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网民建议放宽公务员报考 35 岁年龄限制,获浙江省公务员局回应,你认为 35 岁年龄限制应放宽吗? 第1页

     

user avatar   Orz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对35岁以上的人没有合适的激励机制。

按照干部年轻化的要求,组织部门对特定级别晋升都有年龄的上限要求。

比如副处升正处,45-48就是一个坎,上不去,就等退休吧。

副厅升正厅,50-53就是一个坎,等等。

基层问题更严重。

由于待遇低,晋升上限有限,为解决坑少萝卜多,提高大家工作积极性。

基层的内退时间特别早,基本上55以前,实权科级干部就开始内退,给年轻人让路了。

这意味着,35岁没有副科,在基层这辈子就是股长的料了。

运气好点,在下面事业单位混个副科领导。

至于职级,实际上也是和职务挂钩的。

一般职级比职务可以少高半级,但对基层来说名额有限。

没有晋升激励,职级增长有限,工资又和考核很难挂钩——总之,就是对于缺乏发展前景的中年公务员,没有有效激励手段。

至于无法保障激励,就不招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应该放宽,甚至应该再限制到30-33岁,这是为了当事人好。

35岁普遍而言是副处长,基层单位副科长的年纪,你刚考进去从头干,很苦,很辛苦,本不必受这苦。

本科毕业22,晃了那么大一圈再重来,不是苟且就是心死,国家机关不应该接纳如此负能量的干部。


user avatar   huai-bei-ba-y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放宽年龄,没有必要。

基层领导班子,越来越年轻化。基层需要年轻人。

一个领导班子讲究老、中、青搭配,讲究传帮带。现在基层领导班子,年龄50岁以上的越来越少,主力都是40岁左右的,有三分之一以上是30岁左右的。主要领导,越来越年轻。

这说明什么?说明体制内需要年轻人,而实际情况是越来越多年轻人进入体制内,体制内一片生机,这是未来趋势,也是国家需要、社会需要。

就像我们镇,现有12个班子成员(还缺编2个班子成员),党委书记、镇长、1个副书记都是刚超40岁,1个副书记、3个党委委员、1个副镇长都是30岁至35岁之间的(有的进班子已经5年了)。

现在新进班子成员多是30岁左右,很多是20多岁的。

如果一个年轻人23岁毕业,当年就幸运的进入了体制内,1年试用期,3年科员,最快27岁就就进入了党委或政府班子。

当然,这是理想化,也是我们这的基本现状。

今年,是换届年,村“两委”也要换届,也要求年轻化,支部书记的年龄,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例要达到10%,年龄在45岁以下的比例要达到30%。没有作为后备干部在村里干过的,新进村“两委”,年龄要在45岁以内,超过55周岁的村干部,退休,不再进入村“两委”班子。

未来,干部年轻化是趋势,也需要年轻化。

体制内,不缺少知识和经验,是激情澎湃、干事创业的地方。

随着国家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未来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需要年轻人带着激情更新知识,持续奋斗,接续干事创业。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放宽到40,我觉得很多大厂(互联网和外企)员工就会在40岁之前加入卷积。

现在35岁之前很多人在职场上还是有点扭扭捏捏的不死心,抱有幻想。

你们不要低估做题家,任何年龄段,卷王还是卷王。如果放宽年龄,那么大厂程序员就赢麻了,很多做题家就会先去挣钱,35岁以后再考。

难道公务员考试难度能比得上leetcode hard和绿皮书?

如果我在国内,没有年龄限制,卷个几百比一上岸的公务员坑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又不是只能报一次。

假如那样我就专心考个广电或者网信的坑,然后把大家都管起来……,太好辣!!!

有人总喜欢说面试,我这么说吧,如果公平公正那都一样。而假设没有那么公平公正的话,那么是一个38岁年入百万大厂员工更有机会找到门路,还是一个22岁应届毕业生更有机会走关系?你们为什么就以为38岁就比22岁面试吃亏呢?


user avatar   kang-jin-wei-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老赵,研究生学历,大厂工作经历。

终于在40岁这年,考入了某机关单位。

上班第一天,对自己办公室里的一个姓刘的小伙子说道。

“小刘啊!咱们科室的主任是谁啊?哦?你就是主任啊!真是年轻有为啊!比我小了10岁呢!”

看着小刘主任,老赵内心有些发酸。

一个二本毕业的小毛孩子,居然都当了主任,还在自己头上。

不就是来的比我早吗?

但是,后来老赵发现在单位里。

几乎所有的领导层都比自己小,就是一把手也比自己小三个月。

但是无所谓,毕竟考进来了嘛。

每天老赵是晚晚的来,早早的回。

毕竟自己虽然资历浅,可是年纪大呀!

说提拔,自己前面还有一众小兄弟排着号呢。

说干活,这一众小兄弟如何能让自己这个老哥去受苦。

反正是悠哉悠哉。

一年过去了

文件不会写。

政策搞不懂。

小刘主任嘀咕,老赵四十的人了,经验这么丰富,这政策怎么能看不懂呢,又在懂装不懂了,真是没有办法。想着抬头看了看和老赵同批进来的小何,本来两个人的工作,现在变成一个人干了。(应某位提问者续写)

反而仗着自己学历高,年纪大还要对别人的工作指指点点,挑三拣四。

一时间,单位的很多人都颇有怨言。

人们甚至还编了几句顺口溜:“招了五个公务员,老赵年纪三十九,刘姐一胎又一胎,马姐着急要看娃,小王小李只能苦哈哈。看着编制满当当,实际干活能有谁?”

一日,小刘主任终于忍不住了。

无奈的跟一把手说:“这是闹呢!公务员又不是接盘侠。”

一把手指了指小刘主任说道:“你看你这是怎么说话呢!每个人的理想都应该支持的,老赵还是很有经验的。我听说已经有新政策了。公务员可以考到59岁呢!这样可以招到一些更有经验的人。”


user avatar   zhan-yu-98-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给大家解析一下,不放宽条件不仅仅是拒绝35岁以上的人考公务员,其实也是保护了这些人。

为什么说保护呢?因为公务员不是那么好混的,我想人事局也不希望出现把人骗进来,然后造就大批怨人的局面吧。

国家早就有领导干部年轻化的要求,虽然并没有完全落实,但道理还是那个道理,理论上如果你40岁还没有提干,那么你就别提干了。35岁才考本来就晚了,你40岁才考,一辈子也就是个科员。

别总以为公务员都是肥差,大多数公务员的收入也就比社平工资好一点,低于大学本科平均收入。让你一辈子拿这个收入,而且永远断绝上升渠道,我想这些人新鲜劲一过就会抱怨了。你一个科员,有什么肥差也轮不到你。


另外,公务员有一些潜规则,比如所谓的按年龄分配。确实是有的,但是可想而知,如果出现大量老龄的新进公务员,那肯定不会因为你年龄大就给你优先的。这种40岁才进去的人,很容易就会被人当作另类被排挤,因为你动了别人的蛋糕嘛。举个例子,一个大学毕业就当上公务员的人,人家都是科长了,结果评职称的时候发现,你一个新来的,因为年龄比较大,可能威胁到他的评级,你觉得他会怎么想?

还有,公务员序列中默认认为老年人没有什么劳动力,但新进来的年轻人则应该分担更沉重的工作。但是你一个老年新人,人别人怎么给你安排工作?给你安排重工作怕你一病不起。给你安排轻松的工作,你让其他同事怎么想?

所以,40岁才考的公务员,大概率陷入以下状态:1、几乎终生没有晋升的希望。2、承担超过其年龄的工作。3、被单位同事划做另类。


PS:公务员之中存在一些40岁以上的调动人员,这些人进入新单位之后,大概率成为边缘人,啥都不会干,一辈子不晋升,除了食堂几乎没有存在感。领导不是傻瓜,他也需要人帮忙干事的,这样的人在哪里都不会受欢迎。别问为什么会调这样的人进来,那还不是为了某种利益牺牲某种利益嘛,双方都是。


user avatar   liu-wei-95-20-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要搞清楚,超过35岁40岁还愿意进体制当个底层科员的是哪些人。

要嘛钱挣够了,想找个地儿躺平。

要嘛中年危机来了,想找个避风港。

当然,肯定也存在一些有冲劲有想法的中年人,过了半辈子才发现自己最想干的不是挣钱,而是混仕途搞事业。

这种人有多少?不用我说你也能体会。

总之,大多数中年人都把体制内当成躺平的港湾而已。

社会上有个观点,好多人都觉得公务员很闲。

我在之前的回答已经说过了:

总有些科室,门不常开,人不常在,迷一样的作息。不用问,这里肯定是中老年俱乐部。

而有的科室,忙得飞起来的,全是帮不满32岁的年轻人。顶多有那么一两个35岁左右的大哥大姐,不用问,肯定是想追求进步的科长、副科长。

体制内业务量分配有严重的马太效应,累的累死,闲的闲死。

尤其在基层,一个单位100来人,可能80%的活都被20来个人干了。这帮人,绝大多数都是上岸不超过10年的年轻人。

剩下这七十多个人呢?

有一半超过45岁,处于办退休状态,人在心不在。

剩下一半是35岁到45岁的中年人,他们偶尔干干活,但叫他们挑大梁,别想。因为这帮人已经看透了,升职轮不到他们,凭什么让我干那么多?

不要小看年龄,在体制内,是否值得培养,年龄是一条硬性红线。

那怕你是省委书记,年龄过了那条线,该去喝茶就得去喝茶。

而35岁是一条什么线呢?

是一条认定你是不是值得培养的年龄线。

在基层,35岁不升副科,组织不再培养,就算后面给你解决了副科,也是礼貌性地给个待遇罢了,这辈子到头了。什么单位一把手二把手之类的别想,想都不要想。

我们本地的自然资源系统已经有了不成文的规定:自今年起,区县一级的自然资源局,新提拔的副局长必须是90后的年轻人。

也就是说,在自然资源局,那怕你89年,对不起,再努力副局长都轮不到你了。

最近提拔了一批副县级领导,最老的82年,他们都是35岁前早早地解决了正科,被组织认定为“值得培养”。

而那帮75后的正科呢?他们不过才老了5岁而已。

接下来的仕途,不过是从一个科级单位调到另一个科级单位,继续当你的正科级干部。想上副处?慢慢熬吧,或许能行,但难度比80后大十倍不止。

2016年后,干部年轻化明显。我家乡县的副县长大多数都没满40岁。很多局班子平均年龄35岁出头,乡镇班子30岁出头。年轻人明显有了盼头,挑起了大梁。

体制内的提拔就像赛跑,比的是谁快。

先跑1分钟,没跑够300米的全部淘汰。

剩下的人继续,再跑1分钟,没跑够600米的继续淘汰……

谁能一直被剩下来,谁就是幸运儿。

所以,想想看这样的情况:

如果刚进入单位就年满40岁,这帮人会立刻发现自己没有奔头,还努力个毛线,反正干好干坏都很难辞退我。

政府部门效率会不会降低?

氛围会不会更像一潭死水?

想通了这件事,你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公务员的年龄线是35岁(研究生可以放宽到40岁)。

不过我觉得就算放开年龄限制也无所谓。

现在不是限制35岁以前嘛。

但是你看,有几个33、34岁的中年人上岸了?

大多数人考试能力的巅峰就毕业那两三年。公考比的是做题速度、反应能力,这些东西年轻人有明显优势。

尤其是行测,120分钟做120-140道题,高手基本上都是毕业三年以内。

就算放宽到45岁,我真不觉得除了教师以外,哪个行业的人还有能力恢复自己学生时代的状态。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延迟退休年龄的时候风驰电掣,放宽报考年龄限制就畏首畏尾?看来是人口红利还在啊,还不着急。


放宽年龄限制的条件是,老龄化,生育率低,来看看日本是什么情况。日本是制造业国家,老龄化社会,生育率也低。

日本这边,如果是国家公务员,年龄设置在30岁以内。而地方公务员则是不同地区年龄限制不一样。


德国同样也是制造业国家,老龄化也很厉害,也是在年龄35岁以内。德国的公务员叫做beamter,就是英语里的civil servant。

从这两个国家来看,基本上可以推测得出考国家公务员年龄限制应该不会变化,但是由于我国优质点的就业岗位并不像日本和德国那么多,日本和德国并不需要去考公务员来获得旱涝保收的生活,因此公务员年龄限制要是放宽到40岁并不容易,因为我们考的人很多,最多是像日本那样,考地方公务员会有年龄限制放宽,但这个地方应该不会包括北上广深,这里年轻人多。只可能会出现在像东北那样人口流出多的地方。


user avatar   hereditaryrul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很多回答说,如果把报考公务员的年龄限制提升到35岁以上,公务员队伍里会混入大量四五十岁被社会淘汰的“老油条”,只想“混日子养老等退休而不好好干活“。那我想知道,现在的公务员队伍里,只想“混日子养老等退休而不好好干活“的人多吗,有什么机制避免或者说是如何避免大量四五十岁的公务员与社会脱节,变成”混日子的老油条“的呢。大学应届毕业就考进去的公务员,就没有人是想”混日子养老等退休而不好好为人民服务“吗?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个想法啊,不过先提前声明:如果不成熟大家别喷我。

感觉如果把体制内外的劳动待遇拉平,都采用《公务员法》或《劳动法》管理,即比如体制外的裁员像公务员那么谨慎,退休金公积金上班考核甚至食堂廉租房这些全国官民都一致,或体制内也像华为那样可以不签长期劳动合同,可以末位/年龄淘汰,大搞狼性文化鼓励奋斗者协议,财政有赤字就降薪甚至停薪,应该没有什么网民会建议放宽公务员报考 35 岁年龄限制的。

而且这么做的话,很多公务员也不会再说什么工资太低,外面随便干干都是年薪百万,自己连加班费都没有,一个月才3000块,公务员需要下班跑滴滴才能养家糊口之类的话;很多体制外的人也不会每天都揪着公务员的待遇不放,亦或是什么工作都不愿意好好干,就只想着考公上岸。

聪明的网友们你们说:为什么不能体制内外统一待遇呢。就算不能都跟公务员那样稳定高薪,那为什么就不能体制内外一起热火朝天地像制造业那样在竞争中不断提升效率呢,让公务员到底限制多少岁像软件工程师,土木工程师,机械工程师和会计等等市场化的职业那样,完全由市场说了算。


user avatar   zai-hui-shou-wo-xin-yi-jiu-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应该放宽, 相反们对于考公的各种条件还应该收的更紧, 限制更多.

因为现在很多青年不去工作, 而一门心思放在考公上, 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了.

考公, 从来都是通向人上人阶层的一个小概率事件, 然而现实中, 反而成了绝大多数人下人一个走投无路的选择.

究其原因, 就是因为考公门槛低, 别说读了大学了, 恐怕就是高中文化, 初中文化的人, 也能看懂很多考公题目.但是报录比又决定了录取的数量就是那几个, 绝大多数人注定是当分母的.

和高中那种指向性很明确的科目不同,考公的考试制度,是非指向性的。

这个概念是我发明的,可能不怎么规范,但大概意义就是:以高中时的学习成绩为例,一部分人的成绩会非常好,可以说考985都是接近100%的概率,所以说高中的考试是指向性的, 一部分人群稳稳占据了成绩排名前列。

但是考公不一样,如果100个人报名,这100个人里,是很难判断哪些人的成绩是能排在前列的, 这100个人,是近似于均等概率的。

例如有人会想;考985那么难考,我都能考上,考公会考不上?

不服是吧?那就考呗!还真考不上。

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在考公的道路上,是很难得到一个自我否定的结论。

他找工作投一些知名公司,因为学校等级原因,简历都会被公司设置的自动筛选过滤掉;

去做IT,那些天书一样的代码他连看都看不懂;

去做金融,估计也是学历直接被pass;

去做销售,连个人形象和基本的沟通能力也很难达到要求;

甚至连去工地 ,都会因为体格不够强壮和形象不够凶悍而被拒;

人生所有的路似乎都已经被堵死了,但是他考公的路却一定能够进行下去。因为考公的门槛最低,他不会知道自己考公不行。

然而,考公和考上公,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当今的社会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二十多岁,大学毕业,却几乎不去工作或者从事混日子的工作,而他们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在一项重要的事情上,那就是考公。
他们每日熟读《行测》《申论》,对于各地区考公政策以及相应职务的待遇了如指掌,他们或混迹于各个考公培训班,或全国各地巡考,他们在人生中最美好也重要的年华中奋斗,只为实现自己心中最为崇高的目标。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青公
个人的行为永远是社会群体行为的缩影,青公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他们中的极少数人会考公成功,但是绝大多数人也只能在年复一年的考公生涯中消耗生命,最终那些没能上岸的人都去哪了,也没人知道,更没人关注。
——《青公》

另一方面,还有一个更难办的事情:就业。

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绝大多数都是依靠应届生政策就业,很多公司之所以会录用你,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只是因为你是应届生;

而具体工作技能的获得的方式,现实中大多是通过学徒制来获得。而学徒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年龄,当你过了某个年龄阶段(这个年龄限制通常不会太大),即使你想去当学徒,也没有地方要你了,因为年轻的学徒太多了。

人生的紧迫性就在于: 对于某一件事, 一旦你在人生中的某一个年龄段没有实现, 以后也不会再机会实现了.

于是大家可以推导一个残酷结论,那些青公度年,而又没考上,家里还没有能力安排就业渠道的人们,最终会怎么样?

他们因为没有把握住应届生的机会获得一些就业职位, 也失去了作为学徒的资格来获得从业经验和技能的机会, 他们没有当公务员的命, 得了想当公务员的病, 心比天高, 命比纸薄可能就是他们一声的宿命吧!

为什么我写的文字如此残酷? 因为我在你周围安了监控.




     

相关话题

  有没有一个 PPT 技巧让自己觉得人生都亮了? 
  有编制的工作和没编制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公司女下属在生理期当众向我泼一杯水,我该怎么处理? 
  还有二百天考试数学15分,怎么办? 
  辞掉媒体工作去做公务员是不是不理智? 
  在省委、省政府工作是什么体验? 
  会计从业取消后,公务员考试会不会以初级会计职称来作为其报考门槛? 
  上异性领导的车应该坐哪里? 
  为什么组员不喜欢的主管,上面的高层喜欢?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到底有多黑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进口猕猴桃比国产价格贵十倍」?区别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瑞丽市长回应原副市长发文《瑞丽需要祖国的关爱》,称「暂不需要援助」,目前瑞丽情况如何?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