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对台湾在经济上一直是支持的,支持的目的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2-2006年,把台湾当成了最重要的资金、技术和订单来源地,这一阶段有些年份台资会占到外资总额的近7成,而且同期引入的台湾先进制造企业管理也为大陆培养了一大批早期的制造业高管。(但那一时段的对台工作人员也养成了对台湾如对甲方一样的态度,并延续至今)。
第二阶段是2006年至今,2006年开始大陆主要城市已经不再缺少投资,而国务院带头去日本引入各级制造业人才与订单也减少了对台资台企的依赖。但此刻中国也开始为中美对抗加剧在做准备,从后面至今的操作看,中国采取的是拳击中“搂抱”的战术,与美国为核心的经济圈全面融合,双方分不开。具体表现是避免与其优势的产业直接竞争,国家资本主要投入在新型产业上(如光伏和新能源)而非成熟产业的更上游。这一战术在对抗特朗普王八拳即彰显了好处(抱死了让美国只能打到后背),也暴露出坏处(光挨打没法还手)。
台湾作为美国优势产业的下游,也享有了这一待遇。因而这一阶段,台湾优势产业也没有受到太强的竞争压力。
但这并不是“惠”,而是台湾优势产业和美国是一体的,对美的政策是“搂抱”也顺带把台湾带上了而已。(同理,对台湾的逆差也不能单独来看,台湾韩国美国加半个日本要和到一齐算)。
不过这一情况也开始改变,在川普川坚果同志把中国在产业链上的脆弱之处都挑明,中国也证明了自己可以和美国对等对抗了后,中国也要对美国优势产业下手竞争了。这一竞争过程也会波及到台湾。如果中国竞争获胜,那么对台湾优势产业的打击也自然巨大,台湾丧失优势产业后回归的成本也会降低。
而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竞争一旦失败,台湾的优势产业就会更加红火,台湾回归的成本就会继续增高。
我再复读我自己。4v和中国大陆的顺差不是大陆进口多了,是4v买少了。
你不能拿产业结构来洗,产业结构同样是上下游的韩国和中国大陆顺差多少?日本和中国顺差多少?人家和中国没顺差,就和你4v这样顺差?
那只能说明4v早就坚定执行最严苛的对华经济制裁,绝不买任何大路货。大家不能因为4v体量太小制裁效果太小而否认他们制裁我们的事实。潘长江打了泰森一巴掌,你不能因为潘长江打不疼泰森就说潘长江没打泰森。
这种制裁在他们内部是如此严厉以至于是像真理一样的存在,是不容讨论的。一提起大路货必定是“我们追求品质,不能买中国东西的”这个命题本身是根本不用证明的公理。即使他们买的日本高铁脱轨完了又翻车,也绝不可能采购中国高铁。因为中国产品品质低,所以中国产品品质低。
一边日韩都愿意海量进口中国各种商品,买买买到韩国90%的泡菜都是山东出口的。4v连工程机械都不愿意买中国的。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4v从来连对我们同等制裁的样子也不做做。因为他们早就对我们进行了最严厉的制裁了,他们没有更多的制裁了。
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制裁我们…
其实都不用去看商务部的类别明细,闭着眼睛都知道大头是半导体。也就是芯片以及其他数码零部件。属于不得不买的,所以说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看了总会愤怒,为啥给湾湾赚钱,但没有办法,自己不会造,所以看绿营的节目会洋洋得意,这是站着把钱赚了。另外,我也不喜欢有些人盲目自大,什么过几年我们会造了,台湾如何痛哭。等你八字有一撇再来放狠话好吧。以为是网小退婚流龙傲天呐,过几年就有奇遇逆袭么?工业哪那么容易一蹴而就?
首先人才就不够,根本没人愿意去当硅农,当码农有现成的开源代码抄,还能高薪它不香么?
台湾的半导体也并不是没有替代,但只有一个国家高度重叠,那就是南朝鲜,但两者的区别是台湾不做终端,而南朝鲜是全产业链。也就是说台湾是天然的友商,因为上下游,根本没竞争关系。
不过还是支持断ecfa的,这里提一下,半导体不在ecfa里。因为ecfa里的,基本都可以断,唯一有竞争力的也就是台湾的机床,性价比比较高。但如果肯花钱,显然欧美日的机床质量更好。另外农产品之类的真可以全部断了,都是南部的农民,全部都是死硬的深绿。
我就说下一点我知道的资讯吧。
这是2020年中国对外出口额前十大企业排名。
其中鸿富锦精密是台企富士康(鸿海)的子公司、达丰电脑是台企广达电脑的子公司、晶硕科技是台企和硕联合科技的子公司、名硕电脑是台企华硕的子公司。
前十大企业里有六家都是台企,并写与半导体产业密切相关。
这些行业又因为疫情影响市场波动需求增高,而整个行业的出口模式就是从台湾进口半成品——大陆子公司组装完毕——出口到欧美发达国家。
那么理所当然,在市场需求扩大,大陆子公司增产的情况下,从台湾进口半成品、原料创新高也是很正常的。
中国进口台湾的东西,并不是都自己消费了,而是大部分出口给国际市场了。
澳大利亚的铁矿也是。
没有资源,没有科技,就吃不到全产业链的利润,而且一些高利润的产业在国外,自己出力多,赚钱不多。
同时,在产业链下游,护城河低,容易被替代,中国替代别人,别人也会替代中国。
很多人提到了贸易结构以机电产品为主,但如果简单解读为“大陆需要台湾的机电产品”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从台湾进口机电产品的压舱石,是在大陆的台企,而台企又是大陆出口的顶梁柱。其中,鸿海、和硕、广达等3C代工为最大宗(很多键盘台湾砖家甚至没听过广达、和硕这些世界500强)。
台湾对大陆顺差创新高,实际和大陆出口创新高是同一回事,更深一层,是台湾-大陆-美国的三角贸易创新高,也是美国超发货币带动的消费上升的结果。
这个顺差,不是大陆主动选择的,而是台企必然会从台湾进口大量上游零组件,组装好之后再出口以美国为主的消费市场。除非大陆革了台企的命,否则两岸顺差不会地动山摇。至于大陆对台企的态度,可观时间内不会有明显变化,毕竟没人想去折腾出口、就业、GDP这些数据。
很多人疑惑大陆在两岸局势紧张的情况下,为什么反而增加台湾进口量。很简单,台湾拿走利润,大陆拿到GDP,美国开开心心买优质产品,三嬴,谁会去动?
对数字的解读,有时候还是要坦诚一些。
大陆是台湾省的最大的销售目的地,台湾省对大陆贸易顺差也是逐年增加,接近于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的三成,台湾省GDP的七分之一,绝对数字超千亿美元,金额可谓不小了。
正常来说,一方对另一方有这么大的顺差,那么逆差方可以在贸易上牵制对方。
在大陆购买的1800亿商品中,半导体为主的电子零部件,高达1043.4亿美元,占比55%。
下图是2021年1-10月台湾省对大陆出口商品一览
台湾省进口高精尖的设备(西方限制大陆购买),生产尖端电子零部件,而大陆则从台湾省购买这些零部件,再加工制造成终端产品,最终出口到世界各地。
台湾省对大陆的销售,跟大陆对外的出口,呈现「连动」关系,大陆整体出口越旺盛,从台湾采购的零部件就越多。
事实上,2021年大陆和台湾的进出口都创了新高。
台湾省全年出口累计4464.5亿美元、进口3811.7亿美元,双双创史上新高,分别年增29.4%及33.2%。
一方面,《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生效,中日和中韩贸易增加,会分流大陆对台采购,另一方面,部分台商响应所谓「新南向」策略,将生意转移到东南亚或南亚。
持续更新时政分析,点赞关注一下吧@九霄^_^
下面是我一年前写的一条高赞回答,我把主要内容复制过来:
辟谣一条在知乎上流传盛广的谣言:“大陆和台湾的千亿美金逆差都是买台积电的芯片造成的,惠台免关税也是没有办法”。事实真的如此吗?
据统计,2020年台湾对中国大陆(含香港)出口达1367.4 亿美元,其中“电子零组件”达207.6 亿美元,仅占15%。而且这15%里面并不都是芯片,芯片只是“电子零组件”大类的一部分。在对大陆的贸易额中,台积电和芯片只占一小部分,这是毫无疑问的。
最重要的是,中国对所有进口芯片本来就免除关税,不论从哪个地方来。也就是说,惠台ECFA关税和芯片完全无关,惠的都是非芯片产业。天天拿芯片说事,无非就是部分网友自我安慰的借口罢了。
不要但看数额,看类别,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其中占大头的应该是电子类产品。因为疫情原因,导致电子类产品的出货量大增,大陆这边又是疫情防控最好,复工复产最早的,而电子类的代工产商在大陆的也是很多的,所以出超多很正常。
我个人认为台湾的当下政府很有意思,随着全世界疫情防控形势的可控,必然会使得各地复工复产都走上一个较为正常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弯弯的出超还能坚持多久不说,它还鼓励企业扩产能了。再有就是国产“可控”的替代问题,就依照当下对岸的教育,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给这些电子大厂桶一个大篓子(具体参考技嘉),到那个时候就有看头了。
祝对岸“经济长虹”……
所以也别看某些下大棋的 统不统一 看这个数字什么时候下降
不然就是空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