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职业陪诊员月入过万,99% 是子女给老人买的服务? 第1页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国内社会现实上,这个职业既有需求也有社会价值。

唯一的问题是这个职业可能需要监管,老人特别是病中的老人极易成为诈骗对象。

我觉得医院自己搞这个增值服务会比较好,当作三产来做。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城市化的必然结果。城市化让一切都变成集约化,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之后就难以再去扮演第二个角色。比如说你是个上班族,那你的功能基本上就是创造经济利益,你的上班时间长,假期少,你不会有什么时间去做其他事情。


以前网上有个恶意满满的词叫做丧偶式育儿,如果是工作忙的情况下,工作时间都超出负荷,根本就没有多出来的时间去照顾小孩,如果要多出来时间照顾小孩,那只有两种可能:一是找个时间自由又可以赚到钱又可以带小孩的工作,二是找个每天只上8小时班甚至更少,而且离家非常近,走两分钟就到家的工作。这在城市里可能吗?难度很大。


陪诊员的出现也是这样。上班的情况下,有事情要赶回家里,坐个地铁公交啥的动不动半小时起步,甚至有一小时的,每天花在路上的时间有两小时,工作时间8小时的情况下,午休一小时,加起来每天在外面的时间长达11小时起步。而这些时间是不自由的,你去个医院,估计从家里出发也是动不动半小时起步。老板们是很不喜欢打工人请假的,最好是打工人完全没有自己的生活,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工作中去。


老板的需求是要打工人完全当公司的螺丝钉,而打工人也有自己的生活,更不用说还有个更严重的情况:独生子女。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大家的功能都被集中在某一种,拿什么时间去陪老人?周末还好,工作日基本上就没啥想的了,所以才会更需要分工。生产模式变了,家庭中的功能都会被拆分。


月子中心为啥会出现?因为有的老人并不愿意过来照顾自己的女儿或者儿媳,也不愿意因此产生矛盾,那就会产生新的职业。


被标准化的不只是工作,连人也一样。就在公司里通过标准化将所有岗位细分职能,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保持公司运转的同时,社会也在标准化,强化人的某一种功能,剥夺另外的功能,然后大家各司其职维持社会的运转。那些传统的东西,什么孝道之类的,都要为此让步。也许你会感觉,职业陪诊员的出现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显得疏远陌生,没错,这就是城市化要的结果,大家只要各司其职当个陌生人就行了,这是陌生人社会。


user avatar   chen-lan-xiang-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何止老人,有的时候,就算是年轻人去医院没个人陪着都不行。

有一件事我到现在想起来还有点后悔,那是前年,我因为一直胃不舒服去医院做检查,医生给我开了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查,交了单子我在检查室外面等着,忽然一个二十来岁的姑娘走到我身边却生生地问我可不可以帮她个忙。

她的口音一听就是外地人,在这个小城市,绝大部分人都是一口方言,说普通话的基本都是外地人。

原来她要做个核磁共振,我儿子做过这个检查,所以我知道做这个时间比较长,而且做的时候医生和患者在两个房间,如果中途有什么事,患者不能从仪器中出来,需要有家属帮忙,所以医生告诉她最好有人陪着。她当时没办法,于是就想找个人陪她一下。

我当时听了她的话,没有迟疑就答应了,因为前几年我都是医院的常客,我知道一个人就医是多难的一件事儿,想当年我一个人带我儿子住院,我去趟厕所都是抱着他,练就了一只手抱着他,一只手脱裤子穿裤子的技能。

还有一次我儿子做动态心电图,需要做两个小时,我一个人抱着他,坐在仪器旁边,一动也不能动,中途他拉屎了,我把尿不湿摘了,孩子屁股上粘了屎,手边没有纸擦,包包放在门口,距我几米,但是我不能离开那个仪器,伸手怎么都够不到,喊了半天护士,护士根本听不到,我只好就那样抱着一屁股屎的儿子两小时……

这些过往,真的刻骨铭心。

所以,她一说我就答应了,因为懂得,所以悲悯。

结果,我们刚要打算进去,那边护士喊我的名字,那里的检查排到我了。

那天我是请假去的医院,而且只请了半天假,中午还要赶回去给我儿子做饭,而且那个检查时间还不短,一个磁共振做下来又得一个小时,如果我陪她的话,我那天就没办法检查了,所以我就给她道了歉,跑去做我的检查了。

当时,因为时间急,我没有想太多,可是后来,很多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女孩,当时她的眼神又悲伤又失落。

我很后悔那天没有陪陪她,需要做磁共振的一般不是小毛病,她一个外地人,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鼓起勇气跟我求助,可是,最后我也没帮助她。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今天,有人做陪诊业务,我愿意给她找一个。

因为在这个城市,我也是外地人,很多时候,身边空无一人。

而我这还是个小城市,在更大的大都市,有更多的年轻人跟我一样,身为外地人,其他时候独自一人还能勉强支撑,可是生病的时候,真的需要一个人,哪怕是花钱雇的,也好过独自一人。


user avatar   chen-zi-ya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职业陪诊员这个idea,已经在我脑子里三年了!就差一个程序员帮我实现了!!

结果没想到被人抢先了。


我很早之前回答过这个问题,解释为什么成年人在医院“一点就着”,就是医院就医的隐形成本。

分享前不久的一个真实事件。一个老年人反复腹痛,多次多个医院就诊查不出原因
其实钱花的没多少,几次CT和一次胃肠镜,3000块顶天了,实话说谁都掏的出来。但真实落在这个家庭的成本未必只有这么少!
因为我们只看到了一次找自己看病的医疗账单费用成本,看不到背后其他隐形成本。

首先是时间成本,带老人看病一次,子女少则半天多则一天的时间要付出。

如果这个社工一天的工资是500到1000元,那一次就医隐形成本应该是医疗费+失去的工资。因为,没有就医,这个工资是不会受影响的。

还有更重要的业绩成本,现在工作都是快节奏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老人病了,门诊耽误两三天,万一要住院,又是十几天,这种情况,一定会影响到子女的同事关系、工作业绩。但这通常是被忽略的。


这也是医疗场合,成年人为什么一点就燃,很容易成为怒气冲冲“医闹”的真实原因。



就诊陪护,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结合“陪诊员”月入过万来看,陪诊一天的收费应该在400左右,这个收费看起来很高,但却提供了一个选择。

如果你是月收入较低且工作压力不大的人来说,吸引力不大,但这类人群完全可以选择自己陪护。

但如果是月入一万甚至是两三万的行业人群,吸引力就很大了,就拿互联网运营职位来说,他们收入很高,但工作压力巨大,

工作今天不做,要么交给同事,要么今天熬夜+明天加班。选择400一天的陪护,就是最优解。



最后,对于这个行业,我秉持乐观态度。

独生子女的父母基本都已经退休,逐渐都会成为医院的“常客”,这种模式,有利于解放子女生产力。

但在行业发展上,得看最后这块蛋糕归谁,我希望资本拿下,而不是医院介入。

因为资本有的是钱,可以让从业人员短期内吃到红利,获得实惠。

而医院有的是人,尤其是这种行业集中在大城市的行业,医院具有绝对垄断地位。

最后会演变成实习生、研究生、规培生陪诊,陪一天发10块……


user avatar   zhang-qi-ling-24-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山东男人,180,抢答一波。

这又是一个挑动南北对立的问题,估计和那位说北方男人太高,作为劳动力不适合工业制造业经济发展的神贴一个作者。

什么时候身高成优越感了?

什么时候月匈大就成优越感了?

个体差异而已。

找对象又不是80年代集市上挑牲口,得看肩高,看牙口。

都2021年了,一个男人要是靠个头产生优越感,说明这个人基本就是个草包,长那么高个头白瞎了。

有的喜欢肤白貌美大长腿。

有的喜欢36D,锥子脸,水蛇腰。

有的喜欢小鸟依人,有的御姐控萝莉控,

还有的非得娶处女,还有的硕士以下学历不考虑。

但真没见几个执着于女孩子身高的,150—180的女孩子,我身边的北方男人都娶过。

另外,不是每个北方男人都高大魁梧,有40%的175以下。这种身高对于150—170的女士,都不算什么身高优势的。何况南方女士也有50%以上是身高高于160的。

男人最重要的是品行,修养,能力,责任感,而不是多大块头,毕竟现在农业也机械化了,重体力劳动,耐力劳动,已经占比极地了,高大魁梧,威猛彪悍,只具有审美价值和欣赏价值。

治安越来越好的今天,都市里面也不需要一个巨石强森一样的肌肉男来给予女士们安全感。

女人们也不用想太多,男人喜欢你,爱上你,想和你结婚,不会因为你个头矮点,罩杯小一个号而犹豫。

最后,这种南北对立的话题,就谈谈GDP房价和产业领域就行了。扯到男女身上,简直就是人为的撕裂。


user avatar   wang-shi-chen-4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指望了,现在彻查死路一条。

当初马科长说出别问了,别问了的时候你们说人家高情商,保护了当地的煤矿工人,现在说这句话的机会到了江苏省委调查组身上。

脉络早就理清了,是不是拐卖,是;为什么没人举报,因为整个地方都把这事当成和吃饭呼吸一样自然,整个地方都是知情人,你们能把整个地方人全抓了?你们心里装着九州万方,人家地方心里只装得下县城。

这个时候,徐州只能求你们了,别问了,别问了。




  

相关话题

  老人手无力,经常跌落手里的东西,是肌肉方面的病吗? 
  上海中高级程序员薪资怎么样? 
  如果你有一份年薪百万,但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的工作,你会选择辞职吗? 
  如何看待集体请假,打算逼走新来领导的事件? 
  证券行业以人均月薪 5.6 万位列 2021 年十个薪酬最高的行业榜首,作为从业者的你薪资水平如何? 
  三十一岁的男人年收入税后10-12万,真的很丢人吗? 
  如何看待列车上乘客称不扔垃圾你下岗,列车员反讥火葬场的职工还闲着被处罚事件? 
  如何阻止家里老人捡废品,经济情况很好,报团旅游不去,小区各种活动不参加,就要捡破烂,怎么办啊? 
  零零后老了之后,会重新定义“老年人”吗? 
  如果人口出现危机能不能靠大量赤贫人口来维持人口稳定,放弃质量?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海底捞去年开店 540 多家,现在两个月内将关店 300 家?对其经营和股价将产生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沪漂靠什么在上海买了房?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