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R本身就是一战的 自 动 步 枪,整个BAR本家可以说是出道即巅峰,往后的改造只能说是越改越屎。除了本家不怎么成功的机枪化改造。分家也基本是一路轻机枪化下去,而分家的巅峰应该是比利时FN的FN D型。FND型不仅仅是有外在的快换枪管+两档射速更重要的是拥有改进的机匣设计,这个设计可以说是几乎彻底推倒了原始设计,新设计的扳机和握把是整体的设计,可以直接一并拆下。
既然嫌弃正经机枪沉,考虑二战情况,显然和刚出来的时候的bar某种意义上定位类似但技术上先进的多的FG42更合适()
BAR好吗,好,毕竟是美利坚轻武器唯一神勃朗宁的作品。
在它刚出来的时候,非常好,唯一能和BAR比肩的量产货只有麦德森,其他的不是有较大缺陷(比如绍沙)就是10公斤以上的铁憨憨。
但是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BAR不是机枪,BAR不是机枪,BAR不是机枪,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Browning Automatic Rifle
BAR是用于行进射击的自动步枪,而不是轻机枪。它需要做的很轻(初版M1918只有7.25公斤),所以也就没有轻机枪需要的那些东西。
BAR枪管重量只有1.6公斤出头没有快换功能,相比之下正常轻机枪的枪管,哪怕是能够快换的,重量都在两公斤以上(ZB26是2.5,布伦2.7),BAR同期号称连射最强气冷lmg刘易斯的枪管重达3.6公斤。懂得一点稍微基础的热力学知识就可以看出BAR的连射能力显然是不能和正统轻机枪相提并论的。
也正是由于太轻,BAR连射下不太容易控制,于是37年就有了加装脚架的M1918A1,增重到8.4公斤;39年有了加装了液压缓冲器可调射速的M1918A2,重量也增加到了8.8公斤。
但是毕竟不是正统轻机枪,米畜鹿军强调“fire and maneuver”,而非强调自动武器的连续射击能力,因此更加关心重量上的问题。这背后的问题足够再另写文章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轻机枪的版本。
米畜骑兵1922年就搞了个超级重枪管BAR,M1922,空重11公斤。
波兰1927年找FN订了一批带散热片重管的BAR,WZ 28,空重9公斤。
FN在这个基础上推出了M1930(mle 1930,民国当年也买了不少),32年推出了最终决定版FN type D (mle D),除了重枪管之外加上了快换功能,空重9.2公斤(枪管重2.6公斤,已经是标准轻机枪水平了),可以说是BAR的终极轻机枪改进型。
瑞典人后来在FND基础上做了一点改进,快换枪管从拧管子变成了机匣上的卡抠,命名Kg m/37,空重9.5公斤。
作为对比,ZB26 9公斤,长管布伦10.3公斤,霍奇克斯1922 8.5公斤,vickers K 9.1公斤。轻机枪化的BAR在重量上完全没有优势。
MG42 11.5公斤(不带脚架10.7),MG45(MG42V) 9公斤。
美国人自己搞的类似定位的M1919A6 重达14.7公斤。
美国还有个逆向工程的3006版MG42叫T24。
顺带一提MG42的管子只有1.75公斤,过热速度只会比BAR更快。一个德棍步兵班经常会携带6根甚至以上的备用枪管用于更换。英国人因此认为在执行轻机枪的任务时,布伦会强于MG42。
哦对再顺带一提,M1918 field manual里写的有效连射射速是40发每分钟,也就是每分钟最好只打两个弹匣(半自动是100发每分钟)。实战里显然不可能处处遵守这个规定,因此随军枪匠经常会碰到需要更换打坏了的枪管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