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学老师的工资待遇大多是什么水平?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立高校在性质上说就是事业单位。这也就是说,公立高校教师的工资,与当地事业单位基本上在同一水平。

不过,由于高校的级别较高,教师拿副高、正高级职称相对比较容易,因此高校教师比大多数事业单位的人收入略高些。当然,这也要看财政负担情况,比如浙江省属高校的教师工资就比杭州市区的中小学教师低的多了。

如果非要拿工资来对比,觉得硕士进企业挣得多,当老师挣得少,这就属于胡搅蛮缠。因为不同专业的就业难度和薪资待遇很不一样,计算机专业进大厂的难度比进高校低不少,但前者的工资往往是后者的三四倍,但对人类学、社会学这类专业的研究生而言,高校的待遇就未见得比去企业工作要差了。任何一个大学,绝对不可能说,因为计算机专业的平均薪资比社会学高三四倍,所以计算机专业教师的平均工资就比社会学专业的老师高三四倍。(当然,双方能申请到的项目资金体量天差地别,但这个是另外的收入来源,不算是“工资”)

正是因为不同专业的就业难度不一样,所以不同专业进高校的难度也不一样。对于同样一所大学而言,比如发布一个招聘辅导员的岗位,要求报名条件是博士,那么你会看到这里面绝大多数都是冷门专业或者社会需求相对较少的专业的博士,而不会是计算机、金融这类专业的博士。对于后面这些专业的博士来说,他们的选择余地会大很多。如果他们愿意选择进高校,那么只能说明他们更喜欢高校的生活,或者自己有学术方面的追求。

也是因为如此,所以很多大学历史上都出现过这样的“奇景”——热门专业的教师,往往是本校学习最差的。因为当年很多学习好的学生,早就去企业挣钱了。这方面最知名的例子,当属俞敏洪——俞敏洪的口音和英语发音,听过他讲课的人应该都有印象,而英语远比俞敏洪好得多的王强那批人,早就凭着北大的学历和自身的英语优势早早出国了,反而是俞敏洪这种水平一般的人,“被迫”留在了北大当老师。假如说俞敏洪后来不去创业的话,那么他按部就班升上来,今天也应该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的教授、博士生导师了。

当然,这个情况也不只是中国,国外的情况也差不多。欧洲大学教师的收入不如蓝领工人早就不是什么新闻,而在美国,大多数副教授、教授(普通大学,别拿藤校和好的私立大学抬杠)的工资也通常是在几万到十几万美元之间。从绝对数字上看,肯定是要比中国高的。但跟本国对比一下的话,很多热门专业本科生的工资都远比这个要高,更不用说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生,这个待遇也就是起步价。

不过,大学老师的工资虽低,但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时间相对自由,且因为学历和人脉的关系,可以有更多搞钱的渠道。就拿我的博士生导师来说,我帮他报账的时候,在后台看过他过去几年的工资条,平均下来每年到手是在15W左右,加上一些补贴、奖金、公积金之类,也就是20W出头。然而,作为北师大的博士生导师,他平时会接到不少演讲、授课、培训相关的邀约,这方面的收入其实超过了本职很多。大多数在企业工作的人,显然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总的来讲,大学老师也好,公务员也好,体制内大多数岗位都不是能挣钱的工作。真要为了挣钱去,那就是转码进大厂,或者更直接一点,去美国读研读博挣US刀乐。即便是要读博,作为传统工科博士,读博了进企业能挣的大概率也比去高校和研究所要高。至于说你要问读博有什么用——那我觉得读博其实没多大用,所以就还是老老实实去企业工作吧。


user avatar   windskymagic 网友的相关建议: 
      

写个亲身经历吧,有详细的收支平衡表共参考。


虽然我一直强调收入只是转行众多原因当中最不重要的一个,但依旧有很多朋友对此表现出了巨大的兴趣(笑)。

新工作的薪酬自然属于公司机密不好乱说,老东家的待遇倒是可以晒一波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也是为打算或是正在求职的博士博后提供个定量的参考。

本文是「大风转行札记」系列的第三篇,旨在分享一下当青椒几年的收入,以及衣食住行方面的开销。

上一篇链接:学术圈:为什么来,又为什么离开?

上上篇链接:再见,学术圈


背景介绍

人都走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之前写找工作经历的时候提过一嘴,这里复读一遍:

国内top10本科,香港top3博士,没有博后经历,自然也是没有什么国家级人才计划的帽子。算是沾了海外人才引进的光,进了长沙某正烃基高校,在某天坑学院任助理教授。

非湖南籍(这一点以前我觉得无所谓,现在想想还是有必要考虑的),在长沙生活了近四年。


收入详情

高校收入其实挺透明的,基本国家都定死了。特别是现在取消了文章奖励,同一个职称的工资差不了多少。

我校助理教授的基本工资大约是一年13万+,随着工龄的增加会缓慢上涨。往上各种人才计划就各凭本事了,我当时有个最低级的校级人才计划,一年补助6万,算下来之后每月到手13k。

公积金12%,双边一共就是3.6k左右,也是一路涨上来的,比较复杂就不展开了。

年终另有一小笔绩效,跟教学、科研、公益等的工作量挂钩。这东西浮动比较大,保底大概能有个3万多。

另外入职的时候发了一笔安家费,我这种底层青椒只有15万,可以选择一笔拿还是按月发放。当时想着趁早置业就一笔拿了,结果扣了三成的税(有些高校的安家费是免税的)。更坑的是,离职的时候因为没满服务期还要按比例退回去,退的还是税前的……


校内宿舍

学校提供了校内两年的宿舍,一室一卫,十平米出头,估计是学生宿舍改装而来,整栋楼住的也都是青年教师或是博士后。

宿舍里电热水器、网线、公共区域有厨房和洗衣机,一个人住挺方便,两个人甚至三个人(看到隔壁有放个婴儿床的)就有点捉襟见肘了。当然这是普通教师的标准,有人才帽子的自然住宿条件会更好,允许住的年限也会更长。

月租方面,当然不是免费的啦。第一年200,第二年好像是500,涨价的意思是都来了这么久了也该熟悉了,赶紧出去自己找房子住,把宝贵的宿舍让出来给新老师们吧hhh。

由于地方太小且有年限,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就在校外找了个装修地段环境都不错的公寓,月租不到2k,校内的宿舍偶尔来睡个午觉,这就是后话了。


购房置业

得益于强有力的管控和限购政策,长沙房价在全国省会城市里是出了名的洼地,这一点对年轻人还是相当友好,幸福感也很高的。

唯一难的是购房资格,当然正常落户一年或者社保两年也都是能买的,防的都是炒房客,只不过热门盘抽签起来会难一些,好在高校有人才绿卡,可以理解为积分封顶的刚需用户。

因为总价不高,未来也有升值空间,所以落完户拿到人才购房资格后,就琢磨着置业了。最终抢了一套商业中心正地铁口的新房,买时均价不到15k,现已交付。

读博期间手头也有了一些积蓄,再找家里支援了一些,剩下的就可以纯靠公积金了。账户里每个月还会攒下来一小笔,觉得浪费干脆攒一波就提前还一笔。


房价太便宜的后果是年轻人大多刚工作就会买房,并且不会满足于随便上车,而是斤斤计较地想挑选着交通、商业、学区、绿化、户型、精装、开发商等都符合心意的住宅。

相比于北上深高昂的房租,漫长的通勤,或是掏空六个钱包背上沉重房贷上车老破小,令人感慨简直是两个世界。


吃喝玩乐

作为新晋网红城市,长沙永远不缺各具特色的餐厅酒吧,各种奶茶咖啡(茶颜悦色永远的神)、烘焙糕点也层出不穷,可能也是低房价释放了消费力。

作为一个比较爱美食、爱探索的人,我也几乎每个周末都在走街串巷。从五一广场、坡子街、解放西,到冬瓜山、麓山南、渔人码头;从口味虾、臭豆腐、辣椒炒肉,到火锅串串、日料韩餐、东南亚菜……这座城市有太多美食、惊喜、与烟火气。


日常伙食则是以湘菜为主,香辣下饭还不贵,挺合我胃口。为此一直不容易长胖的我也圆润不少,没办法,实在是太下饭了。

一人份的辣椒炒肉盖码饭只要十几,人均五十就可以吃的不错,上一百就相当丰盛了。平时在食堂(十块钱出头)或学校周边小餐馆(十几二十都有),偶尔出去吃几顿好的,再加上奶茶钱,一个月2500也够了。


玩乐方面,我自己没什么泡吧蹦迪洗脚按摩方面的消费,但是看满大街的店,有需求的人应该也可以很尽兴,开销估计也不会太贵。

剩下就是买买衣服(基本清一色的优衣库),添置一些电子产品(看的比较多的是相机镜头)。一年长途旅游一次,短途周边游两三次等等。加在一起一年差不多四五万。


收支总结

一年到手收入保底23万(不算公积金19万),开销方面,房租水电2.5万,房贷2.5万,吃饭3万,衣服旅游消费5万,别的杂七杂八算个2万,一年还能存个8万。

消费这点丰俭由人,真想要攒钱完全可以大幅压缩。因此哪怕是家里完全帮衬不了从0开始攒首付,也几乎没什么压力。

总体的体验就是:房价低,物价水平也不算高,手头现金流充沛,只要不考虑育儿和养老,几乎没什么压力,随便吃,随便玩。


原文、照片及投票(调查国内青椒收入)见:


user avatar   yuhang-liu-3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实话现在高校教职待遇方面主要做的是兜底。能解决基本住房+子女幼小入学这两个大头的,就是良心高校了。打个预防针,很多高校还真就这两条都做不到,青椒奔四了还得租房住。当然我说的解决住房也不是说学校直接分房,而是安家费够学校附近房子首付,公积金能覆盖一半左右的房贷这样子,就这也有很多学校做不到。当然我说的是普通青椒的待遇。能申到四青title的另当别论。

其实搞学术的很多人也没什么物质欲望。比如美国俄亥俄州 俄克拉荷马州的农村照样有人做正经的数学研究。美国的名校很多也不在大城市。比如康奈尔大学,那地方我因为开会去过一次,那可是有野生动物出没的地方。。离最近的城市开车要几个小时。就这么个地方照样有世界级的学者。如果美国人也像国内的内卷式思维方式,认为美国前10学校的数学博士一定要去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之类的大城市生活才“配得上”他们的身份,那美国的数学工作者不知道要减少多少。所以呢,国内只要能做好兜底,最起码数学这样的理论学科还是能吸引到一些人。问题是很多情况下这个底都兜不住,青椒们还得琢磨着怎么搞点副业来维持基本生活。。

另外呢,社会对大学青年教师的看法也要有一些改变。不要总是拿青椒和学历不如他们但是去了企业的人对比收入。要认识到,青椒虽然“穷”,但并不是不优秀,(在高校做好兜底的情况下)他们还是能有正常的有尊严的个人生活以及家庭生活。他们自己选择了一条远离金钱的道路,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上进,没有志气。当然了,在国内普遍势利的单一价值观影响下,这种观念转变也是很困难的。


user avatar   ping-xing-yu-zhou-18-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部分:回答大学老师工资待遇

待遇属实是这么低,山东和东北高校教师待遇大概差不多,可能青岛和大连能稍微高点儿,但整体不会高的太多,基本上就是万八千块。待遇属实是这么低,山东和东北高校教师待遇大概差不多,可能青岛和大连能稍微高点儿,但整体不会高的太多,基本上就是万八千块。

为了说话方便,我就把东北和山东合称双东。

对于对于双东的双非本科编制讲师,大概是这样的生态:

安家费10~20万,而且还是分期付款,还要扣税。

一个月五六千的到手工资,一年三四万的年终奖。

青岛,大连的部分学校,比如东北财经据我了解能略微高一些,但是高的不会很多,不会说沈阳这个编制讲师年收入11万,这个人去大连编制讲师能赚28万,这个不可能。18万都不一定。

非升即走除外,一般来讲非升即走,因为他有挑战性,所以在合同期内的工资相对比较高,即便是双非,如果实行非升即走的话,25万是比较有把握的,安家费也应该是20万起步,大部分在30万级以上。换言之,又想牛儿不吃草,又想牛儿挤奶多,这事本身就不科学,非升即走本身就是让牛儿多挤奶,那必然得多给点草,尽管给的还不够多,但是比那些编制牛还是多不少的。博士们既然能博士毕业也不傻,不会说年薪10万块钱二线城市双非的非升即走还抢着去,那尼玛是疯了。下文中我举了广东海洋大学的例子,C3事业编我估计大概十来万。C4非升即走 30万年薪40万安家费。

那么描述完这个生态之后,其实楼主的问题就已经回答完了,就是说大学老师的待遇真就是这样。楼主在问题描述中就说了,说硕士能挣二十多万,本科生好一点儿的也能挣十几万,那为什么还要读博士呢?其实这已经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但是既然楼主提出来了,那我们也讨论一下。

第二部分:探讨为什么大学老师待遇这么差很多博士还要趋之若鹜。

这个问题其实也很好回答,我之前曾经多次用过一个小丽的案例,描绘了我自认为中国985高校平均水平常见博士生的用户画像。等我一会儿转过来。

出生县城普通家庭的小丽,从小爸妈就教育她要好好学习,小丽中考从家附近的初中考上了全县城第二好的高中,高考时以高中前100名的成绩考入了本省一所不错的双非一本。高中曾经有男孩子追求过小丽,但无疾而终。本科期间,小丽依然努力学习,以专业第三名的成绩保研到了外省一所20名左右的985高校。读硕士期间。发觉家庭在邻省的师兄对他有意思,但是始终若即若离,不敢正面去回应这段感情。正巧导师发现小丽勤奋努力,建议他一起读博士,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小丽和师兄最终修成正果。经过了7年的硕博打拼,小丽三篇sci三区一篇中文ei顺利毕业,和师兄一起共同签约了位于邻省的一所双非高校。同时在博士毕业前夕,盛大的举办了婚礼。

我想在诸如小丽这种平凡家庭出生的孩子来讲,一路受到好好学习的教导,努力学习攻读博士,在整个过程当中,不太有可能会接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比如企业或者考公选调。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讲,公务员这个东西非常黑暗,家长也好,亲戚朋友也好,总会教育他,你没有关系家里没人当不了公务员,即便当上了也会很累很苦。而大学老师在这些普通人能接触到的人脉资源当中,线下的人脉圈交际圈里,基本上岁数大一些的亲戚朋友,对大学老师都是很赞誉的,比如说有寒暑假,比如说有自由时间等等。这些情况的真伪我们不去探讨,只是说大众对于高校教师和公务员确确实实存在这种认知,这个我想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这个家庭和本硕博学校,所带来的人脉以及认知环境的影响下,一代又一代的小丽们基本上就是铁了心选择学校路线。

再补充一点,谈谈“主流博士生“。我们在虎扑,知乎等网络平台上看到了一些选择很多乐观开朗,兴趣丰富成果多多,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在博士期间就已经开了公司,赚了大钱。亦或是发明了一种让当代年轻人都觉得很赞的观点,并且去亲身实践,成为了新一代青年意见领袖。确实这些博士是有的,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曹丰泽不是主流,毕导不是主流,华为天才博士也不是主流。本答案所描述的小丽,才是中华大地上博士生的典型用户画像,才是博士生中的主流。

总结一下,一代又一代的小丽们,与其去说服自己说服家人,说服交际圈,同时还要拼了命的去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企业或选调岗位,还不如图省事儿直接投几个普通本科高校然后去当个大学讲师。所以很多学生宁愿去高校圈卷,也没有去企业或者选调的打算。因为,大多数人终究是小丽,而不是曹丰泽,不是华为天才少年。

​第三部分:2022年1月24日原答案的总结

看完了小丽的用户画像之后,其实我们就应该有答案了,对于一个家庭资源相对较低,出身平平,一直就被灌输努力读书就会有好结果的小丽博士而言,进高校似乎成了唯一的归宿。甚至可以说一句不太客气的话,除了读书科研之外,小丽也不会干什么了,也不适应再去了解可能有些同学在本科,硕士实习阶段就已经掌握了一些职场的必备技能。甚至小丽们在博士毕业之后都不知道什么叫无领导小组面试,什么叫压力面试,什么叫行测,什么叫申论。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我们都不是被命运选中,被命运垂青的孩子。我们多数人都无法在中国这片汪洋大海里登上一艘家底殷实的巨轮,那么我们只能抱着一片木头残片,随波逐流。于是乎,一代又一代的小丽们随着海浪被命运推着走向了高校,当面对高薪非升即走和稳定编制讲师的双轨制的时候,大部分的小力们出于安稳,接受了那微博的安家费和薪水,换来了一份还算稳定的工作——双非编制讲师。小丽们也终于乘风破浪,登上了彼岸。


第四部分:2022年1月26日更新,探讨传统工科博士,企业对标非升即走

评论区有多个评论提到了非升即走和业界。我再补充一下。实际上大家忽略了一点,就是,对于传统工科而言,业界的待遇实际上很一般,普遍略低于甚至远低于非升即走的待遇。

我们引用一下微博知名博主“PITD亚洲虐待博士组织”在1月17日发布的一条微博,化工博士offer选择,注意两个都是业界企业。山东top化工城市一般,总包45万。中石化宁波工资20万出头。注意这两个都没提安家费。

那么我们再对比一下高校非升即走的待遇,以广东海洋大学官方文件为例,文末会给出广东海洋大学这些资料对应的网址。C4合同制,30万年薪40万安家费。而且官网的公告中,尽管有多名博士选择了C3,但是还是有少部分博士选择了C4。此外对于已经任教的老师,也有C2事业编和B1 B2非升即走(官网明确说了非升即走四个字)。也确实有人选了B2。


当然,高校给的待遇一般大家就觉得有水分,可是难道企业就一点都没有了?都说非升即走要拼命,难道平时上班就都可以随便摸鱼?因此我觉得对于传统工科而言,就说上文那个化工同学,广东海洋(湛江)30+40,山东企业在没地铁的城市45,我看还真他娘的叫一个旗鼓相当。

所以说,对于一些学科而言,企业还真他妈的不香!

广东海洋的原链接:

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公开招聘高层次教学科研人员公告-广东海洋大学人事处

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拟引进高层次人才公示-广东海洋大学人事处

广东海洋大学2021年拟引进高层次人才公示(第八批)-广东海洋大学人事处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部分知乎用户过度推崇清北、 985 和唯本科出身的学历论? 
  为什么有很多教师会粉肖战? 
  如何看待武汉大学发布给予92名国际学生退学处理的通知? 
  你心目中的大学食堂是什么样子的?你对自己的大学食堂满意吗? 
  为什么很多人挣破头都要考进公办教师? 
  请问985大学的说法已经过时,那么五六年之后985大学的名号在就业时还有用吗? 
  中国的师范类大学为什么叫 normal university? 
  孩子因为被老师批评脸皮厚,现在抗拒上课,该怎么办? 
  如何看待教师体罚学生? 
  高度敏感而内向的青年怎样才能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更好地生活?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身边很多家庭年收入30万左右,却还过着很朴素的生活?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女性能够轻易认同同性的美,而男性却很难?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