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对山海经/易经的运用令人眼前一亮的中国漫画/动画作品? 第1页

  

user avatar   dandoli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本文总字数11000字左右,主要想谈论的是分子传媒的作品。
其他部分优先归类,分类之后用部分代表作进行展开阐释,我认为回答的关键是怎么分类。

本回答重点推荐以下优秀作品:

《非人哉》《万圣街》《有兽焉》《妙笔千山·绘真》《山海师》《九子不成龙》《玄皓战记》《一人之下》《汉化日记》《京剧猫》。


本文分为两个大的部分来回答,一个是有关《山海经》的,一个是有关《易经》的。

在我狭窄的阅读经历里,我看过的有关“山海经”IP的作品分为两大类,一是借用整部山海经的设定,将这些精怪鬼神的能力或故事进行结合;二是选用某个故事进行延展,将其扩大到整部故事里。完全用前者的不是很多,但借用后者的那可太多太多了。

“易经”也是相似的,要么就把整个《易经》基本设定全部装进去,要么就是用某个小故事来讲。

但是 @彬帝 问的是“眼前一亮”,如果我们挨个盘点,那十万字也写不完,毕竟《山海经》里可以拆出来的故事可太多了,从小到大可以回忆出上百个来,比如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九尾传说、四大凶兽。《易经》稍微好一些,毕竟《易经》不是神魔故事,硬要运用也没有那么普及。

根据我查到的资料,光是2018年,有关山海经的立项就多的离谱。

(有意思的是,2018年前,《山海经》主题似乎并没有人在意)

从今年3月开始,“山海经”的百度指数波动大,周平均值在8千-4万。同期,国家电影局全国电影剧本(梗概)备案、立项公示的通知,7个月里有26部动画影片是传统民间故事,而山海经题材占了14部,占比百分之五十四。
不仅是动画电影,山海经题材的漫画作品也在增多。截至10月9日,TapTap带“山海经”标签的游戏数量,也有了1375款。上海炫动的《新愚公移山》,北京平塔科技的《降世神农》,是2018年度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画电影创作工程专项资金拟资助三个剧本的两部作品。炎帝,号神农氏、连山氏,是山海经里的古帝。《降世神农》是山海经题材的作品。
[1]

具体内容请看本处给出的链接注释,硬要这么排,和山海经有关并能让人眼前一亮的也是特别多。

(引发我好奇心的是,为什么18年前没人关注呢?这其中是出了什么重大事件吗?)

还有就是不能沾边就算,虽然九尾狐最早出自山海经,但是硬要沾边就算,那就更是茫茫多了。

(下图出自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山海经怪兽》,比清吴任臣《山海经广注》画的版本可好看太多了)

如果沾了九尾狐就算,那所有和青丘白狐、九尾等狐狸家族的也能放进去,《狐妖小红娘》就问你算不算?《山海经》里还有有英招九阴,那《阎王不高兴》又算不算呢?

《山海经》的资深运营小七说了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神怪、奇幻有一个共同点:总有一些元素出自山海经。比如,《西游记》《聊斋志异》《子不语》《搜神传》《太平广记》《酉阳杂俎》《镜花缘》;唐朝时的许多神怪,君子国、淑女国、西游记里面许多创意是出自山海经的。”

按照这个说法,《镜花缘》动画你算不算?(其实也可以算,后面会提到)

所以为了缩小讨论范围,降低工作量。在进入漫画、动画领域之前,如果它曾被改写过更新的作品,比如《封神榜》《西游记》,那带出来有关《山海经》的元素都不在本回答讨论范围内,除非真的是占了一个特别好的先手。

《易经》表示,我就没有你这样的烦恼,毕竟改写起来很困难。

另外,我认为“眼前一亮”还是要有些标准的,我想了6条,不说全部做到,但至少也要满足其中3条,才能叫做眼前一亮。

(1)用整本书的设定>用部分故事的设定
(2)用的元素越多>用的元素越精
(3)故事讲述>知识普及
(4)设定的作用越核心>只是当做某个国风元素来使用
(5)改写、改编、新意>复述设定与故事
(6)该作品的上映/出版/刊登时间早>晚

但即便是这样,还是会有非常多眼前一亮的作品 ,为了简化表述又不至于看起来像毫无营养的盘点(这样会有很大的洗稿嫌疑)。

于是,除了分子传媒系列作品以外,我采用归类的方式,把我认为是同一类的作品归到一起,然后在这一类中找一两个我觉得眼前一亮的作品。

这样就会再降低一次写作的工作量。


我对《山海经》系列改编的中国动画、漫画作品并不是很熟悉,但要说盘点,也能讲一点皮毛。

☆(本处很重要) 按照姚云帆的说法,我们可以将神妖魔怪转为人形的设定分为两种属性。[2]

一种他称之为自然属性,这是一种显而易见的视觉属性,包括但不限于体块、力量和习性。比如弥勒佛的肚子很鼓很大,哮天犬的身形很瘦长,都是基于他们最开始的自然属性进行的变化。

另一种也是自然属性,我将其重命名为社会属性。意思是不符合现代生活,但是在自然界无需评价的生存属性。比如他举例说《黑猫警长》里,母螳螂可以吃掉自己的丈夫。这在动物界里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但是在现代社会里,就不符合夫妻之间的社会伦理要求。

具体可以看我的注释,这里援引他的两个属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山海经系列大类的改编作品的属性体块更改特征。

如果不是特别理解,可以参考《好想成为兽人啊》的歌词:

但是大自然的法则可是有一堆呀!
真是受够了,省省吧,你那优越感!
生态系统我懂的,不就是那样吗?
明明是进化,搁这儿看不起谁呢?

(没讲到或没有讲得很细,说明我没看过或看得很少)

一、妖怪百科系列的梦幻联动:分子传媒。

分子传媒旗下有好几部作品,其中最契合其《山海经》条件的两部,一部是《非人哉》,一部是《有兽焉》。这几部作品都是典型的直接用整本书的设定,对每个具体角色进行二度改写之后,形成全新故事的做法,获得读者的喜欢。

(1)非人哉

《非人哉》有部分人物取材自山海经,如精卫、刑天、九尾狐、白泽等。但更多部分是取自《封神榜》里的角色。

在《非人哉》里的叙述主角是九尾狐九月,真正主角是开了全知视角的白泽,通过这些古代神怪在现代社会里的生活呈现的日常系作品。该故事不管是漫画还是动画,都是纯而又纯的日常系作品,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主线剧情推动,里面的角色也是基本保持“数据库消费”即既定设定而生活。故事有时候会回忆过去,但多是先有设定,然后对设定进行解释。

比如哮天头上的胡萝卜发夹,从他首次出场到真正讲清楚设定来源,中间至少隔了20话。再比如最新话讲的是九月的父母的故事,但距九月父母首次登场至少隔了100话。

在该系列中,大部分的神魔妖怪尽量会保持现代人生活模样的人形,除了极少数角色(如观音、弥勒、刑天、哪吒)之外,保持人形都是以变形术为基本,并结合了部分作为兽时的设定和能力所改变的。

在《非人哉》里,这些角色优先满足的是社会属性,并且是将社会属性身体化。自然属性在大部分的日常篇里被缩减为视觉设定,但当需要营造幽默效果时,会被放大,形成与日常生活的反差。

角色的自然属性被设定化之后,随之附上了独特的社会属性,并将二者进行粘结。比如九月既是九尾狐,喜欢吃各种肉食(比如鸡、猪),又是一个腐女(喜欢收集各种漫画),同时还是还是一个宅女(能不动就不动)。

故事中的角色有时候能理解对方那种自然属性的做法熟视无睹,有时候又对其自然属性表示完全未知,按照故事叙事的需要进行有机的改变。

例子非常多,比如九月看到昴日星官就想吃,这是第一层。九月在和猪八戒说话时,她的手上总是端着猪肉制品的菜肴,这是第二层。

这里可以对标《疯狂动物城》。在《疯狂动物城》里,所有的动物(包括食肉动物)都在吃素。这就是典型的社会属性压倒自然属性,当然整个故事也围绕着食肉动物袭击食草动物而开展。但是在《非人哉》里,当着你的面吃你的同族可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哪吒还经常做出切自己炖藕汤的事情来。

我们便可以从中看到两种不同的“幽默”表现方式是如何运行的。

不过这也并非不能解释,毕竟在《非人哉》里都是神仙化身,虽然原形可能是动物。但在《万圣街》中就有变化,后面我会谈到。

另外,一般情况下角色不会压制其他角色的自然属性行为,只会对此进行吐槽或表示无奈,压制其自然属性行为的是人类。比如动画里专门有各种角色驾车的场景,承担压制作用的都是交警。

这种通过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形成的无害的冲突,即部分破坏现代社会生活,在下一幕又恢复原状(可以认为是观音的能力)的创作方式,很像 @实在狗子 在写《女高》时的说法:

她的题材一开始就注定是小叙事,然后在小叙事之内还不停地自我切断。这使她成为分裂孩子症动画的典范 ......里面没有成长,只有生成。15卷中jk突然变成老太太,但是jk却开心地说:“成长停不下来啊!”不是我要成长,而是“成长”停不下来。不可能停下来。[3]

在作品中有三个较为主要的场景,学校、办公室和居家场所。除了居家场所尽可能体现其日常生活外,学校和办公室里很难看到其更场景化的表现。比如九月、啸天、精卫、敖烈他们在同一家公司工作,可是这家公司的具体职业到底是什么呢?也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因为自然属性将其职业化——这在下面要分析的《万圣街》里是完全相反的。

《非人哉》还有一个番外故事《天工谱》,讲的是法力尽失的哪吒和另一个没有法力只会机巧工事的男孩一起冒险的故事,要说和《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当然也能看出蛛丝马迹,但这都是类型化叙事,我在第(4)点会详细展开。

(2)万圣街

《万圣街》几乎和《山海经》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可以视作分子传媒宇宙的一部分,毕竟两部作品之间有部分联动关系。天使林恩所住的1031是二房东,大房东就是观音。

《万圣街》的角色的自然属性设定,都是外国(不一定是西方)的妖魔鬼怪,比如地狱的恶魔尼克、包泥泥;天堂的林恩、莉莉;吸血鬼艾勒、狼人大毛、木乃伊阿布、僵尸小陆等,具体名字都有英文对应词,可以看《万圣街》的设定集。

在该作中,这些角色都不是特别需要化形术,因为他们的初始自然设定里就有人类的模样,很少出现非人类角色,比如猫又桃子和独角兽水晶。

《万圣街》的人物自然属性被能力化了,建立在能力适配的基础上,发展出对应的职业。结合职业和自然属性之间的反差,形成幽默感。

比如驱魔师-独角兽-水晶,设计师-狼人-大毛、直播up主-吸血鬼-艾勒等。

读者在阅读两部漫画时能够明显的看出来,《万圣街》里每个角色的对应职业都有职业特质,而《非人哉》则几乎找不到对应职业。

前文说到《万圣街》和《非人哉》还有一些区别,那就是在相食-自然属性这件事上的根本差别。那就是《万圣街》要么就不会用这个设定营造幽默感,要么就用替代品来进行。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吸血鬼艾勒因为长期不吸血会性情乖张,而他的选择是,用人造血-奶茶来进行弥补。

而作品里恶魔-包泥泥最喜欢吃的就是生物的灵魂,这个设定被反复提及,但并没有围绕它进行幽默营造,而是将其付诸于日常。

《万圣街》有一个看起来小叙事的主线,包泥泥和莉莉的双相恋爱故事。基于这条故事线上的发展,进而读者得以观察其他角色的反应完成日常叙事。其他角色的出场往往是随机的,然后由这个随机事件与其他相遇。在《万圣街》漫画里,恋爱或磕CP是经常出现的设定,读者甚至能看出不止一对关系密切的角色搭配,比如之前有独角兽和海豹的百合,有吸血鬼和蚊子的爱情。

在动画作品里,其他角色的恋爱线被尽可能简化,所有角色能出现在1031里,都是因为包泥泥。因为【不可以剧透】的关系,每个角色都成为对包泥泥的观察者,他们彼此之间会给自己所在的种族交换讯息,只有包泥泥自己是不知情的。

于是这就形成一种大叙事和日常叙事之间的反差撕裂。动画的观众难以完全享受日常相处模式中各位角色之间的生活互动,而是会带有“观看癖"scopophilia[4]的紧张感。

在有些情况下,观看本身就是快感的源泉,正如相反的情况,被看也具有快感......他不仅仅是通过照相机镜头来把她看作是远处的一个具有意义的形象,而且还把她看作为一个有罪的闯入者。

这点差别在动画和漫画作品里是不同的,从我来看,可以视为较为成功的改编。

而从一开始就将读者置于强烈的紧张感语境下的作品,就是分子传媒的第三部漫画,《有兽焉》。

(3)有兽焉

《有兽焉》的角色设定原型,几乎都来自《山海经》,作品中耳熟能详的角色都能从《山海经》中找到原型。

《有兽焉》在角色复写的过程里,采用了萌化兽型的改写方式,将整个作画风格尽可能圆润化,哪怕是上古凶兽,都尽量保持中国娃脸型,即:

中国儿童,通常都鼻尖朝下,脸型和五官敦厚而方圆。[5]@罗罔极

既然那么多兽都来自《山海经》,那是不是只需要照搬《山海经》的描述就可以了?对也不对。说到底《山海经》之间的故事关系并没有那么密切,比如貔貅和四不相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穷奇和獬豸如何相处?孟极又和战虎是什么关系?

答案是基本没啥关系。

但是在《有兽焉》里,以四不像的鹿人店为核心场景,向四周辐射各种故事,将不同角色串联起来。

《有兽焉》的故事主线是找回记忆。虽然主要集中在貔貅兄弟上,但其他角色也有需要找回的记忆,2021年11月的故事主线是孟极找回记忆。这些兽的过去记忆潜藏着各种秘密,按照《有兽焉》的叙事节奏,基本上是10话日常夹杂2话左右回忆,于是给读者带来的就是宏大叙事和日常叙事的巨大撕裂。

日常叙事越是“甜”,这甜的背后就意味着日常终将不可持续,即“虐”。这种强烈的物哀感遍布整部漫画作品,《有兽焉》靠这种强烈反差,形成了明显的刀糖转换。在上北千明来看,就是拟日常。

近代以前的社会存在于日常与非日常——用柳田国男的话说就是「晴」和「亵」——的循环中。日常在经历着庆典这一非日常后回归日常,人们在这一循环的时间感觉中生存下去。可是在《花与娇妻》与《Dead Dead Demon》中的世界,非日常正在常态化:无法从非日常回归日常,可即便如此也必须要在日常中的社会活下去。我认为这里便抓住了「拟日常」的关键。[6]@王晗

在《有兽焉》中,几乎不存在社会属性,而是将这些萌兽的自然属性发挥到极致,鹿人店虽然也做生意,但更多是作为大型猫笼/狗笼/托儿所的存在,或者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无法永续的乌托邦,由四不像尽可能地维持表面祥和的日常生活。

二、幻想中的奇谈志怪

要说《山海经》里的这些神仙精怪,能算作是furry吗?

好像就是纯兽,并没有人化。

提这一句是因为我昨天听了一首歌,《好想变成兽人啊!》,还看了千叶的原创编舞,真好看。

(4)地图:来自游戏和异世界们

《怎么办?我穿越成了最弱小野怪》从这个作品也是分子传媒其他的漫画,是我拿来凑数的。

虽然是凑数,但这也体现了一种有关《山海经》改编的类型化设定,那就是用某些群像角色进行类似游戏式(勇者斗恶龙)的重述。

即结合了冒险-游戏RPG和冒险-幻想世界结合而成的作品们。

他们的基础设定就是地图。

充满想象力的异世界
作为异世界穿越类型动画鼻祖之一的《魔神》,在世界观的设定上可谓是不遗余力。
冰雪覆盖大陆、炎热到双脚无法站立的村庄、不断掉落食物的巨塔、上下颠倒的世界、全部由小孩子组成的小镇。每一集每一集,都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惊奇,而这些设定并不仅仅是背景板上面的一处风景而是嵌入到了故事当中。
而造成这些怪异现象的,恰恰就是魔王的手下们,也因此将主角们需要讨伐魔王这一人物变得顺理成章,这巧妙的设定便将故事的主线与世界观的设定串联到了一起。
@情报姬[7]

在《最弱小野怪》中,很技巧地用了天青世界这一游戏系统的概念进行作品展开。既然如此,那在这片幻想大陆/大海上遇到什么东西都是合情合理的,于是读者们就看到了各种各样的来自《山海经》的神仙怪物,这些角色(NPC)当然都是有故事的,但和《山海经》所给出的自然属性关系有多大呢?

我们不得而知。

如果把《山海经》里的幻想生物单独拿出来,就会发现,这些生物可能会生成有序或无序的幻想世界。

甚至还有很多图书讲述的就是现代版的《山海经》,比如《怪奇地图》。

本书所选的珍奇地图大抵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各类之间或有重叠,包括:
•游戏地图•兽形地图•人形地图•器物地图•寓意地图(用于说教、传教、政治宣传)[8]


《最弱小野怪》本身讨论的也并不是《山海经》,而是借用该书所展示的各种神怪,其实讲述的是两个世界之间的同步关系——不得不说这一波前瞻性很强,很有“元宇宙”那味儿。

借用游戏化叙事,我认为做得能算“眼前一亮”的,应该一部韩国漫画,叫做《四格勇者》,里面有大量多项选择分支、好感度、提示音,以及戏中戏。因为是勇者斗恶龙的叙事母题,所以倒也能塞下各种各样的欧洲古代神话故事里的妖怪魔神。

所以有个游戏,叫做《山海世界·网页版》,其实就和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他幻想世界游戏差不多,换个皮,然后给人展现奇妙的异托邦——都要玩《山海世界》了,为啥不去玩《易水寒》和《仙剑》呢?

打倒魔王、恶龙、邪恶者之后,一切也就恢复“符合正确的人文地理环境下的现状”了。
在这个叙事逻辑中,我们可以看到,恶代表凌乱、零碎和拼贴,善代表规整、统一和优美。

相当数量的冒险地图打怪式的游戏或动画作品,会采用异世界叠加的方式,只是如何圆回这个逻辑的问题。不过《魔神英雄传 七魂龙神丸》似乎并不打算解决这个问题,小渡、虎王和西米果一行人就在完全不同的世界碎片里穿梭。

异世界叠加后来有一个变种,叫做“校园异能战斗”(現代学園異能),即异世界中的异能状态不再以世界的面目展开(这至少还有内互文性的合理),而是将其简化为设定,放置于不同的人物身上。[9]

这些异能人士的异能力量,在同一叙事空间下,是拥有庞大萌元素数据库支撑且不重复的。

比如《入间同学入魔了》《我的英雄学院》《一拳超人》《复仇者联盟》《正义英雄联盟》。

很难说究竟是超级英雄们的设定改变了这种写法(异世界→异能人),还是由于仙魔大战物语消费的出现,又或者是兼而有之?

以这种方式展现《山海经》里的各种妖怪的作品不在少数。

《妙笔千山·绘真》,由网易游戏出品,游戏剧情结合《山海经》《镜花缘》等经典神话志怪传说,勾勒出动人心魄的故事,玩家跟随两个主人公在不同的画卷中探索冒险。

(5)收集:来自图鉴和独立故事

不完全借用游戏化叙事,而是采用收集图鉴的方式展开叙事的,《夏目友日帐》是代表作之一。

通过夏目与各种妖怪之间的个人故事,以单元剧的方式展开,逐一介绍不同的妖怪。

这与另外几部讲日本百鬼夜行母题的作品的叙事方式有比较大的差异,熟悉其母题的日本漫画阅读者们,想必能够如数家珍,比如在补完道具中发现新妖怪的《犬夜叉》、统率诸多妖怪守卫和平的《滑头鬼之孙》、以单人视角为代表的冷吐槽《鬼灯的冷彻》、以万事屋为基本架构的《虫师》。

这些作品的几个故事架构,中国都可以借鉴模仿。

其实我们也有比较成功的类似万事屋(名字叫万问居)一般的,展开《山海经》叙事般的故事,那就是《山海师》。该漫画是少见的黑白漫,将人类与精怪们暂时分离为两个界,分别是浮生界和山海界。

通过万问居,山和海以人类和人间体的方式看到了诸多神灵妖怪,重点落在情感上,不管是人类的还是神灵的,并经由这些看似零散的情感小故事,串联出更为庞大的元叙事,即造物创人,并在终章《时织卷》中,重新讲述了女娲造人的故事。

这种叙事手法既能保证单个小故事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又以某种更大的叙事脉络将所有单故事衔接起来,按照叙事学研究所的龙迪勇的说法,可以称之为:主题并置叙事

龙迪勇在文章《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_并置叙事》中提到“尽管主题-并置叙事在文学艺术发展史上确实大量存在,但对这种叙事模式的研究却始终缺席,我们至今还难以发现对主题-并置叙事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甚至对其命名也是自笔者的这篇论文始。”并举出大量经典、著名的叙事作品加以佐证,说明主题-并置叙事理论的不断完善在空间叙事学的视角上是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同样,不只是龙迪勇先生提及的那些著名的叙事作品(不可否认中国的代表作大多是明清时期的作品,而外国的代表作大多是上个世纪现实主义思潮盛行时期的作品),2004年广受欢迎并于2013年年初被改编为电影的《云图》表明,作为主题-并置叙事类的作品有着强大的生命力。[10]

这种主题并置叙事手法,只要独立故事不是“足够搞笑”的(比如《银魂》),就不会影响到大叙事的不断发展,作者可以较为准确的控制作品的篇幅,想长就长,想短就短。当然,如果用另一种讲述风格来推动日常叙事也可以,比如漫画《迷宫饭》就是三条线交织,结合迷宫的环境做饭、日常的迷宫探险,以及迷宫为什么会出现的更为宏大的历史画卷。

(6)新生:妖怪神灵在人间的反穿越

如果说人类因为一些特殊原因进到其他世界可以被称为是穿越的话,那么妖怪神灵到人间就是反穿越。

《山海经》里有部分故事,讲述了一大群角色形象,这样就可以将这些形象的互动关系进行打包重述。

早年有一个讲黑龙江地区的动画作品,叫《龙娃》,基本剧情就是主角因为过错被贬下凡间,经过重重考验最后守卫和平的故事。

不过这种叙事类型的作品,虽然名义上也说是在人间,但人间生活更多是极具地域特色而少现代性的,以至于变成了中国风元素背景板。

要在人间体验生活,就要更细致的描绘人间生活,同时还要在设定上逻辑过硬,至少不会被人类发现这些神怪的真身。——当然也可以熟视无睹,这种写法就变成了《非人哉》。

2021年11月依然在更新的(人家本来就是新作)《九子不成龙》就是典型的反穿越。

被剥夺神力,或仅存部分神力的龙子们,在同一所学校里的故事。

借用这些上古妖怪的设定以人格化的方式讲述在现实社会的生活,大部分会停留在下图所讲的地方。

那就是学校和职场。

之前也说过了,这两个地方可以虚化具体职业或具体科目所需要的背景设定,将各种日常生活和这些上古动物/精怪的反应进行幽默化的改写。

当然,现代化的生活是一方面,还有是结合科技未来的生活方式。

这是抛弃日常系,更向赛博朋克方向发展的作品。

看过《美国众神》的观众应该能很清楚的明白,未来科技和上古神怪的结合是什么样子。《爱·死·机》里也出现过机械狐狸的故事。

能够把这些元素结合起来的,就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短片《赛博朋克·山海经》总共只有2分钟不到,但是非常的未来科幻。

目前还没有看到这类国产漫画/动画作品有山海经元素的体现,但未来一定会有,而且也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7)复述:画功之下的神话再现

这所说的神话复述,其实就是在简单的《山海经》文本和画面里寻找更加合理的故事,然后将这些故事以换种表述方式,基本叙事不会脱离原本,主要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是来自画功的不同。

当然这些作品更多是借用非常小的故事将其串起来讲,作品篇幅长度也比较短小精干。

上美就做过一批类似的动画作品,我这里就举很少的几个。

上美厂在1985年做过一部《女娲补天》,导演钱运达(和《天书奇谭》一个导演),里面讲了三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女娲造人、祝融共工对战(不周山倒)、女娲补天。

标题很好看,女娲很好看,祝融和共工很难看,你说他难看吧,确实又长得特别像三星堆青铜器的面具。

有一部豆瓣评分在8.3分的和《山海经》无关的作品,叫《夏虫国》。夏虫的故事来自孔子,但也可以放到这里的复述故事里,那是因为这部作品很好看的缘故。


还有《镜花缘》,也是上美出品,虽然只有几集,但确实是童年经典,我感觉应该是类似木偶戏?

既然有《镜花缘》,就有央视动画出品的《哈哈镜花缘》。对现在的观众来说来已经不算眼前一亮了,但是对当时的观众来说,又具有民族特色、画风剧情又无可挑剔,在电视上看是可以与外来引进动画一较高下的。

追根溯源,《镜花缘》讲的很多故事确实来自《山海经》,准确的说,来自《海外经》部分。

如果要分类,可以分出一个全新的类型,那就是游记类

这种写法与《格列佛游记》是一致的,《山海经》只是介绍不同的国度,而《镜花缘》比《山海经》更多了一层政治讽喻的味道。

去年更新的中国传媒大学出品的【中国古风动画短片合集】里,也是有部分故事借《山海经》的故事蓝本,重讲了相关的一些故事。

其中《山海·欲》就是将整个山海界地理观进行视觉化移植的作品。

既然谈到了《山海经》,其实中学教材里也讲过,那就是鲁迅说的阿长与《山海经》

被我翻到了有个动画作品,说的应该是绍兴方言,挺有意思,由东京工芸大学出品。

本片导演王星晨,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2015年硕士毕业于东京工艺大学,而这部作品便是留日读研期间的毕业作品。


不过,这样的故事可以说是多得数不胜数,但凡沾个这样的元素就能算在《山海经》里,就像我一开始说的那样,十万字都打不住写,还不如去看博士论文。

(8)元素:附着在玄幻武侠之上

中国漫画/动画作品有一个比较有趣的子分类,是我个人不太喜欢但是受众很广的,那就是玄幻武侠。

这些作品画风可以说是非常硬朗,线条很凌厉,打戏非常刺激,很考验漫画家的能力,但因为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所以看得不多。

现在正在腾讯动漫更新连载的 @郑多强 老师的《玄皓战记》就非常符合这类风格。

在玄幻武侠冒险幻想系列的作品中,山海经的元素重点会被改写成两类,一是“凶”兽,二是附“魔”。所谓凶兽,就是对这些奇兽绘制得呲牙凶狠,强调异域神秘恐惧;所谓附魔,就是这些山海经元素或变成武器、或变成血肉,总之就是会以某种特定属性强化在人身上。

比如《玄皓战记》的官方设定集里,郑老师绘制的风水兽,重描了《山海经》里的各种珍奇怪兽,既有上古四凶兽,又有龙之九子。

相类似的港漫风格的作品还有不少。比如邱福龙的《山海·逆战》。

里面直接开始吃异兽,并且获得其异能之力。不过该作我了解不多,也就胡诌一下。

说起邱福龙,到让人想起他参与绘制,有黄玉郎构思的另一部作品,据说该作掀起了神兵潮,那就是《神兵玄奇》,是面对具有异能的武器,人们如何掌握、驾驭并征战的故事。

我小时候看的是《神兵小将》,将这些神兵赋予了其兽的形态。不管是《神兵小将》还是《神兵玄奇》都有取材《山海经》元素的部分,但是这些确实也是元素,他们更多是出现为数据库消费的一部分,比如神舞(由女娲臂肉变化而成的灵龙,灵龙诛杀群邪后力尽而死,最后变成神木炼造神兵)、天诛(由黑母将其九名性格凶残、各具邪能的儿子抽筋做弦、融血为弓、削骨成箭所铸成。)

(9)志怪:脱离作品设定

这是最后一个我认为比较有意思的分类。

就是借用了《山海经》的“万物皆怪”的设定,但是创造出来的怪物,不能说和《山海经》毫无关系吧,只能说是完全不对应。

可能有读者会说,这怎么能算是对《山海经》的“运用”呢?其实也能算,我之前谈到的(4)-(7)都是在说《山海经》里具体形象的运用,没有说《山海经》整个故事的结构逻辑的运用,一是形而下,一是形而上。

这点就是形而上的设定。

完全和《山海经》无关,然后依据这个逻辑创造出的新作品,属于是对神话的创新。

如果是部分接洽,那倒是好找很多,比如《仙剑奇侠传》系列。

当然还有很多类似的,比如轩辕传之类。我读大学本科的时候,隔壁室友特别喜欢玩这个,每天大约要玩1小时左右,最后是把市面上同类型的单机游戏都玩遍了。而我那时候玩的是《海猫鸣泣之时》。

我想完全架空将志怪元素的作品可以说是很多了,类似《地狱少女》这种写法的作品也不少。

但要说眼前一亮,我印象里有一个比较日常、搞笑的作品, @艾尔平方 出品的《汉化日记》。

关于《汉化日记》我写过一个比较长的影评,这里就不再赘述。

十万个冷笑话的剧集,基本上是通过改写原有经典文本打造的一个反差过大的趋势进行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我们把这种做法叫做恶搞。而汉化日记呢,则是采用了与非人哉相似的方式进行。非人哉后面背靠着整个山海经系统和神仙体系,讲的是古时候的神仙在现代社会生活的故事,观众成为了一种观察者,观察其中的反差,以此引发兴趣。汉化日记则采用了物品可以变成(男)人形作为基本的设定,极大的拓宽了可交互的人物,有规避了过度挖掘神话系统产生的撞车可能。[11]

三、不够看的易经:如何走出新思路

我对《易经》到底哪个作为原本,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想必很多漫画或动画家也不会刻意去考据,所以可以认为《易经》包括了伏羲的六十四卦象、孔子说《易传》、郑玄的《易论》、周易相关学说的知识的大合集。

听说《易经》其实有三本,其他两本分别叫《连山》和《归藏》,本人未做研究,不置可否。

我对《易经》元素比较了解的文章来自谌旭彬的《《易经》里的“高深知识”,你初中就学完了》[12]。该文认为《易经》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看天气方便劳作,这点我深以为然。

世界上所有的古老文明,其走向理性,均是从天文学和气象学发端。这与原始农业社会的繁荣,须高度依赖气候变化,有着直接的关系。中国自然也不例外。《易经》所显示的,正是商周时期的中国人,想要依赖其在天文学和气象学方面长期观察所得到的经验,来构筑一种“世界的运作逻辑”的努力。

但是如果只是看天气,那就完全不能用来进行动漫元素的展开了,所以需要借用基本逻辑和设定关系进行延展。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更进一步认为,《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13],姑妄听之即可。这并不妨碍创作者在新时代赋予《易经》全新的解释意义,全新的元素,并和现代生活或中华文化进行更好的融合。

(1)具象:对元素的充分延展

《易经》虽然没有像《山海经》那样足够丰富的具象画面,但是《易经》所呈现的六十四卦象可以在很多武侠、奇幻类型故事中被延展出来。

有一种民间说法是,凡是你看到的套皮中国风玄幻网游,里面的物品、故事、设定、升级系统绝对和《易经》有关系。

这种说法未经考证,但也说明《易经》的影响力之巨大。

可以被称作是集大成者的,就是《一人之下》。

我没看过《一人之下》,但是我看过 @呆呆兽星君 写《一人之下》和《易经》元素的专栏文章,写的非常好,直接搬运过来就可以成为代表。

这篇文章详细解析了《易经》元素在《一人之下》里的和技能、姓名、家族命运、性格等的密切关系。[14]

既然谈到对元素的充分延展,那么借用《易经》的文本解释,对此进行再创造,也可以认为在此列中。

比如春秋时期著名兵学家孙武写的《孙子兵法》,就有大量借由《易经》内容阐释行军打仗的理念。还有清朝中后期假托后人伪作的《三十六计》,借用了《易经》设定进行的解释,虽然史学家杨津涛认为这是牵强附会[15]

当然《九九八十一》里的八诈神肯定也能算在具象化设定之中。

如果是利用八卦元素来讲的漫画或动画作品,恐怕就更多了。


(2)科普:讲述知识的普及型读物

《周易》毕竟是一本学术书籍,里面的语言佶屈聱牙,于是将《易经》做成系列动画或漫画进行讲解,这当然可以说算是类似的作品。

在科普知识这方面,《易经》肯定是不会被放过的,网络上流传的有由国文翰苑出品的完整的43集的《易经》动画,有三个篇章,分别是《伏羲篇》《孔子篇》和《周公篇》,这个作品肯定不能眼前一亮,但是除了它以外,也找不到其他更好的科普方面的动画作品。

《易经》科普的漫画并不好画,即便是画过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蔡志忠也一筹莫展,他在回复采访时说,自己《易经》画了一半,但是发现自己不太懂,所以就停笔了。

上美厂用过蔡志忠的漫画于1992年出了一个小片《古书新说》,由“眼之所见”“心中的贼”“幸与不幸”“鱼和气节”四个小故事组成。

(3)列传:人物故事发展史

与《易经》相关的主要人物是三个,伏羲、孔子和老子。

创作者没办法在后两人身上做改编,于是就把功夫下到了伏羲身上。

没想到啊没想到,我竟然发现了一个低幼向的动画《太昊伏羲》,河南天乐动画影视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里面的伏羲长这样,句芒长下图那样,怎么说呢,其实还行。


(4)设定:借用设定完成作品

如果把《易经》简化为八卦,那么只要和八卦有关系的作品,那一下就变多了。比如会八卦掌的日向宁次,懂八卦原理的功夫熊猫阿宝。

当然如果借用四个基本元素来创作的作品,我比较喜欢的是《降世神通》。我还翻到了一些不怎么想看的漫画,都在腾讯动漫的漫画平台有连载,比如《太极诀》《道宗四圣》这两部作品,愿意看可以自行搜索。

卦象提供了一种战力平衡系统,或相互牵制的方式,保证战斗系列作品不至于战力崩坏,导致前期辛苦缔造的战力平衡,在后期就是神仙打架。

不知道有没有在整部作品里都严格遵守一开始创造出来的战力平衡或属性克制的设定呢?

最近看的一部动画,《京剧猫》,里面谈到文宗四守和武宗八方,似乎可以勉强作为一个例子来使用,与其说它更像八卦,倒不如说它更像京剧一些——人家本来就是《京剧猫》啦。

如果我们将八卦太极这样的元素当做武侠作品的一部分设定进行延展,那么漫画作品就很多了。


所有按照金庸的武侠作品构建出来的漫画作品都可以算在里面。

讲述武当派的故事,讲述易筋经的故事,都可以。

比如蔡志忠的《武当山》漫画,和港漫《武当张三丰》。

以上我就是我印象中有关《山海经》和《易经》里印象深刻、眼前一亮的作品,谈到《易经》部分,实在是找不到更好的例子,就此搁笔吧。

参考文献

参考

  1. ^三文娱:中国志怪鼻祖“山海经”真的活了吗?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67174.html
  2. ^姚云帆 | 黑猫警长与新秩序的表征难题  https://www.sohu.com/a/332948260_790641?spm=smpc.author.fd-d.18.1568729274525B8QLeA4
  3. ^一种分裂孩子动画:《女高网球部》VS《银魂》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4808363
  4. ^劳拉·穆尔维《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 https://www.sohu.com/a/224836968_559362
  5. ^罗罔极 关于哪吒,关于中国动画,我来说点反话 https://zhuanlan.zhihu.com/p/79683689
  6. ^上北千明:拟日常论 https://zhuanlan.zhihu.com/p/90868181
  7. ^辛酸、艰苦、欢乐……他带着那句我们耳熟能详的台词贯穿了我们的整个人生 https://xw.qq.com/cmsid/20200427A0PCD400
  8. ^艾希礼•贝登威廉斯(Ashley Baynton-Williams) https://www.sohu.com/a/141508824_120776
  9. ^为什么架空世界的历史脉络和地理往往要参考现实世界?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6249336/answer/164523379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utm_oi=28802960850944&utm_content=group3_myAnswer&utm_campaign=shareopn
  10. ^龙迪勇 试论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并置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255411
  11. ^如何评价2020年11月国产动画《汉化日记 第二季》?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30349049/answer/1696653486
  12. ^短史记丨《易经》里的“高深知识”,你初中就学完了 https://new.qq.com/cmsn/20181205/20181205003559.html
  13. ^ 杨振宁,《<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自然》杂志2005年第1期。
  14. ^呆呆兽星君:【一人之下】中的《易经》元素 https://zhuanlan.zhihu.com/p/169885336
  15. ^短史记丨《三十六计》《冰鉴》都是“伪国学”,没什么价值 https://new.qq.com/cmsn/20190516/20190516001675.html



  

相关话题

  你做了哪些关于动漫/动画的还原或者模仿? 
  一部动画在满足那些条件的情况下能出第二季甚至更多季后续动画? 
  日本 ACGN 作品中的「解构主义」指的是什么?能否举出一些较为典型的例子? 
  如何评价 4 月新番动画《测不准的阿波连同学》第一集? 
  如何看待《火凤燎原》的动画化? 
  如何评价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中的角色「黑默丁格」? 
  有哪些开头不错却惨遭腰斩的漫画?被腰斩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评价漫画《天启预报》? 
  《数码宝贝》中哪一集是最令你感到意外的?或者说最令你印象深刻的? 
  如何评价《一人之下》531(564)话? 

前一个讨论
歼16D和歼20组成好CP,那么大家知道歼16D和歼16有啥区别吗?
下一个讨论
抗日战争时期出现过「日奸」吗?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