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精神科医生如何评价杨永信的做法? 第1页

  

user avatar   qin-shen-68-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了看新闻,全国没有几个正经的精神科医生敢出来批评杨永信的,但是杨永信医生的做法,引来了不少医学界人士的反感。

杨永信及其团队,不遵循人道、不讲究科学,尤其是那不打麻醉的“过电”,给孩子们带来深刻伤害,摧毁了无数个家庭,同时给精神病学界以及MECT治疗带来污名。

当然,ECT(电痉挛治疗/电休克治疗)是精神病学诊疗中常用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不过现在大多数医疗机构都把这个升级到了MECT(改良电痉挛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阶段,MECT与ECT不同点主要是MECT打了麻醉,需要麻醉科医师的合作。且MECT相对ECT而言,没有痛苦,更加有效、更加安全。

MECT对于网络游戏障碍、重度抑郁症等诸多精神障碍是有一定效果的。

但是杨永信的做法,较为极端,不是一般的ECT,更非MECT,几乎达到了“电刑”的效果,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是一种巨大的摧毁,而非治愈。

然而这么多年,却只有北京回龙观医院的牛雅娟主任医师出来批评过杨永信,但是并没有多大影响。

补充:国内最最最权威的精神病学家、中国科学院唯一的精神病学院士陆林,也曾发表过对于杨永信等势力的批评看法。

目前,我国还尚未发布针对网络成瘾的诊疗规范,但正在制定当中。网络成瘾是比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讨论和认识,才能形成诊疗规范。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许多网络成瘾的孩子会伴随其他精神心理问题,比如网络成瘾者中约有五分之一的人罹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抑郁障碍或焦虑障碍也远高于一般人群,同时也易伴生与父母关系问题、学业问题等。

除了网络游戏本身的成瘾,还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是对网络上的不良内容成瘾,例如沉迷于网上的日本成人动漫、成人直播等,延续到生活中就时不时出现很多类似的模仿行为。

遇到这类比较严重的问题时,家长就应该去专业医疗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比如说咨询心理治疗师、专科医生,绝对不能讳疾忌医。我接触很多病例里,很多父母长期不承认这个现实,时间拖得越长,问题会越严重。

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我的建议就是加快相关法规的制定,依法依规管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通过证件、面孔识别等人工智能手段,限制青少年(包括成人)的在线游戏时长。

对于网瘾,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主要还是靠心理疏导。但是近年来,抱有“病急乱投医”心态的父母把孩子送到“戒瘾医院”和“戒瘾学校”接受“专业”的治疗。曾经,电击疗法治疗网络成瘾一度受到许多家长的追捧,然而,这种无临床研究和循证医学依据的治疗手段,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包括极大的恐怖和应激创伤。所以对于网瘾的治疗我强调一定要去专业科学的心理机构和医院,借助科学的治疗手段对其进行干预。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院士 陆林


我说说为什么没有精神科医生敢出来批评杨永信。

第一,杨永信级别高,是主任医师,还是市级医院副院长,没有一定级别的医生,是不敢出面批评杨永信的。

第二,杨永信背后有坚硬的后台,我不说你们也知道是什么黑色内幕,整个临沂市,就没有第二个精神科医生地位比他牛逼,他连续多年获得该市优秀荣誉,仔细品味一下。

第三,没有哪个小医生敢没事找事,有可能出面批评了一下杨永信,工作就没了。

第四,基本没有受害人出来讨伐杨永信,那么我们这些旁观者出面,也无济于事。


其他方面的点,以后再写。

杨永信的过电伤害过很多人,但实际上,有些网瘾患者经过这种“治疗”后的确会有好转。杨永信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我个人对他持批评立场态度,不赞同他的治疗方式。

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网瘾”逐渐成为了依赖障碍领域一个常见而热门的话题,因为“网瘾”造成的悲剧数不其数,这一现象需要得到重视。

然而目前并没有什么治疗网瘾的安全有效方案,要取缔杨永信等人,需要发展出一种安全高效的网瘾治疗方案。但最关键还是在预防,作为监护人,应该做到预防孩子沉迷网络,而不是在事情已经发生 过后,给予孩子一种“痛苦的治愈”。


问题主人公杨永信的简介(文字来自知乎“杨永信”话题):

杨永信,1962年6月山东省出生于临沂市河东区,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副院长,临沂市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简称临沂网戒中心)主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被称为“全国戒网瘾专家”。

1982年7月大专毕业于山东省沂水医学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后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工作,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008年因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并且使用用电击“治疗”,同时一些“教育“方式””被认为是对“病人”进行各种精神洗脑,其网戒中心被称为是新时代的“集中营”,而这种一边“痛苦打击”一边给“光明出路”的做法,被认为颇似邪教,采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很多网友对此反应强烈并对其大加讽刺,称呼其“羊叫兽”、“羊叔”、“电击狂人杨永信”、“磁暴步兵杨永信”、“雷霆萨满杨永信”、“十万伏特杨永信”等等;而有些出院的“患者”则用了“地狱之行”“非人性”“丧心病狂”等批判性极强的词语来形容那段经历,一些盟友表示对自己的父母完全失去信任,睡觉时枕头下藏刀;有的离家出走和家人基本断绝联系,甚至彻底失踪。《科学》杂志曾用“最臭名昭著“来形容杨永信。

2009年起逐渐淡出媒体视野,但是在2016年8月,一篇超过十万阅读量的文章在朋友圈传播,将数年前曾以“电击疗法”戒网瘾受到舆论关注的杨永信再次拉回公众视线。


参考:

“杨永信”;知乎话题

《3000万青少年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当下亟需培养跨学科医生!》晴日心身医疗

《临床精神病学》(第二版)五年制精神医学专业用教材;2016


本文最初发布于2021年7月,编辑于2021年7月29日




  

相关话题

  对于钟情妄想症患者,采取怎样的态度才合适? 
  大学里的心理咨询师泄露了我的隐私,我该怎么办? 
  抑郁症失去兴趣很久了,最近突然对打游戏很感兴趣,我应该坚持吗? 
  精神病医院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双相情感障碍会上报国家吗?是自己自愿上报还是医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上报呢? 
  按照汉服圈某些人的说法,老祖宗的衣服是汉服,那么,磷脂双分子层是汉服吗? 
  ADD注意力缺陷障碍在分类上是属於情绪障碍吗? 
  一个经过治疗的精神病患者,为什么还能重返教师岗位? 
  你接触过精神分裂的人吗? 
  精神病患者是不是都是失败者? 

前一个讨论
难道中国的大学教材真的不能编得好?
下一个讨论
如何预防胎宝宝脐带扭转胎死腹中呢?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