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不是唯一抓握物体的方法,你可以看看章鱼的触腕。人的舌头是与章鱼触腕类似的无骨骼、靠肌肉维持形态和运动的构造,相关基因可以用于在上肢前端配备触腕。
巨型太平洋章鱼的最大体重约 71 千克,触腕的力气与人的胳膊相仿,触腕上的吸盘能牢牢吸住物体,吸盘内部是凹凸不平的构造,可以在水中和空气中匹配各种物体的表面。
人在数百万年前的祖先就有手指,要演化成没手指的话,突变产生的“没手指或手指部分退化的个体”在种群中至少要能产生和有手指的个体同等数量的可育后代,以便该性状至少能视为中性性状、在种群中有概率传承并散播。你可以给人的触腕配备十分强大的性状,包括而不限于利用肌肉的压缩与拉伸储存更多能量来投掷石块与长矛,从而让这种结构作为优势性状在种群中加速蔓延。
这里还有个“脚趾是不是还在”的问题。类人猿的脚经常也能抓握物体,人的脚趾现在其实就退化得很厉害。
海豚可以使用工具。澳大利亚西部一些海豚会用嘴的前端在海绵(多孔动物)身上开个洞并罩在嘴上,用于在泥沙中寻找爱吃的贝类。海绵可以阻挡来自碎石、有毒动物等的刺伤。母海豚可以将这项技能教给自己的雌性后代,极少数雄海豚也能学会。
题目中的“生活在海里”是前言不搭后语的。海洋中使用工具的动物多得是。章鱼可以用贝壳、椰子壳等护身,某些章鱼还会拿着一些水母的有毒触手去拳打其它动物。在水族馆和实验室里,章鱼会扔石头砸水箱和其它动物,能打开阀门和盖板、拆卸设备、从水箱里跑出来,会跑到别的水箱里吃东西后跑回自己的水箱并盖上盖板、装作没事发生的样子,有时还会对灯喷水导致短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