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潇湘公子寻的视频「【妃雪阁物语】动画知识科普与动画科普的正确姿势」? 第1页

  

user avatar   liu-shu-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我自己的写作任务很多,我已经很久没在知乎上写什么长答案了。但这个问题我还是非常想写的。不过,我不喜欢各种长篇段子式和表情包写作式的行文,所以我所谓长答案其实也没有那么花哨。

不愿撕,只说事。

潇湘公子的最大问题在于,他自己立了【参考文献的FLAG】。

其实原则上,网络文章、UGC视频这些东西,并没有什么需要参考文献的强制性引用要求。因为真正的文献引用是论文写作的标准。就比如我在报纸上撰文写个什么东西,我也不会去做了什么APA引注,因为报纸的出版规则不需要,也不允许。

但潇湘公子一上来就说什么什么要注明参考文献。我还挺兴奋,心想这个高端了,想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用的文献。我从头到尾看完了那50多分钟的视频,结果发现——

一方面,他批评别的视频里的观点时,确实是把人家各种文字和视频片段全截出来了;

但另一方面,说他自己的观点时……真没什么参考文献。除了几段访谈资料(用以谈全动画和有限动画)之外,我看他所谓参考文献,基本上是,维基百科………视频里多次使用维基里的东西。

维基百科确实要比百度段位高出无数倍,但你要跟我说维基百科是主要参考文献我可真是要崩溃了……………………

维基说XXXX。

默认维基说的就是对的。

这其实和潇湘公子说XXXX,带码菌说XXXX,我楼下卖铁板烧的大爷他们全家都说XXXX的效果差不太多,因为【他只引用了结论,一个一句话判断】,却没有论证的过程。所以表面看上去似乎维基更权威些,但也只是相对的。这种引用几乎没有意义。另外,维基建立词条只是为了一个大致的查询,而不是专门为了让你去论述某个问题,所以不可能做到全面。

下面我要证明为什么他在视频里直接引用维基几乎没有意义

既然潇湘公子对维基的使用,有多处是在讨论“视觉暂留现象”。那么好,那我来示范一下维基比较正确的使用方法是什么样的:

英文维基词条【Persistence of vision】,也就是【视觉暂留】,下面有一段话:

Narrowly defined, the theory of persistence of vision is the belief that human perception of motion (brain centered) is the result of persistence of vision (eye centered). That version of the theory was disproved in 1912 by Wertheimer but persists in citations in many classic and modern film-theory texts.
Persistence of vision

大致翻译一下:视觉暂留理论认为,人类对运动的(脑内)知觉是(眼睛)视觉暂留的结果。这个版本的理论,在1912年被韦特海默证明是错的,但还是在许多经典电影理论文本中引用出现。

我要用这段话说明三件事:

【一】视觉暂留理论(虽然不一定一无是处),但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反驳了。而且,其实韦特海默的观点得到了更多人的赞同,是目前更权威的学说。他的学派叫格式塔心理学,这个学派对电影运动感知的解释叫做【似动知觉】,它和视觉暂留的内容相差非常大。所以,视觉暂留已经是过时的理论,不应该作为真理性的结论拿过来就用。

【二】一个已经被证明是错的理论,还是在很多经典文本里引用出现。这更说明了,光引用一个结论,没有论述过程,往往也是很危险的。

【三】我要补充,目前格式塔心理学的学说也处于发展之中,然后很多人也不同意。但它是目前无法轻易推翻的主流理论。这也是我愿意使用它作为(暂时性)真理来引用,并放进我的《重新理解动画》第一章“动画的定义”里的原因。为了避免混乱,我甚至在书中压根儿没提视觉暂留。

所以,潇湘公子立了引用文献的FLAG,那我自然对视频里的引用有足够高的期待和要求,但是他有效引用太少;对于游戏60fps那一段可以说一个有效引用也没有。仅以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失望。

————

然后,我借着韦特海默的事儿,简单说一下潇湘公子所关心的流畅不流畅的事情。

他说,流不流畅只由(每秒)张数决定。

来看看韦特海默怎么说。

以下文字,引用自我2014年的硕士毕业论文《论动画与实拍影像的本质区别——运动呈现及其观看机制》:

韦特海默曾进行过一次经典的实验:暗室中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光点每隔一定的时间相继闪烁,当这两个光点靠得足够近,且相继闪烁的间隔时间足够短的时候,在似动知觉的作用下,观察者会感受到光点在空间中的运动。(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滕守尧,朱疆源,译.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8,p532-p534.)这一实验里的光源似动是最为简单的似动现象,也是一种最简单的动态影像。似动知觉是所有动态影像的根本原理。

请注意,韦特海默的实验结果里,提到了【当这两个光点靠得足够近】【相继闪烁的间隔时间足够短】

后者对应的就是每秒张数。

前者呢?别忘了《原动画基础教程》里所说的,动画的一切都在于时间点(timing)和空间幅度(spacing)。简单理解的话,【当这两个光点靠得足够近】就是指空间幅度。

我继续引用自己的论文,当然这段是写所谓实拍影像的“抽帧”和帧率:

以多高的帧率拍摄和播放,才能在感知上复原被拍摄的运动呢?或者反过来考虑,一段实拍影片要被“抽”到何种地步才开始影响我们对其中运动的正确理解,有没有一个具体的“阈值”呢?答案是否定的。就像韦特海默实验所反映的那样,光源能否提供运动幻觉,除了与帧率有关外,还与相邻两个离散位置的距离大小密切相关,甚至会不可避免地跟光源到人眼的距离有关。也即是说,我们要在影片中呈现的运动是快还是慢,是特写还是远景,观众离屏幕是近还是远,都会引起这个“阈值”的波动。因此,这种标准的量化确定是困难的。

请记得,人家韦特海默的研究是建立在充分的实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而不是自己觉得“哦!我看见这样就连贯了!”就可以直接下结论的。如果这样,其它人也可以声辩说“我觉得并不连贯”。举我自己对连不连贯的看法:潇湘公子在视频里引用了白雪公主里的一拍一片段。那个公主,其实是转描的(用实拍素材逐帧描画而成),所以有各种微微的颤动。我认为它抖得太厉害,并不连贯。所以这东西跟你每帧到底怎么画也是密切相关。

别的条件全都不变的情况下,每秒张数越高,当然是越连贯。但【一拍三究竟是连贯还是卡顿,这真的很难说】。一拍三的表演动作是什么,空间幅度如何,等等,都会影响到效果,并且“流畅”是个带有强烈实证主义色彩和量化色彩的词。因此要是潇湘公子真的想有力证明自己的观点,令人信服,需要给很多实验受试者填写问卷的——我想几十人都是少的。所以很麻烦的。实证主义是大坑啊。




  

相关话题

  为什么国产动画作品喜欢做成3D? 
  15岁自己赚了钱买手办值得吗? 
  为啥日本轻小说字数都很少? 
  抄袭到底哪里不好? 
  如何看待七海娜娜米日常单播平均付费140元,是A-SOUL的7倍? 
  如何评价国内ACG研究向杂志《二次元狂热》? 
  如何看待B站up主纳豆奶奶请牛郎这一期? 
  如何评价《大剑》作者八木教广的最新漫画《苍穹的阿里阿德涅》? 
  如何看待 B 站上有人鬼畜《国际歌》遭指责的现象? 
  为什么同样是创作者,zun成了神主,田中却被差评呢? 

前一个讨论
哪些动画可以算日本动画的下限?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19 年哔哩哔哩拜年祭?





© 2024-12-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