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过年有亲戚问疫情啥时候能结束,我该如何解释才比较符合科学? 第1页

  

user avatar   lengzhe19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说过年,我几乎每天都会被问到这问题。

如果是不太熟悉的人,我一般就告诉他,今年估计结束不了。

自从奥密克戎毒株出现以后,全球的群体免疫幻想被彻底打破,而且按着这种大流行的趋势,疫苗的速度很可能追不上病毒变异速度。

现在几乎每天都能看到数据库里有新变异毒株的出现,不知道那天就会有新的毒株出现。

WHO乐观的预测2022年能终结新冠疫情,当然他们也承认新冠病毒不会被消灭,只是从全球大流行变成低流行阶段。

按着现在的情况,我怀疑WHO今年会根据世界各国的对于新冠病毒的控制情况,比如说死亡人数或者住院人数(感染人数就别想了),然后宣布全球大流行正式结束。但具体死亡率或者住院率是多少才会宣布,我怀疑现在谭德塞自己都不知道吧。

所以说疫情总会过去,即便有奥密克戎毒株这样的破防存在,也终将过去,但这个结束的信号如何定义,可能会存在很多争议。

这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假设WHO宣布全球大流行结束,那各国会重新开放吗?

这里就涉及到了不同国家对于这个病毒的接受程度,或者换个话说,我们能接受多少新冠病毒的感染和死亡病例?

假设按着当下的奥密克戎毒株的感染数据计算,我们能接受每日新增个几百万,死亡1,2万人的数据吗?

我们总说新冠病毒的流感化,那咱们就拿美国举例,CDC 报告,自 2010 年以来,每年与流感有关的死亡人数为 12,000 至 61,000 人,与流感有关的住院人数为 140,000 至 810,000 人。

那新冠从出现到现在,美国死亡人数超过80万了。至于现在奥密克戎能否让新冠病毒流感化?现在谈这个还太早了。

未来,新冠病毒不会消失,还会时不时的有新毒株变种出现,我们可能需要长期的更新疫苗,防疫正从一场病毒狙击战变成拉锯战,甚至变成消耗战。

最理想的状态是,我们熬到新冠病毒流感化,感染以后只需要在家吃上几天的药,然后就可以康复继续工作和生活。也就是说,身体有基础性疾病,或者老年以及其他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每年1次或者以上的持续接种疫苗。而其他人则可以根据基础免疫力来抵抗病毒。

但这个时间,在今年?很难。


user avatar   xiao-sophi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大概就是这种亲戚。

那天给我外婆打视频,我问我外婆:

“婆婆,疫情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啊?”

她发出一阵爆笑。 然后转过头跟我外公说:“她问我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哈哈哈哈哈哈”

“那你就稍微预测一下嘛,今年还是明年?”

外婆:“就还是当时说的嘛,3年起步,5年观察。”


是的,2020年初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外婆语重心长地跟我说:

“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起码要三年多哦!2023年再看情况。”


我这种傻子怎么可能相信呢?


结果,做了40多年防疫工作的传染病学教授果然不是盖的!

我爱外婆!


user avatar   li-yi-53-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毒株还在持续突变中,疫情结束大概率还需要几年

一,Omicron还成不了流感

二、由于新冠持续迭代,Omicron不大可能是最后一种主要突变株,还看不到疫情的终点

1.印度2021年年初认为多数人有抗体,疫情结束,随后Delta就来了

2021年1月第五次调查样本量28000,感染率60%(也有报道说56.1%)。[1]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在印度第五轮针对新冠病毒的血清抗体检测中,新德里2.8万个样本中有60%被检出血清抗体阳性。据印度媒体报道,新德里约有2000万人,这意味着至少已有1000万人感染过病毒。这项数据被印媒视为抗击疫情的一大利好,认为新德里实现群体免疫指日可待,或正在走向群体免疫。

随后Delta疫情就发生了

2.南非已经发生过3次毒株迭代

从南非疫情迭代过程中可以发现,每一次过半人群感染形成“群体免疫”后,现有毒株逐渐消失。但有免疫突破能力的新毒株会在世界某个角落出现,成为新的主流毒株。

B.1.1.529是Omicron,图片制作于2021年12月初

3.新毒株致病性不一定更低

最近有人说,Omicron症状比Delta轻,所以得出新冠越传播越轻的结论。

但从进化树上看,Omicron和Delta完全没有亲缘关系,Omicron不是Delta的后代,得不出病毒进化后致病性减弱的结论。

实际上Omicron的毒性比祖先B.1.1高。

三、病毒处于持续进化状态,疫苗和特效药都会成为选择压

1.病毒通过遗传、突变、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病毒的突变(Mutation)是指基因组中核酸碱基的化学变化。在一次感染中,一个病毒粒子要增殖上百万次,增殖过程中复制发生异常就会造成突变,可以是一个核苷酸的改变,也可为上百上千个核苷酸的缺失或易位。

突变是概率事件。新冠属于RNA病毒,RNA病毒不稳定,病毒复制中的自然突变率 0.0001~ 0.000001。

大部分突变让病毒失活,少量突变会让病毒活下来并具备新特性。

自然感染、疫苗产生的抗体,特效药都会对病毒形成选择压,培养出耐药性


2.对人口有限的局部地区而言,抗体会阻碍后续感染,疫情传播速度会越来越慢,危害越来越小

自然感染后会产生抗体,疫苗接种也可以产生抗体,抗体在一定时间内对感染有保护作用,。

人群抗体比例越高,病毒传播过程中传播到有免疫能力个体的几率越大,病毒传播就越困难。

所以,“群体免疫”在特定环境(聚落人口有限,与外界交流极少)下是可行的。

例如英国阿尔法毒株在2020年冬季快速传播,产生高峰,疫情在2021年春天大幅好转。

如果没有Delta的输入,疫情的危害会持续降低。



3.病原体种群越大(感染人数越多),发生突变的可能性也越大。

突变是概率事件,感染的人越多,突变概率越大。

在我国古代,城市化水平很低,多数人生活在农村,多数人一生的活动半径都没有出县,相当多的人没有出过村,人员跨国流动极其稀少。

如果某地有疫情,基本会形成自发隔离,疫情感染人口数量可能是几百人到几万人,如果形成区域性疫情,感染几百万人基本上到上限了。

2019年,航空业、高速铁路发达,如果中国、美国、欧洲的任何一个地区有疫情,疫情有机会扩散到全球,感染人员可以上升到十亿这个量级。


4.免疫缺陷患者长期感染病毒将增加突变概率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一位患有恶性淋巴瘤的47岁妇女感染了“18种变异病毒”,因为在其去年4月接受化疗过程中感染新冠病毒以后,该病毒132天内在她的体内总共发生了18次突变。

她体内的新冠病毒进化率大大高于新冠病毒的平均进化率。


5.现代医学让更多免疫缺陷患者存活

在100年以前,罹患严重疾病,尤其是免疫缺陷疾病的人很难存活。

2020年数据,全球有3800万艾滋病感染者。由于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免疫缺陷患者,这些患者感染新冠后很难清除病毒,成为病毒突变的温床。

如果不对新冠患者进行隔离,则突变出的毒株很容易扩散出去。


6.全球化环境下疫情结束很难

由于大量免疫缺陷患者无法清除病毒,发达的交通让病毒具备全球散布,持续迭代的条件。

下一种毒株的毒力是随机的,不排除出现高载毒量、免疫穿透性强、高重症率、高后遗症率的变异毒株。

Omicron毒株的毒性较Delta低,但由于传播太快人群形成抗体也快,预计几个月后会被新毒株取代。


7.用疫苗打病毒不利于持久战

(1)病毒基因组丰富程度是指数增长的

经过2年左右的进化,病毒发展出多个分支。

在基因组足够丰富后,由于同一病人同时感染不同变异毒株的概率加大,重组速度也在加快,病毒发展出新性状的速度持续加快,呈现指数增长。

每一种毒株在传播前期,基本都是指数增长,如丹麦12月Omicron感染人数。


(2)防疫资源只能线性增长

疫苗研发、临床试验、批量化生产、物流、分发的速度是线性增长的,长期看疫苗开发很可能赶不上变异速度。

莫得纳CEO在12月月底表示,针对Omicron的疫苗到3月份才能量产。

每个地区的医疗设施配置、物资生产是线性增长的,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培养周期是漫长的,最多只能对数增长。

隔离等防控措施基本不受变异影响,但资源增长难度极大,也可认为是对数增长。


(3)时间越长,防疫局势越不利

用线性增长甚至对数增长的医疗资源打危害性指数增长的病毒,只能争取速胜,不能速胜的话劣势会越来越大。


四、疫情会持续多年,过程是曲折的

这张图虽然是个笑话,但时间可能和抗疫差不多:

五、疫情结束大概率在以下几件事情之后

1.疫情持续影响”共存国“生产,全球产业链格局彻底重构

从疫情发展的趋势看,国外维持全球化和”共存“不可兼得:

  • 想要降低疫情危害(减少免疫突破的毒株全球扩散机会),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就必须有边境限制。
  • 如果设置严格边境限制,阻断突变毒株传播路径,就会影响到全球化,让全球分布的产业链碎片化,而能独立维持产业链的国家并不多。


如果高毒力毒株出现,”共存“的国家不但会击穿医疗,更会击穿物流和供给保障,击穿消费的每个环节,甚至击穿富人阶层原本有效的防疫措施。

国际物流被持续击穿后,各国工业和供应链都会受到重创,例如美国已经出现农机配件缺乏的问题。

如果农机和农资生产出现问题,不排除出现全球粮食危机的可能性。


2.部分国家逐渐认同”清零“才能阻止新毒株产生,”清零“成为共识。

免疫突破毒株产生速度越来越快,抗体效果逐渐弱化,”共存“代价逐渐高于”清零“代价

德国分子生物学家Kai提出:

病毒进化的两个特性:

  • 感染越多,进化机会就越多。
  • 感染后的抗体、疫苗抗体都是病毒进化的选择压。 病毒体现出对环境很强的适应性。

所以我们只能限制感染数量,切断传播途径,但我们做得很差。 只要病毒继续流行,它就会不断进化,为我们带来麻烦。


3.中国成为国际产业链核心,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实现

参考

  1. ^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1-28/doc-ikftssap1405827.shtml



  

相关话题

  那些约妹子出来吃饭要AA的男生为什么不在约之前说好呢? 
  过年没办法回家,说些什么才能缓解家人们的失落感? 
  科学发展,难道只有一条道吗?中医,还是西医,不已经证明殊途同归了吗? 
  燕窝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冻了两年的羊肉还能吃吗? 
  益生菌造成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人体感染的概率有多大?有哪些用作食品中的的微生物是较高概率的条件致病菌? 
  上海一肿瘤医院附近有癌症患者求助,官方回应称「已安排患者治疗」,疫情期间可以通过哪些方法解决就医问题? 
  「奥卡姆剃刀原则」是否过于盲目武断? 
  如何看待市场监管总局称「五成降噪耳机不达标,可能存在损伤听力风险」,选购降噪耳机时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 
  苹果蒸熟后还有营养价值吗? 

前一个讨论
警方通报 「男孩被狗攻击致死」,称涉案犬未办理相关证件,主人已被刑拘,将受到什么处罚?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开始我都很吸引男孩,后面之后他们就淡了?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