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战国末期秦灭六国的时候赵国,魏国怎么垮的那么快,就楚国和秦国打了个来回? 第1页

  

user avatar   wang-lao-yu-8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三晋在战国末期对秦军的抵抗不能只看秦灭六国战争总攻阶段的那几年。

2,

魏国在魏安釐王末期就陷入了外交孤立。

在这一阶段,魏国先后遭到了楚、秦、赵的联合攻打,虽然并未造成大面积领土丢失,但所消耗的战争资源不可能很小。

至魏景闵王继位初期,魏国再度遭到了秦军大规模入侵,之后秦军又不断扩大东郡,使得魏国的领土支离破碎。

客观来讲,当时魏国在领土上还是有一定的体量,但由于之间的交通已被打碎,魏廷想要有效调动战争资源并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魏国基本被打残。

3,

在赵悼襄王继位后,秦廷主要以同盟者的姿态协助赵国攻击燕国。

约在赵悼襄王末期,秦廷突然对赵国发起了进攻,这场战争给赵王本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赵王因此郁郁而终。

赵王迁在位时,秦、赵双方多次爆发战争,李牧数次击败秦军,不过并未改变赵国领土大面积沦陷的结果。

与此同时,秦国的间谍网也渗透进了赵廷。最终,秦廷利用郭开等人除掉了李牧,迫使邯郸方面投降。

4,

相比于赵、魏而言,韩国的表现较为拉胯,但也相当抗打。

韩国在灭国边缘的抵抗实际从秦昭襄王后期就已经开始。当时秦国连续攻击韩国6年,韩廷被迫将上党甩给赵国才勉强躲过了一劫。

在邯郸-汾城之战以后,韩国又遭到了秦国的攻打,秦廷声称斩首韩军4万。

至秦庄襄王时期,秦军又一次占领了韩上党。

再之后,秦军还夺取了韩国的荥阳这一重镇。

除了秦国的打击外,韩国还遭到过魏国的攻击,当时魏军攻取了韩都新郑周边的管城,并在淇水一带(或荥阳一带)击败了韩军。

最后,韩国仅存有河南郑州市、新郑市一带及郑南阳的领土。

而后,郑南阳还变节投秦,导致韩国再无抵抗能力。

5,

相比于三晋而言,楚国抗秦的时间较短。

在秦灭六国战争总攻阶段以前,秦楚双方最接近的大战是在秦昭襄王中期,双方在黔中-江汉-巴郡一带大打出手,史称鄢郢之战。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

楚国失去了江汉,得到了泗上,由此转化为一个中原诸侯国;

秦国虽占据江汉,但由于巴东被楚人切断,导致秦军在南中国一线再无动作。

再之后,秦楚之间的战争主要是隔着三晋打,以楚攻秦居多,也存在秦助魏攻楚的情况。

待魏国被消灭以后,秦楚两国才全面进入火并,其实持续时间并没有三晋的时间长。

6,

燕、齐是真短,但它们挨赵、魏、楚攻打的时间长。


user avatar   zui-hou-de-dong-zuo-ying-xi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赵和魏已经一个兵都拿不出来了。

秦伐赵是兵分两路,北边牵制李牧,南线直驱邯郸。连李牧这样的人都已经无力回天了。

魏在纵亲之腰被击穿后只能依靠大梁城防苟延残喘。

燕在长平之战后被赵国视为扩张对象,受到赵国连续打击也萎靡不振。

齐国这段时间不知道在干嘛,史料没说。但是肯定是不敢大幅度支援其他诸侯,八成也没有能力支援其他诸侯

只有楚国,不论秦国对楚进行了多少次打击,除非能攻陷泗上和寿春一带,否则无法对楚造成特别巨大的打击。而且楚和秦在鄢郢—黔中拉锯战以后两国就再也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了。秦在昭襄王时就改变了对楚政策,因为楚国太大吃不下,大部分时间都在对三晋用兵,秦与三晋在战国最后50年战火连天,对楚却一次用兵都没有。所以楚国的实力得以长久的保存下来。

战国末年楚在兵力上对秦大部分时间还都是优势,秦国几次进攻楚国都是劣势兵力对楚作战。除了最后一次王翦空秦甲士。白起,司马错,黔中南郡战以及更往前的蓝田战,秦都是劣势兵力(我记得从哪里看过一个说法垂沙之战,三国联军兵力貌似也是劣势。。。)项燕扛秦主要靠的还是江东兵,其他的楚人不知道在干嘛。楚的几次悉发国中兵都让秦喝了一壶,结果秦最后来灭楚反而没有悉发国中兵了。。。估计是考烈王死后再也发动不了国内的这帮人了。不然王翦短时间也破不了项燕军。项燕拖一拖楚说不定能再苟两年。


user avatar   cheng-wu-j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赵悼襄王时期,由于秦始皇的间谍网战略和赵廷的膨胀,导致赵廷的战略绝大多数时期是跟秦国搞单边外交,之后按着周围邻居打。

此举不但大量消耗了赵国的外交纵深和战争资源,也因为战争带来的巨大利益使邯郸方面的赵廷出现了亲秦的倾向,当秦始皇捅刀导致赵国门户洞开,赵悼襄王含恨身亡,而新赵王又年幼支愣不起来(按赵孝成王和赵悼襄王的死亡年纪看,赵王迁继位时有没有10周岁都不好说)的时候,原来的亲秦派转变成投降派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李牧的胜仗并不能改变赵国国土大面积沦陷的情况下,李牧的抵抗行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出现全面投降倾向的赵廷和秦始皇讨价还价的筹码。当赵廷重臣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一切——其实也就是个空头支票后,李牧部就已经没有存留于世的必要了。

2.魏国的棺材板其实在魏安釐王末期就已经合上了。

魏安釐王对于魏国的意义极其拧巴而又复杂。

短期来看,魏安釐王是让魏国在一段时期内重现了文侯风采的中兴之主。

但长期来看,相比于背锅的魏王假,魏安釐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魏掘墓人。

魏安釐王中后期,秦廷的诡异操作和赵国的外交失误不但使得魏安釐王的最大敌人和冲突最激烈的竞争对手两败俱伤,更给魏国提供了多年的猥琐发育期,导致魏国在魏安釐王后期出现了“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的强势期。

但同时我们需要注意,魏国当时之所以能出现这段强势期,一方面得益于秦国赵国弱智一般的操作,一方面得益于楚考烈王的支持,一方面依靠魏安釐王通过《魏奔命律》《魏户律》对基层平民的竭泽而渔和对望族的贿赂,纵容。

当混乱的秦廷被秦庄襄王暂时整合;

当变成老狐狸的赵孝成王摆脱了信陵君的渗透;

当国内望族的贪欲已经无法被满足;

当野心膨胀的魏安釐王和信陵君下了步“攻韩拔管”的臭棋却未能迅速解决;

当楚考烈王放弃了对魏国的支持并且准备抡大耳光抽魏国;

国内空虚,外交孤立,且国内望族的贪欲已经极度膨胀的魏国也就离凉透不远了。

魏安釐王和信陵君先后逝世的第二年,魏国在秦军的打击下迅速崩溃…

至于崩溃的原因,前面王靖海大佬的观点是魏国在魏安釐王发动的一系列战争中损失了过多的战争资源,我个人的猜想是魏国可能在两位政治强人先后逝世后发生了规模较大,类似始皇帝逝世后的秦廷那种内乱…

甚至我怀疑可能有很多城池是直接投诚过去的…

3.直到秦王政中期,策士们还在念叨着“横成则秦帝,纵合则楚王”。

整个楚考烈王时期,由于双方在南中国的战争部署均在黔中—鄢郢—巴东系列拉锯战中被摧毁,双方的对抗基本集中在了中原地区。

由于楚魏联盟的存在,双方的对抗极为不均衡,通俗点儿说就是楚国打得着秦国,秦国打不着楚国,这也导致了楚考烈王一朝的楚国对秦国的表现相当强势。

你看《范睢列传》里秦昭襄王那几句话,明着说楚国的练习生不行和装备太bug,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老哥已经快被楚考烈王吓尿裤子了…

哪怕楚考烈王末期的楚国,也能组织合纵把秦始皇堵在家里一顿打,那一波秦始皇真的就差点儿完蛋了…

关于这次合纵的诡异失败,根据战后秦,赵两国的动向看,我个人的猜测是秦始皇和赵悼襄王达成了py交易并共同捅了楚考烈王一刀…

这次合纵未能摧毁秦国可能对楚国的影响非常大。楚考烈王在位最后的三年,楚国再未有任何动作——我个人的猜想可能是楚考烈王的白手套春申君没能顶住政敌的压力,也有可能是因为楚考烈王的健康问题,也不排除楚国在那时候就已经崩了的可能。

随后楚幽王在位那十年,楚国干脆陷入了彻底的沉默…

连秦国灭韩,灭赵这种事儿楚国都没做出任何反应…

结合熊悍兄那个战国时期最为磕碜的谥号看,楚国很有可能是内部崩了…当然也不排除掌权的国舅李园和郭开后胜一样被秦始皇引诱而成为间谍或投降派的可能。

之后楚国陷入了严重的内乱之中,五年间君主三易其人…

刚刚接盘的楚王负刍屁股还没坐稳,就迎来了秦国的大军…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我个人怀疑由于处于内乱之后的恢复期,楚国甚至可能有相当的资源没有在战争中被有效利用,再加上有反骨仔昌平君帮助,第一波的李信部竟然被打崩了…

秦王政孤注一掷地发动了全国所有能集结到的兵力,“甲士空”,凑了60万大军再度攻楚。

说句题外话,王翦和项燕对峙的那小一年,应该是秦王政最为凶险的一年…其凶险程度甚至超过了荆轲刺秦王那次…

国内的能战之兵都集结在了前线,如果这个时候齐王建派出一支军队拥着赵公子歇去邯郸,一支军队拥着韩公子成到新郑,一支军队拥着魏公子豹去大梁…是吧…

没准秦末的叛乱潮就会提前发生…考虑我带秦当时的君臣关系,会不会有秦国本土的地方官附逆,会不会有秦廷内部的外籍要员发动政变响应母国,真不好说…

六国最后的翻盘机会,从齐王建的指间流逝…

六王毕,四海一。

4.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当齐王建带着悔恨和不甘,饥寒交迫惨死在共地的那一刻,表面上看,始皇帝的权势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的顶峰。

而实际上,秦国的丧钟也就已经敲响了…正如当年狼狈不堪的楚军从召陵屁滚尿流地逃回楚国那一刻,魏国的棺材板就已经合上了一样…

始皇帝在位期间(秦王政时期不算):

皇帝本人在巡视途中遭遇近距离刺杀,并在首都遭遇“盗贼”抢劫;

皇帝身边的贴身服务人员向重臣泄密;

整个使团的大臣向皇帝做集体伪证,诅咒皇帝死亡;

帝国基层官员弃官逃亡,落草为寇;

一个个曾被皇帝下令诛杀殆尽的六国贵族,公子成为当地地方官的座上宾;

皇帝出巡的必经之路上,有人公开放置带有诅咒皇帝字样的大石头;

皇帝身边的方士公开辱骂皇帝后逃亡…

而对于这一系列恶性案件,号称“秦法之严”的秦廷破案率是尴尬的0%……到后来甚至要皇帝本人出马以大批量屠杀无辜民众的方式结案…

始皇帝逝世后不到一年,一个从河南去北京却诡异地途径安徽(学过初中地理的都知道这路线有多不可思议)的小军官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被始皇帝下令诛杀的六国贵族,公子如雨后春笋一般大批量重现人间。

大片大片的地方官员附逆。

驻守南方的秦将断绝了交通,自立为王(你要是跟我聊孙皓晖,周文强的作品当我没说)。

驻守北方的秦将拥兵自重。

驻守西方的真.老秦人秦将在打出了一套令人叹为观止的战绩后,毫不犹豫地用20万“老秦人”兄弟的性命,给自己换了个锦绣前程,顺便帮50年前的长平赵卒还了福报。

而在咸阳城内,一个喜欢吃狗肉不给钱,敲寡妇门,爱好往读书人帽子里撒尿的老流氓仅仅凭借“约法三章”,就让城里的其他真.老秦人抛弃了可以斩首赐田,斩首赐爵的“赳赳老秦”…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相关话题

  赵武灵王如果不退位,打败秦国的胜算有多少? 
  战国时期有没有周天子? 
  春申君把李园的妹妹献给楚王的时候,楚王没发现她不是处女吗? 
  为什么商鞅在秦国变法,身死而政不熄,而吴起在楚国变法却人死政熄? 
  为什么晋国会公室渐衰,诸卿坐大? 
  为什么老是有人质疑战国动不动出动几十万大军?巴巴罗萨德军550万把多少后勤非战人员算进去了? 
  如何评价商鞅其人其事? 
  魏安釐王对待信陵君到底是忌惮还是扶持? 
  战国七雄军队人数到底有多少?动不动几十万人的大会战可信度有多高? 
  为什么赵氏孤儿可以成为忠义的代表,而三家分晋,却没人站出来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选择不婚?
下一个讨论
男朋友只想在小县城当公务员,而我想在成都生活,他说成都的压力太大,只想过普通生活,怎么办?





© 2024-06-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