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能太闲,太闲就喜欢扒拉事,扒拉的多了才发现,到头来只是伤害了自己。
我刚点开这个问题,不是为了看拖拉机,是为了看他女朋友,我想瞅瞅这乡村霸总有没有抬起小村姑倔强而不服输的下巴,轻轻的告诉她:“你喜欢犁地,我就买下这里所有的拖拉机!你喜欢施肥,我就承包这里所有的化粪池!你喜欢掰玉米,我就派人砸了这里所有的脱粒机!”
后来又感觉大意了,这有一种皇帝想象农民每天用水泥碗吃燕窝的感觉,霸道农民的字典里没有紫涵语嫣,所以应该是二狗子一把把二丫子按在花椒树上,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告诉她:“别顾涌了婆娘,恁家的粪以后俺都包了。”
出于对这种新奇想法的兴趣,我点开了这个视频来源的账号——麦小登,好嘛,西瓜视频九百多万粉丝,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小伙才是真网红。我要有这种级别的体量,我也出大价钱给评论区家里免费修个沼气池。
但仔细一看又不对了,这账号头像怎么是个女的?而且不像我是动漫女孩,那很明显是个真人,貌相还不错,让人一看就想认下她男友做兄弟的那种,于是又看了几个,明白了!我们都搞错了主角,这账号本来就是小伙女友的!你以为你是看了霸道农民爱二妮?实际上人家是乡村杰出青年强强联姻,消息是女方放出来的,账号的视频内容记录的都是女孩朴实无华且枯燥的乡村生活,妥妥的大女主戏。
而且人家也不是啥二妮,是年轻有为大学生,省杰出青年,本来在城市里打拼的,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菜返乡,之所以拍的视频流传广,播放多,除了内容贴近生活,真实又充满温情,平淡却不失烟火之外,还在于博主本身就是新闻专业的,运镜自然舒服,流畅,让充满烟火气的内容变得更具观赏性。
至于这个视频的内容,是博主的男朋友考虑到自己未来老丈人身体不好,还要下地干活,家里的拖拉机年久失修不太好用,于是随手在乡村"4s"店整了辆看上去就价值五位数以上的大排量赠送给了女友,别出心裁的尽了孝心,也别出心裁的博得美人一笑,然后被自己杰出的女友放到了杰出的账号上秀了一波甜蜜。
整个过程有问题吗?没问题,小伙得到了爱情,博主秀了恩爱,老丈人有了新拖拉机,只有闲的没事扒拉一个新闻的我受伤的世界达成了,哦,当然,也许还有看到这里的你,当然,你还有救赎自己的方式,就是给这个受伤的人点个赞,可以居高临下的对他表示同情,这样你还能获得一丝心灵上的胜利。
机震比车震爽多了。
我以前从来不关注拖拉机,这个玩意搞不懂。
但是看了这个题目,一下子就勾起兴趣,探究一下啥叫拖拉机。
这种是带棚的,还有简版不带棚的。
这一套多少钱?
不到五万。
最便宜的只要2万多。
烧柴油,速度虽说是不快,但是力气大,多功能。
说句实话,这种玩意看起来就很爽快,看见那两根烟囱没有?很有气势。你要说它能变形成霸天虎,我也愿意相信。
开着拖拉机,行走在乡间田野上,四周是绿油油的庄稼,小野花,突突突,带劲。
现在的农机具早就不是过去的傻大粗,而是具有现代气息,又威武又浪漫。
城市里的女子,很多喜欢SUV,认为自己开着比较高大的汽车,很有安全感。
但是,开着这样的拖拉机,视野又高,轮胎又壮,简直是一股英气逼人。
我都流口水,啥时候我也能拥有这样的家伙,霸气一回。
这算是人生中的一个最浪漫的礼物,帅气的礼物。
这个创意,美得很。
前段时间收稻子的时候,有一男一女打扮成古装,仿效隐居在世外的大侠夫妇,来个悠然见南山,收稻在农田。真是羡煞旁人。
乡村的生活,特别是现代乡村,养着鸡,喂着鸭子,有犬吠,有从地里惊起的鹭鸶,以后还有个可爱的孩儿,这样的美景,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只看见四方天空的人,跌足兴叹。
我是个很喜欢乡村生活的人。
每两年都要去乡下小住,乡下的山水,乡下的鱼米蔬菜,早起的阳光,傍晚的霞光,最是让人留恋。
我们老家过去非常偏僻,就是进到小镇都要走几个钟头。
现在村村通道路修好了,非常方便,自己开着车就到了家门口。
老家的院落早就不是过去的土墙房子,而是两层砖瓦房,虽然是样子并不算是美观,也是大众化的模子,看起来还是一副乡土气息。
但是,住着真的很舒服。
推开门窗,就是一大片稻田,稻田里有鱼,有螺丝,有泥鳅。
家乡的田螺,个头大,肉肥厚。
闲来无事去捡几个,有时候还能摸着蚌壳,有一下午的时间,就可以捡上半背篼。
带回家来,冲洗干净,放进井水里喂着吐泥沙。
喂个一两天,水干净了。
拿出来再洗一次。
准备好蒜苗,泡菜,辣椒,花椒,八角,老姜,香葱。
柴灶烧旺火,把大铁锅烧辣,放进去清油,油冒青烟,放豆瓣酱,香料。炒香以后,田螺下锅。
用力翻炒,加水煮沸,汤汁减少,香辣红艳,一份辣子泡菜田螺上桌。
嘬一口,鲜美无比。
坐在院坝上,一边欣赏乡村美景,一边和农人们攀谈,一边大快朵颐。
喝一口家乡的白酒,这才是人间乐事。
乡村,也是人生的选择,无所谓务实,无所谓辛劳,有的是生活,有的是烟火气,有的是夕阳余晖下的浪漫。
说到人口比例我就不困了,维吾尔族,不到全国人口1%;藏族,不到全国人口0.5%;蒙古族,不到全国人口0.5%;朝鲜族,不到全国人口0.2%。上面这些可是可以用本民族语言授课的。至于设置民族语言课程的就更多了。然后,16个少数民族部落占2.36%,没看出来和55个少数民族占8.5%有啥差别。因此,我极力反对“人口比例如此之低,其语言却能成为’本土语言‘”的说辞。
“官方位阶”高于闽南语也没看出来,据我所知能够俗称“台语”的大概还是闽南语一家吧?
至于认为师资和教材不足,我觉得他们敢这么干,应该是考虑到台湾能在家继续说原住民语言的小孩基本就集中在几个学校里了,而且是一个村都说一个语言的那种小山村。绝大部分汉族地区的学校根本不会有人学这些语言,还保留原住民语言的村子,一个村的小学教一门语言就好了。老师可以直接从母语者中找,大概率也不需要什么通勤时间。教材更不是问题了,一次性的成本而已,本来就有专家研究这些语言,编写一门介绍该语言的课程教材(而不是用该语言教授全部课程)本来也是记录语言、传承语言的题中之义。
再谈“去中国化”,“中国“的概念至晚从清代开始,就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汉地的概念了。清代把西藏、新疆、蒙古、东北、台湾等地纳入了”中国“的概念,同样也把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文化纳入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广义的中华民族概念本来应该是反对台湾以”原民史观“谋求独立的重要武器,结果你说台湾“原民史观”是“去中国化”,这下反而让“原民史观”变成台独的武器了。思想水平有够差的。
也正如我在上一段说的,”原民史观“本身并不和台独直接挂钩,它只是一种学术角度,从边缘的视角去看待”中央帝国“的历史,类似的还有内亚史观。近些年比较火的王明珂的《华夏边缘》等书也是类似的史观。这种史观本来就是要换一个视角,更好地解释”中国“这个跨越民族、跨越文化的共同体,从而和欧洲人搞出来的民族国家体系分庭抗礼。它的反面才是僵化地将中国文化等同于汉文化甚至中原汉文化,一出现这些保护本土文化的事情,就高呼”去中国化“的行为。
我不反对在当今世界政治背景下,两岸媒体基于各自立场发一些引导舆论的新闻。这种事大家都在干,各为其主,无可厚非。这篇新闻没有大力歪曲事实,已经算有良心了。我只是有点痛心于这篇新闻没打准地方也就罢了,说不定反而帮了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