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底捞的股价下跌75%,从每股85元下跌到了每股20元,腰斩再腰斩,可谓是惨烈无比。
2021年11月5日,海底捞发布公告,称将于2021年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门店,若平均翻台率低于4次/天,原则上不会规模化开设新的海底捞餐厅。
至此,被神化到了云端的海底捞,迎来了自己的转折点。
海底捞为什么要开始关店,是不是不行了,未来的海底捞会怎么样?
海底捞对自己关店的解释,是自己在2019年制定了激进的扩张策略,然后遭遇了新冠疫情的打击,因此损失巨大,大多数人也认可了这个说法。
新冠疫情肯定对海底捞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这并不是海底捞大规模关店的核心原因。
自从上市之后,海底捞的开店速度直线上升。
2019年,海底捞开设新门店308家。
2020年,海底捞开设新门店544家。
2021年仅上半年,海底捞就开设新门店299家。
这次海底捞关店300家,也仅仅是对冲掉2021年上半年新开的门店而已,总体依然是大幅增长。
但疫情,是2020年上半年的事情啊。
后面持续的小疫情对餐饮业确实有影响,但没有那么大,那么致命。
当然,你要说一点影响没有,那也不对。
不过从2020年中到2021年中,海底捞依然开店近600家,总门店数从1000家飞升到1597家,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疫情后的日子,不好也不坏,还算平稳,但海底捞如此激进的扩张,显然不能把责任推给2019年制定的策略。
2020年1月爆发疫情,2019年制定的东西,到2021年上半年都还在执行,这能怪疫情?
海底捞之所以大幅扩张,是因为海底捞必须大幅扩张。
我们先盘点一下,海底捞和其他火锅店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几乎所有人第一反应就是海底捞那变态的服务,而不是食材和环境,这成了海底捞杀出火锅重围的致胜法宝。
我去海底捞吃过几次,也体验过海底捞的服务,作为一个喜欢研究企业管理的人,我对海底捞如何管理服务员非常好奇。
没开过企业的人,根本不知道管人到底有多难。
你让员工干活容易,让他们尽心尽力的干活很难,如果一个员工的工作不能量化,那么离开老板视线之外这个人就会迅速变懒。
这和素质无关,985的硕士进了大厂一样热衷于摸鱼,能摸就摸,只有没办法的时候才会好好工作。
而海底捞的服务工作,偏偏是一个无法量化的东西。
你怎么衡量一个服务员今天的工作,你怎么衡量她今天到底是热心对待顾客还是敷衍对待顾客。
服务员是真诚的笑容,还是敷衍的假笑,顾客的体验区别非常大,而从管理的角度来说区别非常小,几乎无法识别。
夫妻小店对顾客一定是真诚的,因为这店是自己的。
但海底捞的店,却不是员工的。
外国的餐厅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小费制度,服务好就有小费,服务不好就没小费,权责一致。
但中国的环境,对小费制度水土不服。
海底捞的员工既不是为了自己的店拼搏,又没有小费,凭什么这么热心的对待顾客?
其他的企业,又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再难的制度,只有要一个人想出来了,其他人就可以搬过来用。
哪怕自己不会,挖一个海底捞的管理层把规章制度复制一份这也很简单啊。
但迄今为止,这依然是海底捞的独门秘笈,别人对着海底捞的规章制度看了之后,发现抄都没法抄。
海底捞是一家为服务员量身定制的企业,这家企业有着浓厚的服务员文化。
在海底捞,服务员的晋升速度非常的快,只要做得好,从服务员升级为店长的平均年限仅为4年,而海底捞的员工平均流失率仅为10%,远远低于同行。
海底捞的首席执行官杨丽娟,就是从海底捞的服务员做起的,也是海底捞第一家分店的店长。
最高执行官是服务员出身,高层管理也是服务员出身,你的店长也是服务员出身。
作为服务员的你,是不是很有奔头?
这家企业就是为了服务员发财而开设的企业,只要你服务干的好,你能当店长,能当高管,还可能像杨丽娟那样成为最高执行官,身价30亿。
这么大的诱惑下,店长只需要简单的督促和诱导,所有的服务员都会像打了鸡血一样拼命的做好服务。
他们并不是为了服务顾客而服务,而是为了让自己当店长,自己当高管而服务。
一个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就肯定是一条咸鱼。
但如果有了梦想,这个人可以迸发出让其他人完全无法理解的战斗力。
海底捞店长的薪酬管理方案也凸显出这种传帮带,让底层服务员翻身的思路,店长自己管理的店利润提成很低,但他徒弟和徒孙的开的新店,其提成反而很高。
绝大多数店长都选了B方案,公司实际上也鼓励也诱导店长选择B方案。
这种快速的晋升制度导致了海底捞的独特之处,导致了其他企业不论如何管理服务员都不可能做到海底捞那个程度。
但这种制度有一个重大的缺陷,就是必须持续的开分店。海底捞的服务员之所以如此努力的服务,是因为他们有着当店长的梦想,而海底捞的企业文化想要维持,也必须满足服务员当店长的梦想。
平均4年就能当店长,鸡血肯定是够鸡血的,但老店长可不会4年就退休。
因此,海底捞必须,也只能源源不断的扩张,一旦停下来就会有天大的麻烦。
靠口号维持的鸡血最多持续几个月,一旦店长梦破碎,海底捞的服务会迅速降级,然后变得和其他火锅店别无区别。
到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天大的麻烦了。
这种服务员凭努力晋升的制度,非常类似于历史上当初秦国的军功制度,整个国家都围绕军功而建,每个秦国人的目标就是杀敌立功,然后分得土地。
这种制度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士兵的战斗力,但只要天下一统,无仗可打,没有军功和土地可以抢,那整支军队的战斗力就会迅速崩溃。
听起来也还好,作为一个企业,弊端要到天下一统才会爆发,这已经足够了,想那么多干嘛。
但其实这种军功制度还有一个弊端,就是必须连绵不断的打胜仗,或者胜多败少,始终有战利品可以奖励士兵。
如果士兵死战后发现没有赏赐,那战斗力也会迅速崩溃。
因此,海底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扩张,而且是以百分比增速进行扩张。
从100家扩张到200家,小事。
从200家扩张到500家,还好。
从500家扩张到1000家,有点吃力。
从1000家扩张到2000家,好难。
但其实,如果利润还撑得住,海底捞会继续疯狂扩张,从2000到4000,从4000到8000,持续疯狂扩张。
门店越多,底层服务员的数量就越多,海底捞要满足的店长梦也就越多。
这次,海底捞仅仅只关闭了300家门店,其他人都认为这是一次小挫败,休整一下就可以重新起航。
对于绝大多数公司来说,1600家门店关闭300家,受伤挺重,但并不致命。
不过对海底捞来说,这是相当致命的打击。
因为他后续不仅无法满足服务员的店长梦,还要头疼如何安置被迫回收的300个店长。
一旦店长梦和发财梦破碎,海底捞的整个文化体系,有从基础崩溃的风险。
因此,海底捞还要继续开分店,而且速度要快,不能拖延太久。
海底捞不是因为活得好才持续扩张,而是因为持续扩张才活得好。
一旦半年一年不开分店,那海底捞的服务员,也许就不再是你所认识的海底捞服务员了。
那海底捞能否熬过这一劫,实现永久的持续扩张,直到一统天下。
我的看法是,不能。
餐饮了出了名的高利润高风险,年利润可高达100%。
曾经的海底捞,可以做到6~12个月回本,利润率高的可怕,这也是海底捞可以持续扩张的底气。
为什么餐饮业这么高的利润率,别人却在叫你不要做餐饮?
美团外卖曾经在2017年发布过《中国餐饮报告》,综和了北上广深四大热门城市在美团上的开店数据。
这四大一线城市,平均每天在美团上线100多家餐饮店,但每个月餐饮店的倒闭率有10%,年复合倒闭率超过100%。
美团上的餐饮店,平均每年换一茬,铁打的美团流水的餐饮店。
餐饮业是万业之祖,人类诞生的第一个行业,但竞争也是最惨烈的。
互联网赢家通吃,阿里巴巴可以吃掉中国电商70%的市场份额,但餐饮业不行。
餐饮业天生就是小而散,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企业能做到超过中国餐饮业1%的市场份额。
想占70%市场份额,让全中国所有城市的人都只吃你家的菜,那纯属做梦,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和其他行业大企业一统天下不同,餐饮业天生就是中小餐厅一统天下。
最大的原因,是消费者只愿意光顾餐厅一次。
大商场里开了很多高大上的餐厅,你可以好好回想一下,你从小长到大光顾了多少家这样的餐厅,又有几家餐厅能让你平均一年光顾一次?
很少,很少很少,能让你一年光顾一次的店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餐厅你这辈子只去一次。
这家餐厅装修还可以,没吃过,吃吃看吧。
真难吃,换一家吧。
好不容易吃到一家不错的,但消费者下次出门想消费的时候想,我花那么多钱出来,还吃一样的,好亏啊,换旁边的一家吃吃看,说不定很好吃呢。
因此,不管你餐厅做的怎么样,绝大多数消费者只去一次。
最大的原因,是没有一家餐厅的口味有压倒性优势,好也就好了那么一点点,其他花里胡哨,消费者没吃过的东西,更有诱惑力。
很难吃,那也是吃之后才会发现的事情。
吃之前,这个标新立异,从没见过的食物,就是有诱惑力。
因此,餐饮企业就是搞不大,通常都是不断的开店,不断的以新装修和新菜单去诱惑客流。
其实很多餐厅翻新,背后还是以前的老板,他赚到钱了,但也必须每2~3年固定翻新一次,不然生意就干不下去。
铁打的餐饮老板,流水的餐厅,形容的就是这一诡异现象。
规模化,集团化,标准化,是吸引不到消费者的。
因此,绝大多数餐厅,都是又小又散,绝对做不大。
那些能做大的,长盛不衰的餐厅,都有一个特征,就是成本取胜。
肯德基在全球开了近2万家,麦当劳开了3万家,这两家店的定位都是平民餐饮。
我知道,肯德基和麦当劳曾经在中国被视为高端餐饮,家长奖励小孩子的礼物,甚至被人拿来举办婚礼。
那个时候有人科普肯德基在欧美是廉价的快餐厅,还被人无法理解。
但,那是因为以前的中国太穷了,是一种短期的异常现象。
今天的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也是廉价的快餐厅,成本不是最低,但结合服务、环境、品质等,综合总价比被压的非常极致,导致只有少数几个快餐店可以匹敌。
而中国目前出现的万店餐企,有2万门店的蜜雪冰城,有1.3万家店的绝味鸭脖,统一的特色都是性价比非常高,价格全部都是针对平民设定的。
海底捞的企业定位,不符合这一要求。
目前,海底捞在中国火锅行业里占据了5.8%的市场份额。
但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因为第二名呷哺呷哺市场份额是1.2%,第四名捞王才0.3%,后面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从未有人在火锅单项领域拥有过5%的市占率,但海底捞做到了,市占率是第四名的20倍。
但类似的餐饮企业,从未有人可以一统天下。
中国没有任何餐饮企业可以做到,欧美也没有。
几十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史没有企业可以做到,几百年的欧美现代史也没有人可以做到。
在餐饮业赫赫有名的欧美企业,是肯德基,是麦当劳,是可口可乐,全部都是以性价比取胜的,都不高端。
餐饮业不是意大利的奢侈品,这个行业高端品牌很难做。
曾经盛极一时的高端餐饮店、网红店,中国有很多,欧美也有很多,但没有一个能长盛不衰。
就海底捞这种12个月回本的恐怖速度,如果真长盛不衰,每年都能赚一倍,那你算算10年可以赚多少,20年可以赚多少?
1个亿本金,10年可以赚1024亿,20年可以赚104万亿。
很显然,这不可能,像可口可乐和肯德基那样每年赚个10~20%,压的竞争对手想进来但又不太敢进来,才是长久之道。
海底捞在火锅领域市场份额达到5%后,终于碰到了天花板。
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是4.8,远远超过同行,这显示消费者特别喜欢海底捞。
但2021年,海底捞的翻台率跌到了3,变得和同行差不多,这显示消费者已经不怎么喜欢海底捞了。
但这并不怪疫情,因为其他同行的翻台率和以前相比差距并不大。
我们发现,九毛九在2019年的翻台率也是4.8,而2021年的翻台率还有3.7,但这并不代表九毛九优于海底捞,只能说明他这几年扩张的比较慢。
哪怕一个城市处处都开满了海底捞,你每年去海底捞的频率也不会增加多少,出现了一个花里胡哨的火锅店你依然想去尝试一下。
因此,海底捞能占据的市场份额,是有限的,这是餐饮业特性所决定的。
而翻台率急速降低到3,也标志了海底捞已经接近了这个市场上限。
哪怕疫情回暖,人们对火锅的消费力也不可能翻倍增长。
但海底捞维持自身服务对开店的需求,是翻倍增长的,而且是翻倍再翻倍,持续无止尽的需求。
一旦开店数量无法持续翻倍,海底捞就很难靠店长梦维持服务水准,一旦无法维持自身服务水准,那海底捞靠什么拿下同行几倍乃至于几十倍的市场份额。
海底捞靠服务起价,单纯菜品的综合性价比并不算高,价格明显贵于同行,如果失去了不可比拟的服务,那就什么都不是。
这种以服务杀出一片天的策略,没有错,但不可持续,因为纯粹靠店长梦激发出的斗志,无法长期维持。
而单纯的依靠菜品,海底捞又背离了大众消费才是餐饮立命之本这个基本信条。
海底捞接下来的路只有两条,第一条路就是在无法实现服务员店长梦的前提下,想出新的管理办法,激发和鼓舞服务员,让他们继续把餐厅当自己家。
第二条路,就是转型做性价比,把价格降下来,以性价比作为自己的核心杀手锏。
这两条路,都很难走,海底捞未来会非常崎岖。
爆红一时最终灰飞烟灭的餐厅,实在是太多了。
海底捞还是家不错的餐厅,我并不希望这样的餐厅彻底消失。
我建议,还是降价吧,现在的海底捞实在是有点贵了。
总是想走高端,赚高额溢价,这条路就没人成功过,做不成大型连锁餐饮集团的,无论中外。
餐饮业的基本规律告诉我们,大众消费,才是餐饮立命之本。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这300家店可以细分一下:
1.如果各方面数据都太差,就该关掉。
2.如果店面周边客流量足够(或者邻近地铁方便吸引客流),只是消费能力不足,就拆分出来,挂一个新的子品牌。
该品牌定位中档,在保证菜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服务以降低人力成本。
疫情期间很多人收入没有之前高,只要价格合适,多搞搞团购等折扣活动,很多店还是可以盘活的。
首先,贵,其次,除了服务,口味也没那么惊艳。其实,我们不需要那么好的服务,其实你老板前期前赚够了,后期把服务标准降一点,菜价降一点,客流应该还是不少的。走量,作为一个服务社会的企业,应该会长久。
估计老板被前期的胜利冲昏了头,有了大头症,不明白自己当下的位置,这样下去,灭亡不远
嘴上说的是“扩大内需”,身体依然很老实的走着“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
只要选择的是“投资拉动经济”而非“消费拉动经济”,海底捞裁员现象就是必然的。
我管这种症状叫“苏联病”。
苏联是投资重工(尤其是军工)。
美国投在华尔街。
中国沉迷“项目”。偶尔挣扎搞搞“创新”。
大哥莫笑二哥,大家都有“苏联病”。
怎么办?
活出“投资价值”。甭管你是有名气,权力,独门绝技还是关注度,要让别人愿意往你身上投资。
个人觉得法律责任与贫富无关,家庭条件不好不能作为挡箭牌。
我觉得这个事最大的问题在于会让一些人钻空子。
可能对于这个孩子确实是无心的,不是有什么仇恨的心理,纯粹是为了好玩,但是这样不公平的对待,
有钱就赔偿,没钱就原谅的对待方式,只会导致一些处心积虑的人钻空子。
万一,有些人就是仇富,就是刚好自己贫穷,发现有可以免于责罚的方式,又可以宣泄自己的愤怒,也去用油漆泼洒呢?
事发后,可以装作无辜的样子,贫穷的样子,是否可以免于责罚呢?
当一个人因贫穷免于责罚时,我认为车主可能是“善良”,但衍生出来可能滋生的是一些图谋不轨的人。被利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为这么做本就存在不公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确实不是一句空话。
有人有幸免于处罚,就容易让部分人钻到空子。不应该因为穷就可以免于法律知外。
我觉得他虽然是小孩,但是不损害他人利益,乱碰他人东西的简单道理应该是懂的。并不是无知。
如果免于责罚,其实某种程度上,只会让他意识不到事情的严重性,对他的教育而言也许也并非是件好事。
责罚的目的在于吸取教训。做错了事,需要承担一定的代价。
孩子未成年,家长作为监护人,应当为其负起责任。
家庭条件不好,可以分期付,分期赔偿,可以定出一个赔款计划,以后慢慢还。
这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
否则,做了错事,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就可以免于赔偿,是不是某种程度也是一种纵容?
孩子的过错,家长需要赔偿。
这样,家长以后也会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管教好自己的孩子。
一些内幕经验,你不如定位于某所专门院校。
然后打出的旗号是,有限招生,我和某位教授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