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多高,不过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屠城、不滥杀、坚持以人为本的政权罢了。
地位高到季汉开国团队中的主角成为了中国本土宗教信仰中的神,最典型的就是关公。与季汉开国团队有类似地位的,我国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只有西周的开国团队和大唐的开国团队。
是啊,有多高呢?
苏东坡在《东坡志林》中写道:“途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频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
很多人都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捧红了三国,却不知道罗贯中除了三国水浒,还写过《三遂平妖传》、《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一堆小说,可惜都没火;而说三分,作为评书、戏剧、甚至是民间传说的重要题材,近两千年来热度一直没停过。所以,罗贯中和三国,到底谁成全了谁,怕是很难说得清了吧。
另外喜闻乐见的是,罗贯中本人可能是个地道的曹粉和蜀黑。在嘉靖版三国志通俗演义中,保留了他大量黑刘备、吹曹操的痕迹:比如三英战吕布,刘备有个很阴暗的捡漏心理描述。比如曹操四处屠城,在演义里却鲜有体现,只保留了屠徐州。比如曹操宰杀边让、娄珪等名士,在演义里完全没有提。比如曹军明明白白的杀了百姓吃肉,书中却完全没有描述,反过来却给刘备杜撰了一个吃刘安老婆的故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曹粉、蜀黑,他写出的三国演义被人们普遍的当做了拥刘贬曹。不怪他,真的不怪他,他已经奋力的战斗了,但是大环境是,大众普遍的都在同情刘备、痛骂曹操,罗贯中夹带的那些私货,有的被人民无视,有的干脆被删改了。看一下最接近罗氏原作的嘉靖版,和毛氏父子删改后的作品,会发现两者真的大不相同。举个栗子,看看曹老板的出场:
嘉靖本(可能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
为首闪出一个好英雄,身长七尺,细眼长髯。胆量过人,机谋出众,笑齐桓、晋文无匡扶之才,论赵高、王莽少纵横之策。用兵仿佛孙、吴,胸内熟谙韬略。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乃汉相曹参二十四代孙。
毛本(现在的通行本):
为首闪出一将,身长七尺,细眼长髯,官拜骑都尉,沛国谯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
喜闻乐见,简直是哈哈哈哈。老罗辛辛苦苦写了那么多赞美曹老板的内容,都被后人删了。而且删改后屁股完全坐在刘备这边的那个版本,才是最为老百姓普遍接受并流传至今的。
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苏子瞻不余欺也。
季汉的地位从古至今都不低,只不过在知乎世界的某些人眼里,只要是人民群众喜欢的东西就一定要被排斥贬低,要不然显示不出精神贵族的高逼格。
如果按古人的标准,明清以后的季汉一般被视为正统王朝。满清时期的历代帝王庙里面没有曹魏东吴的君主,甚至西晋所有君主都被认为是篡位得国不是正统,不予祭祀,然而季汉的开创者昭烈皇帝刘备却有一席之地,和两汉诸帝放在一起。被视为大一统帝国大汉朝的继承者,与汉文帝唐高祖并列。
(康熙)六十一年,谕:“帝王崇祀,代止一二君,或庙飨其臣子而不及其君父,是偏也。凡为天下主,除亡国暨无道被弑,悉当庙祀。有明国事,坏自万历、泰昌、天启三朝,神宗、光宗、憙宗不应崇祀,咎不在愍帝也。”
於是廷臣议正殿增祀汉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桓帝、灵帝、昭烈帝、唐高祖、高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穆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 《清史稿.礼志》
按今天的标准,季汉是中国版图的奠定者。云南今天是中国领土,大明朱元璋扫除云南蒙古人势力是第一大功外,第二大功要属季汉。
虽然云南说是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设置郡县,但东西两汉时期对云南统治并不稳固,东汉末年云南几乎独立。是诸葛亮南征云南,将造反的云南夷人强迫投充到汉人地主名下,强制汉化编入户口。又将云南夷人壮丁编入季汉军队,强迫迁徙到四川。云南夷人才开始大规模和汉人通婚融合并汉化,虽然云南在唐宋又独立为南诏大理,但如果没有诸葛亮开辟云南,教化云南在先,留下了说中古汉语的云南白族,大明在一个完全没有汉文化元素的地方也是很难建立稳固统治的。
因此诸葛亮和明太祖明成祖一样,可以看成扩大了汉族生存空间和汉文化范围的汉民族英雄。其教化南中天地之功,不亚于左宗棠。季汉也是有作为的王朝。
安帝永初中,汉中、阴平、广汉羌反,征战连年。元初四年,益州、永昌、越巂诸夷封离等反,众十馀万,多所残破。
(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馀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分其羸弱配大姓焦、雍、娄、爨、孟、量、毛、李为部曲;置五部都尉,号“五子”,故南人言“四姓五子”也。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
《华阳国志.南中志》
甚至在今天惜字如金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三国鼎立一章,都特地有一句提到季汉对西南开拓的功绩,诸葛亮教化云南在初中历史课还是个不大不小的考点。而且好玩的是,从满清开始季汉开辟西南的功绩就被大书特书,清末的历史书甚至把西藏(主要是川西藏区和西藏昌都)开辟成中国版图都算刘备和诸葛亮的功劳,民国人也认为诸葛亮首先开辟了四川去西藏的道路。今天很多清吹天天吹满清奠定版图,然而满清却认为西南版图是季汉奠定的。
满清黄沛翘《西藏图考》:“打箭炉(今四川藏区康定),俗传诸葛武侯南征遣将军郭达造箭于此。”
满清和琳《卫藏通志》:“打箭炉,相传汉诸葛武侯南征,遣将郭达安炉打箭之地。
民国人认为四川去西藏的道路是诸葛亮首先开辟的。
过雅州,则凉似深秋,均着夹衣。愈西愈冷,须着西藏毪子衣矣。过大相、飞越诸岭,皆重峰叠嶂,高峻极天,俯视白云,盘旋足下。大相岭,相传为诸葛武 侯所开凿,故名。
民国陈渠珍《艽野尘梦》
清末历史教科书的诸葛亮
因此无论是古代和现代标准,季汉对于今日中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政权。说季汉没价值就是对历史的无知。
在过年期间,还特地自问自答来送脸,也是一种勇气。
看过东晋《汉晋春秋》的史料,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评语的倾向性,也应该知道蜀汉在两晋是什么地位。
唐初,虞世南在《帝王略论》中,与李世民对话的三国部分,曹魏列出曹操,东吴列出孙权,而蜀汉除了刘备,还列出诸葛亮,和司马懿放在一起。整部《帝王略论》列出的臣子(唐朝之前),除了诸葛亮,还有谢安和宇文护,至于桓玄则是称帝过的。
三国君主
晋宣帝与诸葛亮
到两宋,岳飞自比关羽、张飞,《宋史》也是拿关羽、诸葛亮,来比拟岳飞。
蜀汉的地位,直接看两晋到唐对蜀汉的人物评价,苻坚访问王猛,自比刘备、诸葛亮;南北朝猛将经常被时人比之关张,到唐朝时,诸葛亮成为武庙十哲,关羽的地位也扶摇直上,还扯什么宋朝说书、戏曲,明朝的《三国演义》,能不能不要这么反智搞笑?
一部《三国演义》可以把蜀汉推到历史第一知名度位置上。
但是客观来说,蜀汉在历史地位不高。
商周奠定基础,秦汉奠定民族,隋唐重新奠定了统一,明朝重塑中原,清朝承接现代。
以上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缺一环都是灾难性的(清朝的灾难在于,如果汉人王朝现在有机会君主立宪,而这玩意好坏未知)。
大一统中宋朝是最弱的但是也重要。
晋包括三国,五胡乱华,五代十国这几段其实历史走向相对以上时代来说算是影响力弱的。
知道毛本三国演义是清朝的产物吗?哈哈哈哈哈
从来没有季汉这个东西,有的只有伪汉蜀国这种东西。这种东西在中国古代史地位有多高,我告诉你,就是毫无地位。从来没有地位,以前没有,现在没有,之后也将不会有。只会在一小堆薯粉精神臆想症病者的世界里才有地位。
伪汉蜀国是怎么建立的呢?就是依靠背刺同宗抢亲戚地盘占领的。他的国家是在东吴的扶持下建立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挟蜀国以制天下。
蜀国在经济上是吴国的经济殖民地,在政治上是吴国的附属国。民众疲累,人们困苦。
他之所以在古代历史上会受到一些人的赞扬归根到底就在于他代表了复辟。
代表了各种封建价值观。这种封建价值观给他带来了某种神圣性。古代统治者再利用这种神圣性以给普通百姓进行洗脑。但是即使如此在官方正典祭祀中,古代帝王从不祭祀刘老狗,只祭祀曹操。只等到清朝人入主华夏之后,盘剥我国民众思想,才不祭祀曹操,改祭祀刘备。这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就是三国演义的修改和大规模无止境的文字狱。
尊曹操国家强大,尊刘备落后就要挨打。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古代人之厌恶刘备何以知道呢?
四川自古祭祀灭亡蜀国的邓艾,夷陵自古以来祭祀曹操。这些朴素的情感都显示了百姓们是多么感激刘备的失败和死掉。
失败的死掉的刘备刘老狗才是一个好老狗。
这就是他在古代历史上的地位。
伪汉蜀国在历史上本不过一个偏僻王国,国小而民苦。
这是伪汉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亲自背书的: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
这是他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民困国虚。这是诸葛亮亲自背书的。什么叫民困国虚呢?什么叫益州疲敝呢?一开始益州不是“民殷国富”呢?怎么就最后变成了一个国虚民困呢?这就得问问蜀国的伪帝刘备狗和伪丞相诸葛亮了。
而在政治上就是典型的跪在地上办外交的慈禧清朝的前身。怪不得大清朝尊蜀国啊,为第一个祭祀刘老狗的中国朝代啊。有一种精神上的相通啊。
在之前就已经详细论述了蜀国在经济上是吴国殖民地,在政治上是吴国的附属国的事实。
这里我们继续来看实质的吴蜀关系。我们会发现许多有趣的地方。其实有些地方来看蜀国真的是太丢人了。太耻辱和屈辱了。令人都难以忍受。看蜀国的故事,我们真的会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叫弱国无外交啊。清朝之尊蜀真是一种跨越千年的灵魂契合啊。
我都不忍心继续写了。
首先,说是季汉已经是提高了蜀汉的历史地位,刘备建立的政权自称汉,为东汉延续,但实际上,历史学定位中,从来都认定汉是指西汉、东汉这两汉,起于刘邦止于刘协。就算是第一个把蜀汉列为正统的南宋,编史的朱熹也是牵强附会的认为晋是灭蜀才继承了正统,但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蜀灭于263年,晋建立于265年,多出了这两年,蜀是正统的说法就怎么也圆不起来。
古代直到完颜构之前,蜀汉都是一个没有多少存在感的割据政权,最多就是有些相关人物的民间传说而已。
比如写了很多诗来赞颂诸葛亮的杜甫,并不代表他就看不上曹操 ,比如他写的一首《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前两句短短二十余字提及了曹操,其中的“魏武”、“英雄”、“文采风流”这些描述,都代表了杜甫对曹操的看法和态度还是很欣赏的。
将军魏武之子孙,于今为庶为清门。
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
你不能怀疑一个穷困潦倒之下,还写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伟大诗人的节操吧,他诗中表现出了赞赏之意,那就应该是真的欣赏这个人。
反而在杜甫的诗《八阵图》里,“遗恨失吞吴”寥寥五字,却是把刘备好好批了一通。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所以,哪怕杜甫这个诸葛亮的迷弟,也没有去力挺蜀汉,他欣赏的只是诸葛亮个人而已。
到了南宋,完颜构为了彰显自己蜗居南方、苟延残喘的法理性,把蜀汉从历史堆中翻出来,并尊为正统,这是很恶劣的,从此汉人政权开始没有了进取心。哪怕朱元璋建立的明朝,也尊元朝末代皇帝为顺帝,并放跑了顺帝,虽然在形势上略有不同,但和蜀汉时期的二帝并尊并无本质的区别。因为朱元璋没有坚持去彻底击溃蒙古政权,为后来明朝国力急剧由盛转衰的土木堡之变埋下了伏笔。
然后,随着《三国演义》的出现和推广,让蜀汉的地位进一步拔高,但罗贯中版的《三国演义》其实更倾向于曹刘孙并列的汉末英雄传记,并没有特别的推崇正统,建议三国无脑黑和无脑粉们都去看看,罗贯中版的原文,和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国演义》很不一样。甚至《三国演义》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因为违反了朱棣颁布的一些禁令,成为明代禁书之一,到明武宗时期才被解禁。
我们现在看到的独尊蜀汉的《三国演义》是清代毛宗岗大幅度改写的毛版演义,不用说了,满清提倡独尊蜀汉,自然是希望所有人尊崇正统,也就是尊他满清为正统,效忠满清做顺民。为了宣传这种思想,满清还满世界的建关帝庙,大家只要把百度地图打开一下,搜索自家附近的关帝庙,然后查一下这些关帝庙都是什么时候建的,就明白了。
蜀汉地位最高的时候,大概就是两个时期,完颜构的南宋时期和野猪皮的满清时期。
其余时期,蜀汉政权和蜀汉人物就是小说里的文学形象,历史价值和地位并不高。
非要说的话,蜀汉的文学地位和文学价值,远高于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
要问季汉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其实要面对的问题只有一个:
王朝对禅位的政治定性。
如果一个王朝承认天命或有所更易,本朝子孙理应顺应天意,适时禅位于有德之人,那么曹魏司马晋就是正统无疑。
在这一点上,晋明帝司马绍有一句话: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可为注解。
然则元魏以降,北周受西魏禅、隋受北周禅、唐受隋禅,各位大佬批判曹魏马晋受禅不对,嘴是张不开的。
虽然宋受后周禅,然而又有轶闻传世:某武将不待诏而率兵入大内救火,被赵普一句话踢出中央。
赵普的意思很明确,你赵匡胤就是背叛了柴荣。
最终这个意思被明太祖绕着弯子给明确了:朱元璋自认未食大元俸禄,所以他反元不算乱臣贼子,得位最正。
那意思就是你们之前禅来禅去的,都是乱臣贼子,得位不正。
所以说,某些人如果认为中国古代史直到明朝之前都不讲忠君,季汉就是割据政权。
如果承认忠君是华夏古代普世价值,季汉就是正统无疑。
政治传统否认禅位是出于皇帝自愿,哪怕是皇帝自愿,也只好内禅,异姓臣子接受禅位,也是反贼。
我TM招谁惹谁了,好好的人生被一个广告给毁了~
~~~~~10月30号更新~~~~~~~
1.初来知乎,获得这么多赞,诚惶诚恐啊,在这一块谢谢大家了~
2.当然,我不是下面这位大哥了,不过我能说我和他重名吗,重名吗,名吗,吗,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