命是法国政治制度由封建时代的特权制度向资本主义时代的中央集权制演进过程中的重大环节。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强烈地冲击 、震撼着整个法国的农村政治结构,然而对于偏远的西部地区来说, 这种变革却是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加给无物质和精神准备的农民的 。因此 , 革命所代表的现代化和农民所代表的传统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旺代叛乱集中体现了这一冲突。[14]
要说是大革命与旺代农民的冲突倒也不算错误,但如果像题主那样说“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的话,是很有问题的。
题主说:“法国大革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吗?1789年的第一次革命是自由派贵族在领导,而1792年和1793年的两次革命后,法国的政治局势一直由巴黎民粹拖着走,这十年之间法国政府从未被所谓资产阶级控制过。”“1789年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人,所以也没有资本家,这里所谓的资产阶级就是大商人和大地主吗?那么革命后法兰西共和国的议会从未被资产阶级控制,议员们大多为中产知识分子。比如布里索、罗伯斯庇尔都是律师出身,算是中产市民。”
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学派和修正学派的冲突。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自然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解释来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当时是有雇佣工人的,是存在工场主等等的,并不是所谓“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人,所以也没有资本家”。除去什么“自由派贵族”“民粹”等等这些次要的问题不谈,题主的观点可以总结为:法国革命议会的代表大多是中产阶级(律师、记者),不属于“资产阶级”,故法国革命并不是被资产阶级所领导,所以法国大革命并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更进一步说,法国大革命不是社会革命而是政治革命。(我把题主原文放在前面了,可以看到我是没有篡改题主观点的哦)
这实际上是修正学派的典型论调。首先来看“资产阶级”的问题:
出身不是贵族而担任一定官职的那部分官员、职员和公务员可以算是资产阶级。过着资产阶级生活的产业主和食利者可以算是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当然也属于资产阶级。所有这些不同的类别,都是从数量上构成这个阶级的主要部分的人数众多的企业主家庭出身的,他们占有和经营由雇佣劳动使用的独立的生产资料,从而获取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并把工商业的盈利据为己有。资产阶级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金融家、船主、工场主、批发商、零售商乃至小店主、作坊主和独立手工业者全都包括在内。[15]
那么,议会是否受到来自那些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呢?
在制宪议会中,除了百分之十三的议员是大商人和工场主外,有两个“压力集团”经常影响着议会的辩论:代表港埠利益的“制造业和商业的特别议员”,保护圣多明各种植园主、船主和炼糖主利益的马西亚克俱乐部。每当议会讨论殖民制度的问题时,这一俱乐部必定有人发言。此外,制宪议会的议员们不仅主张个人自由和思想自由,而且从内心里也主张经济自由。虽然制宪议会没有公开宣布经济自由,它至少坚持实行粮食的自由贸易、废除了行会,取消了大商业公司的垄断。所有这些改革对自由企业和自由谋利的开展是有力的。[16]
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下面一小节就会提到。
题主是这样说的:“法国大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吗?资本主义在法国革命前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大革命期间对工商破坏性很大,减少了对外贸易,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精英携带资本外逃,法国反而提高了对农业经济的依赖,这又造成了与市民与农民的矛盾。这不是说法国大革命反而在阻碍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吗???”
诚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得是比较慢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法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得更快一些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缓慢的演变过程呢?这里除了包括手工业者、商人等在内的中小资产阶级的原因以外,还有农民的原因。农民中有自耕农,还有少地、无地农民。少地、无地农民是农村中的贫苦者,他们靠村社的集体权利生活。村社限制了自耕农的所有权。在旧制度下,自耕农首先要向领主交纳封建领主税,也要向村社交纳集体税,即村社对农民的土地有一部分控制权。农民不是他的土地的绝对主人。比如在收割以后,粮食归土地的主人,土地归村社,随便哪一个农民,包括无地农民,都可以到地里去放牲口。村社有利于全体人民,尤其有利于贫苦农民,但同时,村社却是法国历史学家所说的“农村个体经济”的一种限制,农民不能象他所愿意的那样严格而完整地经营自己的土地。这种村社,革命后依然存在,对作为资本主义渗透的一个因素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障碍。
法国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拿破仑肯定了这一推翻。从革命的稳定性来说,这个革命不是保守的。但是,法国少地、无地的农民非常多,村社是他们的命根子……革命没有触及这些农民的固有权利。1791年的法律规定:农民有耕种自己土地的自由,同时又保留了村社权利。这一明显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甚至到本世纪(20世纪)前半期,在某些少地、无地农民比较多的地区,还存在这种村社权利。这就阻碍了资本主义在法国农业中的发展。[17]
当然,战胜封建主义并不意味着新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出现,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并不是资本主义成分在旧社会中不断发展、到有了足够的力量就能打破其范围这样一种简单的过程。资本主义还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在法国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的进步在革命时期是缓慢的,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还不大,商业资本占着优势。封建主地所有制和行会制的灭亡,保障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立性,又毫不妥协地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流通关系打开了道路。这是一次典型的革命变革。[18]
另外,另一方面:
技术革新如今已摆脱了一切障碍,而人们却对此十分冷淡。由于谨小慎微、因循守旧、自以为是或缺少资本,小手工业主不经深思熟虑决不肯轻易接受技术革新。他们逐渐由不愿革新转变为反对革新,因为采用新技术,特别是蒸汽机,势必会导致资本的集中。小手工业主害怕自己沦为雇佣劳动者;工人懂得,机器将扩大失业队伍;农民看到,在集体权被取消后,他们将只能放弃土地。资产阶级希望革新农业耕作技术,因为土地仍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农业生产提供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情况就不完全如此。从事自由职业的资产者曾受过经济学家和百科全书派的熏陶,他们相信大企业能使科学同生产相结合,并有招收部分穷人做工的优点。然而,他们对扩大企业仍然犹豫,担心大企业会被金融家所操纵;担心企业的迅速致富会背离传统;担心经济的优势地位会削弱他们引以自豪的精神生活的作用;担心经济有朝一日会把政治垄断起来。即使在商人中,兴办事业的进取心也很不够。不建立银行足以表明他们的胆怯。很少有人想当工业巨头。法国人对英国经济普遍抱有偏见,相信建立在信贷基础上的英国经济势必会因采用机器而导致生产过剩,而欧洲一旦停止接受英国的出口,英国经济就会垮台。这种心理状态十分说明问题。假如法国像英国一样拥有丰富的煤矿,假如法国加速引进英国的机器和技术,大 革命或许会给法国人一个心理冲击,从而打开他们的视野。可是,战争相反却中断了外来的进步影响。[19]
题主说:“拿破仑是继承大革命吗?而当拿破仑重建君主专制体制后,资本主义才终于可以像路易十六时期那样的稳定的发展了。拿破仑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法国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经济和法律,鼓励商业贸易。把议会作为顾问机构,建立个人君主专制,对外亲自领兵作战大肆扩张和经济掠夺。恢复天主教信仰与教廷和解,不仅在国内大肆分封贵族,把自己的家族成员扶上外国王位建立同盟关系。这都是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四一直再做的事情呀。为什么说拿破仑继法国大革命呢???”
如果国王路易和皇帝拿破仑看到题主这番高论,两边一定都会觉得:凭啥把我和他并列?
拿破仑虽然痛恨1793年革命,但保卫了1789年革命原则,毕竟,他自己就如同富歇说的那样,都是“大革命的孩子”。
不过,也必须承认,他从未否定过革命,从未否定过1789年原则。他当了执政,皇帝,还是继续稳定或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并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这里说的大革命是1789年革命,不是1793年革命,这是两个不同的革命。这里说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拍卖国有财产、国家世俗化——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天主教不再是法国国教,确定信仰自由……等等。所有这些,还远远不止这些,都是在他统治期间彻底地实现或完成了的。人们又指责拿破仑恢复贵族制度。是的,拿破仑称帝后使用了过去一些贵族爵位的称号,不过,那些拥有这种称号的人,说不上有什么封土,也说不上有什么特权,如果犯了罪,也得到法庭上去受审。这不是旧制度下的贵族制度,而那种制度,拿破仑是不会也不可能恢复的。[20]
最后,题主又说了个什么罗马大革命:“古罗马废除王政,保护私有财产,实现公民社会,建立了一个议会选举的代议民主制政府,由大商人和大地主等资产阶级领导。为什么不能说罗马大革命才是资产阶级革命呢?相反法国大革命从未建立过一个稳定的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
题主说半天罗马什么什么的,其实意思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政治革命,而不是社会革命,这就回到2.3.这一小节所说的内容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没有结语我始终觉得缺点什么,所以加了个这一节。题主的有些问题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就是有些史实上的错误很难不让人蚌埠住。当然,经典学派和修正学派的论战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似乎停滞住了,但我相信未来国际共运逐渐进入高潮之时,这一论战必将再次激烈地展开,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卫马克思。
最后,惊喜:
嘉然和我结婚啦,然然,嘿嘿,我的然然。b站搜索“嘉然今天吃什么”,关注嘉然,顿顿解馋!
附:对题主评论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