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要珍惜带孩子的头三年? 第1页

  

user avatar   da-xiao-bao-ta-d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聊一聊,以下是我的原回答:


追更一下,写在前面:

很多人说,重视生命的前三年是智商税。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吊诡的是,不少人对于真正的智商税争着抢着、哭着喊着要去上当,对于一点真话,却完全不信。

可悲!

好了,以下是我的回答:


3岁时,80%的大脑发育完成。

每一餐中,超过75%的营养将用于建造儿童的大脑。

每15分钟的玩耍,就能点燃儿童大脑中数以千计的神经链接。


以上三句话,摘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面向全世界政府、家长发布的通告:

挑战 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孩子生命的第一年为所有未来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具体链接在此,原文献有所变更,不过主要内容是一样的:

https://www.unicef.org/zh/%E6%88%90%E9%95%BF%E6%97%A9%E6%9C%9F/%E8%82%B2%E5%84%BF%E5%B0%8F%E8%B4%B4%E5%A3%AB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同时指出:在生命的最初几年,特别是从怀孕到三岁,婴儿需要营养、保护和刺激来促进大脑的健康发展。

神经科学的进展提供了关于婴儿大脑发育的最新证据。因此,我们知道,在婴儿的早期,他们的大脑以惊人的速度形成新的链接(即: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每秒钟就有100多万个。这一速度,在孩子长大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神经连接是在基因和生活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体来说,即良好的营养、保护和刺激。这种先天与后天的结合为儿童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为孩子的未来进行投资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时钟总是在滴答作响,该行动了,就是现在!

-------- Jack P.Shonkoff,M.D.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


问题来了,具体该怎么做呢?我有几篇文章,链接放后面。


以下,是我修改原回答后、整理成为一篇文章:

在育儿中,你焦虑吗?有人说,你们自媒体就是在贩卖焦虑。但这个问题,你确实应该焦虑!


前几天,我回答了知乎上的一个热门提问:

为什么要珍惜带孩子的头三年?

作为一名严谨的科学工作者,对待一个问题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所以,需要先分解这个问题,然后再作回答:

1、是不是应该珍惜带孩子的头三年?

2、如果答案为是,为什么?

3、如果答案为是,该如何珍惜?

说实话,在号称人均985的知乎,看到这个问题下的各种言论后,我简直惊掉了下巴。

总之,很多所谓“知识精英、成功人士”对于孩子的早期教养,其大概态度是:


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过来的,怎么没变傻?

不要制造焦虑了,小孩子嘛,该咋带、就咋带,不要相信这些“伪科学”!

而且,有的亲竟然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个什么玩意儿?他们说的,能信吗?


太辣眼睛了!

好吧,必须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是这样的玩意儿:

它简称为UNICEF,此为其图标:

创建于1946年12月11日,最初建立的目的是满足二战之后欧洲与中国儿童的紧急需求。

1950年起,它的工作扩展到满足全球所有发展中国家儿童和母亲的长期需求。

1953年,UNICEF成为联合国系统的永久成员,并受联合国大会的委托致力于实现全球各国母婴和儿童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

1965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这个机构,与我经常提到的其他一些机构,如: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英国NHS,等等,都是我认为值得信赖的机构。

至少,比起隔壁李大妈、母婴店小姐姐、早教班大姐姐的言论,都靠谱得多!

我们国内也有类似的组织,就是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还有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他们有时也会出一些指南之类的东东。

为了表现出一个国产自媒体的正能量,有时我也会引用他们的东东,不过,请放心,会有选择性。

言归正传,对于孩子的前三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官网上,有几句可以称为他们口头禅的言论。我放出来,大家看看:

你知道吗?每顿饭中高达75%的营养会作用于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你知道吗?超过80%的大脑功能在孩子三岁以前就已经形成!

每一次拥抱、每一个亲吻、每一顿营养餐、每一次游戏,都有助于孩子的大脑发育。

以上三句话,可不是随口胡说!

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的生理学知识来看,上述说法是成立的。

从出生开始,我们的脑部神经元的数量就是相对固定的,一般来说,以后不会增加。但是,神经突触的数量会增长很快。

突触(synapse):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突触一词首先由英国神经生理学家C.S.谢灵顿于1897年研究脊髓反射时引入生理学,用以表示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实现功能联系的部位。而后,又被推广用来表示神经与效应器细胞间的功能关系部位。

神经突触,被认为与神经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在婴儿的早期,大脑会以惊人的速度形成新的链接(即:神经突触之间的连接),而这一速度,在孩子长大后,再也不会出现了。

而且,由于用进废退,某些突触还会逐渐被修剪掉。

在大脑的发育过程中,神经连接是在基因和生活经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具体来说,即良好的营养保护刺激。这种先天与后天的结合为儿童的未来奠定了基础。

其中,刺激这个词,具体指什么呢?

丰富的生活环境,包括色彩、声音、触觉等等,都是刺激。

举个例子,用皮亚·雷贝洛·布里托博士(神经学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幼儿发展高级顾问)的话来说:每一次父母和孩子的对话,都会在孩子身上激发一些东西,这就是对孩子的刺激。它有助于大脑的神经形成连接。

那么,要让神经系统有更多的连接形成,需要什么呢?

答案是:

(1) eat

(2) play

(3) love

父母需要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和安全的环境,让孩子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吃、玩、爱”,以帮助他们充分发展其大脑的潜力。

顺便提一点,在某一方面过度“鸡娃”,当然可能让这部分神经突触更加发达,但是,代价是,其他的突触会受到影响。

孩子是一块未经琢磨的璞玉,未来有无限可能,但是,以目前的科学技术,我们无法得知他们的潜力与适合的发展方向。而大脑并不是具有无限潜能的,部分突触的过度发达是以其他突触的被修饰掉为代价的。

这对于孩子来说,是利是弊呢?

2、从现实的操作层面看,虽然在科学上难以作出准确的对照研究,但显而易见,早期得到良好教养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是不是更好呢?

最后,引用医学博士Jack P.Shonkoff(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的一段金句作为本文的结尾:

为孩子的未来进行投资的最佳时间是在孩子生命的最初几年。时钟总是在滴答作响,该行动了,就是现在!


最后,至于如何珍惜孩子的前三年,放上我的几篇文章,需要自取:

怎么给宝宝做早教?手把手教你,从理论到实践,一学就会(1)

怎么给宝宝做早教?手把手教你,从理论到实践,一学就会(2)

怎么给宝宝做早教?手把手教你,从理论到实践,一学就会(3)

请对照这份权威干货,看看自己的孩子身心发育正常吗?

还有喂养:

宝宝辅食添加,看完这篇就够了(上)

宝宝辅食添加,看完这篇就够了(下)


user avatar   yamamoto-NUM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没有任何专家敢说某个阶段的三年不重要,家长可以放飞自我不用陪孩子。因此,对于合格的家长,每个三年都会珍惜的,不用专家说也会尽力陪伴孩子,所谓“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就是这个意思。

关键培养孩子是个不可逆的过程,谁也不敢冒险,因此能陪伴就好好陪伴,好好珍惜每一天吧。特别是新冠病毒肆虐的情况下,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都不一定,有陪伴孩子的机会请多多珍惜。


user avatar   luo-xiao-deng-9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我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我经常感叹,大街上来来往往的人,原来他们都是他们的妈妈一夜起来好几次喂大的,是寸步不离的守护着长大的。

直到我儿子一岁多断了奶,我才有个囫囵觉睡,然而我无缝衔接怀上二胎,儿子跟我睡的,怕他蹬着我了,但是他死活不愿意跟爸爸、爷爷奶奶睡,非要我搂,我想着小的出生了可能就没空搂他了,现在就多抱抱吧。

我儿子跟着我睡觉,直到我二胎剖腹产住院,他没有跟我分开过一个晚上。

现在二胎三个多月了,每天都是我左边一个,右边一个,给小的喂奶得侧身背对着他,他很多时候就默默睡了,偶尔也会说,妈妈不喂妹妹,搂搂我。我就十分不忍,但是小的饿的哇哇哭,只能跟大的转移话题,讲故事、唱歌。

很多人说,你狠狠心,把你儿子放他奶奶那,不然两个都哄不好。

从出院到现在,其中的难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我婆婆也因为老家有事不得不回去,把大宝带回老家两天,回来后就变得特别粘我,我上个厕所他都要满屋子的喊妈妈呢妈妈呢。特别让人心疼。

我说不出大道理,但是我知道,我儿子特别需要我,我很珍惜他上幼儿园前我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他依赖我,我就在,让他在我身边轻松的玩耍,慢慢的长大。

(大宝和小宝相差整整两岁,小宝一百天了,大宝两岁一百天)

早上儿子还对我说妈妈我爱你,特别感动。


user avatar   xi-desig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怀孕的时候,就有一个疑问:3岁定80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

于是我看了很多文献、纪录片和TED演讲,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头三年真的太重要了!

1.神经可塑性的鼎盛时期

我们的大脑运作,是通过很多神经元连接实现的。

关于神经元,我们可以看图中的黑色圆点是神经元(神经细胞),而黑色的线则被称为突触。

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收、整合和传递信息,但是单个的神经元极少单独执行某种功能,大脑进行信息处理需要通过突触(即黑色的线)将这些神经元联系起来,形成神经回路,才能进行复杂的信息传递和加工。

宝宝一出生,每一秒都会产生700-1000条额外的类神经连接,这些连接直接影响我们所有的大脑功能:包括记忆力memory情感emotiona行为控制力behavioral control等。

在宝宝最初的三年,类神经连接爆炸性丰富程度是非常大的,如果继续保持爆炸性丰富度,那么大脑将混乱地超负荷运载着刺激因素以及产生刺耳的噪音,所以要有一个叫突触消减的过程(消减不常用的连接,巩固常用的连接),这个过程也是神经可塑的鼎盛时期。

简单的理解就是:在这个时期,宝宝各方面的能力都是可以被塑造的,只要我们有意识的去加强我们想要的“连接”。


2.语言能力的关键期

华盛顿大学认知与大 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帕特丽夏 库尔(Patricia Kuhl)教授,她在TED演讲《婴儿的天才语言能力》中提到婴儿是真正的“世界公民”

婴儿的大脑可以识别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但是这一技能并不是一直存在的,和大脑终究会剪掉没有使用或没有充分使用的突触的情况相似,听和说任何语言的无限潜能很早就被修剪掉了,只保留我们使用母语的显著能力。

库尔教授用一系列实验证明婴儿的语言天才。

下图是他们做的实验,同时给台湾的婴儿和美国的婴儿听普通话,他们在6-8个月的时候大脑的反应是一样的,慢慢到了10-12个月,孩子们对语言的感知程度就有了很大的差距。

但是,他们继续实验,给美国孩子连续一个月12节中文课(类似于说中文的亲戚来家里住一个月),美国孩子对普通话的感知程度竟然和台湾的孩子差不多了,这完全能够说明,孩子天才般的语言能力。

接着他们实验了,用音频和视频给孩子输入第二种语言

结果是没有任何学习效果,所以结论是只有人,能够帮助婴儿统计他们的声音数据。


这又让我想起了一本书——《父母的语言》(建议所有新手父母都看一下,这是最便宜的塑造孩子大脑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萨斯金医生,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早期的语言环境对孩子有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能影响孩子的学业好坏,而父母与孩子交谈中使用的语言才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


书中介绍的案例---贝蒂·哈特与托德·里斯利两位学者的一项长达三年的研究证明:

当孩子长到三岁时,来自脑力劳动者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量,比接受福利救济家庭的儿童听到的词汇累计多出3200万。此外高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相对少地训斥孩子,多使用积极的、肯定的词汇,如“你真棒”;而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偏好对孩子使用禁忌词和负面词,如“你错了”“你真差劲”等。

人类大脑掌握思考和学习的区域在孩子三岁前,便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错过对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培养,还可能造成孩子以后在学业上与其他人的差距。

3.足够的安全感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

0-1.5岁的宝宝处于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的阶段,这个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对周围世界及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这是人格健康的基础,是有助于塑造成长型的心智模式。

什么是成长型的心智模式呢?

就是他的安全感得到满足,他自然就会对世界充满好奇,敢于探索,有自主性,

更能从做事的过程中享受到乐趣,遇到困难会选择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这是对世界更积极更灵活的应对方式,是能让宝宝受益终身的。

怎么做到给足安全感呢?

母亲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给予孩子的是无条件的接纳和肯定!

这是他应对这个世界的底气,

具体做法就是无论宝宝做错什么事情,千万别说不喜欢他的了,得说不喜欢他这个行为。

不知道多少人的童年阴影是周边的人说:你爸妈不要你了!我们被吓得哇哇大哭,那些大人却哈哈大笑。

所以我在尽力给到宝宝最无条件的接纳和包容的同时,给周围人设的底线就是,绝对不能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

所以我很珍惜带孩子的头三年,并不是想要她成为人中龙凤,而是希望她以后学习能够轻松一点,然后可以更勇敢积极地面对世界、面对挑战。

@知乎亲子

我是 @白羊MAMA,一个爱研究辅食、分享绘本的硕士妈妈,日常分享干货,母婴好物,欢迎关注我,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user avatar   yu-er-jing-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实际上,孩子的每一个三年都很重要。

孩子的心理发展路径,可以分为四个台阶:情感抚养(0-3岁),性格培养(3-6岁),能力培养(6-12岁),青春期教育(12-18岁)。

前两个台阶是后两个教育的基础,结合问题,我们重点交流下前两个台阶。

第一个阶段(0-3岁),养育期,重点要发展情感。

情感是在孩子不能动的情况下,他的每一次呼喊时,如果你对他的照顾到位,他会记住你的气味、记住你的声音,然后记住你的相貌。4个月-6个月,孩子出现认人现象,依恋关系开始形成,这个依恋,就是孩子和你的情感最初的起点,也就是孩子一对一,对你的情感。如果这个情感满足,孩子就对外界建立了信任,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能扩展出亲情、友情和以后的爱情。

第二个阶段(3-6岁),教育期,性格培养是重点。

这个阶段是孩子后天行为方式建立的关键期。人所有的社会行为都有第一次,孩子想要一个东西,父母满足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性格的形成。当孩子以哭闹的方式要,父母给了满足,这孩子是一种性格养成方式;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会说话以后,父母能够清楚的告诉孩子,为什么能够满足和为什么不能够满足。所以,3岁上下说不行,以及这阶段一系列的性格养成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研究未成年犯罪的时候会发现,很多十五六岁的孩子,父母已经拿他没有办法,为什么?因为父母没有在他六岁之前说不行。六岁之前说不行,孩子可以打滚,十二岁左右再说不行,孩子可以离家出走等方式反抗,父母就不好管了。因此,性格培养越早越好,在他6岁之前,在他反抗能力非常少的情况下,给他建立行为模式,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观念也在此期间形成。

什么是观念?一件事上,你的反应得当,孩子就会形成关于此事行还是不行的判断。一个错误行为,如果当时你没有及时的制止他,一旦孩子的错误行为重复3次,孩子就会形成行为定势和思维定势,所以3岁之前的养育很重要。也就是说,我们随势而就的指正是非常重要的。

这两个阶段也涉及到一个陪伴,孩子在早年,父母的陪伴极为重要。

到六岁开始,孩子上学了,如果家庭把前两个问题做好,而且你对他有影响力,后面你对他的教育就容易多了。


user avatar   shuai-58-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是来泼冷水的

很多答案都说了,孩子要陪伴,要爱、要呵护、要安全感等等等等,问题是,这些东西陪伴他的人有吗?如果父母自己都没有,他们要怎么给孩子?

说的现实一点,孩子父母的工作怎么办?有很多条件没那么好的家庭,没有办法支撑这些需求,生活很多时候不是好和坏的选择,选项只有坏和更坏,活着比活得好重要…

那些可以由父母一方全职陪伴孩子的家庭,关于全职妈妈的回答知乎上到处都是,怨念都能冲出屏幕了,伸手要钱自我感觉低人一等,家人各种"连个孩子都带不好"的抱怨,有几个带孩子带的开心的妈妈?至于全职爸爸,一句"大男人班都不上就在家带孩子"都能压垮他们了。

一对不开心的父母、互相攻击互相怨恨的父母、满心焦虑惶恐不安的父母,他们能给孩子什么样的陪伴?

每次看到这样的问题都忍不住问一句:何不食肉糜?

我是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的,他们很安于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和各种小乐趣,和他们一起的日子自然很开心。可是现在的父母能有这样平和心态的又有几人?

真的,活着已经很不容易了,没发现年轻人已经不想生孩子了吗?




  

相关话题

  小孩子挑食有必要纠正吗? 
  新生儿脐带该怎么护理? 
  作为爸爸,第一次见到自己出生的小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宝宝经常哭闹,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有的时候怎么哄都哄不好 作为一个新手妈妈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岁半的宝宝好像挺喜欢玩音乐键盘,需不需要买个电钢琴给他玩? 
  两个月的宝宝老是哭闹怎么办? 
  如何添加宝宝辅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如何从小锻炼宝宝的语言能力? 
  2019 年,你在孩子身上都花了哪些钱?花得最值的是哪一笔? 
  有哪些爸爸带宝宝的视频瞬间,让你觉得孩子和爸爸之间的关系很亲密? 

前一个讨论
为何有些不会画画的人相较于经过学院派美术训练的人画出的作品似更有艺术感?
下一个讨论
2021 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出炉,国内学者 935 人上榜,如何看待这份榜单?





© 2024-05-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