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是什么?我们不妨先看看历史上别的货币。
黄金是相对来说出现比较早的货币,它在历史上被认可充当一般等价物,在流通环节也曾得到广泛的认可,到现在黄金价格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通胀的水平。与此同时还有白银和铜等金属同样能充当货币。从近代商业银行的发展让银行券诞生,到国家背书的不足额的信用货币走上了舞台,货币开始逐渐变成了一个符号。
货币变化的是形式,不变的是一直在实现成本更低的商品交换,而且交换的速度、量都随着经济总量的提高有了巨大的提升。我们也可以用经济学里的描述来讲,货币最基本的职能就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让我们去更好地判断商品的价值和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曾经的粮票、油票等就是一些更为狭义的货币,虽然也有交换的功能,但是只能在特定的领域流通。
NFT就更是一种相当狭义的“货币”,每一枚NFT都只与某一个虚拟商品终身绑定,由于NFT技术上是依附于现有区块链的,所以它不仅能充当这个唯一的虚拟资产的“正版”认证,持有这一枚NFT同时也能象征着持有了这个虚拟资产以及其他多有衍生物的所有权。
换句话说,NFT已经狭义到丧失了充当交换媒介的功能,而是极度地强调认证和所有权。
我们可以从实际的操作中去更形象地感知这些特点,这里拿Opensea(目前全球最大的NFT平台)举例。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先“create”一个作品,甚至可以是刚画的一团毛线,也可以“explore”即看看别人的创作的作品。交易则是通过之前连接好的以太坊钱包里的虚拟货币来实现,当然买卖过程还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
NFT的交易量是不低的。今年整个8月份的NFT交易超过30亿美元,9月份为20亿美元。NBATopShop每天的交易数量最大(这里特指数量而不是价值)。
NFT的讨论度日益高涨,其实也是在投射很多人对外来世界的幻想和担忧:多年以后,当真正实现了在以性能发达的芯片、5G、云计算为基础的物联网世界时,当真实和虚假已经在VR、全息投影中难以辨别时,这个世界中创造出的无数的虚拟资产,到底怎么去评估它们的价值?这些虚拟资产又该属于谁?
所以也不难理解,NFT的讨论为什么总是和“元宇宙”这个话题高度绑定:因为只有在元宇宙能真正实现的时候、虚拟资产已经和现实资产一样被广泛需要并被承认价值时,我们去讨论虚拟资产的所有权才有意义,我们去辨别虚拟资产的“真假”才像辨别球鞋的真假一样有价值。
在目前阶段可以如何去实际地利用NFT呢?
利用NFT本质上利用的是它依附的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拥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及不可篡改等特性。
我们可以拿自动驾驶行业来举例。
一方面,我们可以用区块链技术去提高自动驾驶数据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实现从身份验证到消费支付、甚至到全面交互数据的全程记录。这能够相当大程度上保证了物联网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另一方面,NFT或许还能帮助我们探索更合理的数据产权问题。一些企业在已经记录和掌握了大量自动驾驶路测数据后,把这些数据作为企业的财产,成为了事实上的这些数据的垄断者。它们没有为上传了驾驶数据的消费者提供任何报酬,也为别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制造了壁垒。而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使得从各式各样的驾驶人中获取自动驾驶测试记录成为现实,而且由于这些设备的所有者是主动上传数据的,区块链会确认这些数据是由它的生产者——也就是实际驾驶人拥有和控制。
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NFT的风险。NFT的价值是基于“元宇宙”的实现,元宇宙的实现是基于现实的技术的实现。在以高性能芯片、5G、云计算、基于云计算产生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物联网实现之前,谈论“元宇宙”以及NFT就是纸上谈兵。换句话说,这样的“元宇宙”和网游、多人聊天室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产生的虚拟资产也是没有技术支撑、没有使用价值、没有现实需求的伪资产。基于此产生的价格高昂的NFT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郁金香泡沫”,就更难讲了。
同时NFT可能还会涉及到逃避资金监管、洗钱、不受主权国家的法律保护等等问题,这都需要交给时间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