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多年的交易经验,A股并不算跌,原因如下:
1.不同于美股的高调,A股这是以退为进,不露锋芒,尽显大国风范,代表了绝对的历史自信与深厚的文化积淀;
2.由于迟迟没有突破3700,A股为了提高突破的概率,不得不回到先回到3400点,这样就多了3500、3600两个点位可以突破,即再次获得了突破3500、3600的机会。这代表了A股没有机会也要创造机会、没有环境也要创造环境的拼搏精神;
3.只要上证指数还是正数,都可以判定其为大牛市中的技术性调整,这代表了A股长期向上、稳中有进、一片大好的主要趋势没有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
4.上证指数发布于1991年,粗略按30年、每年200个交易日大致计算可得,A股每交易日平均涨幅高达0.5!可见A股没有下跌,只是降低了平均每日涨幅,防止投机过热,以达到经济脱虚向实、金融服务实体的目的。这代表了A股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
现有的回答基本都在嘲讽,毕竟文章标题确实值得吐槽。
但我看了下原文,总体来说我认为是比较中肯的。
美国股市24日先暴跌再翻红的走势,反映了美国面临巨大通胀压力、制造业难以提振、疫情大肆蔓延的复杂形势:
一方面,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前景感到担忧,对加息和刺激政策退出十分敏感;
一方面,其主流投资机构凭借强大资金实力,出手护盘十分凌厉。
美国股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仅经过短暂的低位震荡,即进入上行通道;
到2020年2月,道琼斯指数涨到接近30000点,随后因疫情暴发出现快速调整,发生6个交易日三次下跌熔断的奇观。
但在美国对外发动贸易战,国内制造业低迷、失业面扩大的情况下,美股却再次走出V型反转行情,一路上扬。
到2022年1月4日,道琼斯指数比2019年底上涨了约30%。
这部分是比较简单的描述事实,美股的涨幅不得不服。
但我始终认为,如此涨幅相当程度上与经济基本面是背离的。
反观A股,2022年1月4日上证综指比2019年底仅上涨19%。
而2020年疫情发生后到今天,中国无论在疫情防控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最大限度减少了患病率、重症率、死亡率,而且最早实现经济正增长,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美国不但陷入疫情反复和持续蔓延之中,死亡人数持续上升,而且制造业陷入萎缩、失业率低迷、物流不畅,其超大规模发行货币已导致7%的通货膨胀率,政策即将转向。
美国股市能够在经济如此畸形的情况下一再走高,与其大量发行货币有直接关系,但也与其主流投资者大力护盘有关。
美国的主流投资者深知,股市保持活力对于吸纳全球资金、化解其经济矛盾是有益的。
这部分主要是指出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基本也都是事实。
美国的通货膨胀数据摆在那,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也许可以超发,但现有的印钞速度太疯狂了,不可能永远持续。
相对而言,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存在一定反差。
在不断巩固防疫战略成果的同时,我国早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实现稳定增长。
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
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
我国年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达到历史高点。
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创新动能显著增强。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
目前,我国已连续4年保持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随着RCEP实施和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拓展,我国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兴业热土。
近期,国内股市表现疲软有一些短期理由:
一是市场普遍认同的热点板块已积累一定涨幅,需要消化;
二是今年经济增长的确存在一些压力。
但这不足以导致近期股市大跌。因为今年增长压力主要体现在一季度,而这是由于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缘故。所以,把这个因素夸大是偏颇的。
这部分主要是从宏观上分析国内经济的基本面,我认为大方向没啥问题。
而且,这段其实也指出了A股目前面临的问题:热门板块涨幅过高和今年经济增长压力。
虽然都是粗浅的分析,但判断我认为是准确的。
就我个人观点,目前A股整体估值不算高,但二元失衡还是很严重:
热门赛道估值仍然极高的同时,部分板块估值却维持在极低水准。
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也要看到有利的形势。我们在过去两年坚持未雨绸缪,稳扎稳打,为应对当前困难预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间,积累了相当的实力。
一是,中国过去两年没有跟随美联储的脚步,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样,在今年美联储加息、促使美元回流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实施更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
二是,开展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根据市场情况“打提前量”“靠前发力”。
从去年12月开始,我们提前下达部分2022年专项债券额度,采取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举措,为实体经济低成本融资和稳健运行创造条件。国务院已决定,前期已对部分到期税费优惠政策延期的基础上,再延续执行涉及科技、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另外11项税费优惠政策至2023年底。
三是,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以稳住经济大盘为改革赢得空间,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夯实基础。要用好过去两年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进一步释放政策推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各业竞相繁荣发展的局面。
四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动摇。
在稳住经济大盘的基础上,坚持向改革要效率、靠改革谋突破,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行业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动摇,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慢下来,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这段主要是谈国内对今年经济形势的应对,有部分是老调重弹,但有一点很明确:
过去两年疫情期间,我国的财政政策相当稳健,没有追随美联储的步伐。
这意味着在稳增长的目标上,央行能用的“子弹”还有很多。
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
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已大大提升,其资金实力也已今非昔比,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市场热点和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不能发挥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
在遇到风吹草动时,需要主流投资机构维护大局,引领方向,发挥应有作用。
在此,我们呼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
全文只有这一段是谈国内投资者的,言语间不乏隐晦的批评。
说实话,社保基金还好,其他各类机构目前的确是抱团追热点居多。
不过我个人认为,目前A股机构的行为模式是由散户生态和盈利模式共同决定的,短期内很难有根本性转变。
基金公司盈利主要靠做大规模收管理费,与基金的长期收益并不直接挂钩。
这种收益模式决定了,机构的首要任务必然是吸纳更多投资者认购,其次才是收益率。
目前A股散户直接买股票的情况确实减少了,但目前散户买基金的策略跟当初买股票是差不多的。
本质上来说,A股目前的大部分交易量仍然是散户贡献的,这决定了机构不得不适应环境变得“散户化”。
公募基金中的确有少数极为出众的基金经理,长期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也吸引到一批固定的受众。
但大多数散户投基金还是跟风居多,如果机构逆势进行价值投资,反而可能因基金规模缩水而被淘汰。
总的来说,这篇文章标题的确有点尴尬,但内容我认为并没太大问题。
目前我A股持仓市值有七位数,占了总投资的大头,这也是用行动表明态度。
当然,我的观点不一定对,由此产生的亏损也都认了。
只是我觉得,虽然A股在互联网平台上一直备受嘲讽,但如果连知乎都只是阴阳怪气渲染情绪,未免无聊。
看看27号,这波是和机构联合起来一起割啊。。。
体现了中国老百姓的的资金还是不爱A股,真爱还是在房产
充分说明我国控制了疫情,没有大放水。
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手中货币,实体经济强劲,遏制了资本回报的无序增长。
反过来,美丽国没控制疫情,只能大放水,所以美国股市虚胖。
实体经济虚弱,只是资本回报的无序增长。
1、外资每个礼拜都在抄底。这位外资同学一定很有钱,抄了这么多年底竟然还有钱抄底。
2、每次下跌都是在筑底。在以李大霄为代表的行为艺术家嘴里,股市已经在地下十八层夯实了极其坚固的基础。
3、基本面永远平稳向好。
4、A股每年大概发200多个见底信号,有800多种迹象说明将会迎来大涨。
5、每天都说是底部,每天都说是牛市的起点,每天都是做梦。
6、每次下跌都是跌无可跌,而每次上涨都是触底反弹。
7、A股大跌前如果美股也跌了,那么A股一定是“受外盘拖累”。
8、监管层始终有信心、机构始终有信心、控股股东大股东始终有信心,然后上市公司开始发减持公告。
9、每个季度都至少有千亿资金在前往股市的路上,比如社保金、养老金、MSCI带来的资金。
10、如果有关于股市的政策出台,那么一定是个利好政策。
11、如果这个政策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利好政策,那么它一定是个长期利好政策。
12、所以加强监管、把“妖精”管起来是利好政策,减少干预随便它们干什么也是利好政策。
13、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经常会被“保护”,尤其是在中小投资者损失特别大的时候,有中小投资者表示保护费太贵。
14、虽然一直在保护中小投资者,但是赚钱的都是控股股东、机构和游资。
15、虽然一直在保护中小投资者,但是股市的问题大多是散户太多造成的。结合前两条看,应该出台政策禁止散户炒股。
16、A股永远在改革。新股发行价格从固定市盈率倍数改为通过询价市场化发行是改革,从询价发行改回固定市盈率倍数还是改革。你不知道下一步会改什么,但你知道你希望改的地方一定不会改。改革永远有红利,而且永远没有改完的时候,所以红利红得发绿。
17、每年大概有100多个牛市起点,但是十年都难得见到一个人说1个熊市起点。
18、每天都有小利好,每星期都有大利好,每月都注定是割韭菜。
19、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不只是草,还有韭菜。
每天早晨刷wind的财经新闻直播,四大证券报加一众财经类报刊,但凡涉及分析A股走势的,都是一片大好。据不完全统计,只要沪指在5000点以下,主流媒体都不会出现持续看空的分析。不只这些主流媒体,就连研报,出现中性以下评级的也极为罕见。
所以,这种结论已经不重要了,能看的也就其分析的逻辑了——当然,其中大部分的逻辑也乏善可陈。
媒体和机构的公开表态一贯如此,但是他们真实的看法却不一定如此。
在一个股指被赋予很多象征意义并且做空机制不完善的市场中,表态看多是最不会被骂的选择。
同时,表态是没有成本的,或者说是成本是很低的。
以较低的成本来做一个最受欢迎的表态,很划算。
但是,实际的操作,却是每个市场主体拿真金白银来半匿名投票——这是需要成本的。这个投票不是去做最受欢迎的选择,而是去做最正确的选择,因为每一个错误就意味着金钱的损失。
全部投资者拿真金白银进行半匿名投票,最终的计票结果就是股指。
所以,表态和股指根本就是两码事。
另外,有些人总觉得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都是国家队,完全贯彻高层意志。
确实,在大的方向上,国家队贯彻高层意志。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团队都是市场化的。券商的自营、公募的投资、险资的权益投资,乃至社保基金的投资,都是由市场化的专业人员操作。每一笔投资的盈亏都和自己的收入乃至职业发展相关,所以他们只能忠于自己独立的判断和选择。
真正的市场,没有人可以兜底,所有投资者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即便在这个新兴加转轨的市场,也大致如此。
美国证监会要是也能这么爱护美股就好了……
羡慕!
现在不允许恶意唱空,你说能传递什么信号?
但是没不允许买卖,所以你们看今天市场是什么情况。
然后你就知道,这种媒体的分量了。
本人对此没有任何看法,只想重温一篇证券日报在2015年6月9日发的文章:
20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