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谣言最初是由一个叫“China Africa Project”的组织在推特上发出的,不过后来他们也删掉了。删除的原因极有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了这根本就是在造谣,所言并不符合事实。Reddit上已经开始有讲事实的声音被关注了:
每日邮报(Daily Mail)已经删除了相关文章。话说这份报纸嘛,稍微了解过各家外媒的都知道这是份什么乐色报纸…但截止至这篇回答发布,泰晤士报(The Times)依旧没有删除其相关的错误报道:
我搜了一下这篇新闻的作者,找到了其推特页面,发现他将自己的推特内容设置为了“仅被允许关注的人可见”。看来没办法观赏到评论区的大戏了…
另,如果你在谷歌搜索相关新闻(关键词“china”、“dune”、“poster”),出来的新闻栏第一条就是雅虎新闻(Yahoo News)的辟谣文章:
上面这张图很好地解释了此次“刻意的误会”,可自行OCR后翻译。简短总结就是,那张海报并非专供中国市场,而是也同时发行于西方各个国家。对,就这么简单。实际上,想要看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电影发行海报,在IMDb上就能查看。在相关电影页面的图片一栏中往下翻,不难看到这张所谓的“中国专供”去掉黑人演员的海报。但很明显,这张海报所使用的语言是英语:
以上图片涉及打码的内容并不影响阅读,也不会造成误导读者的问题。
更新:因不堪低素质评论的打扰,已关闭评论区。
整件事情最可悲的就是,现在西方任意一个记者都可以把反华作为流量密码,还屡试不爽,而哪怕是谣言、我们都无力反击。
拿在泰晤士报的谣言报道为例,写这篇报道的是Fred Harter,一名专职在埃塞俄比亚为泰晤士报写非洲文章的记者。
但是在非洲这种地方哪里能让他满足,他过去两年写了一大堆埃塞俄比亚文章,勤勤恳恳写提格雷、写贝宁、写饥荒,所有文章的热度都没有这篇谣言报道高。
而泰晤士报哪怕知道这篇是谣言了,仍然在官网挂着,没有一丝要删除的意思。
这以后所有记者,只要想出名的,不都学会了?
事实上这两年我看过好多外国记者,以前都是写非洲、写中东、写金融的,改写中国内容了,很简单,流量高、来钱快、名声响,还能赚个“自由民主反集权”的抬头,不要太爽啊。
而我们的反击,很多时候都被无视。
泰晤士报和每日邮报的推特,我第一时间都举报给了推特,但石沉大海,毫无反应;反倒是他们推文下一群情绪激动的抗议话语,被删了个干干净净。
在别人的地盘上,裁判都是别人的,你能怎么办?
去年回兰州发现件趣事,每个地铁站都有免费报栏,但基本无一人去看,只有收废品的会偷偷拿走。之前看读库六哥的访谈,他的一句话我印象特深,“过去是搜时代,大家会找东西看,会为了买一本书跑很远。现在是推时代,哪怕你递到嘴边,人家看一眼都是给你莫大的面子。” 祝羽捷也说,“过去苏芒(主编)决定用哪个品牌,哪个品牌就可能成为当季流行,办公室门口全是排队来送礼的,后来自媒体来了,我们就算着这些杂志哪个先倒闭……”
报纸也一样,无论中国还是国外,现在报纸信息基本都可以视为垃圾,原因也简单,没人看没收入,没收入质量差,质量差更没人看。最后只有收废品的才会捡起。国外起码还有私营报纸,自负盈亏,国内这些拿着财政补贴的报纸,印出来就去废品站,这是要干嘛?国家的钱是风刮来的?
现在只有学术和文学期刊,作者还会认真写写。看看还对得起自己宝贵的时间。残雪这么大的作家,新作品出来,能有三千人点开,三百人看一段,三十人读完,十个人留言互动,估计残雪阿姨都开心死了。
现在每年新书成千上万,新剧新电影成千上万,播客,讲座……真的,在这个看一眼都是给你面子的年代,别说白送,你倒贴钱,大家都未必有空看报纸。最后感谢看我知乎的朋友。
我的公司是音乐相关的,过往回答可查。
之前隔壁公司总往我们公司丢垃圾,我们公司的员工都很生气。当然也有几个人羡慕隔壁公司那么威开那么高工资的,过去后比那些原隔壁公司的丢垃圾都要丢得凶。
那我为了保护公司的员工,我就想了个办法,其实也很简单的。
就是用聚酯纤维板做了一道隔音。这样垃圾有时候还会丢进来,但骂声能轻点。我们公司骂隔壁的也能轻点,做生意嘛还是以和为贵。
再后来因为有些人总要没事翻过聚酯纤维板看看隔壁在干嘛,我干脆把聚酯纤维变成双层的,当中夹上断桥铝框的隔音玻璃。
这下好了,我们这边清净了。当然有时候员工嫌福利低,待遇差,不公平的时候,我也会学隔壁,把隔壁那些不好的话挑出来跟员工讲讲。他们一激动,原来那些事情也就放一边了。
断桥铝玻璃窗,双层大概一千一平 聚酯纤维棉是25左右每平,9mm厚。隔音效果真的很好的。
细扒一下发现:这是“中南屋”的“皇军的官方认证”啊!真是“世间万物都有联系,虽然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
这则谣言最早出自于一个NGO组织:“中非项目”(China Africa Project)。这一点被美国亚裔资讯网站NextShark发现,并在这篇报道中澄清:
China Africa Project唯一工作就是从中国在非洲的各类工程项目中找(编)话题,挑拨中国企业和非洲当地人民的矛盾,项目的总编辑是下图这位——埃里克奥克兰:
包括本次造谣《沙丘》海报撤下黑人演员的狗屁文章,都是这位编辑孜孜不倦、随时随地、不放过任何机会的给中国-非洲国家关系造谣的一部分——估计是美国国务院给他定的kpi太高了,可怜。
而重点是:同时,埃里克奥克兰在中国国内还有一个大项目,即前几天被塞雷话金扒皮的“中南屋”(china house),他是核心团队成员:
关于中南屋背景塞雷话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在此不赘述。
不过它的一个核心“研究项目”就是“帮助在广州的非洲人打破歧视,融入中国”:
帮助非洲人在华的正常活动没什么不对,但中南屋的课题话术很魔幻:直接就定下基调把中国人放在需要赎罪的罪犯角度,这就很因吹丝挺了。
这下不就串起来了?
P.S
明确一下“歧视”的定义,即“是歧视方寻找说不出口的理由,使不合理不合法不公平不正义的事情维持下去。达到维护歧视方的地位、权利、利益、习惯、文化的目的。”
中国要加强对外开放,当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到中国经商、工作、学习和生活,正确的对待来华外国人,在满足中国公民的经济需求、安全需求前提下,使他们不遭受不合理、不公平、不合法、不正义,就是平等和非歧视。
而不是一定要让中国人忍受合理、不公平、不合法、不正义,以此来给予某些外籍省籍群体超国民待遇才能算非歧视。
否则,就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歧视中国人。
这一看就是fake news在胡说八道,稍微对中国有点了解就会知道,国内的宣传恨不得在那些没有黑人的地方都给p一个上去。
还删除黑人演员?他们哪里舍得……
这种低劣的造谣能够得逞,就在于中国和外国有信息差。那么是什么人在维护这种信息差呢?
我觉得中国应该义正言辞的反击:
“中国没有删除海报中的黑人,而是删除了电影中的黑人戏份,中国不需要黑人,请黑人滚回英国去。”
信不信这样中国在海外民众的心目中地位会大幅上升?
各位,既然要右,就坦荡一点,我们就是不欢迎黑墨绿,我们就是反对西方国家以政治正确为名打压中国,这有什么不敢说的?
提名1919席卷美国的猩红之夏。
图示是一名被处以私刑的黑人,他的尸体正在歧视的火焰中毕剥作响。
迫害黑人似乎并不那么残暴,但是这是发生在黑人解放后将近六十年之后的全国性迫害热潮。其残暴不仅仅在于对黑人的残暴迫害,更是对民主,对法治,对平等,甚至对人理的残忍暴凌。所谓的政治精英与民主卫士,正是迫害的最大推手。
不知道美国有什么脸面去说民主与平等。
(给文章点赞时麻烦给这个回答也点个赞同吧,如果能点个关注就更好了。祝各位新春快乐。)
哦,还有美国人在瘟疫时期的鬼才操作
外加一个加拿大的
那些评论烦死了!之前因为评论还被知乎制裁了,现在评论区封闭!
我差点儿就买票了,临了去了趟豆瓣。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