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哪些为人父母必读的优秀书籍值得推荐? 第1页

  

user avatar   yuyu-61-17-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作为一个8年教学经验的老师,我对怎样提升教育魅力,如何更好读懂学生有着强烈的兴趣,加上现在是3岁孩子的妈妈,这样的双重身份让我在工作之余,开始喜欢研究儿童心理,也许是出于缓解自身焦虑的本能,就顺其自然地跌进育儿理论知识积累的深坑里,不能自拔。

曾经听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我们中任何一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在麻醉师把我们麻醉前,外科医生走进来对你说:”我对手术真没有过多的训练,但是我爱我的病人,我会利用常识来做手术。

这个时候你会是什么感觉,我想一定会惊惶失措,赶紧逃命去了。那孩子呢?如果我们觉得只用爱和常识来养育一个孩子足矣,那孩子在成长路上也可能会有不知所措。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像外科医生一样,需要学习到特别的技能。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三本书,无所谓多高明,只是在我看过的许多育儿书中,是理念+实践的书籍,感觉很实用,值得推荐的。

读育儿书其实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它是否能够直接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而是从书中获取一点点的启发后,让我们带着思考和观察继续生活。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 伊莱恩•马兹丽施

在我没有孩子之前,我就听说这本书,标题直击痛点,哪怕没有孩子,你也会想知道该怎么与人有效的沟通。

这本书被《波士顿环球报》以及成千上万的书店誉为“育儿圣经”,已经出版了30多年了,但是这本书里提及到与孩子交谈的方法和技巧真的还非常的实用。

书里就为家长不知道“如何说?”“怎么听?”这类问题提供了各种技巧,让你能够得到开启孩子心灵世界的钥匙,形成良好的交流方式。

这本书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作者吉诺特博士的两位学生所著,同样是如何与孩子如何沟通的神作,如果《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教材的话,这本书就是辅导书籍和习题册,内容上相得益彰。

它有一个与其他书不同的特点:并不是通篇的全是文字,而是通过漫画的形式举例且告诉你具体的做法,除此之外还有提供实际案例的作业和练习,是一本真正的理论结合实践的经典好书。

这本书条理清晰、对症下药,简洁有力的写作风格让我甚是喜欢,它针对每一个问题的基本逻辑:

抛出问题

就像这个问题:当遇到孩子生气、暴躁、不可理喻的时候用什么方法去解决。我就非常赞同书里说的这一条:学会接受并肯定孩子的感受。

感受会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这很容易去理解,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有时候孩子的行为会让我们感到毫无头绪,比如之前宇儿把它心爱的“小鸡球球”放在沙发上,我要坐沙发就把“小鸡球球”放到桌子上,结果就各种无理取闹了。

提炼观点

面对类似这类型的问题,这本书指出:识别孩子行为背后的情绪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否定孩子的感受会使问题恶化。

我们希望孩子能够相信自己的感觉,因此,不要让他们怀疑自己的情感。就像我前面举的这个列子,问清楚(或者试图去了解)孩子“为什么要生气”远比责罚更有效。

我们与孩子沟通交流的真正目的是启发和指导,而不是惩罚,因为惩罚是自上而下的权威式管理,只会使孩子更加失落。

这一页书里四种否认情绪的做法是不是相当的熟悉,其实很多时候这些话都是我们脱口而出的解决方式。

抛出方法论

告诉父母针对不一样的问题可以怎么做:

1、全神贯注地倾听。

试想一下当你像你的朋友抱怨工作的困难时,他们的反应会是:

A、质疑你 B、责备你 C、提供不必要的建议 D、假惺惺的安慰 E、给你做“心理辅导”

那你换位思考是你的话你烦不烦?所以我们就避免对孩子这么做。

2、不带主观色彩的说出他们的感受。

用“哦……”“嗯……”“是这样啊……”代替提问和建议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不要着急评论,给建议,要关心地听完。

3、引导孩子表达情绪

给情绪一个名称,这对于帮助孩子了解情绪,接受情绪,控制情绪有帮助。与其说:“不要哭,只是死了一只乌龟。”不如说:“失去朋友的确会很难受”“这只乌龟对你来说 太重要了。”

4、以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这样孩子才不会将你视为“问题的一部分”,有时候不需要太较真,与其用逻辑去说服孩子意识到他错了,理性地站在孩子对立面,不如在想象中帮孩子实现他的愿望。比如“我希望我有魔法,现在就能变出一大盒来。”

看,这样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去与孩子沟通,在理解孩子情绪以后,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除此之外,还有如何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代替惩罚的方法有哪些、怎样鼓励孩子自立、如何学会赞赏孩子、怎样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等等。

“听”与“说”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交流方式,但在现在很多家庭中,父母还是会秉承“我说你听”的传统观念,这就导致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困难。父母教育孩子一个最大的障碍就在于,父母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平等对话。

当我们真的能够深入地了解孩子,你会发现,只有足够的真诚和尊重才能够打破壁垒,让你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所以这本书确实教会我:与孩子共情比指责和说教更加有效。

如果你不知道与孩子怎么沟通,怎样说话孩子才会听进去,怎样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你可以把这本书好好看看,其实不仅仅对于育儿,就算对于职场上的沟通,里面的方法论也都适用。

《由内而外的教养》【美】丹尼尔•西格尔 玛丽•哈策尔

养育孩其实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终生学习的机会,很多的育儿书籍都会讨论如何教好孩子,但会去忽略如何更好的认识自己,会把这两者分开来讨论,而这本书就讲这两者很好结合在一起,并且强调: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

简言之,只有真正的认识自己,才能更好的教好孩子。

曾经有一个热搜的问题:请问在育儿过程中有哪些事情会让你细思极恐,有个好赞回答是:

我的父母曾经犯过的那些让我小时候深痛恶绝的错误,我居然原封不动地转嫁给我的孩子。

其实很多父母都这样责问过自己,但是可悲的是,在一次次深深懊悔之后继续犯错,最终陷于犯错——懊悔——犯错的死循环中。

后来我买到了这本书,书里的很多举例就像外科医生举起手术刀时的那种直接,很多平时觉得硬碰硬的疑难问题,它的解决方案让我醍醐灌顶,实用性很强。

让我感受颇深的就是“如何让控制情绪”这一个章节,我想大多数父母会和我一样有一种困扰,有时候孩子做出的某种行为,让我们很崩溃,以至于对着孩子大吼大叫。

但是事后又很后悔,其实这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只是因为当时被惹到后非常的生气,以至于没办法控制自己,进入这样一个死循环:耐心消磨——吼孩子——后悔懊恼。

书里举了一个例子:

三岁的小男孩在公园玩,在玩娱乐设施的时候妈妈看起来很开心,他感受到了爱和疼惜。当他开始玩滑梯的时候,妈妈叫他该回家了。这时候一个朋友走过来和妈妈聊天,于是他又滑了几圈。当他走向攀登架并且自豪的向妈妈招手的时候,妈妈面部表情突变,因为她有一个约会已经快要迟到。
小男孩很奇怪不知道之前开心的妈妈去哪里了,于是躲进了隧道,他妈妈伸手把他拽出来,并且一个劲在责骂。男孩哭了,试图把他妈妈推开,这一瞬间更是火上浇油,对男孩大吼大叫,完全无视男孩的眼泪。

妈妈生气的原因其实是自身的原因,因为和朋友的聊天而让约会可能会迟到,与孩子毫无关系。但是由于她自己问题导致其思维和行为产生混乱,做出了让孩子手足无措事情,事后也会因为惭愧而没有采取任何的修复工作,久而久之,就会让亲子关系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观点:

当父母被自己愤怒和过激行为困扰时,最好的做法就是停止与孩子的一切互动。

父母对孩子吼叫,大部分父母都会把自己的情绪问题这个“锅”让孩子来背,其实,并不是孩子让父母的情绪变得糟糕,相反,正是孩子的到来让我们意识到应该反思问题的源头,争取让自己能够从失控的状态(低模式进程)进入可控的状态(高模式进程)。

给出的解决方案:

1、当你进入失控状态的时候,必须学会分析这类状况发生的根源,要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这对于防止重复进入这种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自我反省的能力,多对自己问几个「为什么」。

这个观点给我的启发,于是我开始记录每一次情绪失控的原因,经过一段时间惊讶的发现,我每次被激怒的事情都很相似,最终促使我爆发的点也非常的相似。

而这一点的发现对于我来说非常的重要,它能让我慢慢开始去在意,当我情绪开始酝酿和累积的时候,自己能察觉到,并且在心里给自己提个醒:火山又要因此爆发了。

这份“当知当觉”很大程度上管理了自己的情绪,一旦感受到自己快要“爆发”的时候,就用“情绪降温”。先深呼吸,数到十,然后刻意让自己放低音量,温柔的说话。越是要崩溃的时候,越是要轻轻的说,慢慢的说。

或者是按下“暂停键”来个“精神休息”脱离这个环境。

我们需要看到的就是过去的根源导致了现在的反应,提醒自己不要再走那条老路。只有不断的进行情绪上的复盘,才能最大程度地限制失控状态的消极影响。

如果你对这本书的里面的这些问题感兴趣,可能需要你亲自打开书的阅读,我觉得认真的去读薄一本育儿书,会让你受益匪浅。

《挑战:孩子》【美」鲁道夫•德雷克斯 薇姬•索尔兹

这本书在我看的时候简直整本书都想划重点,有时候恨不得把孩子在塞回肚子里,按照书里的内容重新养一次。

它的第一作者是儿童心理学家,精神病医生以及教育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用他在家长咨询中心的二十余年的工作经验,编写成这本「实践派」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之作。

第二作者是薇姬•索尔兹,她帮助作者把专业的知识点转化成为“大众语言”,让家长们更明白、更有效的去实践。

我喜欢并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它像是美国儿科学会百科上关于健康疾病的指导,它为孩子和父母的失当行为找到了心理学的深层原因,而且书里的很多观点能够带给我崭新的思考。

尤其适合有两个或更多孩子的父母阅读,因为几乎每一个章节的内容都涉及了手足关系,探讨了兄弟姐妹之间不同的关系模式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影响。

我这里距离一个从书中受

益最大的一个部分,帮助我解决了孩子经常性“哼哼唧唧”的烦恼。

在孩子两岁多的时候,经常用“哼哼唧唧”也就是作者说的“哭哭唧唧”,来表达负面情绪。他们放出的这一招非常容易让人失去耐心,我经常也因此情绪失控,与孩子发生情绪对立。

这时候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先躲去卫生间。原因是卫生间是家里最私密的地方,是一个让自己撤出冲突的绝佳之地。

书中观点:

我们需要给孩子关注,但我们也需要察觉适当关注和过去关注之间有何不同。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没有什么正当理由而让我们不停的为他们忙碌,并且我们觉得不高兴或者烦恼时,我们可以确定自己正面临孩子要求过度关注的情况。

父母的爱最好通过不断鼓励孩子学习独立来表现。我们需要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并贯穿整个童年。我们需要对孩子表达出不间断的信息和信任,这是一种能够帮助孩子克服任何问题的态度。孩子需要发自内心的勇气,让我们帮助孩子发展这种勇气,并保持终生。

换句话说,我们不应该把自己定义为“永远都以无比的耐心留在孩子身边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人”。这样做的后果,并不是成为完美妈妈,而是令孩子永远只关注自己以及自己的欲望,他本该被培养与他们合作的能力也会因此收到伤害。

推出战争,找借口短暂离开,除了给孩子冷静的机会之外,最最重要的是,表明自己“对事不对人”的立场,也就是正面管教中强调的“让孩子承担事情的自然后果”。

为人父母有时候很像投诉热线,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得先理解“我的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要在争执中获胜、获得优越感”,也就是,把自己从矛盾中摘取出来,不带个人情绪的、职业化的解决问题。

书中总结到:当父母和孩子对峙,如果满足这三点:大人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为王、大人语气愤怒而强硬、孩子选择反抗,那其实就是陷入了“权力之争”。

这其实很好去理解,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因为被暴打一顿,或者被侮辱恐吓了一番,就真的能够改掉自己的“劣性”。但是有无数个例子可以证明,如果父母用暴力书里权威,则会把孩子朝着期待的反方向推到更远处。

其实这本书的主旨就是帮助帮助父母们一步步跳脱出来反观自己的育儿方式,也能帮你用科学的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的个体情绪和行为。

还可以利用书里给的这个34条新规则,用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方式记录和复盘,找到适合自己的养育原则。

就像鲁道夫在书中倡导: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家长要学习的是如何成为孩子的合作者,有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不让他们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也不让他们在家里感到压抑和窒息。

其实这本书里有很多的不多的观点,也有一些观点非常的强势,按照亚马孙上的一些书评说一些内容“需要牺牲一点尊严才能接受。”

但我觉得我们作为父母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育儿书籍,或者现在公号里很多的育儿观点,因为i了解各种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要比找一个“父母行为规范”更重要。

以上三本书是我近期在看且觉得非常值得看的育儿书籍,当然根据需求不同还有很多育儿书籍也非常的推荐:

  • 婴幼儿的屎尿屁阶段必读的《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心理发展的《儿童心理学》

  • 传授亲子共读绘本的方法《幸福的种子》
  • 英语启蒙的规划《做孩子最好的英语学习规划师》
  • 关于孩子情商的培养《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 父母与孩子有效的沟通技巧《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与之互补是《游戏力》


  • 管教孩子的方法《正面管教》
  • 孩子性教育指南《从尿布到约会》
  • ……

有时间我也会对以上书籍做一个阅读后书评,我觉得作为当代父母,就应该有终身学习态度,其实每一代的成长都会碰到:当事人太懵懂,过来人又太健忘。我们在这个永恒的循环里一直寻找、追忆和思索。

是时候来一部时光穿梭机带我们回归遥远的童年,因为只有懂得,才会理解。

以上! @知乎亲子 @知乎图书 @知乎生活

我是深耕育儿教育领域优质原创作者 @宇小暖
这里有音乐学习干货分享、育儿教育实用经验、童书绘本推荐
关注我,陪孩子快乐成长吧!
点击下方可以查看更多育儿相关内容(^_^)

育儿干货(新手爸妈必看):硬核育儿干货 养娃小能手:花式陪玩 童书绘本:宇妈绘本精选
好物推荐篇:小暖好物推荐 音乐启蒙&教育:宇音教室




  

相关话题

  如果你家孩子被老师打骂精神分裂,你会怎么做? 
  男童景区撒尿被路人责骂踹倒,其母亲与对方撕打坠崖摔伤,面对这类情况,正确处理方式是什么? 
  9 岁女孩因老师太漂亮而产生自卑心理患抑郁症,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产生容貌焦虑了?该如何正确引导? 
  如何看待上海接送孩子钟点工走俏?三胎开放后育儿市场会怎么发展? 
  宝宝过敏体质,给宝宝喝什么奶粉好呢? 
  一年级小朋友想学习编程,推荐哪个品牌? 
  幼儿启蒙,是先教孩子,还是先教家长? 
  小宝宝为什么总是对带开关的东西感兴趣?他们天生就是「开关控」吗? 
  孩子说「有男生亲了他/她」,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和引导孩子? 
  你用过什么堪称“育儿神器”的产品? 

前一个讨论
请分析一下,什么原因造成,赤道地区陆地面相对很小,靠近南北极高纬度地区却拥有大片陆地?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民国投机者》这部小说?





© 2024-12-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