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有条件的话,孩子一定得自己带? 第1页

  

user avatar   a-jin-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女儿,当初迫不得已,给我公婆带回老家三四个月。后来,回去后我就发誓,我再也不会和她分开了,即便是我们夫妻两人再辛苦,我绝对不会让她离开我的身边,绝不!

根源就是两代人教育观念和抚养理念的差异。

1.穿着方面。我自己带孩子的时候,在江浙沪,冬天我给她最多三件衣服,一件打底内衣的,一件毛衣,一件棉衣。孩子爱跑动,根本不会觉得冷,从没有因为穿少了感冒发烧过。我公婆带的那几个月,发烧了两三次,他们在比我们往南的地方居住,冬天天气暖和五六度。我婆婆给她穿了5件衣服,睡衣内衣毛衣,只要是衣服都往身上穿,怕孩子冻着。结果因为热出汗,汗散发不出去,时常发烧。我婆婆越发觉得她是冻到了,恨不得所有的衣服都给她裹上去。所以回去后就一直不是感冒就是发烧,没有停过。

2,形象方面。这就不用说了,老人追求暖和,好不好看无所谓的。这个我也理解。可是我女儿一个女孩子,头发自然卷,特别好看,我公公三番两次背着我们带她去把头发剪的跟男孩子一样,隔壁男孩子的发型好看,他也把我女儿剪成那样。然后再加上孩子天天外面跑,晒得黑黑的。那形象……真是……我留了那么久的头发啊!别说我了,我老公都呆了。

3,饮食方面。有什么吃什么,偶尔会专门为孩子做一点。为了让她好好吃饭,每次一到饭点就给她看手机。生怕孩子饿了,明明摇头说不了,还要再塞几口也好,不吃就追着喂。导致后来,我为她吃饭的问题纠正了很久,一直没有好的效果。

4,睡眠方面。我公婆带回去的时候,宝宝一岁半。跟我在一起的时候,一般夜里喝一次奶或者直接睡天亮。跟我公婆在一起的时候,夜里喝三四次奶才行。因为每次她动一下,我公婆就以为她要醒了,不停的拍啊哄啊,睡的好好儿都把她弄醒,然后就给她喝奶。明明之前一直睡婴儿床很安稳的,他们不用,要一起睡,从那以后,她就都不肯睡婴儿床了。至今都不肯自己睡。

5,习惯培养方面。根本没有,爱怎样怎样,恨不得摘星星摘月亮,惯得脾气差得不得了,一不顺心又哭又闹满地打滚。为此我又不知道花了多少精力才纠正回来。

6,语言培养方面。没有。老一辈确实不会。不强求。一岁的时候能够叫爸爸妈妈了,后来会唱小星星,每天话唠一样讲不停。后来,我公婆带了几个月,我回去后,她都不爱说话了,要么直接发脾气,要么就是哭,叫她唱小星星给妈妈听,她也不唱了。

我不怨谁,他们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助我,我就已经感激不尽,省心的生活和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不可都得,我懂。

他们已经尽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了。只是这个东西,可能并不是孩子真的需要的。

过完那个年,我非常坚持的把孩子带了回来。

我公婆跟着我一起过来了,白天他们带孩子,我上班,晚上坚持自己带。后来有一阵子,他们回老家,想把孩子带回去,我也没同意,就这么几个月自己带孩子,自己上班。

孩子头发长了,有女孩子的样子了,也不再动不动就哭了,慢慢懂事了,跟她说的话都能听懂,会唱歌,会背诗,英文也会常见的单词。

有时候像个大人一样跟你聊天。

情商特别高。

自己拿着绘本编故事叽叽咕咕说不停,自己看到什么就在那里瞎唱,会自己大口大口吃饭……跟以前不同了。

现在她刚3岁。

后来,我公婆再也没有提过带女儿回去的话。


user avatar   chen-lan-xiang-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如果不是自己带的孩子,他长大跟你没感情。

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觉得自己生的孩子,血溶于水,怎么可能跟自己没感情呢?

可如果真正带过孩子,就不得不接受这一点,我一个同事孩子基本上是她婆婆带大的,有一次她跟我说她儿子生病了只让她婆婆抱,她想抱抱孩子哭得死去活来,甚至平时孩子不听话,她一说“你再不听话晚上就跟我睡”孩子马上就乖了,可见对孩子而言,跟妈妈睡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而我儿子从出生到现在只有两个月不是我亲自带的,哪怕我平时工作再忙,每天的午饭晚饭我都会赶回家给他做,因为他不吃辣,没办法吃外面的饭,为此八年多我几乎没有参加过单位同事的宴席,更不用说同事聚餐了。

而且每天不管工作多晚我都会回家,有时下晚自习都十点半了,我其他同事都睡在单位宿舍了,我还是会回家,以前没车打滴滴都要回家,因为我不回家我儿子不睡觉,要知道我所在的校区在郊区,晚上那个时候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我就一个人站在路边等滴滴。因此我儿子特别依恋我,以前我婆婆还抱怨我儿子只跟我,不跟她,我只是笑笑,心想因为孩子谁带的跟谁亲啊!

我总是说人世间其他东西还可以凭空得来,唯有感情不能,所有感情都是在日积月累中培养起来的。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大撒手,等孩子几岁,甚至十几岁了才接到身边,这个过程他们甚至会在一两天内完成,然后他们就会要求孩子跟他们亲密无间,可这怎么可能呢?

这时候他们往往还会疑问,这孩子怎么跟我不亲呢?

更可怕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教育置若罔闻,对父母的话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再逼紧了孩子会哭着喊着问他们:“你凭什么管我?”

父母这时候绝对会觉得不可思议,老子生了你,是你爹/妈,我怎么就不能管你?

实际上,孩子服从管教有个前提,那就是你爱我,管我是为了我好,也就是说,管教要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没有情感的管教,对孩子而言只是束缚。

这就是很多留守儿童不听父母话的原因,甚至有的留守儿童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会爆发很大的冲突,前一阵子不是有两个孩子杀了母亲吗?他们无一例外都是留守儿童。

李玫瑾在研究青少年犯罪时说过,儿童在六岁之前如果没有跟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改善。

很多人在孩子小的时候意识不到这点,等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太晚了。

这不仅仅是孩子的悲剧,也是父母的悲剧,因为生而不养,不仅仅相当于孩子没有父母,同样,父母也会失去孩子。

而且,这不仅仅是家庭的事,高昂房价压得成人喘不过气来,996的工作制又让父母无暇顾及孩子,亲自带孩子本身就变成了一种奢侈,对很多父母而言,他们不得不忍受骨肉分离的痛楚,而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孩子不仅仅是家庭的孩子,更是社会的孩子,也就是说让父母亲自扶养孩子,这不仅仅需要父母努力,还需要国家,社会给父母提供这个“条件”。


user avatar   shu-shu-24-2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话不好听预警。

因为养孩子的目标不一样。


大部分正常爹妈养孩子的目标最基本的是要养成能自食其力的社会人。

稍微有点要求就是跟爹妈差不多。工农商学兵。

有点奢望就是阶级跨越。

反正就是把孩子往牛x了养。

怎么牛x怎么养。

奥数英语口才钢琴运动都学上,自己吃饭/好好睡觉/不当熊孩子什么的习惯养成上,服饰搭配/美学启蒙/人文情怀什么的细水长流上。。。

反正孩子怎么不舒服但是对他未来好,就怎么搞。

一方面,孩子40来岁的时候爹妈基本都还活着,还得给爹妈养老。爹妈后20年生活一半靠自己当年牛不牛,一半靠子女蠢不蠢。

他要真是个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的败家子,直接倒霉的就是爹妈。

另一方面,孩子的素质和展示了爹妈的基因,包括但是不限于身高项目智商情商财力公德什么的。把孩子养成那样,直接证明爹妈是渣子。

所以,孩子哭闹发脾气什么都不是事儿 ,爹妈求的是未来,而且大概率能获取收益。


但是祖父母辈及其它人不一样。

他们养孩子的目标就是两个字——找乐。

养孙儿等于高级养狗(好吃好喝好睡,能撒欢逗乐解闷,扑怀里亲近,不咬死人,不犯法,不生病就行)。

人到了老年还有几年活头?什么焦虑,阶级,奋斗,想那么多有用么?

孩子将来牛x了,他们能吃到啥喝到啥享受到啥?

有几个老人能活到孩子牛x的时候?所以,人管你将来牛不牛x?

这么费劲巴力管孩子,付出不少,根本没有预期收益好么?

而且,当下管孩子,就算为孩子好,往往也得给孩子整得鬼哭狼嚎,上房揭瓦,满地打滚,上火生病。

孩子一闹腾闹心的却是他们。

人家只求一个绕膝膝下,亲密无间,笑逐颜开,其乐融融,一管娃,这家庭美好图景全被打破。

图啥?

人就想像撸猫一样撸个娃,你非让人教猫练马戏钻火圈,秃噜掉毛外加挨挠。。。


所以 你不能为了自己的收益,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收益去给你创造价值。

这跟资本家让你拼命给他换车有啥区别?

要么你牛x会洗脑会画饼,狂谈家族荣誉。

要么你超级能作,能搞定全家人都听你的。

要么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求吃饱喝足。


所以,要想达成自己养娃的目标,有条件就自己带。

没条件,也让别人管孩子吃喝拉撒睡,别管太多面向未来的东西。



。。。。。。。。。。。。。。。。。。。。。。。。。。。。

7/8更新

我补两句,省得有些人阅读能力有限看不懂我到底说的重点是什么。

对于祖父母辈来说,孙子辈是他们有血缘的亲孙子孙女,没人特意想把孙子养成一事无成败家子。

你让他们许愿,他们百分之一千也会许愿孩子将来当科学家当大领导当企业家当明星当人尖子,没人想让孙子们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当个人渣。

但是,教育是一分耕耘0.1分收获的苦差事。

就像是种xx地发货的欧月,你浇水施肥各种用心,大概率养出一盆小白花。养出正经欧月的可能性靠基因靠运气靠努力。

但是你要是不好好养,可能小白花都没有,就是一盆野草。


对于祖父母辈来说

第一,时代不同,祖父母辈们觉得不教孩子学坏就是好孩子的社会早就过去了。

何况8米高的基因滤镜, 也让他们很难区分什么是熊孩子。

本身就没那个力争上游尽善尽美的心。


第二,教育本来就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教好的。这件事本身是非常花时间/费精力/毁情绪/伤感情的。

特别是现在这种大家都很焦虑,内卷严重的社会。

想带孩子学好,是会一件能把人累疯磨疯的事情。而且挺影响亲子关系的。

他们有那个心也没那个力。


第三,标准不同。

你的一般要求,在祖父母辈看来很可能是苛求。

毕竟人家真的发自内心地觉得不哭不闹就是好孩子。

有那个心,使那个力,也使不到地方。


这是时代问题,思想问题,能力问题,父母在利益驱使下尚且疲于奔命,祖父母辈缺乏收益的动力,有美好的愿望也仅限于愿望。

不信你试试,2年后地球就爆炸,你看谁还逼孩子五讲四美三热爱。

跟好坏无关,只和人性有关。


user avatar   laomug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复旦法学本科,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硕士毕业,毕业后在三家500强公司工作过,但是为了能自己带孩子,选择了当全职妈妈。过了两年多无收入的生活后,又开始做自媒体,也就是一边带娃一边工作的自由职业者。

有很多人,包括我的父亲都明说我不上班很可惜。那两年,我也能感觉到别人教育我“女人还是要有自己的事业”的时候,语气里掩盖不住的优越感。

我家确实有特殊情况。我的公婆在外地,母亲在几年前病故了。但是,即使没有老人帮忙带孩子,我也可以选择请保姆,自己去追求事业。毕竟作为一个85后法律人,我同一届的同学,现在年入千万的都不少了。

但我选择全职并不是无奈之举,而是心甘情愿,因为我非常看重孩子年幼时的陪伴。孩子人生的前三年是最重要的。我绝对不放心把孩子交给一个外人。万一出了什么差错,我赚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而且保姆的文化素质都不高,是没有早教技能的,也往往不注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如果我没有时间陪伴孩子,那她在各方面都会直接输在起跑线上。

我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孩子的养育和教育。我整天陪伴着孩子,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育儿知识,如果还不能比老人或保姆带得好,那我觉得自己是失职的。

虽然我在家的工作非常忙,每天手机的消息永远回不完,但我完全没有拉下对她的教育。我愿意放下手机陪她读书,几小时不回消息,群友基本都理解并且表示敬佩。

从朵朵四个月起,我就开始给她读中英文绘本和唱歌,做亲子游戏。我们一直都在上海,英语启蒙基本靠家庭教育。

现在她4岁2个月,读过四五千本中英文绘本。她在2岁时,就可以独立朗读每页一句话的英文绘本,2岁半已经会唱50多首儿歌,用英语和大人对话,3岁学会自然拼读,3岁半可以自主阅读美国小学一年级水平的童书,4岁已经能独立写字母数字和单词,英语沟通无障碍,还在学日语和西班牙语。

虽然她的日程是排满的,但是小朋友该有的娱乐时间,她也不会少。只不过我希望她不是瞎玩,而是能在玩耍中学到东西。

有人问我,每天要做那么多事情,累吗?

累,当然累!娃睡了我才有时间工作,每天一两点才睡觉,经常通宵赶稿子,除了过年和住院全年无休。

但是这都是暂时的,而且现在的牺牲是有价值和回报的,是为了以后不后悔。我敢说我比很多上班混日子的人(包括以前的我)都做得出色。

当然,人不是机器,累到极限身心都会垮掉,所以妈妈也要在适当的时候解放一下自己。

我的建议是:

1. 调动爸爸的积极性。我家宝爸不喜欢陪孩子读书,但是却愿意带她出去玩,或者(在小时候)喂饭、洗澡和哄睡,因此我就不勉强他做不喜欢的事情,而是把这些任务交给他了。如果他哪次做得好,一定要多夸赞鼓励,他就会有更大的积极性。正面管教的原理对成年人其实也是适用的。

2. 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不要怕孩子一开始做不好就拼命代劳,哪怕饭撒了、衣服穿歪了也不要嘲笑或者批评,要给他们自己探索、自我纠正的时间和空间。朵朵4岁已经可以自己擦屁股、洗澡、穿衣服、独立阅读和上网课了,一个人看书或者上课半小时都没问题,我就轻松了不少。

3. 适当借助,但是不滥用电子产品,让自己能休息一会儿。

很多家长都视电子产品为洪水猛兽,但其实电子产品是一把双刃剑,优秀的动画片和纪录片,还有在线课程可以让孩子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如今的网课时代,不让孩子看电子产品也是不可能的。并且,完全禁止孩子看电子产品,有可能导致孩子脱离父母控制后反弹,反而电子产品上瘾。

学龄前的孩子,我建议每天看电子产品不超过半小时(最多一小时,分2-3次看),并且尽量使用漫反射成像的投影类产品保护视力。

我家用的是hachi投影仪,主要是上网课和看动画片的时候使用。

以前我觉得投影仪没用,但真的用了以后,觉得我以前的观念还是有偏差的,或者说我对投影仪的理解还停留在我小时候老师上课用来投幻灯片的那种老古董上。

首先,hachi哈奇光屏投影仪有个非常新奇的桌投模式——就是这块看上去像硅胶垫一样的光屏。神奇的是,孩子竟然可以直接在这块“硅胶垫”上触控,而且还非常灵敏。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黑科技。而且,在没有投影幕布的平整非玻璃镜面,也是可以触控使用的(类似下面的效果) ,当然用白色投影幕布的效果会更好。

(注:用手机拍照,照片上会出现横纹,实际上是没有的,对眼睛很友好。)

要知道,屏幕越小,孩子就得离屏幕越近才能看得到内容,越伤眼睛。而hachi哈奇光屏桌投模式拥有23吋屏幕,比常见的10吋的液晶平板更大,护眼同时拥有更大尺寸,更接近真实阅读体验,也让孩子自动距离屏幕更远,保护眼睛。

而在立投模式下,投影画面可以达到100英寸!投影的画面品质非常高,清晰度和色彩和液晶显示屏没什么差别,在家看大片可爽了。

除了屏幕大小的区别以外,使用教育学习机、Pad、手机的液晶屏也会比较伤眼(蓝光伤害,不可避免),但哈奇光屏采用的是投影漫反射成像原理,经过专业机构RG0级认证,可以把液晶屏幕的直射光线变为反射光线,色彩也更柔和,降低蓝光对孩子眼睛的伤害。此外还能通过儿童模式设置每天的使用时长、全局家长锁设置应用白名单。

第三,hachi投影仪里预装了常见的儿童学习类APP,可以直接打开使用,也可以通过三方应用商店下载其它软件。比较方便。投影仪还内置了摄像头,网课互动起来会很方便。

还有一些神奇的功能:

能AI识别字母积木的hachi 拼拼乐,这个功能对小孩学习单词非常友好,不是死记硬背,会有结合自然拼读法的积木字母搭配一起玩,将正确的字母按照顺序摆在闪烁的识别区内,若摆放正确,则提示区字母显示绿色,摆放错误则显示为红色,互动性非常高,朵朵很喜欢~

  • 识别不同食材的营养成分,显示相关的推荐组合或食谱
  • 提供运动教学,并通过摄像头识别人体骨骼,对动作进行评分

(里面内置了一个跟着教练跳操的APP,跟着练了下,觉得僵硬的肩颈舒服了很多,但是我形象实在太挫就不上视频了……)

有了投影仪以后,我确实觉得轻松了不少。当然,我是不会把孩子扔给电子产品,自己不管的。利用投影仪,也可以进行亲子互动,疫情期间在家也能寓教于乐。上网课、看动画片的时候,父母哪怕没时间一直陪着,也要随时过去看看,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并且控制孩子的用眼时间。

在学龄前,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正确引导孩子平衡学习和娱乐,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才是“自己带”的精髓。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昨晚负气睡的,一早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回答一下。生气的原因是我亲妈让我去抓住一个日后赚钱的“好机会”,离开半年,把一岁半的儿子交给我继母照看。

我表达了不愿意离开孩子的想法,她反复想要说服我,“当年谁不是这样过来的”,“你孩子都快两岁了有什么关系”,“我是为你好”,“错过这次以后就难了”,“人要学会未雨绸缪”之类的话我越听越火大,最后忍无可忍:我当年跟着爷爷奶奶长大他们疼爱我没错,但是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想这样!如今我有了自己的孩子,说是为了补偿自己的童年也好溺爱孩子也好,反正我就是要陪着他!你别管我的事情!

之后我们在微信上鸡同鸭讲,她说我看不开怨恨她,这些年过得艰难。我没有安慰她。

单看她的表述是不是很可怜?每次我们有什么观点上的分歧(多数是她想让我听话而我不听的时候),她都是差不多的说辞,为了生我们姐妹两个吃了多少苦一生都毁了,试图让我愧疚,遗憾的是我从来没觉得欠她,就像她不觉得欠我——像我这样半个月就甩给爷爷奶奶不足一岁就父母离异直到十七八岁才见到亲妈长什么样的,能对她有什么深厚感情?她对我又能有多少情谊?若不是姐姐要认亲她是不打算认我的。我更冷酷,当她们找到我的时候直言不想见随即挂了电话。

在她长期缺失的岁月里我从其他人那里得到了母爱补偿,先是奶奶,后来是继母。人生三十余年母女两个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或许有三个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她一遍遍诉说着对我奶奶和爸爸的怨恨——我最亲近的家人。她说亏欠了我,可走在大街上遇见熟人却说我是亲戚,不敢说是自己女儿。她以自己的人生经验来指导我影响我,诸如走后门找工作、积极相亲、讨好公婆等等,我觉得有道理的听从了,我不认可的一概不理。她掌控欲很强,姐姐大小事都听她的,但在我这里常常被怼回去,她对我的影响力一般般,毕竟我17岁才初见她,在我人生最重要的童年和少女时期她是缺席的。当她看到我长大后的样子,我们两个坐在一起吃了个饭之后,她就想纠正我改造我,从站姿到谈吐。用她的话说,心都凉透了。但她做不到,打磨玉石要在其未成型的时候下手,17岁的我三观已经成形,晚了。

我们不和很多年。我们的对话总透着一股交浅言深。我们互相不认同。她认定严师出高徒,严格的父母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也不断标榜她的教育成果——姐姐。而我只觉得姐姐很可怜,从小就被寄养在亲戚家,跟着她之后三五不时搬家,热乎饭都吃不上一口,已经工作了晚起一会儿还要被叨叨半小时。而我从小几乎是放养模式,高度自由,只要按时回来吃饭睡觉,去哪儿玩都行。不会被催着做作业,也不会因为考了第二名被骂,自己决定去学文学理,上哪个高中,去哪所大学,找什么工作,跟谁结婚。我爸一直以来都是:你想怎么做,想好就行。我认为如何如何,这是我的想法,你自己做决定。不管我做的决定让他多么生气,他都没有批评过我。这样野蛮生长的我如何会服从管教,就算管教我也只服奶奶管教。

很多人对我说你亲妈不容易,你要体谅她,多关心她。可他们都不是我,他们不知道三岁就被别人嬉笑说你亲妈不要你了是什么滋味,不知道十几岁试着融入一个家庭有多少碰撞和冲突,不知道我接到自己亲姐电话的一瞬间想的是完了以后怕是再不能跟妈妈(继母)躺在一起聊天到半夜了。果不其然。要说不容易,六七十岁从零开始养大一个孩子的爷爷奶奶容易?夹在父母和妻子之间左右为难的爸爸容易?结婚就给人当后妈的继母容易?无论对错只要跟姐姐闹矛盾就被妈妈抓着教训的弟弟容易?谁还没吃过一点苦头?我笑言一切都好,不过是其中曲折不足为外人道。拿自己的苦难给别人消遣就那么有趣吗?

公婆因为一碗水端不平的原因拒绝过来帮忙带孩子。那么我就自己带。我不想放弃工作,但工作和孩子二选一我根本无需考虑。世间工作千千万,错过这个还有那个,找不到好的可以退而求其次,但儿子只有一个,他的童年错过就不再重来。如果我把他送给公婆照看,那么他或许会长成婆婆期待的样子而不会是我期待的样子,他最亲近的人回是奶奶而不是妈妈,当我教训他的时候他会撇嘴不认同心里只想着奶奶。我无法忍受这样。我的孩子更需要父母的陪伴,更需要培养母子感情、父子感情而不是跟爷爷奶奶建立亲密关系。他还不能自理的每一天我都要在他身边,帮助他、教导他、关爱他,直到他长成一个自立的孩子,不再随时需要妈妈在身边为止。我跟感谢孩子爸爸能以一己之力挑起养家的重担,而他对公婆不能前来帮忙带孩子表示歉意,我们夫妻两个彼此理解互相扶持,至少目前为止过得十分和谐。

自从我辞职独立带孩子,我亲妈各种表达对我的担忧,三五不时提议我去兼职赚钱,要么做生意,仿佛我每天闲闲无事随时待命,殊不知我坐在马桶上都抱着孩子。她生了两个女儿,却没有带过孩子。我姐一个多月抱走寄养12岁才知道她是亲妈,我更是17岁才知道她长什么样。她既没有带过自己的孩子,也没有意愿带孙子辈。我体谅她健康状况不佳,从未开口问过她能否帮我看孩子。我的孩子,我自己来看,看不过来的时候我爸和继母都帮过忙。而她却让我把孩子送给继母带半年,去另一个城市跟着她去学做某生意,言之凿凿说为我好。我既失望又生气,还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委屈。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想去细究当年孰是孰非,也不要求她给我什么感情或者金钱上的补偿,只是如今再次确认在她心里对没能照顾女儿一点愧疚都没有,还是非常失望。哪怕她给我姐足够的关怀,我也可以在心里对自己说她是爱我的只不过迫于现实压力。

她几次三番劝我把孩子扔给别人自己去赚钱,如果说出发点是为了我好,结局却不一定真的对我好,关于这一点我有自己的判断,如果判断失误那么后果我自己承担。但这些行为折射出她的价值观:带孩子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应该为赚钱让位。你应该去赚钱,否则会被人瞧不起。我是对的,你要听我的。你为什么不听劝。我感受不到尊重,她的言行都在否定我,否定我带孩子这件事,瞧不上我辞职带娃。还进一步印证她把我们姐们两个扔下这么多年毫无愧疚之意,如何不令人伤心。

我做的一切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幸福的童年,让他不用经历我所经历的,对我自己也是一种心理代偿,毕竟我无法穿越时光回到过去拥抱那个小小的孤单的自己。而这对她而言抵不过赚钱,我所承受的伤痛也都是无病呻吟,怪就怪我自己看不开。就像一个孩子摔破了头流着血,你当时没有去抱抱他事后他想诉委屈求安慰你却说你看哪个孩子不摔跤,没事的一点都不疼,如何不令孩子委屈难过。

我为什么要自己带孩子,因为我爱他和我自己胜过工作。

希望那些和我亲妈持相同观点的人看到这个回答能思考一下。感谢阅读。


user avatar   bo-cai-2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不道德。

什么叫道德,就是做高出基准线一大截的事儿。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是基准线,“以及人之老”就是道德。想到如果自己的挚爱之人做快递给人送水会觉得心疼,于是出于同理心尽量避免让快递小哥搬运过重的包裹,实在不行也尽量搭把手,那这就是道德。

什么叫不道德,就是只做到了基准线的事儿。你正常途径下单,合法购买,不刁蛮任性,不故意找快递员麻烦,送到家没毛病,默认好评。这就是达到基准线。但这就是普通人的普通行为,没什么错误,但绝不是道德。

什么叫缺德,就是做出基准线以下的事儿。你买个水还真把自己当上帝了,快递送水到你家放门口怕丢,放物业你不乐意搬,非让人等你晚上10点下班后送到你手上,不然就投诉。这就是缺德,正常人干不出这种事。

道德是一个很高的标准,而不是行为基线。

不道德只是不道德,虽然不等于错误无需愧疚,但也算不上高尚。

缺德就是缺德,那才是错误。




  

相关话题

  想离婚想远离一切,我讨厌带孩子,辅导小孩子写作业我快要疯了,打了小孩,自己气得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如何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向孩子解释「关键时刻掉链子」是什么? 
  孩子听课费劲,我们又辅导不了孩子,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孩子要和长辈一起带吗?有哪些利和弊? 
  四川遂宁男子公交车殴打小孩的事件如果发生在欧美国家会有怎么样的法律制裁? 
  下雨天孩子说「我们别点外卖了,外卖员太辛苦了」,作为家长我应该怎么和孩子解释呢? 
  10岁小朋友眼中「姐姐」和「阿姨」的差别是什么? 
  为什么越懂事的孩子,受的委屈越多。? 
  经常吼孩子是情绪虐待吗? 
  如何挑选适合宝宝的奶酪?宝宝奶酪和普通奶酪究竟有什么区别?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