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计算机里的中文世界完完全全是中国程序员和专家们闯出的一条路,从激光照排到UCDOS到早期输入法(拼音/五笔)到GB/CJK,哪一步离开中国程序员了?你今天能在网上用中文发这种废话离不开中国程序员的贡献,怎么会有你这种数典忘祖的人的
至于程序员自己写代码用什么语言,你管的着吗,你TM算老几
我是个中国程序员
但我觉得这一年比我之前好多年更有创造力
因为我换工作到了一个腐朽的资本主义外企
每天都有闲暇时间和精力琢磨些自己感兴趣的
平时不加班,去年年假 20 天
想生孩?陪产假 6 周
这不,我 1 月份整月不上班,有时间吹牛皮了
公司每年也有两周时间让你在公司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
你还可以上去给大家分享
不用担心被灵魂拷问:
你这个东西的价值是什么?
能解决什么问题?
对公司有什么用?
投入产出比如何?
如何落地?
如何赋能?
妈蛋,我就是做着自己爽,
我就是学习顺便做了这么个没用东西!Awesome!
创造性的前提是不用为生存问题发愁。
欧洲那些搞哲学、做研究的,大多都是家底丰厚,闲得多了自然就能搞事。
荷兰人蟒蛇大叔想着哇塞圣诞假期这么长,找点事做,结果出了 Python。
日本人松本行弘,经济危机时闲得发慌,搞出了 Ruby。
芬兰人李纳斯,大三不用为了找工作背八股和考研,冬眠似地宅家里写代码,搞出了 Linux。
而我们的价值取向是谁赚得多谁就成功,社会现状是上学就是为了找工作,上班就得加班,创新会被资本压死。
所以,别问为什么我们没创造力,
连造人的本能都快磨没了,
还要创造啥啊!
这个吐槽很多人赞啊,
只有更多自由才能有创造力,
所以逃离内卷吧,
欢迎关注公众号:程序员的喵
我们一起去 WLB,逃离内卷,学习英语,构建副业。
内推也可以哦,还有大量 HC。
我特别同意 @温酒 说的那句话:创造力和一个人闲的蛋疼的时间有多少,成正比关系。
那我们看看国外的公司是如何让程序员更有创造性的呢?
我不知道国外的程序员是如何工作的?我通过读《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发现谷歌并没有将工程师当做一个体力劳动者,他们注重提升团队和工程师的脑力和创意。这本书大部分都在讲一个词,就是:创意精英。
而创意精英,就是要求拥有各项能力的人,谷歌招聘 IT 工程师,不仅仅看重他的技术能力,也同样看重产品能力,沟通能力,等各种各样的能力,因为谷歌认为这样的员工才会为公司创造出伟大的产品。
换句话讲,在谷歌《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这本书里他们强调特备注重培养技术人员的产品思维,商业思维的能力,鼓励工程师们去创新。
谷歌不会把员工的时间排的特别满,员工可以拿出 20% 的工作时间去学习其他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意,互相激发一下灵感,开发一些有意思的东西等等。
这里就跟 @温酒 大佬说的那样:你得让员工有时间闲下来去思考,有时间去搞一些乱七八糟的发明,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这样才能做到创新,做出一些创造性的东西。
特别注意:人家这里不是压榨员工 996 ,谷歌是允许员工从工作时间里拿出 20% 的时间去做这件事。
而我们国内的环境正相反:
就目前我们国内的 IT 环境而言,你看看,每个工种工作都划分的太细了,就像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比如:你是程序员,你负责前端的某一个模块,前端工程,就像是工厂车间上那个拧螺丝的工人一样。前端工程师又分为 Web 端工程师和移动端工程师,Web 端工程师还会分为有专门画界面的,有专门优化浏览器加载性能的,移动端工程师分为 Android 端工程师,iOS 工程师,还有混合开发工程师,RN,Flutter 工程师等等。你看这像不像流水线上具体拧螺丝的一个工人?
把工种分的太细之后,其实有时候,并不是一件好事,他弱化了人们的能力,降低了技术门槛。
每天的需求不断,这些需求和产品的更新迭代就像是流水线上的货品源源不断,让程序员们不停的重复的干那点活,十年如一日,干到 35 岁了,体力不行了,自己还毫无成长。
相比于谷歌是允许员工从工作时间里拿出 20% 的时间去做有意思的事,国内的 IT 环境,996,007 ,让程序员根本没有时间去学习其他业务,不会给员工发挥思考和想象力的空间,无法成为创意精英,所以无法延长职业生涯,更别提什么创造性了。
创造力和一个人闲的蛋疼的时间有多少,成正比关系
wait...這個地方不是割讓給蘇聯了嗎?現在屬於俄羅斯啊。
說話確實硬氣,一般來說俄羅斯也不會去打芬蘭,但是上趕著當小醜這不好吧...
還有,蘇芬戰爭主力不是烏克蘭人?
不會忘了和蘇聯簽的協議內容了吧?主動撕毀協議,美國也不會當你是正常人啊...要是俄羅斯先背刺也就算了,主動搞事情是瘋了?就不能悶聲發大財?
當領導人不用學歷史和地理?
其实这完全是意料之内的翻车。
有心的朋友其实可以去翻找一下MIUI的部门等级变化,就会发现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目前翻车的两个版本,包括13和12.5,基本上都是内部等级降级后的MIUI团队制作出来的。
可能有人不是很懂这跟内部部门等级升降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部门内部等级越高,它的部门领导距离核心层也就越近,甚至直接就是核心层,它能得到的资源也好,能得到的重视程度也好,都不是普通中高层执掌的部门所能比的。
MIUI作为小米起家的重要支撑,早期等级是相当高的,雷军和部分联合创始人都曾经是它的负责人,所以在小米公司的内部,它的权重无疑是很高的,甚至于其他部门需要配合MIUI部门展开一些工作。
但在后来,MIUI的部门被分拆了,主要负责系统开发的联合创始人离开小米,取而代之的是金凡。领导地位和部门地位双降意味着MIUI的权重大大降低,至少已经不复以前风光了,而版本更新,在有限的资源投入的前提下,自然也只能做修补性的工作,亦或者是一些市面上友商已经有的功能进行技术性移植。无他,这样成本最低。
但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友商的系统,即使同源,也会有不同的开发逻辑和技术实现逻辑,强行技术移植,带来的就是不稳定甚至是出现严重问题。
很多人说金凡负责的前几个版本也没问题啊。那是因为问题没有爆发,当时的MIUI还享受着前期资源带来的红利。只是到了12.5,红利已经吃完,问题开始显现而已。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简单,把MIUI的开发部门恢复到以前的地位,让一个懂技术的核心高层去负责,然后,砸钱去开发、重写、调教,并适配。
表面看来是技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只是小米部门调整策略出现问题了而已,只是这个后果是消费者承担。
其实这完全是意料之内的翻车。
有心的朋友其实可以去翻找一下MIUI的部门等级变化,就会发现一个极其有趣的现象,目前翻车的两个版本,包括13和12.5,基本上都是内部等级降级后的MIUI团队制作出来的。
可能有人不是很懂这跟内部部门等级升降有什么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部门内部等级越高,它的部门领导距离核心层也就越近,甚至直接就是核心层,它能得到的资源也好,能得到的重视程度也好,都不是普通中高层执掌的部门所能比的。
MIUI作为小米起家的重要支撑,早期等级是相当高的,雷军和部分联合创始人都曾经是它的负责人,所以在小米公司的内部,它的权重无疑是很高的,甚至于其他部门需要配合MIUI部门展开一些工作。
但在后来,MIUI的部门被分拆了,主要负责系统开发的联合创始人离开小米,取而代之的是金凡。领导地位和部门地位双降意味着MIUI的权重大大降低,至少已经不复以前风光了,而版本更新,在有限的资源投入的前提下,自然也只能做修补性的工作,亦或者是一些市面上友商已经有的功能进行技术性移植。无他,这样成本最低。
但这样的后果是严重的,因为友商的系统,即使同源,也会有不同的开发逻辑和技术实现逻辑,强行技术移植,带来的就是不稳定甚至是出现严重问题。
很多人说金凡负责的前几个版本也没问题啊。那是因为问题没有爆发,当时的MIUI还享受着前期资源带来的红利。只是到了12.5,红利已经吃完,问题开始显现而已。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式也简单,把MIUI的开发部门恢复到以前的地位,让一个懂技术的核心高层去负责,然后,砸钱去开发、重写、调教,并适配。
表面看来是技术问题,实际上反映的,只是小米部门调整策略出现问题了而已,只是这个后果是消费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