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上说,这是婴儿源于基因的本能,每隔两三个小时就要被抚摸,被陪伴才感到舒适,否则就要哭一下呼唤父母。
客观上说,这是因为人类的基因还停留在危险的狩猎时代,还没适应一个安全、富裕的“少子化”世界。
上万年前,大多数人类部落的食物储备都很少,也缺乏安全的环境过夜,婴儿死亡率非常高,反过来又促使父母生育更多的孩子,弥补婴儿死亡率,婴儿天生就必须和“过剩”的兄弟姐妹争夺关注度乃至乳汁。稍有风险,婴儿就可能被认为是“失败”的风险投资而放弃。
在这种出生就开始的竞争中,父母的注意力是很稀缺的资源,必须时刻提醒父母:“我在这里,我还活着,我很健康,我值得你们投资……要抱抱要温暖要喝奶”。如果半夜需要紧急更换过夜地点,显然正缩在父母怀里的婴儿是最不会被丢下的。
几十万年竞争下来,频繁啼哭频繁撒娇的基因淘汰了其他基因,成为人类婴儿的标配。所以,即便最近几千年的婴儿们可以睡在安全的房子里,即便最近几十年的婴儿们不用和兄弟姐妹竞争宝贵的蛋白质,他(我)们还是基于本能,隔几个小时就召唤一次父母,在抚摸和喂奶后睡的非常安心。如果能一直缩在父母怀里,那就睡得更香——垄断注意力的感觉最赞了!我甚至可以阻止你们制造更多的乳汁竞争者!
与之类似,你伸一根手指放到婴儿的手掌上,它就会有力地握住,以至于很难分开。这个本能是不是看起来没什么用?
这也是因为我们有了安全的房子和围墙,不用半夜因为野兽或洪水而搬家。上古时代没有婴儿车,也没有背包,婴儿如果自己不能抓住父母,很容易会在迁徙的忙乱中被抛弃。所以,尽管现在婴儿的抓握反射只是用来卖萌的,几十万年前却是生死攸关的本能。
哈佛大学的生物近化学家David Haig说这可能是婴儿的诡计!据说,婴儿晚上的哭闹,是故意要让母亲精力不足,这样就会阻碍她产后恢复排卵的进度;而且,当母亲筋疲力尽,她的性欲就会下降,对男女之事就会不感兴趣。于是婴儿持续用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保持母亲在婴儿吃奶的这段时间不会再怀孕,从而推迟弟弟妹妹的出现……这是一种进化得来的本能,尽管并不是有意为之,但却做得非常到位、卓有成效。
在远古困难时期,如果父母只照顾他一个人,生存几率就增大了。凌晨时分哭闹的婴儿更易存活,他们的基因得以遗传至今,其他半夜不哭闹的天使宝宝都灭绝了……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进化过程。
相关内容:
出生的孩子习惯了在母亲子宫中黑暗温暖的环境,刚刚离开产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所以会经常啼哭。所以需要大人抱着才会更有安全感,快速入睡。
关于这个还有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心理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之前有一个关于早产儿的触碰研究非常有意思。
当时国外有家医院,针对体质较弱的早产儿专门有不同的医疗室。医疗室中分为ABCDEF区,结果发现C区的孩子在认知、体能等各方面的发展情况都比其它区的孩子发展的要好。
该医院的医生表示非常奇怪,于是调取了该房间的监控。发现该区的有一个护士每天夜里都会来到C区,抚摸和抱抱孩子们。而其他区的孩子们则没有这个待遇,因为这个行为起初是不符合规定的,因为早产的孩子身体弱,不能接触太多其他东西。
而这个意外发现让医生们意识到了怀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有个类似案例:
Maitre及其同事招募了125名婴儿,包括胎龄24~36周的早产儿和38~42周的足月儿。在这些婴儿出院前,研究人员使用柔软的脑电图描记器网测量了婴儿大脑对外界接触的反应。
结果显示,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对温和接触的脑响应更弱。
不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的早产儿有更多时间与父母或医护人员温和接触时,其脑反应明显加强。
相反,如果早产儿经历越多的痛苦治疗,他们对温和接触的脑反应就越少。研究人员表示,尽管医生会为婴儿使用止疼药或给他们糖,以便他们更易忍受治疗,但其脑反应仍过少。
Maitre说:“我们希望医院能提供更多积极接触,以便婴儿在回家后有更典型的触觉感觉。”
“确保早产儿受到积极的触摸,例如与父母的皮肤接触护理,能帮助他们的大脑以与足月儿同样的方式响应温和接触。”美国国家儿童医院Nathalie Maitre说,“当父母无法做到这些时,医院也应考虑聘请职业护理师为早产儿提供这些触摸,而很多医院并未提供这些服务。”
可见,触摸和怀抱是新生儿最需要的。
——————
我是 @长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