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2 月 14 日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发布,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第1页

        

user avatar   luo-xuan-zhen-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考古学中了两所,吉林大学和西北大学,比较符合政策里向东北和中西部倾斜的原则。

考虑到北京大学会自行确定及公布,考古学中选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理想状态下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考古学应该有三座高校。

考虑到“双一流”建设学科要为国家战略服务,推测北京大学对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吉林大学对应东北振兴和东北亚中国国际文化事务话语权,西北大学对应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当然还有最直接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

希望考古学发展得越来越好。

东北师范大学的世界史也中了,世界古典社会研究重任在肩,开心。

杠倾斜的人, 自己去读文件好了。

倾斜不能简单等同于照顾,而要理解成集中优势资源满足需求,理解成不撒胡椒面。


user avatar   wang-xian-nan-da-tian-c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单讨论一下医学圈子

医学属于巨无霸专业,本身已经有了一套成熟而且阶级分明的就业评估标准了。不像社会上的企业,需要用985/211/双一流这种“品牌体系”,因此影响并不算大。

医学就业就是三重标准。


1.最重要的是学历层次,这是一个医学生的定性标准。

层次大致如下,耗时也一并标注。

本系统八年制(8)/本系统十一年大博士(11) > 外系统十一年博士(11) > 外系统八年制(8)

>> 规培完成的学硕(11) > 专硕(8) > 学硕 (8)

>> 规培完成有执医证的成品本科生(8) > 没证没规培的光杆本科生(5)

985211双一流全挂上的五年制本科生,就业也几乎没有可能和泸州医学院的硕士打对台。


2.第二重要的是科研,这是定量标准。

在前述学历的基础之上,科研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毕业生能不能在同层次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也决定了后续在医院内部晋升的可能性。

毕竟你卷十四年终于入职了浙二,可不是为了做一辈子主治。

而某些医院要求做博士后非升即走,其实也属于科研这方面的要求。


3.最后的评价标准才是学校背景,好学校属于锦上添花。

只有极少数的医院,因为过度竞争可以放飞自我,才会去卡学校出身。比如我之前放过某个南方知名医院卡出身的文件,卡的是专业排名前20名和985。

毕竟医院也是要招行政专技专职科研人员的,大综合985医学专业再差,一般做人留一线也不会被ban。首医这种一个中型附院一个三级学科塞四十个博导的“四非”,谁卡那也是真的脑子进了水。

学校背景仅仅是极少数医院过就业门槛的时候有用,剩下的还是看学历层次和科研。


不过对于各路N非们来说,大综合985合并对学生肯定是非常好的,别信那些前浪说什么母校情怀。

人家湘雅再没落,八年制出来是正儿八经的985博士,到哪个行业都是硬通货。

你首医别说四十个了,把什么天坛宣武脑研所饶大炮,捏把捏把凑一个百博脑科医院,出了医学圈子相亲一样不好使,一听你个N非就跑了。还不如泸州医学院呢,房子还便宜。


user avatar   MR.heihuafeifa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选调生和事业编人才引进考试角度分析一下:

目前各省市选调生和事业编人才引进,都是按照双一流院校名单进行的。


此次调整后,新增7所高校,分别是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恭喜这些这些学校的学生,开始有资格参加选调生或者事业编人才引进。

需要注意的是,之前很多省市只允许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对应学科的毕业生报名,非一流学科毕业生依然没有资格。

关于取消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这事儿对今年起各省选调生和事业编人才引进估计都有重大影响。

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发布,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双一流”重点在“建设”,学科为基础,而不是人为划定身份、层次,派发“帽子”,更不是在中国高校中划分“三六九等”。从首轮建设情况看,一些建设高校对“双一流”建设坚持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的理解还不到位,仍把“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作为身份和层次追求,存在扩张规模、追逐升级的冲动。新阶段“双一流”建设应当坚持以学科为基础,淡化身份色彩,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引导各高校在各具特色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各大高校一流学科毕业生含金量暴涨,非一流学科毕业生估计要哭死……

各省组织部怎么调整选调生、事业编人才引进政策,非常值得持续关注。

此次调整中,最倒霉的是给予公开警示甚至撤销的高校在校生。

东北师大的数学专业被撤销一流学科,上海财经的统计学被撤销一流学科,这俩学校对应学科毕业生如果2021年秋天拿到了选调生和事业编人才引进录用资格还好说,如果没有拿到,2022年春季以后各种考试报名资格突然都没有了,在读学生估计也要骂娘。

而东北师大的教育学,上海财经的应用经济学应届生和在读生要狂喜,天上掉馅饼了!!!

其他几个被示警的学校对应学科在读学生和考研学生,估计也是头皮发麻中。万一2023年一不小心被撤销,就要步东北师大、上海财经前辈后尘,彻底凉凉了……

在2月14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介绍,由于首轮“双一流”学科建设不满五年,再加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此次未调出相关学科。被警示的学科应加强整改,2023年接受再评价,届时未通过的,将调出建设范围。

这几个学校里最让人震惊的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作为中国法学老牌五院四系,法学专业被警告,整这么一档子事儿,脸都丢干净了……

不过,还是劝2022高考和2023考研的学生,尽量远离被警示学校,以免成为学校摘牌牺牲品,考的时候是双一流,上着上着变双非了……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喵喵~

公考相关知识,欢迎看看我的 公考回复 收藏夹。专栏 体制内入门指南 转载了同名公众号部分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读。高考考研类问题欢迎关注我的 高考考研类问题 收藏夹,这些都是免费的

如果你是知乎会员,想从0开始全面了解考公,免费听个LIVE也是不错的办法:

想有深入了解可以看看我的专栏(更新中):

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知乎付费咨询2021年度业绩第一名答主为你服务。



user avatar   lzy1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比985和211名单,就可以看到此次榜单最大的亮点——不管是985还是211,最大的弊端是,没有动态调整机制,结果就是榜单里有的院校明明已经衰落了,但还占着茅坑,并消耗着位置背后匹配的资源;而有的学校,明明实力碾压985和211,但因为没有进到序列里面,不管是教育投入,还是招生、就业当中都受到本不应该受到的歧视。

所以,第二轮双一流学科名单发布,最让人惊喜的不是谁进了名单,而是罗列了警示和撤销名单,未来估计这个名单还会扩容。虽然这次只列了10来所,但这非常重要,因为名单每5年调整一次,有了退出机制,说明榜单是动态的,有进有出。

这样才能避免上面说的时间久了,尸位素餐的状况出现。一个动态进出、新陈代谢的榜单,才会是一个有生命里的榜单。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次轮双一流名单,以“一流学科为主”,相对淡化一流高校,这也凸显了非常重要的一个趋势——未来的高校要获得优质的资源,不再像过去二三十年一样,只有综合型大学一条路走到天黑,把文理医工科都攒齐才有资格刷排名——你要争取资源,那就努力建设一流学科,有了一流学科,你就有了获取更多资源支持的入场券,而且也相应地会获得更好的生源,学生毕业也容易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这是非常好,也非常重要的一个变化方向,可能能打开中国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希望之门。

之所以说有了一流学科,就会有更好的就业,其实还要说到2000年那轮高校扩招的留下的一个弊病——当时之所以高校大面积扩招,主要原因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了国内就业,为了避免大量高中生一毕业就失业成为社会问题,所以高校紧急扩招,把学生放进高校里再养四年——这相当于是用时间换空间,把目前马上就要爆发的问题,腾挪到四年之后他们大学毕业了再解决——毕竟有了四年时间,就有机会通过努力扭转中国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有更多时间考虑他们的就业问题。但因为扩招是被动做的决定,所以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根本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需求研究,匆匆就上马了;二是所开设的课程及所匹配的师资,其实都很潦草。两方面原因一综合,结果就是培养的学生,又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而且质量还不咋地。而现在这样双一流专业名单一出来,等企业反应过来之后(放心,市场的反应会很快),肯定会成为他们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注意,是首要,是标准,而不仅仅是参考。这样又会反过来提升这些专业的建设,以及优质生源的吸纳,马太效应会开始发挥作用。因为有了一流学科名单,企业不再只能通过985或者211的头衔来判断一个学生的专业能力了。

所以综合下来,未来真正有参考价值的,其实是两个榜单:

一个是专业热门度榜单。专业之所以热,是因为国家未来的发展需要这些专业;因为需要,所以努力建设。热度从专业入选一流学科的次数,可以看出来:

再一个是榜单,是高校入选双一流专业的数量,入选意味着投入、生源、就业,所以基本决定了高校未来5年内的发展,而且加上马太效应的放大,甚至能决定未来一二十年的发展以及排位:

所以,对于选高考选高校而言,最好的参考,就是热门专业,然后再尽量考热门专业多的院校,这样不能说万无一失,但大概率是准确的。

以中国的经济体量,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仅仅靠清华、北大两所顶级高校是支撑不起来,与之同等水平的高校,至少还需要20-30所,未来15年,能冲进这个范围的高校,才是真正的赢家。


user avatar   zhao-wan-xin-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世界史依然是南南开、北东师的格局

东北师大是世界史研究者心中的学术圣殿,为全国各兄弟院校“输送”了大批史学人才,“史苑四老”的遗泽闪烁着人文光辉

东北师大以原211的title,在学科精度上却远迈许多原985,与同城的吉大同样入选6个一流学科

东北六校”呼之欲出


user avatar   hn-nexx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统计了一下:

共有147所学校入选

共有435个专业入选

“生物学”入选次数:16

“生态学”入选次数:10

“化学”入选次数:30

“化学工程与技术”入选次数:8

“环境科学与工程”入选次数:6

“材料科学与工程”入选次数:30

“机械工程”入选次数:11

“土木工程”入选次数:9

下面比较几个b乎热门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入选次数:12

“软件工程”入选次数:3

“应用经济学”入选次数:8

“法学”入选次数:4

以上数据可能略有误差,我是pdf转word再搜索得到的。专业统计不包括清北。

结论一:

一个个喜欢劝退是吧,双一流的帽子给我扣严实了,一个也跑不掉。

大国工匠,基建狂魔,人生赢家。

结论二:

私企还好,可以在招聘信息中加入“原双一流a”或者“原985”高校。

选调啊,人才引进啥的可就麻烦了。

你说按学校区分吧,那一票双非和清华站在一条线上了,不太合适;

你说按学科区分吧,像天大,五个学科入选,就意味着其他所有学科沦为阶下囚,和带专一条线了,也不合适。

还有选调、引进大户“法学”,总共就四所,你按学科引进,人数都凑不齐。

可能需要点名道姓到学校了吧,就是把那39所依次在公告里写一遍。

哈 哈 哈 。

这次划分合理吗?

正如春晚小品《父与子》一样,净资产70w的富二代辞去体制内工作卖房创业养三胎。

宏观合理。

微观不做评价。

宏观指的是宏观调控,微观指具体到每个人头上。

还有一点点个人拙见:

缓解内卷的方法,要么减少吃蛋糕的人,要么做大蛋糕。

而不是对着那些抢蛋糕的人说“别抢啦别抢啦”。

弱化985,弱化学校分级

就像双减一样

营造出了公平的现象

但是该卷还卷,蛋糕不够啊,人太多啊。

不让人抢蛋糕,就真的没人抢了吗?

只会偷偷抢罢了。

工地要是也遵纪守法,我大学都不读就去搬砖,985狗都不去。


user avatar   114105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双一流就是在摸鹰酱。

在美国随便什么XX州立大学都能够拿出来几个学术界的超级大牛,双一流最终目的是把中国大学也建设成这样,重学科不重学校。这样做的好处很多,不但降低了教育内卷,而且加强了教育公平。每个学校都可以拿出充足的资金去打磨自己的强势学科,而不是一味地去砸钱搞大而全。

很多人觉得今年只强调一流学科会强化985 211光环。是的,短期看确实是这样,但是一流大学确实不能再评了。因为双一流本来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淡化985 211光环,总不能再搞个新的光环去替代旧的吧。

当然双一流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每过几年可能就要轮动一次,这样不利于学校长期建设一个学科。而且很多985 211大学上次很多学科入了双一流,这次又加了几个学科。长此以往双一流就实际上与985 211重合了。另外中国现在高级人才严重不足,中国的本科教育普及率和博士率都远不及美国 。人家能够随便一个大学都有强势学科的原因是高级人才严重过剩。以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双一流建设仍然任重道远。。


user avatar   bei-feng-56-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简单总结,公布的名单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其中,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名单详细内容见文末)

于我而言,名单总体变化不大,有增加也有警示。其中,新增高校及建设学科与时代需求密切相关,如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此外,我也十分疑惑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什么仅仅是新增了一个建设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直接就没上呢?

一、第二轮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新增

第二轮新增7所高校,分别是山西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湘潭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

二、清北地位特殊

根据公布的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由高校自行公布。这也印证了清北在国内高校的地位。

三、淡化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身份属性

第二轮名单与第一流名单最大的变化就是并未单列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四、动态调整:有增加也有警示

第二轮名单公布的同时也公布了首轮建设学科警示名单。这也是双一流与985、211最大的不同:动态调整。

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 (按学校代码排序) [1]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
内蒙古大学:生物学
辽宁大学:应用经济学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教育学”)
延边大学:外国语言文学
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予以撤销,根据学科建设情况调整为“应用经济学”)
宁波大学:力学
安徽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
广西大学:土木工程
西藏大学:生态学
宁夏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新疆大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海军军医大学:基础医学

五、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按学校代码排序)

相关官方信息

1.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2.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3.扎根中国大地,办出中国特色,争创世界一流--深入推进新一轮“双一流”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4.解读《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5.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有关情况答记者问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

参考

  1. ^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2202/W020220214318455522038.pdf

user avatar   feng-chang-shu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充满新意,大概率是多方博弈的结果,难怪推迟这么久才公布。

1.最大的变化:不再区分双一流高校和学科。

双一流高校分a类b类本来就是个蠢到不能再蠢的方案。直接削弱了双一流高校的公信力。

2.官方承认了top2的绝对地位。

北大清华的所有学科默认均为双一流学科。

3.之后如果按照学科红利划分,985,211和双非的双一流学科处在同样地位,这取决于双一流的标签能得到多大的认可度。

但这也意味着,原985,211的非一流学科,成为了绝对的弱势群体。不少原985,211高校都是综合类高校,现在能进双一流的学科最多十几个最少也就一两个,这个打击可能是持续几代人的毁灭性打击,明面上大家都会承认双一流的权威性,但私底下会遭到强有力的抵制。双一流的标签能否真正深入人心,有待检验。

4.如果学科红利推不下去,很有可能是985和211的标签得到进一步强化。

这对好不容易进入双一流的双非院校不利。但与3.带来的变化相比,这部分人的人数,话语权都相对弱势。

5.所谓的有进有出,动态调整,就这?

公开警示等同于口头批评。

撤销实际上是调整,无异于罚酒三杯。

双一流学科只会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少。

总结:

感觉“双一流”的标签有被玩坏的趋势。

“双一流”并不是为打破学校垄断而存在,反而有可能进一步加剧名校的垄断格局。


user avatar   dian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再明确区分学校和学科。

这个变动很大,就未来影响而言,很可能是决定性的。

双一流刚提出的时候,大家的预期是它有可能取代985、211,成为新的高考指南和工作门槛。

第一轮双一流区分学校和学科,在我的理解里,学校对应的就是之前的985、211工程入选学校,而学科对应的是类似于学科评估的等级(当然比学科评估竞争还要激烈)。

而第二轮的情况是,学校及学科的提法没变,但界限被模糊了。没有后续说明的话,每个拥有一流学科的大学都有可能被当成一流大学(现在许多大学就是这么自我宣传的)。这会带来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高考、招聘单位默认拥有一流学科的就是一流大学,那么一流大学的数量就太多了,比二一一工程学校都多,区分度不够。十个学科入选是一流,一个学科入选也是一流。而且,一流学科既然被明白标出来,那就意味着它们在该学校内的超然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没有选到相关专业的人,处境多少尴尬。

第二、如果高考、招聘只认一流学科,那么一流学科的数量又太少。大部分专业,全国只有那么几个学校拥有一流学科,比九八五工程学校还少。区分度太够,以至于无法在较大规模的遴选中使用。

当然,以上所说的问题都仅限于高考学生、用人单位,如果是从科研的角度,那么明确一流学科的地位,可以做到更加精准地进行财政、人力支持,可能是有利于效率的提高的。

简单来说,高校是科研机构,同时充当人才分层的标尺。某个人考进某所大学,就会被自动赋予相应的价值,从而相当大程度地影响他(她)在人才市场的遭遇。这就是高校学习和工作实践之间明明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但社会依然如此重视各种官方分级、乃至民间排名的原因。

第二轮双一流不再明确区分学校和学科,总的来说侧重于前一点,而相对忽视后一点。它可以做到更精准的重点扶持,对于因专业兴趣而选择考研、考博的学生也将起到指引的作用。一流学科的权威性得到制度认证后,不仅获得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学校层面也将得到相当的资源倾斜。因此去非名校的一流学科,对于一心科研的人来说,有可能成为比去名校的非一流学科更好的选择(事实上此前也有这种博弈存在了)。

但在更大社会层面的高考、招聘上,它可能暂时没办法完全取代985、211的位置(尤其是985)。就算取代了,也大概率是用第一轮那些明确的一流高校名单。

补充一下高校生态,也是两点:

一、不计代价变成综合性大学的时代结束了。以前比的是谁没有短板,现在双一流比的是谁的长板更长。高校,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将重回专精路线。

二、名校内部,一流学科,一流候选学科,一流无望学科将出现的分层,内部资源更加争夺激烈。毕竟多一个一流学科多一分脸面。

———更新———

刚看到教育部出的这个双一流不是为了划分三六九等的说明。嗯,怎么说,就跟小学月考不准公开成绩一样。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分层、筛选,这是无论怎么回避都要面对的。主观上再不怎么不去区分三六九等,只要区分三六九等的需求存在,而可参考的现行官方标准又只有这一个,双一流就是会成为区分三六九等的工具。主观上的理想主义是最容易的,但客观效果如何就另说了(客观效果其实可以预计:一个以学科为导向的评审最后成了学校的评判标准,由于先天的错位,它不得不结合之前以学校为导向的评审进行使用,比如评论有朋友在某些地方的定向选调之前已经明确一流高校的特殊性了,那这一轮的结果一出怎么办?我猜,有可能仍按第一轮的结果划定双一流)




        

相关话题

  为什么现在的文盲少了人们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网友表现出来的思考能力却很弱?一些言论简直无脑无常识? 
  你遇到过的坏老师可以有多坏? 
  如何看待宝洁被指发布侮辱女性文案一事后删除文章并道歉,称将严肃整顿该账号的运营、深刻反思? 
  中北大学补考考生作弊被抓后坠亡一事中,老师到底该不该负责?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鼓励探索老龄人灵活就业模式,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媒体评动画电影《雄狮少年》,称「表达文化自信,传扬民族精神」,这部电影有哪些方面值得借鉴? 
  江西南昌纪委表示已关注「女司机醉驾被查称叫 yuwei 过来」一事,事件将会如何发展? 
  如何看待新规「十一假期能否离校由各地各高校决定」? 
  如何看待深圳中学「豪华」教师阵容超 4 成是博士,博士当中学老师是否大材小用? 
  如何看待福建一男孩往迈巴赫等多辆车泼油漆后因家境不好车主们放弃索赔一事?你认为孩子犯错该赔钱吗? 

前一个讨论
武松血溅鸳鸯楼把端茶倒水的丫鬟也杀掉是什么心态?
下一个讨论
中餐在外国到底是否真如传说中那么受欢迎?





© 2024-05-0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