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李宗伟是不是被过誉了? 第1页

  

user avatar   yan-xing-74-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09年开始接触羽毛球,11年开始看羽毛球比赛,一直到现在差不多10年时间,看过大大小小几百场比赛。作为一个资深的球迷,我个人感觉你可能接触羽毛球时间比较短,才会用到“生涯惨败”、“实力差世界第一很明显”、“身体素质不到位”等词语来描述李宗伟(而且林丹后期转型成“太极丹”并不是“消极丹”,林丹并不消极,他当时也非常渴望拿下那场半决赛)。下面我来认真的反驳你的这些观点:

1.个人实力

个人认为巅峰林丹实力>巅峰李宗伟≥巅峰陶菲克≈巅峰谌龙>巅峰盖得。李宗伟巅峰大概在10~13年之间,那时候是真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不幸的是当时也是林丹的巅峰时期。当时李宗伟实力非常接近巅峰林丹,尤其是11,12年世锦赛和奥运会决赛几乎都是战斗到最后一刻,胜负仅仅只在毫厘之间。田儿贤一评价林丹的时候说过:“11年的林丹是无与伦比的,甚至超过08年。当时只有林丹一人能够让李宗伟在比赛中感到疲倦”。也从侧面说明当时其他人根本不会让李宗伟在比赛中露出疲态。

如果你觉得田儿贤一仅仅是个不懂球的胖子,或者仅仅是一个拉斯维加斯赌神,那么林丹对李宗伟的评价可能更有说服力。林丹在10年接受了杨澜的专访,此时他已经实现全满贯,而且正值职业生涯巅峰。采访时,他分别评价陶菲克和李宗伟两人。他评价陶菲克时说:“技术非常好,也非常华丽,观赏性很强,最主要他打球相当聪明,懂得怎么在比赛中拿分”。林丹评价李宗伟:“李宗伟确实是现在全世界男子单打里面整体实力是最顶尖的球员”,杨澜就开玩笑说:“仅次于你”,林丹马上认真的否定了:“不是仅次于我”。接着林丹说了一句我认为对李宗伟最正确的评价:“一般年轻运动员,状态好的时候会跟陶菲克互有胜负,或者发挥的好也能赢皮特盖得。但是碰到李宗伟,如果不是全力以赴,很大可能两局很快输掉,因为他有这样的能力。所以我才觉得他是目前全世界男子单打最优秀、最全面的运动员”。注意这里林丹并没有加之一,可能有谦虚的成分,但是也说明他对李宗伟实力的认可、肯定,而且这个评价远远高于他对陶菲克的评价。另外,如果你经常看球,你就会发现很多刚冒出来的年轻人在比赛时候,还可以靠拼劲去冲击已经成名的选手,但是碰到李宗伟,往往是被砍瓜切菜一样的完虐。因为李宗伟丝毫不会手下留情或者不重视任何对手,只要他实力比你强,他就会不断放大你们俩之间的实力差距,极少被爆冷。甚至可以这么说“任何一个年轻人想成为世界冠军,想要证明自己,想要在男子单打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过李宗伟这个坎。李宗伟就是年轻选手的试金石”。

之前被看做林丹、谌龙接班人的王睁茗(王公子),曾经在弱冠之年便能挑战世界顶尖名将,被国家队寄予厚望的希望之星。但是在职业生涯17次与李宗伟的交手中全败,无法突破二流选手到一流选手这道坎,最终遗憾地在26岁黄金年龄退役。

此外,李宗伟也是职业生涯巅峰状态保持最长的运动员,只有林丹一人能够与之相比。从05,06年一直到18年退役之前,李宗伟始终保持在世界前五的水平,从林李争霸到谌李争霸到安塞龙时代到桃田时代,基本上李宗伟都保持了很高的竞技状态,而且他并没有像林丹一样转型成太极打法,一直坚持进攻打法,全场疯狂下压,即使3局都可以保持风驰电掣般的速度。甚至生涯末期面对全盛时期的安塞龙和90%以上胜率的桃田,李宗伟还可以给他们上上课,教教他们什么是进攻。

2.生涯成绩

直接用数据说话吧,这些数字会告诉你什么叫“败者为王”:

羽毛球历史上世界第一排名最长记录(不分男女,不分项目):367周。2006年6月29日首次登顶,到2017年6月7日,整整跨越了11年。

羽毛球历史上世界第一连续排名最长记录:199周。从2008年8月21日-2012年6月20日。

羽毛球历史上最多胜场数、总比赛数:21个赛季,737胜142负,总879场,胜率84%

羽毛球历史上最多冠军数、决赛数:103决赛,69胜34亚

超级赛夺冠次数最多的球员:46次

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李宗伟在极高的参赛频率下依然保持着超高的胜率,除了林谌之外几乎对所有人都是碾压。李宗伟荣誉并不是什么球迷给的,是他凭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打出来的,所以就并不存在你所说的过誉。而且你不可能说一个长期霸占世界第一的球员实力不够、身体素质不行,只能靠卖惨赢得大家的好感吧,球迷不是瞎子。既生瑜何生亮的前提是周瑜已经足够厉害了,只有诸葛亮能够胜他。

3.身体素质

李宗伟虽然看上去很瘦弱(有点类似于李小龙),但是他的身体素质绝对要好于大多数职业球员,这与他努力训练是分不开的。很早之前我看过一个李宗伟纪录片介绍李宗伟训练强度要远高于国家队的队友,早上要跑8组1600米,训练过程中经常一对三。这种高强度训练不仅练就了李宗伟变态体能,还练就他的弹簧腿。看李宗伟打球,总觉得他步伐很轻松,各种鱼跃、飞身救球、连续跳杀,鱼跃之后马上起身到后场,或者跳杀之后一步到前场,这些动作你只有真的去试过你才知道他的身体素质有多么劲爆。另外,我建议你可以看看李宗伟的低视角比赛视频,只有近距离才能感受到他速度有多快、跳的有多高、杀球有多重,即使退役前他也经常杀出时速超过400km/h的球。其次,他和林丹几乎整个职业生涯没有什么大的伤病,也与他变态身体素质分不开,可以类比篮球界的詹姆斯和足球界的C罗,他们都有超长的职业生涯,而且都非常的自律。

4.重要比赛输球的原因

李宗伟在重要比赛输球原因主要包括内部原因(心态不稳定)和外部原因(中国队强大的整体实力)

李宗伟输的最重要比赛大概有7场,3次奥运会决赛,4次世锦赛决赛,也是被人诟病最多的。但是他职业生涯一共参加了879场比赛,这7场比赛连一个零头都不到。而这7场比赛中,4次面对巅峰林丹(08年,11年,12年,13年)和3次面对巅峰谌龙(14年,15年,16年),无论是谁都不可能说稳赢巅峰林谌。08年林丹可以说单方面碾压,当时有人形容林丹是上帝披着他的球衣在打球,无论谁来都不好使。11年,12年都是林丹非常微弱优势取胜,当时林丹攻守兼备甚至要强于08年。13年是李宗伟最接近世界冠军的一次,但当时国际羽联给在家休息了大半年林丹发了一张外卡,李宗伟是在最后决胜时刻突然抽筋导致直接弃赛。14,15,16年碰到大磨王谌龙,当时解说形容谌龙非常经典一句话是,跟谌龙打球就像和一堵墙在打,无论什么样的进攻都难以击穿谌龙的防守。而李宗伟又是典型的进攻型打法,一直进攻不仅很难打穿谌龙,还会大量消耗自己体力。当时老李已经32,33岁,体力毕竟不如年轻的谌龙。而且那时谌龙很迷,状态时好时坏,打团体赛的时候经常输的莫名其妙,但是个人赛时候又状态爆棚,尤其是15年世锦赛状态非常好,半决赛完虐超级新星桃田。

7次决赛都铩羽而归,并不是李宗伟实力不够的原因,而是心态问题。很多时候,决赛的最关键时刻比拼的并不是身体素质、技巧、战术,而是心态。李宗伟多次都倒在最后两分的争夺,那时他的心态会变得很犹豫、很保守,打不出该有的战术,存在侥幸心理。李宗伟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过:“我身上承受了太大的压力,因为往往打到8强我身边队友都已经回国了,只剩下我和教练,而3000万马来西亚人的期盼让我负担很重”。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大部分人难以承受,可能你会说林丹和谌龙也要承受14亿人的关注呢。但是,首先羽毛球在两国的地位不同,在我国算比较小众的项目。另外,马来西亚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拿到过奥运会的奖牌,更别说金牌了,所以当李宗伟打进奥运会决赛时,其在国内受到关注可能远高于林丹在国内受到的关注。

中国队强大的实力也是李宗伟难以在大赛中夺冠的主要外部原因。近20年时间中国男单出了很多名将,而且在任何一段时期内都同时存在两名顶级球星。林丹即使输了,他还有队友陈金、鲍春来、谌龙、田厚威等,很多时候队友可以帮他排除掉一些劲敌。而李宗伟真的只是孤身一人,16年奥运会很明显可以看到,李宗伟先要过了巅峰末期的林丹,然后再去跟巅峰谌龙争冠,其难度可想而知。另外,李宗伟也是中国队教练重点研究对象,被研究了近20年,早就把他的打法研究透了。因此,有时国家队小将都可以通过很好的战术执行和李宗伟打的有来有回。李永波都曾感叹:“如果李宗伟是中国人,早就获得世界冠军了”。

5.写在最后

林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有了一个伟大的对手,没有李宗伟的悲情也没办法衬托林丹的伟大,他们两一起把羽毛球带到一个新的高度,也让更多的人爱上这项运动。也许金牌、荣誉是衡量一个运动员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我认为李宗伟拼搏的精神已经超越了比赛的胜负。一次次在决赛倒下,一次次被伤病所侵扰,都没能击垮他的意志。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苦训练,几百场比赛的全力以赴,不知疲倦的疯狂下压,妙到巅毫的网前手感,他将羽毛球的技术演绎到了极致,他用自己经历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去从事羽毛球这项运动,我觉得这已经足够证明他的伟大。也许还是会有人不喜欢他,有人觉得他过誉,但是那有如何呢?who cares!




  

相关话题

  同事说美国运动员训练比赛器械主要不花纳税人的钱,都是赞助商或自筹相比中国人用纳税人的钱养运动员非常烂? 
  网球乒乓球有混双比赛,篮球能不能也搞男女混合的比赛,比如规定每方上三男二女? 
  无内鬼,可以来点东京奥运会的笑话吗? 
  为啥奥运会射击只有十米? 
  打乒乓球和打羽毛球,哪个技术难度大? 
  如何评价 2022 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短节目的比赛? 
  如何看待林丹出轨? 
  世界反兴奋剂组织禁止俄罗斯参加国际赛事 4 年,如何看待这一处罚? 
  为什么申办奥运会的国家越来越少? 
  如何评价张艺兴致敬马龙「重新定义世界乒乓第一人」?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没有人因为南京大屠杀而指责唐生智?
下一个讨论
从零开始学数学,有谁知道从何处入手,谢谢?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