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电影《降临》(Arrival)? 第1页

  

user avatar   zcw-gaizhi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ps,知乎的算法把我的回答排得高。很惶恐。因为这是电影,我回答的好像和电影无关,是额外的东西。电影的讨论,还是要回归的视听语言本身,请大家关注罗老师等人的回答。我这个就当补充看吧!

贴一下我在专栏里写的。看过的再来这里点赞呀哈哈。

《降临》的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是我认为和阿西莫夫《神们自己》相当的牛逼设定,像凑出三个都难。

简单的说,降临描述了一种外星文明,从头到尾和我们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但体现在语言上,还体现在认知方式等方方面上,而且这种不同是相互联系的。下面我用一张表总结一下:

当人类试图与七肢桶交流的时候,他们同时派了物理学家和语言学家,试图通过科学的语言和自然的语言同时与之交流。一般我们认为,数学规律是文明生物公用的语言,如果我发一段质数或者斐波那契数列,你能接下去,那么我们双方都知道我们都已经发现了基本数学规律。然而七肢桶似乎并不能理解数列。

与此同时,七肢桶的语言文字也显得非常令人费解。它似乎遵循了和人类文明文字的构成完全不同的规律,比如它不是以一定顺序组合一些元素写成,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

他们的句子书写起来不是一个一个挨着排,各自独立,互相有个区分。它们的句子是将组成该句的每一个字结合到一起。为了方便结合,它们旋转这些字眼,或者对字眼作出种种变形。你看看。”我给他展示这些字是怎么转来转去的。
“这么说,不管一个字怎么转来转去,它们读起来一样方便。”盖雷道,他转身注视着七肢桶,大为钦佩。“它们的身体构造极度对称,不知这跟它们的文字有没有关系?身体有‘前’、‘后’、‘左’、‘右’可言,文字可能也是这样。真是超级漂亮。”

这里要赞一下电影里设计的字体,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但我更喜欢那个,能不能出个软件把我的名字变成那种字体?好久没有换头像了。

后来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发现,这两点其实可以共同解释:因为七肢桶似乎不能理解数列这种简单的数学,却能够理解变分法这种高等数学,很轻易的明白光传播的规律。

这一切,可以用书中的话解释为:

“再来考虑光的折射,光以一个角度触及水,然后改变其路径。可以从因果关系的角度解释:因为空气与水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改变了路径。   

“这是人类看待世界的方法。如果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光之所以改变路径,是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它抵达目的所耗费的时间。这便是七肢桶看待世界的方法。两种全然不同的解释。   

“可以将物理意义上的宇宙视为一种语言,其语法极度含混。每一个现象都是一种表述,可以用两种截然不同的角度加以阐释,一种是因果角度,一种是目的角度,两种都是成立的。无论上下文如何,任何一种解释角度都不会因此失效。   

当人类和七肢桶的远祖闪现出第一星自我意识的火花时,他们眼前是同一个物理世界,但他们对世界的感知理解却走上了不同道路,最后导致全然不同的世界观。人类发展出前后连贯的意识模式,而七肢桶却发展成同步并举式的意识模式。我们依照先后顺序来感知事件,将各个事件之间的关系理解为因与果。他们则同时感知所有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有最小目的,也有最大目的。

这样,我们就解释了上表的前两列。下面来看第三列。

以这样一个过程为例:

a到b到c

这是一个时间上先后顺序的过程,因为我是人类,我只能用线性的时间来思考问题。

一个线性时间思考问题的视角,容易变成因果律的。如,a是光源,b是水,c是人眼。那么我们就回到了上边提到的那个过程,光从a出发,来到了b,产生了折射,最后到了c。

而一个并举的思考问题的视角,则是从a到c规划一个最小路径,最后在b点有了弯折。

我们把这个问题推广到一般化,我们假设在每一点都有n个选择。

一个线性时间的人,在a点做了一个选择,从而达到了b点,在b点又做了一个选择,从而达到了c点。

一个并举的人,知道从a到c有n的3次方个路径,然后选择了一个最好的路径,从而a、b、c三点的选择同时被决定了。

这就是表中3、4列的内容。

所以任何以“时空悖论”、最后的的打电话扯淡、没有心意等,基于线性时间逻辑的批评,都是没看懂。不过我也原谅了他们,因为电影里讲得也不清楚。

然后,回到我们a、b、c的例子上来,我们可以看出,七肢桶的选择肯定优于人类的选择,因为即使人类选了最好的路径,七肢桶也可以达到,而七肢桶可以达到的最好路径,人类是不一定能达到的。这种并举的时间观,就构成了一个“武器”,它可以使我们更牛逼。

然而小说和电影都走向了伪科学。它们颠倒了因果:正是因为七肢桶有这种感知时间的方式,才形成了这种语言,而人类学会了这种语言,就获得这种感知世界的方式了吗?这就仿佛人类本来是可以看到未来的,只不过由于语言的禁锢,忘记了这种方法。这显然是“语言影响认知”这一假说的放大化,和脑洞化。

不过话又说回来,语言影响认知这个假说,到底靠谱不靠谱呢?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靠谱的,虽然这种影响远不如电影里艾米亚当斯体验的这么大。

至少有三个领域可以体现到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颜色

方向

时间

不同语言对颜色、方向、时间的处理具有显著的,可以识别的差异。拿时间来说,不同语言具有不同的基础色彩的词汇量,有的语言被迫识别出更多的颜色,有的语言则更加单调。俄语就比英语具有更多的基础色彩的词汇量,因此俄国人就比英国人更加能辨认相近的色彩,这就是语言影响认知的典型例子。

不过我们这里说的则是时间。一是因为,七肢桶和人类的认知差别,正好是关于时间的;二是因为,我要介绍一篇经济学的文章,正好是关于时间的。

这篇发表在AER上的文章(Chen,2012)已经很有名了。不过我不介意再介绍一遍。

这篇文章的核心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语言对时态的运用有强弱之分,说强时态的语言的人认为未来更遥远,并且对时间有更准确的概念,因此储蓄的更少,同时也更多的进行对未来不利的不健康的行为,如抽烟等。

我们中国人是高储蓄的,同时我们也是一个弱时态的语言使用者。拿《百年孤独》第一句话来说: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文学评论家会说,这是人类最好的文字,它让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间混合在了一起。

然而我们中国人,如果不是特意去留意,根本体会不出来。这个翻译甚至让人有点不适应,尤其是“将会”的使用。

英国人说:it rained yesterday

中国人可以说:昨天下雨

英国人说:it is raining today

中国人可以说或:今天下雨

英国人说:it is going to rain tomorrow

中国人可以说:明天下雨

英国人崩溃了。

当然,中国人也可以说,昨天曾经下雨,今天正在下雨和明天将要下雨。但是时态对他们来说不那么重要,因此汉语是弱时态的国家,而英国则可以称为强时态的国家。

这种时态的不同怎么影响人的认知呢?

这其实就和七肢桶与人类的差别一样。一个弱时态的人,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分得那么清楚,他就更有可能作为全局来考虑,如果今天消费和明天消费都是一样的,储蓄在明天带来更大的消费,干嘛不储蓄?而一个强时态的人,会想,明天消费量即使更多,我宁可今天就消费,今朝有酒今朝醉。

所以,一个弱时态的人,更接近七肢桶那种并举的时间观,而一个强时态的人,则更接近普通人类的时间观。

作者告诉我们说,语言影响储蓄率至少通过两个渠道:

1、对时态的强调,使得未来变得更加遥远了,从而消费者更加不耐时间,因此储蓄更少了。

2、对时态的强调,使得人们对时间有了一个更加精确的信念,从而消费的timing更加重要,这使得储蓄减少。

作者根据不同语言网络上天气预报时使用的语言,来区分了强时态和弱时态的语言,然后以此研究语言对储蓄率的影响。

这里遇到的问题是,语言的不同也许并不是储蓄率不同的真正原因,而是反映了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其他差异。作者通过控制国国家、家庭等层面的个体特征来识别真正的因果关系。

作者第一组回归的采用的是WVS的数据:

作者采用的是固定效应probit模型,被解释变量是当年是否有储蓄,核心解释变量是是否为强时态语言的虚拟变量strong FTR。

第一列只控制了年龄和性别这种不能改变的个体特征,此时强时态对是否储蓄的几率比影响系数为0.4,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

第二列加入了法律起源、第三列加入了GDP增长率、失业率、真实利率、产权保护指数等国家层面的影响储蓄率的其他因素。

第四列加入大陆的虚拟变量。

第五列加入了两个反映社会资本的变量,一个是信任程度,一个是家庭的重要程度,都是基于家庭层面的调查,但是进行了国家层面的加总。

第六列加入了一个国家说本家庭语言的占比和说强时态语言的占比。

可以看到控制了以上因素之后,强时态对储蓄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而且系数相当大,因此语言对储蓄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然,这种影响可能是国家之间的其他差异造成的。为了更加准确的识别因果关系,作者还采用了家庭层面的数据加以控制。也就是,家庭的其他情况完全一样,仅仅是一个说强时态的语言,一个说弱时态的语言,它们的储蓄率有差异吗?

上表是回归结果,第一列仍然只加入了年龄、性别这种无法改变的变量;第二、三列控制了国家、时间、收入和教育对储蓄的影响,然后依次控制了婚姻和孩子等因素,仍然不改变基本的结果。然后依次控制了信任程度、家庭是否重要、储蓄是不是很重要等信念的影响,结果仍然不变。

这说明,语言自身就对储蓄有影响,而不是影响了诸如收入、教育、婚姻孩子等因素,或者影响了人的理念,例如储蓄是不是很重要、家庭是不是很重要等理念。

然后作者又考虑了不同国家的语言构成,如同:

横轴是强时态语言人口占比,横轴是储蓄率。可以看到一个显著为负的关系。当然,这些关系是由少数几个国家样本支撑起来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单一语言的,要么100%强时态,要么100%弱时态。

于是作者分别考察了那些有多语言国家内部家庭语言的差异对储蓄的影响,发现仍然为正;作者按照强时态人口占比是否大于5%进行分组回归,结果仍然显著为正,作者直接将语言占比作为控制变量放入回归,仍然不改变结论。

作者的第二组回归,不是考察当年的储蓄,而是考察累计的储蓄,因此采取了SHARE的数据,具体的计量结果就不贴了,总之依然支持上述结论。

作者的第三组回归,考察了个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和储蓄率的逻辑类似,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也是长期和短期权衡的问题,很多行为都是短期的欢愉换来了长期健康的损害。作者首先采用SHARE检验了强时态对行为和健康的影响:

第一列是对严重吸烟的影响,可见强时态的人更加严重的吸烟;第二列为对进行运动的影响,可见强时态的人更少进行运动(这里系数虽然为正,但实际上是负面的影响);分别为肥胖、走路速度、握力、最大呼吸量。可以看到除了对走路速度的影响不显著外,强时态的人其他健康状况都更差。

作者还采用了DHS的数据进行了检验,基本结论和SHARE保持一致。

作者的第四组回归,检验了国家层面的差异,如果家庭层面的差异是存在的,那么加总到国家层面也应该是存在的,因此作者采用了OECD国家的数据检验了其储蓄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仍然是强时态的国家储蓄率更低、作者还进行了一些稳健性分析,并不改变结论。这里就不贴了。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关于我们上边提到的语言影响认知的所谓“ 弱Sapir-Whorf假说”的一些研究。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人们研究了婴儿使用未来时态的情况,发现英国这样的强时态的国家,婴儿使用未来时态和德国这种弱时态的国家没有什么不同,而他们的父母则有显著不同,英国的父母用得更多。

这很有意思。这意味着语言确实影响了人,而不是人选择了语言——起码不是先天的因素决定了语言,因此语言对人的影响,在人小的时候是不存在的,等人使用语言多了,大了,才存在。

而关于色彩的研究也有类似的结论。

只不过,人类的婴儿和七肢桶的婴儿是有本质区别的,所以即使我们学会了它们的文字,也无法预知未来。不知道这是一件好事呢,还是坏事?

但无论如何,“你的未来将会来到你面前,像只小狗一样躺在你脚边,无论你是什么样,它都会理解你,爱你。”


user avatar   yyss2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Arrival去年在美国上映之后,美国也有一番大讨论。其中最吸引人的当然是电影里的科学元素是如何设计的。电影的writer/producer Eric Heisserer发了一系列的tweet来解释这部电影中文字的设计和分析:twitter.com/HIGHzurrer/

设计师Patrice Vermette带领团队设计了一百个形态各异的环形文字,文字的模块都是有定义的。后来著名的Stephen Wolfram(科学计算语言Mathematica的发明人,如果你不知道Mathematica是什么,可以在Mathematica 到底有多厉害?这个问题里感受感受)和他的儿子参与了电影的制作过程,Stephen Wolfram为电影贡献了很多科学的元素,而他的儿子Christopher写了代码帮助电影里科学家团队进行语言的分析。

Stephen Wolfram在这篇blog里详细记录了自己参与电影的过程:Quick, How Might the Alien Spacecraft Work?

举个例子,直接上影片里一个镜头的呈现代码:

(来自Stephen Wolfram的blog)

另一个例子,我们可以在电影的截图里明白地看到,分析代码用的就是Mathematica的notebook:


另外,Stephen Wolfram还贡献了一白板的对于电影中飞船“贝壳”飞行原理的解释(其实是装逼的):

他的解释有一部分出现在了电影里


按照Stephen Wolfram的说法,他的whiteboard上假设了贝壳可以高速旋转发出引力波,并且有特定的频谱,让飞船在时空中能够像游泳一样前进。他抛出了大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公式,直接把原先剧组在黑板上写的“高中物理”提升了好几个数量级……然而有没有道理,还是要坐等物理系大神来打脸。


Stephen Wolfram的另一部分工作是,解释时空的概念,并给出一种visualize时空的方式:

在电影的最后,Ian发现了外星人想传达的信息是一坨光点,那些光点的形态和上图中这个时空的结构非常相似。我猜测光点的艺术效果就是按照Stephen Wolfram给出的这个图案来设计的。



===============================================================

随着电影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在科幻电影制作过程中的参与度也越来越高。Stephen Wolfram在他的博客里总结道,几十年前,人工智能的先驱Marvin Minsky就指导过著名科幻电影《2001太空漫游》, 古生物学家Jack Horner为《侏罗纪公园》提供完善的古生物学理论;最近,又有物理学家Kip Thorne为《星际穿越》设计黑洞的样式和剧情;数学家Manjul Bhargava为《知无涯者》(The Man Who Knew Infinity)提供详细的数学公式的指导……这些科学家都是在电影后期制作的时候才加入的,而Stephen Wolfram则更进一步,在电影刚开始拍摄的时候就参与了科学内容的指导。在我看来, 电影《降临》最大的意义是告诉我们:技术的发展给科学家们可视化数据的能力带来了提升,这种可视化数据的能力在弥补科幻电影和现实科学的鸿沟,同时也能深化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


作为一个科幻电影,《降临》中的科学家并没有使用多么超现实的科学技术,爱因斯坦的引力波理论,Wolfram的Mathematica,都是已经存在的理论和技术。破译外星人语言依靠的语言学理论,也是发展了很多年的科学理论。影片利用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工具,用近乎正常科学实验的方式展示了与外星人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的过程,再加上Stephen Wolfram严格提供的科学知识,真实性极强。如果地球上真的出现外星人的话,电影中的情节就是我们进行第三类接触的正确操作流程,我们也确实应该那样写出一黑板公式和分析的程序。


两个星期前我在极客公园的演讲上(技术实力背后,大疆如何打造自己的「工程师文化」?)讲到:

在很多好莱坞的电影里,一般来说电影都会用科技和机器人的元素去吸引人们的眼球,而且一般好莱坞的电影里,主角会有那么一两个人是科学家。而且这些科学家会用自己的科技知识和工程知识发现电影中关键的线索,去推动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

每次看到《降临》这样的电影的时候,我其实都在想这个问题。所以看到美国的同行们越来越多地参与科幻电影的制作,真心嫉妒啊。

当然,我也在演讲里也提到:

反观我们中国的影视作品就没有这样的一些故事,是因为我们国家缺少机器人工程师和厉害的机器人吗?我们觉得并不是这样。所以为了贯彻这样的想法,也在社会上更加好的推广工程师文化,RoboMasters 邀请一个日本知名的动画团队,制作了一个动漫,这个动漫讲述了一群中国的大学生在参加 RoboMasters 这个比赛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学会与他人沟通的故事。

在读Stephen Wolfram的文章的时候,我也想到RoboMasters团队现在正在做的这项工作:支持动画团队制作机器人主题的动画片。

当然,动画和电影比起来还是小打小闹了很多。不过就像大疆曾经追赶并打败国外同行的很多事情一样,在通过影视作品宣传科技文化和工程师文化上面,我们也在努力追赶。在制作这部动画片的过程中,我们的工程师也提供了大量的理论知识、机械设计图、技术点以及实际的代码和可视化图形,让观众在看动画片的时候,也能够体会到机器人竞技中的机械之美。


所以作为一个工程师团队,《降临》对我们也是一种激励呢!


user avatar   yejo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星人一直是电影里的常客,不过我们对他们的态度通常不是太严肃。他们与人类接触的方式,要么是《ET外星人》这样可爱萌物不幸落难地球,大家帮忙送它回家;要么如《独立日》那样,丑八怪来了就要杀你全家抢你东西,大家奋起反抗把它们全灭。真正专注于外星人和地球人第一次接触的过程的,大概只有朱迪·福斯特主演的《超时空接触》,相当好看且有脑子的科幻片。其中对外星信号的确认、建立联系的过程非常生动,也视觉化了虫洞等非常前卫的物理概念。但是和外星人终于见面后,怎么开口说第一句话,《超时空接触》还是偷懒了。外星人科技超级发达嘛,就直接变形成地球人模样开口说英语。不过从另一角度来说,不粗暴的把外星人想象成长脖子大眼睛或章鱼,本身也是一种尊重。


今天要说的《降临》,就是着重于《超时空接触》里偷懒的那部分–人类和外星人面对面后如何沟通。而更重要的主题是外星人带来的一个礼物–学会就能预见未来的外星书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容我细细道来。


当两个完全陌生的文明初次接触时,互相两眼一抹黑,如何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电影里举的例子就很有意思:当欧洲人初次登陆澳大利亚,指下图这个动物问土著人:“这是什么?”


土著人答“Kangaroo”。这是这动物的名字吗?也可能土著人只是说“你说啥?” 完全无头绪。可见初次沟通之困难,更不用说连生理构造都不同的外星人了。正如片中女主角语言学家所举的例子,我们要问外星人来地球的目的,首先外星人得知道这是一个问题,以及什么是“问题”。其次必须明白“目的”的意思,并且搞清外延是全体外星人的目的,而不是正在对话的那个外星人的目的等等。


《降临》对这第一次接触的描绘,可以说是引人入胜的。先从新闻播报,人类的骚动开始侧面描绘,外星飞船从云中出现时,形状和飞碟状UFO异曲同工,但姿势独特,令人眼前一亮,充满异域(星)情调,悬疑感油然而生。


飞船内部的结构非常简洁,而不是常见的各种按钮和灯光,又具备神奇的物理现象。外星人从看似不可能的地方朦朦胧胧地出现,充满了神秘感。而贯穿这一过程的音效设计更是突出。总而言之,从画面到声音,都是统一的简洁抽象的风格,未来感十足,给人带来了急切的探索的欲望。


第一次对话自然是鸡同鸭讲,但语言学家出身的女主角很快想到了用文字来辅助交流。虽然这样的沟通很困难,但也并非不可能。就拿前面提到的袋鼠的例子,当你再指着另一个东西问土著人这是什么,如果土著人还是说Kangaroo,就可以判断这的确是“听不懂”之类的意思了,否则就是那动物的名字。地球人和外星人也是先通过简单的动作、自我介绍等方式建立了联系,通过不断努力,女语言学家学会了外星书法,双方的沟通愈加愉快。但是,女主角怎么突然能预见未来了呢?男主角全程就在打酱油,究竟有什么用?这两个谜团的线索,电影中虽有提及,但仅是点到为止,我们还是要从电影所取材的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来寻找答案。


以下几段对原著小说的总结描述可能有些晦涩,如果不感兴趣可以直接跳到“好吧,你是作者你说了算。” 囧


这个短篇小说的主线也是和外星人的对话和探索,但不断地插叙主角女儿的故事,女儿的段落全部用将来时态,并且次序凌乱。在小说的前半部,女儿的故事都是琐碎的生活细节,但在后半部,逐渐地会通过一些线索和与外星人对话的主线联系起来,比如术语“零和博弈”,某个货架上的商品等。注意,时间顺序不是线性的。


再看小说对外星人的外形描写(结合在电影中看到的形象):它身体各个方向上都有眼睛,任何方向对它来说都是‘正前方’。身体没有‘前’、‘后’、‘左’、‘右’可言,文字可能也是这样。注意,外星人的世界方位上没有前后之分,时间上是不是也是如此?


外星人的口头语言和文字没有关联,文字并非人类语言这样,是语音的重现。外星人的口头语言的语序是随便颠倒的,外星人的文字则是一种非线性系统,早在写下第一笔之前,外星人便已经知道整个句子将如何布局。


这些都在暗示什么呢?它们都统一地描绘了外星人的一个特征–它们对时间的看法与观感与人类不同,时间似乎不是一条顺流而下的河,而是一片破碎的拼图。先拼上哪一块并无所谓,最终都能拼好。


这应该怎么理解呢?物理学家男主的作用就在此,只是这部分太晦涩被电影省掉了。人类研究世界,发现了许多规律,多数规律都是以因果来描述的。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什么光的反射,总是入射角等于出射角?为什么光穿过两种介质的边界,会改变方向,并且角度与两个介质的密度相关?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路线,光到达终点所需时间最短。那么,光是怎么在出发的时候就知道终点在哪,从而选择了最快的路径?难道光也有自主意识?



量子物理的解释大致是,光在行进过程中各个方向都有走,只是非最短路线的都自己互相抵消了(“抵消”来自波粒二象性,就不展开了)。不管这个解释多么莫名,总之世界上是有一些物理规律,它们总是以某个变量达到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来实现的。这个例子里就是光走路的时间最短。如果以此站在时间的角度来看,我们就能一定程度上预知未来,比如我们会知道光从这一点出发,到达某个终点前将会走的必经之路。


事实上,大多数物理规律既可以用最大最小值的方式来表达,也可以用我们更加习惯的因果方式来表达。外星人采用的是最大最小值的方式,因而从中它们获取了从因果论的角度来看的“预知未来”的能力,实际上借助的是物理规律在时间维度上的对称性。为什么它们会这么看待宇宙呢?因为他们的文字也是非线性的。


好了,我们又回到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掌握了非线性的文字就能预见未来?这里涉及到了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我们在想事情的时候,就是在心里说话,我们一般说的都是中文。当然,世界上更多的人在心里说的是其他语言。这语言的不同对思维会有影响吗?也许是有的。相比之下,英语更注重结构,中文更注重意群,是否影响了两个民族的性格?《降临》和《你一生的故事》采取了肯定的假设。因为外星人用非线性的语言,所以思维习惯也受此影响,前因与后果不再是各自独立的两个个体,而是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二者不可分割。同时感知所有事件,并按所有事件均有目的的方式来理解它们,有最小目的,也有最大目的。观念与观念之间并不存在天生的、必然的排列顺序,所有组成部分的重要性都是一样的,没有哪一个观念具有优先权。


更形象的主观感受描写是小说里的这一句:“一瞥之下,过去与未来轰轰然同时并至,我的意识成为长达半个世纪的灰烬,时间未至已成灰。一瞥间五十年诸般纷纭并发眼底,我的余生尽在其中。”


这就是外星人天生的思维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字再与之相辅相成。而为什么口语会与之不同呢?因为口语必须一个词一个词说出来,虽然乱序,但不符合一下子感知全貌的思维方式。


然而,预知未来的设定终究是有矛盾的,那就是自由意志问题。你知道了未来是怎样的,你的主观意志就可能去改变它。很多科幻作品也是这么描写时间线的(最著名的就是《回到未来》),但这显然不符合外星人的非线性时间的方式。那怎么办呢?只能设定为,当你转向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之后,你就丧失了自由意志,你的世界观就是拥抱这已写好的设定,世界发生的一切就如同已知程序的仪式一般,顺其自然的走下去。


好吧,你是作者你说了算。


扯了这么多,到这里算是把原著小说的主要思路捋了一遍,感谢你还没关闭页面。极简的总结就是:外星人的外形暗示了无先后的观念-外星人的语言文字也是非线性的->它们的思维也是如此,也是这么总结宇宙规律的->它们能够通过这些规律来预见未来->因为未来不可改变,它们的使命就是按照既定的脚本走下去,来地球教人类书法也是脚本的一部分。


回到电影。我总结成文字都如此困难,把这套理论影像化的困难可想而知。但可以说,这部电影在忠实反映原著思想、照顾观众理解难度、发挥影像优势的改编方面,都做得非常好。


影片开头就快速闪过了女主的女儿短暂的一生。之后才开始接触外星人的故事,这就给观众植入了一个观念,在与外星人打交道过程中闪回的那些女儿的画面,都是回忆。然而,实际上这是受到外星人思维影响的女主看到了未来而不自知,正对这个不时在脑海中冒出来的小女孩困惑不解。以为是回忆,实际是未来,并且时间顺序错乱的闪回,这个在结构上的设计就充分秉承了原著小说的理念。


再比如女儿的名字Hannah,就是一个回文(正写反写都一样);外星人的文字总是一个封闭的环,无始无终,这些细节都是非线性思维的象征意义。


为了照顾观众理解,电影版删除了原著的物理解释。这是可行的,你看这篇文章跳过物理解释那部分也无大碍,就是“为什么学会外星书法就能预见未来”难以解释罢了。同时,电影加入了原著没有的很多配角和枝叶剧情,尤其是中国方面的剧情,诚然是为了营造更多的戏剧冲突,以便在结尾制造好莱坞标志性的“最后一分钟营救”的高潮。


但这“最后一分钟营救”也是非常贴切地反映了原著和电影的核心理念的。女主从未来的将军那里得知电话号码和台词,而在过去打电话照脚本念词,不仅符合“非线性时间”的设定,并且未来的景象是在女主脑海中逐渐浮现的,非常符合时间就像一个拼图,各个碎片交相浮现,画面逐渐清晰的观感。


在结局,与爱人相识、相恋、分离,女儿的出生、成长、陨落,主角都早已预先知道结局,但依旧积极地充分拥抱生活这一过程,既符合影片设定,又在情感上是一个美好的段落。


《降临》这部电影,单看电影虽未必能成为影史经典,但结合原著便可知,它绝对可作为高难度改编文学作品的一个出色例子。

————————


肥嘟嘟看电影 - 知乎专栏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user avatar   li-ying-hao-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补充一下@

青格乐

的答案。

尽管都在吐槽中国人竟然忙着和外星人打麻将这件事... 但是仔细想一想,打麻将是理解外星人能力最简洁的办法,几乎没有之一。

设身处地想一想吧,中国那边可能也搞出来同样级别的研究小组,各种语言/物理/数学大神们荟萃再一次。

在面对七肢筒谜一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上迷茫数十天之后,终于打算坐下来打一圈麻将放松放松....

然后呢,只要这些科学家们和七肢筒打上一次,就一次,他们就会立刻理解七肢筒的能力。

完全,彻底的明白。

对于麻将这样一个混合概率和决策的游戏来说,七肢筒不会浪费一丁点动作,每一次摸牌,每一次出牌,其结果必然是遵循了实现目的的最短路径。

而且,这个根本不涉及到上下级的误解,科研人员们不用举袋鼠的例子,也不用讲什么语义的歧义,只要告诉另一个人,不论这个人是个将军还是个政客,七肢筒,他打麻将从来不会输。或者,七肢筒,他想胡啥就胡啥。不用讲光子路径,不用讲因果律,另一个中国人,也立刻就明白了七肢筒的能力。

对于shang将军,在一系列行为中显示出他才是做出抉择找到最优路径的人,是他告诉了女主自己的号码和遗言,是他说要use weapon(参考@

青格乐

答案),是他先做出了选择,然后女主才做出选择。

打麻将这件事,不仅仅导致了中国的Shang将军成为了另一个七语的掌握者。还导致他成为了比女主更早习得七语得人。

至于为什么再电影前半段就已经在打麻将得人,要拖了一段时间才能真正得尝试使用这门语言,或者说使用这门语言去思考。

你猜,一个类似shang将军地位的人,获得了部分得预知未来的能力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这下明白为什么他一个人就可以做出和平或者战争这么重大的决定了吧?

==========

完全基于电影得瞎掰。原著写的也很好。相比于电影略微复杂得表达,原著其实更好的表达的母女之间感情和作为母亲的抉择。原著某种意义上算软科幻了。


user avatar   yolfilm 网友的相关建议: 
      

-

先说结论:我不喜欢这电影。

理由如下:


一、

它用了一个很不好的叙事手法,简单地说,就是「误导观众」。

何来的「误导」?……说穿了,故事很简单,就三段:


1、一个(女)翻译专家,接到「为外星人翻译」的工作。

2、过程中,她学会外星文字,於是有了外星人「穿梭时空」能力。

3、有了能力,她预见了自己女儿的生、病、死,但她仍然勇敢面对既定未来。


就是这么简单,电影的故事就是这三段,不多也不少。

(当然,电影没这样拍来,若是平铺直叙,会被观众骂死)

电影咋拍的?


二、

导演把「第3段(女儿的一生)」,在全剧一开始,重覆了。

利用剪辑,导演搅乱了叙事的 timeline,变成一个玄里玄乎的怪异结构:


1、一个女人辛苦养大孩子,孩子生病死了。

2、为了孩子病,老公和她离婚,孩子死后,她成了世界知名的翻译专家。


3、她接到「为外星人翻译」的工作。

4、翻译工作好辛苦,她想起了女儿生前的支字片语,想起了女儿的绘画。

5、经由死去女儿提醒,她学会了外星文字,於是有了外星人「穿梭时空」能力。

6、其实女主角的女儿,根本没有出生,女主角只是预见了女儿一生。

7、女儿一定会死,但本剧女主角,仍然勇敢走向既定未来,她结婚了,去生孩子!


第 1 段和第 2 段整个拿掉,绝对无损故事,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误导」手法,

导演利用剪辑,把片尾情节,调到片头去。

利用这个手法,导演造成一个闭环(摩比斯环)的叙事结构。

故事成了「 never ending story 」了。


讲真,这不是啥伟大的创意,而是玩弄观众。

玩弄观众不是罪恶,而是破坏了「原始故事」应有的简单逻辑。

「学了文字,你才能穿梭时空」,这是核心的题旨(motif)

好,你电影前面加了一大段,没学外星人文字前,那些母女剧情,是哪来的?


三、

真心无聊。

整个片子,包括女主角的孤独痛苦,包括多爪外星人,包括外星文字和飞船。

包括明知女儿要死,仍要去生出她来,重覆一次悲剧心意。

都好无聊。


没误导观众前,这故事已经无聊爆了。

误导观众后,这电影更是无聊到顶天了。




---------------------------------------

评论串中搬出:


凌晨两点写的答案,一早起来已经有了近六十条评论,许多都好精彩。

讲真,这大概是我在知乎写答,遇见的第一次,那么多集中而优质的补充了。

真想把大家评论的文字,都搬到答案中来。


(欢迎大家移驾阅读评论串。是真话,不是反话。)

(当然也总有没营养的渣评,没删没拉黑的,都在折叠区里,大家可略过不看。)


我补充两点:


一、

没看过原著的我,把一切责任推给导演是不对的,我承认。

虽然一堆人说这是原著里的写法,但我要问的是「so what」?

导演,作为一个说故事的人,一定要考虑「叙事的观点」问题。

「叙事观点」会决定影片的立足。


比如你拍恐怖片,若全片用「全知的第三人称」,观众看到好人,也看到幕后的坏人,两边一清二楚,你拍的影片,再想吓坏观众,就有极高的难度。也是如此,恐怖电影的叙事,通常都是「第一人称」,主角被坏人追著整部电影乱跑。


小说原有的结构,文学上能不能立足,咱没看过,不去评论。

但电影和小说不同,观看电影的「线性感」「时间感」要强过小说无数倍。

因为有画面、声音的强化,所以,这种「误导」给人的错觉也愈强。

这片子,我不喜欢它的主要问题,就是它让我感觉自己被愚弄了。


二、

回来说导演的好话。

也许,他在挑选这本书搬上银幕时,就已经爱上了原著的结构,认为可以美好地耍弄观众,甚至刻意地追求这样的效果……是的,在市场结果来看,这电影是个好生意,花了4700万美元,全球票房1.6亿。打平而有好名声。


因为原著的简约,场面单纯,特效不复杂,全靠「结构」来说故事。

虽然单薄无聊,但唬人的很,说不定,我上面骂了一通,反而是本片的优点呢。


(当然,我说的是反话,但在很多人眼中,电影只要赚钱就好,不是吗?)


-


user avatar   shan-yang-yu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天和同事刚刚看完,由于没看过原著,因此只能就对电影本身做评价。

大量剧透预警!


首先做一个整体的评价:这不是科幻电影。这是一部充满槽点的两个小时的MV。整片下来就记着背景音乐那强劲鼓点,配合外星人如同交配季节到来的嘶吼,女主蚊子般的讷讷自语,粗糙和暴力的镜头对焦切换,抽了大麻般的回忆闪现,以及那始终让人透不过气的,阴郁而漫长的开头和结尾。

从一开始,这部电影就充满了违和感:

军人带着小破录音笔放两段外星人的嘶吼然后问女主:能翻译否?

而后女主被带往飞船,终于能和外星人交流了,上来就用英语说了半天:我是人类?你们来干嘛?

然后回去之后又灵感爆发,不行啊,外星人听不懂我们的语言,要教他们!然后再上去飞船,拿出个画板写上human,拍着自己的防护衣用蚊子一样大的声音重复。我当时心里想美国人是不是都不会画画啊?

然后外星人开始写字,他们拿回去分析,插入了一个旁白结果一下子就会了好多外星语言。之后女主能力觉醒,开始预知未来——我勒个去搞得好像全美国就女主一个语言学家在分析外星语言似的。

最重要的是,上去了那么多次,那个物理学家的男主到底有啥作用?帮助女主向外星人除了演示走路,他没有干任何其他的工作好不好?

中间又开始说中国将军坐不住了,要发动攻击,俄罗斯巴基斯坦非洲都支持我们,搞得美国如同白莲花一样无辜——我也就不吐槽一个将军(同时还是国防部发言人)掌控中国全局多么荒谬了。

结果嚷了半天中国威胁论,是美国大兵首先被YouTube洗脑成功,愣是把炸弹送到了飞船里(这里二到我蛋疼无比),造成了爆炸,把美国飞船逼得飞到了半空。美国人一片哀鸿遍野都是中国的错我们没法继续合作了大家收拾东西跑路吧,看得我真的深深佩服美国人一贯的厚黑——自己先制造一个xx威胁论,然后第一个开战,然后把责任推给威胁论中的xx!

我同事(印尼华裔美国人)看完之后专门指出了这一点,就两字:真他妈虚伪。

然后中国又来拯救世界了!咦,我为什么要说又?女主盗取了基地主管的手机,通过预知未来搞到了将军的私人手机号和要说的话,然后说了一串绝对不是中文的中文,我就听到将军用不是中文的中文吼了句:你是谁?然后女主说:将军,我是从美军基地打给你的,你太太xxxxxxxxxxxx死xxxxxxxxxx。对我就听懂了这么多。

然后就是突发新闻,中国取消攻击了!中国愿意分享信息!中国呼吁重启国际合作!

然后就是女主开始嗑药一般总结自己未来——全是和孩子的回忆,在内心把未来和孩子和老公要撕的逼,要经历的快乐和悲伤,提前准备了一下,然后抱着现在的男主未来的老公露出了阴郁的笑容。

最后,一个阴郁的回忆镜头后,影片结束

等等!我还有问题啊!

女主为啥不做任何改变呢?

未来人类学了外星语言是不是都能预知未来了?那世界不是乱套了?股票期货市场还有啥存在的意义?

中国翻来覆去就一个将军说了算?

更过分的是,出了这么大事,为何整个影片美国总统的脸都没露一下?

川普哭晕在厕所。


user avatar   sichag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一下商将军的情节:

商将军:The only reason I m here is to meet you in person...

18 month ago you did something remarkable, something not even my superior has done.

Louise:what's that? (一脸疑惑)

商将军:You changed my mind, you are the reason for this unification. All because you reached out to me on my private number.

Louise:sorry, i don' know your private number.

商将军(展示给Louise)说:Now you know,(然后非常释然并且友好地笑了) I do not acclaimed to know how your mind works, but...i believe it was important for you to see that.

Louise:I called you, didn'i?

商将军:You sure did.(感谢知友@黄桑 指出,我一开始听错了)

我一直觉得这一段有点诡异,但是也没想明白,再加上打电话以及电话中那段战争不成就英雄的内容的确是“无中生有”(很多时间穿梭的故事都有这样的悖论),但是我试着从降临所构建的这个无因果律、时间非线性的框架下解读一下。

首先,学了七文获得七文认知能力的人的思维中,没有因果,所以,因就是果,果就是因,互相影响,也没有所谓的时间发生先后的问题。其次,商将军应该是中方学会七文的一员(瞧瞧我国领导人的学习精神!),他的脑海中看到了未来的画面,也像Louise一样预知了未来,但是,他可能不确定自己的这种不可思议的第二认知能力是不是可信,毕竟他不是语言学家,没那么多语言学知识,他当时箭在弦上,值不值得为这样一种非常奇怪的体验而停下来?于是,他运用了自己的weapon证实一下他的假设,他看看美方是不是也有人破译了七文有了和他同样的体验,于是,他在18个月后的酒会上,专程去见了Louise,专门告诉了Louise这番话和他的电话号码。所以,他说:我并不是要炫耀我知道你的大脑是怎么回事儿(因为我他妈的也是这样的啊!!!),但我相信让你看到号码很重要(我想看看小妞你是不是也的确和我一样!)

而此时此刻,将要发起战争的商将军果然接到了Louise的电话,而Louise告诉他的内容果然就是他18个月后在酒会上告诉Louise的内容,那么,他就证实了自己的假设,明白了use weapons的真谛。

是不是完美地解释了无中生有的悖论?又能洽和无因果律的框架?原来主演是商将军啊!!!给大boss点赞:)

电影里很有趣的一个设定是,其实中国是释放了信息的,新闻都在报道中国获得的情报是:use weapon,而美国却是封锁信息的那一个(他们获得的offer weapons始终没有告诉其他国家),而且美国自始至终瞻前顾后、都在关注中国的举动,究竟是谁不合作、谁不沟通?是美国人啊!我国不仅破译了信息,还作出了决断,而且如果按照我的脑洞,我大将军在各国不合作的情况下,还做了一个完美的假设检验,深藏功与名!最后改变局面的是Louise和商将军,两人在最后的酒会上,的确惺惺相惜!

(这是他说完:you sure did 之后的眼神,像是啥也不知道的小白吗?明显是大局掌控者啊!Louise也不过就是他的麻将牌!)

(大家不要当真,这是我的脑洞哈哈哈)


正文:

降临在海外上映时,很多原著粉认为电影比不上原著本身的精彩,也有很多语言学圈的朋友对电影评价平平,在我观影之前,这些都是我所预料到的,毕竟小说以比较深刻的方式阐释了认知与语言的关系,是不可多得的语言学题材的科幻著作。两个月前,根据原著小说,我还专门写过一篇《跟着你一生的故事学语言》:

知乎专栏

这样一篇文章,我非常喜欢小说,但是我深知这样的小说剧情平淡,根本不适合拍作电影。但是作为资深科幻粉和语言学学生,这样题材的电影出现,已经非常令我兴奋了,看过之后,惊艳之处不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又是一篇结合小说与电影的书评+影评。 (刚刚大致扫了一下知乎上的吐槽,真的,大部分人觉得一脸懵逼或者觉得是槽点的地方,都是因为没有看懂,因为运用了人类思维!!时间不是线性的!这一条有人没想明白,是真的没有看懂,不是电影的槽点)

语言与思维——萨丕尔-伍尔夫假说

七肢桶的文字,也就是七文,是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基础: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体现的是人类认知功能(也就是思维、认识世界和概念的能力)的反映和结果。关于这句话,我举一个例子,你对爱人说:你在我的心里。一个大活人,怎么能在一个小心脏里?大家会说,这是一个比喻啊,没错,因为我们人类所处的世界具有空间概念,所以,这种物理空间概念投射到我们所使用的语言里。人类的语言中充满这样的隐喻,还有比如,打开心扉,走上历史舞台,你拿了我的都给我吐出来,等等。这是人类认知对语言使用的影响,同时,语言使用也会改变我们的思维,也就是电影和小说中所提的的萨丕尔伍尔夫假说,这一反向过程,我举一个可能不是很恰当的例子,中文中我们请人帮忙时,一般会说,你能帮我做xx吗?你会xxx吗?可以帮我做一下吗?但是在英文和日文中,一般会说,如果你有空,如果你方便,如果没有给你添麻烦的话,你可以帮我xx吗?前后者的在语言上的区别是,前者(中文)强调的是“关于此事你可不可以做(意愿)”,而后者(英文、日文)强调的是“关于此事你是不是方便做(时间和精力)”,当我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后,我在请别人帮我的时候就受到“英语思维”的影响,特别不好意思耽误别人时间,甚至想拿钱来“购买”他的时间,而在中文环境下,人情的意味就更浓重一些了。

七文的设定就是语言和思维互为影响的产物,七文是一种非线性排列的文字,一句要表达的概念统一在一个“字”内,语意越复杂越多,整个字也就越复杂。所以,七文的特点和七肢桶的思维甚至七肢桶本身的形体都是一致的,文字没有先后,思维没有因果,形体没有前后,七肢桶是一个辐射状长相,甚至是他的手,都是五根触角,他写字不是一笔一笔写,而是一喷出来就是一团文字。七肢桶的时间不是长河,而可能是一个湖泊,所以他们知道3000年后的事情,他们的时间是一整块。电影中对七文的展现是一个圆形的水墨画气质般优美的文字,一句话(或者一个概念)是一个以圆圈为核心、触角为具体的语素(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而延伸开的形状,而一整篇文章并不是线性排列,而是空间呈现。电影所呈现的是我觉得能展示小说描述的最完美的形式了(我一开始只想到像画一样的平铺,没有想到用圆形呈现,因为圆形才是真的没有前后顺序啊

而电影中非常精心设计的一点,小说中没有体现的是,七肢桶的世界也没有空间上下左右的概念,人类是从飞船内部上去,内部没有前后左右,这个管子你可以随便站立(万有引力去哪儿了...)。

无因果律与时间非线性

在这个设定下,七肢桶的思维中的重要特征是:1. 没有因果逻辑,事情就是这样既定的发生,我也知道怎么发生,结局如何,就是这样的;2. 时间非线性,昨天就是今天,今天就是明天,时间是一块大饼,而不是抽丝般展现。这两点结合起来,对于人类来说,就拥有了一个惊人的能力:预知未来。但是,和其他穿越到未来、时空穿梭的科幻不同的是,降临中的时间不是穿梭而来去的,因为时间不是线性的,我的思维看得见过去和现在,但是我的身体没有穿越。星际穿越中,时间是第四维,所以老爸在折叠的第四维时间空间里指引了女儿,而对于七肢桶来说,时间就是一滩,不需要折叠,没有前后,非线性,前后思维互为因果,前后的行为互为因果。

小说重点体现的就是,语言学家Louise如何通过破译七文而获得了和七肢桶一样的认知思维,而最精妙的是,她是一个异类,她的第二认知能力(七文)和第一认知能力(人类语言)并存。小说详细的讲解了Louise破译七文的过程,几个重点突破点是:从言语交流转为文字交流--受到Ian费马定律的启发--认知能力的改变。而这个过程中,电影显然对前两点一笔带过(甚至没有出现费马定律),而着重描写了语言对认知的影响,因为我是读过小说,所以不知道电影中这样的简略是不是对观众来说有点措手不及,我甚至看到有的观众认为Louise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超能力(这里的意思是,有些观众认为这种超能力是被赋予的,不是的,这种能力是Louise通过学语言自己获得的。)。

小说和电影都是通过两条故事线交叉铺排体现的,而电影中有几个细节是小说中没有,而我认为是绝妙的添加,把无因果律与时间非线性体现更全面,而这一点恰恰是我认为小说所欠缺的,在读小说的过程中,我始终质疑:学了一种语言获得了第二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但怎么就能预知未来了?我认为电影的铺排把这一脑洞补得很好。电影添加了一个情节,与尚将军的对话。有人质疑和尚将军的那通电话逻辑不通,是因为没有理解降临中所表达的时间非线性的真正的意义,这不是我们在其他科幻小说中理解的时间可以穿越的概念,商将军的情节讲得是未来的思维影响现在的行为。两人在酒会上的对话:

-Did i call you, didn’i?

-You should do it.(“你应该这样做”。这一句我没太听明白,如果是我听的这样子,那么其实将军也是一个拥有七文认知能力的人?根据他诡异的表现,所以,这段发生在未来的对话,都受到了在18月前两人的思维的影响。)

在Louise接触七文开始,她之后的一生就是一滩湖泊,而不是一条长河了。 给女儿讲的non- zero-sum-game概念的细节,也是在说过去思维影响未来的思维,她的思维是她一生的思维,而不是彼时彼刻的思维。有人吐槽电影里呈现Louise刚接触七文就已经有了看见未来片段的能力,小说中,Louise是在比较后面的阶段才拥有了这种预知能力,但是,我觉得这恰恰是电影表现的比较好的一点。语言如何和认知能力互为影响,那么这种影响就是渗透的,缓慢的,而不是一蹴而就的,像小婴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不是某一月龄就突然拥有的。

七肢桶来地球的目的

这是小说所没有交待的一件事(我的猜测是,小说想把自己的设定更加严谨,因为七肢桶的思维没有因果,所以他们做事情没有所谓的目的,想来就来一下,想走就走了),但是作为电影,一定要有一个因果,要不就不好看了。那么电影中,七肢桶来地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3000年后人类能拯救他们。3000年后发生了什么?我们未知,也许有其他更强大的外星文明入侵,也许七肢桶的生物科学技术不够发达,3000年后需要我们营救。

1/12的情节也是电影独有,Ian发现(可怜的Ian在小说中举重若轻,在电影里只有这点智商上的贡献)他们所获得的信息(七文)占了空间的1/12,那么其他11个地方各获得一部分信息,也就是说,需要汇总所有国家的信息。为什么要这样设置?还有就是影片一开头的那个疑问,派一个大使来就可以了,为什么派十二个?

当各国都获得关于“武器”的信息后,中美军方都认为这是离间计(电影中也提到德国人在卢旺达、英国人在印度),美国获得的信息是offer weapons,中国获得的信息是use weapons(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国获得的和中国获得的信息有一词之差,而想一想我们获得的是“使用武器”这样的信息,也不难理解为何我国做出激进的举措),而且中国率先向联合国提供了信息,并且表面了立场:我国认为这是外星人的离间计,外星人不怀好意,无论如何,我们要合作守护人类。俄罗斯获得的信息是:要合而为一。有人讨论到电影中体现的我国形象问题,从电影中的角度来看,中国其实是信息释放最多的一个国家,而且是试图做过沟通、表明立场的国家,而只有美国是信息全部封锁,Louise要说的时候,网络被切断了。而且,有过一次士兵暴乱袭击,还直接炸伤了一只七肢桶。自始至终,美国都没有做出决定,要干什么,该干什么,和谁沟通,而只是在看其他国家的行动和窃取其他国家信息,反观我国,俨然一副世界领头羊的样子,虽然鲁莽了一些。 而且,整个事件虽然是美国视角,但是改变大局的完全是我国啊。

那么1/12的原因似乎可以这样想,如果七肢桶只给了一个国家weapon(也就是七文,和七文背后的语言认知能力),那么,坐大的就是这一个国家,丧失了大国间政治制衡的博弈,极有可能这一国直接统治了世界,而七肢桶需要的可能是所有人类智慧的结晶来抵抗3000年后的灾难。所以,七肢桶传递是:合作不是双赢,而是有或无,全人类一定要全部结合起来。

爱与生的勇气

小说中作者笔触平淡却饱含力量,在电影中,这种力量得到了极致体现。电影中添加了一个小说中没有的情节:Louise知道和Ian的结合会生出一个年纪轻轻就会因罕见病而死的女儿,所以丈夫未知,但是她是已知的。丈夫选择离婚,并且对Louise非常愤怒,看待女儿的眼光也改变了,潜台词是,你明知你我的结合是这样一个悲惨结局,你为什么还要它发生?从人类的思维来想,Louise是自私的,但是从七肢桶的思维来想,Louise是勇敢的。丈夫的选择可以理解,他是人类思维,而且和一个已经知道未来的人生活在一起,而自己却不知道,不是很恐怖吗?他知道了女儿未来的命运,他退缩了,如果已知女儿二十四岁会死,他投入无尽的父亲之爱后,女儿死后,将是他无尽的痛苦,但是如果在女儿四岁时选择离开,他的痛苦或许就没有那么多,他在做规避的选择——这是人类的思维,而对于拥有了七肢桶思维的Louise,她知道,因果并现,事情的结果不会因为原因改变而改变,如果她拥有自由选择的意志,那么她不可能预知未来,那么,既然她预知了未来,就丧失了自由选择的意志。“预知未来的人不会奢谈未来,读过岁月之书的人不会承认自己读过它。”而她因为拥有人类认知能力,她也理解丈夫的选择,所以她对女儿说,这是我的错,在他还没有准备好之前就告诉了他。

这不是说Louise比Iran更勇敢、更伟大、更无私,而是七文赋予Louise的认知能力让她只能更勇敢。

而电影中把这种宿命论体现的悲壮而又温暖:

“Despite knowing the journey, and where it leads, I embrace it. And I welcome every moment of it. 尽管知道生命旅程的结局,我依然拥抱她,享受她。”

很多人学两种语言都学得打架了,互相干扰,不胜其扰,而Louise拥有两种认知能力依然豁达勇敢,毫不畏惧。她拥有着人类对爱情、家庭、亲情的热烈的期盼,而这种期盼与美好又被第二认知能力所告知与打破,令人感动的是,她并没有因为第二认知能力能力而丧失了第一认知能力的馈赠,她依然勇敢豁达的接受,她告诉我们,生而为人应该拥有的气质和样子。

前阵子微信妈妈群里有一位妈妈问,我五岁的女儿问我,既然我以后要死,你为什么要把我生出来?大家哄笑后陷入沉思,是啊,该怎么回答她?

我想,《降临》帮助我们回答了生与死这一个人类永恒探求的问题。

p.s.

我的观影视角

我的观影视角其实也开启了“七肢桶”思维,因为我读过小说,我知道大概故事线,一开场Louise上课时,学生告诉她打开电视看新闻,我知道嗯外星人来了;有人闯入她办公室,我知道嗯上校来请她了;她解开宇航服,我知道嗯没事的;她拿了写字板,我知道嗯对的,七文要靠书写体系破解。电影的前半部分,没有出乎我预料的地方,而我所想的是,七肢桶是什么样子(电影里的样子和我想的基本一样,不过我想的是深蓝色的,可能受ET的影响),七文如何展示,小说基本没有所谓的结局,电影如何结尾,我是一个“评价者”视角,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原著粉觉得不满意的一点,对于降临,我们开启的是因果并存的思维。

我的写作视角

我在打开电脑准备打字时,思维突然变得扁平,好几个想说的点一起在脑海中蹦了出来,思维突然变得混乱而没有逻辑了,什么逻辑?我该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逻辑,我该如何让我的读者循序渐进理解我要说的内容的逻辑。我突然想,我为什么不按照七肢桶的思维来写呢?所以,我开始“乱写”,想起什么写什么,哪里的思维冒出来了就先写这一点(感谢电脑可以实现这种写作方式),比如现在打下的这句话是10:12写得,而此时,我的正文还没有开始写。

题目:降临便是离开

电影中有这样一句台词:So Hannah, this is where your stories begins, the day they departed.其实对于Louise来说,七肢桶降临的那一天,她的人生和思维就全部改变了。我很喜欢电影的名字,七肢桶的降临,第二认知能力的降临,命运的降临,降临的那一刻,便是一辈子。

小说和电影的对比

我自己觉得电影的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只是在原作基础上添加了一个结局和细节,这是电影创作的需要。而小说在语言与思维的互相影响的方面讲得更深入一些,小说的出彩之处在于对七文的破译和学习过程,电影的出彩之处在于对已知与未知这一哲理的升华。

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为什么Louise的预知未来的能力这么强,因为她是语言学家,她学得好呀!

一些我发现的无法解释漏洞:

Louise最后与七肢桶在一个白色世界的对话,七肢桶怎么就突然听懂英语了呢....【有知友解释的很好!赞!】

商将军怎么那么听老婆话呢....还有电话里他老婆的遗言中说:很荣幸能拯救人类。商夫人是什么鬼?【这一点,我自己脑洞大开补充了,说商将军是上海人的那位知友你站出来!!】

最后:关于电影和小说都构建的这种语言改变认知能力的脑洞,我看到有知友说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也表示这样的科幻太软,但是,我觉得所有的硬科幻不也是建立在自己学科基础之上的脑洞吗?三体人靠降维收了我们就一定是有稽之谈吗?虫洞、多维空间、超光速旅行、时间压缩和拉长仔细想想不也是脑洞吗?

降临和你一生的故事都是建立在:语言和认知能力互相影响这一基础之上。是在这一假设之上所开得脑洞,按照逻辑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为什么在物理学、数学专业人的眼中就非常可笑呢?成年人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一段时间后,大脑皮层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改变,学语言,的确是会带来神经改变(见语言认知可塑性假说)。这都是已有实验所论证的结果。那么,如果真有一种生物如七肢桶就是活在一个非线性、无方向、无因果的世界里,那我们学了七文,是不是也会改变我们的认知能力呢?

故事里最光怪陆离的一点其实是,Louise是一个人类语言和七文的双语者,她具有两种认知能力,作为人类,我们毕竟生活在一个线性时间的长河中,可是一种和人类认知能力截然不同的第二认知能力如何改变我们,不就是脑洞可以开得地方吗?


user avatar   ffanca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旧照片里,我爷爷姥爷帅的秒杀很多明星啊!你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呢?请放上旧照片。
user avatar   xiao-yu-92-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到旧照片里,我爷爷姥爷帅的秒杀很多明星啊!你们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年轻的时候长什么样子呢?请放上旧照片。
user avatar   claireceltic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差点儿就买票了,临了去了趟豆瓣。

哎!




  

相关话题

  为什么电视和电影中的间谍总是穿风衣? 
  很多科幻作品中都有“一个微观粒子就包含一个宇宙”的思想,如何理解? 
  可以推荐一个很棒的电影吗? 
  《疯狂动物城》(Zootopia)中有哪些有趣的细节? 
  如果妲己给纣王喂的是鸡腿会发生什么? 
  神秘博士里你最喜欢哪个女伴? 
  为何《午夜凶铃》《咒怨》能吓我们这么多年? 
  你见过最机智的电影或电视剧角色是谁? 
  电视摄影机或 DV 为什么拍不出电影的效果? 
  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最后一战是否打得不够精彩,为什么? 

前一个讨论
你见过的最奇葩的人是怎样的?
下一个讨论
中国男人与外国的男人有什么区别?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