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所有靠人脉起步的成功案例,几乎都没有20岁的小伙子、小姑娘。
包括官二代、富二代,我还真认识一些“二代”出来做律师,问题是人家在律师行业套一层皮之后,回去继承产业了,律师就是一个身份,一个工具,让他掌管企业的时候懂一点法律,让他爸爸在外人面前提起来有面子:我儿子政法大学毕业的。
大部分靠人脉做好的案例,都是人到中年,半路出家:最高检、最高法就不提了,商务部、市委、中院、司法局,各种体制内出身,之前是领导,后来成了律师的案例可是不少。把一个城市的本地大律所高伙拉出来看看履历,不是科班出身,先从政,后出来做律师的高伙,似乎很容易找到。
两口子一个政法委书记,一个法院院长,出来一个开律所,另一个继续在体制内。律所包揽半个开发区企业的常法。我就随口说说,怕是一大票律所感觉我在说他。
然而,现在行业内有大几十万人,这样的律师虽然占据了一些位置,实际上真正占的比例也是凤毛麟角。法律服务市场对应着是中国这个巨大的经济体,不是说只有那么几个关系户就能垄断,毕竟几十万人的一个大市场。
行业外面想进来的人,好奇行业里面的情况,只能依赖他们的想象力:没有人脉就混不下去,有人脉才风生水起,这话也对也不对。对就是因为确实有少数人是靠人脉混口饭吃,且混的确实不差,令人羡慕,就像大海中露出来那么几个小岛,你一眼扫过去就先看着他了。
但是他又不能代表整体,因为整体就像海里的鱼,看不见,却规模庞大。你不能把岛上的猴子当成大海的生态链,说如果我不会爬树我是不是输定了。
客观点说,大家都是海里的游鱼,恐怕这辈子都没机会当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