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孩子元旦晚会交换礼物,用手表换了一块旧橡皮,家长该不该出面干预? 第1页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摸摸小孩子的脑袋。

跟他说,你觉得,我最像你哪个同学啊?

他说小王(其实,我作为老王,哎),

我说,那你就把我当小王吧,我给你个礼物。

然后,把准备好给(小王妈妈的礼物),一台天文望远镜,给了孩子。

接着,就在帮他搭望远镜,看对楼(同桌女生)的时候,一边跟他说,这个,泡妞啊,都是从手表换橡皮开始的.......

搭好望远镜,看完

带他去楼下桑拿,看看技师,洗澡放松一下。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话题前两天就关注了,当时身体不太舒服没写,今儿个简单唠唠。

这件事,老师的处理方式确实缺少点技巧,但家长也甭干预,吃了这次几百块钱的小亏,叫孩子记住这次小郁闷,反而一辈子收益。

事情的本质啊,跟小孩互换礼物不搭嘎,但却跟八竿子打不着的婚姻模式有八成近似。

前边约定互换礼物是自由恋爱婚姻。

后头老师参与进来是包办婚姻。

互换礼物的孩子们,咱抛开性别看,就像是恋爱中的男女。

提前约定谁跟谁换礼物,取的是彼此信任这一关卡。

而盒子里边彼此不知道的礼物,就像是自由恋爱的男女关于对方未知的,但充满信任的未来。

我跟你平时交好,约定新年来临呼唤礼物,像极了青年男女私定终身,约定良辰吉日大婚的场面。

在这个场景下,互换礼物和自由婚姻一样,交易的味道很轻很轻,情义的味道很浓很浓。

就是说,我乐意跟你交换,因为我认为你是内个对的人,则关于未来这个盲盒里头,你给我藏的是什么,我不是特别关注,毕竟我信你么。

而且我相信基于咱俩的信任,盲盒里头的东西你一定是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我也会如此做,因为咱俩的信任是互相的。

此刻,礼物互换只是个仪式,哪怕几百块钱的表换了对面几十块钱的礼品,只要孩子相信对方尽力了,则不会太伤害感情。

情感为主,物质为辅,是这个阶段的特质,也是自由恋爱的特质。

这是最唯美的一个模式。

但不巧,女同桌临时改弦易辙,易主而遁了。

这有点像彼此相爱的俩人临场逃脱了一位,于是婚变发生。

小小子不得不接受一个“尽管我已经非常努力的精心准备了一个未来,但不得不走进包办婚姻”的流程。

注意,变数就生在此刻。

包办婚姻的特质是什么?

是媒妁之言。

媒妁是干嘛滴?

是权衡两边各方面条件后,把旗鼓相当的俩人配对的中介掮客。

也即是说,只要进入了非感情互换模式,则硬件条件大于情义本身——搞不好包办婚姻的两口子入洞房前都没打过照面,但两家的家底,或者俩人的未来期待值,必然是相对平衡的。

此刻,物质大于情感,生冷但两边不亏。

再话题的案例里头,媒妁角色是老师充当的。

而我前头说的老师缺乏技巧之处就在于,这位老师不太像媒婆,而是更像配种站工作人员。

——点点点牛眼,随便扒拉一对,就给人很随意的安插在一起了。

这有悖于天道人伦,更像是商纣王在酒池肉林里头随便弄几个宫娥杂役配对取乐的样子,闹着玩呢就,没考虑到被强行配对人的感受。

正确的做法,其实照搬乡下媒婆走村串镇说媒内一套就阔以:

老师先把盲盒全部拆开,看每个人的价值量几何,把趋近等价的俩人叫到一起说和。

比如小A是几百块钱的手表,小B盒子里是几百块钱的玩具,把哥俩叫一块,他俩彼此知道了对方的货,也看见了对方的人,只要货价等同,人也不是尿不到一壶的一对,就这么换了吧。

对付着换了,总比剩着好,剩着叫全班同学瞅见了怪没面子的。

媒婆不都是这么劝人的么?

就这么着两两互换,基本能玉成好几对,当然里头也许会出来个别有个性的,宁愿剩着独闯天涯,也不接受无良规则的安排,那就随他去。

单着也有独特的凄美感嘛。

如此一路下来,可以说整个班级这个小社会,绝大部分人都各得其所,各善其终。

自由恋爱的相互吸引天然配对。

步入相亲环节的知己知彼平等交易。

独行大侠配剑纵马饮尽一瓢江湖水。

每个人选的路,恰是每条路最适合的人。

这种事情呢,老师作为不参与其中的观望者,最好的催化剂作用就是把规则和人心都兼顾到,尽可能的让更多人配对,而配上的人也都暗合自己心意。

当下的做法,坏结局就是搭进去几百块钱卡西欧手表的小孩,以后看哪个入选配对未成功训练营的同学,都想内个塞破橡皮的坏人。

于是在这个班级小社会里,无精准目标的敌意会悄然萌芽,对人的心智成长并不好。

而这个案例给咱们这些成人的教育意义在于:

我们的一生里

所有有选择余地的机会,要充分把握,重情义,瞻未来。

在选择余地紧缩以后,看重实际利益,比盲目信任他人来的更实惠。

最后在选择余地全无的时候,果断说不,抽身出局,比服从随机性很强的安排伤害更小,因为好的早被人选走了,此时给你安排的,大概率是差的。

不晓得上边这番话对诸君的情感,工作,利害取舍乃至人生规划,有没有点小意义呢?


user avatar   li-zhi-lun-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羚羊木雕》和这个事情有本质区别。

那个故事里,主人公衣服不小心剌个大口子,露出裤裆了,朋友万方把自己崭新的运动衣换给了他,自己穿有大口子的,回家被他妈训了半小时,并且一点口风都没吐。

在“可能走光出洋相”的危急关头,拯救了性格敏感的主人公,

才有了后来送他木雕的故事。

说这个叫“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也好,“朋友情义值千金”也好,

孩子能不知道木雕比小刀贵么,大抵是知道的,但他还是慷大人之慨,承担着被责骂的风险,把木雕送给了好朋友,

这是一个物权和小孩子做事的边界问题。家长对他的教育体现为不能拿着不完全属于自己的资源献殷勤。

而卡西欧手表是这孩子自己拿可支配的钱买的,家长也准许了的,就为了送给自己喜欢的人。

结果随机随成了旧橡皮,

小孩子自己又没欠谁的情,凭啥几百块零花钱攒到最后,换了个破橡皮回来?

就算是成年人也咽不下这口气吧?

我倒觉得这是个教育小孩的绝佳机会,

如果是羚羊木雕是教育小孩物权和支配权,

那卡西欧这个事情,就是教育小孩如何对“规则”产生合理的质疑。

家长可以启发一下孩子,

是不是觉得不值,

是不是同学情谊被伤害了,

如果可以和老师申诉这件事,应该怎么组织自己语言,把自己的诉求说清楚。

最后应该让小孩自己和老师讲,

大意是我自己很辛苦攒了零花钱,准备送给约定好的人,结果没送出去,在“随机”的规则里,收获的是一块破橡皮,

我觉得那个收到不菲礼物的同学不应该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获得了什么便宜,这样对他的成长也不好,

我们应该私下交换大约等值的礼物,要么他认真对待,也准备一个像样的礼物送还给我,

要么我拿回手表,也送他一样文具。

看一下老师什么回应,

无论老师回应是什么,这事情就算过去了,按照老师推荐的方式解决就可以了。

这是对小孩的一种历练,看他能不能鼓起勇气,把规则里没有事先约定好礼物价格的这个不妥之处向老师表达清楚,

而不是家长替孩子“息事宁人”,把同学的不当得利的事情变成“羚羊木雕”式的童年小回忆给审美化了。

——

很多人的觉悟还没幼儿园孩子高,

症结是旧橡皮,

值块八毛的,和普通玩偶差了一个数量级,和卡西欧手表差了两个数量级,

它就不是个礼物。

换什么都是赚的,白嫖,说明对别人随机的事情,对他来说是笃定的,百分百获利。

所以我说教育孩子,认清旧橡皮在整个随机事件中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老师如果稍微有点责任心,也会私下里问清楚旧橡皮来源是哪,然后不痛不痒说几句,让他重新准备一个礼物。

教育没那么复杂,就是大人构建好规则,小孩子学着遵守,

大人该做的事情都没做,还企图让小孩咽下去凭空出现的道理,

不应该这样。


user avatar   hong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干预,出面换回来。

这并不是出于功利的目的,因为价值不对等就玩不起,教给小孩子利益为上。

实际上,这个案例跟《羚羊木雕》完全不同。

之前回答过一个类似的问题“小孩子之间交换了不等价的玩具,但是两个孩子都很满意,作为家长怎么处理好呢?”,题目描述如下:

就是刚才楼上小孩来我家玩,走了之后发现两个小孩子互换了玩具,价格大概200和20的区别吧,我觉得只要孩子觉得值得就行了,价格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即可,但是孩子妈妈和我妈都觉得不行,这样吃亏,要换回来,不然以后还会乱换玩具,怎么处理好一点呢?

大多数回答的建议都是尊重孩子的视角,友情无价。

我也回答了,而且还引用了《小王子》里面一段讽刺“大人”的话:

大人们喜欢数字。
当你对大人们讲起你的一个新朋友时, 他们从来不问实质性的问题。
他们从来不会说:“他说话声音如何啊?他喜欢什么样的游戏啊?他是否收集蝴蝶标本呀?”
他们却问你:“他多大年纪呀? 弟兄几个呀?体重多少?他的父亲挣多少钱?”他们以为这样才算了解朋友。
如果你对大人们说:“我看到一座漂亮的红砖房,窗台上摆着几盆天竺葵,屋顶上有很多鸽子.......”那他们想象不出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
你必须说:“我看到一座价值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就会惊叫:”哇,那是多么漂亮的房子啊!“


但是吧,这两种情况完全不同。

在《羚羊木雕》和上个案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两个孩子都很满意。

而在这个案例中,孩子已经感觉到自己吃了闷亏:但是孩子当时也没有吭声,回来之后一直默默不开心。

而且这件事不公的核心点,不在于价值,而在于态度。

孩子是用心准备交换礼物的

孩子用自己零花钱买了一块卡西欧的手表,也不算贵几百块钱。

而对方的态度,已经不能用简单的敷衍来形容了,你买个新橡皮也能忍啊。

在老师的建议下随机互换了礼物,随机打乱的,也不知道是谁的,孩子打开之后发现是一个橡皮,还是用过的旧橡皮。


遇到不公,应该教育孩子维护自己的权利。

在这里就不引用《小王子》里的台词了,引用电影《低俗小说》里面的一段台词,来自《圣经.旧约》

有段圣经现在读 应该很恰当
Well, there's thispassage I got memorized
西结书二十五章十七节
sort of fits this occasion Ezekiel 25:17
正义之路被暴虐之恶人包围
The path of the righteous man is beset on all sides by the inequities of the selfish and the tyranny of evil men
以慈悲与善意为名引导弱者
Blessed is he who in the name of charity and good will
通过黑暗之路的人有福了
shepherds the weak through the Valley of Darkness
因为他照应同伴、寻回迷途羔羊
for he is truly his brother's keeper and the finder of lost children
那些胆敢残害荼毒我同伴之人 我将向他们大施报复
And I will strike down upon thee "with great vengeance and furious anger those who attempt to poison and destroy My brothers
到时 他们就知道 我是耶和华
And you will know My name is the Lord when I lay My vengeance upon thee!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耶稣和孔子两位老人家都是这么说的,你又何必犹豫。



以上,希望能帮到你,

我是 @宏桑,一个心理咨询师,希望我的答案能帮到你。

同名公众号:宏桑(hongsang1989),欢迎关注


user avatar   quesike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不干预的,不是包子,就是装糊涂。

一块手表和一块破橡皮,哪个好哪个不好,真当小孩子不知道吗?小孩子见识少,可不是傻逼。什么“这也许是今天最珍贵的礼物”,真能胡说。

我很反感教孩子用“吃亏是福”“吃一堑长一智”这一套。

这孩子什么也没做错,凭什么平白无故吃一闷亏,凭什么?你怎么说服孩子“认了”?

本来和同桌就有不愉快,现在又换到个破玩意,心眼大的孩子郁闷一会也就过去了,心眼小的,心底没准起起伏伏多少回,再接着不开心好久。性格特别拧的孩子,想不开做傻事也不是没可能。

这事儿扯犊子在两个地方:一是二五眼老师要开盲盒,破坏公平交换礼物的规则;二是熊孩子把破橡皮放盲盒里当礼物。别说孩子小什么的,这小孩,要么死抠,要么贼坏,反正是毫无诚意,压根就没尊重收到礼物的人。

题主你要知道,这不是自愿交换礼物,假如你孩子心甘情愿换一块破橡皮,那肯定不能干预。但现在根本不是自愿交换,更不是公平的交换。

孩子吃了这么一闷亏,受到了侮辱和欺骗,爹妈还圣母心爆棚给孩子讲大道理让孩子懂事?大道理给别人讲,怎么听都好听。反正好人自己当了,委屈和伤害孩子承了,可真行。

很多人看似在说漂亮的大道理,但说白了无非还是在告诉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成年人的“规矩”,要忍、要苟。得了吧,你们的大道理就是屁。孩子要一个公平,最起码要一个说法,这有何不可呢。

实不相瞒,我小时候就是一个软柿子,小学一年级时,同学偷拿、破坏了我科学课的教具橡皮泥,我爸妈让我别计较。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这件事。我是一三十多岁的成年人,我认同你们说的所有道理,但这些不接地气的道理,我不会像我爸妈小时候教我那样,灌输给我的孩子。我的孩子可以受委屈,但不能在我知道的情况下,在平白无故的情况下,受这样莫名其妙的委屈。

孩子吃了莫名的亏,自己无力解决,父母还不愿干预,让孩子自己学当社会人呗?孙悟空没爹没妈,受了委屈还知道找菩萨评理。孩子吃闷亏,用假大空的道理忽悠孩子认了?那要这父母有何用?

很多人不愿干预,只是因为怕麻烦,怕惹事儿。如果孩子一吃亏就认了,那以后孩子会很“懂事儿”,这未必是好事。

况且干预,并不是去找老师、找其他家长闹,而是让孩子能得到个说法。干预的结果也不一定是惹事,全看题主怎么做。最坏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当包子,当圣母。其实大多数老师、家长也是讲道理的。题主适当干预,情有可原。

如果可以找老师说清楚情况,找到收到手表的同学,看能不能再送个礼物把手表换回来,那最好。如果这样做不行,至少要让老师、让收到表的孩子、让包橡皮那熊孩子知道,我家孩子受委屈了,我们可以不计较,但我们并不好欺负。表可以不要了,但态度得有:不惹事儿,但也不怕事儿。

有人说,家长自己再给孩子买个礼物补偿,我告诉你,没用。别以为小孩子好糊弄。记住,小孩子不是傻逼。你当真以为放破橡皮那个孩子是家里穷的叮当响没得选?你当真以为题主孩子能被说服,认为橡皮也不错,或者再买个礼物就开心了?别逗。

他认的也是个“理”,跟你我一样,应该讲的“理”,而不是花钱买的“礼”。


user avatar   xin-cun-xing-g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会先问孩子:「整件事中,最让你难过的是什么?是同桌的毁约,还是单纯不舍得那块表,还是对老师的安排方式不满意,还是对那个准备了橡皮的小朋友有意见,还是觉得自己和别人对送礼的重视程度不一样而感到不平衡?」

孩子如果说「都有一点」,就让他把以上几个因素排出次序来。(如果他说都不是,就问他的原因,越具体越好,然后再引导)

我会继续问他:「你认为整件事情发展到现在这样,是谁的责任?

是同桌的责任吗?小孩子吵架闹别扭很正常,为此不愿意继续送礼物也很正常。

是老师的责任吗?老师安排落单的同学之间互相送(并且只是建议),这个举动本身没有问题。

但老师既然安排这个活动,也就应该预料到活动中有可能出现的意外,有解决预案,以及多考虑各种细节,尽量落实。

比如,送多少钱的礼物,价位上是否应该定个区间?比如,如果自主选择送礼对象,是否意味着大家送的礼物都是「心意」,而不是「形式」?如果出现落空的情况,变成随机送礼,礼物既然从心意变成了形式,老师是否最好提醒一下小朋友,可以换掉自己十分珍爱/珍贵的东西,改成普通的礼物?

当然,在具体情境中老师没思虑周全,也十分正常。我们只是在讨论「怎么做会更好」而不必上升为对老师的苛责。

是那个把橡皮当成礼物的小朋友的责任吗?

你有没有想过,他可能和你的情况不一样。你是本来打算送给好朋友所以才精心准备,而他可能在这个班级里没有特别要好的朋友,送谁都一样,而且就算送出去,也不知道对方是谁,不会因此而收获一份友情,所以就送的并不精心?

当然,这个小朋友可能忽略了一点:无论收到旧橡皮的是谁,都不会开心的。所以,亲爱的孩子,假如换成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要先充分预料到对方的反应和感受。

是那个收到手表的小朋友的责任吗?

他和你一样,都是接受安排的人。并且,他不一定就是送出橡皮的小朋友。但是通过这次交换的活动,他得到了你的手表,一定可以从中感觉到你认真的心意。我想,这可能会让他非常高兴呢。

最后,亲爱的孩子,这件事中你觉得你有责任吗?

我说「有责任」,并不是指做错了。很多人和事都没有对错,包括我们刚才讨论的那些——但是,这个世界上就有很多事情是,所有人都没做错,但合起来却得到了一个遗憾的结果。

亲爱的孩子,你准备的手表,原本是要送给好朋友的。我们对「好朋友」和对「普通同学」的感情,本来就是有区别的。所以,在我们表达感情的方式「送礼物」上,出现区别也是正常的。

当你知道,手表不会被送给同桌,而要被送给一个其他的孩子,而且送给谁你也不知道,这时候其实你是可以换一个礼物的。这时你没有换,你还选择了接受老师的建议,把手表送出去,那么会有今天这样的结果,也不是特别令人意外的事情。

所以下一次,如果还有下一次的话,你可以事先换个对你而言没有那么珍贵的礼物,那么我们即便收到了对方的普通礼物,也不会有这么强烈的心理落差。


在这个谈话的过程中,我会时刻关注他的情绪,不会纯讲道理,会允许他同时自由地表达他的观点,倾诉他的情绪。

然后,我会继续问他:「现在,你跟妈妈讨论过这件事以后,你希望这件事怎么解决?

如果他经过了这么久的谈话之后还说:「我希望我能把表要回来。」

我会告诉他,那个收到表的小朋友可能会很不开心,再次确定这是不是他想要的。也会告诉他,对方也有拒绝的权利,因为活动已经结束了。

以我对我儿子的了解,他不会坚持。

但假设他坚持——我会联系老师,尽量委婉地转述这件事,表达孩子的要求,主动提出会以另一份礼物做交换,并表示如果不方便也没关系,会为此给老师造成的麻烦而致歉。

如果老师拒绝,我也会坦诚告诉儿子,安抚情绪,会让他提出一个能让他心情好起来的条件,比如带他去吃自助餐,或者买他想要的玩具作为安慰。

@知乎亲子

防杠提醒:以上全程都是代入情境后的个人做法,仅为分享观点,并不代表我就是对的。我不喜与人辩论,评论区可以提意见交流,但我不太能接受语气太不友善的评论,所以可能会删掉,抱歉哈。


user avatar   meng-xi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上初中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做《羚羊木雕》,八零后小伙伴应该记得,暴露年龄了这是。

这篇文章讲的大意是:

万芳是我最好的朋友,经常各种帮助我。后来,我就把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的羚羊木雕送给了她。她也很激动,送了一把弯弯的小藏刀给我。后来妈妈发现家里的羚羊木雕不见了,批评了我,勒令我把羚羊木雕拿回来,还拿出一个糖果盒,说那东西很贵重,务必用糖果盒把木雕换回。我只能去万芳家里试图把东西要回来。万芳很不开心,她妈妈问她是不是拿了我的东西。万芳一言不发的把羚羊木雕还给我。而我也把小藏刀还给了她。回去的路上,我非常后悔。而万芳追出来把小藏刀又给了我,说我们以后还是好朋友。

这篇文章中的父母大概都是重财轻义的代表,觉得小朋友之间送点小糖果无可厚非,但是从国外带回的木雕非常贵重,就不值得送。殊不知这样的举动,让两个孩子都非常伤心。

而题主的问题我觉得包含两个问题:

第一个是一开始孩子是想跟同桌交换礼物的,是不是跟同桌说好了换什么,怎么换,所以才购买了电子手表。而两人突然的争执打断了这种交换的"规则",导致没有人肯跟孩子换礼物。

第二个是孩子在老师干预进来被动的情况下和其他孩子(可能是关系一般的同学)交换了礼物,导致不可控的状况发生。孩子和家长都觉得比较吃亏,不太愿意认可这样的结果。

如果是孩子愿意而大人不愿意,建议家长参考下《羚羊木雕》中孩子的心情,不要轻举妄动。

但跟《羚羊木雕》故事中不同的是,孩子和大人一样也觉得这种交换没有达到预期的设想,所以才会非常失落。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单独找老师说明情况,把同桌争执这种前因后果说清楚,和老师商量一下怎么处理较好。

下一次这种活动时,可以建议老师给礼物划一个区间,大致在什么范围以内,令绝大多数孩子都能接受并且不要出现鹤立鸡群的情况。送礼物就跟穿校服的意义一样,大家都差不多才是最好的结果。

@知乎亲子


user avatar   yu-ben-guo-w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必须要干预!

我看有朋友提到了《羚羊木雕》的故事。

但是,请注意,问题里的情况和羚羊木雕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羚羊木雕》里的孩子并不知道这个木雕的实际价值!她认为跟朋友交换是值得的!

但是,题目里的孩子对于手表换橡皮,这中间的价值差距,他应该是懂得!这可能也是他不开心的主要原因之一——他觉得“亏了”!


如果,这个时候家长不干预,孩子的内心会留下不可抹去的伤痛!

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找孩子好好谈谈,了解一下他的真实想法!

然后告诉他两点:

1.信用的重要性,要说到做到!

2.要勇于担当,不要因为这样的事不开心。

3.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要量力而行!

然后把孩子的零花钱补给他!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user avatar   ju-li-j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相关话题

  我想给一岁快半的儿子报早教班,老公不仅不同意还说我被洗脑了,怎么办? 
  「量子波动速读」这种明显的骗局,家长仍趋之若鹜是什么心理?中国还有哪些儿童培训骗局? 
  为什么现在孩子普遍对考试抱有抵触情绪? 
  孩子被我养废了怎么办? 
  孩子在音乐上挺有天赋的,我不知道未来是应该让他走艺考这条路还是走正常升学这条路? 
  为什么中国家长总是想事无巨细的控制自己的孩子? 
  我家三岁男宝宝脾气特别大,我吃他喜欢的食物就会啪啪打我,而且会把玩具摔在地上,这样的孩子怎样教育? 
  当孩子问「为什么坐车时会晕车呢」怎么回答比较好? 
  如何看待「95 后」青年担心父亲骑车接送自己上下班太辛苦,骗取公款给父亲买汽车,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 
  「吴亦凡因涉嫌强奸罪被刑拘」,家庭教育中该注意些什么,让孩子从小远离这样的骚扰和侵犯? 

前一个讨论
有二孩家庭的父母真能做到“公平”吗?
下一个讨论
前领导的公司高薪挖我过去,到了新公司后,感觉自己啥也不会,对不起这份高薪,怎么办?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