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哪些国内科幻小说适合改编成电影? 第1页

  

user avatar   xiao-fu-zi-lao-nan-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1,《中国2185》

如果无视泡累忒克斯因素,《中国2185》将是极其适合拍成电影的片子。即使在今天,这个80年代的科幻依旧畅快精彩。

20亿像素代表20亿国民的可视化数字国土全国投票系统,横跨两大洲的白令海峡跨海大桥,女执政官和普通小男孩在最高权力机关的体验。一带而过的月面战争,将交通运力发展到极致的北京超级交通,不知什么朋克风格的老龄化社会,以及在地壳中蓬勃坚强发展的年轻力量。

这些设定即使在今天的科幻界也并没有被用烂,有一些则是从未有过。即使剧情一般,做好这些创意也足够带来一场特效盛宴,何况剧情也并不弱。

先说特效,一个国家电影产业要想完善,cg工业体系必须发达。2185可以给出很多机会去锻炼cg工业。比如说刚才提到的可视化数字投票系统,如果真的能实现,将带来难以估量的变化,单就信息学上讲它都是首个能全民参与且直观展现在眼前的信息系统。

那么,无论是快乐幸福的森林,还是滔天愤怒的火海,还是空白的迷茫,置身在在这基础单色和复色像素组成的国民数字化国土,都能感受到什么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而特效想完成这一点,技术上并不难。反正200万个特效点和20亿个特效点,在4k屏幕上差别不大。

而小说开始提到的全息扫描系统,可以给几个微观层面的描写,效果也差不了。

然后小男孩参观光亮派风格的执政官办公室,本来随意的让一个小男孩作出最高权力裁决这个事情就够让人恍若隔世了,何况那紫禁城旁的科幻建筑呢?

更不用说后面的飞蝗群——儿童空中摩托的盛宴,和电子世界的战争,无论是艺术化还是写实化处理,都将给特效发展史上留下经典的场景。

再说剧情,家庭的消失,社会的剧变,两代执政官跨越200年的对话,虚实两个世界的碰撞,纪念碑上被碰掉的一角,核战争下老人伟大的牺牲,每一段剧情单独拿出来都是深刻的主体,前提是能过审——我相信就是在欧美也过不了审,他们政治正确的狂热比起我们的十年有过之无不及。

列位,谁有信心描绘一下这个小说拍出来后的样子呢?

一个大家都没有信心拍出来的电影,一旦拍出来,要么烂片,要么经典。

2,还没想好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ding-g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咦?现在讨论这个问题有点晚啊。早在王晋康九十年代成名的时候,国内科幻读者就讨论“老王的作品很适合改编为电影”:戏剧性强,场面宏大(利于塑造视觉奇观),具有动作/惊悚要素。当时大家认为中国科幻改编电影的门槛是没钱和没技术。但现在看来,国内电影工业的落后不仅体现在钱和技术这些硬件实力,而是整体上的落后。人家好莱坞等能改编《你一生的故事》了——一部很难影像化的作品,影像化效果也算不上好,但勇气可嘉——国内则......唉不说了。

另外,科幻电影并非砸大钱、用视觉特效轰炸观众眼珠的代名词,也有很多小成本精品,比如我个人很推崇的《彗星来的那一夜》,别嫌它没钱,光剧本就足足打磨了一年。还有《死亡幻觉》,还有《K星来客》...不一定非要“星辰大海”才是科幻小说;同样,谁规定科幻电影必须有视觉奇观呢?

没有不能改编为电影的科幻小说,但有难易之分——比如你说要改编韩松的作品,未免太挑战自我了吧!?我挑选一些知名度不高、当年曾经YY过的作品——啊,仿佛又回到中二的少年时代...

奠定王晋康“中国科幻小说九十年代第一人”地位的短篇《生命之歌》。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以地位(注意,不是水平)论,《亚当回归》相当于《带上她的眼睛》,《天火》相当于《流浪地球》,《生命之歌》相当于《乡村教师》。女主角的父亲是生物学家,曾被寄予厚望,但迟迟未取得突破进展,成为脾气乖戾的老头儿。女主角的丈夫是韩国人(为什么如此设定?只能说是老王的民族主义又发作了),也是极具天赋的生物学家,在岳父的研究所工作。翁婿俩都有相同的目标:破解生命的秘密,但父亲放弃了。父亲制造了一个小机器人作为家庭成员,外表为儿童,虽然已23岁,但心智停止成长,仅相当于5岁。在故事开始,丈夫十多年的艰苦研究获得突破,但父亲阻止他发表成果。女主角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随后她逐渐发现父亲隐藏多年的秘密...

这部小说背景设置于当代,没有宏大场面,没有动作场面(炸弹爆炸算吗?),花不了多少钱;主要以人物对话和争论构成。翁婿俩的理念之争是主要戏剧冲突,父亲保守多年的秘密则是题眼。如果编剧愿意,还可以打乱时间线进行插叙倒叙,抽丝剥茧交代事件来龙去脉。以及,《生命之歌》是老王生物伦理题材代表作,如今又赶上人工智能热潮,它解释了“为什么下棋很厉害的人工智能对人类不构成威胁”——你看多么具有时效性!

大刘适合改编电影的小说一抓一大把,就不多说了。我最想看到的是...《朝闻道》。如果评选“我最喜爱的大刘短篇”,我选这一篇。

绿杨已被年轻读者遗忘。他的作品节奏明快,人物生动(对于科幻小说,这是多么难得!),悬念抓人,而且时不时有视觉奇观。由于短篇居多,所以我认为“鲁文基教授系列”适合改编为电视剧,每集一个科学推理案件,以《天演》为例:实验室为何惊显80亿年前岩石标本?小行星岩石如何流落太阳系?再次出山的鲁文基教授有何奇遇?这一切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欢迎收看《走近....——哎不对串频道了....鲁文基教授系列真的是科幻版《走近科学》。

关于何夕。我知道我知道,《六道众生》在读者中人气很高,如果评选何夕最适合改编电影的小说,我也会选这一篇——十字架上钉死郝南村一幕多他妈富有视觉冲击力!!还有《异域》,发表于《六道众生》之前,典型的动作/惊悚风格,我从这篇小说意识到何夕的转型。从九十年代开始看何夕作品的人应注意到,何夕复出后,作品中的动作/惊悚要素明显增多,通俗文学风格增强,简单地说“特别适合改编电影”。这一转型好坏难说,比如《审判日》,就是一部失衡的作品,非常刻意,我很不喜欢。何夕早年风格集大成之作是《盘古》——连两男一女梗都有!(雾。但我认为改编难度很大,它的意象太模糊,一个四十米的巨婴成为盘古?进而拯救宇宙?光是向观众传达这个世界观设定就得费不少劲儿,哪有《六道众生》和《异域》直入主题来得方便。

潘海天成名作《克隆之城》,现在被人提到的不多。它很适合改编为,呃...B级动作片。有一部电影叫《兵人》,还记得吧?科特-近年重焕第二春-拉塞尔主演,我看到电影就想到《克隆之城》。其实以时间论,《兵人》在《克隆之城》之后。《克隆之城》的美术设定得费不少劲儿,一个被毁灭、试图重建的世界。但整个故事的格局很小,是一个在大背景下的爱情故事,改编电影得做不少扩展,比如把克隆帝国的覆灭作为最终幕的高潮。

而我最想看到影像化的小说是这一部,《黑暗中归来》,潘海天最好的科幻短篇。整个故事发生在一艘巨型宇宙飞船中。最大的难度不是布景,而是——从哪找一帮种族各异、年龄在十四岁左右、演技靠谱的演员呢?考虑到国内薄弱的选角(貌似国内没有正规的选角导演吧?),电影可能卡在选角一关。不过《黑暗中归来》是我看过的最好的青少年科幻小说,比《拆船工》强,甚至不弱于《安德的游戏》——不不不,三者没有可比性。《黑暗中归来》的母题完全无关拯救世界——《拆船工》和《安德的游戏》都隐含“拯救世界”的母题——集中于青少年的成长。男主角性格自厌自弃,这种角色很容易招致读者反感,但塑造效果居然不差,读者也能对角色的痛苦感同身受。十数年来,《黑暗中归来》位列我最希望改编为电影的科幻小说第一位。

星河的《决斗在网络》的影视改编权貌似已经售出,它是公认星河最适合改编为电影的小说——拜托别改编成《微微一笑很倾城》那种风格就行。不过还有一部适合改编电影的短篇小说,《潮啸如枪》,具有突出的视觉效果,最经典的是这段:

就在“眼镜”扶起部落长的那一瞬间,半躺着的部落长突然仰头望天。

天哪,他看到了怎样的一种景色——

一根巨大的水柱蛇扭着冲天而起,仿佛平地筑起的一座巨大烟囱。但是没有人能够看到它的顶部,它的顶部仿佛在无尽的天边!

巨大的潮汐力正在使两颗星球的潮柱相接近着,它们就要连起来了!

如果这里的文明来得及发展起航天事业并发射有气象观测卫星,如果这时有远方的观察者正在朝这一星系驶近,那么他们会记录和看到一个怎样壮观的场景呀!

在两颗正在接近的天体之间,分别伸展出一条晶莹的锥体,并缓慢地接近着。

近了!

更近了!

非常近了!

终于连接起来了!

但是也有气象卫星和远方来客看不到的东西。他们看不到,那从远方看似平静的锥体,是多么的汹涌澎湃,是多么的肆无忌惮!而那组成锥体的材料,本来又是多么的柔弱乏力毫无刚性的液体!

这是不可能的。令部落长百思不解的是,为什么两颗天体上的物质已经进行得以自由地交换,而星球本身却没有被巨大的潮汐力撕裂。

我有理由怀疑星河写《潮啸如枪》就是奔着大场面去的。小说节奏明快,矛盾突出,还有震慑人心的视觉奇观。难点在于——故事发生于外星球,人物皆为人类的外星殖民后代,异星背景设定得花不少功夫。

柳文扬最适合改编的作品不是《一日囚》。我说过很多遍,《一日囚》的亮点是设定,它甚至不能代表柳文扬的风格。把它改编为电影,估计和改编特德-姜的作品一样麻烦。柳文扬的短篇大多篇幅短小,更适合微电影,若改为标准长度电影得做大幅扩展。早年四川师范大学学生曾将《闪光的生命》改编为十六分钟微电影——当然一看就特别简陋特别没钱,而且女主角不够漂亮!(蛤?如果改编电影,我选这一篇,《去告诉她们》:双线索,有不少发挥空间;激烈的戏剧冲突;故事背景涉及宇宙(一群宇宙建筑工),可以满足视觉奇观;最关键的是——死了很多人!富有想象力的各种死法!简直是太空版《死神来了》!——等等这样过审是不是有难度....《去告诉她们》讲述一群小人物投身于建设太空城市这个宏大的目标,却如蝼蚁般牺牲。它是柳文扬立意最深刻的作品。

《偶遇》则是柳文扬创作生涯末期最佳科幻爱情小说,和早年《闪光的生命》堪称镜像。不能拍成小鸡电影或者爱情喜剧,绝对不行;得照文艺路线来,类似吉姆-贾木许那股“淡淡的忧伤”文艺氛围,你用心感受一下。

杨平的两部小说都适合改编为电影,《MUD——黑客事件》和《千年虫》。《MUD——黑客事件》是标准的赛博朋克小说,需要建构整个虚拟空间——美术设定有的忙了。当然,以现在的眼光看,《MUD——黑客事件》中的虚拟空间类似于...《网络创世纪》,未免太古旧了,毕竟小说写于1999年。不过这不是问题!虚拟空间只是小说背景,现在网络游戏什么不能干,甚至能徒手撕僵尸(何?《MUD——黑客事件》的故事重点是描述虚拟空间在黑客攻击下逐渐崩溃的过程,有不少编剧发挥空间。

《千年虫》——“被忽视的神作”——则是“我最希望改编为电影的科幻小说第二位”。故事发生于世纪之交的北京,不需要作太复杂的年代化处理——那时人们开的车是捷达和桑塔纳,奥迪就是豪车了。它有关网络,但没有虚拟空间,除了最后一幕,不需太复杂的布景。但要精确表达它的精神气质却非易事:它的气质继承自《猜火车》,表达当代青年的迷茫。这也是我极为推崇《千年虫》的原因:它不仅是科幻小说,而是具有Slipstream特点的小说——我估计杨平写《千年虫》的时候都没听说过Slipstream这个词儿——就是既具超现实元素又具现代性的小说。一部具有《猜火车》气质的科幻电影.... 想想两者嫁接,是不是很有意思?

如果想表达爱国情操,不仅大刘、王晋康的作品可供选择——两人的民族主义倾向遭受不少诟病,还可以选择《泪洒鄱阳湖》(更写实)或者《历史与未来》(更戏剧性)。

凌晨也是被现在读者遗忘的作者,她是九十年代最早成名的女作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作品是《潜入贵阳》,你可以把它视为...科幻游记——哈!这是玩笑。凌晨是贵阳人,她借这篇小说描写家乡。一个...外星人或者未来人(小说没有明说),穿越时空来到现在的贵阳执行刺杀任务。有一种推理小说类别叫“旅情推理”,就是...“发生在旅途中的案件,并兼述各地名胜游览情报以及描绘旅途中各种异地风光”。《潜入贵阳》也是同样风格:杀手一边寻找刺杀目标,一边在贵阳城跑来跑去,饱览风光,遍尝美食,谈个恋爱,结尾还有反转——这样拍下来,到底是科幻片还是城市宣传片啊!

《灰色的忧伤》是00年代被忽视的佳品,某种程度上,它是《寄生之魔》的悲剧版——一个是纳米分子机器,一个是转基因植物,都失控将毁灭世界。《寄生之魔》大受欢迎,更灰暗的《灰色的忧伤》却被忽视...它太灰暗沉重,格局也不大(类似于“大背景下的个人故事”),甚至没法拍成一部中规中矩的商业片;拍成走氛围流的文艺电影却有可能。

看了《降临》,我对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佩服不已,他的氛围营造能力带有作者导演特点。《降临》最为人称道的,也是其氛围感。我们不一定要拍“BOOM BOOM BOOM”轰炸眼球的视觉奇观商业片;成本不高的文艺片也是一条路线,但是考虑到国内的环境:要考虑演员,要考虑成本,要考虑票房,还要考虑审查制度,掣肘太他妈多了。

由小说《使女的故事》改编的美剧本月底将由Hulu播出。原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代表作是《盲刺客》,获布克奖。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甚至不算正式的科幻作者,而更偏向于...纯文学作家。《少数派报告》美剧扑街,《高堡奇人》口碑不上不下,但至少比PKD改编电影强。从美国那边情况看,电视剧比电影发挥更佳。这几年国内上马了一堆奇幻小说改编电视剧——老妈就在乐此不疲的看这些,什么时候能上科幻改编电视剧呢?




  

相关话题

  假设世界上只剩下20对男女,他们应该怎样生存并维持人类的医学物理学化学不会过于退化? 
  《长津湖》会在美国公映吗? 
  如何看待好莱坞 6 万多幕后人员因待遇谈不拢或将罢工?此前编剧已多次组织罢工,这暴露了好莱坞哪些问题? 
  有哪些好看的战争电影值得推荐? 
  《沙丘》里面的香料是什么?到底有什么用处? 
  你最喜欢《三体》里的哪一个(些)配角? 
  如何评价《三体》中的史强? 
  大家一起虚构一下 10 多年后的某天,知乎热榜的 10 大话题可能是什么? 
  《阳光姐妹淘》的最后,秀智真的出现了吗? 
  哪些演员会让人感到「可惜」? 

前一个讨论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真的存在吗?
下一个讨论
传言鬣狗和野狗喜欢掏肛,是真的吗?为什么?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