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不同尺度仅有属于自己的物理定律,这是否在暗示宇宙的一些被隐藏的真相? 第1页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否。你在非常基本的地方搞错了,后面的推论再扯到暗物质、暗能量也于事无补。

描述不同尺度的理论之间不能很好地对接,当然可能意味着新物理的存在、观测手段的不足等等,但是物理定律不是“世界真相”的一部分,而是人们建立的模型,它可以错得一塌糊涂,只要“目前还能简便地使用,错得严重了可以改”就够了。

“研究物理学的意义”的一部分是建立更好的模型来使用。“存在误差,往更深精度上也仍然无法给出确实或否定的结果”不等于“实验带来的信息并没有更多”,细小但存在的差异导出的新物理可能有意料之外的用途。可以参照:

不过,在谈论“宇宙的一些被隐藏的真相”之前,你没发现你连“宇宙的明面上的事实”都没有真正见过么。

自然界不对连贯性进行任何保证,你只是出于你自己被自然选择塑造得擅长寻找模式的神经布线而以为“有规律、有连贯性”是“自然”的。

这和世界有没有分段毫无关系。犯不着拘泥于“尺度不同”,地震、台风、天气变化之类宏观现象的尺度够大吧,预测得怎么样呢。

现代科学早就不自诩能导向“真理”,而是采用依赖模型的实在论: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实在论、反实在论都可以对科学做出自洽的诠释。我们所了解的关于世界的信息是可疑的,但我们目前尚未摆脱这一切,所以还是要使用这些信息。

我们能认识的世界就是一个关于世界的模型。没必要谈某个东西是不是客观存在、某些信息是不是正确,只要假设这东西存在、假设这些信息正确的模型可以容易地计算、做出预测并符合我们观测到的现实,就可以了。观测到的现实没有必要是“真正的”现实,信息没有必要是“正确”的

以下引自霍金《大设计》中译本,有删改。

  • 哲学家在过去几千年里都在争论“现实”与“实在”的性质。古典科学是基于这样的信念:在人们周围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其各方面性质是确定的,跟感知它们的人无关。物体真实存在,并拥有速度、位置、质量等确定的物理性质。古典科学试图去描述那些真实的物体及其真实性质,并认为无论有没有人观测,外部世界都会继续遵守一样的法则。在哲学中这称为实在论
  • 但在量子力学显示了各种不确定性和概率在现实世界的活跃之后,坚持这样的实在论变得很困难。
  • 意大利蒙札市议会禁止人把金鱼养在球面鱼缸里,部分理由是金鱼从这样的缸里向外看会得到歪曲的影像。但实际上人类不能说自己感受到的世界比球面鱼缸里的金鱼感受到的要真实。
  • 从球面鱼缸里看到的世界和人平时看到的不同,但仍然可以总结出运动的规律:将外界的直线运动都表述成曲线运动,建立新的坐标系。这只是比人平时的理论复杂一些。
  • 现在有一种叫做全息原理的理论,认为人类以及我们周围的四维时空可能是一个更大的五维时空在边界上的影子。在那种情况下,人类在宇宙中的状况类似于金鱼在球面鱼缸里的状况。
  • 现实中,托勒密在公元150年左右提出以地球为中心的星体运动模型,通过给行星的正圆轨道“本轮”添加辅助轮“均轮”,在之后上千年都能符合观测事实和人们的日常感受,直到观测越来越精确让均轮添加到几十层,哥白尼才提出以太阳为中心的新模型。地心说的模型和日心说的模型其实都可以描述太阳系的运动,只是地心说过于复杂,日心说起初的精度还不如地心说,其真正优势是将太阳视为静止的坐标系里其他太阳系天体的运动方程会很简单。在要研究银河系天体的运动的时候,日心说的模型又不如以银河系中心为原点的模型来得好用了。
  • 《黑客帝国》描绘了类似缸中之脑的世界,影片中的人类不知不觉地生活在电脑制造的虚拟现实里,即使他们自以为摆脱了一层虚拟,实际上还是困在另一层虚拟之中。
  • 庄周梦蝶的故事阐述的是一样的想法:人实际上没有办法确定自己和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是不是真实的。在人的生活里不存在与感觉或理论无关的“真正的实在”
  • 无论周围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呈现的是真实样貌还是错觉,人类既然现在还生存在它里面而且毫无脱离它的办法,那么也别无选择,只有将它当做真实的来看待。
  • 现代科学采用的是依赖模型的实在论:物理理论是一个数学模型和一组将这个模型与观测事实联系在一起的规则。询问模型本身是否真实是无意义的,有意义的是“模型是否与观测结果相符”。如果有两个都能和观测相符的模型,例如球面鱼缸里建立的运动方程和空气里建立的运动方程,那么我们不能说其中一个比另一个更真实。我们只能说,根据我们周围的环境,哪个模型方便就用哪个。
  •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不仅适用于科学模型,还适用于任何人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建立的心理模型。人自己是不能将自身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里排除的,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思维、推理来产生的。人的认识不是直接的,而是通过球面鱼缸那样的东西——人脑的解释结构——塑造出来的。以视觉为例,大脑从视神经接收一系列信号,那些信号并不直接构成电视图像。在视觉神经连接视网膜的地方有个没有感光细胞的盲点,而且人的视场里具有高分辨率的部分其实只有视网膜中心周围大约一度,跟人伸直手臂时大拇指的宽度相近,所以直接送进大脑的视觉数据是两幅有洞的模糊图像,清晰的地方微乎其微。然后人脑处理这些数据,将两只眼睛的数据结合在一起,对洞和不清晰的图像一律平滑处理来填补,连成像的歪曲和颠倒都修正过来。
  • 依赖模型的实在论能解决或至少是避免的另一个问题是存在的意义。你闭上眼睛就看不见房间里的桌子,你并不知道那桌子是否仍然存在。你可以建立一个“当我不看,桌子就会消失,当我睁眼,桌子就会出现”的模型,但这模型很笨,因为你闭着眼睛也能摸到桌子。桌子在你闭眼的时候还留在原地不动的模型要简单得多,并与观测相符。
  • 亚原子粒子的模型基本都和这相似:人无法直接看见一个电子,但设电子存在的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相关的各种现象,比设电子不存在的模型要好用。

综上所述,描述世界的好的模型有以下性质:

1.它是易懂的。如果模型难到没有人能懂,就没什么用了;

2.它包含的可调整的元素较少。否则就太复杂了,例如地心说后期的70~80层均轮;

3.它和所有现存的观测事实一致。否则就直接被反例给证伪了;

4.它能对未来可以发现的观测事实做出详细的预言。如果将来观测发现这些预言不成立,就能证伪这个模型。

无论宇宙有没有规律,这样的模型都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建不起来想要的模型,先搁置问题”也是十分正常的事,特朗普会告诉你“大概这就是人生吧”。

  • 重整化(Renormalization)是量子场论、统计场论和自相似几何结构中避免计算过程里冒出无穷大的一系列方法。你可以百度一下“引力无法重整化”来看看你面前的、房间里的大象。

另一方面,即使我们用各种理论论述了世界可能不存在,要在我们周围这个可能是假象的世界里活动,还是假定它存在比较方便。




  

相关话题

  假设以接近光速飞行在宇宙中,不会因为撞到宇宙中的某些物质而被摧毁吗? 
  如何看待中国核聚变获得重大突破? 
  哲学在今天是否有很大的困境?为什么? 
  扔硬币怎么样扔的最远? 
  高中物理为什么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考试的时候就是答不出来? 
  蒸汽机是怎么输给内燃机的? 
  升华与熔化相比,其物态变化更为剧烈,为什么相对熔化来说更容易实现? 
  「新型 X 射线激光衍射测定蛋白质结构」与传统 X 射线衍射的区别有哪些? 
  如何反驳「犯罪重罚世界就会很美好」? 
  非专业物理认识问一个自己感觉非常不对劲又解释不清楚的物理问题?(相关:引力,时间停止) 

前一个讨论
是否存在硫与碳的化学计量比大于 2:1 的碳硫二元化合物?
下一个讨论
大学里面进行辅修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